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瓶長頸,頸上有銅弦紋三道,銅鍍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綠色蓮蓬樣凸起,白色雙藕耳,有圈足,銅鍍金足沿。瓶頸至肩部飾藍地彩色百花紋,肩部鏨刻若干蓮蓬樣紋作為裝飾。瓶腹部飾凸出、翻卷的荷葉紋,呈立體效果,顯得生動活潑。圈足外壁飾藍地纏枝花卉紋。此瓶從做工及工藝風格看可知為清末琺琅器。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瓶長頸,頸上有銅弦紋三道,銅鍍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綠色蓮蓬樣凸起,白色雙藕耳,有圈足,銅鍍金足沿。瓶頸至肩部飾藍地彩色百花紋,肩部鏨刻若干蓮蓬樣紋作為裝飾。瓶腹部飾凸出、翻卷的荷葉紋,呈立體效果,顯得生動活潑。圈足外壁飾藍地纏枝花卉紋。此瓶從做工及工藝風格看可知為清末琺琅器。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香盒】

掐絲琺琅香盒,清晚期,高14.5cm,口徑13.7cm,足徑7.7cm。清宮舊藏。

盒子母口,蓋、盒各半,蓋頂蓮花苞形紐,下託銅鍍金鏨刻蓮瓣座,蓋面與盒外壁各飾紅、黃、藍、白勾蓮花四朵,相互對稱。盒底圈足。此物原藏紫禁城外景山內壽皇殿,壽皇殿為懸供清朝歷代皇帝遺像的場所。溥儀離開故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於1926年至1929年點查此間文物。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瓶長頸,頸上有銅弦紋三道,銅鍍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綠色蓮蓬樣凸起,白色雙藕耳,有圈足,銅鍍金足沿。瓶頸至肩部飾藍地彩色百花紋,肩部鏨刻若干蓮蓬樣紋作為裝飾。瓶腹部飾凸出、翻卷的荷葉紋,呈立體效果,顯得生動活潑。圈足外壁飾藍地纏枝花卉紋。此瓶從做工及工藝風格看可知為清末琺琅器。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香盒】

掐絲琺琅香盒,清晚期,高14.5cm,口徑13.7cm,足徑7.7cm。清宮舊藏。

盒子母口,蓋、盒各半,蓋頂蓮花苞形紐,下託銅鍍金鏨刻蓮瓣座,蓋面與盒外壁各飾紅、黃、藍、白勾蓮花四朵,相互對稱。盒底圈足。此物原藏紫禁城外景山內壽皇殿,壽皇殿為懸供清朝歷代皇帝遺像的場所。溥儀離開故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於1926年至1929年點查此間文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清晚期,通高18.4cm,口徑4.8cm,足徑8.2 cm、7.3cm。壺體長方形,委角,提樑亦長方形,曲流,底有隨形圈足。壺身四面開光,開光內繪西洋人物圖景。此壺具有清晚期畫琺琅作品的特徵,胎輕體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不純,描繪不精。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瓶長頸,頸上有銅弦紋三道,銅鍍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綠色蓮蓬樣凸起,白色雙藕耳,有圈足,銅鍍金足沿。瓶頸至肩部飾藍地彩色百花紋,肩部鏨刻若干蓮蓬樣紋作為裝飾。瓶腹部飾凸出、翻卷的荷葉紋,呈立體效果,顯得生動活潑。圈足外壁飾藍地纏枝花卉紋。此瓶從做工及工藝風格看可知為清末琺琅器。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香盒】

掐絲琺琅香盒,清晚期,高14.5cm,口徑13.7cm,足徑7.7cm。清宮舊藏。

盒子母口,蓋、盒各半,蓋頂蓮花苞形紐,下託銅鍍金鏨刻蓮瓣座,蓋面與盒外壁各飾紅、黃、藍、白勾蓮花四朵,相互對稱。盒底圈足。此物原藏紫禁城外景山內壽皇殿,壽皇殿為懸供清朝歷代皇帝遺像的場所。溥儀離開故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於1926年至1929年點查此間文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清晚期,通高18.4cm,口徑4.8cm,足徑8.2 cm、7.3cm。壺體長方形,委角,提樑亦長方形,曲流,底有隨形圈足。壺身四面開光,開光內繪西洋人物圖景。此壺具有清晚期畫琺琅作品的特徵,胎輕體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不純,描繪不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清晚期,高3cm,長11.8cm,寬8.5cm。清宮舊藏。

盒做展翼的蝴蝶形狀,蓋面裝飾亦為美麗的彩蝶,生動逼真,屬於仿生作品類型。盒面中心安設合頁,兩側對稱的翅膀為盒蓋,可向上開啟。盒內分出左右兩格,能分別放置小件首飾或物品。故宮收藏的清晚期畫琺琅作品都來源於民間,或訂製或購買。它們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欠缺,此乃衰落時代的寫照。其中仿生作品佔有一定比例,如仿桃實、秋柿等,目的是取其吉祥涵義。“蝶”與“耋”同音,寓意壽登耄耋。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瓶長頸,頸上有銅弦紋三道,銅鍍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綠色蓮蓬樣凸起,白色雙藕耳,有圈足,銅鍍金足沿。瓶頸至肩部飾藍地彩色百花紋,肩部鏨刻若干蓮蓬樣紋作為裝飾。瓶腹部飾凸出、翻卷的荷葉紋,呈立體效果,顯得生動活潑。圈足外壁飾藍地纏枝花卉紋。此瓶從做工及工藝風格看可知為清末琺琅器。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香盒】

掐絲琺琅香盒,清晚期,高14.5cm,口徑13.7cm,足徑7.7cm。清宮舊藏。

盒子母口,蓋、盒各半,蓋頂蓮花苞形紐,下託銅鍍金鏨刻蓮瓣座,蓋面與盒外壁各飾紅、黃、藍、白勾蓮花四朵,相互對稱。盒底圈足。此物原藏紫禁城外景山內壽皇殿,壽皇殿為懸供清朝歷代皇帝遺像的場所。溥儀離開故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於1926年至1929年點查此間文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清晚期,通高18.4cm,口徑4.8cm,足徑8.2 cm、7.3cm。壺體長方形,委角,提樑亦長方形,曲流,底有隨形圈足。壺身四面開光,開光內繪西洋人物圖景。此壺具有清晚期畫琺琅作品的特徵,胎輕體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不純,描繪不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清晚期,高3cm,長11.8cm,寬8.5cm。清宮舊藏。

盒做展翼的蝴蝶形狀,蓋面裝飾亦為美麗的彩蝶,生動逼真,屬於仿生作品類型。盒面中心安設合頁,兩側對稱的翅膀為盒蓋,可向上開啟。盒內分出左右兩格,能分別放置小件首飾或物品。故宮收藏的清晚期畫琺琅作品都來源於民間,或訂製或購買。它們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欠缺,此乃衰落時代的寫照。其中仿生作品佔有一定比例,如仿桃實、秋柿等,目的是取其吉祥涵義。“蝶”與“耋”同音,寓意壽登耄耋。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瓶長頸,頸上有銅弦紋三道,銅鍍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綠色蓮蓬樣凸起,白色雙藕耳,有圈足,銅鍍金足沿。瓶頸至肩部飾藍地彩色百花紋,肩部鏨刻若干蓮蓬樣紋作為裝飾。瓶腹部飾凸出、翻卷的荷葉紋,呈立體效果,顯得生動活潑。圈足外壁飾藍地纏枝花卉紋。此瓶從做工及工藝風格看可知為清末琺琅器。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香盒】

掐絲琺琅香盒,清晚期,高14.5cm,口徑13.7cm,足徑7.7cm。清宮舊藏。

盒子母口,蓋、盒各半,蓋頂蓮花苞形紐,下託銅鍍金鏨刻蓮瓣座,蓋面與盒外壁各飾紅、黃、藍、白勾蓮花四朵,相互對稱。盒底圈足。此物原藏紫禁城外景山內壽皇殿,壽皇殿為懸供清朝歷代皇帝遺像的場所。溥儀離開故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於1926年至1929年點查此間文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清晚期,通高18.4cm,口徑4.8cm,足徑8.2 cm、7.3cm。壺體長方形,委角,提樑亦長方形,曲流,底有隨形圈足。壺身四面開光,開光內繪西洋人物圖景。此壺具有清晚期畫琺琅作品的特徵,胎輕體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不純,描繪不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清晚期,高3cm,長11.8cm,寬8.5cm。清宮舊藏。

盒做展翼的蝴蝶形狀,蓋面裝飾亦為美麗的彩蝶,生動逼真,屬於仿生作品類型。盒面中心安設合頁,兩側對稱的翅膀為盒蓋,可向上開啟。盒內分出左右兩格,能分別放置小件首飾或物品。故宮收藏的清晚期畫琺琅作品都來源於民間,或訂製或購買。它們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欠缺,此乃衰落時代的寫照。其中仿生作品佔有一定比例,如仿桃實、秋柿等,目的是取其吉祥涵義。“蝶”與“耋”同音,寓意壽登耄耋。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清晚期,通長28cm,寬13cm,厚1.5cm。清宮舊藏。把鏡由鏡身、鏡柄兩部分構成。鏡身呈橢圓形,正面為玻璃鏡,用以照面;鏡背以琺琅彩“卍”字紋為地,中間嵌“囍”字,四周環繞八寶紋。沿鏡邊嵌透明藍琺琅描金花卉鏡圈,用以固定鏡面、鏡背。鏡柄為棍狀直柄。鏡身、鏡柄由卷草紋孔雀綠染牙和刻瓜式珊瑚珠銜接。柄底端嵌銅鍍金箍並繫有帶珊瑚珠的黃絲線穗。此鏡是清代晚期廣東進呈朝廷的貢物。製作中選用玻璃、銅、金、象牙及珊瑚等多種材質,並施以畫琺琅、透明琺琅、描金、畫彩、象牙雕刻及染色、銅鍍金鏨刻、鑲嵌等工藝,將把鏡製作得造型美觀,色彩豔麗,紋樣生動,寓意吉祥,反映了清晚期廣東制鏡的工藝水平。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瓶長頸,頸上有銅弦紋三道,銅鍍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綠色蓮蓬樣凸起,白色雙藕耳,有圈足,銅鍍金足沿。瓶頸至肩部飾藍地彩色百花紋,肩部鏨刻若干蓮蓬樣紋作為裝飾。瓶腹部飾凸出、翻卷的荷葉紋,呈立體效果,顯得生動活潑。圈足外壁飾藍地纏枝花卉紋。此瓶從做工及工藝風格看可知為清末琺琅器。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香盒】

掐絲琺琅香盒,清晚期,高14.5cm,口徑13.7cm,足徑7.7cm。清宮舊藏。

盒子母口,蓋、盒各半,蓋頂蓮花苞形紐,下託銅鍍金鏨刻蓮瓣座,蓋面與盒外壁各飾紅、黃、藍、白勾蓮花四朵,相互對稱。盒底圈足。此物原藏紫禁城外景山內壽皇殿,壽皇殿為懸供清朝歷代皇帝遺像的場所。溥儀離開故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於1926年至1929年點查此間文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清晚期,通高18.4cm,口徑4.8cm,足徑8.2 cm、7.3cm。壺體長方形,委角,提樑亦長方形,曲流,底有隨形圈足。壺身四面開光,開光內繪西洋人物圖景。此壺具有清晚期畫琺琅作品的特徵,胎輕體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不純,描繪不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清晚期,高3cm,長11.8cm,寬8.5cm。清宮舊藏。

盒做展翼的蝴蝶形狀,蓋面裝飾亦為美麗的彩蝶,生動逼真,屬於仿生作品類型。盒面中心安設合頁,兩側對稱的翅膀為盒蓋,可向上開啟。盒內分出左右兩格,能分別放置小件首飾或物品。故宮收藏的清晚期畫琺琅作品都來源於民間,或訂製或購買。它們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欠缺,此乃衰落時代的寫照。其中仿生作品佔有一定比例,如仿桃實、秋柿等,目的是取其吉祥涵義。“蝶”與“耋”同音,寓意壽登耄耋。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清晚期,通長28cm,寬13cm,厚1.5cm。清宮舊藏。把鏡由鏡身、鏡柄兩部分構成。鏡身呈橢圓形,正面為玻璃鏡,用以照面;鏡背以琺琅彩“卍”字紋為地,中間嵌“囍”字,四周環繞八寶紋。沿鏡邊嵌透明藍琺琅描金花卉鏡圈,用以固定鏡面、鏡背。鏡柄為棍狀直柄。鏡身、鏡柄由卷草紋孔雀綠染牙和刻瓜式珊瑚珠銜接。柄底端嵌銅鍍金箍並繫有帶珊瑚珠的黃絲線穗。此鏡是清代晚期廣東進呈朝廷的貢物。製作中選用玻璃、銅、金、象牙及珊瑚等多種材質,並施以畫琺琅、透明琺琅、描金、畫彩、象牙雕刻及染色、銅鍍金鏨刻、鑲嵌等工藝,將把鏡製作得造型美觀,色彩豔麗,紋樣生動,寓意吉祥,反映了清晚期廣東制鏡的工藝水平。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清,高15cm,口徑13cm,足徑7cm。清宮舊藏。

溫碗一套五件,為碗蓋、碗、碗架、溫碗杯、碗託。碗蓋和碗外壁為深藍色地,上飾彩色寶相花及金“囍”字,碗內底飾五蝠捧壽紋。碗架內壁為黃地,外壁藍地飾描金花紋。溫碗杯銅柄,杯壁上飾藍地彩色寶相花。碗託口沿飾蝠紋一週。溫碗用於食物加熱和保溫。此件文物原藏紫禁城誠肅殿內。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瓶長頸,頸上有銅弦紋三道,銅鍍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綠色蓮蓬樣凸起,白色雙藕耳,有圈足,銅鍍金足沿。瓶頸至肩部飾藍地彩色百花紋,肩部鏨刻若干蓮蓬樣紋作為裝飾。瓶腹部飾凸出、翻卷的荷葉紋,呈立體效果,顯得生動活潑。圈足外壁飾藍地纏枝花卉紋。此瓶從做工及工藝風格看可知為清末琺琅器。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香盒】

掐絲琺琅香盒,清晚期,高14.5cm,口徑13.7cm,足徑7.7cm。清宮舊藏。

盒子母口,蓋、盒各半,蓋頂蓮花苞形紐,下託銅鍍金鏨刻蓮瓣座,蓋面與盒外壁各飾紅、黃、藍、白勾蓮花四朵,相互對稱。盒底圈足。此物原藏紫禁城外景山內壽皇殿,壽皇殿為懸供清朝歷代皇帝遺像的場所。溥儀離開故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於1926年至1929年點查此間文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清晚期,通高18.4cm,口徑4.8cm,足徑8.2 cm、7.3cm。壺體長方形,委角,提樑亦長方形,曲流,底有隨形圈足。壺身四面開光,開光內繪西洋人物圖景。此壺具有清晚期畫琺琅作品的特徵,胎輕體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不純,描繪不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清晚期,高3cm,長11.8cm,寬8.5cm。清宮舊藏。

盒做展翼的蝴蝶形狀,蓋面裝飾亦為美麗的彩蝶,生動逼真,屬於仿生作品類型。盒面中心安設合頁,兩側對稱的翅膀為盒蓋,可向上開啟。盒內分出左右兩格,能分別放置小件首飾或物品。故宮收藏的清晚期畫琺琅作品都來源於民間,或訂製或購買。它們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欠缺,此乃衰落時代的寫照。其中仿生作品佔有一定比例,如仿桃實、秋柿等,目的是取其吉祥涵義。“蝶”與“耋”同音,寓意壽登耄耋。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清晚期,通長28cm,寬13cm,厚1.5cm。清宮舊藏。把鏡由鏡身、鏡柄兩部分構成。鏡身呈橢圓形,正面為玻璃鏡,用以照面;鏡背以琺琅彩“卍”字紋為地,中間嵌“囍”字,四周環繞八寶紋。沿鏡邊嵌透明藍琺琅描金花卉鏡圈,用以固定鏡面、鏡背。鏡柄為棍狀直柄。鏡身、鏡柄由卷草紋孔雀綠染牙和刻瓜式珊瑚珠銜接。柄底端嵌銅鍍金箍並繫有帶珊瑚珠的黃絲線穗。此鏡是清代晚期廣東進呈朝廷的貢物。製作中選用玻璃、銅、金、象牙及珊瑚等多種材質,並施以畫琺琅、透明琺琅、描金、畫彩、象牙雕刻及染色、銅鍍金鏨刻、鑲嵌等工藝,將把鏡製作得造型美觀,色彩豔麗,紋樣生動,寓意吉祥,反映了清晚期廣東制鏡的工藝水平。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清,高15cm,口徑13cm,足徑7cm。清宮舊藏。

溫碗一套五件,為碗蓋、碗、碗架、溫碗杯、碗託。碗蓋和碗外壁為深藍色地,上飾彩色寶相花及金“囍”字,碗內底飾五蝠捧壽紋。碗架內壁為黃地,外壁藍地飾描金花紋。溫碗杯銅柄,杯壁上飾藍地彩色寶相花。碗託口沿飾蝠紋一週。溫碗用於食物加熱和保溫。此件文物原藏紫禁城誠肅殿內。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清,高8.2cm,口徑21.5cm,折沿徑29.5cm。清宮舊藏。盆折沿式,銅鍍金口沿。通體黃地藍色“卍”字錦紋,折沿上飾彩雲、蝙蝠、桃實紋一週,盆內外壁繪雙龍戲珠紋,盆內底飾正面盤龍紋,龍紋周圍飾五彩祥雲和口銜壽桃的蝙蝠。蝙蝠取諧音為“福”,壽桃象徵“長壽”,寓意“福壽雙全”。

此盆原藏永壽宮後殿。永壽宮位於養心殿之南,光緒以後即用作內廷大庫。盆上龍紋具有清後期龍紋的特點,缺少氣勢,處理瑣細,鼻部常以一塊紅色填染。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瓶長頸,頸上有銅弦紋三道,銅鍍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綠色蓮蓬樣凸起,白色雙藕耳,有圈足,銅鍍金足沿。瓶頸至肩部飾藍地彩色百花紋,肩部鏨刻若干蓮蓬樣紋作為裝飾。瓶腹部飾凸出、翻卷的荷葉紋,呈立體效果,顯得生動活潑。圈足外壁飾藍地纏枝花卉紋。此瓶從做工及工藝風格看可知為清末琺琅器。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香盒】

掐絲琺琅香盒,清晚期,高14.5cm,口徑13.7cm,足徑7.7cm。清宮舊藏。

盒子母口,蓋、盒各半,蓋頂蓮花苞形紐,下託銅鍍金鏨刻蓮瓣座,蓋面與盒外壁各飾紅、黃、藍、白勾蓮花四朵,相互對稱。盒底圈足。此物原藏紫禁城外景山內壽皇殿,壽皇殿為懸供清朝歷代皇帝遺像的場所。溥儀離開故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於1926年至1929年點查此間文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清晚期,通高18.4cm,口徑4.8cm,足徑8.2 cm、7.3cm。壺體長方形,委角,提樑亦長方形,曲流,底有隨形圈足。壺身四面開光,開光內繪西洋人物圖景。此壺具有清晚期畫琺琅作品的特徵,胎輕體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不純,描繪不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清晚期,高3cm,長11.8cm,寬8.5cm。清宮舊藏。

盒做展翼的蝴蝶形狀,蓋面裝飾亦為美麗的彩蝶,生動逼真,屬於仿生作品類型。盒面中心安設合頁,兩側對稱的翅膀為盒蓋,可向上開啟。盒內分出左右兩格,能分別放置小件首飾或物品。故宮收藏的清晚期畫琺琅作品都來源於民間,或訂製或購買。它們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欠缺,此乃衰落時代的寫照。其中仿生作品佔有一定比例,如仿桃實、秋柿等,目的是取其吉祥涵義。“蝶”與“耋”同音,寓意壽登耄耋。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清晚期,通長28cm,寬13cm,厚1.5cm。清宮舊藏。把鏡由鏡身、鏡柄兩部分構成。鏡身呈橢圓形,正面為玻璃鏡,用以照面;鏡背以琺琅彩“卍”字紋為地,中間嵌“囍”字,四周環繞八寶紋。沿鏡邊嵌透明藍琺琅描金花卉鏡圈,用以固定鏡面、鏡背。鏡柄為棍狀直柄。鏡身、鏡柄由卷草紋孔雀綠染牙和刻瓜式珊瑚珠銜接。柄底端嵌銅鍍金箍並繫有帶珊瑚珠的黃絲線穗。此鏡是清代晚期廣東進呈朝廷的貢物。製作中選用玻璃、銅、金、象牙及珊瑚等多種材質,並施以畫琺琅、透明琺琅、描金、畫彩、象牙雕刻及染色、銅鍍金鏨刻、鑲嵌等工藝,將把鏡製作得造型美觀,色彩豔麗,紋樣生動,寓意吉祥,反映了清晚期廣東制鏡的工藝水平。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清,高15cm,口徑13cm,足徑7cm。清宮舊藏。

溫碗一套五件,為碗蓋、碗、碗架、溫碗杯、碗託。碗蓋和碗外壁為深藍色地,上飾彩色寶相花及金“囍”字,碗內底飾五蝠捧壽紋。碗架內壁為黃地,外壁藍地飾描金花紋。溫碗杯銅柄,杯壁上飾藍地彩色寶相花。碗託口沿飾蝠紋一週。溫碗用於食物加熱和保溫。此件文物原藏紫禁城誠肅殿內。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清,高8.2cm,口徑21.5cm,折沿徑29.5cm。清宮舊藏。盆折沿式,銅鍍金口沿。通體黃地藍色“卍”字錦紋,折沿上飾彩雲、蝙蝠、桃實紋一週,盆內外壁繪雙龍戲珠紋,盆內底飾正面盤龍紋,龍紋周圍飾五彩祥雲和口銜壽桃的蝙蝠。蝙蝠取諧音為“福”,壽桃象徵“長壽”,寓意“福壽雙全”。

此盆原藏永壽宮後殿。永壽宮位於養心殿之南,光緒以後即用作內廷大庫。盆上龍紋具有清後期龍紋的特點,缺少氣勢,處理瑣細,鼻部常以一塊紅色填染。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清中期,高12.1cm,徑17.2cm。清宮舊藏。

手爐圓形,上安設弧形提樑。口沿內掛銅膽。蓋面以銅絲編結的密網做成,用以通風換氣。器身中部以粉色為地,繪飾雲龍戲珠紋,上下環以對稱的藍地白花裝飾帶。在冬季,手爐是文人雅士几案上常備的設置,用於暖手。爐一般多圓形或橢圓形,其結構分外殼和內膽兩層。外殼可根據需要用不同的工藝製作和裝飾。內膽一般為銅製,架於外殼的口沿之上,以備燃炭。熱量通過內外兩層之間的空氣進行傳導,使外殼既溫暖又不燙手。目前從傳世品看,最早的手爐是在明晚期出現的,由銅器名匠胡文明和張鳴歧製作,前者以鏨花工藝見長,後者以純正的皮色取勝。到了清代,製作手爐的工藝和材質明顯增多,有琺琅、漆器、銅器等,其中以琺琅居多。清末,宮廷琺琅作已被裁撤,宮中所用物品多沿用前朝或在民間訂製。清宮傳世琺琅手爐均為清中期作品,由此看來,溥儀時期所用乃前朝遺物。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瓶長頸,頸上有銅弦紋三道,銅鍍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綠色蓮蓬樣凸起,白色雙藕耳,有圈足,銅鍍金足沿。瓶頸至肩部飾藍地彩色百花紋,肩部鏨刻若干蓮蓬樣紋作為裝飾。瓶腹部飾凸出、翻卷的荷葉紋,呈立體效果,顯得生動活潑。圈足外壁飾藍地纏枝花卉紋。此瓶從做工及工藝風格看可知為清末琺琅器。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香盒】

掐絲琺琅香盒,清晚期,高14.5cm,口徑13.7cm,足徑7.7cm。清宮舊藏。

盒子母口,蓋、盒各半,蓋頂蓮花苞形紐,下託銅鍍金鏨刻蓮瓣座,蓋面與盒外壁各飾紅、黃、藍、白勾蓮花四朵,相互對稱。盒底圈足。此物原藏紫禁城外景山內壽皇殿,壽皇殿為懸供清朝歷代皇帝遺像的場所。溥儀離開故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於1926年至1929年點查此間文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清晚期,通高18.4cm,口徑4.8cm,足徑8.2 cm、7.3cm。壺體長方形,委角,提樑亦長方形,曲流,底有隨形圈足。壺身四面開光,開光內繪西洋人物圖景。此壺具有清晚期畫琺琅作品的特徵,胎輕體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不純,描繪不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清晚期,高3cm,長11.8cm,寬8.5cm。清宮舊藏。

盒做展翼的蝴蝶形狀,蓋面裝飾亦為美麗的彩蝶,生動逼真,屬於仿生作品類型。盒面中心安設合頁,兩側對稱的翅膀為盒蓋,可向上開啟。盒內分出左右兩格,能分別放置小件首飾或物品。故宮收藏的清晚期畫琺琅作品都來源於民間,或訂製或購買。它們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欠缺,此乃衰落時代的寫照。其中仿生作品佔有一定比例,如仿桃實、秋柿等,目的是取其吉祥涵義。“蝶”與“耋”同音,寓意壽登耄耋。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清晚期,通長28cm,寬13cm,厚1.5cm。清宮舊藏。把鏡由鏡身、鏡柄兩部分構成。鏡身呈橢圓形,正面為玻璃鏡,用以照面;鏡背以琺琅彩“卍”字紋為地,中間嵌“囍”字,四周環繞八寶紋。沿鏡邊嵌透明藍琺琅描金花卉鏡圈,用以固定鏡面、鏡背。鏡柄為棍狀直柄。鏡身、鏡柄由卷草紋孔雀綠染牙和刻瓜式珊瑚珠銜接。柄底端嵌銅鍍金箍並繫有帶珊瑚珠的黃絲線穗。此鏡是清代晚期廣東進呈朝廷的貢物。製作中選用玻璃、銅、金、象牙及珊瑚等多種材質,並施以畫琺琅、透明琺琅、描金、畫彩、象牙雕刻及染色、銅鍍金鏨刻、鑲嵌等工藝,將把鏡製作得造型美觀,色彩豔麗,紋樣生動,寓意吉祥,反映了清晚期廣東制鏡的工藝水平。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清,高15cm,口徑13cm,足徑7cm。清宮舊藏。

溫碗一套五件,為碗蓋、碗、碗架、溫碗杯、碗託。碗蓋和碗外壁為深藍色地,上飾彩色寶相花及金“囍”字,碗內底飾五蝠捧壽紋。碗架內壁為黃地,外壁藍地飾描金花紋。溫碗杯銅柄,杯壁上飾藍地彩色寶相花。碗託口沿飾蝠紋一週。溫碗用於食物加熱和保溫。此件文物原藏紫禁城誠肅殿內。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清,高8.2cm,口徑21.5cm,折沿徑29.5cm。清宮舊藏。盆折沿式,銅鍍金口沿。通體黃地藍色“卍”字錦紋,折沿上飾彩雲、蝙蝠、桃實紋一週,盆內外壁繪雙龍戲珠紋,盆內底飾正面盤龍紋,龍紋周圍飾五彩祥雲和口銜壽桃的蝙蝠。蝙蝠取諧音為“福”,壽桃象徵“長壽”,寓意“福壽雙全”。

此盆原藏永壽宮後殿。永壽宮位於養心殿之南,光緒以後即用作內廷大庫。盆上龍紋具有清後期龍紋的特點,缺少氣勢,處理瑣細,鼻部常以一塊紅色填染。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清中期,高12.1cm,徑17.2cm。清宮舊藏。

手爐圓形,上安設弧形提樑。口沿內掛銅膽。蓋面以銅絲編結的密網做成,用以通風換氣。器身中部以粉色為地,繪飾雲龍戲珠紋,上下環以對稱的藍地白花裝飾帶。在冬季,手爐是文人雅士几案上常備的設置,用於暖手。爐一般多圓形或橢圓形,其結構分外殼和內膽兩層。外殼可根據需要用不同的工藝製作和裝飾。內膽一般為銅製,架於外殼的口沿之上,以備燃炭。熱量通過內外兩層之間的空氣進行傳導,使外殼既溫暖又不燙手。目前從傳世品看,最早的手爐是在明晚期出現的,由銅器名匠胡文明和張鳴歧製作,前者以鏨花工藝見長,後者以純正的皮色取勝。到了清代,製作手爐的工藝和材質明顯增多,有琺琅、漆器、銅器等,其中以琺琅居多。清末,宮廷琺琅作已被裁撤,宮中所用物品多沿用前朝或在民間訂製。清宮傳世琺琅手爐均為清中期作品,由此看來,溥儀時期所用乃前朝遺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清末,高27.5cm,口徑4cm,足徑9.3cm。清宮舊藏。罐長圓瓜式,上狹下豐,有瓜稜,蓋為銅鍍金瓜蒂形,下為花葉式足。罐身飾紅地彩色百花紋,有黃、藍、綠色三條龍穿梭其中。罐為一對,此為其中之一。溥儀離開紫禁城後,清室善後委員會在紫禁城皇極殿南廡內木箱中發現這對瓜式罐,並登記入冊。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瓶長頸,頸上有銅弦紋三道,銅鍍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綠色蓮蓬樣凸起,白色雙藕耳,有圈足,銅鍍金足沿。瓶頸至肩部飾藍地彩色百花紋,肩部鏨刻若干蓮蓬樣紋作為裝飾。瓶腹部飾凸出、翻卷的荷葉紋,呈立體效果,顯得生動活潑。圈足外壁飾藍地纏枝花卉紋。此瓶從做工及工藝風格看可知為清末琺琅器。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香盒】

掐絲琺琅香盒,清晚期,高14.5cm,口徑13.7cm,足徑7.7cm。清宮舊藏。

盒子母口,蓋、盒各半,蓋頂蓮花苞形紐,下託銅鍍金鏨刻蓮瓣座,蓋面與盒外壁各飾紅、黃、藍、白勾蓮花四朵,相互對稱。盒底圈足。此物原藏紫禁城外景山內壽皇殿,壽皇殿為懸供清朝歷代皇帝遺像的場所。溥儀離開故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於1926年至1929年點查此間文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清晚期,通高18.4cm,口徑4.8cm,足徑8.2 cm、7.3cm。壺體長方形,委角,提樑亦長方形,曲流,底有隨形圈足。壺身四面開光,開光內繪西洋人物圖景。此壺具有清晚期畫琺琅作品的特徵,胎輕體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不純,描繪不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清晚期,高3cm,長11.8cm,寬8.5cm。清宮舊藏。

盒做展翼的蝴蝶形狀,蓋面裝飾亦為美麗的彩蝶,生動逼真,屬於仿生作品類型。盒面中心安設合頁,兩側對稱的翅膀為盒蓋,可向上開啟。盒內分出左右兩格,能分別放置小件首飾或物品。故宮收藏的清晚期畫琺琅作品都來源於民間,或訂製或購買。它們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欠缺,此乃衰落時代的寫照。其中仿生作品佔有一定比例,如仿桃實、秋柿等,目的是取其吉祥涵義。“蝶”與“耋”同音,寓意壽登耄耋。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清晚期,通長28cm,寬13cm,厚1.5cm。清宮舊藏。把鏡由鏡身、鏡柄兩部分構成。鏡身呈橢圓形,正面為玻璃鏡,用以照面;鏡背以琺琅彩“卍”字紋為地,中間嵌“囍”字,四周環繞八寶紋。沿鏡邊嵌透明藍琺琅描金花卉鏡圈,用以固定鏡面、鏡背。鏡柄為棍狀直柄。鏡身、鏡柄由卷草紋孔雀綠染牙和刻瓜式珊瑚珠銜接。柄底端嵌銅鍍金箍並繫有帶珊瑚珠的黃絲線穗。此鏡是清代晚期廣東進呈朝廷的貢物。製作中選用玻璃、銅、金、象牙及珊瑚等多種材質,並施以畫琺琅、透明琺琅、描金、畫彩、象牙雕刻及染色、銅鍍金鏨刻、鑲嵌等工藝,將把鏡製作得造型美觀,色彩豔麗,紋樣生動,寓意吉祥,反映了清晚期廣東制鏡的工藝水平。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清,高15cm,口徑13cm,足徑7cm。清宮舊藏。

溫碗一套五件,為碗蓋、碗、碗架、溫碗杯、碗託。碗蓋和碗外壁為深藍色地,上飾彩色寶相花及金“囍”字,碗內底飾五蝠捧壽紋。碗架內壁為黃地,外壁藍地飾描金花紋。溫碗杯銅柄,杯壁上飾藍地彩色寶相花。碗託口沿飾蝠紋一週。溫碗用於食物加熱和保溫。此件文物原藏紫禁城誠肅殿內。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清,高8.2cm,口徑21.5cm,折沿徑29.5cm。清宮舊藏。盆折沿式,銅鍍金口沿。通體黃地藍色“卍”字錦紋,折沿上飾彩雲、蝙蝠、桃實紋一週,盆內外壁繪雙龍戲珠紋,盆內底飾正面盤龍紋,龍紋周圍飾五彩祥雲和口銜壽桃的蝙蝠。蝙蝠取諧音為“福”,壽桃象徵“長壽”,寓意“福壽雙全”。

此盆原藏永壽宮後殿。永壽宮位於養心殿之南,光緒以後即用作內廷大庫。盆上龍紋具有清後期龍紋的特點,缺少氣勢,處理瑣細,鼻部常以一塊紅色填染。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清中期,高12.1cm,徑17.2cm。清宮舊藏。

手爐圓形,上安設弧形提樑。口沿內掛銅膽。蓋面以銅絲編結的密網做成,用以通風換氣。器身中部以粉色為地,繪飾雲龍戲珠紋,上下環以對稱的藍地白花裝飾帶。在冬季,手爐是文人雅士几案上常備的設置,用於暖手。爐一般多圓形或橢圓形,其結構分外殼和內膽兩層。外殼可根據需要用不同的工藝製作和裝飾。內膽一般為銅製,架於外殼的口沿之上,以備燃炭。熱量通過內外兩層之間的空氣進行傳導,使外殼既溫暖又不燙手。目前從傳世品看,最早的手爐是在明晚期出現的,由銅器名匠胡文明和張鳴歧製作,前者以鏨花工藝見長,後者以純正的皮色取勝。到了清代,製作手爐的工藝和材質明顯增多,有琺琅、漆器、銅器等,其中以琺琅居多。清末,宮廷琺琅作已被裁撤,宮中所用物品多沿用前朝或在民間訂製。清宮傳世琺琅手爐均為清中期作品,由此看來,溥儀時期所用乃前朝遺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清末,高27.5cm,口徑4cm,足徑9.3cm。清宮舊藏。罐長圓瓜式,上狹下豐,有瓜稜,蓋為銅鍍金瓜蒂形,下為花葉式足。罐身飾紅地彩色百花紋,有黃、藍、綠色三條龍穿梭其中。罐為一對,此為其中之一。溥儀離開紫禁城後,清室善後委員會在紫禁城皇極殿南廡內木箱中發現這對瓜式罐,並登記入冊。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清晚期,高19cm,口徑21cm,足徑15cm。

火鍋為菱花形,圈足,上附鏨刻鍍金的提手和螭耳。藍色地鍋身上飾紅、黃、藍、白等色團花紋,漫撒周身,疏朗而雋秀。涮火鍋,是中國人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東漢墓出土的鑊鬥即為火鍋。至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清乾隆皇帝吃火鍋成癖,相傳,他曾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應邀品嚐者達5000餘人,成為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火鍋盛宴。慈禧太后也很喜歡吃火鍋,火鍋是她冬日裡經常享用的美食。 因銅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所以自古以來火鍋以銅質為主,但在清代宮廷,也有少量的琺琅、瓷器、銀質的火鍋,這些豐富的飲食器具無不體現著宮廷生活的奢華與精緻。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瓶長頸,頸上有銅弦紋三道,銅鍍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綠色蓮蓬樣凸起,白色雙藕耳,有圈足,銅鍍金足沿。瓶頸至肩部飾藍地彩色百花紋,肩部鏨刻若干蓮蓬樣紋作為裝飾。瓶腹部飾凸出、翻卷的荷葉紋,呈立體效果,顯得生動活潑。圈足外壁飾藍地纏枝花卉紋。此瓶從做工及工藝風格看可知為清末琺琅器。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香盒】

掐絲琺琅香盒,清晚期,高14.5cm,口徑13.7cm,足徑7.7cm。清宮舊藏。

盒子母口,蓋、盒各半,蓋頂蓮花苞形紐,下託銅鍍金鏨刻蓮瓣座,蓋面與盒外壁各飾紅、黃、藍、白勾蓮花四朵,相互對稱。盒底圈足。此物原藏紫禁城外景山內壽皇殿,壽皇殿為懸供清朝歷代皇帝遺像的場所。溥儀離開故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於1926年至1929年點查此間文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清晚期,通高18.4cm,口徑4.8cm,足徑8.2 cm、7.3cm。壺體長方形,委角,提樑亦長方形,曲流,底有隨形圈足。壺身四面開光,開光內繪西洋人物圖景。此壺具有清晚期畫琺琅作品的特徵,胎輕體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不純,描繪不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清晚期,高3cm,長11.8cm,寬8.5cm。清宮舊藏。

盒做展翼的蝴蝶形狀,蓋面裝飾亦為美麗的彩蝶,生動逼真,屬於仿生作品類型。盒面中心安設合頁,兩側對稱的翅膀為盒蓋,可向上開啟。盒內分出左右兩格,能分別放置小件首飾或物品。故宮收藏的清晚期畫琺琅作品都來源於民間,或訂製或購買。它們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欠缺,此乃衰落時代的寫照。其中仿生作品佔有一定比例,如仿桃實、秋柿等,目的是取其吉祥涵義。“蝶”與“耋”同音,寓意壽登耄耋。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清晚期,通長28cm,寬13cm,厚1.5cm。清宮舊藏。把鏡由鏡身、鏡柄兩部分構成。鏡身呈橢圓形,正面為玻璃鏡,用以照面;鏡背以琺琅彩“卍”字紋為地,中間嵌“囍”字,四周環繞八寶紋。沿鏡邊嵌透明藍琺琅描金花卉鏡圈,用以固定鏡面、鏡背。鏡柄為棍狀直柄。鏡身、鏡柄由卷草紋孔雀綠染牙和刻瓜式珊瑚珠銜接。柄底端嵌銅鍍金箍並繫有帶珊瑚珠的黃絲線穗。此鏡是清代晚期廣東進呈朝廷的貢物。製作中選用玻璃、銅、金、象牙及珊瑚等多種材質,並施以畫琺琅、透明琺琅、描金、畫彩、象牙雕刻及染色、銅鍍金鏨刻、鑲嵌等工藝,將把鏡製作得造型美觀,色彩豔麗,紋樣生動,寓意吉祥,反映了清晚期廣東制鏡的工藝水平。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清,高15cm,口徑13cm,足徑7cm。清宮舊藏。

溫碗一套五件,為碗蓋、碗、碗架、溫碗杯、碗託。碗蓋和碗外壁為深藍色地,上飾彩色寶相花及金“囍”字,碗內底飾五蝠捧壽紋。碗架內壁為黃地,外壁藍地飾描金花紋。溫碗杯銅柄,杯壁上飾藍地彩色寶相花。碗託口沿飾蝠紋一週。溫碗用於食物加熱和保溫。此件文物原藏紫禁城誠肅殿內。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清,高8.2cm,口徑21.5cm,折沿徑29.5cm。清宮舊藏。盆折沿式,銅鍍金口沿。通體黃地藍色“卍”字錦紋,折沿上飾彩雲、蝙蝠、桃實紋一週,盆內外壁繪雙龍戲珠紋,盆內底飾正面盤龍紋,龍紋周圍飾五彩祥雲和口銜壽桃的蝙蝠。蝙蝠取諧音為“福”,壽桃象徵“長壽”,寓意“福壽雙全”。

此盆原藏永壽宮後殿。永壽宮位於養心殿之南,光緒以後即用作內廷大庫。盆上龍紋具有清後期龍紋的特點,缺少氣勢,處理瑣細,鼻部常以一塊紅色填染。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清中期,高12.1cm,徑17.2cm。清宮舊藏。

手爐圓形,上安設弧形提樑。口沿內掛銅膽。蓋面以銅絲編結的密網做成,用以通風換氣。器身中部以粉色為地,繪飾雲龍戲珠紋,上下環以對稱的藍地白花裝飾帶。在冬季,手爐是文人雅士几案上常備的設置,用於暖手。爐一般多圓形或橢圓形,其結構分外殼和內膽兩層。外殼可根據需要用不同的工藝製作和裝飾。內膽一般為銅製,架於外殼的口沿之上,以備燃炭。熱量通過內外兩層之間的空氣進行傳導,使外殼既溫暖又不燙手。目前從傳世品看,最早的手爐是在明晚期出現的,由銅器名匠胡文明和張鳴歧製作,前者以鏨花工藝見長,後者以純正的皮色取勝。到了清代,製作手爐的工藝和材質明顯增多,有琺琅、漆器、銅器等,其中以琺琅居多。清末,宮廷琺琅作已被裁撤,宮中所用物品多沿用前朝或在民間訂製。清宮傳世琺琅手爐均為清中期作品,由此看來,溥儀時期所用乃前朝遺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清末,高27.5cm,口徑4cm,足徑9.3cm。清宮舊藏。罐長圓瓜式,上狹下豐,有瓜稜,蓋為銅鍍金瓜蒂形,下為花葉式足。罐身飾紅地彩色百花紋,有黃、藍、綠色三條龍穿梭其中。罐為一對,此為其中之一。溥儀離開紫禁城後,清室善後委員會在紫禁城皇極殿南廡內木箱中發現這對瓜式罐,並登記入冊。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清晚期,高19cm,口徑21cm,足徑15cm。

火鍋為菱花形,圈足,上附鏨刻鍍金的提手和螭耳。藍色地鍋身上飾紅、黃、藍、白等色團花紋,漫撒周身,疏朗而雋秀。涮火鍋,是中國人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東漢墓出土的鑊鬥即為火鍋。至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清乾隆皇帝吃火鍋成癖,相傳,他曾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應邀品嚐者達5000餘人,成為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火鍋盛宴。慈禧太后也很喜歡吃火鍋,火鍋是她冬日裡經常享用的美食。 因銅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所以自古以來火鍋以銅質為主,但在清代宮廷,也有少量的琺琅、瓷器、銀質的火鍋,這些豐富的飲食器具無不體現著宮廷生活的奢華與精緻。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瓶長頸,頸上有銅弦紋三道,銅鍍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綠色蓮蓬樣凸起,白色雙藕耳,有圈足,銅鍍金足沿。瓶頸至肩部飾藍地彩色百花紋,肩部鏨刻若干蓮蓬樣紋作為裝飾。瓶腹部飾凸出、翻卷的荷葉紋,呈立體效果,顯得生動活潑。圈足外壁飾藍地纏枝花卉紋。此瓶從做工及工藝風格看可知為清末琺琅器。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香盒】

