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還在每天1萬步?這些隱患你可能不知道'

"

“恭喜你,今天已完成1萬步目標!”看到這樣的提示信息,你是不是充滿了成就感?如今,隨著智能穿戴設備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推崇每天1萬步走的鍛鍊方式。經常可以看到公園裡、操場上、樓間小道上正在步行鍛鍊的不同年齡的人,他們拿著手機,戴著手環、手錶等,將每天1萬步作為自己的鍛鍊目標。鍛鍊的同時,還可以和好友PK步數排名娛樂一下,甚至有些商家還提供步數折扣。“步數超萬,免費吃小龍蝦”“吃飯打折,1萬步以內9折,超4萬步5.5折”,一些大學的食堂推出了花樣促銷活動。於是,你的步數越走越多……

然而,每天1萬步的鍛鍊方法是否科學呢?讓我們來聽聽運動醫學專家的意見。

日行萬步的健康隱患

早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期間,日本一家公司發明了“萬步計”計步器。他們在贊助東京奧運會的同時,打出“每天一萬步”的廣告詞,推薦日本國民每日步行1萬步,來增加運動量,改善國民體質。隨著這項商業產品的推廣,日行萬步成為一個流行的鍛鍊口號。

“其實這種鍛鍊方式並沒有經過科學實驗的驗證,並不適合大眾用來指導日常健身。”北京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的朱敬先醫生介紹說,“日行萬步口號提出的初衷是好的,希望以此增加大眾的運動總量以及活躍程度,但是也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一定的損害或者存在潛在損害的風險。”朱敬先出門診時經常會遇到一些老年患者,他們平時的運動強度比較小,或者是有久坐的習慣。然而當他們患上了各種各樣的慢性病之後,就會被要求增加運動量。因為走路簡便易行,對場地沒有特別要求,被不少老年人優先選擇。但是,當他們以每天1萬步作為目標後,隨之而來的是很多運動損傷。其中,下肢關節的損傷較多,最常見的是膝關節的骨性關節炎

"

“恭喜你,今天已完成1萬步目標!”看到這樣的提示信息,你是不是充滿了成就感?如今,隨著智能穿戴設備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推崇每天1萬步走的鍛鍊方式。經常可以看到公園裡、操場上、樓間小道上正在步行鍛鍊的不同年齡的人,他們拿著手機,戴著手環、手錶等,將每天1萬步作為自己的鍛鍊目標。鍛鍊的同時,還可以和好友PK步數排名娛樂一下,甚至有些商家還提供步數折扣。“步數超萬,免費吃小龍蝦”“吃飯打折,1萬步以內9折,超4萬步5.5折”,一些大學的食堂推出了花樣促銷活動。於是,你的步數越走越多……

然而,每天1萬步的鍛鍊方法是否科學呢?讓我們來聽聽運動醫學專家的意見。

日行萬步的健康隱患

早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期間,日本一家公司發明了“萬步計”計步器。他們在贊助東京奧運會的同時,打出“每天一萬步”的廣告詞,推薦日本國民每日步行1萬步,來增加運動量,改善國民體質。隨著這項商業產品的推廣,日行萬步成為一個流行的鍛鍊口號。

“其實這種鍛鍊方式並沒有經過科學實驗的驗證,並不適合大眾用來指導日常健身。”北京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的朱敬先醫生介紹說,“日行萬步口號提出的初衷是好的,希望以此增加大眾的運動總量以及活躍程度,但是也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一定的損害或者存在潛在損害的風險。”朱敬先出門診時經常會遇到一些老年患者,他們平時的運動強度比較小,或者是有久坐的習慣。然而當他們患上了各種各樣的慢性病之後,就會被要求增加運動量。因為走路簡便易行,對場地沒有特別要求,被不少老年人優先選擇。但是,當他們以每天1萬步作為目標後,隨之而來的是很多運動損傷。其中,下肢關節的損傷較多,最常見的是膝關節的骨性關節炎

「提醒」還在每天1萬步?這些隱患你可能不知道

↑醫生正在給患者測量腳踝寬度,為三維步態測試提供參考數據。劉昶榮 攝

為什麼日行萬步對老年人來說不健康而且不科學呢?朱敬先說:“缺少運動的老年人通常肌肉力量薄弱,下肢運動力線不正確,甚至關節有慢性磨損等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強行走1萬步會增加下肢的負擔,對關節造成進一步損傷。如果累積到一定程度,比如進行了幾個月的步行之後,會增加關節的磨損以及局部軟骨組織的磨損,繼而產生滑膜炎症、軟骨損傷等,加重原有的骨性關節病。更為嚴重的情況,則需要進行關節置換。”

