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諸葛亮借刀殺人?詳細分析關羽失荊州的根本原因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取得了漢中之戰的勝利,藉此良機,關羽兵出荊州北伐曹魏,並利用漢水暴漲水淹七軍,一時間威震華夏,蜀漢達到鼎盛,被認為是漢室再興之兆。

然而古人言盈滿則溢、盛極必衰,很快盟友孫吳襲取荊州,關羽敗走麥城,被吳將潘璋、馬忠擒殺。

世事無常令人唏噓,卻也為後人提供了無數的話題。近年來就有不少陰謀論喧囂塵上,其中最流行的一個觀點認為:“諸葛亮擔心劉備死後關羽難以控制,故而寧可犧牲荊州,也要借刀殺人除掉關羽。因此,關羽敗後益州方面未發一兵一卒救援。”

其實這並非什麼新穎的觀點,最早出自清末民初國學大師章太炎之口。這類論點一則是當時社會環境導致,二者僅是根據益州未發援兵推測而出的腦洞奇談,也不是什麼正經的分析。現今卻還作為正論,就實是可笑了。

但若筆者沒有足夠證據便盲目指責陰謀論為謬誤,那與其又有何異,因而本文將為大家詳細呈現本人對關羽失荊州的分析。

劉備諸葛亮借刀殺人?詳細分析關羽失荊州的根本原因

關羽的戰略意圖

關羽為何會發動襄樊之戰?不少論者認為其戰略意圖是根據諸葛亮的《隆中對》: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但其中有不少的問題,尤其是《隆中對》中所提到的戰略前提當時並沒有達到。

一、西和諸戎,南撫夷越未達成。

二、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漢中之戰開始正是曹操基於劉備在蜀中立足未穩,即使後來劉備取得勝利,但漢中之戰前孫劉剛剛倉促的進行湘水劃界,關係未及修復,內政因連番戰亂未及修理。關羽敗走麥城是在公元219年末,而劉備伐吳是在221年7月,中間近兩年的時間,劉備在做什麼?正是因為內政未修。

三、天下有變。當時雖然劉備取得了漢中之戰的勝利,但是對於曹魏來說並無太大損失,遠未達到天下有變的程度。

四、關羽雖然發動了襄樊之戰,但是劉備卻沒有按照預定設計的“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孫吳偷襲荊州前,吳魏使者間頻繁來往,再對比襄樊之戰中,荊州和益州方面溝通較少,且沒有劉備命關羽北伐的記載,如果是《隆中對》中那等規模的北伐是不可能的。

由此可見,關羽此次發動襄樊之戰的主要目的並非是為了實現《隆中對》,而是為了完成《隆中對》先提條件的局部戰役。

劉備諸葛亮借刀殺人?詳細分析關羽失荊州的根本原因

其具體戰略目標在於:

一、補全荊州。之前在筆者在關於劉備借荊州的文章中提到過,赤壁之戰後荊州一分為三,曹操佔據重要的南陽郡,南郡和江夏郡的北部;孫權獲得了江夏郡南部和長沙郡北部;劉備獲得了南郡南部和荊南四郡。後在湘水劃界中割讓長沙和桂陽與孫權。

孫權所佔部分,作為盟友自然不可能去奪取,且相對弊大於利。但曹操手中的江北部分對於荊州卻非常重要,即是荊州人口最多也是最富足的地區,又可以作為荊州“向宛、洛”的前沿陣地。

二、攻佔襄樊地區之後,從地理上看荊州方面將和漢中,劉封孟達的房陵、上庸、西城三郡連成一線形成蜀漢第一防禦鏈,禦敵於益州之外。如此益州和荊州南部將可以安心發展經濟,且東西可以互為犄角,解決千里用兵難以配合的問題。

劉備諸葛亮借刀殺人?詳細分析關羽失荊州的根本原因

關羽的時機選擇

關羽為何會選擇在劉備剛剛打完漢中之戰後,馬上發起襄樊之戰呢?只是單純如部分論者所言是為了爭功的臨時決定嗎?

