去年,我讀了New Yorker上的一篇文章,講的是Uber和Google之間一起商業祕密侵權案件。這真的不是一篇法律學術文章,即便這是我們教授佈置的課前閱讀材料,即便文章的題目叫做"Did Uber Steal Google's Intellectual Property?"(譯為"Uber是否偷了Google的知識產權?")即便全文都在講知識產權和商業祕密,但是,作者用了一個一本正經的標題和一個一本正經的內核講了一個非常抓馬的故事,跌宕起伏,堪稱我整個學期的閱讀材料最佳,無能出其右啊。

硅谷是個什麼谷

在我原來認知體系裡,給硅谷提煉幾個關鍵詞——高科技、創新永動機、自由、活力、包容、多元、科技巨頭、創業神話……。硅谷,有Google、Facebook、Apple、Oracle、Cisco、Tesla……,有大批大批高智商的創業者聚集於此,隨便走進一個咖啡館,都可能看到一個穿著隨意的年輕人在蘋果電腦上手指翻飛地向坐在對面的人展示著設計精美的PPT。

硅谷,是夢想起飛之地,是締造傳奇之地,是全球創新的最高代表。

這才是我認識的硅谷啊!這才是我原以為的硅谷啊!

被誤讀的硅谷文化

硅谷並不是一個行政區劃的名字,在地圖上也不會有標註。在地理位置上,硅谷主要位於舊金山灣區南部的聖塔克拉拉縣(Santa Clara County),包含了帕羅奧多市(Palo Alto),聖何塞市(San Jose)、西南舊金山灣區聖馬特奧縣(San Mateo County)的部分城市(如門洛帕克)以及東舊金山灣區阿拉米達縣(Alameda County)的部分城市(如費利蒙)。

硅谷這個詞由加州企業家拉爾夫·瓦爾斯特(Ralph Vaerst)首創,但卻是其記者朋友唐·霍夫勒(Don Hoefler)於1971年首次將其帶到大眾面前。"硅"是因為當地企業多數是從事加工製造高濃度硅的半導體行業和電腦工業,而"谷"則是從聖克拉拉谷中提取的。

提到硅谷的早起發展,不得不提到兩個重要人物。

一位積極正面的硅谷之父——弗雷德裡克·埃蒙斯·特曼(Frederick Emmons Terman)

被誤讀的硅谷文化

弗雷德裡克·埃蒙斯·特曼

特曼在斯坦福大學取得了電機工程碩士學位後去了麻省理工大學繼續攻讀電機工程自然科學博士學位。1925年,博士畢業後的特曼回到了斯坦福大學成為工程院系的一員。從1925年到1941年,特曼在電子與無線電工程領域取得了非凡的學術成就,其著作《電子與無線電工程》(Electronic and Radio Engineering)直到今天依然是該領域非常重要的參考資料之一。

二戰期間,特曼加入哈佛大學無線電研究實驗室,參與研發阻斷敵人雷達、偵測雷達信號的可調式接收器。戰後,特曼回到斯坦福大學並擔任工程學院院長一職。

二戰後,美國大學生人數激增,絕大部分學生畢業後都去了美國東部尋找就業機會,為了留住人才,同時給畢業生提供就業機會,斯坦福大學接受了特曼的提議,在閒置的大片校園空地上開闢了斯坦福創新工業園區,將土地租給高科技公司使用,最早入駐的公司就是由斯坦福畢業生創辦的瓦里安公司(Varian Associates)。與此同時,特曼還建議大學設立風險投資方案鼓勵學生創業,這一時期誕生了硅谷早期創業史上最成功的案例之一——惠普公司,創始人就是特曼的兩個學生:威廉·休利特和戴維·帕克特。

正是在這種創業的氛圍下,另外一個對早期的硅谷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人物將家搬到了硅谷,而他的到來,對於硅谷電子工業的發展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

另一位硅谷之父——將硅帶到硅谷的天才偏執狂

被誤讀的硅谷文化

威廉·肖克利

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和特曼並稱為硅谷之父。1910年出生於英國,父母均是美國人,1936年取得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畢業後肖克利加入了位於紐約的貝爾實驗室,並在那裡獲得了非凡的成績。1951年,在天才肖克利41歲的時候,他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據說,這個年紀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是相當年輕且了不起的。順帶誇一誇咱們的顏寧大美女,42歲的顏大美女今年也喜提該院院士,牛逼程度可見一斑。

喜提院士不久,肖克利和約翰·巴丁、沃爾特·布喇頓就共同發明了晶體管,並因此獲得了1956年的諾貝爾物理獎。

後來,因為在肖克利參與的幾項技術研發提交專利申請時,貝爾實驗室沒有給肖克利發明人署名權,肖克利一氣之下離開了貝爾實驗室,來到了他母親的故鄉——加州,並且創辦了自己的實驗室——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距離今天的Google不到三英里。

這麼智商沖天的一個人,總得有點其他缺陷吧,能量總是守恆的嘛。據說,肖克利剛愎自用、獨斷專行、種族歧視、極端、脾氣暴躁不穩定。他非常自戀,認為自己擁有世上最好的基因,為了人類的優生優育大計,他將自己的精子捐給了精子銀行"Repository for Germinal Choice",這個精子銀行被媒體稱為"諾貝爾獎精子銀行"(Nobel Prize sperm bank),因為有三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給這個精子銀行捐獻了精子。