“除了老年人易患的骨性關節炎外,在其他人群中常見的步行運動損傷還有:髂脛束摩擦綜合徵、足底筋膜炎、跟腱炎症、跖腱膜炎症等,這些都屬於負重部位軟組織的慢性勞損。如果一個人行走的距離過長,可能會產生疲勞性骨折、骨膜炎等更嚴重的情況。”朱敬先說。

如何避免步行運動損傷

如何避免這些運動損傷?朱敬先表示:“可以在減少步數的同時調整行走的場所,比如選擇地面更柔軟的操場,穿上合適的鞋子,這樣能起到一定的緩衝和保護作用。另外就是要注意行走的姿勢,避免錯誤姿勢帶來的力線異常,引起關節的磨損和局部的受力過大。”

那麼,正確的行走姿勢是怎樣的呢?北京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康復治療師於媛媛向記者講解並展示了3種常見步態以及推薦的走路姿勢。

"

“恭喜你,今天已完成1萬步目標!”看到這樣的提示信息,你是不是充滿了成就感?如今,隨著智能穿戴設備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推崇每天1萬步走的鍛鍊方式。經常可以看到公園裡、操場上、樓間小道上正在步行鍛鍊的不同年齡的人,他們拿著手機,戴著手環、手錶等,將每天1萬步作為自己的鍛鍊目標。鍛鍊的同時,還可以和好友PK步數排名娛樂一下,甚至有些商家還提供步數折扣。“步數超萬,免費吃小龍蝦”“吃飯打折,1萬步以內9折,超4萬步5.5折”,一些大學的食堂推出了花樣促銷活動。於是,你的步數越走越多……

然而,每天1萬步的鍛鍊方法是否科學呢?讓我們來聽聽運動醫學專家的意見。

日行萬步的健康隱患

早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期間,日本一家公司發明了“萬步計”計步器。他們在贊助東京奧運會的同時,打出“每天一萬步”的廣告詞,推薦日本國民每日步行1萬步,來增加運動量,改善國民體質。隨著這項商業產品的推廣,日行萬步成為一個流行的鍛鍊口號。

“其實這種鍛鍊方式並沒有經過科學實驗的驗證,並不適合大眾用來指導日常健身。”北京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的朱敬先醫生介紹說,“日行萬步口號提出的初衷是好的,希望以此增加大眾的運動總量以及活躍程度,但是也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一定的損害或者存在潛在損害的風險。”朱敬先出門診時經常會遇到一些老年患者,他們平時的運動強度比較小,或者是有久坐的習慣。然而當他們患上了各種各樣的慢性病之後,就會被要求增加運動量。因為走路簡便易行,對場地沒有特別要求,被不少老年人優先選擇。但是,當他們以每天1萬步作為目標後,隨之而來的是很多運動損傷。其中,下肢關節的損傷較多,最常見的是膝關節的骨性關節炎

「提醒」還在每天1萬步?這些隱患你可能不知道

↑醫生正在給患者測量腳踝寬度,為三維步態測試提供參考數據。劉昶榮 攝

為什麼日行萬步對老年人來說不健康而且不科學呢?朱敬先說:“缺少運動的老年人通常肌肉力量薄弱,下肢運動力線不正確,甚至關節有慢性磨損等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強行走1萬步會增加下肢的負擔,對關節造成進一步損傷。如果累積到一定程度,比如進行了幾個月的步行之後,會增加關節的磨損以及局部軟骨組織的磨損,繼而產生滑膜炎症、軟骨損傷等,加重原有的骨性關節病。更為嚴重的情況,則需要進行關節置換。”

“除了老年人易患的骨性關節炎外,在其他人群中常見的步行運動損傷還有:髂脛束摩擦綜合徵、足底筋膜炎、跟腱炎症、跖腱膜炎症等,這些都屬於負重部位軟組織的慢性勞損。如果一個人行走的距離過長,可能會產生疲勞性骨折、骨膜炎等更嚴重的情況。”朱敬先說。