掐絲琺琅香盒,清晚期,高14.5cm,口徑13.7cm,足徑7.7cm。清宮舊藏。

盒子母口,蓋、盒各半,蓋頂蓮花苞形紐,下託銅鍍金鏨刻蓮瓣座,蓋面與盒外壁各飾紅、黃、藍、白勾蓮花四朵,相互對稱。盒底圈足。此物原藏紫禁城外景山內壽皇殿,壽皇殿為懸供清朝歷代皇帝遺像的場所。溥儀離開故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於1926年至1929年點查此間文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清晚期,通高18.4cm,口徑4.8cm,足徑8.2 cm、7.3cm。壺體長方形,委角,提樑亦長方形,曲流,底有隨形圈足。壺身四面開光,開光內繪西洋人物圖景。此壺具有清晚期畫琺琅作品的特徵,胎輕體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不純,描繪不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清晚期,高3cm,長11.8cm,寬8.5cm。清宮舊藏。

盒做展翼的蝴蝶形狀,蓋面裝飾亦為美麗的彩蝶,生動逼真,屬於仿生作品類型。盒面中心安設合頁,兩側對稱的翅膀為盒蓋,可向上開啟。盒內分出左右兩格,能分別放置小件首飾或物品。故宮收藏的清晚期畫琺琅作品都來源於民間,或訂製或購買。它們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欠缺,此乃衰落時代的寫照。其中仿生作品佔有一定比例,如仿桃實、秋柿等,目的是取其吉祥涵義。“蝶”與“耋”同音,寓意壽登耄耋。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清晚期,通長28cm,寬13cm,厚1.5cm。清宮舊藏。把鏡由鏡身、鏡柄兩部分構成。鏡身呈橢圓形,正面為玻璃鏡,用以照面;鏡背以琺琅彩“卍”字紋為地,中間嵌“囍”字,四周環繞八寶紋。沿鏡邊嵌透明藍琺琅描金花卉鏡圈,用以固定鏡面、鏡背。鏡柄為棍狀直柄。鏡身、鏡柄由卷草紋孔雀綠染牙和刻瓜式珊瑚珠銜接。柄底端嵌銅鍍金箍並繫有帶珊瑚珠的黃絲線穗。此鏡是清代晚期廣東進呈朝廷的貢物。製作中選用玻璃、銅、金、象牙及珊瑚等多種材質,並施以畫琺琅、透明琺琅、描金、畫彩、象牙雕刻及染色、銅鍍金鏨刻、鑲嵌等工藝,將把鏡製作得造型美觀,色彩豔麗,紋樣生動,寓意吉祥,反映了清晚期廣東制鏡的工藝水平。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清,高15cm,口徑13cm,足徑7cm。清宮舊藏。

溫碗一套五件,為碗蓋、碗、碗架、溫碗杯、碗託。碗蓋和碗外壁為深藍色地,上飾彩色寶相花及金“囍”字,碗內底飾五蝠捧壽紋。碗架內壁為黃地,外壁藍地飾描金花紋。溫碗杯銅柄,杯壁上飾藍地彩色寶相花。碗託口沿飾蝠紋一週。溫碗用於食物加熱和保溫。此件文物原藏紫禁城誠肅殿內。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清,高8.2cm,口徑21.5cm,折沿徑29.5cm。清宮舊藏。盆折沿式,銅鍍金口沿。通體黃地藍色“卍”字錦紋,折沿上飾彩雲、蝙蝠、桃實紋一週,盆內外壁繪雙龍戲珠紋,盆內底飾正面盤龍紋,龍紋周圍飾五彩祥雲和口銜壽桃的蝙蝠。蝙蝠取諧音為“福”,壽桃象徵“長壽”,寓意“福壽雙全”。

此盆原藏永壽宮後殿。永壽宮位於養心殿之南,光緒以後即用作內廷大庫。盆上龍紋具有清後期龍紋的特點,缺少氣勢,處理瑣細,鼻部常以一塊紅色填染。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清中期,高12.1cm,徑17.2cm。清宮舊藏。

手爐圓形,上安設弧形提樑。口沿內掛銅膽。蓋面以銅絲編結的密網做成,用以通風換氣。器身中部以粉色為地,繪飾雲龍戲珠紋,上下環以對稱的藍地白花裝飾帶。在冬季,手爐是文人雅士几案上常備的設置,用於暖手。爐一般多圓形或橢圓形,其結構分外殼和內膽兩層。外殼可根據需要用不同的工藝製作和裝飾。內膽一般為銅製,架於外殼的口沿之上,以備燃炭。熱量通過內外兩層之間的空氣進行傳導,使外殼既溫暖又不燙手。目前從傳世品看,最早的手爐是在明晚期出現的,由銅器名匠胡文明和張鳴歧製作,前者以鏨花工藝見長,後者以純正的皮色取勝。到了清代,製作手爐的工藝和材質明顯增多,有琺琅、漆器、銅器等,其中以琺琅居多。清末,宮廷琺琅作已被裁撤,宮中所用物品多沿用前朝或在民間訂製。清宮傳世琺琅手爐均為清中期作品,由此看來,溥儀時期所用乃前朝遺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清末,高27.5cm,口徑4cm,足徑9.3cm。清宮舊藏。罐長圓瓜式,上狹下豐,有瓜稜,蓋為銅鍍金瓜蒂形,下為花葉式足。罐身飾紅地彩色百花紋,有黃、藍、綠色三條龍穿梭其中。罐為一對,此為其中之一。溥儀離開紫禁城後,清室善後委員會在紫禁城皇極殿南廡內木箱中發現這對瓜式罐,並登記入冊。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清晚期,高19cm,口徑21cm,足徑15cm。

火鍋為菱花形,圈足,上附鏨刻鍍金的提手和螭耳。藍色地鍋身上飾紅、黃、藍、白等色團花紋,漫撒周身,疏朗而雋秀。涮火鍋,是中國人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東漢墓出土的鑊鬥即為火鍋。至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清乾隆皇帝吃火鍋成癖,相傳,他曾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應邀品嚐者達5000餘人,成為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火鍋盛宴。慈禧太后也很喜歡吃火鍋,火鍋是她冬日裡經常享用的美食。 因銅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所以自古以來火鍋以銅質為主,但在清代宮廷,也有少量的琺琅、瓷器、銀質的火鍋,這些豐富的飲食器具無不體現著宮廷生活的奢華與精緻。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清中期,高12.5cm,口徑33.5cm,底徑32.7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小攢盤及一個圓形小攢盤。每個攢盤內飾折枝花卉紋。此盒為廣東製作,與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系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瓶長頸,頸上有銅弦紋三道,銅鍍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綠色蓮蓬樣凸起,白色雙藕耳,有圈足,銅鍍金足沿。瓶頸至肩部飾藍地彩色百花紋,肩部鏨刻若干蓮蓬樣紋作為裝飾。瓶腹部飾凸出、翻卷的荷葉紋,呈立體效果,顯得生動活潑。圈足外壁飾藍地纏枝花卉紋。此瓶從做工及工藝風格看可知為清末琺琅器。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香盒】

掐絲琺琅香盒,清晚期,高14.5cm,口徑13.7cm,足徑7.7cm。清宮舊藏。

盒子母口,蓋、盒各半,蓋頂蓮花苞形紐,下託銅鍍金鏨刻蓮瓣座,蓋面與盒外壁各飾紅、黃、藍、白勾蓮花四朵,相互對稱。盒底圈足。此物原藏紫禁城外景山內壽皇殿,壽皇殿為懸供清朝歷代皇帝遺像的場所。溥儀離開故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於1926年至1929年點查此間文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清晚期,通高18.4cm,口徑4.8cm,足徑8.2 cm、7.3cm。壺體長方形,委角,提樑亦長方形,曲流,底有隨形圈足。壺身四面開光,開光內繪西洋人物圖景。此壺具有清晚期畫琺琅作品的特徵,胎輕體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不純,描繪不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清晚期,高3cm,長11.8cm,寬8.5cm。清宮舊藏。

盒做展翼的蝴蝶形狀,蓋面裝飾亦為美麗的彩蝶,生動逼真,屬於仿生作品類型。盒面中心安設合頁,兩側對稱的翅膀為盒蓋,可向上開啟。盒內分出左右兩格,能分別放置小件首飾或物品。故宮收藏的清晚期畫琺琅作品都來源於民間,或訂製或購買。它們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欠缺,此乃衰落時代的寫照。其中仿生作品佔有一定比例,如仿桃實、秋柿等,目的是取其吉祥涵義。“蝶”與“耋”同音,寓意壽登耄耋。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清晚期,通長28cm,寬13cm,厚1.5cm。清宮舊藏。把鏡由鏡身、鏡柄兩部分構成。鏡身呈橢圓形,正面為玻璃鏡,用以照面;鏡背以琺琅彩“卍”字紋為地,中間嵌“囍”字,四周環繞八寶紋。沿鏡邊嵌透明藍琺琅描金花卉鏡圈,用以固定鏡面、鏡背。鏡柄為棍狀直柄。鏡身、鏡柄由卷草紋孔雀綠染牙和刻瓜式珊瑚珠銜接。柄底端嵌銅鍍金箍並繫有帶珊瑚珠的黃絲線穗。此鏡是清代晚期廣東進呈朝廷的貢物。製作中選用玻璃、銅、金、象牙及珊瑚等多種材質,並施以畫琺琅、透明琺琅、描金、畫彩、象牙雕刻及染色、銅鍍金鏨刻、鑲嵌等工藝,將把鏡製作得造型美觀,色彩豔麗,紋樣生動,寓意吉祥,反映了清晚期廣東制鏡的工藝水平。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清,高15cm,口徑13cm,足徑7cm。清宮舊藏。

溫碗一套五件,為碗蓋、碗、碗架、溫碗杯、碗託。碗蓋和碗外壁為深藍色地,上飾彩色寶相花及金“囍”字,碗內底飾五蝠捧壽紋。碗架內壁為黃地,外壁藍地飾描金花紋。溫碗杯銅柄,杯壁上飾藍地彩色寶相花。碗託口沿飾蝠紋一週。溫碗用於食物加熱和保溫。此件文物原藏紫禁城誠肅殿內。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清,高8.2cm,口徑21.5cm,折沿徑29.5cm。清宮舊藏。盆折沿式,銅鍍金口沿。通體黃地藍色“卍”字錦紋,折沿上飾彩雲、蝙蝠、桃實紋一週,盆內外壁繪雙龍戲珠紋,盆內底飾正面盤龍紋,龍紋周圍飾五彩祥雲和口銜壽桃的蝙蝠。蝙蝠取諧音為“福”,壽桃象徵“長壽”,寓意“福壽雙全”。

此盆原藏永壽宮後殿。永壽宮位於養心殿之南,光緒以後即用作內廷大庫。盆上龍紋具有清後期龍紋的特點,缺少氣勢,處理瑣細,鼻部常以一塊紅色填染。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清中期,高12.1cm,徑17.2cm。清宮舊藏。

手爐圓形,上安設弧形提樑。口沿內掛銅膽。蓋面以銅絲編結的密網做成,用以通風換氣。器身中部以粉色為地,繪飾雲龍戲珠紋,上下環以對稱的藍地白花裝飾帶。在冬季,手爐是文人雅士几案上常備的設置,用於暖手。爐一般多圓形或橢圓形,其結構分外殼和內膽兩層。外殼可根據需要用不同的工藝製作和裝飾。內膽一般為銅製,架於外殼的口沿之上,以備燃炭。熱量通過內外兩層之間的空氣進行傳導,使外殼既溫暖又不燙手。目前從傳世品看,最早的手爐是在明晚期出現的,由銅器名匠胡文明和張鳴歧製作,前者以鏨花工藝見長,後者以純正的皮色取勝。到了清代,製作手爐的工藝和材質明顯增多,有琺琅、漆器、銅器等,其中以琺琅居多。清末,宮廷琺琅作已被裁撤,宮中所用物品多沿用前朝或在民間訂製。清宮傳世琺琅手爐均為清中期作品,由此看來,溥儀時期所用乃前朝遺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清末,高27.5cm,口徑4cm,足徑9.3cm。清宮舊藏。罐長圓瓜式,上狹下豐,有瓜稜,蓋為銅鍍金瓜蒂形,下為花葉式足。罐身飾紅地彩色百花紋,有黃、藍、綠色三條龍穿梭其中。罐為一對,此為其中之一。溥儀離開紫禁城後,清室善後委員會在紫禁城皇極殿南廡內木箱中發現這對瓜式罐,並登記入冊。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清晚期,高19cm,口徑21cm,足徑15cm。

火鍋為菱花形,圈足,上附鏨刻鍍金的提手和螭耳。藍色地鍋身上飾紅、黃、藍、白等色團花紋,漫撒周身,疏朗而雋秀。涮火鍋,是中國人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東漢墓出土的鑊鬥即為火鍋。至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清乾隆皇帝吃火鍋成癖,相傳,他曾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應邀品嚐者達5000餘人,成為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火鍋盛宴。慈禧太后也很喜歡吃火鍋,火鍋是她冬日裡經常享用的美食。 因銅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所以自古以來火鍋以銅質為主,但在清代宮廷,也有少量的琺琅、瓷器、銀質的火鍋,這些豐富的飲食器具無不體現著宮廷生活的奢華與精緻。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清中期,高12.5cm,口徑33.5cm,底徑32.7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小攢盤及一個圓形小攢盤。每個攢盤內飾折枝花卉紋。此盒為廣東製作,與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系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瓶長頸,頸上有銅弦紋三道,銅鍍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綠色蓮蓬樣凸起,白色雙藕耳,有圈足,銅鍍金足沿。瓶頸至肩部飾藍地彩色百花紋,肩部鏨刻若干蓮蓬樣紋作為裝飾。瓶腹部飾凸出、翻卷的荷葉紋,呈立體效果,顯得生動活潑。圈足外壁飾藍地纏枝花卉紋。此瓶從做工及工藝風格看可知為清末琺琅器。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香盒】

掐絲琺琅香盒,清晚期,高14.5cm,口徑13.7cm,足徑7.7cm。清宮舊藏。

盒子母口,蓋、盒各半,蓋頂蓮花苞形紐,下託銅鍍金鏨刻蓮瓣座,蓋面與盒外壁各飾紅、黃、藍、白勾蓮花四朵,相互對稱。盒底圈足。此物原藏紫禁城外景山內壽皇殿,壽皇殿為懸供清朝歷代皇帝遺像的場所。溥儀離開故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於1926年至1929年點查此間文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清晚期,通高18.4cm,口徑4.8cm,足徑8.2 cm、7.3cm。壺體長方形,委角,提樑亦長方形,曲流,底有隨形圈足。壺身四面開光,開光內繪西洋人物圖景。此壺具有清晚期畫琺琅作品的特徵,胎輕體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不純,描繪不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清晚期,高3cm,長11.8cm,寬8.5cm。清宮舊藏。

盒做展翼的蝴蝶形狀,蓋面裝飾亦為美麗的彩蝶,生動逼真,屬於仿生作品類型。盒面中心安設合頁,兩側對稱的翅膀為盒蓋,可向上開啟。盒內分出左右兩格,能分別放置小件首飾或物品。故宮收藏的清晚期畫琺琅作品都來源於民間,或訂製或購買。它們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欠缺,此乃衰落時代的寫照。其中仿生作品佔有一定比例,如仿桃實、秋柿等,目的是取其吉祥涵義。“蝶”與“耋”同音,寓意壽登耄耋。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清晚期,通長28cm,寬13cm,厚1.5cm。清宮舊藏。把鏡由鏡身、鏡柄兩部分構成。鏡身呈橢圓形,正面為玻璃鏡,用以照面;鏡背以琺琅彩“卍”字紋為地,中間嵌“囍”字,四周環繞八寶紋。沿鏡邊嵌透明藍琺琅描金花卉鏡圈,用以固定鏡面、鏡背。鏡柄為棍狀直柄。鏡身、鏡柄由卷草紋孔雀綠染牙和刻瓜式珊瑚珠銜接。柄底端嵌銅鍍金箍並繫有帶珊瑚珠的黃絲線穗。此鏡是清代晚期廣東進呈朝廷的貢物。製作中選用玻璃、銅、金、象牙及珊瑚等多種材質,並施以畫琺琅、透明琺琅、描金、畫彩、象牙雕刻及染色、銅鍍金鏨刻、鑲嵌等工藝,將把鏡製作得造型美觀,色彩豔麗,紋樣生動,寓意吉祥,反映了清晚期廣東制鏡的工藝水平。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清,高15cm,口徑13cm,足徑7cm。清宮舊藏。

溫碗一套五件,為碗蓋、碗、碗架、溫碗杯、碗託。碗蓋和碗外壁為深藍色地,上飾彩色寶相花及金“囍”字,碗內底飾五蝠捧壽紋。碗架內壁為黃地,外壁藍地飾描金花紋。溫碗杯銅柄,杯壁上飾藍地彩色寶相花。碗託口沿飾蝠紋一週。溫碗用於食物加熱和保溫。此件文物原藏紫禁城誠肅殿內。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清,高8.2cm,口徑21.5cm,折沿徑29.5cm。清宮舊藏。盆折沿式,銅鍍金口沿。通體黃地藍色“卍”字錦紋,折沿上飾彩雲、蝙蝠、桃實紋一週,盆內外壁繪雙龍戲珠紋,盆內底飾正面盤龍紋,龍紋周圍飾五彩祥雲和口銜壽桃的蝙蝠。蝙蝠取諧音為“福”,壽桃象徵“長壽”,寓意“福壽雙全”。

此盆原藏永壽宮後殿。永壽宮位於養心殿之南,光緒以後即用作內廷大庫。盆上龍紋具有清後期龍紋的特點,缺少氣勢,處理瑣細,鼻部常以一塊紅色填染。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清中期,高12.1cm,徑17.2cm。清宮舊藏。

手爐圓形,上安設弧形提樑。口沿內掛銅膽。蓋面以銅絲編結的密網做成,用以通風換氣。器身中部以粉色為地,繪飾雲龍戲珠紋,上下環以對稱的藍地白花裝飾帶。在冬季,手爐是文人雅士几案上常備的設置,用於暖手。爐一般多圓形或橢圓形,其結構分外殼和內膽兩層。外殼可根據需要用不同的工藝製作和裝飾。內膽一般為銅製,架於外殼的口沿之上,以備燃炭。熱量通過內外兩層之間的空氣進行傳導,使外殼既溫暖又不燙手。目前從傳世品看,最早的手爐是在明晚期出現的,由銅器名匠胡文明和張鳴歧製作,前者以鏨花工藝見長,後者以純正的皮色取勝。到了清代,製作手爐的工藝和材質明顯增多,有琺琅、漆器、銅器等,其中以琺琅居多。清末,宮廷琺琅作已被裁撤,宮中所用物品多沿用前朝或在民間訂製。清宮傳世琺琅手爐均為清中期作品,由此看來,溥儀時期所用乃前朝遺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清末,高27.5cm,口徑4cm,足徑9.3cm。清宮舊藏。罐長圓瓜式,上狹下豐,有瓜稜,蓋為銅鍍金瓜蒂形,下為花葉式足。罐身飾紅地彩色百花紋,有黃、藍、綠色三條龍穿梭其中。罐為一對,此為其中之一。溥儀離開紫禁城後,清室善後委員會在紫禁城皇極殿南廡內木箱中發現這對瓜式罐,並登記入冊。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清晚期,高19cm,口徑21cm,足徑15cm。

火鍋為菱花形,圈足,上附鏨刻鍍金的提手和螭耳。藍色地鍋身上飾紅、黃、藍、白等色團花紋,漫撒周身,疏朗而雋秀。涮火鍋,是中國人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東漢墓出土的鑊鬥即為火鍋。至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清乾隆皇帝吃火鍋成癖,相傳,他曾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應邀品嚐者達5000餘人,成為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火鍋盛宴。慈禧太后也很喜歡吃火鍋,火鍋是她冬日裡經常享用的美食。 因銅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所以自古以來火鍋以銅質為主,但在清代宮廷,也有少量的琺琅、瓷器、銀質的火鍋,這些豐富的飲食器具無不體現著宮廷生活的奢華與精緻。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清中期,高12.5cm,口徑33.5cm,底徑32.7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小攢盤及一個圓形小攢盤。每個攢盤內飾折枝花卉紋。此盒為廣東製作,與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系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清中期,高38cm,口徑23cm。

爐呈鼓式造型,斂口,鼓腹,平底。腹壁施黑色琺琅釉,以獸首銜環為間隔,裝飾卍字錦地牡丹、蓮花、菊花、梅花,寓意富貴、高潔。蓋面裝飾雙獅戲球紋,巧妙地將繡球上站立玩耍的兩個小童作為蓋鈕。三足皆作童子造型,但姿態各異,面向觀眾的童子以脊揹負馱爐身;另兩個小童皆作側身弓步,以胸腹及雙手承託爐身,三人面帶微笑,彷彿正要將大鼓抬走。蓋鈕、獸首、三足鎏金。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瓶長頸,頸上有銅弦紋三道,銅鍍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綠色蓮蓬樣凸起,白色雙藕耳,有圈足,銅鍍金足沿。瓶頸至肩部飾藍地彩色百花紋,肩部鏨刻若干蓮蓬樣紋作為裝飾。瓶腹部飾凸出、翻卷的荷葉紋,呈立體效果,顯得生動活潑。圈足外壁飾藍地纏枝花卉紋。此瓶從做工及工藝風格看可知為清末琺琅器。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香盒】

掐絲琺琅香盒,清晚期,高14.5cm,口徑13.7cm,足徑7.7cm。清宮舊藏。

盒子母口,蓋、盒各半,蓋頂蓮花苞形紐,下託銅鍍金鏨刻蓮瓣座,蓋面與盒外壁各飾紅、黃、藍、白勾蓮花四朵,相互對稱。盒底圈足。此物原藏紫禁城外景山內壽皇殿,壽皇殿為懸供清朝歷代皇帝遺像的場所。溥儀離開故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於1926年至1929年點查此間文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清晚期,通高18.4cm,口徑4.8cm,足徑8.2 cm、7.3cm。壺體長方形,委角,提樑亦長方形,曲流,底有隨形圈足。壺身四面開光,開光內繪西洋人物圖景。此壺具有清晚期畫琺琅作品的特徵,胎輕體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不純,描繪不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清晚期,高3cm,長11.8cm,寬8.5cm。清宮舊藏。

盒做展翼的蝴蝶形狀,蓋面裝飾亦為美麗的彩蝶,生動逼真,屬於仿生作品類型。盒面中心安設合頁,兩側對稱的翅膀為盒蓋,可向上開啟。盒內分出左右兩格,能分別放置小件首飾或物品。故宮收藏的清晚期畫琺琅作品都來源於民間,或訂製或購買。它們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欠缺,此乃衰落時代的寫照。其中仿生作品佔有一定比例,如仿桃實、秋柿等,目的是取其吉祥涵義。“蝶”與“耋”同音,寓意壽登耄耋。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清晚期,通長28cm,寬13cm,厚1.5cm。清宮舊藏。把鏡由鏡身、鏡柄兩部分構成。鏡身呈橢圓形,正面為玻璃鏡,用以照面;鏡背以琺琅彩“卍”字紋為地,中間嵌“囍”字,四周環繞八寶紋。沿鏡邊嵌透明藍琺琅描金花卉鏡圈,用以固定鏡面、鏡背。鏡柄為棍狀直柄。鏡身、鏡柄由卷草紋孔雀綠染牙和刻瓜式珊瑚珠銜接。柄底端嵌銅鍍金箍並繫有帶珊瑚珠的黃絲線穗。此鏡是清代晚期廣東進呈朝廷的貢物。製作中選用玻璃、銅、金、象牙及珊瑚等多種材質,並施以畫琺琅、透明琺琅、描金、畫彩、象牙雕刻及染色、銅鍍金鏨刻、鑲嵌等工藝,將把鏡製作得造型美觀,色彩豔麗,紋樣生動,寓意吉祥,反映了清晚期廣東制鏡的工藝水平。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清,高15cm,口徑13cm,足徑7cm。清宮舊藏。

溫碗一套五件,為碗蓋、碗、碗架、溫碗杯、碗託。碗蓋和碗外壁為深藍色地,上飾彩色寶相花及金“囍”字,碗內底飾五蝠捧壽紋。碗架內壁為黃地,外壁藍地飾描金花紋。溫碗杯銅柄,杯壁上飾藍地彩色寶相花。碗託口沿飾蝠紋一週。溫碗用於食物加熱和保溫。此件文物原藏紫禁城誠肅殿內。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清,高8.2cm,口徑21.5cm,折沿徑29.5cm。清宮舊藏。盆折沿式,銅鍍金口沿。通體黃地藍色“卍”字錦紋,折沿上飾彩雲、蝙蝠、桃實紋一週,盆內外壁繪雙龍戲珠紋,盆內底飾正面盤龍紋,龍紋周圍飾五彩祥雲和口銜壽桃的蝙蝠。蝙蝠取諧音為“福”,壽桃象徵“長壽”,寓意“福壽雙全”。

此盆原藏永壽宮後殿。永壽宮位於養心殿之南,光緒以後即用作內廷大庫。盆上龍紋具有清後期龍紋的特點,缺少氣勢,處理瑣細,鼻部常以一塊紅色填染。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清中期,高12.1cm,徑17.2cm。清宮舊藏。

手爐圓形,上安設弧形提樑。口沿內掛銅膽。蓋面以銅絲編結的密網做成,用以通風換氣。器身中部以粉色為地,繪飾雲龍戲珠紋,上下環以對稱的藍地白花裝飾帶。在冬季,手爐是文人雅士几案上常備的設置,用於暖手。爐一般多圓形或橢圓形,其結構分外殼和內膽兩層。外殼可根據需要用不同的工藝製作和裝飾。內膽一般為銅製,架於外殼的口沿之上,以備燃炭。熱量通過內外兩層之間的空氣進行傳導,使外殼既溫暖又不燙手。目前從傳世品看,最早的手爐是在明晚期出現的,由銅器名匠胡文明和張鳴歧製作,前者以鏨花工藝見長,後者以純正的皮色取勝。到了清代,製作手爐的工藝和材質明顯增多,有琺琅、漆器、銅器等,其中以琺琅居多。清末,宮廷琺琅作已被裁撤,宮中所用物品多沿用前朝或在民間訂製。清宮傳世琺琅手爐均為清中期作品,由此看來,溥儀時期所用乃前朝遺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清末,高27.5cm,口徑4cm,足徑9.3cm。清宮舊藏。罐長圓瓜式,上狹下豐,有瓜稜,蓋為銅鍍金瓜蒂形,下為花葉式足。罐身飾紅地彩色百花紋,有黃、藍、綠色三條龍穿梭其中。罐為一對,此為其中之一。溥儀離開紫禁城後,清室善後委員會在紫禁城皇極殿南廡內木箱中發現這對瓜式罐,並登記入冊。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清晚期,高19cm,口徑21cm,足徑15cm。

火鍋為菱花形,圈足,上附鏨刻鍍金的提手和螭耳。藍色地鍋身上飾紅、黃、藍、白等色團花紋,漫撒周身,疏朗而雋秀。涮火鍋,是中國人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東漢墓出土的鑊鬥即為火鍋。至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清乾隆皇帝吃火鍋成癖,相傳,他曾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應邀品嚐者達5000餘人,成為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火鍋盛宴。慈禧太后也很喜歡吃火鍋,火鍋是她冬日裡經常享用的美食。 因銅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所以自古以來火鍋以銅質為主,但在清代宮廷,也有少量的琺琅、瓷器、銀質的火鍋,這些豐富的飲食器具無不體現著宮廷生活的奢華與精緻。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清中期,高12.5cm,口徑33.5cm,底徑32.7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小攢盤及一個圓形小攢盤。每個攢盤內飾折枝花卉紋。此盒為廣東製作,與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系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清中期,高38cm,口徑23cm。

爐呈鼓式造型,斂口,鼓腹,平底。腹壁施黑色琺琅釉,以獸首銜環為間隔,裝飾卍字錦地牡丹、蓮花、菊花、梅花,寓意富貴、高潔。蓋面裝飾雙獅戲球紋,巧妙地將繡球上站立玩耍的兩個小童作為蓋鈕。三足皆作童子造型,但姿態各異,面向觀眾的童子以脊揹負馱爐身;另兩個小童皆作側身弓步,以胸腹及雙手承託爐身,三人面帶微笑,彷彿正要將大鼓抬走。蓋鈕、獸首、三足鎏金。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清乾隆,口徑8.6cm,底徑11.8cm,高35cm。

此器直口微侈,溜肩,鼓腹,束腰,平底,淺圈足,有蓋。袱系紋遮蓋器腹的大半部分,紅色部分以龜背錦為地,裝飾蝴蝶、蝙蝠、桃實等吉祥圖案,藍色部分繪卷草紋。從稍遠處觀看,似由真實的錦袱包裹,栩栩如生。肩部四開光內繪西番蓮。下腹部以黃釉為地,裝飾各類纏枝花卉。外底中部藍圈內有“乾隆年制”雙排藍料楷書款。袱系紋是清雍正、乾隆時期宮廷御用器上非常流行的裝飾題材,常見於琺琅器、玻璃器、瓷器等等。根據檔案記載,乾隆皇帝比較喜愛的各類器皿都會要求造辦處專門配做錦袱包裹,或用楠木匣盛裝,並將器物的名稱、年號刻在匣蓋上,以示珍藏。袱系紋的流行應該與此有關。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瓶長頸,頸上有銅弦紋三道,銅鍍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綠色蓮蓬樣凸起,白色雙藕耳,有圈足,銅鍍金足沿。瓶頸至肩部飾藍地彩色百花紋,肩部鏨刻若干蓮蓬樣紋作為裝飾。瓶腹部飾凸出、翻卷的荷葉紋,呈立體效果,顯得生動活潑。圈足外壁飾藍地纏枝花卉紋。此瓶從做工及工藝風格看可知為清末琺琅器。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香盒】

掐絲琺琅香盒,清晚期,高14.5cm,口徑13.7cm,足徑7.7cm。清宮舊藏。

盒子母口,蓋、盒各半,蓋頂蓮花苞形紐,下託銅鍍金鏨刻蓮瓣座,蓋面與盒外壁各飾紅、黃、藍、白勾蓮花四朵,相互對稱。盒底圈足。此物原藏紫禁城外景山內壽皇殿,壽皇殿為懸供清朝歷代皇帝遺像的場所。溥儀離開故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於1926年至1929年點查此間文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清晚期,通高18.4cm,口徑4.8cm,足徑8.2 cm、7.3cm。壺體長方形,委角,提樑亦長方形,曲流,底有隨形圈足。壺身四面開光,開光內繪西洋人物圖景。此壺具有清晚期畫琺琅作品的特徵,胎輕體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不純,描繪不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清晚期,高3cm,長11.8cm,寬8.5cm。清宮舊藏。

盒做展翼的蝴蝶形狀,蓋面裝飾亦為美麗的彩蝶,生動逼真,屬於仿生作品類型。盒面中心安設合頁,兩側對稱的翅膀為盒蓋,可向上開啟。盒內分出左右兩格,能分別放置小件首飾或物品。故宮收藏的清晚期畫琺琅作品都來源於民間,或訂製或購買。它們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欠缺,此乃衰落時代的寫照。其中仿生作品佔有一定比例,如仿桃實、秋柿等,目的是取其吉祥涵義。“蝶”與“耋”同音,寓意壽登耄耋。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清晚期,通長28cm,寬13cm,厚1.5cm。清宮舊藏。把鏡由鏡身、鏡柄兩部分構成。鏡身呈橢圓形,正面為玻璃鏡,用以照面;鏡背以琺琅彩“卍”字紋為地,中間嵌“囍”字,四周環繞八寶紋。沿鏡邊嵌透明藍琺琅描金花卉鏡圈,用以固定鏡面、鏡背。鏡柄為棍狀直柄。鏡身、鏡柄由卷草紋孔雀綠染牙和刻瓜式珊瑚珠銜接。柄底端嵌銅鍍金箍並繫有帶珊瑚珠的黃絲線穗。此鏡是清代晚期廣東進呈朝廷的貢物。製作中選用玻璃、銅、金、象牙及珊瑚等多種材質,並施以畫琺琅、透明琺琅、描金、畫彩、象牙雕刻及染色、銅鍍金鏨刻、鑲嵌等工藝,將把鏡製作得造型美觀,色彩豔麗,紋樣生動,寓意吉祥,反映了清晚期廣東制鏡的工藝水平。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清,高15cm,口徑13cm,足徑7cm。清宮舊藏。

溫碗一套五件,為碗蓋、碗、碗架、溫碗杯、碗託。碗蓋和碗外壁為深藍色地,上飾彩色寶相花及金“囍”字,碗內底飾五蝠捧壽紋。碗架內壁為黃地,外壁藍地飾描金花紋。溫碗杯銅柄,杯壁上飾藍地彩色寶相花。碗託口沿飾蝠紋一週。溫碗用於食物加熱和保溫。此件文物原藏紫禁城誠肅殿內。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清,高8.2cm,口徑21.5cm,折沿徑29.5cm。清宮舊藏。盆折沿式,銅鍍金口沿。通體黃地藍色“卍”字錦紋,折沿上飾彩雲、蝙蝠、桃實紋一週,盆內外壁繪雙龍戲珠紋,盆內底飾正面盤龍紋,龍紋周圍飾五彩祥雲和口銜壽桃的蝙蝠。蝙蝠取諧音為“福”,壽桃象徵“長壽”,寓意“福壽雙全”。

此盆原藏永壽宮後殿。永壽宮位於養心殿之南,光緒以後即用作內廷大庫。盆上龍紋具有清後期龍紋的特點,缺少氣勢,處理瑣細,鼻部常以一塊紅色填染。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清中期,高12.1cm,徑17.2cm。清宮舊藏。

手爐圓形,上安設弧形提樑。口沿內掛銅膽。蓋面以銅絲編結的密網做成,用以通風換氣。器身中部以粉色為地,繪飾雲龍戲珠紋,上下環以對稱的藍地白花裝飾帶。在冬季,手爐是文人雅士几案上常備的設置,用於暖手。爐一般多圓形或橢圓形,其結構分外殼和內膽兩層。外殼可根據需要用不同的工藝製作和裝飾。內膽一般為銅製,架於外殼的口沿之上,以備燃炭。熱量通過內外兩層之間的空氣進行傳導,使外殼既溫暖又不燙手。目前從傳世品看,最早的手爐是在明晚期出現的,由銅器名匠胡文明和張鳴歧製作,前者以鏨花工藝見長,後者以純正的皮色取勝。到了清代,製作手爐的工藝和材質明顯增多,有琺琅、漆器、銅器等,其中以琺琅居多。清末,宮廷琺琅作已被裁撤,宮中所用物品多沿用前朝或在民間訂製。清宮傳世琺琅手爐均為清中期作品,由此看來,溥儀時期所用乃前朝遺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清末,高27.5cm,口徑4cm,足徑9.3cm。清宮舊藏。罐長圓瓜式,上狹下豐,有瓜稜,蓋為銅鍍金瓜蒂形,下為花葉式足。罐身飾紅地彩色百花紋,有黃、藍、綠色三條龍穿梭其中。罐為一對,此為其中之一。溥儀離開紫禁城後,清室善後委員會在紫禁城皇極殿南廡內木箱中發現這對瓜式罐,並登記入冊。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清晚期,高19cm,口徑21cm,足徑15cm。

火鍋為菱花形,圈足,上附鏨刻鍍金的提手和螭耳。藍色地鍋身上飾紅、黃、藍、白等色團花紋,漫撒周身,疏朗而雋秀。涮火鍋,是中國人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東漢墓出土的鑊鬥即為火鍋。至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清乾隆皇帝吃火鍋成癖,相傳,他曾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應邀品嚐者達5000餘人,成為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火鍋盛宴。慈禧太后也很喜歡吃火鍋,火鍋是她冬日裡經常享用的美食。 因銅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所以自古以來火鍋以銅質為主,但在清代宮廷,也有少量的琺琅、瓷器、銀質的火鍋,這些豐富的飲食器具無不體現著宮廷生活的奢華與精緻。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清中期,高12.5cm,口徑33.5cm,底徑32.7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小攢盤及一個圓形小攢盤。每個攢盤內飾折枝花卉紋。此盒為廣東製作,與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系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清中期,高38cm,口徑23cm。

爐呈鼓式造型,斂口,鼓腹,平底。腹壁施黑色琺琅釉,以獸首銜環為間隔,裝飾卍字錦地牡丹、蓮花、菊花、梅花,寓意富貴、高潔。蓋面裝飾雙獅戲球紋,巧妙地將繡球上站立玩耍的兩個小童作為蓋鈕。三足皆作童子造型,但姿態各異,面向觀眾的童子以脊揹負馱爐身;另兩個小童皆作側身弓步,以胸腹及雙手承託爐身,三人面帶微笑,彷彿正要將大鼓抬走。蓋鈕、獸首、三足鎏金。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清乾隆,口徑8.6cm,底徑11.8cm,高35cm。

此器直口微侈,溜肩,鼓腹,束腰,平底,淺圈足,有蓋。袱系紋遮蓋器腹的大半部分,紅色部分以龜背錦為地,裝飾蝴蝶、蝙蝠、桃實等吉祥圖案,藍色部分繪卷草紋。從稍遠處觀看,似由真實的錦袱包裹,栩栩如生。肩部四開光內繪西番蓮。下腹部以黃釉為地,裝飾各類纏枝花卉。外底中部藍圈內有“乾隆年制”雙排藍料楷書款。袱系紋是清雍正、乾隆時期宮廷御用器上非常流行的裝飾題材,常見於琺琅器、玻璃器、瓷器等等。根據檔案記載,乾隆皇帝比較喜愛的各類器皿都會要求造辦處專門配做錦袱包裹,或用楠木匣盛裝,並將器物的名稱、年號刻在匣蓋上,以示珍藏。袱系紋的流行應該與此有關。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清代,口徑42cm,高72cm。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瓶長頸,頸上有銅弦紋三道,銅鍍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綠色蓮蓬樣凸起,白色雙藕耳,有圈足,銅鍍金足沿。瓶頸至肩部飾藍地彩色百花紋,肩部鏨刻若干蓮蓬樣紋作為裝飾。瓶腹部飾凸出、翻卷的荷葉紋,呈立體效果,顯得生動活潑。圈足外壁飾藍地纏枝花卉紋。此瓶從做工及工藝風格看可知為清末琺琅器。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香盒】

掐絲琺琅香盒,清晚期,高14.5cm,口徑13.7cm,足徑7.7cm。清宮舊藏。

盒子母口,蓋、盒各半,蓋頂蓮花苞形紐,下託銅鍍金鏨刻蓮瓣座,蓋面與盒外壁各飾紅、黃、藍、白勾蓮花四朵,相互對稱。盒底圈足。此物原藏紫禁城外景山內壽皇殿,壽皇殿為懸供清朝歷代皇帝遺像的場所。溥儀離開故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於1926年至1929年點查此間文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清晚期,通高18.4cm,口徑4.8cm,足徑8.2 cm、7.3cm。壺體長方形,委角,提樑亦長方形,曲流,底有隨形圈足。壺身四面開光,開光內繪西洋人物圖景。此壺具有清晚期畫琺琅作品的特徵,胎輕體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不純,描繪不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清晚期,高3cm,長11.8cm,寬8.5cm。清宮舊藏。

盒做展翼的蝴蝶形狀,蓋面裝飾亦為美麗的彩蝶,生動逼真,屬於仿生作品類型。盒面中心安設合頁,兩側對稱的翅膀為盒蓋,可向上開啟。盒內分出左右兩格,能分別放置小件首飾或物品。故宮收藏的清晚期畫琺琅作品都來源於民間,或訂製或購買。它們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欠缺,此乃衰落時代的寫照。其中仿生作品佔有一定比例,如仿桃實、秋柿等,目的是取其吉祥涵義。“蝶”與“耋”同音,寓意壽登耄耋。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清晚期,通長28cm,寬13cm,厚1.5cm。清宮舊藏。把鏡由鏡身、鏡柄兩部分構成。鏡身呈橢圓形,正面為玻璃鏡,用以照面;鏡背以琺琅彩“卍”字紋為地,中間嵌“囍”字,四周環繞八寶紋。沿鏡邊嵌透明藍琺琅描金花卉鏡圈,用以固定鏡面、鏡背。鏡柄為棍狀直柄。鏡身、鏡柄由卷草紋孔雀綠染牙和刻瓜式珊瑚珠銜接。柄底端嵌銅鍍金箍並繫有帶珊瑚珠的黃絲線穗。此鏡是清代晚期廣東進呈朝廷的貢物。製作中選用玻璃、銅、金、象牙及珊瑚等多種材質,並施以畫琺琅、透明琺琅、描金、畫彩、象牙雕刻及染色、銅鍍金鏨刻、鑲嵌等工藝,將把鏡製作得造型美觀,色彩豔麗,紋樣生動,寓意吉祥,反映了清晚期廣東制鏡的工藝水平。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清,高15cm,口徑13cm,足徑7cm。清宮舊藏。

溫碗一套五件,為碗蓋、碗、碗架、溫碗杯、碗託。碗蓋和碗外壁為深藍色地,上飾彩色寶相花及金“囍”字,碗內底飾五蝠捧壽紋。碗架內壁為黃地,外壁藍地飾描金花紋。溫碗杯銅柄,杯壁上飾藍地彩色寶相花。碗託口沿飾蝠紋一週。溫碗用於食物加熱和保溫。此件文物原藏紫禁城誠肅殿內。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清,高8.2cm,口徑21.5cm,折沿徑29.5cm。清宮舊藏。盆折沿式,銅鍍金口沿。通體黃地藍色“卍”字錦紋,折沿上飾彩雲、蝙蝠、桃實紋一週,盆內外壁繪雙龍戲珠紋,盆內底飾正面盤龍紋,龍紋周圍飾五彩祥雲和口銜壽桃的蝙蝠。蝙蝠取諧音為“福”,壽桃象徵“長壽”,寓意“福壽雙全”。

此盆原藏永壽宮後殿。永壽宮位於養心殿之南,光緒以後即用作內廷大庫。盆上龍紋具有清後期龍紋的特點,缺少氣勢,處理瑣細,鼻部常以一塊紅色填染。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清中期,高12.1cm,徑17.2cm。清宮舊藏。

手爐圓形,上安設弧形提樑。口沿內掛銅膽。蓋面以銅絲編結的密網做成,用以通風換氣。器身中部以粉色為地,繪飾雲龍戲珠紋,上下環以對稱的藍地白花裝飾帶。在冬季,手爐是文人雅士几案上常備的設置,用於暖手。爐一般多圓形或橢圓形,其結構分外殼和內膽兩層。外殼可根據需要用不同的工藝製作和裝飾。內膽一般為銅製,架於外殼的口沿之上,以備燃炭。熱量通過內外兩層之間的空氣進行傳導,使外殼既溫暖又不燙手。目前從傳世品看,最早的手爐是在明晚期出現的,由銅器名匠胡文明和張鳴歧製作,前者以鏨花工藝見長,後者以純正的皮色取勝。到了清代,製作手爐的工藝和材質明顯增多,有琺琅、漆器、銅器等,其中以琺琅居多。清末,宮廷琺琅作已被裁撤,宮中所用物品多沿用前朝或在民間訂製。清宮傳世琺琅手爐均為清中期作品,由此看來,溥儀時期所用乃前朝遺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清末,高27.5cm,口徑4cm,足徑9.3cm。清宮舊藏。罐長圓瓜式,上狹下豐,有瓜稜,蓋為銅鍍金瓜蒂形,下為花葉式足。罐身飾紅地彩色百花紋,有黃、藍、綠色三條龍穿梭其中。罐為一對,此為其中之一。溥儀離開紫禁城後,清室善後委員會在紫禁城皇極殿南廡內木箱中發現這對瓜式罐,並登記入冊。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清晚期,高19cm,口徑21cm,足徑15cm。