本人認為可能性是極小的,從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開始,關羽便總督荊州事物,如果是出於爭功,到219年發生襄樊之戰有5年的時間,為何關羽卻沒有動作?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三國志·武帝紀》載:

“二十三年春正月,漢太醫令吉本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反,攻許,燒丞相長史王必營。必與潁川典農中郎將嚴匡討斬之。”

裴松之援引《三輔決錄》注曰:

“時有京兆金禕字德禕……睹漢祚將移,謂可季興,乃喟然發憤……,欲挾天子以攻魏,南援劉備。時關羽強盛……”

《三國志·武帝紀》:

“冬十月,宛守將侯音等反,執南陽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討關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圍宛。”

從中可見,魏國內部發生的數次叛亂,都有關羽的身影,可見關羽這段時間並沒有閒著。如果有編劇深度發掘這段,絕對可以寫出一段非常精彩的古代諜戰片。

而且雖然襄樊之戰發生在219年,但可見從很早關羽就開始了對魏國的滲透,因而218年魏國便派曹仁討伐關羽。

劉備諸葛亮借刀殺人?詳細分析關羽失荊州的根本原因

《三國志·武帝紀》又載:

“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斬音。【曹瞞傳曰:是時南陽間苦繇役,音於是執太守東里袞,與吏民共反,與關羽連和。】”

《三國志·關羽傳》:

“秋,大霖雨,漢水汎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樑、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

無論是侯音與關羽聯合,還是“樑、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都不是短時間可以完成。

由此可見,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是經過長期充分準備的,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劉備的漢中之戰,為關羽北伐提供了機會,但不是絕定原因。

劉備諸葛亮借刀殺人?詳細分析關羽失荊州的根本原因

益州為何未對關羽提供支援?

首先,前面曾寫道,襄樊之戰是荊州方面的局部戰役,因而遠在千里之外的益州方面未進行支援是情理之中的,就像漢中之戰時,劉備也未抽調荊州兵力一樣。

其次,更重要的原因是,劉備雖然在戰略目標上取得了漢中之戰的勝利,但是從傷亡損耗結果來看,蜀漢方是遠遠高於曹魏的。

在《三國志·楊洪傳》中記載了這樣一段對話:

先主爭漢中,急書發兵,軍師將軍諸葛亮以問洪,洪曰:"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方今之事,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發兵何疑?"時蜀郡太守法正從先主北行,亮於是表洪領蜀郡太守,眾事皆辦,遂使即真。

從中可以看出,漢中之戰對益州的壓力達到了怎麼樣的程度,“男子當戰,女子當運”已經不是全民皆兵這麼簡單了。

漢中之戰結束於219年5月,而7月便爆發了襄樊之戰,益州方面的確是再無能力發一兵一卒支援了。同年十月,關羽威震華夏,十二月便敗走麥城,中間這麼短的時間,又有吳國斷絕了歸路,以古代的通信條件,恐怕求援信使前腳到達,關羽被擒的消息後腳就到了。

因而從古代的實際情況來看,關羽未得到益州的支援才是合情合理的情況。

劉備諸葛亮借刀殺人?詳細分析關羽失荊州的根本原因

關羽敗亡的深層原因

蜀漢廖立曾評價關羽戰敗的原因:“是羽怙恃勇名,作軍無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後數喪師眾也。”直指其“作軍無法”,但關羽作為劉備麾下頭號大將,長期是蜀漢除了劉備外獨立帶兵作戰的唯一將領,武廟72名將之一,若真的“作軍無法”也不會得此地位,恐怕更多是廖立的瀉憤之言。

從襄樊之戰前後看,樊城雖然被徐晃援軍解圍,但是關羽水軍依然據守沔水,阻斷前往襄陽的道路,並未戰敗,而實際導致關羽潰敗的直接原因,應是東吳對荊州的偷襲。

《三國志·關羽傳》記載:

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

而如果繼續深究,關羽失荊州的深層原因恐怕有以下幾點。

劉備諸葛亮借刀殺人?詳細分析關羽失荊州的根本原因

一、荊州內部離心

《三國志》對於關羽有這樣一個評價“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這種性格造就了關羽獨特的人格魅力,一方面受到士卒愛戴,身邊聚集一大批忠勇之士,即使和魏國的張遼、徐晃等人亦是好友。但另一方面,關羽又和很多人,尤其是文人士大夫關係不睦。

恰恰不幸的是,荊州最多的就是這類士大夫,因而使得荊州大族始終對關羽虛與委蛇。又因為這類大族之間有極深的姻親關係,包括與東吳的各大望族之間也是千絲萬縷的聯繫,雙方可以說是始終眉來眼去。

這其中就有一個奇妙的人物,在失荊州中起到微妙的作用,他就是潘濬。在《三國志》中記載:

潘濬字承明,武陵人也。先主入蜀,以為荊州治中,典留州事,亦與關羽不穆。孫權襲羽,遂入吳。

而在《三國志·潘濬傳》中,裴松之援引了《江表傳》中這樣的一個故事:

權克荊州,將吏悉皆歸附,而濬獨稱疾不見。權遣人以床就家輿致之,濬伏面著床蓆不起,涕泣交橫,哀咽不能自勝。權慰勞與語,呼其字曰:“承明,昔觀丁父,鄀俘也,武王以為軍帥;彭仲爽,申俘也,文王以為令尹。此二人,卿荊國之先賢也,初雖見囚,後皆擢用,為楚名臣。卿獨不然,未肯降意,將以孤異古人之量邪?”使親近以手巾拭其面,濬起下地拜謝。即以為治中,荊州諸軍事一以諮之。

這樣看來,潘濬倒是一個難得的忠臣。但是!眾所周知的是《江表傳》是一部立場極度偏向美化東吳的書。裴松之後面又援引《江表傳》的一個故事:

武陵部從事樊伷誘導諸夷,圖以武陵屬劉備,外白差督督萬人往討之。權不聽,特召問濬,濬答:“以五千兵往,足可以擒伷。”權曰:“卿何以輕之?”濬曰:“伷是南陽舊姓,頗能弄脣吻,而實無辯論之才。臣所以知之者,伷昔嘗為州人設饌,比至日中,食不可得,而十餘自起,此亦侏儒觀一節之驗也。”權大笑而納其言,即遣濬將五千往,果斬平之。

前面如此烘托潘濬為忠臣,而後面馬上就為孫權出謀劃策對付自己的前老闆。比起同樣被迫投降的黃權,潘濬可真是一個大大的“忠臣”了,裴松之這真是殺人不見血啊!

所以在楊戲的《季漢輔臣贊》中寫道:

古之奔臣,禮有來偪,怨興司官,不顧大德。靡有匡救,倍成奔北,自絕於人,作笑二國。──贊糜芳、士仁、郝普、潘濬

楊戲暗諷潘濬,將其與三個在蜀漢名聲極壞的二臣並列,恐怕他在孫權得荊州過程中功勞不小,不然孫權也不會“以為治中,荊州諸軍事一以諮之”。

劉備諸葛亮借刀殺人?詳細分析關羽失荊州的根本原因

再看《三國志·關羽傳》中的這段記載:

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懷懼不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

糜芳是劉備的小舅子,(傅)士人廣陽人,今北京地區,而劉備是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兩人可以算是老鄉,可見是從北方一直跟隨劉備南下的元老舊部。當初一人安排守江陵、一人守公安都是防守吳國的要地,可見劉備關羽對他們的信任。

如此兩人最後卻被東吳策反,縱然有和關羽平日矛盾的因素,但也必定不是短時間能夠達成的,《三國志》中稱“(孫權)於是權陰誘芳、仁”,這不免讓人思考,誰有這個影響力可以“陰誘”兩人反叛?

且呂蒙白衣渡江,能夠在如此之斷的時間內完全控制荊州,可以說是沒有遇到任何反抗,荊州內部的門閥豪族門所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

劉備諸葛亮借刀殺人?詳細分析關羽失荊州的根本原因

二、孫權的野心

毛主席曾經這樣評價過關羽:“《三國演義》中的關雲長,大體上是不懂統一戰線的,這個人並不高明,對待盟軍搞關門主義。”不過現在也常被人擴展到現實中的關羽身上,當然不能說完全錯,但也不全對的。

從歷史上看,關羽出身武將,在政治外交上能力是不足的,沒有處理好與東吳之間的問題。但如果就此說,孫劉聯盟的破裂完全是關羽責任,卻又是錯誤的,一系列證據表面,孫權對荊州覬覦已久,關羽的羞辱並不能成為其襲取荊州的理由。相反,關羽最大的問題在於對東吳的防備不足。

在我之前關於《借荊州》問題的文章中分析過荊州對於東吳的重要性,本文前面也講到了漢水之戰前孫劉兩家關於荊州劃分爆發了矛盾,最終因為“湘水劃界”暫時擱置。而後蜀漢相繼爆發了漢中之戰和襄樊之戰,沒有及時重視東吳以及修復雙方關係,為後來荊州被襲取埋下了隱患。

可以說,孫權一直存在奪取荊州的野心,所缺少的只是時機而已。

劉備諸葛亮借刀殺人?詳細分析關羽失荊州的根本原因

在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時候,孫權曾主動要求協助。裴松之援引《典略》記載:

