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寶琳:狹窄多少算冠心病?狹窄多少放支架?支了架還疼怎麼辦?'

"
"
馬寶琳:狹窄多少算冠心病?狹窄多少放支架?支了架還疼怎麼辦?

心臟負責全身的血液供應,但心臟時時刻刻都在蹦,更需要血,為心臟本身供血的動脈叫冠狀動脈。冠狀動脈供的血不能滿足心臟需要,就是冠心病。

診斷中的懸疑

冠心病的診斷本來很簡單:胸疼胸悶,勞累和或生氣加重,心電圖有缺血表現(很容易看的),運動心電圖陽性(也就是加重),冠脈造影能看出狹窄,心臟CT能看出來。

如果是心梗(心肌梗死),抽血化驗有心肌酶增高(心肌酶在心肌細胞裡,心肌梗死時心肌細胞缺血壞死,已壞死就爛了,心肌酶就從心肌細胞裡流出來,流到血液裡,就能檢測到)。

注意,冠狀動脈供的血不能滿足心臟需要,就是冠心病。

如果冠脈狹窄30%,到底是不是冠心病?好像全世界都沒人回答這個問題!

如果冠脈狹窄50%,平時馬拉松沒事兒,到底算不算冠心病?

如果冠脈狹窄20%,到底算不算冠心病?

如果冠脈狹窄50%,平時什麼事兒也沒有,一直活到88歲去世,到底是不是冠心病?

反之,如果給健健康康活到八九十歲去世的人做個解剖,肯定冠脈都有或多或少的狹窄。

還有,行善堂碰到很多患者,胸疼胸悶非常嚴重,冠脈狹窄50%,在大醫院按照冠心病治療一點兒效果也沒有,在行善堂用中醫治就行(行善堂認為這還是心臟神經症,雖然不否定狹窄50%的客觀事實),這說明了什麼?

所以,醫學上沒有絕對的東西,《亮劍》裡李雲龍和孔傑在軍事學院裡讀書的鏡頭裡有一句:名將用兵,如良醫瞧病,病萬變,藥亦萬變。

其實,病本來就千變萬化,不確定,有爭議的地方很多很多,是有些醫生缺乏思考,大部分患者都是聽那些思維固化的醫生教育的,認為治病和修機器一樣。

怎麼能一樣呢?

患者朋友看到這裡不要用從網上得來的科普知識來理解,也不要用醫學教科書上的知識來理解,教科書較少比較新研究晚5年,教科書我們當年倒背如流,現在,我們是寫書的。

行善堂關於診斷的知識儲備來源

行善堂的觀點來自於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總結:

  1. 中醫:中國古代就有胸痺、真心疼。古代治療這些病也有很多辦法。只是古代沒有冠心病這個名詞,也沒有心電圖和冠脈造影,沒有CT。但病和治療方法都有。恰好,行善堂創始人馬寶琳是世代中醫。
  2. 西醫:馬寶琳是我國心血管病專家胡大一教授的學生,馬寶琳先生在15年前就熟練操作心臟支架、起搏器、射頻消融等手術,當時全國會做的人還非常少。
  3. 效果可以。很多大醫院治不好的病在行善堂就行,說明行善堂的觀點是正確的,因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4. 思考:在全面瞭解心臟病中西醫理論,並多年西醫治療實踐和多年中醫治療實踐的前提下,長期的研究,深入的思考。一切新發明、新理念,都是深入思考的結果。

關於診斷的四個觀點:

  1. 胸悶胸疼,沒有冠脈狹窄的,是心臟神經症;
  2. 胸悶胸疼,有30-40%狹窄的,還是心臟神經症;
  3. 胸悶胸疼,有50%以上狹窄的,是冠心病,但也同時有心臟神經症;
  4. 胸悶胸疼,有75%以上狹窄的,做了支架還疼還悶的,是冠心病同時合併心臟神經症;

一句話:雖然心臟神經症可以孤立的存在,但冠心病不是個孤立的存在。

重複下:以上行善堂觀點能經得住效果的驗證,我們這麼治有效,而且非常有效。

而大醫院按照冠心病治療無效,或者效果不顯著。

關於發病原理

冠心病的發病原理是供應心臟的血管(叫冠狀動脈)不好了,給心臟的供血不足,怎麼個不好了呢?

狹窄;痙攣;狹窄+痙攣;

狹窄是因為有粥樣斑塊;

痙攣是因為有某種刺激導致血管緊縮,血管緊縮肯定是神經發出的指令!

狹窄的基礎上更容易出現痙攣;

怎麼叫供血不足呢?