如何避免步行運動損傷

如何避免這些運動損傷?朱敬先表示:“可以在減少步數的同時調整行走的場所,比如選擇地面更柔軟的操場,穿上合適的鞋子,這樣能起到一定的緩衝和保護作用。另外就是要注意行走的姿勢,避免錯誤姿勢帶來的力線異常,引起關節的磨損和局部的受力過大。”

那麼,正確的行走姿勢是怎樣的呢?北京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康復治療師於媛媛向記者講解並展示了3種常見步態以及推薦的走路姿勢。

「提醒」還在每天1萬步?這些隱患你可能不知道

↑正確的行走姿勢。張蕾 攝

3種常見步態分別是:一、骨盆水平,地面反作用力合力方向朝向膝關節中心內側,沒有超過身體中線;二、對側骨盆下沉,地面反作用力合力方向朝向膝關節中心內側,膝關節內收趨勢明顯增加,同樣體重情況下,這種步態姿勢可能增加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風險;三、對側骨盆抬高,地面反作用力合力方向朝向膝關節中心外側,軀幹側傾向支撐側,膝關節有外翻趨勢,這是膝關節韌帶和軟骨損傷的常見動作。

不同的步態對身體相關部位有不同影響。經常步態異常的人會讓自己該用到的肌肉用不到,比較劇烈的運動也無法做好。

好的運動姿勢能讓運動更安全,更不容易出現損傷,於媛媛推薦的正確步態是:行走時骨盆左右側的高度差值一般不超過1.5釐米,大腿長軸方向與第二足趾線方向一致。第二足趾線方向與行進方向夾角在5°~12°。落地動作要輕而有控制,用大關節(臀肌和大腿肌肉)帶動下肢前進。

"

“恭喜你,今天已完成1萬步目標!”看到這樣的提示信息,你是不是充滿了成就感?如今,隨著智能穿戴設備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推崇每天1萬步走的鍛鍊方式。經常可以看到公園裡、操場上、樓間小道上正在步行鍛鍊的不同年齡的人,他們拿著手機,戴著手環、手錶等,將每天1萬步作為自己的鍛鍊目標。鍛鍊的同時,還可以和好友PK步數排名娛樂一下,甚至有些商家還提供步數折扣。“步數超萬,免費吃小龍蝦”“吃飯打折,1萬步以內9折,超4萬步5.5折”,一些大學的食堂推出了花樣促銷活動。於是,你的步數越走越多……

然而,每天1萬步的鍛鍊方法是否科學呢?讓我們來聽聽運動醫學專家的意見。

日行萬步的健康隱患

早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期間,日本一家公司發明了“萬步計”計步器。他們在贊助東京奧運會的同時,打出“每天一萬步”的廣告詞,推薦日本國民每日步行1萬步,來增加運動量,改善國民體質。隨著這項商業產品的推廣,日行萬步成為一個流行的鍛鍊口號。

“其實這種鍛鍊方式並沒有經過科學實驗的驗證,並不適合大眾用來指導日常健身。”北京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的朱敬先醫生介紹說,“日行萬步口號提出的初衷是好的,希望以此增加大眾的運動總量以及活躍程度,但是也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一定的損害或者存在潛在損害的風險。”朱敬先出門診時經常會遇到一些老年患者,他們平時的運動強度比較小,或者是有久坐的習慣。然而當他們患上了各種各樣的慢性病之後,就會被要求增加運動量。因為走路簡便易行,對場地沒有特別要求,被不少老年人優先選擇。但是,當他們以每天1萬步作為目標後,隨之而來的是很多運動損傷。其中,下肢關節的損傷較多,最常見的是膝關節的骨性關節炎

「提醒」還在每天1萬步?這些隱患你可能不知道

↑醫生正在給患者測量腳踝寬度,為三維步態測試提供參考數據。劉昶榮 攝

為什麼日行萬步對老年人來說不健康而且不科學呢?朱敬先說:“缺少運動的老年人通常肌肉力量薄弱,下肢運動力線不正確,甚至關節有慢性磨損等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強行走1萬步會增加下肢的負擔,對關節造成進一步損傷。如果累積到一定程度,比如進行了幾個月的步行之後,會增加關節的磨損以及局部軟骨組織的磨損,繼而產生滑膜炎症、軟骨損傷等,加重原有的骨性關節病。更為嚴重的情況,則需要進行關節置換。”