火鍋為菱花形,圈足,上附鏨刻鍍金的提手和螭耳。藍色地鍋身上飾紅、黃、藍、白等色團花紋,漫撒周身,疏朗而雋秀。涮火鍋,是中國人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東漢墓出土的鑊鬥即為火鍋。至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清乾隆皇帝吃火鍋成癖,相傳,他曾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應邀品嚐者達5000餘人,成為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火鍋盛宴。慈禧太后也很喜歡吃火鍋,火鍋是她冬日裡經常享用的美食。 因銅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所以自古以來火鍋以銅質為主,但在清代宮廷,也有少量的琺琅、瓷器、銀質的火鍋,這些豐富的飲食器具無不體現著宮廷生活的奢華與精緻。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清中期,高12.5cm,口徑33.5cm,底徑32.7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小攢盤及一個圓形小攢盤。每個攢盤內飾折枝花卉紋。此盒為廣東製作,與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系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清中期,高38cm,口徑23cm。

爐呈鼓式造型,斂口,鼓腹,平底。腹壁施黑色琺琅釉,以獸首銜環為間隔,裝飾卍字錦地牡丹、蓮花、菊花、梅花,寓意富貴、高潔。蓋面裝飾雙獅戲球紋,巧妙地將繡球上站立玩耍的兩個小童作為蓋鈕。三足皆作童子造型,但姿態各異,面向觀眾的童子以脊揹負馱爐身;另兩個小童皆作側身弓步,以胸腹及雙手承託爐身,三人面帶微笑,彷彿正要將大鼓抬走。蓋鈕、獸首、三足鎏金。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清乾隆,口徑8.6cm,底徑11.8cm,高35cm。

此器直口微侈,溜肩,鼓腹,束腰,平底,淺圈足,有蓋。袱系紋遮蓋器腹的大半部分,紅色部分以龜背錦為地,裝飾蝴蝶、蝙蝠、桃實等吉祥圖案,藍色部分繪卷草紋。從稍遠處觀看,似由真實的錦袱包裹,栩栩如生。肩部四開光內繪西番蓮。下腹部以黃釉為地,裝飾各類纏枝花卉。外底中部藍圈內有“乾隆年制”雙排藍料楷書款。袱系紋是清雍正、乾隆時期宮廷御用器上非常流行的裝飾題材,常見於琺琅器、玻璃器、瓷器等等。根據檔案記載,乾隆皇帝比較喜愛的各類器皿都會要求造辦處專門配做錦袱包裹,或用楠木匣盛裝,並將器物的名稱、年號刻在匣蓋上,以示珍藏。袱系紋的流行應該與此有關。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清代,口徑42cm,高72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缽】

畫琺琅缽,清乾隆,口徑13.5cm,高12.9cm。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瓶長頸,頸上有銅弦紋三道,銅鍍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綠色蓮蓬樣凸起,白色雙藕耳,有圈足,銅鍍金足沿。瓶頸至肩部飾藍地彩色百花紋,肩部鏨刻若干蓮蓬樣紋作為裝飾。瓶腹部飾凸出、翻卷的荷葉紋,呈立體效果,顯得生動活潑。圈足外壁飾藍地纏枝花卉紋。此瓶從做工及工藝風格看可知為清末琺琅器。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香盒】

掐絲琺琅香盒,清晚期,高14.5cm,口徑13.7cm,足徑7.7cm。清宮舊藏。

盒子母口,蓋、盒各半,蓋頂蓮花苞形紐,下託銅鍍金鏨刻蓮瓣座,蓋面與盒外壁各飾紅、黃、藍、白勾蓮花四朵,相互對稱。盒底圈足。此物原藏紫禁城外景山內壽皇殿,壽皇殿為懸供清朝歷代皇帝遺像的場所。溥儀離開故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於1926年至1929年點查此間文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清晚期,通高18.4cm,口徑4.8cm,足徑8.2 cm、7.3cm。壺體長方形,委角,提樑亦長方形,曲流,底有隨形圈足。壺身四面開光,開光內繪西洋人物圖景。此壺具有清晚期畫琺琅作品的特徵,胎輕體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不純,描繪不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清晚期,高3cm,長11.8cm,寬8.5cm。清宮舊藏。

盒做展翼的蝴蝶形狀,蓋面裝飾亦為美麗的彩蝶,生動逼真,屬於仿生作品類型。盒面中心安設合頁,兩側對稱的翅膀為盒蓋,可向上開啟。盒內分出左右兩格,能分別放置小件首飾或物品。故宮收藏的清晚期畫琺琅作品都來源於民間,或訂製或購買。它們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欠缺,此乃衰落時代的寫照。其中仿生作品佔有一定比例,如仿桃實、秋柿等,目的是取其吉祥涵義。“蝶”與“耋”同音,寓意壽登耄耋。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清晚期,通長28cm,寬13cm,厚1.5cm。清宮舊藏。把鏡由鏡身、鏡柄兩部分構成。鏡身呈橢圓形,正面為玻璃鏡,用以照面;鏡背以琺琅彩“卍”字紋為地,中間嵌“囍”字,四周環繞八寶紋。沿鏡邊嵌透明藍琺琅描金花卉鏡圈,用以固定鏡面、鏡背。鏡柄為棍狀直柄。鏡身、鏡柄由卷草紋孔雀綠染牙和刻瓜式珊瑚珠銜接。柄底端嵌銅鍍金箍並繫有帶珊瑚珠的黃絲線穗。此鏡是清代晚期廣東進呈朝廷的貢物。製作中選用玻璃、銅、金、象牙及珊瑚等多種材質,並施以畫琺琅、透明琺琅、描金、畫彩、象牙雕刻及染色、銅鍍金鏨刻、鑲嵌等工藝,將把鏡製作得造型美觀,色彩豔麗,紋樣生動,寓意吉祥,反映了清晚期廣東制鏡的工藝水平。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清,高15cm,口徑13cm,足徑7cm。清宮舊藏。

溫碗一套五件,為碗蓋、碗、碗架、溫碗杯、碗託。碗蓋和碗外壁為深藍色地,上飾彩色寶相花及金“囍”字,碗內底飾五蝠捧壽紋。碗架內壁為黃地,外壁藍地飾描金花紋。溫碗杯銅柄,杯壁上飾藍地彩色寶相花。碗託口沿飾蝠紋一週。溫碗用於食物加熱和保溫。此件文物原藏紫禁城誠肅殿內。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清,高8.2cm,口徑21.5cm,折沿徑29.5cm。清宮舊藏。盆折沿式,銅鍍金口沿。通體黃地藍色“卍”字錦紋,折沿上飾彩雲、蝙蝠、桃實紋一週,盆內外壁繪雙龍戲珠紋,盆內底飾正面盤龍紋,龍紋周圍飾五彩祥雲和口銜壽桃的蝙蝠。蝙蝠取諧音為“福”,壽桃象徵“長壽”,寓意“福壽雙全”。

此盆原藏永壽宮後殿。永壽宮位於養心殿之南,光緒以後即用作內廷大庫。盆上龍紋具有清後期龍紋的特點,缺少氣勢,處理瑣細,鼻部常以一塊紅色填染。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清中期,高12.1cm,徑17.2cm。清宮舊藏。

手爐圓形,上安設弧形提樑。口沿內掛銅膽。蓋面以銅絲編結的密網做成,用以通風換氣。器身中部以粉色為地,繪飾雲龍戲珠紋,上下環以對稱的藍地白花裝飾帶。在冬季,手爐是文人雅士几案上常備的設置,用於暖手。爐一般多圓形或橢圓形,其結構分外殼和內膽兩層。外殼可根據需要用不同的工藝製作和裝飾。內膽一般為銅製,架於外殼的口沿之上,以備燃炭。熱量通過內外兩層之間的空氣進行傳導,使外殼既溫暖又不燙手。目前從傳世品看,最早的手爐是在明晚期出現的,由銅器名匠胡文明和張鳴歧製作,前者以鏨花工藝見長,後者以純正的皮色取勝。到了清代,製作手爐的工藝和材質明顯增多,有琺琅、漆器、銅器等,其中以琺琅居多。清末,宮廷琺琅作已被裁撤,宮中所用物品多沿用前朝或在民間訂製。清宮傳世琺琅手爐均為清中期作品,由此看來,溥儀時期所用乃前朝遺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清末,高27.5cm,口徑4cm,足徑9.3cm。清宮舊藏。罐長圓瓜式,上狹下豐,有瓜稜,蓋為銅鍍金瓜蒂形,下為花葉式足。罐身飾紅地彩色百花紋,有黃、藍、綠色三條龍穿梭其中。罐為一對,此為其中之一。溥儀離開紫禁城後,清室善後委員會在紫禁城皇極殿南廡內木箱中發現這對瓜式罐,並登記入冊。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清晚期,高19cm,口徑21cm,足徑15cm。

火鍋為菱花形,圈足,上附鏨刻鍍金的提手和螭耳。藍色地鍋身上飾紅、黃、藍、白等色團花紋,漫撒周身,疏朗而雋秀。涮火鍋,是中國人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東漢墓出土的鑊鬥即為火鍋。至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清乾隆皇帝吃火鍋成癖,相傳,他曾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應邀品嚐者達5000餘人,成為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火鍋盛宴。慈禧太后也很喜歡吃火鍋,火鍋是她冬日裡經常享用的美食。 因銅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所以自古以來火鍋以銅質為主,但在清代宮廷,也有少量的琺琅、瓷器、銀質的火鍋,這些豐富的飲食器具無不體現著宮廷生活的奢華與精緻。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清中期,高12.5cm,口徑33.5cm,底徑32.7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小攢盤及一個圓形小攢盤。每個攢盤內飾折枝花卉紋。此盒為廣東製作,與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系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清中期,高38cm,口徑23cm。

爐呈鼓式造型,斂口,鼓腹,平底。腹壁施黑色琺琅釉,以獸首銜環為間隔,裝飾卍字錦地牡丹、蓮花、菊花、梅花,寓意富貴、高潔。蓋面裝飾雙獅戲球紋,巧妙地將繡球上站立玩耍的兩個小童作為蓋鈕。三足皆作童子造型,但姿態各異,面向觀眾的童子以脊揹負馱爐身;另兩個小童皆作側身弓步,以胸腹及雙手承託爐身,三人面帶微笑,彷彿正要將大鼓抬走。蓋鈕、獸首、三足鎏金。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清乾隆,口徑8.6cm,底徑11.8cm,高35cm。

此器直口微侈,溜肩,鼓腹,束腰,平底,淺圈足,有蓋。袱系紋遮蓋器腹的大半部分,紅色部分以龜背錦為地,裝飾蝴蝶、蝙蝠、桃實等吉祥圖案,藍色部分繪卷草紋。從稍遠處觀看,似由真實的錦袱包裹,栩栩如生。肩部四開光內繪西番蓮。下腹部以黃釉為地,裝飾各類纏枝花卉。外底中部藍圈內有“乾隆年制”雙排藍料楷書款。袱系紋是清雍正、乾隆時期宮廷御用器上非常流行的裝飾題材,常見於琺琅器、玻璃器、瓷器等等。根據檔案記載,乾隆皇帝比較喜愛的各類器皿都會要求造辦處專門配做錦袱包裹,或用楠木匣盛裝,並將器物的名稱、年號刻在匣蓋上,以示珍藏。袱系紋的流行應該與此有關。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清代,口徑42cm,高72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缽】

畫琺琅缽,清乾隆,口徑13.5cm,高12.9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清,口徑10cm,底徑9.5cm,高21cm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瓶長頸,頸上有銅弦紋三道,銅鍍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綠色蓮蓬樣凸起,白色雙藕耳,有圈足,銅鍍金足沿。瓶頸至肩部飾藍地彩色百花紋,肩部鏨刻若干蓮蓬樣紋作為裝飾。瓶腹部飾凸出、翻卷的荷葉紋,呈立體效果,顯得生動活潑。圈足外壁飾藍地纏枝花卉紋。此瓶從做工及工藝風格看可知為清末琺琅器。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香盒】

掐絲琺琅香盒,清晚期,高14.5cm,口徑13.7cm,足徑7.7cm。清宮舊藏。

盒子母口,蓋、盒各半,蓋頂蓮花苞形紐,下託銅鍍金鏨刻蓮瓣座,蓋面與盒外壁各飾紅、黃、藍、白勾蓮花四朵,相互對稱。盒底圈足。此物原藏紫禁城外景山內壽皇殿,壽皇殿為懸供清朝歷代皇帝遺像的場所。溥儀離開故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於1926年至1929年點查此間文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清晚期,通高18.4cm,口徑4.8cm,足徑8.2 cm、7.3cm。壺體長方形,委角,提樑亦長方形,曲流,底有隨形圈足。壺身四面開光,開光內繪西洋人物圖景。此壺具有清晚期畫琺琅作品的特徵,胎輕體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不純,描繪不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清晚期,高3cm,長11.8cm,寬8.5cm。清宮舊藏。

盒做展翼的蝴蝶形狀,蓋面裝飾亦為美麗的彩蝶,生動逼真,屬於仿生作品類型。盒面中心安設合頁,兩側對稱的翅膀為盒蓋,可向上開啟。盒內分出左右兩格,能分別放置小件首飾或物品。故宮收藏的清晚期畫琺琅作品都來源於民間,或訂製或購買。它們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欠缺,此乃衰落時代的寫照。其中仿生作品佔有一定比例,如仿桃實、秋柿等,目的是取其吉祥涵義。“蝶”與“耋”同音,寓意壽登耄耋。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清晚期,通長28cm,寬13cm,厚1.5cm。清宮舊藏。把鏡由鏡身、鏡柄兩部分構成。鏡身呈橢圓形,正面為玻璃鏡,用以照面;鏡背以琺琅彩“卍”字紋為地,中間嵌“囍”字,四周環繞八寶紋。沿鏡邊嵌透明藍琺琅描金花卉鏡圈,用以固定鏡面、鏡背。鏡柄為棍狀直柄。鏡身、鏡柄由卷草紋孔雀綠染牙和刻瓜式珊瑚珠銜接。柄底端嵌銅鍍金箍並繫有帶珊瑚珠的黃絲線穗。此鏡是清代晚期廣東進呈朝廷的貢物。製作中選用玻璃、銅、金、象牙及珊瑚等多種材質,並施以畫琺琅、透明琺琅、描金、畫彩、象牙雕刻及染色、銅鍍金鏨刻、鑲嵌等工藝,將把鏡製作得造型美觀,色彩豔麗,紋樣生動,寓意吉祥,反映了清晚期廣東制鏡的工藝水平。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清,高15cm,口徑13cm,足徑7cm。清宮舊藏。

溫碗一套五件,為碗蓋、碗、碗架、溫碗杯、碗託。碗蓋和碗外壁為深藍色地,上飾彩色寶相花及金“囍”字,碗內底飾五蝠捧壽紋。碗架內壁為黃地,外壁藍地飾描金花紋。溫碗杯銅柄,杯壁上飾藍地彩色寶相花。碗託口沿飾蝠紋一週。溫碗用於食物加熱和保溫。此件文物原藏紫禁城誠肅殿內。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清,高8.2cm,口徑21.5cm,折沿徑29.5cm。清宮舊藏。盆折沿式,銅鍍金口沿。通體黃地藍色“卍”字錦紋,折沿上飾彩雲、蝙蝠、桃實紋一週,盆內外壁繪雙龍戲珠紋,盆內底飾正面盤龍紋,龍紋周圍飾五彩祥雲和口銜壽桃的蝙蝠。蝙蝠取諧音為“福”,壽桃象徵“長壽”,寓意“福壽雙全”。

此盆原藏永壽宮後殿。永壽宮位於養心殿之南,光緒以後即用作內廷大庫。盆上龍紋具有清後期龍紋的特點,缺少氣勢,處理瑣細,鼻部常以一塊紅色填染。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清中期,高12.1cm,徑17.2cm。清宮舊藏。

手爐圓形,上安設弧形提樑。口沿內掛銅膽。蓋面以銅絲編結的密網做成,用以通風換氣。器身中部以粉色為地,繪飾雲龍戲珠紋,上下環以對稱的藍地白花裝飾帶。在冬季,手爐是文人雅士几案上常備的設置,用於暖手。爐一般多圓形或橢圓形,其結構分外殼和內膽兩層。外殼可根據需要用不同的工藝製作和裝飾。內膽一般為銅製,架於外殼的口沿之上,以備燃炭。熱量通過內外兩層之間的空氣進行傳導,使外殼既溫暖又不燙手。目前從傳世品看,最早的手爐是在明晚期出現的,由銅器名匠胡文明和張鳴歧製作,前者以鏨花工藝見長,後者以純正的皮色取勝。到了清代,製作手爐的工藝和材質明顯增多,有琺琅、漆器、銅器等,其中以琺琅居多。清末,宮廷琺琅作已被裁撤,宮中所用物品多沿用前朝或在民間訂製。清宮傳世琺琅手爐均為清中期作品,由此看來,溥儀時期所用乃前朝遺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清末,高27.5cm,口徑4cm,足徑9.3cm。清宮舊藏。罐長圓瓜式,上狹下豐,有瓜稜,蓋為銅鍍金瓜蒂形,下為花葉式足。罐身飾紅地彩色百花紋,有黃、藍、綠色三條龍穿梭其中。罐為一對,此為其中之一。溥儀離開紫禁城後,清室善後委員會在紫禁城皇極殿南廡內木箱中發現這對瓜式罐,並登記入冊。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清晚期,高19cm,口徑21cm,足徑15cm。

火鍋為菱花形,圈足,上附鏨刻鍍金的提手和螭耳。藍色地鍋身上飾紅、黃、藍、白等色團花紋,漫撒周身,疏朗而雋秀。涮火鍋,是中國人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東漢墓出土的鑊鬥即為火鍋。至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清乾隆皇帝吃火鍋成癖,相傳,他曾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應邀品嚐者達5000餘人,成為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火鍋盛宴。慈禧太后也很喜歡吃火鍋,火鍋是她冬日裡經常享用的美食。 因銅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所以自古以來火鍋以銅質為主,但在清代宮廷,也有少量的琺琅、瓷器、銀質的火鍋,這些豐富的飲食器具無不體現著宮廷生活的奢華與精緻。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清中期,高12.5cm,口徑33.5cm,底徑32.7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小攢盤及一個圓形小攢盤。每個攢盤內飾折枝花卉紋。此盒為廣東製作,與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系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清中期,高38cm,口徑23cm。

爐呈鼓式造型,斂口,鼓腹,平底。腹壁施黑色琺琅釉,以獸首銜環為間隔,裝飾卍字錦地牡丹、蓮花、菊花、梅花,寓意富貴、高潔。蓋面裝飾雙獅戲球紋,巧妙地將繡球上站立玩耍的兩個小童作為蓋鈕。三足皆作童子造型,但姿態各異,面向觀眾的童子以脊揹負馱爐身;另兩個小童皆作側身弓步,以胸腹及雙手承託爐身,三人面帶微笑,彷彿正要將大鼓抬走。蓋鈕、獸首、三足鎏金。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清乾隆,口徑8.6cm,底徑11.8cm,高35cm。

此器直口微侈,溜肩,鼓腹,束腰,平底,淺圈足,有蓋。袱系紋遮蓋器腹的大半部分,紅色部分以龜背錦為地,裝飾蝴蝶、蝙蝠、桃實等吉祥圖案,藍色部分繪卷草紋。從稍遠處觀看,似由真實的錦袱包裹,栩栩如生。肩部四開光內繪西番蓮。下腹部以黃釉為地,裝飾各類纏枝花卉。外底中部藍圈內有“乾隆年制”雙排藍料楷書款。袱系紋是清雍正、乾隆時期宮廷御用器上非常流行的裝飾題材,常見於琺琅器、玻璃器、瓷器等等。根據檔案記載,乾隆皇帝比較喜愛的各類器皿都會要求造辦處專門配做錦袱包裹,或用楠木匣盛裝,並將器物的名稱、年號刻在匣蓋上,以示珍藏。袱系紋的流行應該與此有關。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清代,口徑42cm,高72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缽】

畫琺琅缽,清乾隆,口徑13.5cm,高12.9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清,口徑10cm,底徑9.5cm,高21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八寶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託八寶紋攢盒,清中期,口徑34.5cm,高11.5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微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攢盤及一個圓形攢盤。盤內施天藍色釉,每個攢盤四周由紅蝠圍繞,中央書團壽字。同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然是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瓶長頸,頸上有銅弦紋三道,銅鍍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綠色蓮蓬樣凸起,白色雙藕耳,有圈足,銅鍍金足沿。瓶頸至肩部飾藍地彩色百花紋,肩部鏨刻若干蓮蓬樣紋作為裝飾。瓶腹部飾凸出、翻卷的荷葉紋,呈立體效果,顯得生動活潑。圈足外壁飾藍地纏枝花卉紋。此瓶從做工及工藝風格看可知為清末琺琅器。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香盒】

掐絲琺琅香盒,清晚期,高14.5cm,口徑13.7cm,足徑7.7cm。清宮舊藏。

盒子母口,蓋、盒各半,蓋頂蓮花苞形紐,下託銅鍍金鏨刻蓮瓣座,蓋面與盒外壁各飾紅、黃、藍、白勾蓮花四朵,相互對稱。盒底圈足。此物原藏紫禁城外景山內壽皇殿,壽皇殿為懸供清朝歷代皇帝遺像的場所。溥儀離開故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於1926年至1929年點查此間文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清晚期,通高18.4cm,口徑4.8cm,足徑8.2 cm、7.3cm。壺體長方形,委角,提樑亦長方形,曲流,底有隨形圈足。壺身四面開光,開光內繪西洋人物圖景。此壺具有清晚期畫琺琅作品的特徵,胎輕體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不純,描繪不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清晚期,高3cm,長11.8cm,寬8.5cm。清宮舊藏。

盒做展翼的蝴蝶形狀,蓋面裝飾亦為美麗的彩蝶,生動逼真,屬於仿生作品類型。盒面中心安設合頁,兩側對稱的翅膀為盒蓋,可向上開啟。盒內分出左右兩格,能分別放置小件首飾或物品。故宮收藏的清晚期畫琺琅作品都來源於民間,或訂製或購買。它們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欠缺,此乃衰落時代的寫照。其中仿生作品佔有一定比例,如仿桃實、秋柿等,目的是取其吉祥涵義。“蝶”與“耋”同音,寓意壽登耄耋。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清晚期,通長28cm,寬13cm,厚1.5cm。清宮舊藏。把鏡由鏡身、鏡柄兩部分構成。鏡身呈橢圓形,正面為玻璃鏡,用以照面;鏡背以琺琅彩“卍”字紋為地,中間嵌“囍”字,四周環繞八寶紋。沿鏡邊嵌透明藍琺琅描金花卉鏡圈,用以固定鏡面、鏡背。鏡柄為棍狀直柄。鏡身、鏡柄由卷草紋孔雀綠染牙和刻瓜式珊瑚珠銜接。柄底端嵌銅鍍金箍並繫有帶珊瑚珠的黃絲線穗。此鏡是清代晚期廣東進呈朝廷的貢物。製作中選用玻璃、銅、金、象牙及珊瑚等多種材質,並施以畫琺琅、透明琺琅、描金、畫彩、象牙雕刻及染色、銅鍍金鏨刻、鑲嵌等工藝,將把鏡製作得造型美觀,色彩豔麗,紋樣生動,寓意吉祥,反映了清晚期廣東制鏡的工藝水平。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清,高15cm,口徑13cm,足徑7cm。清宮舊藏。

溫碗一套五件,為碗蓋、碗、碗架、溫碗杯、碗託。碗蓋和碗外壁為深藍色地,上飾彩色寶相花及金“囍”字,碗內底飾五蝠捧壽紋。碗架內壁為黃地,外壁藍地飾描金花紋。溫碗杯銅柄,杯壁上飾藍地彩色寶相花。碗託口沿飾蝠紋一週。溫碗用於食物加熱和保溫。此件文物原藏紫禁城誠肅殿內。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清,高8.2cm,口徑21.5cm,折沿徑29.5cm。清宮舊藏。盆折沿式,銅鍍金口沿。通體黃地藍色“卍”字錦紋,折沿上飾彩雲、蝙蝠、桃實紋一週,盆內外壁繪雙龍戲珠紋,盆內底飾正面盤龍紋,龍紋周圍飾五彩祥雲和口銜壽桃的蝙蝠。蝙蝠取諧音為“福”,壽桃象徵“長壽”,寓意“福壽雙全”。

此盆原藏永壽宮後殿。永壽宮位於養心殿之南,光緒以後即用作內廷大庫。盆上龍紋具有清後期龍紋的特點,缺少氣勢,處理瑣細,鼻部常以一塊紅色填染。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清中期,高12.1cm,徑17.2cm。清宮舊藏。

手爐圓形,上安設弧形提樑。口沿內掛銅膽。蓋面以銅絲編結的密網做成,用以通風換氣。器身中部以粉色為地,繪飾雲龍戲珠紋,上下環以對稱的藍地白花裝飾帶。在冬季,手爐是文人雅士几案上常備的設置,用於暖手。爐一般多圓形或橢圓形,其結構分外殼和內膽兩層。外殼可根據需要用不同的工藝製作和裝飾。內膽一般為銅製,架於外殼的口沿之上,以備燃炭。熱量通過內外兩層之間的空氣進行傳導,使外殼既溫暖又不燙手。目前從傳世品看,最早的手爐是在明晚期出現的,由銅器名匠胡文明和張鳴歧製作,前者以鏨花工藝見長,後者以純正的皮色取勝。到了清代,製作手爐的工藝和材質明顯增多,有琺琅、漆器、銅器等,其中以琺琅居多。清末,宮廷琺琅作已被裁撤,宮中所用物品多沿用前朝或在民間訂製。清宮傳世琺琅手爐均為清中期作品,由此看來,溥儀時期所用乃前朝遺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清末,高27.5cm,口徑4cm,足徑9.3cm。清宮舊藏。罐長圓瓜式,上狹下豐,有瓜稜,蓋為銅鍍金瓜蒂形,下為花葉式足。罐身飾紅地彩色百花紋,有黃、藍、綠色三條龍穿梭其中。罐為一對,此為其中之一。溥儀離開紫禁城後,清室善後委員會在紫禁城皇極殿南廡內木箱中發現這對瓜式罐,並登記入冊。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清晚期,高19cm,口徑21cm,足徑15cm。

火鍋為菱花形,圈足,上附鏨刻鍍金的提手和螭耳。藍色地鍋身上飾紅、黃、藍、白等色團花紋,漫撒周身,疏朗而雋秀。涮火鍋,是中國人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東漢墓出土的鑊鬥即為火鍋。至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清乾隆皇帝吃火鍋成癖,相傳,他曾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應邀品嚐者達5000餘人,成為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火鍋盛宴。慈禧太后也很喜歡吃火鍋,火鍋是她冬日裡經常享用的美食。 因銅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所以自古以來火鍋以銅質為主,但在清代宮廷,也有少量的琺琅、瓷器、銀質的火鍋,這些豐富的飲食器具無不體現著宮廷生活的奢華與精緻。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清中期,高12.5cm,口徑33.5cm,底徑32.7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小攢盤及一個圓形小攢盤。每個攢盤內飾折枝花卉紋。此盒為廣東製作,與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系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清中期,高38cm,口徑23cm。

爐呈鼓式造型,斂口,鼓腹,平底。腹壁施黑色琺琅釉,以獸首銜環為間隔,裝飾卍字錦地牡丹、蓮花、菊花、梅花,寓意富貴、高潔。蓋面裝飾雙獅戲球紋,巧妙地將繡球上站立玩耍的兩個小童作為蓋鈕。三足皆作童子造型,但姿態各異,面向觀眾的童子以脊揹負馱爐身;另兩個小童皆作側身弓步,以胸腹及雙手承託爐身,三人面帶微笑,彷彿正要將大鼓抬走。蓋鈕、獸首、三足鎏金。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清乾隆,口徑8.6cm,底徑11.8cm,高35cm。

此器直口微侈,溜肩,鼓腹,束腰,平底,淺圈足,有蓋。袱系紋遮蓋器腹的大半部分,紅色部分以龜背錦為地,裝飾蝴蝶、蝙蝠、桃實等吉祥圖案,藍色部分繪卷草紋。從稍遠處觀看,似由真實的錦袱包裹,栩栩如生。肩部四開光內繪西番蓮。下腹部以黃釉為地,裝飾各類纏枝花卉。外底中部藍圈內有“乾隆年制”雙排藍料楷書款。袱系紋是清雍正、乾隆時期宮廷御用器上非常流行的裝飾題材,常見於琺琅器、玻璃器、瓷器等等。根據檔案記載,乾隆皇帝比較喜愛的各類器皿都會要求造辦處專門配做錦袱包裹,或用楠木匣盛裝,並將器物的名稱、年號刻在匣蓋上,以示珍藏。袱系紋的流行應該與此有關。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清代,口徑42cm,高72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缽】

畫琺琅缽,清乾隆,口徑13.5cm,高12.9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清,口徑10cm,底徑9.5cm,高21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八寶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託八寶紋攢盒,清中期,口徑34.5cm,高11.5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微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攢盤及一個圓形攢盤。盤內施天藍色釉,每個攢盤四周由紅蝠圍繞,中央書團壽字。同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然是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三足薰爐】

掐絲琺琅三足薰爐,清,口徑24cm,底徑12.5cm,高41.5cm。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瓶長頸,頸上有銅弦紋三道,銅鍍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綠色蓮蓬樣凸起,白色雙藕耳,有圈足,銅鍍金足沿。瓶頸至肩部飾藍地彩色百花紋,肩部鏨刻若干蓮蓬樣紋作為裝飾。瓶腹部飾凸出、翻卷的荷葉紋,呈立體效果,顯得生動活潑。圈足外壁飾藍地纏枝花卉紋。此瓶從做工及工藝風格看可知為清末琺琅器。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香盒】

掐絲琺琅香盒,清晚期,高14.5cm,口徑13.7cm,足徑7.7cm。清宮舊藏。

盒子母口,蓋、盒各半,蓋頂蓮花苞形紐,下託銅鍍金鏨刻蓮瓣座,蓋面與盒外壁各飾紅、黃、藍、白勾蓮花四朵,相互對稱。盒底圈足。此物原藏紫禁城外景山內壽皇殿,壽皇殿為懸供清朝歷代皇帝遺像的場所。溥儀離開故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於1926年至1929年點查此間文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清晚期,通高18.4cm,口徑4.8cm,足徑8.2 cm、7.3cm。壺體長方形,委角,提樑亦長方形,曲流,底有隨形圈足。壺身四面開光,開光內繪西洋人物圖景。此壺具有清晚期畫琺琅作品的特徵,胎輕體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不純,描繪不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清晚期,高3cm,長11.8cm,寬8.5cm。清宮舊藏。

盒做展翼的蝴蝶形狀,蓋面裝飾亦為美麗的彩蝶,生動逼真,屬於仿生作品類型。盒面中心安設合頁,兩側對稱的翅膀為盒蓋,可向上開啟。盒內分出左右兩格,能分別放置小件首飾或物品。故宮收藏的清晚期畫琺琅作品都來源於民間,或訂製或購買。它們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欠缺,此乃衰落時代的寫照。其中仿生作品佔有一定比例,如仿桃實、秋柿等,目的是取其吉祥涵義。“蝶”與“耋”同音,寓意壽登耄耋。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清晚期,通長28cm,寬13cm,厚1.5cm。清宮舊藏。把鏡由鏡身、鏡柄兩部分構成。鏡身呈橢圓形,正面為玻璃鏡,用以照面;鏡背以琺琅彩“卍”字紋為地,中間嵌“囍”字,四周環繞八寶紋。沿鏡邊嵌透明藍琺琅描金花卉鏡圈,用以固定鏡面、鏡背。鏡柄為棍狀直柄。鏡身、鏡柄由卷草紋孔雀綠染牙和刻瓜式珊瑚珠銜接。柄底端嵌銅鍍金箍並繫有帶珊瑚珠的黃絲線穗。此鏡是清代晚期廣東進呈朝廷的貢物。製作中選用玻璃、銅、金、象牙及珊瑚等多種材質,並施以畫琺琅、透明琺琅、描金、畫彩、象牙雕刻及染色、銅鍍金鏨刻、鑲嵌等工藝,將把鏡製作得造型美觀,色彩豔麗,紋樣生動,寓意吉祥,反映了清晚期廣東制鏡的工藝水平。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清,高15cm,口徑13cm,足徑7cm。清宮舊藏。

溫碗一套五件,為碗蓋、碗、碗架、溫碗杯、碗託。碗蓋和碗外壁為深藍色地,上飾彩色寶相花及金“囍”字,碗內底飾五蝠捧壽紋。碗架內壁為黃地,外壁藍地飾描金花紋。溫碗杯銅柄,杯壁上飾藍地彩色寶相花。碗託口沿飾蝠紋一週。溫碗用於食物加熱和保溫。此件文物原藏紫禁城誠肅殿內。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清,高8.2cm,口徑21.5cm,折沿徑29.5cm。清宮舊藏。盆折沿式,銅鍍金口沿。通體黃地藍色“卍”字錦紋,折沿上飾彩雲、蝙蝠、桃實紋一週,盆內外壁繪雙龍戲珠紋,盆內底飾正面盤龍紋,龍紋周圍飾五彩祥雲和口銜壽桃的蝙蝠。蝙蝠取諧音為“福”,壽桃象徵“長壽”,寓意“福壽雙全”。

此盆原藏永壽宮後殿。永壽宮位於養心殿之南,光緒以後即用作內廷大庫。盆上龍紋具有清後期龍紋的特點,缺少氣勢,處理瑣細,鼻部常以一塊紅色填染。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清中期,高12.1cm,徑17.2cm。清宮舊藏。

手爐圓形,上安設弧形提樑。口沿內掛銅膽。蓋面以銅絲編結的密網做成,用以通風換氣。器身中部以粉色為地,繪飾雲龍戲珠紋,上下環以對稱的藍地白花裝飾帶。在冬季,手爐是文人雅士几案上常備的設置,用於暖手。爐一般多圓形或橢圓形,其結構分外殼和內膽兩層。外殼可根據需要用不同的工藝製作和裝飾。內膽一般為銅製,架於外殼的口沿之上,以備燃炭。熱量通過內外兩層之間的空氣進行傳導,使外殼既溫暖又不燙手。目前從傳世品看,最早的手爐是在明晚期出現的,由銅器名匠胡文明和張鳴歧製作,前者以鏨花工藝見長,後者以純正的皮色取勝。到了清代,製作手爐的工藝和材質明顯增多,有琺琅、漆器、銅器等,其中以琺琅居多。清末,宮廷琺琅作已被裁撤,宮中所用物品多沿用前朝或在民間訂製。清宮傳世琺琅手爐均為清中期作品,由此看來,溥儀時期所用乃前朝遺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清末,高27.5cm,口徑4cm,足徑9.3cm。清宮舊藏。罐長圓瓜式,上狹下豐,有瓜稜,蓋為銅鍍金瓜蒂形,下為花葉式足。罐身飾紅地彩色百花紋,有黃、藍、綠色三條龍穿梭其中。罐為一對,此為其中之一。溥儀離開紫禁城後,清室善後委員會在紫禁城皇極殿南廡內木箱中發現這對瓜式罐,並登記入冊。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清晚期,高19cm,口徑21cm,足徑15cm。

火鍋為菱花形,圈足,上附鏨刻鍍金的提手和螭耳。藍色地鍋身上飾紅、黃、藍、白等色團花紋,漫撒周身,疏朗而雋秀。涮火鍋,是中國人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東漢墓出土的鑊鬥即為火鍋。至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清乾隆皇帝吃火鍋成癖,相傳,他曾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應邀品嚐者達5000餘人,成為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火鍋盛宴。慈禧太后也很喜歡吃火鍋,火鍋是她冬日裡經常享用的美食。 因銅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所以自古以來火鍋以銅質為主,但在清代宮廷,也有少量的琺琅、瓷器、銀質的火鍋,這些豐富的飲食器具無不體現著宮廷生活的奢華與精緻。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清中期,高12.5cm,口徑33.5cm,底徑32.7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小攢盤及一個圓形小攢盤。每個攢盤內飾折枝花卉紋。此盒為廣東製作,與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系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清中期,高38cm,口徑23cm。

爐呈鼓式造型,斂口,鼓腹,平底。腹壁施黑色琺琅釉,以獸首銜環為間隔,裝飾卍字錦地牡丹、蓮花、菊花、梅花,寓意富貴、高潔。蓋面裝飾雙獅戲球紋,巧妙地將繡球上站立玩耍的兩個小童作為蓋鈕。三足皆作童子造型,但姿態各異,面向觀眾的童子以脊揹負馱爐身;另兩個小童皆作側身弓步,以胸腹及雙手承託爐身,三人面帶微笑,彷彿正要將大鼓抬走。蓋鈕、獸首、三足鎏金。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清乾隆,口徑8.6cm,底徑11.8cm,高35cm。

此器直口微侈,溜肩,鼓腹,束腰,平底,淺圈足,有蓋。袱系紋遮蓋器腹的大半部分,紅色部分以龜背錦為地,裝飾蝴蝶、蝙蝠、桃實等吉祥圖案,藍色部分繪卷草紋。從稍遠處觀看,似由真實的錦袱包裹,栩栩如生。肩部四開光內繪西番蓮。下腹部以黃釉為地,裝飾各類纏枝花卉。外底中部藍圈內有“乾隆年制”雙排藍料楷書款。袱系紋是清雍正、乾隆時期宮廷御用器上非常流行的裝飾題材,常見於琺琅器、玻璃器、瓷器等等。根據檔案記載,乾隆皇帝比較喜愛的各類器皿都會要求造辦處專門配做錦袱包裹,或用楠木匣盛裝,並將器物的名稱、年號刻在匣蓋上,以示珍藏。袱系紋的流行應該與此有關。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清代,口徑42cm,高72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缽】

畫琺琅缽,清乾隆,口徑13.5cm,高12.9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清,口徑10cm,底徑9.5cm,高21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八寶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託八寶紋攢盒,清中期,口徑34.5cm,高11.5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微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攢盤及一個圓形攢盤。盤內施天藍色釉,每個攢盤四周由紅蝠圍繞,中央書團壽字。同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然是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三足薰爐】

掐絲琺琅三足薰爐,清,口徑24cm,底徑12.5cm,高41.5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大吉葫蘆瓶】

畫琺琅大吉葫蘆瓶,清,口徑7.5cm,底徑13.1cm,高39cm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瓶長頸,頸上有銅弦紋三道,銅鍍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綠色蓮蓬樣凸起,白色雙藕耳,有圈足,銅鍍金足沿。瓶頸至肩部飾藍地彩色百花紋,肩部鏨刻若干蓮蓬樣紋作為裝飾。瓶腹部飾凸出、翻卷的荷葉紋,呈立體效果,顯得生動活潑。圈足外壁飾藍地纏枝花卉紋。此瓶從做工及工藝風格看可知為清末琺琅器。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香盒】

掐絲琺琅香盒,清晚期,高14.5cm,口徑13.7cm,足徑7.7cm。清宮舊藏。

盒子母口,蓋、盒各半,蓋頂蓮花苞形紐,下託銅鍍金鏨刻蓮瓣座,蓋面與盒外壁各飾紅、黃、藍、白勾蓮花四朵,相互對稱。盒底圈足。此物原藏紫禁城外景山內壽皇殿,壽皇殿為懸供清朝歷代皇帝遺像的場所。溥儀離開故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於1926年至1929年點查此間文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清晚期,通高18.4cm,口徑4.8cm,足徑8.2 cm、7.3cm。壺體長方形,委角,提樑亦長方形,曲流,底有隨形圈足。壺身四面開光,開光內繪西洋人物圖景。此壺具有清晚期畫琺琅作品的特徵,胎輕體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不純,描繪不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清晚期,高3cm,長11.8cm,寬8.5cm。清宮舊藏。

盒做展翼的蝴蝶形狀,蓋面裝飾亦為美麗的彩蝶,生動逼真,屬於仿生作品類型。盒面中心安設合頁,兩側對稱的翅膀為盒蓋,可向上開啟。盒內分出左右兩格,能分別放置小件首飾或物品。故宮收藏的清晚期畫琺琅作品都來源於民間,或訂製或購買。它們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欠缺,此乃衰落時代的寫照。其中仿生作品佔有一定比例,如仿桃實、秋柿等,目的是取其吉祥涵義。“蝶”與“耋”同音,寓意壽登耄耋。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清晚期,通長28cm,寬13cm,厚1.5cm。清宮舊藏。把鏡由鏡身、鏡柄兩部分構成。鏡身呈橢圓形,正面為玻璃鏡,用以照面;鏡背以琺琅彩“卍”字紋為地,中間嵌“囍”字,四周環繞八寶紋。沿鏡邊嵌透明藍琺琅描金花卉鏡圈,用以固定鏡面、鏡背。鏡柄為棍狀直柄。鏡身、鏡柄由卷草紋孔雀綠染牙和刻瓜式珊瑚珠銜接。柄底端嵌銅鍍金箍並繫有帶珊瑚珠的黃絲線穗。此鏡是清代晚期廣東進呈朝廷的貢物。製作中選用玻璃、銅、金、象牙及珊瑚等多種材質,並施以畫琺琅、透明琺琅、描金、畫彩、象牙雕刻及染色、銅鍍金鏨刻、鑲嵌等工藝,將把鏡製作得造型美觀,色彩豔麗,紋樣生動,寓意吉祥,反映了清晚期廣東制鏡的工藝水平。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清,高15cm,口徑13cm,足徑7cm。清宮舊藏。

溫碗一套五件,為碗蓋、碗、碗架、溫碗杯、碗託。碗蓋和碗外壁為深藍色地,上飾彩色寶相花及金“囍”字,碗內底飾五蝠捧壽紋。碗架內壁為黃地,外壁藍地飾描金花紋。溫碗杯銅柄,杯壁上飾藍地彩色寶相花。碗託口沿飾蝠紋一週。溫碗用於食物加熱和保溫。此件文物原藏紫禁城誠肅殿內。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清,高8.2cm,口徑21.5cm,折沿徑29.5cm。清宮舊藏。盆折沿式,銅鍍金口沿。通體黃地藍色“卍”字錦紋,折沿上飾彩雲、蝙蝠、桃實紋一週,盆內外壁繪雙龍戲珠紋,盆內底飾正面盤龍紋,龍紋周圍飾五彩祥雲和口銜壽桃的蝙蝠。蝙蝠取諧音為“福”,壽桃象徵“長壽”,寓意“福壽雙全”。

