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萬平方米的故宮,施工僅3年?聽樑思成弟子張克群講故宮的建築

16 萬平方米的故宮,施工僅3年?聽樑思成弟子張克群講故宮的建築

宮殿是指皇帝居住和辦公的地方。北京的宮殿主要就是指故宮。

讓我們來看看故宮在建築上的一些特點。

16 萬平方米的故宮,施工僅3年?聽樑思成弟子張克群講故宮的建築

西方的建築是以石材為主,因而形成了粗大雄健的建築形式和風格,而中國的建築幾千年來一直以木頭為主要建築材料,顯得纖細而華麗。

既然以木材為主,最合理的結構形式就是“樑柱式”。以4 根立柱上架樑枋,互相榫接成為“一間”。它的構件大至樑柱,小至斗拱都是在地面上預製好了的,現場連釘子都不用,只需一座梯子、一把斧子,敲敲打打地把構件拼裝起來即可。在古代沒有吊車的情況下,這種施工方法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的優點。故宮的建築面積達16 萬平方米,純粹施工時間只有三年,這在機械化程度很高的今天也算是快的了。而且從抗震的角度來看,木結構都是榫接的。一般的地震頂多把門窗擠歪了,房子卻塌不了。可見這種結構形式是很有它的優勢的。

佈局靈活也是木構的一大優點。建築物上部的重量全由樑、枋和柱子負擔,所有的牆壁無論是磚砌的還是木板的、花格的、紙糊的,都只起隔斷作用,可有可無。牆壁的佈置極隨心所欲,今天要跟誰密談,隔出個小間,明天要開宴會,再拆成一大間。這就使整個宮殿顯得雄偉而不失玲瓏剔透。

16 萬平方米的故宮,施工僅3年?聽樑思成弟子張克群講故宮的建築

你要是抬頭細看,可以發現很多大殿那碩大的屋簷下,都有馬蜂窩似的一嘟嚕一嘟嚕的由小木頭塊搭的東西,那東西叫斗拱。因為人們希望屋簷向外伸出來多一些,又擋雨又好看,所謂“柱高一丈,出簷三尺”嘛。這麼大的挑簷就需要有支撐。古人想出以長方形的木塊相互重疊成斗拱,向前伸出來支撐挑出的屋簷。以後斗拱的制式逐漸標準化,橫拱的“材”遂成為一切建築用材的度量標準。

斗拱的大小歷代不同,元代之前的斗拱因起著撐託屋頂的作用而碩大之極,到明朝以後漸漸變小,清代的斗拱已成為裝飾品而不起多大結構作用了。故宮裡的建築大部分是清代重修的,斗拱的木條都是又密又細。而在其他一些宋遼古建上,我們還可欣賞到碩大而雄健的斗拱。

這裡我教您一招:看一座古建的年紀,大致可以從斗拱的大小入手,斗拱越大,歲數越老。

16 萬平方米的故宮,施工僅3年?聽樑思成弟子張克群講故宮的建築

這樣,一座建築從上到下就可分為屋頂、斗拱、柱牆、階基四大部分。屋頂用了幾根樑一點點往上抬的方式做成美麗、上翹的曲面,看上去似欲飛狀,輕巧而優雅,這是中國建築一大獨特風格。斗拱在屋簷下,以它特殊的造型和色彩託襯著碩大的頂部,使其不顯沉重。柱牆形成的開間也有講究:當中入口的一間比其他的要寬些,叫明間;最邊上的比其他的要窄些,叫稍間;介乎明間與稍間的,不論多少間都叫次間。階基既是房屋的基礎,也是使立面構圖顯得穩重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16 萬平方米的故宮,施工僅3年?聽樑思成弟子張克群講故宮的建築

木材容易腐爛,為此必須在表面上刷油漆。中國建築的油漆刷得太美了。那根本不是“刷”,而是“畫”。油漆的色彩規律是這樣的:陽光下的構件用大紅的暖色,使其越發明媚;屋簷下的陰影部分則用藍、綠等冷色,使其更加深邃。你要是有興趣細琢磨,還可發現屋簷下的藍、綠兩色無論橫向還是縱向都間隔使用。少量地方點一點兒金色,統一而不單調,絢麗而不雜亂。