人躺著睡覺的時候,心臟需要的血少;

人百米衝刺快跑的時候,心臟需要的血多;

不論什麼狀態,只要血跟不上,就是缺血。

所以,心臟缺血是個動態的,百米衝刺的時候血不夠,這是不太嚴重的冠心病;躺著不動的時候血就不夠,這是比較嚴重的冠心病。

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時候,人就有反應,常見的就是胸疼胸悶、胸口像石頭壓著一樣,休息一會就回緩解(因為休息的時候心臟需要的血少了)。

發病原理中的關鍵點

第一:不能孤立的看待冠心病的血管問題

心臟有:神經、血管、瓣膜、肌肉四大組織。

  1. 神經是發號施令的傳導系統,負責放電,讓心臟正常跳動,是司令部;
  2. 血管是輸送營養,是後勤部;
  3. 心肌是負責收縮的,是幹活的,是戰鬥部隊;
  4. 瓣膜是防止血液迴流的,讓心肌收縮時血液打向全身,而不是迴流,是督戰隊;

這四大組織都很重要,病情互相影響。

神經支配一切,但神經也要靠冠脈的血液來營養;神經緊張,發出錯誤的指令,會導致冠脈痙攣,冠脈痙攣會導致心肌缺血(或原來的缺血加重),又進一步加重心臟神經的缺血,神經會更不正常!這是個惡性循環!

進一步強調:心臟的病不是孤立的!

冠心病,心肌缺血,也會導致心肌收縮無力,心肌收縮無力也會導致冠脈供血不足(在不考慮冠脈狹窄和痙攣的情況下)。

所以,孤立的看待冠心病,認為血管的問題就解決血管,認為放個支架就萬事大吉是錯誤的。

行善堂很多患者,冠心病被放了2-3個支架,還是胸疼胸悶,就是因為孤立的看待問題造成的。

第二:心臟神經症和冠心病可以同時存在,胸疼胸悶不見得全是缺血導致的。

上邊說了,神經和血管互為影響,心臟神經症可以單獨存在,會有比較嚴重的各種複雜症狀;更重要的是,心臟神經症可以同時合併冠心病。

病名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個活的心臟,神經血管本來就是一起的,誰也離不開誰。據研究,明確的冠心病中,合併比較明顯的心臟神經症的患者佔到30%以上(這是指的明顯的)。

西醫的治療

西醫的治療比較成熟,患者朋友只要不是剛發病的,都比較瞭解,所以本文不做科普,只寫關鍵點。

第一:放不放支架?

放不放支架,支架濫用的問題網上爭論很多,冠心病患者應該大多數都看過這樣的文章。

按照西醫主流標準,

對於不是心梗的冠心病,狹窄>75%考慮放支架;

急性心梗,馬上放支架,儘快放,別耽誤;

藥物方面,西醫是標準化的方案,不做討論。

這裡要強調一點兒的是:

治病不是絕對的!

不是放個支架就萬事大吉!

也不是按照統一方案用藥就能高枕無憂!

治病,不是修機器。

第二:大醫院正規治療、放了支架,還疼怎麼辦?

在大醫院放了支架,接受了正規藥物治療,但還是難受,包括胸悶、氣短等,這種情況怎麼辦呢?

首先要看是不是狹窄嚴重了,因為支架術後會有再狹窄,也就是當時剛放支架時非常通暢,過幾個月放支架的地方又變窄了,這種情況很常見。另外,人是活的,病情是隨時變化的。

總之,先看是不是血管狹窄變得非常嚴重了?

如果非常嚴重,要進一步去大醫院看看是不是需要搭橋手術。

如果血管狹窄不是非常嚴重,但就是症狀明顯,那就找北京行善堂吧。

為什麼研究這個病?

北京行善堂的創始人馬寶琳是我國心血管病專家胡大一教授的學生,曾經在北京朝陽醫院心臟中心工作,馬寶琳發現臨床上很多冠心病患者,做了支架,用了較好的藥,還是有胸疼胸悶、氣短等症狀,患者還是難受,所以把這作為一個課題進行研究。

療效怎麼樣?

  1. 大部分患者都很滿意。和沒來行善堂治療相比,胸不疼了,不悶了,氣短消失了,活動起來有力氣了,精氣神變好了。
  2. 除略有可以忍受的疼痛外,無其他不良反應。疼痛程度比打針(肌肉注射)要輕,小點的患者為4歲小孩。
  3. 治療過程一小時,不需要住院,不需要麻醉。

馬寶琳觀點和忠告

  1. 心臟的神經、血管、肌肉、瓣膜是一體的,不能孤立的看待;
  2. 不要認為支架放上就萬事大吉,都是一種手段,沒有絕對的;
  3. 冠心病和心臟神經症可同時存在,本來就都是心臟上的。
  4. 關於支架使用的問題,請大家上網查,我們不做評論;
  5. 特別嚴重的冠脈狹窄,行善堂不治,行善堂治療冠脈狹窄80%以下,在大醫院治療後尤其是放了支架後仍然有胸疼胸悶,或者氣短,年齡在70歲以下的情況;
  6. 中醫自古就治療冠心病,沒什麼新鮮的,那時候叫胸痺;
  7. 急性心肌梗死要儘快去醫院,支架非常有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