此盆原藏永壽宮後殿。永壽宮位於養心殿之南,光緒以後即用作內廷大庫。盆上龍紋具有清後期龍紋的特點,缺少氣勢,處理瑣細,鼻部常以一塊紅色填染。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清中期,高12.1cm,徑17.2cm。清宮舊藏。

手爐圓形,上安設弧形提樑。口沿內掛銅膽。蓋面以銅絲編結的密網做成,用以通風換氣。器身中部以粉色為地,繪飾雲龍戲珠紋,上下環以對稱的藍地白花裝飾帶。在冬季,手爐是文人雅士几案上常備的設置,用於暖手。爐一般多圓形或橢圓形,其結構分外殼和內膽兩層。外殼可根據需要用不同的工藝製作和裝飾。內膽一般為銅製,架於外殼的口沿之上,以備燃炭。熱量通過內外兩層之間的空氣進行傳導,使外殼既溫暖又不燙手。目前從傳世品看,最早的手爐是在明晚期出現的,由銅器名匠胡文明和張鳴歧製作,前者以鏨花工藝見長,後者以純正的皮色取勝。到了清代,製作手爐的工藝和材質明顯增多,有琺琅、漆器、銅器等,其中以琺琅居多。清末,宮廷琺琅作已被裁撤,宮中所用物品多沿用前朝或在民間訂製。清宮傳世琺琅手爐均為清中期作品,由此看來,溥儀時期所用乃前朝遺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清末,高27.5cm,口徑4cm,足徑9.3cm。清宮舊藏。罐長圓瓜式,上狹下豐,有瓜稜,蓋為銅鍍金瓜蒂形,下為花葉式足。罐身飾紅地彩色百花紋,有黃、藍、綠色三條龍穿梭其中。罐為一對,此為其中之一。溥儀離開紫禁城後,清室善後委員會在紫禁城皇極殿南廡內木箱中發現這對瓜式罐,並登記入冊。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清晚期,高19cm,口徑21cm,足徑15cm。

火鍋為菱花形,圈足,上附鏨刻鍍金的提手和螭耳。藍色地鍋身上飾紅、黃、藍、白等色團花紋,漫撒周身,疏朗而雋秀。涮火鍋,是中國人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東漢墓出土的鑊鬥即為火鍋。至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清乾隆皇帝吃火鍋成癖,相傳,他曾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應邀品嚐者達5000餘人,成為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火鍋盛宴。慈禧太后也很喜歡吃火鍋,火鍋是她冬日裡經常享用的美食。 因銅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所以自古以來火鍋以銅質為主,但在清代宮廷,也有少量的琺琅、瓷器、銀質的火鍋,這些豐富的飲食器具無不體現著宮廷生活的奢華與精緻。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清中期,高12.5cm,口徑33.5cm,底徑32.7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小攢盤及一個圓形小攢盤。每個攢盤內飾折枝花卉紋。此盒為廣東製作,與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系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清中期,高38cm,口徑23cm。

爐呈鼓式造型,斂口,鼓腹,平底。腹壁施黑色琺琅釉,以獸首銜環為間隔,裝飾卍字錦地牡丹、蓮花、菊花、梅花,寓意富貴、高潔。蓋面裝飾雙獅戲球紋,巧妙地將繡球上站立玩耍的兩個小童作為蓋鈕。三足皆作童子造型,但姿態各異,面向觀眾的童子以脊揹負馱爐身;另兩個小童皆作側身弓步,以胸腹及雙手承託爐身,三人面帶微笑,彷彿正要將大鼓抬走。蓋鈕、獸首、三足鎏金。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清乾隆,口徑8.6cm,底徑11.8cm,高35cm。

此器直口微侈,溜肩,鼓腹,束腰,平底,淺圈足,有蓋。袱系紋遮蓋器腹的大半部分,紅色部分以龜背錦為地,裝飾蝴蝶、蝙蝠、桃實等吉祥圖案,藍色部分繪卷草紋。從稍遠處觀看,似由真實的錦袱包裹,栩栩如生。肩部四開光內繪西番蓮。下腹部以黃釉為地,裝飾各類纏枝花卉。外底中部藍圈內有“乾隆年制”雙排藍料楷書款。袱系紋是清雍正、乾隆時期宮廷御用器上非常流行的裝飾題材,常見於琺琅器、玻璃器、瓷器等等。根據檔案記載,乾隆皇帝比較喜愛的各類器皿都會要求造辦處專門配做錦袱包裹,或用楠木匣盛裝,並將器物的名稱、年號刻在匣蓋上,以示珍藏。袱系紋的流行應該與此有關。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清代,口徑42cm,高72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缽】

畫琺琅缽,清乾隆,口徑13.5cm,高12.9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清,口徑10cm,底徑9.5cm,高21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八寶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託八寶紋攢盒,清中期,口徑34.5cm,高11.5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微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攢盤及一個圓形攢盤。盤內施天藍色釉,每個攢盤四周由紅蝠圍繞,中央書團壽字。同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然是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三足薰爐】

掐絲琺琅三足薰爐,清,口徑24cm,底徑12.5cm,高41.5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大吉葫蘆瓶】

畫琺琅大吉葫蘆瓶,清,口徑7.5cm,底徑13.1cm,高39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寶相花喇嘛塔】

掐絲琺琅寶相花喇嘛塔,清,通高46.5cm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瓶長頸,頸上有銅弦紋三道,銅鍍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綠色蓮蓬樣凸起,白色雙藕耳,有圈足,銅鍍金足沿。瓶頸至肩部飾藍地彩色百花紋,肩部鏨刻若干蓮蓬樣紋作為裝飾。瓶腹部飾凸出、翻卷的荷葉紋,呈立體效果,顯得生動活潑。圈足外壁飾藍地纏枝花卉紋。此瓶從做工及工藝風格看可知為清末琺琅器。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香盒】

掐絲琺琅香盒,清晚期,高14.5cm,口徑13.7cm,足徑7.7cm。清宮舊藏。

盒子母口,蓋、盒各半,蓋頂蓮花苞形紐,下託銅鍍金鏨刻蓮瓣座,蓋面與盒外壁各飾紅、黃、藍、白勾蓮花四朵,相互對稱。盒底圈足。此物原藏紫禁城外景山內壽皇殿,壽皇殿為懸供清朝歷代皇帝遺像的場所。溥儀離開故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於1926年至1929年點查此間文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清晚期,通高18.4cm,口徑4.8cm,足徑8.2 cm、7.3cm。壺體長方形,委角,提樑亦長方形,曲流,底有隨形圈足。壺身四面開光,開光內繪西洋人物圖景。此壺具有清晚期畫琺琅作品的特徵,胎輕體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不純,描繪不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清晚期,高3cm,長11.8cm,寬8.5cm。清宮舊藏。

盒做展翼的蝴蝶形狀,蓋面裝飾亦為美麗的彩蝶,生動逼真,屬於仿生作品類型。盒面中心安設合頁,兩側對稱的翅膀為盒蓋,可向上開啟。盒內分出左右兩格,能分別放置小件首飾或物品。故宮收藏的清晚期畫琺琅作品都來源於民間,或訂製或購買。它們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欠缺,此乃衰落時代的寫照。其中仿生作品佔有一定比例,如仿桃實、秋柿等,目的是取其吉祥涵義。“蝶”與“耋”同音,寓意壽登耄耋。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清晚期,通長28cm,寬13cm,厚1.5cm。清宮舊藏。把鏡由鏡身、鏡柄兩部分構成。鏡身呈橢圓形,正面為玻璃鏡,用以照面;鏡背以琺琅彩“卍”字紋為地,中間嵌“囍”字,四周環繞八寶紋。沿鏡邊嵌透明藍琺琅描金花卉鏡圈,用以固定鏡面、鏡背。鏡柄為棍狀直柄。鏡身、鏡柄由卷草紋孔雀綠染牙和刻瓜式珊瑚珠銜接。柄底端嵌銅鍍金箍並繫有帶珊瑚珠的黃絲線穗。此鏡是清代晚期廣東進呈朝廷的貢物。製作中選用玻璃、銅、金、象牙及珊瑚等多種材質,並施以畫琺琅、透明琺琅、描金、畫彩、象牙雕刻及染色、銅鍍金鏨刻、鑲嵌等工藝,將把鏡製作得造型美觀,色彩豔麗,紋樣生動,寓意吉祥,反映了清晚期廣東制鏡的工藝水平。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清,高15cm,口徑13cm,足徑7cm。清宮舊藏。

溫碗一套五件,為碗蓋、碗、碗架、溫碗杯、碗託。碗蓋和碗外壁為深藍色地,上飾彩色寶相花及金“囍”字,碗內底飾五蝠捧壽紋。碗架內壁為黃地,外壁藍地飾描金花紋。溫碗杯銅柄,杯壁上飾藍地彩色寶相花。碗託口沿飾蝠紋一週。溫碗用於食物加熱和保溫。此件文物原藏紫禁城誠肅殿內。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清,高8.2cm,口徑21.5cm,折沿徑29.5cm。清宮舊藏。盆折沿式,銅鍍金口沿。通體黃地藍色“卍”字錦紋,折沿上飾彩雲、蝙蝠、桃實紋一週,盆內外壁繪雙龍戲珠紋,盆內底飾正面盤龍紋,龍紋周圍飾五彩祥雲和口銜壽桃的蝙蝠。蝙蝠取諧音為“福”,壽桃象徵“長壽”,寓意“福壽雙全”。

此盆原藏永壽宮後殿。永壽宮位於養心殿之南,光緒以後即用作內廷大庫。盆上龍紋具有清後期龍紋的特點,缺少氣勢,處理瑣細,鼻部常以一塊紅色填染。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清中期,高12.1cm,徑17.2cm。清宮舊藏。

手爐圓形,上安設弧形提樑。口沿內掛銅膽。蓋面以銅絲編結的密網做成,用以通風換氣。器身中部以粉色為地,繪飾雲龍戲珠紋,上下環以對稱的藍地白花裝飾帶。在冬季,手爐是文人雅士几案上常備的設置,用於暖手。爐一般多圓形或橢圓形,其結構分外殼和內膽兩層。外殼可根據需要用不同的工藝製作和裝飾。內膽一般為銅製,架於外殼的口沿之上,以備燃炭。熱量通過內外兩層之間的空氣進行傳導,使外殼既溫暖又不燙手。目前從傳世品看,最早的手爐是在明晚期出現的,由銅器名匠胡文明和張鳴歧製作,前者以鏨花工藝見長,後者以純正的皮色取勝。到了清代,製作手爐的工藝和材質明顯增多,有琺琅、漆器、銅器等,其中以琺琅居多。清末,宮廷琺琅作已被裁撤,宮中所用物品多沿用前朝或在民間訂製。清宮傳世琺琅手爐均為清中期作品,由此看來,溥儀時期所用乃前朝遺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清末,高27.5cm,口徑4cm,足徑9.3cm。清宮舊藏。罐長圓瓜式,上狹下豐,有瓜稜,蓋為銅鍍金瓜蒂形,下為花葉式足。罐身飾紅地彩色百花紋,有黃、藍、綠色三條龍穿梭其中。罐為一對,此為其中之一。溥儀離開紫禁城後,清室善後委員會在紫禁城皇極殿南廡內木箱中發現這對瓜式罐,並登記入冊。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清晚期,高19cm,口徑21cm,足徑15cm。

火鍋為菱花形,圈足,上附鏨刻鍍金的提手和螭耳。藍色地鍋身上飾紅、黃、藍、白等色團花紋,漫撒周身,疏朗而雋秀。涮火鍋,是中國人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東漢墓出土的鑊鬥即為火鍋。至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清乾隆皇帝吃火鍋成癖,相傳,他曾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應邀品嚐者達5000餘人,成為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火鍋盛宴。慈禧太后也很喜歡吃火鍋,火鍋是她冬日裡經常享用的美食。 因銅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所以自古以來火鍋以銅質為主,但在清代宮廷,也有少量的琺琅、瓷器、銀質的火鍋,這些豐富的飲食器具無不體現著宮廷生活的奢華與精緻。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清中期,高12.5cm,口徑33.5cm,底徑32.7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小攢盤及一個圓形小攢盤。每個攢盤內飾折枝花卉紋。此盒為廣東製作,與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系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清中期,高38cm,口徑23cm。

爐呈鼓式造型,斂口,鼓腹,平底。腹壁施黑色琺琅釉,以獸首銜環為間隔,裝飾卍字錦地牡丹、蓮花、菊花、梅花,寓意富貴、高潔。蓋面裝飾雙獅戲球紋,巧妙地將繡球上站立玩耍的兩個小童作為蓋鈕。三足皆作童子造型,但姿態各異,面向觀眾的童子以脊揹負馱爐身;另兩個小童皆作側身弓步,以胸腹及雙手承託爐身,三人面帶微笑,彷彿正要將大鼓抬走。蓋鈕、獸首、三足鎏金。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清乾隆,口徑8.6cm,底徑11.8cm,高35cm。

此器直口微侈,溜肩,鼓腹,束腰,平底,淺圈足,有蓋。袱系紋遮蓋器腹的大半部分,紅色部分以龜背錦為地,裝飾蝴蝶、蝙蝠、桃實等吉祥圖案,藍色部分繪卷草紋。從稍遠處觀看,似由真實的錦袱包裹,栩栩如生。肩部四開光內繪西番蓮。下腹部以黃釉為地,裝飾各類纏枝花卉。外底中部藍圈內有“乾隆年制”雙排藍料楷書款。袱系紋是清雍正、乾隆時期宮廷御用器上非常流行的裝飾題材,常見於琺琅器、玻璃器、瓷器等等。根據檔案記載,乾隆皇帝比較喜愛的各類器皿都會要求造辦處專門配做錦袱包裹,或用楠木匣盛裝,並將器物的名稱、年號刻在匣蓋上,以示珍藏。袱系紋的流行應該與此有關。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清代,口徑42cm,高72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缽】

畫琺琅缽,清乾隆,口徑13.5cm,高12.9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清,口徑10cm,底徑9.5cm,高21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八寶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託八寶紋攢盒,清中期,口徑34.5cm,高11.5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微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攢盤及一個圓形攢盤。盤內施天藍色釉,每個攢盤四周由紅蝠圍繞,中央書團壽字。同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然是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三足薰爐】

掐絲琺琅三足薰爐,清,口徑24cm,底徑12.5cm,高41.5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大吉葫蘆瓶】

畫琺琅大吉葫蘆瓶,清,口徑7.5cm,底徑13.1cm,高39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寶相花喇嘛塔】

掐絲琺琅寶相花喇嘛塔,清,通高46.5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火盆】

掐絲琺琅火盆,清中期,高21cm,口徑51.7cm,底徑31.5cm。

火盆板折沿,直腹微鼓,平底微下凸,三足獸蹄形。板沿上下及腹外壁施天藍色琺琅釉為地,採用紅、嬌黃、碧綠、草綠、寶藍、白、藕荷等多種色釉,沿面以折枝蓮紋為間隔,逆時針方向依次裝飾輪、螺、傘、蓋、花、罐、魚、腸等八寶紋,沿下及腹壁裝飾纏枝花卉。花紋裝飾皆採用乾隆時期典型的雙鉤掐絲技法,所掐銅絲粗細均勻。足部通體鎏金,足與盆由螺絲連接固定。火盆在冬天置於宮殿或庭院內,用以燒炭取暖,主要有掐絲琺琅和銅兩種材質。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中經常可以見到為掐絲琺琅火盆配座或將其梅洗見新的記載。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瓶長頸,頸上有銅弦紋三道,銅鍍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綠色蓮蓬樣凸起,白色雙藕耳,有圈足,銅鍍金足沿。瓶頸至肩部飾藍地彩色百花紋,肩部鏨刻若干蓮蓬樣紋作為裝飾。瓶腹部飾凸出、翻卷的荷葉紋,呈立體效果,顯得生動活潑。圈足外壁飾藍地纏枝花卉紋。此瓶從做工及工藝風格看可知為清末琺琅器。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香盒】

掐絲琺琅香盒,清晚期,高14.5cm,口徑13.7cm,足徑7.7cm。清宮舊藏。

盒子母口,蓋、盒各半,蓋頂蓮花苞形紐,下託銅鍍金鏨刻蓮瓣座,蓋面與盒外壁各飾紅、黃、藍、白勾蓮花四朵,相互對稱。盒底圈足。此物原藏紫禁城外景山內壽皇殿,壽皇殿為懸供清朝歷代皇帝遺像的場所。溥儀離開故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於1926年至1929年點查此間文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清晚期,通高18.4cm,口徑4.8cm,足徑8.2 cm、7.3cm。壺體長方形,委角,提樑亦長方形,曲流,底有隨形圈足。壺身四面開光,開光內繪西洋人物圖景。此壺具有清晚期畫琺琅作品的特徵,胎輕體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不純,描繪不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清晚期,高3cm,長11.8cm,寬8.5cm。清宮舊藏。

盒做展翼的蝴蝶形狀,蓋面裝飾亦為美麗的彩蝶,生動逼真,屬於仿生作品類型。盒面中心安設合頁,兩側對稱的翅膀為盒蓋,可向上開啟。盒內分出左右兩格,能分別放置小件首飾或物品。故宮收藏的清晚期畫琺琅作品都來源於民間,或訂製或購買。它們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欠缺,此乃衰落時代的寫照。其中仿生作品佔有一定比例,如仿桃實、秋柿等,目的是取其吉祥涵義。“蝶”與“耋”同音,寓意壽登耄耋。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清晚期,通長28cm,寬13cm,厚1.5cm。清宮舊藏。把鏡由鏡身、鏡柄兩部分構成。鏡身呈橢圓形,正面為玻璃鏡,用以照面;鏡背以琺琅彩“卍”字紋為地,中間嵌“囍”字,四周環繞八寶紋。沿鏡邊嵌透明藍琺琅描金花卉鏡圈,用以固定鏡面、鏡背。鏡柄為棍狀直柄。鏡身、鏡柄由卷草紋孔雀綠染牙和刻瓜式珊瑚珠銜接。柄底端嵌銅鍍金箍並繫有帶珊瑚珠的黃絲線穗。此鏡是清代晚期廣東進呈朝廷的貢物。製作中選用玻璃、銅、金、象牙及珊瑚等多種材質,並施以畫琺琅、透明琺琅、描金、畫彩、象牙雕刻及染色、銅鍍金鏨刻、鑲嵌等工藝,將把鏡製作得造型美觀,色彩豔麗,紋樣生動,寓意吉祥,反映了清晚期廣東制鏡的工藝水平。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清,高15cm,口徑13cm,足徑7cm。清宮舊藏。

溫碗一套五件,為碗蓋、碗、碗架、溫碗杯、碗託。碗蓋和碗外壁為深藍色地,上飾彩色寶相花及金“囍”字,碗內底飾五蝠捧壽紋。碗架內壁為黃地,外壁藍地飾描金花紋。溫碗杯銅柄,杯壁上飾藍地彩色寶相花。碗託口沿飾蝠紋一週。溫碗用於食物加熱和保溫。此件文物原藏紫禁城誠肅殿內。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清,高8.2cm,口徑21.5cm,折沿徑29.5cm。清宮舊藏。盆折沿式,銅鍍金口沿。通體黃地藍色“卍”字錦紋,折沿上飾彩雲、蝙蝠、桃實紋一週,盆內外壁繪雙龍戲珠紋,盆內底飾正面盤龍紋,龍紋周圍飾五彩祥雲和口銜壽桃的蝙蝠。蝙蝠取諧音為“福”,壽桃象徵“長壽”,寓意“福壽雙全”。

此盆原藏永壽宮後殿。永壽宮位於養心殿之南,光緒以後即用作內廷大庫。盆上龍紋具有清後期龍紋的特點,缺少氣勢,處理瑣細,鼻部常以一塊紅色填染。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清中期,高12.1cm,徑17.2cm。清宮舊藏。

手爐圓形,上安設弧形提樑。口沿內掛銅膽。蓋面以銅絲編結的密網做成,用以通風換氣。器身中部以粉色為地,繪飾雲龍戲珠紋,上下環以對稱的藍地白花裝飾帶。在冬季,手爐是文人雅士几案上常備的設置,用於暖手。爐一般多圓形或橢圓形,其結構分外殼和內膽兩層。外殼可根據需要用不同的工藝製作和裝飾。內膽一般為銅製,架於外殼的口沿之上,以備燃炭。熱量通過內外兩層之間的空氣進行傳導,使外殼既溫暖又不燙手。目前從傳世品看,最早的手爐是在明晚期出現的,由銅器名匠胡文明和張鳴歧製作,前者以鏨花工藝見長,後者以純正的皮色取勝。到了清代,製作手爐的工藝和材質明顯增多,有琺琅、漆器、銅器等,其中以琺琅居多。清末,宮廷琺琅作已被裁撤,宮中所用物品多沿用前朝或在民間訂製。清宮傳世琺琅手爐均為清中期作品,由此看來,溥儀時期所用乃前朝遺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清末,高27.5cm,口徑4cm,足徑9.3cm。清宮舊藏。罐長圓瓜式,上狹下豐,有瓜稜,蓋為銅鍍金瓜蒂形,下為花葉式足。罐身飾紅地彩色百花紋,有黃、藍、綠色三條龍穿梭其中。罐為一對,此為其中之一。溥儀離開紫禁城後,清室善後委員會在紫禁城皇極殿南廡內木箱中發現這對瓜式罐,並登記入冊。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清晚期,高19cm,口徑21cm,足徑15cm。

火鍋為菱花形,圈足,上附鏨刻鍍金的提手和螭耳。藍色地鍋身上飾紅、黃、藍、白等色團花紋,漫撒周身,疏朗而雋秀。涮火鍋,是中國人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東漢墓出土的鑊鬥即為火鍋。至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清乾隆皇帝吃火鍋成癖,相傳,他曾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應邀品嚐者達5000餘人,成為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火鍋盛宴。慈禧太后也很喜歡吃火鍋,火鍋是她冬日裡經常享用的美食。 因銅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所以自古以來火鍋以銅質為主,但在清代宮廷,也有少量的琺琅、瓷器、銀質的火鍋,這些豐富的飲食器具無不體現著宮廷生活的奢華與精緻。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清中期,高12.5cm,口徑33.5cm,底徑32.7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小攢盤及一個圓形小攢盤。每個攢盤內飾折枝花卉紋。此盒為廣東製作,與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系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清中期,高38cm,口徑23cm。

爐呈鼓式造型,斂口,鼓腹,平底。腹壁施黑色琺琅釉,以獸首銜環為間隔,裝飾卍字錦地牡丹、蓮花、菊花、梅花,寓意富貴、高潔。蓋面裝飾雙獅戲球紋,巧妙地將繡球上站立玩耍的兩個小童作為蓋鈕。三足皆作童子造型,但姿態各異,面向觀眾的童子以脊揹負馱爐身;另兩個小童皆作側身弓步,以胸腹及雙手承託爐身,三人面帶微笑,彷彿正要將大鼓抬走。蓋鈕、獸首、三足鎏金。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清乾隆,口徑8.6cm,底徑11.8cm,高35cm。

此器直口微侈,溜肩,鼓腹,束腰,平底,淺圈足,有蓋。袱系紋遮蓋器腹的大半部分,紅色部分以龜背錦為地,裝飾蝴蝶、蝙蝠、桃實等吉祥圖案,藍色部分繪卷草紋。從稍遠處觀看,似由真實的錦袱包裹,栩栩如生。肩部四開光內繪西番蓮。下腹部以黃釉為地,裝飾各類纏枝花卉。外底中部藍圈內有“乾隆年制”雙排藍料楷書款。袱系紋是清雍正、乾隆時期宮廷御用器上非常流行的裝飾題材,常見於琺琅器、玻璃器、瓷器等等。根據檔案記載,乾隆皇帝比較喜愛的各類器皿都會要求造辦處專門配做錦袱包裹,或用楠木匣盛裝,並將器物的名稱、年號刻在匣蓋上,以示珍藏。袱系紋的流行應該與此有關。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清代,口徑42cm,高72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缽】

畫琺琅缽,清乾隆,口徑13.5cm,高12.9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清,口徑10cm,底徑9.5cm,高21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八寶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託八寶紋攢盒,清中期,口徑34.5cm,高11.5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微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攢盤及一個圓形攢盤。盤內施天藍色釉,每個攢盤四周由紅蝠圍繞,中央書團壽字。同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然是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三足薰爐】

掐絲琺琅三足薰爐,清,口徑24cm,底徑12.5cm,高41.5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大吉葫蘆瓶】

畫琺琅大吉葫蘆瓶,清,口徑7.5cm,底徑13.1cm,高39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寶相花喇嘛塔】

掐絲琺琅寶相花喇嘛塔,清,通高46.5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火盆】

掐絲琺琅火盆,清中期,高21cm,口徑51.7cm,底徑31.5cm。

火盆板折沿,直腹微鼓,平底微下凸,三足獸蹄形。板沿上下及腹外壁施天藍色琺琅釉為地,採用紅、嬌黃、碧綠、草綠、寶藍、白、藕荷等多種色釉,沿面以折枝蓮紋為間隔,逆時針方向依次裝飾輪、螺、傘、蓋、花、罐、魚、腸等八寶紋,沿下及腹壁裝飾纏枝花卉。花紋裝飾皆採用乾隆時期典型的雙鉤掐絲技法,所掐銅絲粗細均勻。足部通體鎏金,足與盆由螺絲連接固定。火盆在冬天置於宮殿或庭院內,用以燒炭取暖,主要有掐絲琺琅和銅兩種材質。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中經常可以見到為掐絲琺琅火盆配座或將其梅洗見新的記載。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瓶長頸,頸上有銅弦紋三道,銅鍍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綠色蓮蓬樣凸起,白色雙藕耳,有圈足,銅鍍金足沿。瓶頸至肩部飾藍地彩色百花紋,肩部鏨刻若干蓮蓬樣紋作為裝飾。瓶腹部飾凸出、翻卷的荷葉紋,呈立體效果,顯得生動活潑。圈足外壁飾藍地纏枝花卉紋。此瓶從做工及工藝風格看可知為清末琺琅器。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香盒】

掐絲琺琅香盒,清晚期,高14.5cm,口徑13.7cm,足徑7.7cm。清宮舊藏。

盒子母口,蓋、盒各半,蓋頂蓮花苞形紐,下託銅鍍金鏨刻蓮瓣座,蓋面與盒外壁各飾紅、黃、藍、白勾蓮花四朵,相互對稱。盒底圈足。此物原藏紫禁城外景山內壽皇殿,壽皇殿為懸供清朝歷代皇帝遺像的場所。溥儀離開故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於1926年至1929年點查此間文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清晚期,通高18.4cm,口徑4.8cm,足徑8.2 cm、7.3cm。壺體長方形,委角,提樑亦長方形,曲流,底有隨形圈足。壺身四面開光,開光內繪西洋人物圖景。此壺具有清晚期畫琺琅作品的特徵,胎輕體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不純,描繪不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清晚期,高3cm,長11.8cm,寬8.5cm。清宮舊藏。

盒做展翼的蝴蝶形狀,蓋面裝飾亦為美麗的彩蝶,生動逼真,屬於仿生作品類型。盒面中心安設合頁,兩側對稱的翅膀為盒蓋,可向上開啟。盒內分出左右兩格,能分別放置小件首飾或物品。故宮收藏的清晚期畫琺琅作品都來源於民間,或訂製或購買。它們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欠缺,此乃衰落時代的寫照。其中仿生作品佔有一定比例,如仿桃實、秋柿等,目的是取其吉祥涵義。“蝶”與“耋”同音,寓意壽登耄耋。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清晚期,通長28cm,寬13cm,厚1.5cm。清宮舊藏。把鏡由鏡身、鏡柄兩部分構成。鏡身呈橢圓形,正面為玻璃鏡,用以照面;鏡背以琺琅彩“卍”字紋為地,中間嵌“囍”字,四周環繞八寶紋。沿鏡邊嵌透明藍琺琅描金花卉鏡圈,用以固定鏡面、鏡背。鏡柄為棍狀直柄。鏡身、鏡柄由卷草紋孔雀綠染牙和刻瓜式珊瑚珠銜接。柄底端嵌銅鍍金箍並繫有帶珊瑚珠的黃絲線穗。此鏡是清代晚期廣東進呈朝廷的貢物。製作中選用玻璃、銅、金、象牙及珊瑚等多種材質,並施以畫琺琅、透明琺琅、描金、畫彩、象牙雕刻及染色、銅鍍金鏨刻、鑲嵌等工藝,將把鏡製作得造型美觀,色彩豔麗,紋樣生動,寓意吉祥,反映了清晚期廣東制鏡的工藝水平。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清,高15cm,口徑13cm,足徑7cm。清宮舊藏。

溫碗一套五件,為碗蓋、碗、碗架、溫碗杯、碗託。碗蓋和碗外壁為深藍色地,上飾彩色寶相花及金“囍”字,碗內底飾五蝠捧壽紋。碗架內壁為黃地,外壁藍地飾描金花紋。溫碗杯銅柄,杯壁上飾藍地彩色寶相花。碗託口沿飾蝠紋一週。溫碗用於食物加熱和保溫。此件文物原藏紫禁城誠肅殿內。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清,高8.2cm,口徑21.5cm,折沿徑29.5cm。清宮舊藏。盆折沿式,銅鍍金口沿。通體黃地藍色“卍”字錦紋,折沿上飾彩雲、蝙蝠、桃實紋一週,盆內外壁繪雙龍戲珠紋,盆內底飾正面盤龍紋,龍紋周圍飾五彩祥雲和口銜壽桃的蝙蝠。蝙蝠取諧音為“福”,壽桃象徵“長壽”,寓意“福壽雙全”。

此盆原藏永壽宮後殿。永壽宮位於養心殿之南,光緒以後即用作內廷大庫。盆上龍紋具有清後期龍紋的特點,缺少氣勢,處理瑣細,鼻部常以一塊紅色填染。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清中期,高12.1cm,徑17.2cm。清宮舊藏。

手爐圓形,上安設弧形提樑。口沿內掛銅膽。蓋面以銅絲編結的密網做成,用以通風換氣。器身中部以粉色為地,繪飾雲龍戲珠紋,上下環以對稱的藍地白花裝飾帶。在冬季,手爐是文人雅士几案上常備的設置,用於暖手。爐一般多圓形或橢圓形,其結構分外殼和內膽兩層。外殼可根據需要用不同的工藝製作和裝飾。內膽一般為銅製,架於外殼的口沿之上,以備燃炭。熱量通過內外兩層之間的空氣進行傳導,使外殼既溫暖又不燙手。目前從傳世品看,最早的手爐是在明晚期出現的,由銅器名匠胡文明和張鳴歧製作,前者以鏨花工藝見長,後者以純正的皮色取勝。到了清代,製作手爐的工藝和材質明顯增多,有琺琅、漆器、銅器等,其中以琺琅居多。清末,宮廷琺琅作已被裁撤,宮中所用物品多沿用前朝或在民間訂製。清宮傳世琺琅手爐均為清中期作品,由此看來,溥儀時期所用乃前朝遺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清末,高27.5cm,口徑4cm,足徑9.3cm。清宮舊藏。罐長圓瓜式,上狹下豐,有瓜稜,蓋為銅鍍金瓜蒂形,下為花葉式足。罐身飾紅地彩色百花紋,有黃、藍、綠色三條龍穿梭其中。罐為一對,此為其中之一。溥儀離開紫禁城後,清室善後委員會在紫禁城皇極殿南廡內木箱中發現這對瓜式罐,並登記入冊。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清晚期,高19cm,口徑21cm,足徑15cm。

火鍋為菱花形,圈足,上附鏨刻鍍金的提手和螭耳。藍色地鍋身上飾紅、黃、藍、白等色團花紋,漫撒周身,疏朗而雋秀。涮火鍋,是中國人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東漢墓出土的鑊鬥即為火鍋。至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清乾隆皇帝吃火鍋成癖,相傳,他曾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應邀品嚐者達5000餘人,成為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火鍋盛宴。慈禧太后也很喜歡吃火鍋,火鍋是她冬日裡經常享用的美食。 因銅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所以自古以來火鍋以銅質為主,但在清代宮廷,也有少量的琺琅、瓷器、銀質的火鍋,這些豐富的飲食器具無不體現著宮廷生活的奢華與精緻。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清中期,高12.5cm,口徑33.5cm,底徑32.7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小攢盤及一個圓形小攢盤。每個攢盤內飾折枝花卉紋。此盒為廣東製作,與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系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清中期,高38cm,口徑23cm。

爐呈鼓式造型,斂口,鼓腹,平底。腹壁施黑色琺琅釉,以獸首銜環為間隔,裝飾卍字錦地牡丹、蓮花、菊花、梅花,寓意富貴、高潔。蓋面裝飾雙獅戲球紋,巧妙地將繡球上站立玩耍的兩個小童作為蓋鈕。三足皆作童子造型,但姿態各異,面向觀眾的童子以脊揹負馱爐身;另兩個小童皆作側身弓步,以胸腹及雙手承託爐身,三人面帶微笑,彷彿正要將大鼓抬走。蓋鈕、獸首、三足鎏金。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清乾隆,口徑8.6cm,底徑11.8cm,高35cm。

此器直口微侈,溜肩,鼓腹,束腰,平底,淺圈足,有蓋。袱系紋遮蓋器腹的大半部分,紅色部分以龜背錦為地,裝飾蝴蝶、蝙蝠、桃實等吉祥圖案,藍色部分繪卷草紋。從稍遠處觀看,似由真實的錦袱包裹,栩栩如生。肩部四開光內繪西番蓮。下腹部以黃釉為地,裝飾各類纏枝花卉。外底中部藍圈內有“乾隆年制”雙排藍料楷書款。袱系紋是清雍正、乾隆時期宮廷御用器上非常流行的裝飾題材,常見於琺琅器、玻璃器、瓷器等等。根據檔案記載,乾隆皇帝比較喜愛的各類器皿都會要求造辦處專門配做錦袱包裹,或用楠木匣盛裝,並將器物的名稱、年號刻在匣蓋上,以示珍藏。袱系紋的流行應該與此有關。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清代,口徑42cm,高72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缽】

畫琺琅缽,清乾隆,口徑13.5cm,高12.9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清,口徑10cm,底徑9.5cm,高21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八寶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託八寶紋攢盒,清中期,口徑34.5cm,高11.5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微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攢盤及一個圓形攢盤。盤內施天藍色釉,每個攢盤四周由紅蝠圍繞,中央書團壽字。同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然是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三足薰爐】

掐絲琺琅三足薰爐,清,口徑24cm,底徑12.5cm,高41.5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大吉葫蘆瓶】

畫琺琅大吉葫蘆瓶,清,口徑7.5cm,底徑13.1cm,高39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寶相花喇嘛塔】

掐絲琺琅寶相花喇嘛塔,清,通高46.5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火盆】

掐絲琺琅火盆,清中期,高21cm,口徑51.7cm,底徑31.5cm。

火盆板折沿,直腹微鼓,平底微下凸,三足獸蹄形。板沿上下及腹外壁施天藍色琺琅釉為地,採用紅、嬌黃、碧綠、草綠、寶藍、白、藕荷等多種色釉,沿面以折枝蓮紋為間隔,逆時針方向依次裝飾輪、螺、傘、蓋、花、罐、魚、腸等八寶紋,沿下及腹壁裝飾纏枝花卉。花紋裝飾皆採用乾隆時期典型的雙鉤掐絲技法,所掐銅絲粗細均勻。足部通體鎏金,足與盆由螺絲連接固定。火盆在冬天置於宮殿或庭院內,用以燒炭取暖,主要有掐絲琺琅和銅兩種材質。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中經常可以見到為掐絲琺琅火盆配座或將其梅洗見新的記載。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山水人物魚缸】

畫琺琅開光山水人物魚缸,清,高28cm,口徑34cm,足徑23.2cm。

缸為銅胎。圓形,上闊下收,口、足鍍金,矮圈足。口下飾藍釉蟠夔及垂雲紋各一週,腹部飾纏枝花卉並四開光,內繪山水人物,為觀鶴、聽簫、仕女、祝壽等場景。足內施淡黃釉,中心飾藍色雙團螭紋。乾隆十年(1745年),廣東將軍兼管粵海關策楞曾進貢此種魚缸大小各一對。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瓶長頸,頸上有銅弦紋三道,銅鍍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綠色蓮蓬樣凸起,白色雙藕耳,有圈足,銅鍍金足沿。瓶頸至肩部飾藍地彩色百花紋,肩部鏨刻若干蓮蓬樣紋作為裝飾。瓶腹部飾凸出、翻卷的荷葉紋,呈立體效果,顯得生動活潑。圈足外壁飾藍地纏枝花卉紋。此瓶從做工及工藝風格看可知為清末琺琅器。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香盒】

掐絲琺琅香盒,清晚期,高14.5cm,口徑13.7cm,足徑7.7cm。清宮舊藏。

盒子母口,蓋、盒各半,蓋頂蓮花苞形紐,下託銅鍍金鏨刻蓮瓣座,蓋面與盒外壁各飾紅、黃、藍、白勾蓮花四朵,相互對稱。盒底圈足。此物原藏紫禁城外景山內壽皇殿,壽皇殿為懸供清朝歷代皇帝遺像的場所。溥儀離開故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於1926年至1929年點查此間文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清晚期,通高18.4cm,口徑4.8cm,足徑8.2 cm、7.3cm。壺體長方形,委角,提樑亦長方形,曲流,底有隨形圈足。壺身四面開光,開光內繪西洋人物圖景。此壺具有清晚期畫琺琅作品的特徵,胎輕體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不純,描繪不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清晚期,高3cm,長11.8cm,寬8.5cm。清宮舊藏。

盒做展翼的蝴蝶形狀,蓋面裝飾亦為美麗的彩蝶,生動逼真,屬於仿生作品類型。盒面中心安設合頁,兩側對稱的翅膀為盒蓋,可向上開啟。盒內分出左右兩格,能分別放置小件首飾或物品。故宮收藏的清晚期畫琺琅作品都來源於民間,或訂製或購買。它們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欠缺,此乃衰落時代的寫照。其中仿生作品佔有一定比例,如仿桃實、秋柿等,目的是取其吉祥涵義。“蝶”與“耋”同音,寓意壽登耄耋。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清晚期,通長28cm,寬13cm,厚1.5cm。清宮舊藏。把鏡由鏡身、鏡柄兩部分構成。鏡身呈橢圓形,正面為玻璃鏡,用以照面;鏡背以琺琅彩“卍”字紋為地,中間嵌“囍”字,四周環繞八寶紋。沿鏡邊嵌透明藍琺琅描金花卉鏡圈,用以固定鏡面、鏡背。鏡柄為棍狀直柄。鏡身、鏡柄由卷草紋孔雀綠染牙和刻瓜式珊瑚珠銜接。柄底端嵌銅鍍金箍並繫有帶珊瑚珠的黃絲線穗。此鏡是清代晚期廣東進呈朝廷的貢物。製作中選用玻璃、銅、金、象牙及珊瑚等多種材質,並施以畫琺琅、透明琺琅、描金、畫彩、象牙雕刻及染色、銅鍍金鏨刻、鑲嵌等工藝,將把鏡製作得造型美觀,色彩豔麗,紋樣生動,寓意吉祥,反映了清晚期廣東制鏡的工藝水平。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清,高15cm,口徑13cm,足徑7cm。清宮舊藏。

溫碗一套五件,為碗蓋、碗、碗架、溫碗杯、碗託。碗蓋和碗外壁為深藍色地,上飾彩色寶相花及金“囍”字,碗內底飾五蝠捧壽紋。碗架內壁為黃地,外壁藍地飾描金花紋。溫碗杯銅柄,杯壁上飾藍地彩色寶相花。碗託口沿飾蝠紋一週。溫碗用於食物加熱和保溫。此件文物原藏紫禁城誠肅殿內。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清,高8.2cm,口徑21.5cm,折沿徑29.5cm。清宮舊藏。盆折沿式,銅鍍金口沿。通體黃地藍色“卍”字錦紋,折沿上飾彩雲、蝙蝠、桃實紋一週,盆內外壁繪雙龍戲珠紋,盆內底飾正面盤龍紋,龍紋周圍飾五彩祥雲和口銜壽桃的蝙蝠。蝙蝠取諧音為“福”,壽桃象徵“長壽”,寓意“福壽雙全”。

此盆原藏永壽宮後殿。永壽宮位於養心殿之南,光緒以後即用作內廷大庫。盆上龍紋具有清後期龍紋的特點,缺少氣勢,處理瑣細,鼻部常以一塊紅色填染。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清中期,高12.1cm,徑17.2cm。清宮舊藏。

手爐圓形,上安設弧形提樑。口沿內掛銅膽。蓋面以銅絲編結的密網做成,用以通風換氣。器身中部以粉色為地,繪飾雲龍戲珠紋,上下環以對稱的藍地白花裝飾帶。在冬季,手爐是文人雅士几案上常備的設置,用於暖手。爐一般多圓形或橢圓形,其結構分外殼和內膽兩層。外殼可根據需要用不同的工藝製作和裝飾。內膽一般為銅製,架於外殼的口沿之上,以備燃炭。熱量通過內外兩層之間的空氣進行傳導,使外殼既溫暖又不燙手。目前從傳世品看,最早的手爐是在明晚期出現的,由銅器名匠胡文明和張鳴歧製作,前者以鏨花工藝見長,後者以純正的皮色取勝。到了清代,製作手爐的工藝和材質明顯增多,有琺琅、漆器、銅器等,其中以琺琅居多。清末,宮廷琺琅作已被裁撤,宮中所用物品多沿用前朝或在民間訂製。清宮傳世琺琅手爐均為清中期作品,由此看來,溥儀時期所用乃前朝遺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清末,高27.5cm,口徑4cm,足徑9.3cm。清宮舊藏。罐長圓瓜式,上狹下豐,有瓜稜,蓋為銅鍍金瓜蒂形,下為花葉式足。罐身飾紅地彩色百花紋,有黃、藍、綠色三條龍穿梭其中。罐為一對,此為其中之一。溥儀離開紫禁城後,清室善後委員會在紫禁城皇極殿南廡內木箱中發現這對瓜式罐,並登記入冊。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清晚期,高19cm,口徑21cm,足徑15cm。

火鍋為菱花形,圈足,上附鏨刻鍍金的提手和螭耳。藍色地鍋身上飾紅、黃、藍、白等色團花紋,漫撒周身,疏朗而雋秀。涮火鍋,是中國人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東漢墓出土的鑊鬥即為火鍋。至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清乾隆皇帝吃火鍋成癖,相傳,他曾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應邀品嚐者達5000餘人,成為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火鍋盛宴。慈禧太后也很喜歡吃火鍋,火鍋是她冬日裡經常享用的美食。 因銅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所以自古以來火鍋以銅質為主,但在清代宮廷,也有少量的琺琅、瓷器、銀質的火鍋,這些豐富的飲食器具無不體現著宮廷生活的奢華與精緻。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清中期,高12.5cm,口徑33.5cm,底徑32.7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小攢盤及一個圓形小攢盤。每個攢盤內飾折枝花卉紋。此盒為廣東製作,與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系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清中期,高38cm,口徑23cm。