羽圍樊,權遣使求助之,敕使莫速進,又遣主簿先致命於羽。羽忿其淹遲,又自已得於禁等,乃罵曰:"狢子敢爾,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權聞之,知其輕己,偽手書以謝羽,許以自往。

這種明顯是想要空手套白狼,瓜分關羽的勝利果實,難怪關羽會用“狢子”這種北方人罵南方人最狠的詞來罵孫權。

並且在希望瓜分成果的背後,孫權的行為又存在了很多疑點。要知道戰場瞬息萬變,需要爭分奪秒,孫權如果真的要協助關羽,更應該急速進軍而不是讓關羽“慢點”,加上當時吳魏兩國頻繁的來往,可以推測,孫權實際是拖延關羽的緩兵之計。恐怕真實的目的是等待徐晃援兵的到達,然後前後夾擊關羽。

所以,裴松之在註解這段時也對孫權的行為表示了懷疑。加上之前又陰誘糜芳、士人,可見孫權早已計劃已久,並非只是因為關羽的羞辱。而關羽一方面激化矛盾,為孫權襲取荊州提供藉口,另一方面又沒有足夠的重視,可以說在此事上還是要佔據7分的責任。

劉備諸葛亮借刀殺人?詳細分析關羽失荊州的根本原因

三、與劉封的利益矛盾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時,雖然無法得到益州的支持,卻要求上庸三郡的劉封孟達援助,但關羽卻忽視了兩者之間的利益矛盾,最終劉封始終按兵不動,坐視關羽敗亡。

兩者“螟蛉之子,不可僭立”的矛盾出自《三國演義》,在歷史上我沒有找到記載,但相比於此,我認為兩者間的主要矛盾在於關羽勝利後,將會觸及到劉封的利益。

襄樊之戰主要的目的在於將荊州、上庸三郡、漢中連成一線。而從《隆中對》來看,劉備必是親自負責漢中方面以“出秦川”,再從地理位置上來看,一旦關羽成功,上庸三郡和荊州連成一體,劉封必然將歸於關羽麾下,成為“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的一部分。

從“土皇帝”到關羽帳下的將領,劉封自然是不願意的,故而《三國志·劉封傳》記載:

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三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會羽覆敗,先主恨之。

如果真如劉封所說,因為三郡剛剛佔領,立足未穩,真的無力相助關羽,劉備恐怕不會“恨之”,劉封、孟達之言必有不實。

而後劉封和孟達為了政權相互內鬥,以至孟達降曹,丟失上庸三郡,更可見,劉封不助關羽是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

劉備諸葛亮借刀殺人?詳細分析關羽失荊州的根本原因

四、蜀漢外強內虛

劉備在赤壁之戰後短時間內迅速壯大,先後佔據了荊州、益州、漢中、上庸三郡,勢力快速膨脹的同時,也暴露了其底蘊不足的問題。

劉備入蜀前期帶走了大量荊州本土人才,結果龐統不幸中流矢身亡,奪取益州遭遇不順,不得不又再次抽調了諸葛亮、張飛、趙雲入蜀,只餘下關羽一人,最終導致了荊州劉備親信勢力的極度空虛。以至於到了需要依靠糜芳、士人的地步,要知道之前兩人可沒有什麼出色的表現,若真是能力出眾,早在之前就該脫穎而出了。

因而看似關羽“威震華夏”,但此時蜀漢的情況卻實際如過度膨脹的氣球,外強而中幹,一戳即破。

如果蜀漢如曹魏一樣人才充足,那麼劉備總領益州,一員大將鎮守漢中,以一員大將統領上庸三郡,關羽統軍荊州,諸葛亮主政荊州。東吳無機可乘的情況下,必然保持和蜀漢的聯盟共同對抗曹魏,不會產生異心,荊州本土的豪族也難以生出二心。

劉備諸葛亮借刀殺人?詳細分析關羽失荊州的根本原因

總結

因而從深層來看,關羽沒有對東吳產生足夠的重視,致使荊州被襲取,應該佔據五成左右的責任。而另外五成,則是在於蜀漢短時間快速膨脹後,內部實力空虛,人才不足,未及時消化內部和外交上的矛盾。

關羽所領導的襄樊之戰,出初衷來看,只是荊州戰區的局部戰役,但在發展過程中卻超出了控制範圍,將三國全面捲入其中,最終使蜀漢潛在的問題暴露,發生了劉備與諸葛亮預料之外的情況。只能說一切都是天意的安排,無關陰謀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