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率三萬大軍投降,而這三萬精銳力量,關羽卻為何留著不用

細讀三國,我們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劉備集團對自己抓到的、或走投無路來投靠的降將,從來是興趣不高。比如劉備入川后,好不容易抓了忠勇之士張任,卻令軍士去勸降,結果當然不出意外,因“不侍奉二主”而殺掉;還有馬超投靠劉備後,帶兵合圍成都逼劉璋投降,之後又策動氐族雷定部七萬餘人助劉備爭奪漢中,功勞不算小,按理說他與曹操有不共戴天之仇,是北伐的一把利劍,可仍得不到重用,最後鬱鬱而終。還有被“水淹七軍”的于禁,曾帶三萬大軍投降關羽,如此關鍵的一個人物,關羽為何一直將其關押在牢,不用他呢?

于禁率三萬大軍投降,而這三萬精銳力量,關羽卻為何留著不用

關羽

首先,于禁率三萬大軍投降,其實是迫不得已,並非真心,因此關羽沒法直接使用。據《三國志·于禁傳》記載:“秋,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水數丈,禁等七軍皆沒。禁與諸將登高望水,無所迴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龐德不屈節而死。”通過這段描述我們可以看出,于禁投降並非是因為敬仰劉備或者關羽,而是被困在大水裡,關羽又率水軍打上門來,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為了活命才投降,而且他們的家人也都在魏國,所以無論是于禁本人還是三萬大軍,肯定都不會對蜀漢效忠。

于禁率三萬大軍投降,而這三萬精銳力量,關羽卻為何留著不用

于禁

而且,于禁作為曹魏元老級別的人物,跟隨曹操征戰三十年,是曹營外姓武將第一人,“五子良將”中唯一一位“假節鉞”將領,深得曹操信任,其內心是忠於曹操的。如果關羽取用於禁和這支部隊,後果不堪設想,于禁和其部下必定會反叛或者逃走,即使解除了武裝留在軍中也是一個大隱患,如果分兵看管那麼便會削弱自己的力量。因此,最後關羽決定將所有的俘虜送到荊州關押,也是權衡利弊以後的最佳決定。

于禁率三萬大軍投降,而這三萬精銳力量,關羽卻為何留著不用

于禁

更重要的是,關羽一向傲氣,除了大哥和三弟,沒有幾個看得起的人,更別說降將於禁了。據《三國志》記載,有一次關羽聽說馬超前來投降,因為自己並不認識馬超,便寫信問諸葛亮:“馬超這個人品德才幹本領與誰是一個層次的?”諸葛亮回覆關羽說:“馬孟起這人雖不是一般人能比,只與張飛差不多,不及你關羽美髯公冠絕古今。”關羽看了諸葛亮的回覆的書信,非常高興,於是把信展示給各位賓客們傳看。而這件事情,把關羽的孤傲的性格體現得淋漓盡致。

于禁率三萬大軍投降,而這三萬精銳力量,關羽卻為何留著不用

關羽

而且關羽以忠義聞名,更看不起主動變節投降之人,當時龐德寧死不屈,得到了關羽的敬佩,而於禁必然會被關羽鄙視。再加上于禁算是曹操身邊的重要人物,用他的風險太大,何況當年關羽自己是“身在曹營心在蜀”,所以保不齊于禁也和自己當年一樣“身在蜀營心在魏”。在現今又何嘗不是如此,人們都喜歡用自己的理念去衡量他人,而這也是絕大部分人的思維。

關注小編,帶您走進一段不為人知的趣味歷史,歡迎您評論點贊哦!

于禁率三萬大軍投降,而這三萬精銳力量,關羽卻為何留著不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