但天才肖克利捐精是有條件的,就是自己的精子不能被隨意使用,不是什麼阿貓阿狗都能用他的精子,成為他的後人,智商低的人不配!他的精子必須只能提供給能入門薩俱樂部的女性使用。來,簡單科普一下門薩俱樂部的入會資格。門薩官網記載:There is just one criterion for eligibility: an IQ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the 98th percentile on an internationally-standardized IQ test。就是在一套國際化標準的IQ測試中打敗98%的人,你就具有入會資格了。

門薩的入會資格選取和天才肖克利唯智商論的價值觀不謀而合。這套價值觀在肖克利的老年生活中更是得到了淋漓盡致地表達。他的種族歧視不是基於膚色,完全是基於智商,在一次辯論中,他說:他的研究表明,造成黑人智力和社交缺陷的主要原因是遺傳和基因,因此,想通過外界環境的改善來彌補這個缺陷並沒有什麼卵用。

他歧視所有智商低於100的人,他覺得智商低於100的人就不配有後代,應該自覺地去做絕育手術。這話換個表達就是,智商低於100的人就不配活著,趕緊去死吧。

不過,肖克利在技術進步和硅谷科技發展的道路上,確實是有巨大貢獻的,這點毋庸置疑,也不容抹殺。2002年,曾經給肖克利工作過的人聚首斯坦福,回憶和肖克利共事的舊時光,活動組織者說:肖克利是那個將硅帶到硅谷的人("Shockley is the man who brought silicon to Silicon Valley.)

硅谷八叛將登場

肖克利的實驗室雖然是一個一文不名的初創公司,但肖克利從一開始就給自己弄了個頂級配置,他從斯坦福和麻省理工招來了一批天才,天才好管麼,當然不好管。一個偏執狂天才管理一批可能帶有偏執傾向的天才,結局可想而知啊。

1957年,在跟著肖克利打工不到一年的時間,這批天才終於受不了肖克利有增無減的專橫跋扈和偏執,他們聚集到了一起,準備揭竿起義,這其中就誕生了後來奠定硅谷文化基調的八位大將,史稱"硅谷八叛將"(Traitorous Eight),霸氣到沒朋友,有木有!據說,這個名字後來成為了硅谷創業者的戰鬥口號,硅谷八叛將的號角一拉響,意味著就有人要叛逃啦。

八叛將逃離肖克利之後,接受了位於紐約的仙童攝影器材公司的投資,很快創辦了仙童半導體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 International, Inc.)。在接下來的20年裡,在硅谷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斷有新興科技公司創立,其中,至少有65家公司與仙童半導體公司有或多或少的聯繫,也就是說,不斷有人從仙童半導體辭職,或加入別的公司,或創立自己的公司,然後再辭職再創業。仙童半導體就像創業者孵化器,孵化了一個又一個創業者,而當年的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就是孵化器的孵化器。

法律保駕護航的叛逃文化

在讀"Did Uber Steal Google's Intellectual Property?"這篇文章時,我第一次知道"競業禁止協議"(non-compete agreement)在加州是無效的。California Business and Professions Code section 16600規定:除本章另有規定外,任何限制個人從事任何形式的合法職業、貿易、商業行為的合同,在此類限制上均屬無效。

不僅加州,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和紐約州都有類似的判定競業禁止協議無效的案例。法院給出的解釋是:保護僱員及其家庭的權益,給僱員自主擇業的自由,維護他們的家庭生計。這的確是一個合理的解釋,但是,我個人認為這個解釋並不是判定競業禁止協議無效的主要原因,因為,經濟上的補償同樣可以起到保障僱員生計的效果,為什麼非要選擇無效掉競業禁止協議?

因為,競業禁止協議在一定程度上會妨礙人才和技術的流通,這和加州策馬奔騰只爭朝夕的創新土壤是背道而馳的。創新是科技進步的永動機,人才是創新永動機的引擎。在促進科學、技術、文化事業的發展和保護個體權利的天平兩端,美國道貌岸然地用"public interest"(公共利益)選擇了促進科學、技術、文化事業的發展,並非他們一貫聲稱的個體權利。

有經濟學家說:硅谷的叛逃文化其實也是它之所以成功的一個主要原因

在硅谷,你週五辭職,週一就會有新工作了。你都不用告訴你老婆你飯碗沒了!工程師們在硅谷的職業發展之路就是在不同的公司之間跳來跳去,然後創業,給前僱主提供產品服務,從前僱主那裡買產品和服務,如此而已。

一篇文章無法透析硅谷文化,但我們亦無需神話它,硅谷畢竟只有幾十年的發展歷史。最後,推薦如下美劇及書目,以輔助對硅谷及其創業文化的瞭解。

1. 美劇《Silicon Valley》:故事就在身邊;

2. 大衛·芬奇執導的《社交網絡》:小扎原來是個心機boy;

3. 書《Bad Blood: Secrets and Lies in a Silicon Valley Startup》:2018年最火的書了吧,有美女,有夢想,有騙局,有硅谷;

4. 虎皮媽的小說《硅谷是個什麼谷》:中國人在硅谷。

硅谷到底是個什麼谷?一定不是我之前想的那個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