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丟失荊州,如果魯肅活著,關羽還會被殺嗎?'

"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攻打駐守樊城的曹仁,關羽一開始取得勝利,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曹操想遷都,以避開關羽的鋒芒,不想和關羽硬拼,司馬懿和蔣濟趁機建議曹操,勾結孫權,從關羽背後下手,偷襲荊州。

於是,孫權立即同意,派大將呂蒙執行這一偷襲行動,呂蒙隨即“白衣渡江”,率軍扮作客商,襲取了荊州。

關羽在襄樊前線和曹軍死磕,而背後中了孫權和呂蒙的陰謀詭計,腹背受敵,孤軍奮戰,也沒有援軍,最終兵敗被殺。

"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攻打駐守樊城的曹仁,關羽一開始取得勝利,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曹操想遷都,以避開關羽的鋒芒,不想和關羽硬拼,司馬懿和蔣濟趁機建議曹操,勾結孫權,從關羽背後下手,偷襲荊州。

於是,孫權立即同意,派大將呂蒙執行這一偷襲行動,呂蒙隨即“白衣渡江”,率軍扮作客商,襲取了荊州。

關羽在襄樊前線和曹軍死磕,而背後中了孫權和呂蒙的陰謀詭計,腹背受敵,孤軍奮戰,也沒有援軍,最終兵敗被殺。

關羽丟失荊州,如果魯肅活著,關羽還會被殺嗎?

先看關羽被殺的經過,關羽打樊城,曹操先派于禁督七軍救援,于禁戰敗,曹操又派徐晃救援,徐晃到了前線,關羽戰敗,在撤退的時候,東吳已經偷襲了荊州,關羽軍心渙散,敗走麥城,被吳軍擒獲,隨即被殺。

《三國志 關羽傳》記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也就是說,孫權的軍隊,一捉到關羽,就馬上殺了關羽父子,沒有絲毫的猶豫。這肯定是孫權下的命令,不然,誰敢擅自殺關羽?

試想,如果當時魯肅還活著,孫權會偷襲荊州嗎?即使偷襲荊州,關羽還會被殺嗎?

"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攻打駐守樊城的曹仁,關羽一開始取得勝利,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曹操想遷都,以避開關羽的鋒芒,不想和關羽硬拼,司馬懿和蔣濟趁機建議曹操,勾結孫權,從關羽背後下手,偷襲荊州。

於是,孫權立即同意,派大將呂蒙執行這一偷襲行動,呂蒙隨即“白衣渡江”,率軍扮作客商,襲取了荊州。

關羽在襄樊前線和曹軍死磕,而背後中了孫權和呂蒙的陰謀詭計,腹背受敵,孤軍奮戰,也沒有援軍,最終兵敗被殺。

關羽丟失荊州,如果魯肅活著,關羽還會被殺嗎?

先看關羽被殺的經過,關羽打樊城,曹操先派于禁督七軍救援,于禁戰敗,曹操又派徐晃救援,徐晃到了前線,關羽戰敗,在撤退的時候,東吳已經偷襲了荊州,關羽軍心渙散,敗走麥城,被吳軍擒獲,隨即被殺。

《三國志 關羽傳》記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也就是說,孫權的軍隊,一捉到關羽,就馬上殺了關羽父子,沒有絲毫的猶豫。這肯定是孫權下的命令,不然,誰敢擅自殺關羽?

試想,如果當時魯肅還活著,孫權會偷襲荊州嗎?即使偷襲荊州,關羽還會被殺嗎?

關羽丟失荊州,如果魯肅活著,關羽還會被殺嗎?

眾所周知,魯肅是傑出的戰略家,是東吳少有的高瞻遠矚之人,他很清醒地看到,當時天下的局勢,大漢王朝已經沒希望了,而曹操實力強大,一時半會也打不敗他,本身江東也實力不大,只能自保,這種自保還是建立在鼎足而立的情況之下,也就是說,江東必須有人分擔來自曹操的壓力。

《三國志 魯肅傳》記載: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

這樣以來,如果孫權趁關羽打樊城,和曹操死磕,偷襲荊州,魯肅肯定會反對。

而呂蒙不同,他是東吳的鷹派人物,一直想拿下荊州,建功立業,呂蒙只想著眼前利益,而沒有魯肅看得那麼遠。

再說,即使孫權下令偷襲,讓魯肅去執行,那麼,魯肅也不會對關羽趕盡殺絕,最多是趕走關羽,絕不會下死手。

這樣說,依據是什麼呢?