現在,讓我們在心裡描繪一下故宮的建築色彩吧。最下面是白色的基座,中間殿身是紅色的柱子和門窗,屋簷之下是以青綠為主的彩畫,屋頂則是黃琉璃瓦,背後襯著藍天白雲,整座建築多麼光彩奪目且端莊華貴!而從整個城市來看,低矮的綠樹和大量灰色的民房恰似海洋般地襯托著城市中央高大而輝煌壯麗的紅牆黃瓦的皇宮,形成了北京城獨有的色彩特點。當然啦,老百姓,尤其是官兒的房子也想漂亮漂亮,可你要也想弄點油漆彩畫琉璃瓦什麼的,那叫“僭越”,頭一天被發現,第二天大概就上菜市口掉腦袋去了。

16 萬平方米的故宮,施工僅3年?聽樑思成弟子張克群講故宮的建築

故宮裡的建築,從皇帝大典的太和殿到一大批小老婆們的住所,等級差別極大。為表示不同建築物的等級高低,古代匠人真是大動腦子,使出各種手段。最一目瞭然的當然是屋頂的形式。其最高等級的是重簷廡殿(如太和殿)、重簷歇山(如天安門),然後是單簷廡殿(如後兩宮)、單簷歇山,再下來是懸山正脊、懸山捲棚、硬山正脊、硬山捲棚,這後四類屋頂都是用在附屬建築上。一般老百姓的房子自然就只能是硬山的了。這這裡要對屋頂稍微多解釋兩句。重簷、單簷好理解,前者是兩層屋簷,後者是一層屋簷。廡殿頂是古人為四坡頂的屋頂起的名字(再早叫四阿頂)。這種屋頂四面都是坡頂,正面的寬,側面的窄。

整個屋頂沒有水平的地方,也沒有垂直的地方。屋頂上除了瓦就是瓦,沒有別的東西。歇山頂是把廡殿頂的兩個窄面的上半截垂直切一下,在這裡形成一個三角形。在這個三角形上,你可以看見幾組金釘子,這些金釘子組成類似梅花的圖案,最上面兩個,當中三個,最下面又是兩個,這叫七心釘,是固定檁條用的。懸山是指屋簷的兩端挑出在山牆(兩端的牆)外面,硬山則相反,屋頂不挑出。正脊是指屋頂上有一根檁條。捲棚在屋頂最上端是兩根檁條,因此沒有屋脊。

總之,重簷的等級比單簷高,廡殿比歇山高級,懸山比硬山高級,有屋脊比沒脊的捲棚高級。

16 萬平方米的故宮,施工僅3年?聽樑思成弟子張克群講故宮的建築

建築的開間也是等級高低的重要標誌,如太和殿面闊為11 間,午門、天安門等為9 間。用來顯示建築級別的還有基座的高低、彩畫的形式、室內吊頂的制式,門釘的數量乃至彩畫是龍還是花草,龍爪有幾根指頭等等,細得不能再細了。

也許你已經發現了,在重要建築物的屋簷最前面的屋脊之上,還有若干排列整齊的小動物,這叫做走獸。它們是幹什麼的呢?原來,為把最後幾塊脊瓦固定在下面的泥背上,這裡需要幾個釘子。可釘子頭露在外面既不好看又容易生鏽,於是在它們上以小獸裝飾。

有意思的是走獸的數量是有含義的。最高級的太和殿安放了10 個走獸,其他建築的走獸數量按等級高低遞減,但數目均為單數。如天安門、午門都是9 個,各主要門樓上則只有3—5 個了。走獸在屋脊上排列的順序是這樣的:最前面領頭的是仙人騎著鳳,其後依次為龍 、鳳、獅、海馬、天馬 、押魚、狻猊、獬豸、鬥牛、行什。這個次序在整個故宮乃至全北京的各類皇家建築中都是紋絲不亂的。

這裡我再教您一套分辨古建築等級的高低的法子,叫兩看兩數:看屋頂、看彩畫;數開間,數走獸。再去參觀故宮、頤和園什麼的,您跟您朋友就有山可侃了。

-

END

文/張克群

配圖/《北京古建築物語》插圖


推 薦 閱 讀

16 萬平方米的故宮,施工僅3年?聽樑思成弟子張克群講故宮的建築

《北京古建築物語》(套裝三種)

世家出身的張克群眼中的老北京是怎樣的?140處北京古建築為什麼如此與眾不同?千年古建築背後有哪些人?那些事?且聽建築大家樑思成先生親傳弟子張克群為您解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