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錦鵬:我很清楚自己是一個同志'

"

選自《青年電影手冊》第五輯:《關錦鵬:既近且遠,既遠且近》


對話者 / 關錦鵬 程青松

攝影 / 繆健 凌代軍

"

選自《青年電影手冊》第五輯:《關錦鵬:既近且遠,既遠且近》


對話者 / 關錦鵬 程青松

攝影 / 繆健 凌代軍

關錦鵬:我很清楚自己是一個同志

程青松:很高興和阿關聊天。我的童年時代,香港電影對我來說,是很神祕的,到後來看到許鞍華、王家衛和你的作品,都很有魅力。

關錦鵬:我相信香港電影的傳統本來就是傳承於商業取向的工業環境,跟環境有很大關係,比如,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我們小時候看的電影基本都很注重包裝,也不停地出現很多大演員、大明星。所以我覺得就拿香港新浪潮來講,他們的第一部都不見得用非專業演員,不太像臺灣新電影,堅持本土氣質,一定要用非專業演員。

"

選自《青年電影手冊》第五輯:《關錦鵬:既近且遠,既遠且近》


對話者 / 關錦鵬 程青松

攝影 / 繆健 凌代軍

關錦鵬:我很清楚自己是一個同志

程青松:很高興和阿關聊天。我的童年時代,香港電影對我來說,是很神祕的,到後來看到許鞍華、王家衛和你的作品,都很有魅力。

關錦鵬:我相信香港電影的傳統本來就是傳承於商業取向的工業環境,跟環境有很大關係,比如,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我們小時候看的電影基本都很注重包裝,也不停地出現很多大演員、大明星。所以我覺得就拿香港新浪潮來講,他們的第一部都不見得用非專業演員,不太像臺灣新電影,堅持本土氣質,一定要用非專業演員。

關錦鵬:我很清楚自己是一個同志


程青松:20世紀70年代末,大量的香港電影在大陸上映,如《畫皮》等,都是有明星參與的。我記得有夏夢、陳思思,那時還沒看到邵氏公司的電影。


關錦鵬:從電影工業到新浪潮,我們從來不排斥用大演員,大演員有時候也願意來跟新導演合作。

程青松:《胭脂扣》基本上都是大明星。


"

選自《青年電影手冊》第五輯:《關錦鵬:既近且遠,既遠且近》


對話者 / 關錦鵬 程青松

攝影 / 繆健 凌代軍

關錦鵬:我很清楚自己是一個同志

程青松:很高興和阿關聊天。我的童年時代,香港電影對我來說,是很神祕的,到後來看到許鞍華、王家衛和你的作品,都很有魅力。

關錦鵬:我相信香港電影的傳統本來就是傳承於商業取向的工業環境,跟環境有很大關係,比如,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我們小時候看的電影基本都很注重包裝,也不停地出現很多大演員、大明星。所以我覺得就拿香港新浪潮來講,他們的第一部都不見得用非專業演員,不太像臺灣新電影,堅持本土氣質,一定要用非專業演員。

關錦鵬:我很清楚自己是一個同志


程青松:20世紀70年代末,大量的香港電影在大陸上映,如《畫皮》等,都是有明星參與的。我記得有夏夢、陳思思,那時還沒看到邵氏公司的電影。


關錦鵬:從電影工業到新浪潮,我們從來不排斥用大演員,大演員有時候也願意來跟新導演合作。

程青松:《胭脂扣》基本上都是大明星。


關錦鵬:我很清楚自己是一個同志


關錦鵬:哪怕邱淑貞,我覺得那個時候也是大明星。


程青松:《阮玲玉》是劇情片和紀錄片的混合,也是通過現代的張曼玉,通過你自己和幾個演員解讀20世紀30年代的明星。我感覺香港電影一直有商業包裝,但同時你在電影語言上有非常大的自覺,一直有很多探索,大家說現在的電影最大的問題就是把明星塞進去,隨便找一個故事就行,你的電影一直在敘事方面都有自己的追求。

關錦鵬:我小時候就喜歡看電影,剛才也提到了,小時候家就住在一個大戲院旁,經常看邵氏的武打電影、歌舞電影,所以我是在香港電影那種氛圍里長大。我相信受這種氛圍感染應該不多不少,但從中一到中五唸了五年的理科,突然一個暑假轉變了,從純理科到純文科,可能是演了紅藍劇社的話劇的原因(紅藍劇社是學生中很有名的劇社 )。至於你剛才提到的對電影語言的追求,我真的覺得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都沒有這個自覺。不管是拍無線的電視劇或者是跟著許鞍華導演出來拍電影,如果做長篇電視劇的副導演的話,我搞不好就不是這個路子了。我是受到香港新浪潮導演影響的。