“除了老年人易患的骨性關節炎外,在其他人群中常見的步行運動損傷還有:髂脛束摩擦綜合徵、足底筋膜炎、跟腱炎症、跖腱膜炎症等,這些都屬於負重部位軟組織的慢性勞損。如果一個人行走的距離過長,可能會產生疲勞性骨折、骨膜炎等更嚴重的情況。”朱敬先說。

如何避免步行運動損傷

如何避免這些運動損傷?朱敬先表示:“可以在減少步數的同時調整行走的場所,比如選擇地面更柔軟的操場,穿上合適的鞋子,這樣能起到一定的緩衝和保護作用。另外就是要注意行走的姿勢,避免錯誤姿勢帶來的力線異常,引起關節的磨損和局部的受力過大。”

那麼,正確的行走姿勢是怎樣的呢?北京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康復治療師於媛媛向記者講解並展示了3種常見步態以及推薦的走路姿勢。

「提醒」還在每天1萬步?這些隱患你可能不知道

↑正確的行走姿勢。張蕾 攝

3種常見步態分別是:一、骨盆水平,地面反作用力合力方向朝向膝關節中心內側,沒有超過身體中線;二、對側骨盆下沉,地面反作用力合力方向朝向膝關節中心內側,膝關節內收趨勢明顯增加,同樣體重情況下,這種步態姿勢可能增加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風險;三、對側骨盆抬高,地面反作用力合力方向朝向膝關節中心外側,軀幹側傾向支撐側,膝關節有外翻趨勢,這是膝關節韌帶和軟骨損傷的常見動作。

不同的步態對身體相關部位有不同影響。經常步態異常的人會讓自己該用到的肌肉用不到,比較劇烈的運動也無法做好。

好的運動姿勢能讓運動更安全,更不容易出現損傷,於媛媛推薦的正確步態是:行走時骨盆左右側的高度差值一般不超過1.5釐米,大腿長軸方向與第二足趾線方向一致。第二足趾線方向與行進方向夾角在5°~12°。落地動作要輕而有控制,用大關節(臀肌和大腿肌肉)帶動下肢前進。

「提醒」還在每天1萬步?這些隱患你可能不知道

↑步態演示。(製圖:於媛媛)

具體到全身來說,正確的行走姿勢應該是,眼睛自然直視正前方,上半身挺直,不要前傾或駝背,肩膀自然放鬆,收小腹,雙手輕輕握拳,手臂彎曲、配合步伐前後擺動。擺動手臂除了可以增加運動強度,也能有效地帶動整個身體的節奏。

每天3300步中高強度步行健身效果好

“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們發現,單純1萬步的行走無法完成人體所需活動量。近年來,美國運動醫學會將每週進行3次中到高強度的體育活動作為全新的國民運動目標,而非單純地以步數來計算。”朱敬先醫生說:“中到高強度的運動,可以包含多種運動方式,如步行、跑步、游泳、球類運動、自行車、健身操等。如果選擇步行,需要注意區分是鍛鍊走的步數還是僅僅是日常生活中走的步數。因為慢速的散步是無法達到中等強度運動需求的,就算是走上幾個小時,仍然無法滿足人體的運動所需。平時上下班、在室內小範圍行走所產生的步數是無效的,並不能說明我們提高了身體活躍程度。因此,計步器上顯示的1萬步數字並不代表人體完成了實際所需的運動量。”

正確的步行鍛鍊方法應該是怎樣的呢?在保持正確姿勢的前提下,朱敬先醫生提醒我們關注幾個關鍵詞:速度、時間、頻率。

所有的運動指南中都建議進行中等至高強度的運動,結合步行來看,人們需要每分鐘走110~130步才能達到中等強度的水平。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齊步走的步速是每分鐘116~122次,正步走是每分鐘110次到116步,所以基本上要超過正步走的速度才能達成中等強度的步行運動。”

這種步速需要持續多長時間才能達到所需要的運動量呢?朱敬先給出的建議是:每天30分鐘以上,每週150分鐘以上。“我們既可以選擇每天抽出3個10分鐘進行中等強度的快走,也可以一次性完成30分鐘快步走,兩種方案的效果是一樣的。通過簡單計算可以發現,每天30分鐘中等強度的步行,其實只需要3300步以上就能達到鍛鍊目的。