爐呈鼓式造型,斂口,鼓腹,平底。腹壁施黑色琺琅釉,以獸首銜環為間隔,裝飾卍字錦地牡丹、蓮花、菊花、梅花,寓意富貴、高潔。蓋面裝飾雙獅戲球紋,巧妙地將繡球上站立玩耍的兩個小童作為蓋鈕。三足皆作童子造型,但姿態各異,面向觀眾的童子以脊揹負馱爐身;另兩個小童皆作側身弓步,以胸腹及雙手承託爐身,三人面帶微笑,彷彿正要將大鼓抬走。蓋鈕、獸首、三足鎏金。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清乾隆,口徑8.6cm,底徑11.8cm,高35cm。

此器直口微侈,溜肩,鼓腹,束腰,平底,淺圈足,有蓋。袱系紋遮蓋器腹的大半部分,紅色部分以龜背錦為地,裝飾蝴蝶、蝙蝠、桃實等吉祥圖案,藍色部分繪卷草紋。從稍遠處觀看,似由真實的錦袱包裹,栩栩如生。肩部四開光內繪西番蓮。下腹部以黃釉為地,裝飾各類纏枝花卉。外底中部藍圈內有“乾隆年制”雙排藍料楷書款。袱系紋是清雍正、乾隆時期宮廷御用器上非常流行的裝飾題材,常見於琺琅器、玻璃器、瓷器等等。根據檔案記載,乾隆皇帝比較喜愛的各類器皿都會要求造辦處專門配做錦袱包裹,或用楠木匣盛裝,並將器物的名稱、年號刻在匣蓋上,以示珍藏。袱系紋的流行應該與此有關。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清代,口徑42cm,高72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缽】

畫琺琅缽,清乾隆,口徑13.5cm,高12.9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清,口徑10cm,底徑9.5cm,高21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八寶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託八寶紋攢盒,清中期,口徑34.5cm,高11.5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微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攢盤及一個圓形攢盤。盤內施天藍色釉,每個攢盤四周由紅蝠圍繞,中央書團壽字。同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然是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三足薰爐】

掐絲琺琅三足薰爐,清,口徑24cm,底徑12.5cm,高41.5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大吉葫蘆瓶】

畫琺琅大吉葫蘆瓶,清,口徑7.5cm,底徑13.1cm,高39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寶相花喇嘛塔】

掐絲琺琅寶相花喇嘛塔,清,通高46.5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火盆】

掐絲琺琅火盆,清中期,高21cm,口徑51.7cm,底徑31.5cm。

火盆板折沿,直腹微鼓,平底微下凸,三足獸蹄形。板沿上下及腹外壁施天藍色琺琅釉為地,採用紅、嬌黃、碧綠、草綠、寶藍、白、藕荷等多種色釉,沿面以折枝蓮紋為間隔,逆時針方向依次裝飾輪、螺、傘、蓋、花、罐、魚、腸等八寶紋,沿下及腹壁裝飾纏枝花卉。花紋裝飾皆採用乾隆時期典型的雙鉤掐絲技法,所掐銅絲粗細均勻。足部通體鎏金,足與盆由螺絲連接固定。火盆在冬天置於宮殿或庭院內,用以燒炭取暖,主要有掐絲琺琅和銅兩種材質。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中經常可以見到為掐絲琺琅火盆配座或將其梅洗見新的記載。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山水人物魚缸】

畫琺琅開光山水人物魚缸,清,高28cm,口徑34cm,足徑23.2cm。

缸為銅胎。圓形,上闊下收,口、足鍍金,矮圈足。口下飾藍釉蟠夔及垂雲紋各一週,腹部飾纏枝花卉並四開光,內繪山水人物,為觀鶴、聽簫、仕女、祝壽等場景。足內施淡黃釉,中心飾藍色雙團螭紋。乾隆十年(1745年),廣東將軍兼管粵海關策楞曾進貢此種魚缸大小各一對。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鏨胎琺琅西蕃蓮薰爐】

鏨胎琺琅西蕃蓮薰爐,清,通高72cm,口徑42.7cm。

爐為銅胎。豐口,束頸,雙直耳,帶鏤空蓋。爐身作十八瓣瓜稜形,肩部有一對鍍金雙鳳首銜環。腹下三柱足。爐身及蓋滿布西蕃蓮紋,紋飾全部為鏨刻,減地填淺藍、寶藍、綠、淺綠、紅、粉紅、黃、白等八色琺琅。此器雖不足一米,但氣勢不凡,由此可推想粵海關為圓明園所造的多種大型鏨胎琺琅陳設器物的雄壯氣派。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瓶長頸,頸上有銅弦紋三道,銅鍍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綠色蓮蓬樣凸起,白色雙藕耳,有圈足,銅鍍金足沿。瓶頸至肩部飾藍地彩色百花紋,肩部鏨刻若干蓮蓬樣紋作為裝飾。瓶腹部飾凸出、翻卷的荷葉紋,呈立體效果,顯得生動活潑。圈足外壁飾藍地纏枝花卉紋。此瓶從做工及工藝風格看可知為清末琺琅器。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香盒】

掐絲琺琅香盒,清晚期,高14.5cm,口徑13.7cm,足徑7.7cm。清宮舊藏。

盒子母口,蓋、盒各半,蓋頂蓮花苞形紐,下託銅鍍金鏨刻蓮瓣座,蓋面與盒外壁各飾紅、黃、藍、白勾蓮花四朵,相互對稱。盒底圈足。此物原藏紫禁城外景山內壽皇殿,壽皇殿為懸供清朝歷代皇帝遺像的場所。溥儀離開故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於1926年至1929年點查此間文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清晚期,通高18.4cm,口徑4.8cm,足徑8.2 cm、7.3cm。壺體長方形,委角,提樑亦長方形,曲流,底有隨形圈足。壺身四面開光,開光內繪西洋人物圖景。此壺具有清晚期畫琺琅作品的特徵,胎輕體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不純,描繪不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清晚期,高3cm,長11.8cm,寬8.5cm。清宮舊藏。

盒做展翼的蝴蝶形狀,蓋面裝飾亦為美麗的彩蝶,生動逼真,屬於仿生作品類型。盒面中心安設合頁,兩側對稱的翅膀為盒蓋,可向上開啟。盒內分出左右兩格,能分別放置小件首飾或物品。故宮收藏的清晚期畫琺琅作品都來源於民間,或訂製或購買。它們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欠缺,此乃衰落時代的寫照。其中仿生作品佔有一定比例,如仿桃實、秋柿等,目的是取其吉祥涵義。“蝶”與“耋”同音,寓意壽登耄耋。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清晚期,通長28cm,寬13cm,厚1.5cm。清宮舊藏。把鏡由鏡身、鏡柄兩部分構成。鏡身呈橢圓形,正面為玻璃鏡,用以照面;鏡背以琺琅彩“卍”字紋為地,中間嵌“囍”字,四周環繞八寶紋。沿鏡邊嵌透明藍琺琅描金花卉鏡圈,用以固定鏡面、鏡背。鏡柄為棍狀直柄。鏡身、鏡柄由卷草紋孔雀綠染牙和刻瓜式珊瑚珠銜接。柄底端嵌銅鍍金箍並繫有帶珊瑚珠的黃絲線穗。此鏡是清代晚期廣東進呈朝廷的貢物。製作中選用玻璃、銅、金、象牙及珊瑚等多種材質,並施以畫琺琅、透明琺琅、描金、畫彩、象牙雕刻及染色、銅鍍金鏨刻、鑲嵌等工藝,將把鏡製作得造型美觀,色彩豔麗,紋樣生動,寓意吉祥,反映了清晚期廣東制鏡的工藝水平。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清,高15cm,口徑13cm,足徑7cm。清宮舊藏。

溫碗一套五件,為碗蓋、碗、碗架、溫碗杯、碗託。碗蓋和碗外壁為深藍色地,上飾彩色寶相花及金“囍”字,碗內底飾五蝠捧壽紋。碗架內壁為黃地,外壁藍地飾描金花紋。溫碗杯銅柄,杯壁上飾藍地彩色寶相花。碗託口沿飾蝠紋一週。溫碗用於食物加熱和保溫。此件文物原藏紫禁城誠肅殿內。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清,高8.2cm,口徑21.5cm,折沿徑29.5cm。清宮舊藏。盆折沿式,銅鍍金口沿。通體黃地藍色“卍”字錦紋,折沿上飾彩雲、蝙蝠、桃實紋一週,盆內外壁繪雙龍戲珠紋,盆內底飾正面盤龍紋,龍紋周圍飾五彩祥雲和口銜壽桃的蝙蝠。蝙蝠取諧音為“福”,壽桃象徵“長壽”,寓意“福壽雙全”。

此盆原藏永壽宮後殿。永壽宮位於養心殿之南,光緒以後即用作內廷大庫。盆上龍紋具有清後期龍紋的特點,缺少氣勢,處理瑣細,鼻部常以一塊紅色填染。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清中期,高12.1cm,徑17.2cm。清宮舊藏。

手爐圓形,上安設弧形提樑。口沿內掛銅膽。蓋面以銅絲編結的密網做成,用以通風換氣。器身中部以粉色為地,繪飾雲龍戲珠紋,上下環以對稱的藍地白花裝飾帶。在冬季,手爐是文人雅士几案上常備的設置,用於暖手。爐一般多圓形或橢圓形,其結構分外殼和內膽兩層。外殼可根據需要用不同的工藝製作和裝飾。內膽一般為銅製,架於外殼的口沿之上,以備燃炭。熱量通過內外兩層之間的空氣進行傳導,使外殼既溫暖又不燙手。目前從傳世品看,最早的手爐是在明晚期出現的,由銅器名匠胡文明和張鳴歧製作,前者以鏨花工藝見長,後者以純正的皮色取勝。到了清代,製作手爐的工藝和材質明顯增多,有琺琅、漆器、銅器等,其中以琺琅居多。清末,宮廷琺琅作已被裁撤,宮中所用物品多沿用前朝或在民間訂製。清宮傳世琺琅手爐均為清中期作品,由此看來,溥儀時期所用乃前朝遺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清末,高27.5cm,口徑4cm,足徑9.3cm。清宮舊藏。罐長圓瓜式,上狹下豐,有瓜稜,蓋為銅鍍金瓜蒂形,下為花葉式足。罐身飾紅地彩色百花紋,有黃、藍、綠色三條龍穿梭其中。罐為一對,此為其中之一。溥儀離開紫禁城後,清室善後委員會在紫禁城皇極殿南廡內木箱中發現這對瓜式罐,並登記入冊。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清晚期,高19cm,口徑21cm,足徑15cm。

火鍋為菱花形,圈足,上附鏨刻鍍金的提手和螭耳。藍色地鍋身上飾紅、黃、藍、白等色團花紋,漫撒周身,疏朗而雋秀。涮火鍋,是中國人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東漢墓出土的鑊鬥即為火鍋。至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清乾隆皇帝吃火鍋成癖,相傳,他曾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應邀品嚐者達5000餘人,成為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火鍋盛宴。慈禧太后也很喜歡吃火鍋,火鍋是她冬日裡經常享用的美食。 因銅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所以自古以來火鍋以銅質為主,但在清代宮廷,也有少量的琺琅、瓷器、銀質的火鍋,這些豐富的飲食器具無不體現著宮廷生活的奢華與精緻。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清中期,高12.5cm,口徑33.5cm,底徑32.7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小攢盤及一個圓形小攢盤。每個攢盤內飾折枝花卉紋。此盒為廣東製作,與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系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清中期,高38cm,口徑23cm。

爐呈鼓式造型,斂口,鼓腹,平底。腹壁施黑色琺琅釉,以獸首銜環為間隔,裝飾卍字錦地牡丹、蓮花、菊花、梅花,寓意富貴、高潔。蓋面裝飾雙獅戲球紋,巧妙地將繡球上站立玩耍的兩個小童作為蓋鈕。三足皆作童子造型,但姿態各異,面向觀眾的童子以脊揹負馱爐身;另兩個小童皆作側身弓步,以胸腹及雙手承託爐身,三人面帶微笑,彷彿正要將大鼓抬走。蓋鈕、獸首、三足鎏金。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清乾隆,口徑8.6cm,底徑11.8cm,高35cm。

此器直口微侈,溜肩,鼓腹,束腰,平底,淺圈足,有蓋。袱系紋遮蓋器腹的大半部分,紅色部分以龜背錦為地,裝飾蝴蝶、蝙蝠、桃實等吉祥圖案,藍色部分繪卷草紋。從稍遠處觀看,似由真實的錦袱包裹,栩栩如生。肩部四開光內繪西番蓮。下腹部以黃釉為地,裝飾各類纏枝花卉。外底中部藍圈內有“乾隆年制”雙排藍料楷書款。袱系紋是清雍正、乾隆時期宮廷御用器上非常流行的裝飾題材,常見於琺琅器、玻璃器、瓷器等等。根據檔案記載,乾隆皇帝比較喜愛的各類器皿都會要求造辦處專門配做錦袱包裹,或用楠木匣盛裝,並將器物的名稱、年號刻在匣蓋上,以示珍藏。袱系紋的流行應該與此有關。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清代,口徑42cm,高72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缽】

畫琺琅缽,清乾隆,口徑13.5cm,高12.9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清,口徑10cm,底徑9.5cm,高21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八寶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託八寶紋攢盒,清中期,口徑34.5cm,高11.5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微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攢盤及一個圓形攢盤。盤內施天藍色釉,每個攢盤四周由紅蝠圍繞,中央書團壽字。同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然是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三足薰爐】

掐絲琺琅三足薰爐,清,口徑24cm,底徑12.5cm,高41.5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大吉葫蘆瓶】

畫琺琅大吉葫蘆瓶,清,口徑7.5cm,底徑13.1cm,高39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寶相花喇嘛塔】

掐絲琺琅寶相花喇嘛塔,清,通高46.5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火盆】

掐絲琺琅火盆,清中期,高21cm,口徑51.7cm,底徑31.5cm。

火盆板折沿,直腹微鼓,平底微下凸,三足獸蹄形。板沿上下及腹外壁施天藍色琺琅釉為地,採用紅、嬌黃、碧綠、草綠、寶藍、白、藕荷等多種色釉,沿面以折枝蓮紋為間隔,逆時針方向依次裝飾輪、螺、傘、蓋、花、罐、魚、腸等八寶紋,沿下及腹壁裝飾纏枝花卉。花紋裝飾皆採用乾隆時期典型的雙鉤掐絲技法,所掐銅絲粗細均勻。足部通體鎏金,足與盆由螺絲連接固定。火盆在冬天置於宮殿或庭院內,用以燒炭取暖,主要有掐絲琺琅和銅兩種材質。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中經常可以見到為掐絲琺琅火盆配座或將其梅洗見新的記載。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山水人物魚缸】

畫琺琅開光山水人物魚缸,清,高28cm,口徑34cm,足徑23.2cm。

缸為銅胎。圓形,上闊下收,口、足鍍金,矮圈足。口下飾藍釉蟠夔及垂雲紋各一週,腹部飾纏枝花卉並四開光,內繪山水人物,為觀鶴、聽簫、仕女、祝壽等場景。足內施淡黃釉,中心飾藍色雙團螭紋。乾隆十年(1745年),廣東將軍兼管粵海關策楞曾進貢此種魚缸大小各一對。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鏨胎琺琅西蕃蓮薰爐】

鏨胎琺琅西蕃蓮薰爐,清,通高72cm,口徑42.7cm。

爐為銅胎。豐口,束頸,雙直耳,帶鏤空蓋。爐身作十八瓣瓜稜形,肩部有一對鍍金雙鳳首銜環。腹下三柱足。爐身及蓋滿布西蕃蓮紋,紋飾全部為鏨刻,減地填淺藍、寶藍、綠、淺綠、紅、粉紅、黃、白等八色琺琅。此器雖不足一米,但氣勢不凡,由此可推想粵海關為圓明園所造的多種大型鏨胎琺琅陳設器物的雄壯氣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瓶長頸,頸上有銅弦紋三道,銅鍍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綠色蓮蓬樣凸起,白色雙藕耳,有圈足,銅鍍金足沿。瓶頸至肩部飾藍地彩色百花紋,肩部鏨刻若干蓮蓬樣紋作為裝飾。瓶腹部飾凸出、翻卷的荷葉紋,呈立體效果,顯得生動活潑。圈足外壁飾藍地纏枝花卉紋。此瓶從做工及工藝風格看可知為清末琺琅器。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香盒】

掐絲琺琅香盒,清晚期,高14.5cm,口徑13.7cm,足徑7.7cm。清宮舊藏。

盒子母口,蓋、盒各半,蓋頂蓮花苞形紐,下託銅鍍金鏨刻蓮瓣座,蓋面與盒外壁各飾紅、黃、藍、白勾蓮花四朵,相互對稱。盒底圈足。此物原藏紫禁城外景山內壽皇殿,壽皇殿為懸供清朝歷代皇帝遺像的場所。溥儀離開故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於1926年至1929年點查此間文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清晚期,通高18.4cm,口徑4.8cm,足徑8.2 cm、7.3cm。壺體長方形,委角,提樑亦長方形,曲流,底有隨形圈足。壺身四面開光,開光內繪西洋人物圖景。此壺具有清晚期畫琺琅作品的特徵,胎輕體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不純,描繪不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清晚期,高3cm,長11.8cm,寬8.5cm。清宮舊藏。

盒做展翼的蝴蝶形狀,蓋面裝飾亦為美麗的彩蝶,生動逼真,屬於仿生作品類型。盒面中心安設合頁,兩側對稱的翅膀為盒蓋,可向上開啟。盒內分出左右兩格,能分別放置小件首飾或物品。故宮收藏的清晚期畫琺琅作品都來源於民間,或訂製或購買。它們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欠缺,此乃衰落時代的寫照。其中仿生作品佔有一定比例,如仿桃實、秋柿等,目的是取其吉祥涵義。“蝶”與“耋”同音,寓意壽登耄耋。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清晚期,通長28cm,寬13cm,厚1.5cm。清宮舊藏。把鏡由鏡身、鏡柄兩部分構成。鏡身呈橢圓形,正面為玻璃鏡,用以照面;鏡背以琺琅彩“卍”字紋為地,中間嵌“囍”字,四周環繞八寶紋。沿鏡邊嵌透明藍琺琅描金花卉鏡圈,用以固定鏡面、鏡背。鏡柄為棍狀直柄。鏡身、鏡柄由卷草紋孔雀綠染牙和刻瓜式珊瑚珠銜接。柄底端嵌銅鍍金箍並繫有帶珊瑚珠的黃絲線穗。此鏡是清代晚期廣東進呈朝廷的貢物。製作中選用玻璃、銅、金、象牙及珊瑚等多種材質,並施以畫琺琅、透明琺琅、描金、畫彩、象牙雕刻及染色、銅鍍金鏨刻、鑲嵌等工藝,將把鏡製作得造型美觀,色彩豔麗,紋樣生動,寓意吉祥,反映了清晚期廣東制鏡的工藝水平。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清,高15cm,口徑13cm,足徑7cm。清宮舊藏。

溫碗一套五件,為碗蓋、碗、碗架、溫碗杯、碗託。碗蓋和碗外壁為深藍色地,上飾彩色寶相花及金“囍”字,碗內底飾五蝠捧壽紋。碗架內壁為黃地,外壁藍地飾描金花紋。溫碗杯銅柄,杯壁上飾藍地彩色寶相花。碗託口沿飾蝠紋一週。溫碗用於食物加熱和保溫。此件文物原藏紫禁城誠肅殿內。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清,高8.2cm,口徑21.5cm,折沿徑29.5cm。清宮舊藏。盆折沿式,銅鍍金口沿。通體黃地藍色“卍”字錦紋,折沿上飾彩雲、蝙蝠、桃實紋一週,盆內外壁繪雙龍戲珠紋,盆內底飾正面盤龍紋,龍紋周圍飾五彩祥雲和口銜壽桃的蝙蝠。蝙蝠取諧音為“福”,壽桃象徵“長壽”,寓意“福壽雙全”。

此盆原藏永壽宮後殿。永壽宮位於養心殿之南,光緒以後即用作內廷大庫。盆上龍紋具有清後期龍紋的特點,缺少氣勢,處理瑣細,鼻部常以一塊紅色填染。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清中期,高12.1cm,徑17.2cm。清宮舊藏。

手爐圓形,上安設弧形提樑。口沿內掛銅膽。蓋面以銅絲編結的密網做成,用以通風換氣。器身中部以粉色為地,繪飾雲龍戲珠紋,上下環以對稱的藍地白花裝飾帶。在冬季,手爐是文人雅士几案上常備的設置,用於暖手。爐一般多圓形或橢圓形,其結構分外殼和內膽兩層。外殼可根據需要用不同的工藝製作和裝飾。內膽一般為銅製,架於外殼的口沿之上,以備燃炭。熱量通過內外兩層之間的空氣進行傳導,使外殼既溫暖又不燙手。目前從傳世品看,最早的手爐是在明晚期出現的,由銅器名匠胡文明和張鳴歧製作,前者以鏨花工藝見長,後者以純正的皮色取勝。到了清代,製作手爐的工藝和材質明顯增多,有琺琅、漆器、銅器等,其中以琺琅居多。清末,宮廷琺琅作已被裁撤,宮中所用物品多沿用前朝或在民間訂製。清宮傳世琺琅手爐均為清中期作品,由此看來,溥儀時期所用乃前朝遺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清末,高27.5cm,口徑4cm,足徑9.3cm。清宮舊藏。罐長圓瓜式,上狹下豐,有瓜稜,蓋為銅鍍金瓜蒂形,下為花葉式足。罐身飾紅地彩色百花紋,有黃、藍、綠色三條龍穿梭其中。罐為一對,此為其中之一。溥儀離開紫禁城後,清室善後委員會在紫禁城皇極殿南廡內木箱中發現這對瓜式罐,並登記入冊。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清晚期,高19cm,口徑21cm,足徑15cm。

火鍋為菱花形,圈足,上附鏨刻鍍金的提手和螭耳。藍色地鍋身上飾紅、黃、藍、白等色團花紋,漫撒周身,疏朗而雋秀。涮火鍋,是中國人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東漢墓出土的鑊鬥即為火鍋。至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清乾隆皇帝吃火鍋成癖,相傳,他曾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應邀品嚐者達5000餘人,成為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火鍋盛宴。慈禧太后也很喜歡吃火鍋,火鍋是她冬日裡經常享用的美食。 因銅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所以自古以來火鍋以銅質為主,但在清代宮廷,也有少量的琺琅、瓷器、銀質的火鍋,這些豐富的飲食器具無不體現著宮廷生活的奢華與精緻。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清中期,高12.5cm,口徑33.5cm,底徑32.7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小攢盤及一個圓形小攢盤。每個攢盤內飾折枝花卉紋。此盒為廣東製作,與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系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清中期,高38cm,口徑23cm。

爐呈鼓式造型,斂口,鼓腹,平底。腹壁施黑色琺琅釉,以獸首銜環為間隔,裝飾卍字錦地牡丹、蓮花、菊花、梅花,寓意富貴、高潔。蓋面裝飾雙獅戲球紋,巧妙地將繡球上站立玩耍的兩個小童作為蓋鈕。三足皆作童子造型,但姿態各異,面向觀眾的童子以脊揹負馱爐身;另兩個小童皆作側身弓步,以胸腹及雙手承託爐身,三人面帶微笑,彷彿正要將大鼓抬走。蓋鈕、獸首、三足鎏金。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清乾隆,口徑8.6cm,底徑11.8cm,高35cm。

此器直口微侈,溜肩,鼓腹,束腰,平底,淺圈足,有蓋。袱系紋遮蓋器腹的大半部分,紅色部分以龜背錦為地,裝飾蝴蝶、蝙蝠、桃實等吉祥圖案,藍色部分繪卷草紋。從稍遠處觀看,似由真實的錦袱包裹,栩栩如生。肩部四開光內繪西番蓮。下腹部以黃釉為地,裝飾各類纏枝花卉。外底中部藍圈內有“乾隆年制”雙排藍料楷書款。袱系紋是清雍正、乾隆時期宮廷御用器上非常流行的裝飾題材,常見於琺琅器、玻璃器、瓷器等等。根據檔案記載,乾隆皇帝比較喜愛的各類器皿都會要求造辦處專門配做錦袱包裹,或用楠木匣盛裝,並將器物的名稱、年號刻在匣蓋上,以示珍藏。袱系紋的流行應該與此有關。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清代,口徑42cm,高72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缽】

畫琺琅缽,清乾隆,口徑13.5cm,高12.9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清,口徑10cm,底徑9.5cm,高21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八寶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託八寶紋攢盒,清中期,口徑34.5cm,高11.5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微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攢盤及一個圓形攢盤。盤內施天藍色釉,每個攢盤四周由紅蝠圍繞,中央書團壽字。同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然是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三足薰爐】

掐絲琺琅三足薰爐,清,口徑24cm,底徑12.5cm,高41.5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大吉葫蘆瓶】

畫琺琅大吉葫蘆瓶,清,口徑7.5cm,底徑13.1cm,高39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寶相花喇嘛塔】

掐絲琺琅寶相花喇嘛塔,清,通高46.5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火盆】

掐絲琺琅火盆,清中期,高21cm,口徑51.7cm,底徑31.5cm。

火盆板折沿,直腹微鼓,平底微下凸,三足獸蹄形。板沿上下及腹外壁施天藍色琺琅釉為地,採用紅、嬌黃、碧綠、草綠、寶藍、白、藕荷等多種色釉,沿面以折枝蓮紋為間隔,逆時針方向依次裝飾輪、螺、傘、蓋、花、罐、魚、腸等八寶紋,沿下及腹壁裝飾纏枝花卉。花紋裝飾皆採用乾隆時期典型的雙鉤掐絲技法,所掐銅絲粗細均勻。足部通體鎏金,足與盆由螺絲連接固定。火盆在冬天置於宮殿或庭院內,用以燒炭取暖,主要有掐絲琺琅和銅兩種材質。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中經常可以見到為掐絲琺琅火盆配座或將其梅洗見新的記載。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山水人物魚缸】

畫琺琅開光山水人物魚缸,清,高28cm,口徑34cm,足徑23.2cm。

缸為銅胎。圓形,上闊下收,口、足鍍金,矮圈足。口下飾藍釉蟠夔及垂雲紋各一週,腹部飾纏枝花卉並四開光,內繪山水人物,為觀鶴、聽簫、仕女、祝壽等場景。足內施淡黃釉,中心飾藍色雙團螭紋。乾隆十年(1745年),廣東將軍兼管粵海關策楞曾進貢此種魚缸大小各一對。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鏨胎琺琅西蕃蓮薰爐】

鏨胎琺琅西蕃蓮薰爐,清,通高72cm,口徑42.7cm。

爐為銅胎。豐口,束頸,雙直耳,帶鏤空蓋。爐身作十八瓣瓜稜形,肩部有一對鍍金雙鳳首銜環。腹下三柱足。爐身及蓋滿布西蕃蓮紋,紋飾全部為鏨刻,減地填淺藍、寶藍、綠、淺綠、紅、粉紅、黃、白等八色琺琅。此器雖不足一米,但氣勢不凡,由此可推想粵海關為圓明園所造的多種大型鏨胎琺琅陳設器物的雄壯氣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瓶長頸,頸上有銅弦紋三道,銅鍍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綠色蓮蓬樣凸起,白色雙藕耳,有圈足,銅鍍金足沿。瓶頸至肩部飾藍地彩色百花紋,肩部鏨刻若干蓮蓬樣紋作為裝飾。瓶腹部飾凸出、翻卷的荷葉紋,呈立體效果,顯得生動活潑。圈足外壁飾藍地纏枝花卉紋。此瓶從做工及工藝風格看可知為清末琺琅器。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香盒】

掐絲琺琅香盒,清晚期,高14.5cm,口徑13.7cm,足徑7.7cm。清宮舊藏。

盒子母口,蓋、盒各半,蓋頂蓮花苞形紐,下託銅鍍金鏨刻蓮瓣座,蓋面與盒外壁各飾紅、黃、藍、白勾蓮花四朵,相互對稱。盒底圈足。此物原藏紫禁城外景山內壽皇殿,壽皇殿為懸供清朝歷代皇帝遺像的場所。溥儀離開故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於1926年至1929年點查此間文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清晚期,通高18.4cm,口徑4.8cm,足徑8.2 cm、7.3cm。壺體長方形,委角,提樑亦長方形,曲流,底有隨形圈足。壺身四面開光,開光內繪西洋人物圖景。此壺具有清晚期畫琺琅作品的特徵,胎輕體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不純,描繪不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清晚期,高3cm,長11.8cm,寬8.5cm。清宮舊藏。

盒做展翼的蝴蝶形狀,蓋面裝飾亦為美麗的彩蝶,生動逼真,屬於仿生作品類型。盒面中心安設合頁,兩側對稱的翅膀為盒蓋,可向上開啟。盒內分出左右兩格,能分別放置小件首飾或物品。故宮收藏的清晚期畫琺琅作品都來源於民間,或訂製或購買。它們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欠缺,此乃衰落時代的寫照。其中仿生作品佔有一定比例,如仿桃實、秋柿等,目的是取其吉祥涵義。“蝶”與“耋”同音,寓意壽登耄耋。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清晚期,通長28cm,寬13cm,厚1.5cm。清宮舊藏。把鏡由鏡身、鏡柄兩部分構成。鏡身呈橢圓形,正面為玻璃鏡,用以照面;鏡背以琺琅彩“卍”字紋為地,中間嵌“囍”字,四周環繞八寶紋。沿鏡邊嵌透明藍琺琅描金花卉鏡圈,用以固定鏡面、鏡背。鏡柄為棍狀直柄。鏡身、鏡柄由卷草紋孔雀綠染牙和刻瓜式珊瑚珠銜接。柄底端嵌銅鍍金箍並繫有帶珊瑚珠的黃絲線穗。此鏡是清代晚期廣東進呈朝廷的貢物。製作中選用玻璃、銅、金、象牙及珊瑚等多種材質,並施以畫琺琅、透明琺琅、描金、畫彩、象牙雕刻及染色、銅鍍金鏨刻、鑲嵌等工藝,將把鏡製作得造型美觀,色彩豔麗,紋樣生動,寓意吉祥,反映了清晚期廣東制鏡的工藝水平。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清,高15cm,口徑13cm,足徑7cm。清宮舊藏。

溫碗一套五件,為碗蓋、碗、碗架、溫碗杯、碗託。碗蓋和碗外壁為深藍色地,上飾彩色寶相花及金“囍”字,碗內底飾五蝠捧壽紋。碗架內壁為黃地,外壁藍地飾描金花紋。溫碗杯銅柄,杯壁上飾藍地彩色寶相花。碗託口沿飾蝠紋一週。溫碗用於食物加熱和保溫。此件文物原藏紫禁城誠肅殿內。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清,高8.2cm,口徑21.5cm,折沿徑29.5cm。清宮舊藏。盆折沿式,銅鍍金口沿。通體黃地藍色“卍”字錦紋,折沿上飾彩雲、蝙蝠、桃實紋一週,盆內外壁繪雙龍戲珠紋,盆內底飾正面盤龍紋,龍紋周圍飾五彩祥雲和口銜壽桃的蝙蝠。蝙蝠取諧音為“福”,壽桃象徵“長壽”,寓意“福壽雙全”。

此盆原藏永壽宮後殿。永壽宮位於養心殿之南,光緒以後即用作內廷大庫。盆上龍紋具有清後期龍紋的特點,缺少氣勢,處理瑣細,鼻部常以一塊紅色填染。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清中期,高12.1cm,徑17.2cm。清宮舊藏。

手爐圓形,上安設弧形提樑。口沿內掛銅膽。蓋面以銅絲編結的密網做成,用以通風換氣。器身中部以粉色為地,繪飾雲龍戲珠紋,上下環以對稱的藍地白花裝飾帶。在冬季,手爐是文人雅士几案上常備的設置,用於暖手。爐一般多圓形或橢圓形,其結構分外殼和內膽兩層。外殼可根據需要用不同的工藝製作和裝飾。內膽一般為銅製,架於外殼的口沿之上,以備燃炭。熱量通過內外兩層之間的空氣進行傳導,使外殼既溫暖又不燙手。目前從傳世品看,最早的手爐是在明晚期出現的,由銅器名匠胡文明和張鳴歧製作,前者以鏨花工藝見長,後者以純正的皮色取勝。到了清代,製作手爐的工藝和材質明顯增多,有琺琅、漆器、銅器等,其中以琺琅居多。清末,宮廷琺琅作已被裁撤,宮中所用物品多沿用前朝或在民間訂製。清宮傳世琺琅手爐均為清中期作品,由此看來,溥儀時期所用乃前朝遺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清末,高27.5cm,口徑4cm,足徑9.3cm。清宮舊藏。罐長圓瓜式,上狹下豐,有瓜稜,蓋為銅鍍金瓜蒂形,下為花葉式足。罐身飾紅地彩色百花紋,有黃、藍、綠色三條龍穿梭其中。罐為一對,此為其中之一。溥儀離開紫禁城後,清室善後委員會在紫禁城皇極殿南廡內木箱中發現這對瓜式罐,並登記入冊。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清晚期,高19cm,口徑21cm,足徑15cm。

火鍋為菱花形,圈足,上附鏨刻鍍金的提手和螭耳。藍色地鍋身上飾紅、黃、藍、白等色團花紋,漫撒周身,疏朗而雋秀。涮火鍋,是中國人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東漢墓出土的鑊鬥即為火鍋。至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清乾隆皇帝吃火鍋成癖,相傳,他曾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應邀品嚐者達5000餘人,成為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火鍋盛宴。慈禧太后也很喜歡吃火鍋,火鍋是她冬日裡經常享用的美食。 因銅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所以自古以來火鍋以銅質為主,但在清代宮廷,也有少量的琺琅、瓷器、銀質的火鍋,這些豐富的飲食器具無不體現著宮廷生活的奢華與精緻。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清中期,高12.5cm,口徑33.5cm,底徑32.7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小攢盤及一個圓形小攢盤。每個攢盤內飾折枝花卉紋。此盒為廣東製作,與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系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清中期,高38cm,口徑23cm。

爐呈鼓式造型,斂口,鼓腹,平底。腹壁施黑色琺琅釉,以獸首銜環為間隔,裝飾卍字錦地牡丹、蓮花、菊花、梅花,寓意富貴、高潔。蓋面裝飾雙獅戲球紋,巧妙地將繡球上站立玩耍的兩個小童作為蓋鈕。三足皆作童子造型,但姿態各異,面向觀眾的童子以脊揹負馱爐身;另兩個小童皆作側身弓步,以胸腹及雙手承託爐身,三人面帶微笑,彷彿正要將大鼓抬走。蓋鈕、獸首、三足鎏金。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清乾隆,口徑8.6cm,底徑11.8cm,高35cm。

此器直口微侈,溜肩,鼓腹,束腰,平底,淺圈足,有蓋。袱系紋遮蓋器腹的大半部分,紅色部分以龜背錦為地,裝飾蝴蝶、蝙蝠、桃實等吉祥圖案,藍色部分繪卷草紋。從稍遠處觀看,似由真實的錦袱包裹,栩栩如生。肩部四開光內繪西番蓮。下腹部以黃釉為地,裝飾各類纏枝花卉。外底中部藍圈內有“乾隆年制”雙排藍料楷書款。袱系紋是清雍正、乾隆時期宮廷御用器上非常流行的裝飾題材,常見於琺琅器、玻璃器、瓷器等等。根據檔案記載,乾隆皇帝比較喜愛的各類器皿都會要求造辦處專門配做錦袱包裹,或用楠木匣盛裝,並將器物的名稱、年號刻在匣蓋上,以示珍藏。袱系紋的流行應該與此有關。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清代,口徑42cm,高72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缽】

畫琺琅缽,清乾隆,口徑13.5cm,高12.9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清,口徑10cm,底徑9.5cm,高21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八寶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託八寶紋攢盒,清中期,口徑34.5cm,高11.5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微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攢盤及一個圓形攢盤。盤內施天藍色釉,每個攢盤四周由紅蝠圍繞,中央書團壽字。同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然是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三足薰爐】

掐絲琺琅三足薰爐,清,口徑24cm,底徑12.5cm,高41.5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大吉葫蘆瓶】

畫琺琅大吉葫蘆瓶,清,口徑7.5cm,底徑13.1cm,高39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寶相花喇嘛塔】

掐絲琺琅寶相花喇嘛塔,清,通高46.5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火盆】

掐絲琺琅火盆,清中期,高21cm,口徑51.7cm,底徑31.5cm。

火盆板折沿,直腹微鼓,平底微下凸,三足獸蹄形。板沿上下及腹外壁施天藍色琺琅釉為地,採用紅、嬌黃、碧綠、草綠、寶藍、白、藕荷等多種色釉,沿面以折枝蓮紋為間隔,逆時針方向依次裝飾輪、螺、傘、蓋、花、罐、魚、腸等八寶紋,沿下及腹壁裝飾纏枝花卉。花紋裝飾皆採用乾隆時期典型的雙鉤掐絲技法,所掐銅絲粗細均勻。足部通體鎏金,足與盆由螺絲連接固定。火盆在冬天置於宮殿或庭院內,用以燒炭取暖,主要有掐絲琺琅和銅兩種材質。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中經常可以見到為掐絲琺琅火盆配座或將其梅洗見新的記載。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山水人物魚缸】

畫琺琅開光山水人物魚缸,清,高28cm,口徑34cm,足徑23.2cm。

缸為銅胎。圓形,上闊下收,口、足鍍金,矮圈足。口下飾藍釉蟠夔及垂雲紋各一週,腹部飾纏枝花卉並四開光,內繪山水人物,為觀鶴、聽簫、仕女、祝壽等場景。足內施淡黃釉,中心飾藍色雙團螭紋。乾隆十年(1745年),廣東將軍兼管粵海關策楞曾進貢此種魚缸大小各一對。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鏨胎琺琅西蕃蓮薰爐】

鏨胎琺琅西蕃蓮薰爐,清,通高72cm,口徑42.7cm。

爐為銅胎。豐口,束頸,雙直耳,帶鏤空蓋。爐身作十八瓣瓜稜形,肩部有一對鍍金雙鳳首銜環。腹下三柱足。爐身及蓋滿布西蕃蓮紋,紋飾全部為鏨刻,減地填淺藍、寶藍、綠、淺綠、紅、粉紅、黃、白等八色琺琅。此器雖不足一米,但氣勢不凡,由此可推想粵海關為圓明園所造的多種大型鏨胎琺琅陳設器物的雄壯氣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五供】

畫琺琅纏枝花卉五供,清,爐高28.5cm,燭臺高36.2cm,花觚高36.5cm。

五供由香爐一隻、花觚一對、燭臺一對組成,是明代晚期至清代流行的禮器。

這套五供為畫琺琅工藝製作,以黃色為地,通體繪纏枝花卉等,器口等邊緣處鍍金,花觚和燭臺的近足處飾藍色回紋一週。器內飾天藍釉。整套禮器造型優美,做工精緻,彰顯出皇家的雍容華貴之氣。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瓶長頸,頸上有銅弦紋三道,銅鍍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綠色蓮蓬樣凸起,白色雙藕耳,有圈足,銅鍍金足沿。瓶頸至肩部飾藍地彩色百花紋,肩部鏨刻若干蓮蓬樣紋作為裝飾。瓶腹部飾凸出、翻卷的荷葉紋,呈立體效果,顯得生動活潑。圈足外壁飾藍地纏枝花卉紋。此瓶從做工及工藝風格看可知為清末琺琅器。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香盒】

掐絲琺琅香盒,清晚期,高14.5cm,口徑13.7cm,足徑7.7cm。清宮舊藏。

盒子母口,蓋、盒各半,蓋頂蓮花苞形紐,下託銅鍍金鏨刻蓮瓣座,蓋面與盒外壁各飾紅、黃、藍、白勾蓮花四朵,相互對稱。盒底圈足。此物原藏紫禁城外景山內壽皇殿,壽皇殿為懸供清朝歷代皇帝遺像的場所。溥儀離開故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於1926年至1929年點查此間文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清晚期,通高18.4cm,口徑4.8cm,足徑8.2 cm、7.3cm。壺體長方形,委角,提樑亦長方形,曲流,底有隨形圈足。壺身四面開光,開光內繪西洋人物圖景。此壺具有清晚期畫琺琅作品的特徵,胎輕體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不純,描繪不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清晚期,高3cm,長11.8cm,寬8.5cm。清宮舊藏。

盒做展翼的蝴蝶形狀,蓋面裝飾亦為美麗的彩蝶,生動逼真,屬於仿生作品類型。盒面中心安設合頁,兩側對稱的翅膀為盒蓋,可向上開啟。盒內分出左右兩格,能分別放置小件首飾或物品。故宮收藏的清晚期畫琺琅作品都來源於民間,或訂製或購買。它們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欠缺,此乃衰落時代的寫照。其中仿生作品佔有一定比例,如仿桃實、秋柿等,目的是取其吉祥涵義。“蝶”與“耋”同音,寓意壽登耄耋。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清晚期,通長28cm,寬13cm,厚1.5cm。清宮舊藏。把鏡由鏡身、鏡柄兩部分構成。鏡身呈橢圓形,正面為玻璃鏡,用以照面;鏡背以琺琅彩“卍”字紋為地,中間嵌“囍”字,四周環繞八寶紋。沿鏡邊嵌透明藍琺琅描金花卉鏡圈,用以固定鏡面、鏡背。鏡柄為棍狀直柄。鏡身、鏡柄由卷草紋孔雀綠染牙和刻瓜式珊瑚珠銜接。柄底端嵌銅鍍金箍並繫有帶珊瑚珠的黃絲線穗。此鏡是清代晚期廣東進呈朝廷的貢物。製作中選用玻璃、銅、金、象牙及珊瑚等多種材質,並施以畫琺琅、透明琺琅、描金、畫彩、象牙雕刻及染色、銅鍍金鏨刻、鑲嵌等工藝,將把鏡製作得造型美觀,色彩豔麗,紋樣生動,寓意吉祥,反映了清晚期廣東制鏡的工藝水平。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清,高15cm,口徑13cm,足徑7cm。清宮舊藏。

溫碗一套五件,為碗蓋、碗、碗架、溫碗杯、碗託。碗蓋和碗外壁為深藍色地,上飾彩色寶相花及金“囍”字,碗內底飾五蝠捧壽紋。碗架內壁為黃地,外壁藍地飾描金花紋。溫碗杯銅柄,杯壁上飾藍地彩色寶相花。碗託口沿飾蝠紋一週。溫碗用於食物加熱和保溫。此件文物原藏紫禁城誠肅殿內。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清,高8.2cm,口徑21.5cm,折沿徑29.5cm。清宮舊藏。盆折沿式,銅鍍金口沿。通體黃地藍色“卍”字錦紋,折沿上飾彩雲、蝙蝠、桃實紋一週,盆內外壁繪雙龍戲珠紋,盆內底飾正面盤龍紋,龍紋周圍飾五彩祥雲和口銜壽桃的蝙蝠。蝙蝠取諧音為“福”,壽桃象徵“長壽”,寓意“福壽雙全”。

此盆原藏永壽宮後殿。永壽宮位於養心殿之南,光緒以後即用作內廷大庫。盆上龍紋具有清後期龍紋的特點,缺少氣勢,處理瑣細,鼻部常以一塊紅色填染。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清中期,高12.1cm,徑17.2cm。清宮舊藏。