《三國志 魯肅傳》記載:羽與肅鄰界,數生狐疑,疆埸紛錯,肅常以歡好撫之。

魯肅和關羽相鄰駐軍的時候,即使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是,魯肅從孫劉聯盟的大局出發,一直表現的非常理智,經常安撫好這種矛盾。

"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攻打駐守樊城的曹仁,關羽一開始取得勝利,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曹操想遷都,以避開關羽的鋒芒,不想和關羽硬拼,司馬懿和蔣濟趁機建議曹操,勾結孫權,從關羽背後下手,偷襲荊州。

於是,孫權立即同意,派大將呂蒙執行這一偷襲行動,呂蒙隨即“白衣渡江”,率軍扮作客商,襲取了荊州。

關羽在襄樊前線和曹軍死磕,而背後中了孫權和呂蒙的陰謀詭計,腹背受敵,孤軍奮戰,也沒有援軍,最終兵敗被殺。

關羽丟失荊州,如果魯肅活著,關羽還會被殺嗎?

先看關羽被殺的經過,關羽打樊城,曹操先派于禁督七軍救援,于禁戰敗,曹操又派徐晃救援,徐晃到了前線,關羽戰敗,在撤退的時候,東吳已經偷襲了荊州,關羽軍心渙散,敗走麥城,被吳軍擒獲,隨即被殺。

《三國志 關羽傳》記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也就是說,孫權的軍隊,一捉到關羽,就馬上殺了關羽父子,沒有絲毫的猶豫。這肯定是孫權下的命令,不然,誰敢擅自殺關羽?

試想,如果當時魯肅還活著,孫權會偷襲荊州嗎?即使偷襲荊州,關羽還會被殺嗎?

關羽丟失荊州,如果魯肅活著,關羽還會被殺嗎?

眾所周知,魯肅是傑出的戰略家,是東吳少有的高瞻遠矚之人,他很清醒地看到,當時天下的局勢,大漢王朝已經沒希望了,而曹操實力強大,一時半會也打不敗他,本身江東也實力不大,只能自保,這種自保還是建立在鼎足而立的情況之下,也就是說,江東必須有人分擔來自曹操的壓力。

《三國志 魯肅傳》記載: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

這樣以來,如果孫權趁關羽打樊城,和曹操死磕,偷襲荊州,魯肅肯定會反對。

而呂蒙不同,他是東吳的鷹派人物,一直想拿下荊州,建功立業,呂蒙只想著眼前利益,而沒有魯肅看得那麼遠。

再說,即使孫權下令偷襲,讓魯肅去執行,那麼,魯肅也不會對關羽趕盡殺絕,最多是趕走關羽,絕不會下死手。

這樣說,依據是什麼呢?

《三國志 魯肅傳》記載:羽與肅鄰界,數生狐疑,疆埸紛錯,肅常以歡好撫之。

魯肅和關羽相鄰駐軍的時候,即使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是,魯肅從孫劉聯盟的大局出發,一直表現的非常理智,經常安撫好這種矛盾。

關羽丟失荊州,如果魯肅活著,關羽還會被殺嗎?

換句話說,魯肅對關羽,還是很厚道的,當然,基礎是建立在孫劉聯盟的基礎上,也是為了東吳的自身利益。魯肅知道,劉備亡了,那麼,孫權接著也完蛋了,這是脣亡齒寒的道理。

所以,單刀會時,雙方僵持不下,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最終,也沒有打起來,和平解決了。

孫、劉雙方議定,以湘水為界,平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三郡屬孫權,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屬劉備。孫、劉休兵罷戰。

如果不是魯肅,肯定會打起來,一旦打起來,曹操就得利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因此,魯肅如果活著,從孫劉聯盟的大局出發,即使孫權派他奪了荊州,他也絕不會殺關羽,他會放走關羽,只奪不追。一旦劉備和關羽回頭來攻,肯定會協商,和平解決問題,不會鬧僵。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