要說學許鞍華學不來,學譚家明也學不來,但他們對電影的態度和執著一定會有一些對我的影響,可不能單單說對電影的需求,這和我的性取向也有關係,和我成長的家庭環境也有關係,甚至跟我小時候住在一個大的家庭環境也有關係(我的姑母是二房東,我爸爸媽媽住一個小房間,一家幾口住在裡面)。我覺得跟學校教育也有關係:我上的培正學校非常好,還有德育課。我是老大,弟妹都沒有我的福分,能被安排到很好的學校讀書,僅有幾個香港的中學裡有德育,一週兩節課,這跟它是基督教的學校有關,我在中學的時候也曾經是虔誠的基督教徒。現在我覺得我自己沒有特別的宗教信仰,我相信跟我自己的成長和方方面面,包括性取向都有關。為什麼我到1996年很坦然面對(同性戀身份),我覺得可能有很多原因,而不是單一受了許鞍華的影響,可能有她的影響,但是她可能只是其中之一。


"

選自《青年電影手冊》第五輯:《關錦鵬:既近且遠,既遠且近》


對話者 / 關錦鵬 程青松

攝影 / 繆健 凌代軍

關錦鵬:我很清楚自己是一個同志

程青松:很高興和阿關聊天。我的童年時代,香港電影對我來說,是很神祕的,到後來看到許鞍華、王家衛和你的作品,都很有魅力。

關錦鵬:我相信香港電影的傳統本來就是傳承於商業取向的工業環境,跟環境有很大關係,比如,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我們小時候看的電影基本都很注重包裝,也不停地出現很多大演員、大明星。所以我覺得就拿香港新浪潮來講,他們的第一部都不見得用非專業演員,不太像臺灣新電影,堅持本土氣質,一定要用非專業演員。

關錦鵬:我很清楚自己是一個同志


程青松:20世紀70年代末,大量的香港電影在大陸上映,如《畫皮》等,都是有明星參與的。我記得有夏夢、陳思思,那時還沒看到邵氏公司的電影。


關錦鵬:從電影工業到新浪潮,我們從來不排斥用大演員,大演員有時候也願意來跟新導演合作。

程青松:《胭脂扣》基本上都是大明星。


關錦鵬:我很清楚自己是一個同志


關錦鵬:哪怕邱淑貞,我覺得那個時候也是大明星。


程青松:《阮玲玉》是劇情片和紀錄片的混合,也是通過現代的張曼玉,通過你自己和幾個演員解讀20世紀30年代的明星。我感覺香港電影一直有商業包裝,但同時你在電影語言上有非常大的自覺,一直有很多探索,大家說現在的電影最大的問題就是把明星塞進去,隨便找一個故事就行,你的電影一直在敘事方面都有自己的追求。

關錦鵬:我小時候就喜歡看電影,剛才也提到了,小時候家就住在一個大戲院旁,經常看邵氏的武打電影、歌舞電影,所以我是在香港電影那種氛圍里長大。我相信受這種氛圍感染應該不多不少,但從中一到中五唸了五年的理科,突然一個暑假轉變了,從純理科到純文科,可能是演了紅藍劇社的話劇的原因(紅藍劇社是學生中很有名的劇社 )。至於你剛才提到的對電影語言的追求,我真的覺得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都沒有這個自覺。不管是拍無線的電視劇或者是跟著許鞍華導演出來拍電影,如果做長篇電視劇的副導演的話,我搞不好就不是這個路子了。我是受到香港新浪潮導演影響的。


要說學許鞍華學不來,學譚家明也學不來,但他們對電影的態度和執著一定會有一些對我的影響,可不能單單說對電影的需求,這和我的性取向也有關係,和我成長的家庭環境也有關係,甚至跟我小時候住在一個大的家庭環境也有關係(我的姑母是二房東,我爸爸媽媽住一個小房間,一家幾口住在裡面)。我覺得跟學校教育也有關係:我上的培正學校非常好,還有德育課。我是老大,弟妹都沒有我的福分,能被安排到很好的學校讀書,僅有幾個香港的中學裡有德育,一週兩節課,這跟它是基督教的學校有關,我在中學的時候也曾經是虔誠的基督教徒。現在我覺得我自己沒有特別的宗教信仰,我相信跟我自己的成長和方方面面,包括性取向都有關。為什麼我到1996年很坦然面對(同性戀身份),我覺得可能有很多原因,而不是單一受了許鞍華的影響,可能有她的影響,但是她可能只是其中之一。


關錦鵬:我很清楚自己是一個同志


程青松:你的電影氣質風格從個人的成長到當時學這個專業之時的大環境以及跟這幾個老師,包括個人性取向有關係,但是我們常常在講,你的電影當中還是跟香港的其他商業類型電影不一樣,是自成一格的。也許因為你就是這種風格,就是這種追求,大家反而也能去接受。如果說是要用別的方式去講,可能並不一定是屬於你的標誌。從你開始第一步到後面一步一步走來,不管怎麼拍,大家都是能接受的。會不會有這樣一個過程?如果你開始拿出來的是跟別人不一樣的,也許別人並不一定喜歡。