手爐圓形,上安設弧形提樑。口沿內掛銅膽。蓋面以銅絲編結的密網做成,用以通風換氣。器身中部以粉色為地,繪飾雲龍戲珠紋,上下環以對稱的藍地白花裝飾帶。在冬季,手爐是文人雅士几案上常備的設置,用於暖手。爐一般多圓形或橢圓形,其結構分外殼和內膽兩層。外殼可根據需要用不同的工藝製作和裝飾。內膽一般為銅製,架於外殼的口沿之上,以備燃炭。熱量通過內外兩層之間的空氣進行傳導,使外殼既溫暖又不燙手。目前從傳世品看,最早的手爐是在明晚期出現的,由銅器名匠胡文明和張鳴歧製作,前者以鏨花工藝見長,後者以純正的皮色取勝。到了清代,製作手爐的工藝和材質明顯增多,有琺琅、漆器、銅器等,其中以琺琅居多。清末,宮廷琺琅作已被裁撤,宮中所用物品多沿用前朝或在民間訂製。清宮傳世琺琅手爐均為清中期作品,由此看來,溥儀時期所用乃前朝遺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清末,高27.5cm,口徑4cm,足徑9.3cm。清宮舊藏。罐長圓瓜式,上狹下豐,有瓜稜,蓋為銅鍍金瓜蒂形,下為花葉式足。罐身飾紅地彩色百花紋,有黃、藍、綠色三條龍穿梭其中。罐為一對,此為其中之一。溥儀離開紫禁城後,清室善後委員會在紫禁城皇極殿南廡內木箱中發現這對瓜式罐,並登記入冊。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清晚期,高19cm,口徑21cm,足徑15cm。

火鍋為菱花形,圈足,上附鏨刻鍍金的提手和螭耳。藍色地鍋身上飾紅、黃、藍、白等色團花紋,漫撒周身,疏朗而雋秀。涮火鍋,是中國人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東漢墓出土的鑊鬥即為火鍋。至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清乾隆皇帝吃火鍋成癖,相傳,他曾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應邀品嚐者達5000餘人,成為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火鍋盛宴。慈禧太后也很喜歡吃火鍋,火鍋是她冬日裡經常享用的美食。 因銅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所以自古以來火鍋以銅質為主,但在清代宮廷,也有少量的琺琅、瓷器、銀質的火鍋,這些豐富的飲食器具無不體現著宮廷生活的奢華與精緻。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清中期,高12.5cm,口徑33.5cm,底徑32.7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小攢盤及一個圓形小攢盤。每個攢盤內飾折枝花卉紋。此盒為廣東製作,與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系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清中期,高38cm,口徑23cm。

爐呈鼓式造型,斂口,鼓腹,平底。腹壁施黑色琺琅釉,以獸首銜環為間隔,裝飾卍字錦地牡丹、蓮花、菊花、梅花,寓意富貴、高潔。蓋面裝飾雙獅戲球紋,巧妙地將繡球上站立玩耍的兩個小童作為蓋鈕。三足皆作童子造型,但姿態各異,面向觀眾的童子以脊揹負馱爐身;另兩個小童皆作側身弓步,以胸腹及雙手承託爐身,三人面帶微笑,彷彿正要將大鼓抬走。蓋鈕、獸首、三足鎏金。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清乾隆,口徑8.6cm,底徑11.8cm,高35cm。

此器直口微侈,溜肩,鼓腹,束腰,平底,淺圈足,有蓋。袱系紋遮蓋器腹的大半部分,紅色部分以龜背錦為地,裝飾蝴蝶、蝙蝠、桃實等吉祥圖案,藍色部分繪卷草紋。從稍遠處觀看,似由真實的錦袱包裹,栩栩如生。肩部四開光內繪西番蓮。下腹部以黃釉為地,裝飾各類纏枝花卉。外底中部藍圈內有“乾隆年制”雙排藍料楷書款。袱系紋是清雍正、乾隆時期宮廷御用器上非常流行的裝飾題材,常見於琺琅器、玻璃器、瓷器等等。根據檔案記載,乾隆皇帝比較喜愛的各類器皿都會要求造辦處專門配做錦袱包裹,或用楠木匣盛裝,並將器物的名稱、年號刻在匣蓋上,以示珍藏。袱系紋的流行應該與此有關。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清代,口徑42cm,高72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缽】

畫琺琅缽,清乾隆,口徑13.5cm,高12.9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清,口徑10cm,底徑9.5cm,高21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八寶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託八寶紋攢盒,清中期,口徑34.5cm,高11.5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微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攢盤及一個圓形攢盤。盤內施天藍色釉,每個攢盤四周由紅蝠圍繞,中央書團壽字。同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然是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三足薰爐】

掐絲琺琅三足薰爐,清,口徑24cm,底徑12.5cm,高41.5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大吉葫蘆瓶】

畫琺琅大吉葫蘆瓶,清,口徑7.5cm,底徑13.1cm,高39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寶相花喇嘛塔】

掐絲琺琅寶相花喇嘛塔,清,通高46.5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火盆】

掐絲琺琅火盆,清中期,高21cm,口徑51.7cm,底徑31.5cm。

火盆板折沿,直腹微鼓,平底微下凸,三足獸蹄形。板沿上下及腹外壁施天藍色琺琅釉為地,採用紅、嬌黃、碧綠、草綠、寶藍、白、藕荷等多種色釉,沿面以折枝蓮紋為間隔,逆時針方向依次裝飾輪、螺、傘、蓋、花、罐、魚、腸等八寶紋,沿下及腹壁裝飾纏枝花卉。花紋裝飾皆採用乾隆時期典型的雙鉤掐絲技法,所掐銅絲粗細均勻。足部通體鎏金,足與盆由螺絲連接固定。火盆在冬天置於宮殿或庭院內,用以燒炭取暖,主要有掐絲琺琅和銅兩種材質。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中經常可以見到為掐絲琺琅火盆配座或將其梅洗見新的記載。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山水人物魚缸】

畫琺琅開光山水人物魚缸,清,高28cm,口徑34cm,足徑23.2cm。

缸為銅胎。圓形,上闊下收,口、足鍍金,矮圈足。口下飾藍釉蟠夔及垂雲紋各一週,腹部飾纏枝花卉並四開光,內繪山水人物,為觀鶴、聽簫、仕女、祝壽等場景。足內施淡黃釉,中心飾藍色雙團螭紋。乾隆十年(1745年),廣東將軍兼管粵海關策楞曾進貢此種魚缸大小各一對。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鏨胎琺琅西蕃蓮薰爐】

鏨胎琺琅西蕃蓮薰爐,清,通高72cm,口徑42.7cm。

爐為銅胎。豐口,束頸,雙直耳,帶鏤空蓋。爐身作十八瓣瓜稜形,肩部有一對鍍金雙鳳首銜環。腹下三柱足。爐身及蓋滿布西蕃蓮紋,紋飾全部為鏨刻,減地填淺藍、寶藍、綠、淺綠、紅、粉紅、黃、白等八色琺琅。此器雖不足一米,但氣勢不凡,由此可推想粵海關為圓明園所造的多種大型鏨胎琺琅陳設器物的雄壯氣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五供】

畫琺琅纏枝花卉五供,清,爐高28.5cm,燭臺高36.2cm,花觚高36.5cm。

五供由香爐一隻、花觚一對、燭臺一對組成,是明代晚期至清代流行的禮器。

這套五供為畫琺琅工藝製作,以黃色為地,通體繪纏枝花卉等,器口等邊緣處鍍金,花觚和燭臺的近足處飾藍色回紋一週。器內飾天藍釉。整套禮器造型優美,做工精緻,彰顯出皇家的雍容華貴之氣。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長方盆石榴盆景】

掐絲琺琅長方盆石榴盆景,清,通高55cm,盆長40cm,寬26cm。

盆景以石榴樹為主景,樹幹為木質,塗以金漆,彰顯富麗。樹葉用銅片燒藍而成,石榴果則用各色瑪瑙精心雕琢,掛滿枝頭,暗含子孫滿堂之意。樹下配以桃樹、靈芝、繡球花、山石、水草等,頗有情趣。盆為掐絲琺琅長方盆,邊緣及邊角處裝飾各式花紋,外壁作花邊式開光,內嵌畫琺琅西洋人物風景畫。此盆景將中西方文化巧妙地融為一體,體現了當時廣東的工藝特色。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瓶長頸,頸上有銅弦紋三道,銅鍍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綠色蓮蓬樣凸起,白色雙藕耳,有圈足,銅鍍金足沿。瓶頸至肩部飾藍地彩色百花紋,肩部鏨刻若干蓮蓬樣紋作為裝飾。瓶腹部飾凸出、翻卷的荷葉紋,呈立體效果,顯得生動活潑。圈足外壁飾藍地纏枝花卉紋。此瓶從做工及工藝風格看可知為清末琺琅器。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香盒】

掐絲琺琅香盒,清晚期,高14.5cm,口徑13.7cm,足徑7.7cm。清宮舊藏。

盒子母口,蓋、盒各半,蓋頂蓮花苞形紐,下託銅鍍金鏨刻蓮瓣座,蓋面與盒外壁各飾紅、黃、藍、白勾蓮花四朵,相互對稱。盒底圈足。此物原藏紫禁城外景山內壽皇殿,壽皇殿為懸供清朝歷代皇帝遺像的場所。溥儀離開故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於1926年至1929年點查此間文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清晚期,通高18.4cm,口徑4.8cm,足徑8.2 cm、7.3cm。壺體長方形,委角,提樑亦長方形,曲流,底有隨形圈足。壺身四面開光,開光內繪西洋人物圖景。此壺具有清晚期畫琺琅作品的特徵,胎輕體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不純,描繪不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清晚期,高3cm,長11.8cm,寬8.5cm。清宮舊藏。

盒做展翼的蝴蝶形狀,蓋面裝飾亦為美麗的彩蝶,生動逼真,屬於仿生作品類型。盒面中心安設合頁,兩側對稱的翅膀為盒蓋,可向上開啟。盒內分出左右兩格,能分別放置小件首飾或物品。故宮收藏的清晚期畫琺琅作品都來源於民間,或訂製或購買。它們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欠缺,此乃衰落時代的寫照。其中仿生作品佔有一定比例,如仿桃實、秋柿等,目的是取其吉祥涵義。“蝶”與“耋”同音,寓意壽登耄耋。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清晚期,通長28cm,寬13cm,厚1.5cm。清宮舊藏。把鏡由鏡身、鏡柄兩部分構成。鏡身呈橢圓形,正面為玻璃鏡,用以照面;鏡背以琺琅彩“卍”字紋為地,中間嵌“囍”字,四周環繞八寶紋。沿鏡邊嵌透明藍琺琅描金花卉鏡圈,用以固定鏡面、鏡背。鏡柄為棍狀直柄。鏡身、鏡柄由卷草紋孔雀綠染牙和刻瓜式珊瑚珠銜接。柄底端嵌銅鍍金箍並繫有帶珊瑚珠的黃絲線穗。此鏡是清代晚期廣東進呈朝廷的貢物。製作中選用玻璃、銅、金、象牙及珊瑚等多種材質,並施以畫琺琅、透明琺琅、描金、畫彩、象牙雕刻及染色、銅鍍金鏨刻、鑲嵌等工藝,將把鏡製作得造型美觀,色彩豔麗,紋樣生動,寓意吉祥,反映了清晚期廣東制鏡的工藝水平。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清,高15cm,口徑13cm,足徑7cm。清宮舊藏。

溫碗一套五件,為碗蓋、碗、碗架、溫碗杯、碗託。碗蓋和碗外壁為深藍色地,上飾彩色寶相花及金“囍”字,碗內底飾五蝠捧壽紋。碗架內壁為黃地,外壁藍地飾描金花紋。溫碗杯銅柄,杯壁上飾藍地彩色寶相花。碗託口沿飾蝠紋一週。溫碗用於食物加熱和保溫。此件文物原藏紫禁城誠肅殿內。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清,高8.2cm,口徑21.5cm,折沿徑29.5cm。清宮舊藏。盆折沿式,銅鍍金口沿。通體黃地藍色“卍”字錦紋,折沿上飾彩雲、蝙蝠、桃實紋一週,盆內外壁繪雙龍戲珠紋,盆內底飾正面盤龍紋,龍紋周圍飾五彩祥雲和口銜壽桃的蝙蝠。蝙蝠取諧音為“福”,壽桃象徵“長壽”,寓意“福壽雙全”。

此盆原藏永壽宮後殿。永壽宮位於養心殿之南,光緒以後即用作內廷大庫。盆上龍紋具有清後期龍紋的特點,缺少氣勢,處理瑣細,鼻部常以一塊紅色填染。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清中期,高12.1cm,徑17.2cm。清宮舊藏。

手爐圓形,上安設弧形提樑。口沿內掛銅膽。蓋面以銅絲編結的密網做成,用以通風換氣。器身中部以粉色為地,繪飾雲龍戲珠紋,上下環以對稱的藍地白花裝飾帶。在冬季,手爐是文人雅士几案上常備的設置,用於暖手。爐一般多圓形或橢圓形,其結構分外殼和內膽兩層。外殼可根據需要用不同的工藝製作和裝飾。內膽一般為銅製,架於外殼的口沿之上,以備燃炭。熱量通過內外兩層之間的空氣進行傳導,使外殼既溫暖又不燙手。目前從傳世品看,最早的手爐是在明晚期出現的,由銅器名匠胡文明和張鳴歧製作,前者以鏨花工藝見長,後者以純正的皮色取勝。到了清代,製作手爐的工藝和材質明顯增多,有琺琅、漆器、銅器等,其中以琺琅居多。清末,宮廷琺琅作已被裁撤,宮中所用物品多沿用前朝或在民間訂製。清宮傳世琺琅手爐均為清中期作品,由此看來,溥儀時期所用乃前朝遺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清末,高27.5cm,口徑4cm,足徑9.3cm。清宮舊藏。罐長圓瓜式,上狹下豐,有瓜稜,蓋為銅鍍金瓜蒂形,下為花葉式足。罐身飾紅地彩色百花紋,有黃、藍、綠色三條龍穿梭其中。罐為一對,此為其中之一。溥儀離開紫禁城後,清室善後委員會在紫禁城皇極殿南廡內木箱中發現這對瓜式罐,並登記入冊。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清晚期,高19cm,口徑21cm,足徑15cm。

火鍋為菱花形,圈足,上附鏨刻鍍金的提手和螭耳。藍色地鍋身上飾紅、黃、藍、白等色團花紋,漫撒周身,疏朗而雋秀。涮火鍋,是中國人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東漢墓出土的鑊鬥即為火鍋。至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清乾隆皇帝吃火鍋成癖,相傳,他曾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應邀品嚐者達5000餘人,成為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火鍋盛宴。慈禧太后也很喜歡吃火鍋,火鍋是她冬日裡經常享用的美食。 因銅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所以自古以來火鍋以銅質為主,但在清代宮廷,也有少量的琺琅、瓷器、銀質的火鍋,這些豐富的飲食器具無不體現著宮廷生活的奢華與精緻。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清中期,高12.5cm,口徑33.5cm,底徑32.7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小攢盤及一個圓形小攢盤。每個攢盤內飾折枝花卉紋。此盒為廣東製作,與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系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清中期,高38cm,口徑23cm。

爐呈鼓式造型,斂口,鼓腹,平底。腹壁施黑色琺琅釉,以獸首銜環為間隔,裝飾卍字錦地牡丹、蓮花、菊花、梅花,寓意富貴、高潔。蓋面裝飾雙獅戲球紋,巧妙地將繡球上站立玩耍的兩個小童作為蓋鈕。三足皆作童子造型,但姿態各異,面向觀眾的童子以脊揹負馱爐身;另兩個小童皆作側身弓步,以胸腹及雙手承託爐身,三人面帶微笑,彷彿正要將大鼓抬走。蓋鈕、獸首、三足鎏金。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清乾隆,口徑8.6cm,底徑11.8cm,高35cm。

此器直口微侈,溜肩,鼓腹,束腰,平底,淺圈足,有蓋。袱系紋遮蓋器腹的大半部分,紅色部分以龜背錦為地,裝飾蝴蝶、蝙蝠、桃實等吉祥圖案,藍色部分繪卷草紋。從稍遠處觀看,似由真實的錦袱包裹,栩栩如生。肩部四開光內繪西番蓮。下腹部以黃釉為地,裝飾各類纏枝花卉。外底中部藍圈內有“乾隆年制”雙排藍料楷書款。袱系紋是清雍正、乾隆時期宮廷御用器上非常流行的裝飾題材,常見於琺琅器、玻璃器、瓷器等等。根據檔案記載,乾隆皇帝比較喜愛的各類器皿都會要求造辦處專門配做錦袱包裹,或用楠木匣盛裝,並將器物的名稱、年號刻在匣蓋上,以示珍藏。袱系紋的流行應該與此有關。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清代,口徑42cm,高72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缽】

畫琺琅缽,清乾隆,口徑13.5cm,高12.9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清,口徑10cm,底徑9.5cm,高21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八寶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託八寶紋攢盒,清中期,口徑34.5cm,高11.5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微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攢盤及一個圓形攢盤。盤內施天藍色釉,每個攢盤四周由紅蝠圍繞,中央書團壽字。同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然是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三足薰爐】

掐絲琺琅三足薰爐,清,口徑24cm,底徑12.5cm,高41.5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大吉葫蘆瓶】

畫琺琅大吉葫蘆瓶,清,口徑7.5cm,底徑13.1cm,高39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寶相花喇嘛塔】

掐絲琺琅寶相花喇嘛塔,清,通高46.5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火盆】

掐絲琺琅火盆,清中期,高21cm,口徑51.7cm,底徑31.5cm。

火盆板折沿,直腹微鼓,平底微下凸,三足獸蹄形。板沿上下及腹外壁施天藍色琺琅釉為地,採用紅、嬌黃、碧綠、草綠、寶藍、白、藕荷等多種色釉,沿面以折枝蓮紋為間隔,逆時針方向依次裝飾輪、螺、傘、蓋、花、罐、魚、腸等八寶紋,沿下及腹壁裝飾纏枝花卉。花紋裝飾皆採用乾隆時期典型的雙鉤掐絲技法,所掐銅絲粗細均勻。足部通體鎏金,足與盆由螺絲連接固定。火盆在冬天置於宮殿或庭院內,用以燒炭取暖,主要有掐絲琺琅和銅兩種材質。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中經常可以見到為掐絲琺琅火盆配座或將其梅洗見新的記載。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山水人物魚缸】

畫琺琅開光山水人物魚缸,清,高28cm,口徑34cm,足徑23.2cm。

缸為銅胎。圓形,上闊下收,口、足鍍金,矮圈足。口下飾藍釉蟠夔及垂雲紋各一週,腹部飾纏枝花卉並四開光,內繪山水人物,為觀鶴、聽簫、仕女、祝壽等場景。足內施淡黃釉,中心飾藍色雙團螭紋。乾隆十年(1745年),廣東將軍兼管粵海關策楞曾進貢此種魚缸大小各一對。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鏨胎琺琅西蕃蓮薰爐】

鏨胎琺琅西蕃蓮薰爐,清,通高72cm,口徑42.7cm。

爐為銅胎。豐口,束頸,雙直耳,帶鏤空蓋。爐身作十八瓣瓜稜形,肩部有一對鍍金雙鳳首銜環。腹下三柱足。爐身及蓋滿布西蕃蓮紋,紋飾全部為鏨刻,減地填淺藍、寶藍、綠、淺綠、紅、粉紅、黃、白等八色琺琅。此器雖不足一米,但氣勢不凡,由此可推想粵海關為圓明園所造的多種大型鏨胎琺琅陳設器物的雄壯氣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五供】

畫琺琅纏枝花卉五供,清,爐高28.5cm,燭臺高36.2cm,花觚高36.5cm。

五供由香爐一隻、花觚一對、燭臺一對組成,是明代晚期至清代流行的禮器。

這套五供為畫琺琅工藝製作,以黃色為地,通體繪纏枝花卉等,器口等邊緣處鍍金,花觚和燭臺的近足處飾藍色回紋一週。器內飾天藍釉。整套禮器造型優美,做工精緻,彰顯出皇家的雍容華貴之氣。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長方盆石榴盆景】

掐絲琺琅長方盆石榴盆景,清,通高55cm,盆長40cm,寬26cm。

盆景以石榴樹為主景,樹幹為木質,塗以金漆,彰顯富麗。樹葉用銅片燒藍而成,石榴果則用各色瑪瑙精心雕琢,掛滿枝頭,暗含子孫滿堂之意。樹下配以桃樹、靈芝、繡球花、山石、水草等,頗有情趣。盆為掐絲琺琅長方盆,邊緣及邊角處裝飾各式花紋,外壁作花邊式開光,內嵌畫琺琅西洋人物風景畫。此盆景將中西方文化巧妙地融為一體,體現了當時廣東的工藝特色。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五福捧壽圓盒】

掐絲琺琅五福捧壽捧盒,清晚期,口徑29.6cm,高17.3cm。

圓盒子口,鼓腹,平底,圈足。蓋頂圓光內施淺黃色琺琅釉為地,描繪五隻紅色蝙蝠環繞一個圖案化的壽字飛舞,寓意五福捧壽。器壁通體施藍色琺琅釉,四開光兩兩相對,蓋壁的開光內裝飾花鳥紋,盒壁的開光內裝飾花卉紋。外底方框內有“大清工藝局造”掐絲六字款。從掐絲瑣碎繁密、釉較乾澀、器表光滑無砂眼、圖案呆板等特徵推斷,這件圓盒應屬晚清作品。由於製作耗時廢銅,掐絲琺琅工藝在乾隆末年開始走下坡路,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內外交困,宮廷琺琅工藝的發展遭受毀滅性打擊,帶有官款的琺琅器只有零星發現。同治、光緒年間,內府所需琺琅器幾乎全由北京民間作坊生產,再加上外銷暢通的刺激,民間琺琅工藝獲得一定程度的發展,但較之乾隆時期差距甚遠。此件圓盒署“大清工藝局造”款,證明其由清宮燒製,彌足珍貴。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瓶長頸,頸上有銅弦紋三道,銅鍍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綠色蓮蓬樣凸起,白色雙藕耳,有圈足,銅鍍金足沿。瓶頸至肩部飾藍地彩色百花紋,肩部鏨刻若干蓮蓬樣紋作為裝飾。瓶腹部飾凸出、翻卷的荷葉紋,呈立體效果,顯得生動活潑。圈足外壁飾藍地纏枝花卉紋。此瓶從做工及工藝風格看可知為清末琺琅器。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香盒】

掐絲琺琅香盒,清晚期,高14.5cm,口徑13.7cm,足徑7.7cm。清宮舊藏。

盒子母口,蓋、盒各半,蓋頂蓮花苞形紐,下託銅鍍金鏨刻蓮瓣座,蓋面與盒外壁各飾紅、黃、藍、白勾蓮花四朵,相互對稱。盒底圈足。此物原藏紫禁城外景山內壽皇殿,壽皇殿為懸供清朝歷代皇帝遺像的場所。溥儀離開故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於1926年至1929年點查此間文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清晚期,通高18.4cm,口徑4.8cm,足徑8.2 cm、7.3cm。壺體長方形,委角,提樑亦長方形,曲流,底有隨形圈足。壺身四面開光,開光內繪西洋人物圖景。此壺具有清晚期畫琺琅作品的特徵,胎輕體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不純,描繪不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清晚期,高3cm,長11.8cm,寬8.5cm。清宮舊藏。

盒做展翼的蝴蝶形狀,蓋面裝飾亦為美麗的彩蝶,生動逼真,屬於仿生作品類型。盒面中心安設合頁,兩側對稱的翅膀為盒蓋,可向上開啟。盒內分出左右兩格,能分別放置小件首飾或物品。故宮收藏的清晚期畫琺琅作品都來源於民間,或訂製或購買。它們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欠缺,此乃衰落時代的寫照。其中仿生作品佔有一定比例,如仿桃實、秋柿等,目的是取其吉祥涵義。“蝶”與“耋”同音,寓意壽登耄耋。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清晚期,通長28cm,寬13cm,厚1.5cm。清宮舊藏。把鏡由鏡身、鏡柄兩部分構成。鏡身呈橢圓形,正面為玻璃鏡,用以照面;鏡背以琺琅彩“卍”字紋為地,中間嵌“囍”字,四周環繞八寶紋。沿鏡邊嵌透明藍琺琅描金花卉鏡圈,用以固定鏡面、鏡背。鏡柄為棍狀直柄。鏡身、鏡柄由卷草紋孔雀綠染牙和刻瓜式珊瑚珠銜接。柄底端嵌銅鍍金箍並繫有帶珊瑚珠的黃絲線穗。此鏡是清代晚期廣東進呈朝廷的貢物。製作中選用玻璃、銅、金、象牙及珊瑚等多種材質,並施以畫琺琅、透明琺琅、描金、畫彩、象牙雕刻及染色、銅鍍金鏨刻、鑲嵌等工藝,將把鏡製作得造型美觀,色彩豔麗,紋樣生動,寓意吉祥,反映了清晚期廣東制鏡的工藝水平。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清,高15cm,口徑13cm,足徑7cm。清宮舊藏。

溫碗一套五件,為碗蓋、碗、碗架、溫碗杯、碗託。碗蓋和碗外壁為深藍色地,上飾彩色寶相花及金“囍”字,碗內底飾五蝠捧壽紋。碗架內壁為黃地,外壁藍地飾描金花紋。溫碗杯銅柄,杯壁上飾藍地彩色寶相花。碗託口沿飾蝠紋一週。溫碗用於食物加熱和保溫。此件文物原藏紫禁城誠肅殿內。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清,高8.2cm,口徑21.5cm,折沿徑29.5cm。清宮舊藏。盆折沿式,銅鍍金口沿。通體黃地藍色“卍”字錦紋,折沿上飾彩雲、蝙蝠、桃實紋一週,盆內外壁繪雙龍戲珠紋,盆內底飾正面盤龍紋,龍紋周圍飾五彩祥雲和口銜壽桃的蝙蝠。蝙蝠取諧音為“福”,壽桃象徵“長壽”,寓意“福壽雙全”。

此盆原藏永壽宮後殿。永壽宮位於養心殿之南,光緒以後即用作內廷大庫。盆上龍紋具有清後期龍紋的特點,缺少氣勢,處理瑣細,鼻部常以一塊紅色填染。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清中期,高12.1cm,徑17.2cm。清宮舊藏。

手爐圓形,上安設弧形提樑。口沿內掛銅膽。蓋面以銅絲編結的密網做成,用以通風換氣。器身中部以粉色為地,繪飾雲龍戲珠紋,上下環以對稱的藍地白花裝飾帶。在冬季,手爐是文人雅士几案上常備的設置,用於暖手。爐一般多圓形或橢圓形,其結構分外殼和內膽兩層。外殼可根據需要用不同的工藝製作和裝飾。內膽一般為銅製,架於外殼的口沿之上,以備燃炭。熱量通過內外兩層之間的空氣進行傳導,使外殼既溫暖又不燙手。目前從傳世品看,最早的手爐是在明晚期出現的,由銅器名匠胡文明和張鳴歧製作,前者以鏨花工藝見長,後者以純正的皮色取勝。到了清代,製作手爐的工藝和材質明顯增多,有琺琅、漆器、銅器等,其中以琺琅居多。清末,宮廷琺琅作已被裁撤,宮中所用物品多沿用前朝或在民間訂製。清宮傳世琺琅手爐均為清中期作品,由此看來,溥儀時期所用乃前朝遺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清末,高27.5cm,口徑4cm,足徑9.3cm。清宮舊藏。罐長圓瓜式,上狹下豐,有瓜稜,蓋為銅鍍金瓜蒂形,下為花葉式足。罐身飾紅地彩色百花紋,有黃、藍、綠色三條龍穿梭其中。罐為一對,此為其中之一。溥儀離開紫禁城後,清室善後委員會在紫禁城皇極殿南廡內木箱中發現這對瓜式罐,並登記入冊。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清晚期,高19cm,口徑21cm,足徑15cm。

火鍋為菱花形,圈足,上附鏨刻鍍金的提手和螭耳。藍色地鍋身上飾紅、黃、藍、白等色團花紋,漫撒周身,疏朗而雋秀。涮火鍋,是中國人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東漢墓出土的鑊鬥即為火鍋。至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清乾隆皇帝吃火鍋成癖,相傳,他曾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應邀品嚐者達5000餘人,成為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火鍋盛宴。慈禧太后也很喜歡吃火鍋,火鍋是她冬日裡經常享用的美食。 因銅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所以自古以來火鍋以銅質為主,但在清代宮廷,也有少量的琺琅、瓷器、銀質的火鍋,這些豐富的飲食器具無不體現著宮廷生活的奢華與精緻。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清中期,高12.5cm,口徑33.5cm,底徑32.7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小攢盤及一個圓形小攢盤。每個攢盤內飾折枝花卉紋。此盒為廣東製作,與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系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清中期,高38cm,口徑23cm。

爐呈鼓式造型,斂口,鼓腹,平底。腹壁施黑色琺琅釉,以獸首銜環為間隔,裝飾卍字錦地牡丹、蓮花、菊花、梅花,寓意富貴、高潔。蓋面裝飾雙獅戲球紋,巧妙地將繡球上站立玩耍的兩個小童作為蓋鈕。三足皆作童子造型,但姿態各異,面向觀眾的童子以脊揹負馱爐身;另兩個小童皆作側身弓步,以胸腹及雙手承託爐身,三人面帶微笑,彷彿正要將大鼓抬走。蓋鈕、獸首、三足鎏金。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清乾隆,口徑8.6cm,底徑11.8cm,高35cm。

此器直口微侈,溜肩,鼓腹,束腰,平底,淺圈足,有蓋。袱系紋遮蓋器腹的大半部分,紅色部分以龜背錦為地,裝飾蝴蝶、蝙蝠、桃實等吉祥圖案,藍色部分繪卷草紋。從稍遠處觀看,似由真實的錦袱包裹,栩栩如生。肩部四開光內繪西番蓮。下腹部以黃釉為地,裝飾各類纏枝花卉。外底中部藍圈內有“乾隆年制”雙排藍料楷書款。袱系紋是清雍正、乾隆時期宮廷御用器上非常流行的裝飾題材,常見於琺琅器、玻璃器、瓷器等等。根據檔案記載,乾隆皇帝比較喜愛的各類器皿都會要求造辦處專門配做錦袱包裹,或用楠木匣盛裝,並將器物的名稱、年號刻在匣蓋上,以示珍藏。袱系紋的流行應該與此有關。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清代,口徑42cm,高72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缽】

畫琺琅缽,清乾隆,口徑13.5cm,高12.9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清,口徑10cm,底徑9.5cm,高21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八寶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託八寶紋攢盒,清中期,口徑34.5cm,高11.5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微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攢盤及一個圓形攢盤。盤內施天藍色釉,每個攢盤四周由紅蝠圍繞,中央書團壽字。同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然是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三足薰爐】

掐絲琺琅三足薰爐,清,口徑24cm,底徑12.5cm,高41.5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大吉葫蘆瓶】

畫琺琅大吉葫蘆瓶,清,口徑7.5cm,底徑13.1cm,高39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寶相花喇嘛塔】

掐絲琺琅寶相花喇嘛塔,清,通高46.5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火盆】

掐絲琺琅火盆,清中期,高21cm,口徑51.7cm,底徑31.5cm。

火盆板折沿,直腹微鼓,平底微下凸,三足獸蹄形。板沿上下及腹外壁施天藍色琺琅釉為地,採用紅、嬌黃、碧綠、草綠、寶藍、白、藕荷等多種色釉,沿面以折枝蓮紋為間隔,逆時針方向依次裝飾輪、螺、傘、蓋、花、罐、魚、腸等八寶紋,沿下及腹壁裝飾纏枝花卉。花紋裝飾皆採用乾隆時期典型的雙鉤掐絲技法,所掐銅絲粗細均勻。足部通體鎏金,足與盆由螺絲連接固定。火盆在冬天置於宮殿或庭院內,用以燒炭取暖,主要有掐絲琺琅和銅兩種材質。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中經常可以見到為掐絲琺琅火盆配座或將其梅洗見新的記載。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山水人物魚缸】

畫琺琅開光山水人物魚缸,清,高28cm,口徑34cm,足徑23.2cm。

缸為銅胎。圓形,上闊下收,口、足鍍金,矮圈足。口下飾藍釉蟠夔及垂雲紋各一週,腹部飾纏枝花卉並四開光,內繪山水人物,為觀鶴、聽簫、仕女、祝壽等場景。足內施淡黃釉,中心飾藍色雙團螭紋。乾隆十年(1745年),廣東將軍兼管粵海關策楞曾進貢此種魚缸大小各一對。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鏨胎琺琅西蕃蓮薰爐】

鏨胎琺琅西蕃蓮薰爐,清,通高72cm,口徑42.7cm。

爐為銅胎。豐口,束頸,雙直耳,帶鏤空蓋。爐身作十八瓣瓜稜形,肩部有一對鍍金雙鳳首銜環。腹下三柱足。爐身及蓋滿布西蕃蓮紋,紋飾全部為鏨刻,減地填淺藍、寶藍、綠、淺綠、紅、粉紅、黃、白等八色琺琅。此器雖不足一米,但氣勢不凡,由此可推想粵海關為圓明園所造的多種大型鏨胎琺琅陳設器物的雄壯氣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五供】

畫琺琅纏枝花卉五供,清,爐高28.5cm,燭臺高36.2cm,花觚高36.5cm。

五供由香爐一隻、花觚一對、燭臺一對組成,是明代晚期至清代流行的禮器。

這套五供為畫琺琅工藝製作,以黃色為地,通體繪纏枝花卉等,器口等邊緣處鍍金,花觚和燭臺的近足處飾藍色回紋一週。器內飾天藍釉。整套禮器造型優美,做工精緻,彰顯出皇家的雍容華貴之氣。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長方盆石榴盆景】

掐絲琺琅長方盆石榴盆景,清,通高55cm,盆長40cm,寬26cm。

盆景以石榴樹為主景,樹幹為木質,塗以金漆,彰顯富麗。樹葉用銅片燒藍而成,石榴果則用各色瑪瑙精心雕琢,掛滿枝頭,暗含子孫滿堂之意。樹下配以桃樹、靈芝、繡球花、山石、水草等,頗有情趣。盆為掐絲琺琅長方盆,邊緣及邊角處裝飾各式花紋,外壁作花邊式開光,內嵌畫琺琅西洋人物風景畫。此盆景將中西方文化巧妙地融為一體,體現了當時廣東的工藝特色。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五福捧壽圓盒】

掐絲琺琅五福捧壽捧盒,清晚期,口徑29.6cm,高17.3cm。

圓盒子口,鼓腹,平底,圈足。蓋頂圓光內施淺黃色琺琅釉為地,描繪五隻紅色蝙蝠環繞一個圖案化的壽字飛舞,寓意五福捧壽。器壁通體施藍色琺琅釉,四開光兩兩相對,蓋壁的開光內裝飾花鳥紋,盒壁的開光內裝飾花卉紋。外底方框內有“大清工藝局造”掐絲六字款。從掐絲瑣碎繁密、釉較乾澀、器表光滑無砂眼、圖案呆板等特徵推斷,這件圓盒應屬晚清作品。由於製作耗時廢銅,掐絲琺琅工藝在乾隆末年開始走下坡路,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內外交困,宮廷琺琅工藝的發展遭受毀滅性打擊,帶有官款的琺琅器只有零星發現。同治、光緒年間,內府所需琺琅器幾乎全由北京民間作坊生產,再加上外銷暢通的刺激,民間琺琅工藝獲得一定程度的發展,但較之乾隆時期差距甚遠。此件圓盒署“大清工藝局造”款,證明其由清宮燒製,彌足珍貴。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瓶長頸,頸上有銅弦紋三道,銅鍍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綠色蓮蓬樣凸起,白色雙藕耳,有圈足,銅鍍金足沿。瓶頸至肩部飾藍地彩色百花紋,肩部鏨刻若干蓮蓬樣紋作為裝飾。瓶腹部飾凸出、翻卷的荷葉紋,呈立體效果,顯得生動活潑。圈足外壁飾藍地纏枝花卉紋。此瓶從做工及工藝風格看可知為清末琺琅器。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香盒】

掐絲琺琅香盒,清晚期,高14.5cm,口徑13.7cm,足徑7.7cm。清宮舊藏。

盒子母口,蓋、盒各半,蓋頂蓮花苞形紐,下託銅鍍金鏨刻蓮瓣座,蓋面與盒外壁各飾紅、黃、藍、白勾蓮花四朵,相互對稱。盒底圈足。此物原藏紫禁城外景山內壽皇殿,壽皇殿為懸供清朝歷代皇帝遺像的場所。溥儀離開故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於1926年至1929年點查此間文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清晚期,通高18.4cm,口徑4.8cm,足徑8.2 cm、7.3cm。壺體長方形,委角,提樑亦長方形,曲流,底有隨形圈足。壺身四面開光,開光內繪西洋人物圖景。此壺具有清晚期畫琺琅作品的特徵,胎輕體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不純,描繪不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清晚期,高3cm,長11.8cm,寬8.5cm。清宮舊藏。

盒做展翼的蝴蝶形狀,蓋面裝飾亦為美麗的彩蝶,生動逼真,屬於仿生作品類型。盒面中心安設合頁,兩側對稱的翅膀為盒蓋,可向上開啟。盒內分出左右兩格,能分別放置小件首飾或物品。故宮收藏的清晚期畫琺琅作品都來源於民間,或訂製或購買。它們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欠缺,此乃衰落時代的寫照。其中仿生作品佔有一定比例,如仿桃實、秋柿等,目的是取其吉祥涵義。“蝶”與“耋”同音,寓意壽登耄耋。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清晚期,通長28cm,寬13cm,厚1.5cm。清宮舊藏。把鏡由鏡身、鏡柄兩部分構成。鏡身呈橢圓形,正面為玻璃鏡,用以照面;鏡背以琺琅彩“卍”字紋為地,中間嵌“囍”字,四周環繞八寶紋。沿鏡邊嵌透明藍琺琅描金花卉鏡圈,用以固定鏡面、鏡背。鏡柄為棍狀直柄。鏡身、鏡柄由卷草紋孔雀綠染牙和刻瓜式珊瑚珠銜接。柄底端嵌銅鍍金箍並繫有帶珊瑚珠的黃絲線穗。此鏡是清代晚期廣東進呈朝廷的貢物。製作中選用玻璃、銅、金、象牙及珊瑚等多種材質,並施以畫琺琅、透明琺琅、描金、畫彩、象牙雕刻及染色、銅鍍金鏨刻、鑲嵌等工藝,將把鏡製作得造型美觀,色彩豔麗,紋樣生動,寓意吉祥,反映了清晚期廣東制鏡的工藝水平。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清,高15cm,口徑13cm,足徑7cm。清宮舊藏。

溫碗一套五件,為碗蓋、碗、碗架、溫碗杯、碗託。碗蓋和碗外壁為深藍色地,上飾彩色寶相花及金“囍”字,碗內底飾五蝠捧壽紋。碗架內壁為黃地,外壁藍地飾描金花紋。溫碗杯銅柄,杯壁上飾藍地彩色寶相花。碗託口沿飾蝠紋一週。溫碗用於食物加熱和保溫。此件文物原藏紫禁城誠肅殿內。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清,高8.2cm,口徑21.5cm,折沿徑29.5cm。清宮舊藏。盆折沿式,銅鍍金口沿。通體黃地藍色“卍”字錦紋,折沿上飾彩雲、蝙蝠、桃實紋一週,盆內外壁繪雙龍戲珠紋,盆內底飾正面盤龍紋,龍紋周圍飾五彩祥雲和口銜壽桃的蝙蝠。蝙蝠取諧音為“福”,壽桃象徵“長壽”,寓意“福壽雙全”。

此盆原藏永壽宮後殿。永壽宮位於養心殿之南,光緒以後即用作內廷大庫。盆上龍紋具有清後期龍紋的特點,缺少氣勢,處理瑣細,鼻部常以一塊紅色填染。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清中期,高12.1cm,徑17.2cm。清宮舊藏。

手爐圓形,上安設弧形提樑。口沿內掛銅膽。蓋面以銅絲編結的密網做成,用以通風換氣。器身中部以粉色為地,繪飾雲龍戲珠紋,上下環以對稱的藍地白花裝飾帶。在冬季,手爐是文人雅士几案上常備的設置,用於暖手。爐一般多圓形或橢圓形,其結構分外殼和內膽兩層。外殼可根據需要用不同的工藝製作和裝飾。內膽一般為銅製,架於外殼的口沿之上,以備燃炭。熱量通過內外兩層之間的空氣進行傳導,使外殼既溫暖又不燙手。目前從傳世品看,最早的手爐是在明晚期出現的,由銅器名匠胡文明和張鳴歧製作,前者以鏨花工藝見長,後者以純正的皮色取勝。到了清代,製作手爐的工藝和材質明顯增多,有琺琅、漆器、銅器等,其中以琺琅居多。清末,宮廷琺琅作已被裁撤,宮中所用物品多沿用前朝或在民間訂製。清宮傳世琺琅手爐均為清中期作品,由此看來,溥儀時期所用乃前朝遺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清末,高27.5cm,口徑4cm,足徑9.3cm。清宮舊藏。罐長圓瓜式,上狹下豐,有瓜稜,蓋為銅鍍金瓜蒂形,下為花葉式足。罐身飾紅地彩色百花紋,有黃、藍、綠色三條龍穿梭其中。罐為一對,此為其中之一。溥儀離開紫禁城後,清室善後委員會在紫禁城皇極殿南廡內木箱中發現這對瓜式罐,並登記入冊。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清晚期,高19cm,口徑21cm,足徑15cm。

火鍋為菱花形,圈足,上附鏨刻鍍金的提手和螭耳。藍色地鍋身上飾紅、黃、藍、白等色團花紋,漫撒周身,疏朗而雋秀。涮火鍋,是中國人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東漢墓出土的鑊鬥即為火鍋。至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清乾隆皇帝吃火鍋成癖,相傳,他曾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應邀品嚐者達5000餘人,成為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火鍋盛宴。慈禧太后也很喜歡吃火鍋,火鍋是她冬日裡經常享用的美食。 因銅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所以自古以來火鍋以銅質為主,但在清代宮廷,也有少量的琺琅、瓷器、銀質的火鍋,這些豐富的飲食器具無不體現著宮廷生活的奢華與精緻。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清中期,高12.5cm,口徑33.5cm,底徑32.7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小攢盤及一個圓形小攢盤。每個攢盤內飾折枝花卉紋。此盒為廣東製作,與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系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清中期,高38cm,口徑23cm。

爐呈鼓式造型,斂口,鼓腹,平底。腹壁施黑色琺琅釉,以獸首銜環為間隔,裝飾卍字錦地牡丹、蓮花、菊花、梅花,寓意富貴、高潔。蓋面裝飾雙獅戲球紋,巧妙地將繡球上站立玩耍的兩個小童作為蓋鈕。三足皆作童子造型,但姿態各異,面向觀眾的童子以脊揹負馱爐身;另兩個小童皆作側身弓步,以胸腹及雙手承託爐身,三人面帶微笑,彷彿正要將大鼓抬走。蓋鈕、獸首、三足鎏金。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清乾隆,口徑8.6cm,底徑11.8cm,高35cm。