最後,朱敬先醫生總結說:“為了避免運動損傷,建議大家步行鍛鍊之前先評估一下自己的身體情況,如果已經有骨關節系統的問題,建議先去正規的醫院進行診治,然後再開始鍛鍊。如果有慢性病,建議同時評估心肺情況,讓醫生給出最科學的步行運動處方。最後,我們在步行鍛鍊的時候,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要執念於每天1萬步的目標,而是要給自己制訂一個容易實現的小目標,然後一點一點增加運動量,最終達到能夠保持自己健康的最佳運動強度。此外,如果在步行鍛鍊後身體出現了不可恢復的疼痛,請及時到專業醫生處就診。

來源:中國青年報,記者:張蕾,綜合人民網

本期編輯:石磊、李娜

"

“恭喜你,今天已完成1萬步目標!”看到這樣的提示信息,你是不是充滿了成就感?如今,隨著智能穿戴設備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推崇每天1萬步走的鍛鍊方式。經常可以看到公園裡、操場上、樓間小道上正在步行鍛鍊的不同年齡的人,他們拿著手機,戴著手環、手錶等,將每天1萬步作為自己的鍛鍊目標。鍛鍊的同時,還可以和好友PK步數排名娛樂一下,甚至有些商家還提供步數折扣。“步數超萬,免費吃小龍蝦”“吃飯打折,1萬步以內9折,超4萬步5.5折”,一些大學的食堂推出了花樣促銷活動。於是,你的步數越走越多……

然而,每天1萬步的鍛鍊方法是否科學呢?讓我們來聽聽運動醫學專家的意見。

日行萬步的健康隱患

早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期間,日本一家公司發明了“萬步計”計步器。他們在贊助東京奧運會的同時,打出“每天一萬步”的廣告詞,推薦日本國民每日步行1萬步,來增加運動量,改善國民體質。隨著這項商業產品的推廣,日行萬步成為一個流行的鍛鍊口號。

“其實這種鍛鍊方式並沒有經過科學實驗的驗證,並不適合大眾用來指導日常健身。”北京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的朱敬先醫生介紹說,“日行萬步口號提出的初衷是好的,希望以此增加大眾的運動總量以及活躍程度,但是也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一定的損害或者存在潛在損害的風險。”朱敬先出門診時經常會遇到一些老年患者,他們平時的運動強度比較小,或者是有久坐的習慣。然而當他們患上了各種各樣的慢性病之後,就會被要求增加運動量。因為走路簡便易行,對場地沒有特別要求,被不少老年人優先選擇。但是,當他們以每天1萬步作為目標後,隨之而來的是很多運動損傷。其中,下肢關節的損傷較多,最常見的是膝關節的骨性關節炎

「提醒」還在每天1萬步?這些隱患你可能不知道

↑醫生正在給患者測量腳踝寬度,為三維步態測試提供參考數據。劉昶榮 攝

為什麼日行萬步對老年人來說不健康而且不科學呢?朱敬先說:“缺少運動的老年人通常肌肉力量薄弱,下肢運動力線不正確,甚至關節有慢性磨損等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強行走1萬步會增加下肢的負擔,對關節造成進一步損傷。如果累積到一定程度,比如進行了幾個月的步行之後,會增加關節的磨損以及局部軟骨組織的磨損,繼而產生滑膜炎症、軟骨損傷等,加重原有的骨性關節病。更為嚴重的情況,則需要進行關節置換。”

“除了老年人易患的骨性關節炎外,在其他人群中常見的步行運動損傷還有:髂脛束摩擦綜合徵、足底筋膜炎、跟腱炎症、跖腱膜炎症等,這些都屬於負重部位軟組織的慢性勞損。如果一個人行走的距離過長,可能會產生疲勞性骨折、骨膜炎等更嚴重的情況。”朱敬先說。

如何避免步行運動損傷

如何避免這些運動損傷?朱敬先表示:“可以在減少步數的同時調整行走的場所,比如選擇地面更柔軟的操場,穿上合適的鞋子,這樣能起到一定的緩衝和保護作用。另外就是要注意行走的姿勢,避免錯誤姿勢帶來的力線異常,引起關節的磨損和局部的受力過大。”