關錦鵬:我相信我這個人,別看我的外表溫溫吞吞,但是我內心有一份執拗。我為什麼會選擇《女人心》、《地下情》,因為我很容易被身邊的朋友,特別是女性朋友的生活經歷所觸動,哪怕我1996年才出櫃,但那時候我很清楚自己是一個同志。


"

選自《青年電影手冊》第五輯:《關錦鵬:既近且遠,既遠且近》


對話者 / 關錦鵬 程青松

攝影 / 繆健 凌代軍

關錦鵬:我很清楚自己是一個同志

程青松:很高興和阿關聊天。我的童年時代,香港電影對我來說,是很神祕的,到後來看到許鞍華、王家衛和你的作品,都很有魅力。

關錦鵬:我相信香港電影的傳統本來就是傳承於商業取向的工業環境,跟環境有很大關係,比如,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我們小時候看的電影基本都很注重包裝,也不停地出現很多大演員、大明星。所以我覺得就拿香港新浪潮來講,他們的第一部都不見得用非專業演員,不太像臺灣新電影,堅持本土氣質,一定要用非專業演員。

關錦鵬:我很清楚自己是一個同志


程青松:20世紀70年代末,大量的香港電影在大陸上映,如《畫皮》等,都是有明星參與的。我記得有夏夢、陳思思,那時還沒看到邵氏公司的電影。


關錦鵬:從電影工業到新浪潮,我們從來不排斥用大演員,大演員有時候也願意來跟新導演合作。

程青松:《胭脂扣》基本上都是大明星。


關錦鵬:我很清楚自己是一個同志


關錦鵬:哪怕邱淑貞,我覺得那個時候也是大明星。


程青松:《阮玲玉》是劇情片和紀錄片的混合,也是通過現代的張曼玉,通過你自己和幾個演員解讀20世紀30年代的明星。我感覺香港電影一直有商業包裝,但同時你在電影語言上有非常大的自覺,一直有很多探索,大家說現在的電影最大的問題就是把明星塞進去,隨便找一個故事就行,你的電影一直在敘事方面都有自己的追求。

關錦鵬:我小時候就喜歡看電影,剛才也提到了,小時候家就住在一個大戲院旁,經常看邵氏的武打電影、歌舞電影,所以我是在香港電影那種氛圍里長大。我相信受這種氛圍感染應該不多不少,但從中一到中五唸了五年的理科,突然一個暑假轉變了,從純理科到純文科,可能是演了紅藍劇社的話劇的原因(紅藍劇社是學生中很有名的劇社 )。至於你剛才提到的對電影語言的追求,我真的覺得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都沒有這個自覺。不管是拍無線的電視劇或者是跟著許鞍華導演出來拍電影,如果做長篇電視劇的副導演的話,我搞不好就不是這個路子了。我是受到香港新浪潮導演影響的。


要說學許鞍華學不來,學譚家明也學不來,但他們對電影的態度和執著一定會有一些對我的影響,可不能單單說對電影的需求,這和我的性取向也有關係,和我成長的家庭環境也有關係,甚至跟我小時候住在一個大的家庭環境也有關係(我的姑母是二房東,我爸爸媽媽住一個小房間,一家幾口住在裡面)。我覺得跟學校教育也有關係:我上的培正學校非常好,還有德育課。我是老大,弟妹都沒有我的福分,能被安排到很好的學校讀書,僅有幾個香港的中學裡有德育,一週兩節課,這跟它是基督教的學校有關,我在中學的時候也曾經是虔誠的基督教徒。現在我覺得我自己沒有特別的宗教信仰,我相信跟我自己的成長和方方面面,包括性取向都有關。為什麼我到1996年很坦然面對(同性戀身份),我覺得可能有很多原因,而不是單一受了許鞍華的影響,可能有她的影響,但是她可能只是其中之一。


關錦鵬:我很清楚自己是一個同志


程青松:你的電影氣質風格從個人的成長到當時學這個專業之時的大環境以及跟這幾個老師,包括個人性取向有關係,但是我們常常在講,你的電影當中還是跟香港的其他商業類型電影不一樣,是自成一格的。也許因為你就是這種風格,就是這種追求,大家反而也能去接受。如果說是要用別的方式去講,可能並不一定是屬於你的標誌。從你開始第一步到後面一步一步走來,不管怎麼拍,大家都是能接受的。會不會有這樣一個過程?如果你開始拿出來的是跟別人不一樣的,也許別人並不一定喜歡。


關錦鵬:我相信我這個人,別看我的外表溫溫吞吞,但是我內心有一份執拗。我為什麼會選擇《女人心》、《地下情》,因為我很容易被身邊的朋友,特別是女性朋友的生活經歷所觸動,哪怕我1996年才出櫃,但那時候我很清楚自己是一個同志。


關錦鵬:我很清楚自己是一個同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