此器直口微侈,溜肩,鼓腹,束腰,平底,淺圈足,有蓋。袱系紋遮蓋器腹的大半部分,紅色部分以龜背錦為地,裝飾蝴蝶、蝙蝠、桃實等吉祥圖案,藍色部分繪卷草紋。從稍遠處觀看,似由真實的錦袱包裹,栩栩如生。肩部四開光內繪西番蓮。下腹部以黃釉為地,裝飾各類纏枝花卉。外底中部藍圈內有“乾隆年制”雙排藍料楷書款。袱系紋是清雍正、乾隆時期宮廷御用器上非常流行的裝飾題材,常見於琺琅器、玻璃器、瓷器等等。根據檔案記載,乾隆皇帝比較喜愛的各類器皿都會要求造辦處專門配做錦袱包裹,或用楠木匣盛裝,並將器物的名稱、年號刻在匣蓋上,以示珍藏。袱系紋的流行應該與此有關。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清代,口徑42cm,高72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缽】

畫琺琅缽,清乾隆,口徑13.5cm,高12.9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清,口徑10cm,底徑9.5cm,高21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八寶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託八寶紋攢盒,清中期,口徑34.5cm,高11.5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微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攢盤及一個圓形攢盤。盤內施天藍色釉,每個攢盤四周由紅蝠圍繞,中央書團壽字。同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然是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三足薰爐】

掐絲琺琅三足薰爐,清,口徑24cm,底徑12.5cm,高41.5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大吉葫蘆瓶】

畫琺琅大吉葫蘆瓶,清,口徑7.5cm,底徑13.1cm,高39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寶相花喇嘛塔】

掐絲琺琅寶相花喇嘛塔,清,通高46.5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火盆】

掐絲琺琅火盆,清中期,高21cm,口徑51.7cm,底徑31.5cm。

火盆板折沿,直腹微鼓,平底微下凸,三足獸蹄形。板沿上下及腹外壁施天藍色琺琅釉為地,採用紅、嬌黃、碧綠、草綠、寶藍、白、藕荷等多種色釉,沿面以折枝蓮紋為間隔,逆時針方向依次裝飾輪、螺、傘、蓋、花、罐、魚、腸等八寶紋,沿下及腹壁裝飾纏枝花卉。花紋裝飾皆採用乾隆時期典型的雙鉤掐絲技法,所掐銅絲粗細均勻。足部通體鎏金,足與盆由螺絲連接固定。火盆在冬天置於宮殿或庭院內,用以燒炭取暖,主要有掐絲琺琅和銅兩種材質。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中經常可以見到為掐絲琺琅火盆配座或將其梅洗見新的記載。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山水人物魚缸】

畫琺琅開光山水人物魚缸,清,高28cm,口徑34cm,足徑23.2cm。

缸為銅胎。圓形,上闊下收,口、足鍍金,矮圈足。口下飾藍釉蟠夔及垂雲紋各一週,腹部飾纏枝花卉並四開光,內繪山水人物,為觀鶴、聽簫、仕女、祝壽等場景。足內施淡黃釉,中心飾藍色雙團螭紋。乾隆十年(1745年),廣東將軍兼管粵海關策楞曾進貢此種魚缸大小各一對。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鏨胎琺琅西蕃蓮薰爐】

鏨胎琺琅西蕃蓮薰爐,清,通高72cm,口徑42.7cm。

爐為銅胎。豐口,束頸,雙直耳,帶鏤空蓋。爐身作十八瓣瓜稜形,肩部有一對鍍金雙鳳首銜環。腹下三柱足。爐身及蓋滿布西蕃蓮紋,紋飾全部為鏨刻,減地填淺藍、寶藍、綠、淺綠、紅、粉紅、黃、白等八色琺琅。此器雖不足一米,但氣勢不凡,由此可推想粵海關為圓明園所造的多種大型鏨胎琺琅陳設器物的雄壯氣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五供】

畫琺琅纏枝花卉五供,清,爐高28.5cm,燭臺高36.2cm,花觚高36.5cm。

五供由香爐一隻、花觚一對、燭臺一對組成,是明代晚期至清代流行的禮器。

這套五供為畫琺琅工藝製作,以黃色為地,通體繪纏枝花卉等,器口等邊緣處鍍金,花觚和燭臺的近足處飾藍色回紋一週。器內飾天藍釉。整套禮器造型優美,做工精緻,彰顯出皇家的雍容華貴之氣。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長方盆石榴盆景】

掐絲琺琅長方盆石榴盆景,清,通高55cm,盆長40cm,寬26cm。

盆景以石榴樹為主景,樹幹為木質,塗以金漆,彰顯富麗。樹葉用銅片燒藍而成,石榴果則用各色瑪瑙精心雕琢,掛滿枝頭,暗含子孫滿堂之意。樹下配以桃樹、靈芝、繡球花、山石、水草等,頗有情趣。盆為掐絲琺琅長方盆,邊緣及邊角處裝飾各式花紋,外壁作花邊式開光,內嵌畫琺琅西洋人物風景畫。此盆景將中西方文化巧妙地融為一體,體現了當時廣東的工藝特色。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五福捧壽圓盒】

掐絲琺琅五福捧壽捧盒,清晚期,口徑29.6cm,高17.3cm。

圓盒子口,鼓腹,平底,圈足。蓋頂圓光內施淺黃色琺琅釉為地,描繪五隻紅色蝙蝠環繞一個圖案化的壽字飛舞,寓意五福捧壽。器壁通體施藍色琺琅釉,四開光兩兩相對,蓋壁的開光內裝飾花鳥紋,盒壁的開光內裝飾花卉紋。外底方框內有“大清工藝局造”掐絲六字款。從掐絲瑣碎繁密、釉較乾澀、器表光滑無砂眼、圖案呆板等特徵推斷,這件圓盒應屬晚清作品。由於製作耗時廢銅,掐絲琺琅工藝在乾隆末年開始走下坡路,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內外交困,宮廷琺琅工藝的發展遭受毀滅性打擊,帶有官款的琺琅器只有零星發現。同治、光緒年間,內府所需琺琅器幾乎全由北京民間作坊生產,再加上外銷暢通的刺激,民間琺琅工藝獲得一定程度的發展,但較之乾隆時期差距甚遠。此件圓盒署“大清工藝局造”款,證明其由清宮燒製,彌足珍貴。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西洋人物鼻菸壺】

畫琺琅西洋人物鼻菸壺,清,高6cm,口徑1.5cm。

鼻菸壺作扁壺形,銅胎,銅鍍金蓋鏨纏枝紋,內連象牙匙勺。壺口及足皆鍍金。壺體使用畫琺琅工藝,兩面均飾卷葉紋開光。一面繪一西洋女子立於樹下欄杆處,兩隻紅色蝙蝠在其眼前飛舞,寓有“福在眼前”之意,用西洋景表現中國傳統的吉祥寓意可謂別出心裁。另一面亦繪一西洋女子坐於樹下欄杆前,凝神遠望,若有所思。開光外作黃地纏枝蓮及如意垂雲紋等。橢圓形圈足內施白釉,中心署藍色楷書“乾隆年制”四字款。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瓶長頸,頸上有銅弦紋三道,銅鍍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綠色蓮蓬樣凸起,白色雙藕耳,有圈足,銅鍍金足沿。瓶頸至肩部飾藍地彩色百花紋,肩部鏨刻若干蓮蓬樣紋作為裝飾。瓶腹部飾凸出、翻卷的荷葉紋,呈立體效果,顯得生動活潑。圈足外壁飾藍地纏枝花卉紋。此瓶從做工及工藝風格看可知為清末琺琅器。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香盒】

掐絲琺琅香盒,清晚期,高14.5cm,口徑13.7cm,足徑7.7cm。清宮舊藏。

盒子母口,蓋、盒各半,蓋頂蓮花苞形紐,下託銅鍍金鏨刻蓮瓣座,蓋面與盒外壁各飾紅、黃、藍、白勾蓮花四朵,相互對稱。盒底圈足。此物原藏紫禁城外景山內壽皇殿,壽皇殿為懸供清朝歷代皇帝遺像的場所。溥儀離開故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於1926年至1929年點查此間文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清晚期,通高18.4cm,口徑4.8cm,足徑8.2 cm、7.3cm。壺體長方形,委角,提樑亦長方形,曲流,底有隨形圈足。壺身四面開光,開光內繪西洋人物圖景。此壺具有清晚期畫琺琅作品的特徵,胎輕體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不純,描繪不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清晚期,高3cm,長11.8cm,寬8.5cm。清宮舊藏。

盒做展翼的蝴蝶形狀,蓋面裝飾亦為美麗的彩蝶,生動逼真,屬於仿生作品類型。盒面中心安設合頁,兩側對稱的翅膀為盒蓋,可向上開啟。盒內分出左右兩格,能分別放置小件首飾或物品。故宮收藏的清晚期畫琺琅作品都來源於民間,或訂製或購買。它們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欠缺,此乃衰落時代的寫照。其中仿生作品佔有一定比例,如仿桃實、秋柿等,目的是取其吉祥涵義。“蝶”與“耋”同音,寓意壽登耄耋。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清晚期,通長28cm,寬13cm,厚1.5cm。清宮舊藏。把鏡由鏡身、鏡柄兩部分構成。鏡身呈橢圓形,正面為玻璃鏡,用以照面;鏡背以琺琅彩“卍”字紋為地,中間嵌“囍”字,四周環繞八寶紋。沿鏡邊嵌透明藍琺琅描金花卉鏡圈,用以固定鏡面、鏡背。鏡柄為棍狀直柄。鏡身、鏡柄由卷草紋孔雀綠染牙和刻瓜式珊瑚珠銜接。柄底端嵌銅鍍金箍並繫有帶珊瑚珠的黃絲線穗。此鏡是清代晚期廣東進呈朝廷的貢物。製作中選用玻璃、銅、金、象牙及珊瑚等多種材質,並施以畫琺琅、透明琺琅、描金、畫彩、象牙雕刻及染色、銅鍍金鏨刻、鑲嵌等工藝,將把鏡製作得造型美觀,色彩豔麗,紋樣生動,寓意吉祥,反映了清晚期廣東制鏡的工藝水平。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清,高15cm,口徑13cm,足徑7cm。清宮舊藏。

溫碗一套五件,為碗蓋、碗、碗架、溫碗杯、碗託。碗蓋和碗外壁為深藍色地,上飾彩色寶相花及金“囍”字,碗內底飾五蝠捧壽紋。碗架內壁為黃地,外壁藍地飾描金花紋。溫碗杯銅柄,杯壁上飾藍地彩色寶相花。碗託口沿飾蝠紋一週。溫碗用於食物加熱和保溫。此件文物原藏紫禁城誠肅殿內。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清,高8.2cm,口徑21.5cm,折沿徑29.5cm。清宮舊藏。盆折沿式,銅鍍金口沿。通體黃地藍色“卍”字錦紋,折沿上飾彩雲、蝙蝠、桃實紋一週,盆內外壁繪雙龍戲珠紋,盆內底飾正面盤龍紋,龍紋周圍飾五彩祥雲和口銜壽桃的蝙蝠。蝙蝠取諧音為“福”,壽桃象徵“長壽”,寓意“福壽雙全”。

此盆原藏永壽宮後殿。永壽宮位於養心殿之南,光緒以後即用作內廷大庫。盆上龍紋具有清後期龍紋的特點,缺少氣勢,處理瑣細,鼻部常以一塊紅色填染。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清中期,高12.1cm,徑17.2cm。清宮舊藏。

手爐圓形,上安設弧形提樑。口沿內掛銅膽。蓋面以銅絲編結的密網做成,用以通風換氣。器身中部以粉色為地,繪飾雲龍戲珠紋,上下環以對稱的藍地白花裝飾帶。在冬季,手爐是文人雅士几案上常備的設置,用於暖手。爐一般多圓形或橢圓形,其結構分外殼和內膽兩層。外殼可根據需要用不同的工藝製作和裝飾。內膽一般為銅製,架於外殼的口沿之上,以備燃炭。熱量通過內外兩層之間的空氣進行傳導,使外殼既溫暖又不燙手。目前從傳世品看,最早的手爐是在明晚期出現的,由銅器名匠胡文明和張鳴歧製作,前者以鏨花工藝見長,後者以純正的皮色取勝。到了清代,製作手爐的工藝和材質明顯增多,有琺琅、漆器、銅器等,其中以琺琅居多。清末,宮廷琺琅作已被裁撤,宮中所用物品多沿用前朝或在民間訂製。清宮傳世琺琅手爐均為清中期作品,由此看來,溥儀時期所用乃前朝遺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清末,高27.5cm,口徑4cm,足徑9.3cm。清宮舊藏。罐長圓瓜式,上狹下豐,有瓜稜,蓋為銅鍍金瓜蒂形,下為花葉式足。罐身飾紅地彩色百花紋,有黃、藍、綠色三條龍穿梭其中。罐為一對,此為其中之一。溥儀離開紫禁城後,清室善後委員會在紫禁城皇極殿南廡內木箱中發現這對瓜式罐,並登記入冊。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清晚期,高19cm,口徑21cm,足徑15cm。

火鍋為菱花形,圈足,上附鏨刻鍍金的提手和螭耳。藍色地鍋身上飾紅、黃、藍、白等色團花紋,漫撒周身,疏朗而雋秀。涮火鍋,是中國人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東漢墓出土的鑊鬥即為火鍋。至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清乾隆皇帝吃火鍋成癖,相傳,他曾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應邀品嚐者達5000餘人,成為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火鍋盛宴。慈禧太后也很喜歡吃火鍋,火鍋是她冬日裡經常享用的美食。 因銅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所以自古以來火鍋以銅質為主,但在清代宮廷,也有少量的琺琅、瓷器、銀質的火鍋,這些豐富的飲食器具無不體現著宮廷生活的奢華與精緻。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清中期,高12.5cm,口徑33.5cm,底徑32.7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小攢盤及一個圓形小攢盤。每個攢盤內飾折枝花卉紋。此盒為廣東製作,與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系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清中期,高38cm,口徑23cm。

爐呈鼓式造型,斂口,鼓腹,平底。腹壁施黑色琺琅釉,以獸首銜環為間隔,裝飾卍字錦地牡丹、蓮花、菊花、梅花,寓意富貴、高潔。蓋面裝飾雙獅戲球紋,巧妙地將繡球上站立玩耍的兩個小童作為蓋鈕。三足皆作童子造型,但姿態各異,面向觀眾的童子以脊揹負馱爐身;另兩個小童皆作側身弓步,以胸腹及雙手承託爐身,三人面帶微笑,彷彿正要將大鼓抬走。蓋鈕、獸首、三足鎏金。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清乾隆,口徑8.6cm,底徑11.8cm,高35cm。

此器直口微侈,溜肩,鼓腹,束腰,平底,淺圈足,有蓋。袱系紋遮蓋器腹的大半部分,紅色部分以龜背錦為地,裝飾蝴蝶、蝙蝠、桃實等吉祥圖案,藍色部分繪卷草紋。從稍遠處觀看,似由真實的錦袱包裹,栩栩如生。肩部四開光內繪西番蓮。下腹部以黃釉為地,裝飾各類纏枝花卉。外底中部藍圈內有“乾隆年制”雙排藍料楷書款。袱系紋是清雍正、乾隆時期宮廷御用器上非常流行的裝飾題材,常見於琺琅器、玻璃器、瓷器等等。根據檔案記載,乾隆皇帝比較喜愛的各類器皿都會要求造辦處專門配做錦袱包裹,或用楠木匣盛裝,並將器物的名稱、年號刻在匣蓋上,以示珍藏。袱系紋的流行應該與此有關。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清代,口徑42cm,高72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缽】

畫琺琅缽,清乾隆,口徑13.5cm,高12.9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清,口徑10cm,底徑9.5cm,高21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八寶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託八寶紋攢盒,清中期,口徑34.5cm,高11.5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微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攢盤及一個圓形攢盤。盤內施天藍色釉,每個攢盤四周由紅蝠圍繞,中央書團壽字。同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然是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三足薰爐】

掐絲琺琅三足薰爐,清,口徑24cm,底徑12.5cm,高41.5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大吉葫蘆瓶】

畫琺琅大吉葫蘆瓶,清,口徑7.5cm,底徑13.1cm,高39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寶相花喇嘛塔】

掐絲琺琅寶相花喇嘛塔,清,通高46.5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火盆】

掐絲琺琅火盆,清中期,高21cm,口徑51.7cm,底徑31.5cm。

火盆板折沿,直腹微鼓,平底微下凸,三足獸蹄形。板沿上下及腹外壁施天藍色琺琅釉為地,採用紅、嬌黃、碧綠、草綠、寶藍、白、藕荷等多種色釉,沿面以折枝蓮紋為間隔,逆時針方向依次裝飾輪、螺、傘、蓋、花、罐、魚、腸等八寶紋,沿下及腹壁裝飾纏枝花卉。花紋裝飾皆採用乾隆時期典型的雙鉤掐絲技法,所掐銅絲粗細均勻。足部通體鎏金,足與盆由螺絲連接固定。火盆在冬天置於宮殿或庭院內,用以燒炭取暖,主要有掐絲琺琅和銅兩種材質。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中經常可以見到為掐絲琺琅火盆配座或將其梅洗見新的記載。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山水人物魚缸】

畫琺琅開光山水人物魚缸,清,高28cm,口徑34cm,足徑23.2cm。

缸為銅胎。圓形,上闊下收,口、足鍍金,矮圈足。口下飾藍釉蟠夔及垂雲紋各一週,腹部飾纏枝花卉並四開光,內繪山水人物,為觀鶴、聽簫、仕女、祝壽等場景。足內施淡黃釉,中心飾藍色雙團螭紋。乾隆十年(1745年),廣東將軍兼管粵海關策楞曾進貢此種魚缸大小各一對。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鏨胎琺琅西蕃蓮薰爐】

鏨胎琺琅西蕃蓮薰爐,清,通高72cm,口徑42.7cm。

爐為銅胎。豐口,束頸,雙直耳,帶鏤空蓋。爐身作十八瓣瓜稜形,肩部有一對鍍金雙鳳首銜環。腹下三柱足。爐身及蓋滿布西蕃蓮紋,紋飾全部為鏨刻,減地填淺藍、寶藍、綠、淺綠、紅、粉紅、黃、白等八色琺琅。此器雖不足一米,但氣勢不凡,由此可推想粵海關為圓明園所造的多種大型鏨胎琺琅陳設器物的雄壯氣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五供】

畫琺琅纏枝花卉五供,清,爐高28.5cm,燭臺高36.2cm,花觚高36.5cm。

五供由香爐一隻、花觚一對、燭臺一對組成,是明代晚期至清代流行的禮器。

這套五供為畫琺琅工藝製作,以黃色為地,通體繪纏枝花卉等,器口等邊緣處鍍金,花觚和燭臺的近足處飾藍色回紋一週。器內飾天藍釉。整套禮器造型優美,做工精緻,彰顯出皇家的雍容華貴之氣。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長方盆石榴盆景】

掐絲琺琅長方盆石榴盆景,清,通高55cm,盆長40cm,寬26cm。

盆景以石榴樹為主景,樹幹為木質,塗以金漆,彰顯富麗。樹葉用銅片燒藍而成,石榴果則用各色瑪瑙精心雕琢,掛滿枝頭,暗含子孫滿堂之意。樹下配以桃樹、靈芝、繡球花、山石、水草等,頗有情趣。盆為掐絲琺琅長方盆,邊緣及邊角處裝飾各式花紋,外壁作花邊式開光,內嵌畫琺琅西洋人物風景畫。此盆景將中西方文化巧妙地融為一體,體現了當時廣東的工藝特色。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五福捧壽圓盒】

掐絲琺琅五福捧壽捧盒,清晚期,口徑29.6cm,高17.3cm。

圓盒子口,鼓腹,平底,圈足。蓋頂圓光內施淺黃色琺琅釉為地,描繪五隻紅色蝙蝠環繞一個圖案化的壽字飛舞,寓意五福捧壽。器壁通體施藍色琺琅釉,四開光兩兩相對,蓋壁的開光內裝飾花鳥紋,盒壁的開光內裝飾花卉紋。外底方框內有“大清工藝局造”掐絲六字款。從掐絲瑣碎繁密、釉較乾澀、器表光滑無砂眼、圖案呆板等特徵推斷,這件圓盒應屬晚清作品。由於製作耗時廢銅,掐絲琺琅工藝在乾隆末年開始走下坡路,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內外交困,宮廷琺琅工藝的發展遭受毀滅性打擊,帶有官款的琺琅器只有零星發現。同治、光緒年間,內府所需琺琅器幾乎全由北京民間作坊生產,再加上外銷暢通的刺激,民間琺琅工藝獲得一定程度的發展,但較之乾隆時期差距甚遠。此件圓盒署“大清工藝局造”款,證明其由清宮燒製,彌足珍貴。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西洋人物鼻菸壺】

畫琺琅西洋人物鼻菸壺,清,高6cm,口徑1.5cm。

鼻菸壺作扁壺形,銅胎,銅鍍金蓋鏨纏枝紋,內連象牙匙勺。壺口及足皆鍍金。壺體使用畫琺琅工藝,兩面均飾卷葉紋開光。一面繪一西洋女子立於樹下欄杆處,兩隻紅色蝙蝠在其眼前飛舞,寓有“福在眼前”之意,用西洋景表現中國傳統的吉祥寓意可謂別出心裁。另一面亦繪一西洋女子坐於樹下欄杆前,凝神遠望,若有所思。開光外作黃地纏枝蓮及如意垂雲紋等。橢圓形圈足內施白釉,中心署藍色楷書“乾隆年制”四字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瓶長頸,頸上有銅弦紋三道,銅鍍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綠色蓮蓬樣凸起,白色雙藕耳,有圈足,銅鍍金足沿。瓶頸至肩部飾藍地彩色百花紋,肩部鏨刻若干蓮蓬樣紋作為裝飾。瓶腹部飾凸出、翻卷的荷葉紋,呈立體效果,顯得生動活潑。圈足外壁飾藍地纏枝花卉紋。此瓶從做工及工藝風格看可知為清末琺琅器。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香盒】

掐絲琺琅香盒,清晚期,高14.5cm,口徑13.7cm,足徑7.7cm。清宮舊藏。

盒子母口,蓋、盒各半,蓋頂蓮花苞形紐,下託銅鍍金鏨刻蓮瓣座,蓋面與盒外壁各飾紅、黃、藍、白勾蓮花四朵,相互對稱。盒底圈足。此物原藏紫禁城外景山內壽皇殿,壽皇殿為懸供清朝歷代皇帝遺像的場所。溥儀離開故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於1926年至1929年點查此間文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清晚期,通高18.4cm,口徑4.8cm,足徑8.2 cm、7.3cm。壺體長方形,委角,提樑亦長方形,曲流,底有隨形圈足。壺身四面開光,開光內繪西洋人物圖景。此壺具有清晚期畫琺琅作品的特徵,胎輕體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不純,描繪不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清晚期,高3cm,長11.8cm,寬8.5cm。清宮舊藏。

盒做展翼的蝴蝶形狀,蓋面裝飾亦為美麗的彩蝶,生動逼真,屬於仿生作品類型。盒面中心安設合頁,兩側對稱的翅膀為盒蓋,可向上開啟。盒內分出左右兩格,能分別放置小件首飾或物品。故宮收藏的清晚期畫琺琅作品都來源於民間,或訂製或購買。它們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欠缺,此乃衰落時代的寫照。其中仿生作品佔有一定比例,如仿桃實、秋柿等,目的是取其吉祥涵義。“蝶”與“耋”同音,寓意壽登耄耋。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清晚期,通長28cm,寬13cm,厚1.5cm。清宮舊藏。把鏡由鏡身、鏡柄兩部分構成。鏡身呈橢圓形,正面為玻璃鏡,用以照面;鏡背以琺琅彩“卍”字紋為地,中間嵌“囍”字,四周環繞八寶紋。沿鏡邊嵌透明藍琺琅描金花卉鏡圈,用以固定鏡面、鏡背。鏡柄為棍狀直柄。鏡身、鏡柄由卷草紋孔雀綠染牙和刻瓜式珊瑚珠銜接。柄底端嵌銅鍍金箍並繫有帶珊瑚珠的黃絲線穗。此鏡是清代晚期廣東進呈朝廷的貢物。製作中選用玻璃、銅、金、象牙及珊瑚等多種材質,並施以畫琺琅、透明琺琅、描金、畫彩、象牙雕刻及染色、銅鍍金鏨刻、鑲嵌等工藝,將把鏡製作得造型美觀,色彩豔麗,紋樣生動,寓意吉祥,反映了清晚期廣東制鏡的工藝水平。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清,高15cm,口徑13cm,足徑7cm。清宮舊藏。

溫碗一套五件,為碗蓋、碗、碗架、溫碗杯、碗託。碗蓋和碗外壁為深藍色地,上飾彩色寶相花及金“囍”字,碗內底飾五蝠捧壽紋。碗架內壁為黃地,外壁藍地飾描金花紋。溫碗杯銅柄,杯壁上飾藍地彩色寶相花。碗託口沿飾蝠紋一週。溫碗用於食物加熱和保溫。此件文物原藏紫禁城誠肅殿內。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清,高8.2cm,口徑21.5cm,折沿徑29.5cm。清宮舊藏。盆折沿式,銅鍍金口沿。通體黃地藍色“卍”字錦紋,折沿上飾彩雲、蝙蝠、桃實紋一週,盆內外壁繪雙龍戲珠紋,盆內底飾正面盤龍紋,龍紋周圍飾五彩祥雲和口銜壽桃的蝙蝠。蝙蝠取諧音為“福”,壽桃象徵“長壽”,寓意“福壽雙全”。

此盆原藏永壽宮後殿。永壽宮位於養心殿之南,光緒以後即用作內廷大庫。盆上龍紋具有清後期龍紋的特點,缺少氣勢,處理瑣細,鼻部常以一塊紅色填染。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清中期,高12.1cm,徑17.2cm。清宮舊藏。

手爐圓形,上安設弧形提樑。口沿內掛銅膽。蓋面以銅絲編結的密網做成,用以通風換氣。器身中部以粉色為地,繪飾雲龍戲珠紋,上下環以對稱的藍地白花裝飾帶。在冬季,手爐是文人雅士几案上常備的設置,用於暖手。爐一般多圓形或橢圓形,其結構分外殼和內膽兩層。外殼可根據需要用不同的工藝製作和裝飾。內膽一般為銅製,架於外殼的口沿之上,以備燃炭。熱量通過內外兩層之間的空氣進行傳導,使外殼既溫暖又不燙手。目前從傳世品看,最早的手爐是在明晚期出現的,由銅器名匠胡文明和張鳴歧製作,前者以鏨花工藝見長,後者以純正的皮色取勝。到了清代,製作手爐的工藝和材質明顯增多,有琺琅、漆器、銅器等,其中以琺琅居多。清末,宮廷琺琅作已被裁撤,宮中所用物品多沿用前朝或在民間訂製。清宮傳世琺琅手爐均為清中期作品,由此看來,溥儀時期所用乃前朝遺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清末,高27.5cm,口徑4cm,足徑9.3cm。清宮舊藏。罐長圓瓜式,上狹下豐,有瓜稜,蓋為銅鍍金瓜蒂形,下為花葉式足。罐身飾紅地彩色百花紋,有黃、藍、綠色三條龍穿梭其中。罐為一對,此為其中之一。溥儀離開紫禁城後,清室善後委員會在紫禁城皇極殿南廡內木箱中發現這對瓜式罐,並登記入冊。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清晚期,高19cm,口徑21cm,足徑15cm。

火鍋為菱花形,圈足,上附鏨刻鍍金的提手和螭耳。藍色地鍋身上飾紅、黃、藍、白等色團花紋,漫撒周身,疏朗而雋秀。涮火鍋,是中國人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東漢墓出土的鑊鬥即為火鍋。至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清乾隆皇帝吃火鍋成癖,相傳,他曾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應邀品嚐者達5000餘人,成為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火鍋盛宴。慈禧太后也很喜歡吃火鍋,火鍋是她冬日裡經常享用的美食。 因銅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所以自古以來火鍋以銅質為主,但在清代宮廷,也有少量的琺琅、瓷器、銀質的火鍋,這些豐富的飲食器具無不體現著宮廷生活的奢華與精緻。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清中期,高12.5cm,口徑33.5cm,底徑32.7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小攢盤及一個圓形小攢盤。每個攢盤內飾折枝花卉紋。此盒為廣東製作,與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系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清中期,高38cm,口徑23cm。

爐呈鼓式造型,斂口,鼓腹,平底。腹壁施黑色琺琅釉,以獸首銜環為間隔,裝飾卍字錦地牡丹、蓮花、菊花、梅花,寓意富貴、高潔。蓋面裝飾雙獅戲球紋,巧妙地將繡球上站立玩耍的兩個小童作為蓋鈕。三足皆作童子造型,但姿態各異,面向觀眾的童子以脊揹負馱爐身;另兩個小童皆作側身弓步,以胸腹及雙手承託爐身,三人面帶微笑,彷彿正要將大鼓抬走。蓋鈕、獸首、三足鎏金。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清乾隆,口徑8.6cm,底徑11.8cm,高35cm。

此器直口微侈,溜肩,鼓腹,束腰,平底,淺圈足,有蓋。袱系紋遮蓋器腹的大半部分,紅色部分以龜背錦為地,裝飾蝴蝶、蝙蝠、桃實等吉祥圖案,藍色部分繪卷草紋。從稍遠處觀看,似由真實的錦袱包裹,栩栩如生。肩部四開光內繪西番蓮。下腹部以黃釉為地,裝飾各類纏枝花卉。外底中部藍圈內有“乾隆年制”雙排藍料楷書款。袱系紋是清雍正、乾隆時期宮廷御用器上非常流行的裝飾題材,常見於琺琅器、玻璃器、瓷器等等。根據檔案記載,乾隆皇帝比較喜愛的各類器皿都會要求造辦處專門配做錦袱包裹,或用楠木匣盛裝,並將器物的名稱、年號刻在匣蓋上,以示珍藏。袱系紋的流行應該與此有關。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清代,口徑42cm,高72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缽】

畫琺琅缽,清乾隆,口徑13.5cm,高12.9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清,口徑10cm,底徑9.5cm,高21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八寶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託八寶紋攢盒,清中期,口徑34.5cm,高11.5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微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攢盤及一個圓形攢盤。盤內施天藍色釉,每個攢盤四周由紅蝠圍繞,中央書團壽字。同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然是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三足薰爐】

掐絲琺琅三足薰爐,清,口徑24cm,底徑12.5cm,高41.5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大吉葫蘆瓶】

畫琺琅大吉葫蘆瓶,清,口徑7.5cm,底徑13.1cm,高39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寶相花喇嘛塔】

掐絲琺琅寶相花喇嘛塔,清,通高46.5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火盆】

掐絲琺琅火盆,清中期,高21cm,口徑51.7cm,底徑31.5cm。

火盆板折沿,直腹微鼓,平底微下凸,三足獸蹄形。板沿上下及腹外壁施天藍色琺琅釉為地,採用紅、嬌黃、碧綠、草綠、寶藍、白、藕荷等多種色釉,沿面以折枝蓮紋為間隔,逆時針方向依次裝飾輪、螺、傘、蓋、花、罐、魚、腸等八寶紋,沿下及腹壁裝飾纏枝花卉。花紋裝飾皆採用乾隆時期典型的雙鉤掐絲技法,所掐銅絲粗細均勻。足部通體鎏金,足與盆由螺絲連接固定。火盆在冬天置於宮殿或庭院內,用以燒炭取暖,主要有掐絲琺琅和銅兩種材質。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中經常可以見到為掐絲琺琅火盆配座或將其梅洗見新的記載。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山水人物魚缸】

畫琺琅開光山水人物魚缸,清,高28cm,口徑34cm,足徑23.2cm。

缸為銅胎。圓形,上闊下收,口、足鍍金,矮圈足。口下飾藍釉蟠夔及垂雲紋各一週,腹部飾纏枝花卉並四開光,內繪山水人物,為觀鶴、聽簫、仕女、祝壽等場景。足內施淡黃釉,中心飾藍色雙團螭紋。乾隆十年(1745年),廣東將軍兼管粵海關策楞曾進貢此種魚缸大小各一對。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鏨胎琺琅西蕃蓮薰爐】

鏨胎琺琅西蕃蓮薰爐,清,通高72cm,口徑42.7cm。

爐為銅胎。豐口,束頸,雙直耳,帶鏤空蓋。爐身作十八瓣瓜稜形,肩部有一對鍍金雙鳳首銜環。腹下三柱足。爐身及蓋滿布西蕃蓮紋,紋飾全部為鏨刻,減地填淺藍、寶藍、綠、淺綠、紅、粉紅、黃、白等八色琺琅。此器雖不足一米,但氣勢不凡,由此可推想粵海關為圓明園所造的多種大型鏨胎琺琅陳設器物的雄壯氣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五供】

畫琺琅纏枝花卉五供,清,爐高28.5cm,燭臺高36.2cm,花觚高36.5cm。

五供由香爐一隻、花觚一對、燭臺一對組成,是明代晚期至清代流行的禮器。

這套五供為畫琺琅工藝製作,以黃色為地,通體繪纏枝花卉等,器口等邊緣處鍍金,花觚和燭臺的近足處飾藍色回紋一週。器內飾天藍釉。整套禮器造型優美,做工精緻,彰顯出皇家的雍容華貴之氣。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長方盆石榴盆景】

掐絲琺琅長方盆石榴盆景,清,通高55cm,盆長40cm,寬26cm。

盆景以石榴樹為主景,樹幹為木質,塗以金漆,彰顯富麗。樹葉用銅片燒藍而成,石榴果則用各色瑪瑙精心雕琢,掛滿枝頭,暗含子孫滿堂之意。樹下配以桃樹、靈芝、繡球花、山石、水草等,頗有情趣。盆為掐絲琺琅長方盆,邊緣及邊角處裝飾各式花紋,外壁作花邊式開光,內嵌畫琺琅西洋人物風景畫。此盆景將中西方文化巧妙地融為一體,體現了當時廣東的工藝特色。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五福捧壽圓盒】

掐絲琺琅五福捧壽捧盒,清晚期,口徑29.6cm,高17.3cm。

圓盒子口,鼓腹,平底,圈足。蓋頂圓光內施淺黃色琺琅釉為地,描繪五隻紅色蝙蝠環繞一個圖案化的壽字飛舞,寓意五福捧壽。器壁通體施藍色琺琅釉,四開光兩兩相對,蓋壁的開光內裝飾花鳥紋,盒壁的開光內裝飾花卉紋。外底方框內有“大清工藝局造”掐絲六字款。從掐絲瑣碎繁密、釉較乾澀、器表光滑無砂眼、圖案呆板等特徵推斷,這件圓盒應屬晚清作品。由於製作耗時廢銅,掐絲琺琅工藝在乾隆末年開始走下坡路,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內外交困,宮廷琺琅工藝的發展遭受毀滅性打擊,帶有官款的琺琅器只有零星發現。同治、光緒年間,內府所需琺琅器幾乎全由北京民間作坊生產,再加上外銷暢通的刺激,民間琺琅工藝獲得一定程度的發展,但較之乾隆時期差距甚遠。此件圓盒署“大清工藝局造”款,證明其由清宮燒製,彌足珍貴。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西洋人物鼻菸壺】

畫琺琅西洋人物鼻菸壺,清,高6cm,口徑1.5cm。

鼻菸壺作扁壺形,銅胎,銅鍍金蓋鏨纏枝紋,內連象牙匙勺。壺口及足皆鍍金。壺體使用畫琺琅工藝,兩面均飾卷葉紋開光。一面繪一西洋女子立於樹下欄杆處,兩隻紅色蝙蝠在其眼前飛舞,寓有“福在眼前”之意,用西洋景表現中國傳統的吉祥寓意可謂別出心裁。另一面亦繪一西洋女子坐於樹下欄杆前,凝神遠望,若有所思。開光外作黃地纏枝蓮及如意垂雲紋等。橢圓形圈足內施白釉,中心署藍色楷書“乾隆年制”四字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膽瓶】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膽瓶,清康熙,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製造,高12.3cm,口徑1.2cm,腹徑6.7cm,

足徑5cm。清宮舊藏。瓶直口,細頸,垂腹,高圈足,口、足沿鎏金。瓶頸以藍色琺琅釉為地,飾掐絲琺琅纏枝蓮紋。圈足上以一週蓮瓣紋作裝飾。足底鏨刻“康熙年制”四字款。此瓶造型、圖案及釉色均仿“景泰御前琺琅”的特徵,但掐絲纖細,釉色飽滿,砂眼很少,圖案裝飾亦顯繁縟,這些特徵明顯有別於明代琺琅製品的風格,為清康熙時期仿明掐絲琺琅作品。此瓶以單線技法勾勒花葉枝蔓,蓮花朵肥葉碩,掐絲線條纖細流暢,這種掐絲纖細的技法是康熙掐線琺琅的特徵之一。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瓶長頸,頸上有銅弦紋三道,銅鍍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綠色蓮蓬樣凸起,白色雙藕耳,有圈足,銅鍍金足沿。瓶頸至肩部飾藍地彩色百花紋,肩部鏨刻若干蓮蓬樣紋作為裝飾。瓶腹部飾凸出、翻卷的荷葉紋,呈立體效果,顯得生動活潑。圈足外壁飾藍地纏枝花卉紋。此瓶從做工及工藝風格看可知為清末琺琅器。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香盒】

掐絲琺琅香盒,清晚期,高14.5cm,口徑13.7cm,足徑7.7cm。清宮舊藏。

盒子母口,蓋、盒各半,蓋頂蓮花苞形紐,下託銅鍍金鏨刻蓮瓣座,蓋面與盒外壁各飾紅、黃、藍、白勾蓮花四朵,相互對稱。盒底圈足。此物原藏紫禁城外景山內壽皇殿,壽皇殿為懸供清朝歷代皇帝遺像的場所。溥儀離開故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於1926年至1929年點查此間文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清晚期,通高18.4cm,口徑4.8cm,足徑8.2 cm、7.3cm。壺體長方形,委角,提樑亦長方形,曲流,底有隨形圈足。壺身四面開光,開光內繪西洋人物圖景。此壺具有清晚期畫琺琅作品的特徵,胎輕體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不純,描繪不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清晚期,高3cm,長11.8cm,寬8.5cm。清宮舊藏。

盒做展翼的蝴蝶形狀,蓋面裝飾亦為美麗的彩蝶,生動逼真,屬於仿生作品類型。盒面中心安設合頁,兩側對稱的翅膀為盒蓋,可向上開啟。盒內分出左右兩格,能分別放置小件首飾或物品。故宮收藏的清晚期畫琺琅作品都來源於民間,或訂製或購買。它們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欠缺,此乃衰落時代的寫照。其中仿生作品佔有一定比例,如仿桃實、秋柿等,目的是取其吉祥涵義。“蝶”與“耋”同音,寓意壽登耄耋。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清晚期,通長28cm,寬13cm,厚1.5cm。清宮舊藏。把鏡由鏡身、鏡柄兩部分構成。鏡身呈橢圓形,正面為玻璃鏡,用以照面;鏡背以琺琅彩“卍”字紋為地,中間嵌“囍”字,四周環繞八寶紋。沿鏡邊嵌透明藍琺琅描金花卉鏡圈,用以固定鏡面、鏡背。鏡柄為棍狀直柄。鏡身、鏡柄由卷草紋孔雀綠染牙和刻瓜式珊瑚珠銜接。柄底端嵌銅鍍金箍並繫有帶珊瑚珠的黃絲線穗。此鏡是清代晚期廣東進呈朝廷的貢物。製作中選用玻璃、銅、金、象牙及珊瑚等多種材質,並施以畫琺琅、透明琺琅、描金、畫彩、象牙雕刻及染色、銅鍍金鏨刻、鑲嵌等工藝,將把鏡製作得造型美觀,色彩豔麗,紋樣生動,寓意吉祥,反映了清晚期廣東制鏡的工藝水平。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清,高15cm,口徑13cm,足徑7cm。清宮舊藏。

溫碗一套五件,為碗蓋、碗、碗架、溫碗杯、碗託。碗蓋和碗外壁為深藍色地,上飾彩色寶相花及金“囍”字,碗內底飾五蝠捧壽紋。碗架內壁為黃地,外壁藍地飾描金花紋。溫碗杯銅柄,杯壁上飾藍地彩色寶相花。碗託口沿飾蝠紋一週。溫碗用於食物加熱和保溫。此件文物原藏紫禁城誠肅殿內。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清,高8.2cm,口徑21.5cm,折沿徑29.5cm。清宮舊藏。盆折沿式,銅鍍金口沿。通體黃地藍色“卍”字錦紋,折沿上飾彩雲、蝙蝠、桃實紋一週,盆內外壁繪雙龍戲珠紋,盆內底飾正面盤龍紋,龍紋周圍飾五彩祥雲和口銜壽桃的蝙蝠。蝙蝠取諧音為“福”,壽桃象徵“長壽”,寓意“福壽雙全”。

此盆原藏永壽宮後殿。永壽宮位於養心殿之南,光緒以後即用作內廷大庫。盆上龍紋具有清後期龍紋的特點,缺少氣勢,處理瑣細,鼻部常以一塊紅色填染。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清中期,高12.1cm,徑17.2cm。清宮舊藏。

手爐圓形,上安設弧形提樑。口沿內掛銅膽。蓋面以銅絲編結的密網做成,用以通風換氣。器身中部以粉色為地,繪飾雲龍戲珠紋,上下環以對稱的藍地白花裝飾帶。在冬季,手爐是文人雅士几案上常備的設置,用於暖手。爐一般多圓形或橢圓形,其結構分外殼和內膽兩層。外殼可根據需要用不同的工藝製作和裝飾。內膽一般為銅製,架於外殼的口沿之上,以備燃炭。熱量通過內外兩層之間的空氣進行傳導,使外殼既溫暖又不燙手。目前從傳世品看,最早的手爐是在明晚期出現的,由銅器名匠胡文明和張鳴歧製作,前者以鏨花工藝見長,後者以純正的皮色取勝。到了清代,製作手爐的工藝和材質明顯增多,有琺琅、漆器、銅器等,其中以琺琅居多。清末,宮廷琺琅作已被裁撤,宮中所用物品多沿用前朝或在民間訂製。清宮傳世琺琅手爐均為清中期作品,由此看來,溥儀時期所用乃前朝遺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清末,高27.5cm,口徑4cm,足徑9.3cm。清宮舊藏。罐長圓瓜式,上狹下豐,有瓜稜,蓋為銅鍍金瓜蒂形,下為花葉式足。罐身飾紅地彩色百花紋,有黃、藍、綠色三條龍穿梭其中。罐為一對,此為其中之一。溥儀離開紫禁城後,清室善後委員會在紫禁城皇極殿南廡內木箱中發現這對瓜式罐,並登記入冊。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清晚期,高19cm,口徑21cm,足徑15cm。

