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 這三種關節炎各有特點 這樣走路,緩解膝關節炎!

健康 | 這三種關節炎各有特點 這樣走路,緩解膝關節炎!

一聽到關節疼痛,大家大多會關切地問:“關節炎啊?”關節痛是常見症狀,引起它的疾病也很多,以關節炎為例,就有骨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及大眾常說的“風溼”等。那它們都有哪些特點呢?

骨關節炎是一種關節退變性疾病,多發生在50歲以上人群,女性多於男性,年齡越大患病越多,常伴有骨質增生。全身各個關節都可能發病,但以膝關節、手指關節多見。患者早期多為上下樓梯、蹲起時感覺膝蓋疼痛不適,早起或久坐後膝蓋感覺發僵。隨病情加重,患者可能會有平地走路疼痛,甚至關節變形(多為“羅圈腿”畸形)等症狀。輕者可通過減肥、做有氧操等緩解疼痛;重者可用注射透明質酸鈉、口服氨基葡萄糖或手術等方法治療。

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見於中年女性。它一般表現為手、足小關節的多個、對稱性關節炎症,長期的關節滑膜炎症、腫脹侵襲會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抽血化驗多數伴有類風溼因子、抗環狀瓜氨酸因子等陽性。與骨關節炎相比,類風溼性關節炎對關節破壞性更大,進展也更快,主要靠長期、規範的藥物治療(如非甾類抗炎藥、糖皮質激素等)控制病情。

“風溼”是生活中常被人提及的疾病。其實“風溼”和類風溼性關節炎不是一回事,而是傳統中醫對關節病的一種稱謂。風溼病在中醫又叫“痺”,其病因包括風、寒、溼、熱、燥等。在西醫中雖也有“風溼性關節炎”,但與類風溼性關節炎卻完全不同。風溼性關節炎一般發生於青少年,多因鏈球菌感染,常累及大關節(如膝關節、肘關節等),但一般不造成關節畸形,有的患者還可能會伴有環形紅斑、舞蹈症、心臟炎等。風溼性關節炎的治療包括兩個方面:1.控制鏈球菌感染,常用藥如青黴素;2.抗風溼治療,常用水楊酸製劑和糖皮質激素等。

快步走治療膝關節炎

膝關節炎是中老年常見病,在45歲以上男女人群中,發病率分別為13.5%和19%。該病的最主要症狀是關節疼痛,很多人擔心走路會加重病情。美國風溼病學會芝加哥年會上宣佈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這種擔心純屬多餘,快步走非但不會加重關節炎,反而能有益緩解病情。

美國特拉華大學生物力學與運動科學博士希拉爾·馬斯特及其研究小組對1800多名老年膝關節炎患者的健康數據進行了分析。研究人員要求參試老人攜帶可記錄行走強度的便攜式設備,並對他們進行為期5年的跟蹤調查。研究期間,6%的老人接受了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對比分析發現,參試者每天只需中高強度步行(快步走)5分鐘,就可降低16%接受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機率。在這裡,“中高強度步行”被定義為“每分鐘步行100步以上”。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風溼病學家保羅·蘇夫卡博士表示,令膝關節炎患者感到困惑的一大問題是,到底應該儘量減少活動,還是繼續保持或增強運動。新研究結果表明,他們也可以積極參加鍛鍊,而非久坐不動,因為多活動身體不僅有助於緩解膝關節炎症狀,還可降低心臟病和中風風險,並改善心理健康水平。研究人員提示稱,悠閒散步無法達到緩解膝關節炎的效果。

兩個動作緩解膝關節疼痛

日本理學療法士笹川大瑛介紹了相關應對措施,可供參考。

要防治膝蓋痛,就要鍛鍊連接膝關節的大腿肌肉,即大腿後側的肌群——膕繩肌。人體活動膝蓋時會用到此處肌肉,膕繩肌若衰退不強健,會導致膝蓋活動不靈便,引發膝蓋痛。相對來說,短跑運動員的膕繩肌比常人要發達強健許多。膕繩肌鍛鍊法對預防及緩解“變形性膝關節症”“慢性膝蓋痛”“走路時膝蓋痛”等都有幫助。

鍛鍊膕繩肌只需要一把椅子、一塊可以躺下的空間即可。1.兩腿張開,跨坐在椅子上,右腳向內彎曲,保持膝蓋不要抬起的同時,右腳尖儘量上舉,仔細體會大腿內側肌肉的緊繃感(如圖)。維持10秒左右後復原,反覆做3~5遍,然後換左腳。

2.仰躺在地面或床上,兩腳張開,右腳倒向內側,努力讓大腳趾接觸地面。右手橫向伸展,以肘部支撐地面,抬起右側臀部,體會大腿後側肌肉的緊繃感。維持10秒左右,然後復原,反覆做3~5遍後,換左側做。

健康 | 這三種關節炎各有特點 這樣走路,緩解膝關節炎!

來源:人民健康網

製作:中共平涼市委網信辦

審核:何文 周明

編輯:樑鳳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