那麼,正確的行走姿勢是怎樣的呢?北京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康復治療師於媛媛向記者講解並展示了3種常見步態以及推薦的走路姿勢。

「提醒」還在每天1萬步?這些隱患你可能不知道

↑正確的行走姿勢。張蕾 攝

3種常見步態分別是:一、骨盆水平,地面反作用力合力方向朝向膝關節中心內側,沒有超過身體中線;二、對側骨盆下沉,地面反作用力合力方向朝向膝關節中心內側,膝關節內收趨勢明顯增加,同樣體重情況下,這種步態姿勢可能增加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風險;三、對側骨盆抬高,地面反作用力合力方向朝向膝關節中心外側,軀幹側傾向支撐側,膝關節有外翻趨勢,這是膝關節韌帶和軟骨損傷的常見動作。

不同的步態對身體相關部位有不同影響。經常步態異常的人會讓自己該用到的肌肉用不到,比較劇烈的運動也無法做好。

好的運動姿勢能讓運動更安全,更不容易出現損傷,於媛媛推薦的正確步態是:行走時骨盆左右側的高度差值一般不超過1.5釐米,大腿長軸方向與第二足趾線方向一致。第二足趾線方向與行進方向夾角在5°~12°。落地動作要輕而有控制,用大關節(臀肌和大腿肌肉)帶動下肢前進。

「提醒」還在每天1萬步?這些隱患你可能不知道

↑步態演示。(製圖:於媛媛)

具體到全身來說,正確的行走姿勢應該是,眼睛自然直視正前方,上半身挺直,不要前傾或駝背,肩膀自然放鬆,收小腹,雙手輕輕握拳,手臂彎曲、配合步伐前後擺動。擺動手臂除了可以增加運動強度,也能有效地帶動整個身體的節奏。

每天3300步中高強度步行健身效果好

“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們發現,單純1萬步的行走無法完成人體所需活動量。近年來,美國運動醫學會將每週進行3次中到高強度的體育活動作為全新的國民運動目標,而非單純地以步數來計算。”朱敬先醫生說:“中到高強度的運動,可以包含多種運動方式,如步行、跑步、游泳、球類運動、自行車、健身操等。如果選擇步行,需要注意區分是鍛鍊走的步數還是僅僅是日常生活中走的步數。因為慢速的散步是無法達到中等強度運動需求的,就算是走上幾個小時,仍然無法滿足人體的運動所需。平時上下班、在室內小範圍行走所產生的步數是無效的,並不能說明我們提高了身體活躍程度。因此,計步器上顯示的1萬步數字並不代表人體完成了實際所需的運動量。”

正確的步行鍛鍊方法應該是怎樣的呢?在保持正確姿勢的前提下,朱敬先醫生提醒我們關注幾個關鍵詞:速度、時間、頻率。

所有的運動指南中都建議進行中等至高強度的運動,結合步行來看,人們需要每分鐘走110~130步才能達到中等強度的水平。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齊步走的步速是每分鐘116~122次,正步走是每分鐘110次到116步,所以基本上要超過正步走的速度才能達成中等強度的步行運動。”

這種步速需要持續多長時間才能達到所需要的運動量呢?朱敬先給出的建議是:每天30分鐘以上,每週150分鐘以上。“我們既可以選擇每天抽出3個10分鐘進行中等強度的快走,也可以一次性完成30分鐘快步走,兩種方案的效果是一樣的。通過簡單計算可以發現,每天30分鐘中等強度的步行,其實只需要3300步以上就能達到鍛鍊目的。

最後,朱敬先醫生總結說:“為了避免運動損傷,建議大家步行鍛鍊之前先評估一下自己的身體情況,如果已經有骨關節系統的問題,建議先去正規的醫院進行診治,然後再開始鍛鍊。如果有慢性病,建議同時評估心肺情況,讓醫生給出最科學的步行運動處方。最後,我們在步行鍛鍊的時候,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要執念於每天1萬步的目標,而是要給自己制訂一個容易實現的小目標,然後一點一點增加運動量,最終達到能夠保持自己健康的最佳運動強度。此外,如果在步行鍛鍊後身體出現了不可恢復的疼痛,請及時到專業醫生處就診。

來源:中國青年報,記者:張蕾,綜合人民網

本期編輯:石磊、李娜

「提醒」還在每天1萬步?這些隱患你可能不知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