火鍋為菱花形,圈足,上附鏨刻鍍金的提手和螭耳。藍色地鍋身上飾紅、黃、藍、白等色團花紋,漫撒周身,疏朗而雋秀。涮火鍋,是中國人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東漢墓出土的鑊鬥即為火鍋。至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清乾隆皇帝吃火鍋成癖,相傳,他曾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應邀品嚐者達5000餘人,成為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火鍋盛宴。慈禧太后也很喜歡吃火鍋,火鍋是她冬日裡經常享用的美食。 因銅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所以自古以來火鍋以銅質為主,但在清代宮廷,也有少量的琺琅、瓷器、銀質的火鍋,這些豐富的飲食器具無不體現著宮廷生活的奢華與精緻。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清中期,高12.5cm,口徑33.5cm,底徑32.7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小攢盤及一個圓形小攢盤。每個攢盤內飾折枝花卉紋。此盒為廣東製作,與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系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清中期,高38cm,口徑23cm。

爐呈鼓式造型,斂口,鼓腹,平底。腹壁施黑色琺琅釉,以獸首銜環為間隔,裝飾卍字錦地牡丹、蓮花、菊花、梅花,寓意富貴、高潔。蓋面裝飾雙獅戲球紋,巧妙地將繡球上站立玩耍的兩個小童作為蓋鈕。三足皆作童子造型,但姿態各異,面向觀眾的童子以脊揹負馱爐身;另兩個小童皆作側身弓步,以胸腹及雙手承託爐身,三人面帶微笑,彷彿正要將大鼓抬走。蓋鈕、獸首、三足鎏金。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清乾隆,口徑8.6cm,底徑11.8cm,高35cm。

此器直口微侈,溜肩,鼓腹,束腰,平底,淺圈足,有蓋。袱系紋遮蓋器腹的大半部分,紅色部分以龜背錦為地,裝飾蝴蝶、蝙蝠、桃實等吉祥圖案,藍色部分繪卷草紋。從稍遠處觀看,似由真實的錦袱包裹,栩栩如生。肩部四開光內繪西番蓮。下腹部以黃釉為地,裝飾各類纏枝花卉。外底中部藍圈內有“乾隆年制”雙排藍料楷書款。袱系紋是清雍正、乾隆時期宮廷御用器上非常流行的裝飾題材,常見於琺琅器、玻璃器、瓷器等等。根據檔案記載,乾隆皇帝比較喜愛的各類器皿都會要求造辦處專門配做錦袱包裹,或用楠木匣盛裝,並將器物的名稱、年號刻在匣蓋上,以示珍藏。袱系紋的流行應該與此有關。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清代,口徑42cm,高72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缽】

畫琺琅缽,清乾隆,口徑13.5cm,高12.9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清,口徑10cm,底徑9.5cm,高21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八寶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託八寶紋攢盒,清中期,口徑34.5cm,高11.5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微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攢盤及一個圓形攢盤。盤內施天藍色釉,每個攢盤四周由紅蝠圍繞,中央書團壽字。同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然是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三足薰爐】

掐絲琺琅三足薰爐,清,口徑24cm,底徑12.5cm,高41.5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大吉葫蘆瓶】

畫琺琅大吉葫蘆瓶,清,口徑7.5cm,底徑13.1cm,高39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寶相花喇嘛塔】

掐絲琺琅寶相花喇嘛塔,清,通高46.5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火盆】

掐絲琺琅火盆,清中期,高21cm,口徑51.7cm,底徑31.5cm。

火盆板折沿,直腹微鼓,平底微下凸,三足獸蹄形。板沿上下及腹外壁施天藍色琺琅釉為地,採用紅、嬌黃、碧綠、草綠、寶藍、白、藕荷等多種色釉,沿面以折枝蓮紋為間隔,逆時針方向依次裝飾輪、螺、傘、蓋、花、罐、魚、腸等八寶紋,沿下及腹壁裝飾纏枝花卉。花紋裝飾皆採用乾隆時期典型的雙鉤掐絲技法,所掐銅絲粗細均勻。足部通體鎏金,足與盆由螺絲連接固定。火盆在冬天置於宮殿或庭院內,用以燒炭取暖,主要有掐絲琺琅和銅兩種材質。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中經常可以見到為掐絲琺琅火盆配座或將其梅洗見新的記載。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山水人物魚缸】

畫琺琅開光山水人物魚缸,清,高28cm,口徑34cm,足徑23.2cm。

缸為銅胎。圓形,上闊下收,口、足鍍金,矮圈足。口下飾藍釉蟠夔及垂雲紋各一週,腹部飾纏枝花卉並四開光,內繪山水人物,為觀鶴、聽簫、仕女、祝壽等場景。足內施淡黃釉,中心飾藍色雙團螭紋。乾隆十年(1745年),廣東將軍兼管粵海關策楞曾進貢此種魚缸大小各一對。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鏨胎琺琅西蕃蓮薰爐】

鏨胎琺琅西蕃蓮薰爐,清,通高72cm,口徑42.7cm。

爐為銅胎。豐口,束頸,雙直耳,帶鏤空蓋。爐身作十八瓣瓜稜形,肩部有一對鍍金雙鳳首銜環。腹下三柱足。爐身及蓋滿布西蕃蓮紋,紋飾全部為鏨刻,減地填淺藍、寶藍、綠、淺綠、紅、粉紅、黃、白等八色琺琅。此器雖不足一米,但氣勢不凡,由此可推想粵海關為圓明園所造的多種大型鏨胎琺琅陳設器物的雄壯氣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五供】

畫琺琅纏枝花卉五供,清,爐高28.5cm,燭臺高36.2cm,花觚高36.5cm。

五供由香爐一隻、花觚一對、燭臺一對組成,是明代晚期至清代流行的禮器。

這套五供為畫琺琅工藝製作,以黃色為地,通體繪纏枝花卉等,器口等邊緣處鍍金,花觚和燭臺的近足處飾藍色回紋一週。器內飾天藍釉。整套禮器造型優美,做工精緻,彰顯出皇家的雍容華貴之氣。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長方盆石榴盆景】

掐絲琺琅長方盆石榴盆景,清,通高55cm,盆長40cm,寬26cm。

盆景以石榴樹為主景,樹幹為木質,塗以金漆,彰顯富麗。樹葉用銅片燒藍而成,石榴果則用各色瑪瑙精心雕琢,掛滿枝頭,暗含子孫滿堂之意。樹下配以桃樹、靈芝、繡球花、山石、水草等,頗有情趣。盆為掐絲琺琅長方盆,邊緣及邊角處裝飾各式花紋,外壁作花邊式開光,內嵌畫琺琅西洋人物風景畫。此盆景將中西方文化巧妙地融為一體,體現了當時廣東的工藝特色。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五福捧壽圓盒】

掐絲琺琅五福捧壽捧盒,清晚期,口徑29.6cm,高17.3cm。

圓盒子口,鼓腹,平底,圈足。蓋頂圓光內施淺黃色琺琅釉為地,描繪五隻紅色蝙蝠環繞一個圖案化的壽字飛舞,寓意五福捧壽。器壁通體施藍色琺琅釉,四開光兩兩相對,蓋壁的開光內裝飾花鳥紋,盒壁的開光內裝飾花卉紋。外底方框內有“大清工藝局造”掐絲六字款。從掐絲瑣碎繁密、釉較乾澀、器表光滑無砂眼、圖案呆板等特徵推斷,這件圓盒應屬晚清作品。由於製作耗時廢銅,掐絲琺琅工藝在乾隆末年開始走下坡路,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內外交困,宮廷琺琅工藝的發展遭受毀滅性打擊,帶有官款的琺琅器只有零星發現。同治、光緒年間,內府所需琺琅器幾乎全由北京民間作坊生產,再加上外銷暢通的刺激,民間琺琅工藝獲得一定程度的發展,但較之乾隆時期差距甚遠。此件圓盒署“大清工藝局造”款,證明其由清宮燒製,彌足珍貴。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西洋人物鼻菸壺】

畫琺琅西洋人物鼻菸壺,清,高6cm,口徑1.5cm。

鼻菸壺作扁壺形,銅胎,銅鍍金蓋鏨纏枝紋,內連象牙匙勺。壺口及足皆鍍金。壺體使用畫琺琅工藝,兩面均飾卷葉紋開光。一面繪一西洋女子立於樹下欄杆處,兩隻紅色蝙蝠在其眼前飛舞,寓有“福在眼前”之意,用西洋景表現中國傳統的吉祥寓意可謂別出心裁。另一面亦繪一西洋女子坐於樹下欄杆前,凝神遠望,若有所思。開光外作黃地纏枝蓮及如意垂雲紋等。橢圓形圈足內施白釉,中心署藍色楷書“乾隆年制”四字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膽瓶】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膽瓶,清康熙,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製造,高12.3cm,口徑1.2cm,腹徑6.7cm,

足徑5cm。清宮舊藏。瓶直口,細頸,垂腹,高圈足,口、足沿鎏金。瓶頸以藍色琺琅釉為地,飾掐絲琺琅纏枝蓮紋。圈足上以一週蓮瓣紋作裝飾。足底鏨刻“康熙年制”四字款。此瓶造型、圖案及釉色均仿“景泰御前琺琅”的特徵,但掐絲纖細,釉色飽滿,砂眼很少,圖案裝飾亦顯繁縟,這些特徵明顯有別於明代琺琅製品的風格,為清康熙時期仿明掐絲琺琅作品。此瓶以單線技法勾勒花葉枝蔓,蓮花朵肥葉碩,掐絲線條纖細流暢,這種掐絲纖細的技法是康熙掐線琺琅的特徵之一。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蓋碗】

畫琺琅蓋碗,清康熙,口徑12.3cm,底徑5cm,高10cm。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瓶長頸,頸上有銅弦紋三道,銅鍍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綠色蓮蓬樣凸起,白色雙藕耳,有圈足,銅鍍金足沿。瓶頸至肩部飾藍地彩色百花紋,肩部鏨刻若干蓮蓬樣紋作為裝飾。瓶腹部飾凸出、翻卷的荷葉紋,呈立體效果,顯得生動活潑。圈足外壁飾藍地纏枝花卉紋。此瓶從做工及工藝風格看可知為清末琺琅器。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香盒】

掐絲琺琅香盒,清晚期,高14.5cm,口徑13.7cm,足徑7.7cm。清宮舊藏。

盒子母口,蓋、盒各半,蓋頂蓮花苞形紐,下託銅鍍金鏨刻蓮瓣座,蓋面與盒外壁各飾紅、黃、藍、白勾蓮花四朵,相互對稱。盒底圈足。此物原藏紫禁城外景山內壽皇殿,壽皇殿為懸供清朝歷代皇帝遺像的場所。溥儀離開故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於1926年至1929年點查此間文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清晚期,通高18.4cm,口徑4.8cm,足徑8.2 cm、7.3cm。壺體長方形,委角,提樑亦長方形,曲流,底有隨形圈足。壺身四面開光,開光內繪西洋人物圖景。此壺具有清晚期畫琺琅作品的特徵,胎輕體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不純,描繪不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清晚期,高3cm,長11.8cm,寬8.5cm。清宮舊藏。

盒做展翼的蝴蝶形狀,蓋面裝飾亦為美麗的彩蝶,生動逼真,屬於仿生作品類型。盒面中心安設合頁,兩側對稱的翅膀為盒蓋,可向上開啟。盒內分出左右兩格,能分別放置小件首飾或物品。故宮收藏的清晚期畫琺琅作品都來源於民間,或訂製或購買。它們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欠缺,此乃衰落時代的寫照。其中仿生作品佔有一定比例,如仿桃實、秋柿等,目的是取其吉祥涵義。“蝶”與“耋”同音,寓意壽登耄耋。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清晚期,通長28cm,寬13cm,厚1.5cm。清宮舊藏。把鏡由鏡身、鏡柄兩部分構成。鏡身呈橢圓形,正面為玻璃鏡,用以照面;鏡背以琺琅彩“卍”字紋為地,中間嵌“囍”字,四周環繞八寶紋。沿鏡邊嵌透明藍琺琅描金花卉鏡圈,用以固定鏡面、鏡背。鏡柄為棍狀直柄。鏡身、鏡柄由卷草紋孔雀綠染牙和刻瓜式珊瑚珠銜接。柄底端嵌銅鍍金箍並繫有帶珊瑚珠的黃絲線穗。此鏡是清代晚期廣東進呈朝廷的貢物。製作中選用玻璃、銅、金、象牙及珊瑚等多種材質,並施以畫琺琅、透明琺琅、描金、畫彩、象牙雕刻及染色、銅鍍金鏨刻、鑲嵌等工藝,將把鏡製作得造型美觀,色彩豔麗,紋樣生動,寓意吉祥,反映了清晚期廣東制鏡的工藝水平。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清,高15cm,口徑13cm,足徑7cm。清宮舊藏。

溫碗一套五件,為碗蓋、碗、碗架、溫碗杯、碗託。碗蓋和碗外壁為深藍色地,上飾彩色寶相花及金“囍”字,碗內底飾五蝠捧壽紋。碗架內壁為黃地,外壁藍地飾描金花紋。溫碗杯銅柄,杯壁上飾藍地彩色寶相花。碗託口沿飾蝠紋一週。溫碗用於食物加熱和保溫。此件文物原藏紫禁城誠肅殿內。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清,高8.2cm,口徑21.5cm,折沿徑29.5cm。清宮舊藏。盆折沿式,銅鍍金口沿。通體黃地藍色“卍”字錦紋,折沿上飾彩雲、蝙蝠、桃實紋一週,盆內外壁繪雙龍戲珠紋,盆內底飾正面盤龍紋,龍紋周圍飾五彩祥雲和口銜壽桃的蝙蝠。蝙蝠取諧音為“福”,壽桃象徵“長壽”,寓意“福壽雙全”。

此盆原藏永壽宮後殿。永壽宮位於養心殿之南,光緒以後即用作內廷大庫。盆上龍紋具有清後期龍紋的特點,缺少氣勢,處理瑣細,鼻部常以一塊紅色填染。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清中期,高12.1cm,徑17.2cm。清宮舊藏。

手爐圓形,上安設弧形提樑。口沿內掛銅膽。蓋面以銅絲編結的密網做成,用以通風換氣。器身中部以粉色為地,繪飾雲龍戲珠紋,上下環以對稱的藍地白花裝飾帶。在冬季,手爐是文人雅士几案上常備的設置,用於暖手。爐一般多圓形或橢圓形,其結構分外殼和內膽兩層。外殼可根據需要用不同的工藝製作和裝飾。內膽一般為銅製,架於外殼的口沿之上,以備燃炭。熱量通過內外兩層之間的空氣進行傳導,使外殼既溫暖又不燙手。目前從傳世品看,最早的手爐是在明晚期出現的,由銅器名匠胡文明和張鳴歧製作,前者以鏨花工藝見長,後者以純正的皮色取勝。到了清代,製作手爐的工藝和材質明顯增多,有琺琅、漆器、銅器等,其中以琺琅居多。清末,宮廷琺琅作已被裁撤,宮中所用物品多沿用前朝或在民間訂製。清宮傳世琺琅手爐均為清中期作品,由此看來,溥儀時期所用乃前朝遺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清末,高27.5cm,口徑4cm,足徑9.3cm。清宮舊藏。罐長圓瓜式,上狹下豐,有瓜稜,蓋為銅鍍金瓜蒂形,下為花葉式足。罐身飾紅地彩色百花紋,有黃、藍、綠色三條龍穿梭其中。罐為一對,此為其中之一。溥儀離開紫禁城後,清室善後委員會在紫禁城皇極殿南廡內木箱中發現這對瓜式罐,並登記入冊。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清晚期,高19cm,口徑21cm,足徑15cm。

火鍋為菱花形,圈足,上附鏨刻鍍金的提手和螭耳。藍色地鍋身上飾紅、黃、藍、白等色團花紋,漫撒周身,疏朗而雋秀。涮火鍋,是中國人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東漢墓出土的鑊鬥即為火鍋。至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清乾隆皇帝吃火鍋成癖,相傳,他曾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應邀品嚐者達5000餘人,成為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火鍋盛宴。慈禧太后也很喜歡吃火鍋,火鍋是她冬日裡經常享用的美食。 因銅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所以自古以來火鍋以銅質為主,但在清代宮廷,也有少量的琺琅、瓷器、銀質的火鍋,這些豐富的飲食器具無不體現著宮廷生活的奢華與精緻。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清中期,高12.5cm,口徑33.5cm,底徑32.7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小攢盤及一個圓形小攢盤。每個攢盤內飾折枝花卉紋。此盒為廣東製作,與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系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清中期,高38cm,口徑23cm。

爐呈鼓式造型,斂口,鼓腹,平底。腹壁施黑色琺琅釉,以獸首銜環為間隔,裝飾卍字錦地牡丹、蓮花、菊花、梅花,寓意富貴、高潔。蓋面裝飾雙獅戲球紋,巧妙地將繡球上站立玩耍的兩個小童作為蓋鈕。三足皆作童子造型,但姿態各異,面向觀眾的童子以脊揹負馱爐身;另兩個小童皆作側身弓步,以胸腹及雙手承託爐身,三人面帶微笑,彷彿正要將大鼓抬走。蓋鈕、獸首、三足鎏金。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清乾隆,口徑8.6cm,底徑11.8cm,高35cm。

此器直口微侈,溜肩,鼓腹,束腰,平底,淺圈足,有蓋。袱系紋遮蓋器腹的大半部分,紅色部分以龜背錦為地,裝飾蝴蝶、蝙蝠、桃實等吉祥圖案,藍色部分繪卷草紋。從稍遠處觀看,似由真實的錦袱包裹,栩栩如生。肩部四開光內繪西番蓮。下腹部以黃釉為地,裝飾各類纏枝花卉。外底中部藍圈內有“乾隆年制”雙排藍料楷書款。袱系紋是清雍正、乾隆時期宮廷御用器上非常流行的裝飾題材,常見於琺琅器、玻璃器、瓷器等等。根據檔案記載,乾隆皇帝比較喜愛的各類器皿都會要求造辦處專門配做錦袱包裹,或用楠木匣盛裝,並將器物的名稱、年號刻在匣蓋上,以示珍藏。袱系紋的流行應該與此有關。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清代,口徑42cm,高72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缽】

畫琺琅缽,清乾隆,口徑13.5cm,高12.9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清,口徑10cm,底徑9.5cm,高21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八寶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託八寶紋攢盒,清中期,口徑34.5cm,高11.5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微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攢盤及一個圓形攢盤。盤內施天藍色釉,每個攢盤四周由紅蝠圍繞,中央書團壽字。同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然是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三足薰爐】

掐絲琺琅三足薰爐,清,口徑24cm,底徑12.5cm,高41.5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大吉葫蘆瓶】

畫琺琅大吉葫蘆瓶,清,口徑7.5cm,底徑13.1cm,高39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寶相花喇嘛塔】

掐絲琺琅寶相花喇嘛塔,清,通高46.5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火盆】

掐絲琺琅火盆,清中期,高21cm,口徑51.7cm,底徑31.5cm。

火盆板折沿,直腹微鼓,平底微下凸,三足獸蹄形。板沿上下及腹外壁施天藍色琺琅釉為地,採用紅、嬌黃、碧綠、草綠、寶藍、白、藕荷等多種色釉,沿面以折枝蓮紋為間隔,逆時針方向依次裝飾輪、螺、傘、蓋、花、罐、魚、腸等八寶紋,沿下及腹壁裝飾纏枝花卉。花紋裝飾皆採用乾隆時期典型的雙鉤掐絲技法,所掐銅絲粗細均勻。足部通體鎏金,足與盆由螺絲連接固定。火盆在冬天置於宮殿或庭院內,用以燒炭取暖,主要有掐絲琺琅和銅兩種材質。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中經常可以見到為掐絲琺琅火盆配座或將其梅洗見新的記載。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山水人物魚缸】

畫琺琅開光山水人物魚缸,清,高28cm,口徑34cm,足徑23.2cm。

缸為銅胎。圓形,上闊下收,口、足鍍金,矮圈足。口下飾藍釉蟠夔及垂雲紋各一週,腹部飾纏枝花卉並四開光,內繪山水人物,為觀鶴、聽簫、仕女、祝壽等場景。足內施淡黃釉,中心飾藍色雙團螭紋。乾隆十年(1745年),廣東將軍兼管粵海關策楞曾進貢此種魚缸大小各一對。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鏨胎琺琅西蕃蓮薰爐】

鏨胎琺琅西蕃蓮薰爐,清,通高72cm,口徑42.7cm。

爐為銅胎。豐口,束頸,雙直耳,帶鏤空蓋。爐身作十八瓣瓜稜形,肩部有一對鍍金雙鳳首銜環。腹下三柱足。爐身及蓋滿布西蕃蓮紋,紋飾全部為鏨刻,減地填淺藍、寶藍、綠、淺綠、紅、粉紅、黃、白等八色琺琅。此器雖不足一米,但氣勢不凡,由此可推想粵海關為圓明園所造的多種大型鏨胎琺琅陳設器物的雄壯氣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五供】

畫琺琅纏枝花卉五供,清,爐高28.5cm,燭臺高36.2cm,花觚高36.5cm。

五供由香爐一隻、花觚一對、燭臺一對組成,是明代晚期至清代流行的禮器。

這套五供為畫琺琅工藝製作,以黃色為地,通體繪纏枝花卉等,器口等邊緣處鍍金,花觚和燭臺的近足處飾藍色回紋一週。器內飾天藍釉。整套禮器造型優美,做工精緻,彰顯出皇家的雍容華貴之氣。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長方盆石榴盆景】

掐絲琺琅長方盆石榴盆景,清,通高55cm,盆長40cm,寬26cm。

盆景以石榴樹為主景,樹幹為木質,塗以金漆,彰顯富麗。樹葉用銅片燒藍而成,石榴果則用各色瑪瑙精心雕琢,掛滿枝頭,暗含子孫滿堂之意。樹下配以桃樹、靈芝、繡球花、山石、水草等,頗有情趣。盆為掐絲琺琅長方盆,邊緣及邊角處裝飾各式花紋,外壁作花邊式開光,內嵌畫琺琅西洋人物風景畫。此盆景將中西方文化巧妙地融為一體,體現了當時廣東的工藝特色。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五福捧壽圓盒】

掐絲琺琅五福捧壽捧盒,清晚期,口徑29.6cm,高17.3cm。

圓盒子口,鼓腹,平底,圈足。蓋頂圓光內施淺黃色琺琅釉為地,描繪五隻紅色蝙蝠環繞一個圖案化的壽字飛舞,寓意五福捧壽。器壁通體施藍色琺琅釉,四開光兩兩相對,蓋壁的開光內裝飾花鳥紋,盒壁的開光內裝飾花卉紋。外底方框內有“大清工藝局造”掐絲六字款。從掐絲瑣碎繁密、釉較乾澀、器表光滑無砂眼、圖案呆板等特徵推斷,這件圓盒應屬晚清作品。由於製作耗時廢銅,掐絲琺琅工藝在乾隆末年開始走下坡路,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內外交困,宮廷琺琅工藝的發展遭受毀滅性打擊,帶有官款的琺琅器只有零星發現。同治、光緒年間,內府所需琺琅器幾乎全由北京民間作坊生產,再加上外銷暢通的刺激,民間琺琅工藝獲得一定程度的發展,但較之乾隆時期差距甚遠。此件圓盒署“大清工藝局造”款,證明其由清宮燒製,彌足珍貴。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西洋人物鼻菸壺】

畫琺琅西洋人物鼻菸壺,清,高6cm,口徑1.5cm。

鼻菸壺作扁壺形,銅胎,銅鍍金蓋鏨纏枝紋,內連象牙匙勺。壺口及足皆鍍金。壺體使用畫琺琅工藝,兩面均飾卷葉紋開光。一面繪一西洋女子立於樹下欄杆處,兩隻紅色蝙蝠在其眼前飛舞,寓有“福在眼前”之意,用西洋景表現中國傳統的吉祥寓意可謂別出心裁。另一面亦繪一西洋女子坐於樹下欄杆前,凝神遠望,若有所思。開光外作黃地纏枝蓮及如意垂雲紋等。橢圓形圈足內施白釉,中心署藍色楷書“乾隆年制”四字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膽瓶】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膽瓶,清康熙,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製造,高12.3cm,口徑1.2cm,腹徑6.7cm,

足徑5cm。清宮舊藏。瓶直口,細頸,垂腹,高圈足,口、足沿鎏金。瓶頸以藍色琺琅釉為地,飾掐絲琺琅纏枝蓮紋。圈足上以一週蓮瓣紋作裝飾。足底鏨刻“康熙年制”四字款。此瓶造型、圖案及釉色均仿“景泰御前琺琅”的特徵,但掐絲纖細,釉色飽滿,砂眼很少,圖案裝飾亦顯繁縟,這些特徵明顯有別於明代琺琅製品的風格,為清康熙時期仿明掐絲琺琅作品。此瓶以單線技法勾勒花葉枝蔓,蓮花朵肥葉碩,掐絲線條纖細流暢,這種掐絲纖細的技法是康熙掐線琺琅的特徵之一。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蓋碗】

畫琺琅蓋碗,清康熙,口徑12.3cm,底徑5cm,高10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琅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琅製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琅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琅器和畫琺琅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琅器、錘胎琺琅器、透明琺琅器,以及在一件琺琅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琅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

畫琺琅花果紋綠色碗,清晚期,高8.3cm,口徑18.5cm,足徑7.5cm。清宮舊藏。碗通體淺綠色,銅鍍金口沿,有圈足,銅鍍金足沿。口沿下飾藍色如意雲頭紋一週,碗外壁飾彩色的折枝花卉、果實和飛舞的蝴蝶。此碗原藏紫禁城乾隆花園遂初堂內,製作時代應為清晚期。故宮藏傳世的清晚期畫琺琅器物,因當時宮廷琺琅作的裁撤,所用多從民間採辦。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所欠缺。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瓶長頸,頸上有銅弦紋三道,銅鍍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綠色蓮蓬樣凸起,白色雙藕耳,有圈足,銅鍍金足沿。瓶頸至肩部飾藍地彩色百花紋,肩部鏨刻若干蓮蓬樣紋作為裝飾。瓶腹部飾凸出、翻卷的荷葉紋,呈立體效果,顯得生動活潑。圈足外壁飾藍地纏枝花卉紋。此瓶從做工及工藝風格看可知為清末琺琅器。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香盒】

掐絲琺琅香盒,清晚期,高14.5cm,口徑13.7cm,足徑7.7cm。清宮舊藏。

盒子母口,蓋、盒各半,蓋頂蓮花苞形紐,下託銅鍍金鏨刻蓮瓣座,蓋面與盒外壁各飾紅、黃、藍、白勾蓮花四朵,相互對稱。盒底圈足。此物原藏紫禁城外景山內壽皇殿,壽皇殿為懸供清朝歷代皇帝遺像的場所。溥儀離開故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於1926年至1929年點查此間文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

畫琺琅開光西洋人物圖提樑壺,清晚期,通高18.4cm,口徑4.8cm,足徑8.2 cm、7.3cm。壺體長方形,委角,提樑亦長方形,曲流,底有隨形圈足。壺身四面開光,開光內繪西洋人物圖景。此壺具有清晚期畫琺琅作品的特徵,胎輕體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不純,描繪不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蝶式盒,清晚期,高3cm,長11.8cm,寬8.5cm。清宮舊藏。

盒做展翼的蝴蝶形狀,蓋面裝飾亦為美麗的彩蝶,生動逼真,屬於仿生作品類型。盒面中心安設合頁,兩側對稱的翅膀為盒蓋,可向上開啟。盒內分出左右兩格,能分別放置小件首飾或物品。故宮收藏的清晚期畫琺琅作品都來源於民間,或訂製或購買。它們總體風格基本一致,一般體量較小,胎體輕薄,釉料不夠細膩,色彩的純正度也有欠缺,此乃衰落時代的寫照。其中仿生作品佔有一定比例,如仿桃實、秋柿等,目的是取其吉祥涵義。“蝶”與“耋”同音,寓意壽登耄耋。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

銅胎畫琺琅八寶雙喜字背把鏡,清晚期,通長28cm,寬13cm,厚1.5cm。清宮舊藏。把鏡由鏡身、鏡柄兩部分構成。鏡身呈橢圓形,正面為玻璃鏡,用以照面;鏡背以琺琅彩“卍”字紋為地,中間嵌“囍”字,四周環繞八寶紋。沿鏡邊嵌透明藍琺琅描金花卉鏡圈,用以固定鏡面、鏡背。鏡柄為棍狀直柄。鏡身、鏡柄由卷草紋孔雀綠染牙和刻瓜式珊瑚珠銜接。柄底端嵌銅鍍金箍並繫有帶珊瑚珠的黃絲線穗。此鏡是清代晚期廣東進呈朝廷的貢物。製作中選用玻璃、銅、金、象牙及珊瑚等多種材質,並施以畫琺琅、透明琺琅、描金、畫彩、象牙雕刻及染色、銅鍍金鏨刻、鑲嵌等工藝,將把鏡製作得造型美觀,色彩豔麗,紋樣生動,寓意吉祥,反映了清晚期廣東制鏡的工藝水平。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

畫琺琅喜字寶相花紋溫碗,清,高15cm,口徑13cm,足徑7cm。清宮舊藏。

溫碗一套五件,為碗蓋、碗、碗架、溫碗杯、碗託。碗蓋和碗外壁為深藍色地,上飾彩色寶相花及金“囍”字,碗內底飾五蝠捧壽紋。碗架內壁為黃地,外壁藍地飾描金花紋。溫碗杯銅柄,杯壁上飾藍地彩色寶相花。碗託口沿飾蝠紋一週。溫碗用於食物加熱和保溫。此件文物原藏紫禁城誠肅殿內。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

畫琺琅彩龍桃蝠紋盆,清,高8.2cm,口徑21.5cm,折沿徑29.5cm。清宮舊藏。盆折沿式,銅鍍金口沿。通體黃地藍色“卍”字錦紋,折沿上飾彩雲、蝙蝠、桃實紋一週,盆內外壁繪雙龍戲珠紋,盆內底飾正面盤龍紋,龍紋周圍飾五彩祥雲和口銜壽桃的蝙蝠。蝙蝠取諧音為“福”,壽桃象徵“長壽”,寓意“福壽雙全”。

此盆原藏永壽宮後殿。永壽宮位於養心殿之南,光緒以後即用作內廷大庫。盆上龍紋具有清後期龍紋的特點,缺少氣勢,處理瑣細,鼻部常以一塊紅色填染。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

畫琺琅雲龍紋圓手爐,清中期,高12.1cm,徑17.2cm。清宮舊藏。

手爐圓形,上安設弧形提樑。口沿內掛銅膽。蓋面以銅絲編結的密網做成,用以通風換氣。器身中部以粉色為地,繪飾雲龍戲珠紋,上下環以對稱的藍地白花裝飾帶。在冬季,手爐是文人雅士几案上常備的設置,用於暖手。爐一般多圓形或橢圓形,其結構分外殼和內膽兩層。外殼可根據需要用不同的工藝製作和裝飾。內膽一般為銅製,架於外殼的口沿之上,以備燃炭。熱量通過內外兩層之間的空氣進行傳導,使外殼既溫暖又不燙手。目前從傳世品看,最早的手爐是在明晚期出現的,由銅器名匠胡文明和張鳴歧製作,前者以鏨花工藝見長,後者以純正的皮色取勝。到了清代,製作手爐的工藝和材質明顯增多,有琺琅、漆器、銅器等,其中以琺琅居多。清末,宮廷琺琅作已被裁撤,宮中所用物品多沿用前朝或在民間訂製。清宮傳世琺琅手爐均為清中期作品,由此看來,溥儀時期所用乃前朝遺物。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

掐絲琺琅夔龍花卉紋瓜式蓋罐,清末,高27.5cm,口徑4cm,足徑9.3cm。清宮舊藏。罐長圓瓜式,上狹下豐,有瓜稜,蓋為銅鍍金瓜蒂形,下為花葉式足。罐身飾紅地彩色百花紋,有黃、藍、綠色三條龍穿梭其中。罐為一對,此為其中之一。溥儀離開紫禁城後,清室善後委員會在紫禁城皇極殿南廡內木箱中發現這對瓜式罐,並登記入冊。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清晚期,高19cm,口徑21cm,足徑15cm。

火鍋為菱花形,圈足,上附鏨刻鍍金的提手和螭耳。藍色地鍋身上飾紅、黃、藍、白等色團花紋,漫撒周身,疏朗而雋秀。涮火鍋,是中國人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東漢墓出土的鑊鬥即為火鍋。至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清乾隆皇帝吃火鍋成癖,相傳,他曾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應邀品嚐者達5000餘人,成為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火鍋盛宴。慈禧太后也很喜歡吃火鍋,火鍋是她冬日裡經常享用的美食。 因銅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所以自古以來火鍋以銅質為主,但在清代宮廷,也有少量的琺琅、瓷器、銀質的火鍋,這些豐富的飲食器具無不體現著宮廷生活的奢華與精緻。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八寶紋攢盒,清中期,高12.5cm,口徑33.5cm,底徑32.7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小攢盤及一個圓形小攢盤。每個攢盤內飾折枝花卉紋。此盒為廣東製作,與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系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

掐絲琺琅花卉紋獸耳活環嬰足鼓式蓋爐,清中期,高38cm,口徑23cm。

爐呈鼓式造型,斂口,鼓腹,平底。腹壁施黑色琺琅釉,以獸首銜環為間隔,裝飾卍字錦地牡丹、蓮花、菊花、梅花,寓意富貴、高潔。蓋面裝飾雙獅戲球紋,巧妙地將繡球上站立玩耍的兩個小童作為蓋鈕。三足皆作童子造型,但姿態各異,面向觀眾的童子以脊揹負馱爐身;另兩個小童皆作側身弓步,以胸腹及雙手承託爐身,三人面帶微笑,彷彿正要將大鼓抬走。蓋鈕、獸首、三足鎏金。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

畫琺琅袱系紋蓋罐,清乾隆,口徑8.6cm,底徑11.8cm,高35cm。

此器直口微侈,溜肩,鼓腹,束腰,平底,淺圈足,有蓋。袱系紋遮蓋器腹的大半部分,紅色部分以龜背錦為地,裝飾蝴蝶、蝙蝠、桃實等吉祥圖案,藍色部分繪卷草紋。從稍遠處觀看,似由真實的錦袱包裹,栩栩如生。肩部四開光內繪西番蓮。下腹部以黃釉為地,裝飾各類纏枝花卉。外底中部藍圈內有“乾隆年制”雙排藍料楷書款。袱系紋是清雍正、乾隆時期宮廷御用器上非常流行的裝飾題材,常見於琺琅器、玻璃器、瓷器等等。根據檔案記載,乾隆皇帝比較喜愛的各類器皿都會要求造辦處專門配做錦袱包裹,或用楠木匣盛裝,並將器物的名稱、年號刻在匣蓋上,以示珍藏。袱系紋的流行應該與此有關。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

畫琺琅花卉三足薰爐,清代,口徑42cm,高72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缽】

畫琺琅缽,清乾隆,口徑13.5cm,高12.9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

畫琺琅勾蓮開光西洋人物雙耳蓋豆,清,口徑10cm,底徑9.5cm,高21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八寶攢盒】

畫琺琅纏枝蓮託八寶紋攢盒,清中期,口徑34.5cm,高11.5cm。

攢盒扁圓,直壁,蓋面微隆起,以寶藍色釉為地,中心裝飾五蝠捧壽紋;外圈裝飾纏枝蓮託八寶紋。器壁以折枝花卉為間隔,裝飾八寶紋。盒內有一銅鎏金屜,上盛八個扇形攢盤及一個圓形攢盤。盤內施天藍色釉,每個攢盤四周由紅蝠圍繞,中央書團壽字。同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相比,此盒紋飾活潑流暢,天藍色釉較為深沉。蓋面的五隻蝙蝠採取俯視和側視兩種構圖,俯視的三隻又存在一定變化,顯然是採用了西洋技法。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廣東琺琅的獨特風貌。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三足薰爐】

掐絲琺琅三足薰爐,清,口徑24cm,底徑12.5cm,高41.5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大吉葫蘆瓶】

畫琺琅大吉葫蘆瓶,清,口徑7.5cm,底徑13.1cm,高39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寶相花喇嘛塔】

掐絲琺琅寶相花喇嘛塔,清,通高46.5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火盆】

掐絲琺琅火盆,清中期,高21cm,口徑51.7cm,底徑31.5cm。

火盆板折沿,直腹微鼓,平底微下凸,三足獸蹄形。板沿上下及腹外壁施天藍色琺琅釉為地,採用紅、嬌黃、碧綠、草綠、寶藍、白、藕荷等多種色釉,沿面以折枝蓮紋為間隔,逆時針方向依次裝飾輪、螺、傘、蓋、花、罐、魚、腸等八寶紋,沿下及腹壁裝飾纏枝花卉。花紋裝飾皆採用乾隆時期典型的雙鉤掐絲技法,所掐銅絲粗細均勻。足部通體鎏金,足與盆由螺絲連接固定。火盆在冬天置於宮殿或庭院內,用以燒炭取暖,主要有掐絲琺琅和銅兩種材質。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中經常可以見到為掐絲琺琅火盆配座或將其梅洗見新的記載。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開光山水人物魚缸】

畫琺琅開光山水人物魚缸,清,高28cm,口徑34cm,足徑23.2cm。

缸為銅胎。圓形,上闊下收,口、足鍍金,矮圈足。口下飾藍釉蟠夔及垂雲紋各一週,腹部飾纏枝花卉並四開光,內繪山水人物,為觀鶴、聽簫、仕女、祝壽等場景。足內施淡黃釉,中心飾藍色雙團螭紋。乾隆十年(1745年),廣東將軍兼管粵海關策楞曾進貢此種魚缸大小各一對。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鏨胎琺琅西蕃蓮薰爐】

鏨胎琺琅西蕃蓮薰爐,清,通高72cm,口徑42.7cm。

爐為銅胎。豐口,束頸,雙直耳,帶鏤空蓋。爐身作十八瓣瓜稜形,肩部有一對鍍金雙鳳首銜環。腹下三柱足。爐身及蓋滿布西蕃蓮紋,紋飾全部為鏨刻,減地填淺藍、寶藍、綠、淺綠、紅、粉紅、黃、白等八色琺琅。此器雖不足一米,但氣勢不凡,由此可推想粵海關為圓明園所造的多種大型鏨胎琺琅陳設器物的雄壯氣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纏枝花卉五供】

畫琺琅纏枝花卉五供,清,爐高28.5cm,燭臺高36.2cm,花觚高36.5cm。

五供由香爐一隻、花觚一對、燭臺一對組成,是明代晚期至清代流行的禮器。

這套五供為畫琺琅工藝製作,以黃色為地,通體繪纏枝花卉等,器口等邊緣處鍍金,花觚和燭臺的近足處飾藍色回紋一週。器內飾天藍釉。整套禮器造型優美,做工精緻,彰顯出皇家的雍容華貴之氣。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長方盆石榴盆景】

掐絲琺琅長方盆石榴盆景,清,通高55cm,盆長40cm,寬26cm。

盆景以石榴樹為主景,樹幹為木質,塗以金漆,彰顯富麗。樹葉用銅片燒藍而成,石榴果則用各色瑪瑙精心雕琢,掛滿枝頭,暗含子孫滿堂之意。樹下配以桃樹、靈芝、繡球花、山石、水草等,頗有情趣。盆為掐絲琺琅長方盆,邊緣及邊角處裝飾各式花紋,外壁作花邊式開光,內嵌畫琺琅西洋人物風景畫。此盆景將中西方文化巧妙地融為一體,體現了當時廣東的工藝特色。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五福捧壽圓盒】

掐絲琺琅五福捧壽捧盒,清晚期,口徑29.6cm,高17.3cm。

圓盒子口,鼓腹,平底,圈足。蓋頂圓光內施淺黃色琺琅釉為地,描繪五隻紅色蝙蝠環繞一個圖案化的壽字飛舞,寓意五福捧壽。器壁通體施藍色琺琅釉,四開光兩兩相對,蓋壁的開光內裝飾花鳥紋,盒壁的開光內裝飾花卉紋。外底方框內有“大清工藝局造”掐絲六字款。從掐絲瑣碎繁密、釉較乾澀、器表光滑無砂眼、圖案呆板等特徵推斷,這件圓盒應屬晚清作品。由於製作耗時廢銅,掐絲琺琅工藝在乾隆末年開始走下坡路,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內外交困,宮廷琺琅工藝的發展遭受毀滅性打擊,帶有官款的琺琅器只有零星發現。同治、光緒年間,內府所需琺琅器幾乎全由北京民間作坊生產,再加上外銷暢通的刺激,民間琺琅工藝獲得一定程度的發展,但較之乾隆時期差距甚遠。此件圓盒署“大清工藝局造”款,證明其由清宮燒製,彌足珍貴。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西洋人物鼻菸壺】

畫琺琅西洋人物鼻菸壺,清,高6cm,口徑1.5cm。

鼻菸壺作扁壺形,銅胎,銅鍍金蓋鏨纏枝紋,內連象牙匙勺。壺口及足皆鍍金。壺體使用畫琺琅工藝,兩面均飾卷葉紋開光。一面繪一西洋女子立於樹下欄杆處,兩隻紅色蝙蝠在其眼前飛舞,寓有“福在眼前”之意,用西洋景表現中國傳統的吉祥寓意可謂別出心裁。另一面亦繪一西洋女子坐於樹下欄杆前,凝神遠望,若有所思。開光外作黃地纏枝蓮及如意垂雲紋等。橢圓形圈足內施白釉,中心署藍色楷書“乾隆年制”四字款。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膽瓶】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膽瓶,清康熙,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製造,高12.3cm,口徑1.2cm,腹徑6.7cm,

足徑5cm。清宮舊藏。瓶直口,細頸,垂腹,高圈足,口、足沿鎏金。瓶頸以藍色琺琅釉為地,飾掐絲琺琅纏枝蓮紋。圈足上以一週蓮瓣紋作裝飾。足底鏨刻“康熙年制”四字款。此瓶造型、圖案及釉色均仿“景泰御前琺琅”的特徵,但掐絲纖細,釉色飽滿,砂眼很少,圖案裝飾亦顯繁縟,這些特徵明顯有別於明代琺琅製品的風格,為清康熙時期仿明掐絲琺琅作品。此瓶以單線技法勾勒花葉枝蔓,蓮花朵肥葉碩,掐絲線條纖細流暢,這種掐絲纖細的技法是康熙掐線琺琅的特徵之一。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蓋碗】

畫琺琅蓋碗,清康熙,口徑12.3cm,底徑5cm,高10cm。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故宮博物院清代琺琅精品

【畫琺琅蓮花蓋碗】

畫琺琅蓮花蓋碗,清康熙,通高9.7cm,口徑10.6cm,足徑4.8cm。

碗敞口,弧腹,平底,矮圈足。外壁裝飾三層仰蓮紋,中層花瓣內繪牡丹、山茶、罌粟、佛手、荷花、梅花、蘭草等。蓋壁飾荷葉及蓮瓣,黃色蓮瓣內繪各色菊花。底施白釉,中部紅色雙方框內有“康熙御製”楷書款。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