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鄉村裡有一種生活叫“趁墟”,充滿情懷,與北方趕集一樣嗎?

這是珊珊三丫頭愛生活、愛攝影、愛旅行、愛美食的駐足點。

廣州鄉村裡有一種生活叫“趁墟”,充滿情懷,與北方趕集一樣嗎?

在廣州,想購物除了有許多大商場、超市、市場外,還有不少電商平臺,但,不知現在的你是否會去“趁墟”購物?這種存在於鄉鎮間最傳統的逛街購物方式現在是怎樣的景象?在購物方式多樣的今天,人們是否還會有人會熱衷“趁墟”? 城市裡的年輕人有幾個有過“趁墟”經歷的?

廣州鄉村裡有一種生活叫“趁墟”,充滿情懷,與北方趕集一樣嗎?

南方說的“趁墟”,其實和北方說的“趕集“是一個意思。過去南方人們把鄉村的集市稱為“墟”或“墟市”。人們到“墟”或“墟市”裡購物或出售農副產品稱為“趁墟”。鄉村的“墟”或“墟市”不是每天都開,攤位是臨時的、商販不是固定的、商品會因時而變。只有到了“墟期”,“墟”或“墟市”的人氣才會火爆,來與墟市交易的除當地商戶外,還有周邊鄉村的村民和商販,商品以農副產品、副食品、手工業品、日用工業品為主。

廣州鄉村裡有一種生活叫“趁墟”,充滿情懷,與北方趕集一樣嗎?

“趁墟”,可以說是廣州鄉村最傳統的逛街方式,延續千年,雖然我們無法去確認這種鄉村的集市是何時開始的, 唐代柳宗元 的《柳州峒氓》詩名、宋朝周去非《嶺外代答》、宋代錢易 《南部新書》、宋代范成大 《豫章南浦亭泊舟》、清代蒲松齡 《聊齋志異·鴞鳥》都有描述過趁墟的場景的詩詞作品。

廣州鄉村裡有一種生活叫“趁墟”,充滿情懷,與北方趕集一樣嗎?

一直喜歡鄉村生活的珊珊三丫頭,在一個空閒日子,決心去一次“趁墟”。出發的地點:廣州從化的麻村。這一次不止是購物,還是一次回憶時光的旅程。留在珊珊三丫頭腦海內的“趁墟”都是一些美好的回憶:在那個物質相當匱乏的年代,家裡吃的穿的用的都是計算著用和買,等於墟日“趁墟”,小朋友就可以吃到平時吃不到的零食,偶然還會添置一些新衣服、新鞋子……“趁墟”的日子,就是快樂的日子。

廣州鄉村裡有一種生活叫“趁墟”,充滿情懷,與北方趕集一樣嗎?

在進入麻村前,看到麻村村子前的流溪河,流溪河是的水質好是出名的,進入村子牌坊,見到一大片金黃色的稻田,才想起七月,應該是早造稻米成熟的季節。在村口,珊珊丫頭已被這裡的鄉村風景迷住了,有流溪河水滋養的農作物,想必一定不會差,珊珊三丫頭對今天的“趁墟”充滿了期待。

廣州鄉村裡有一種生活叫“趁墟”,充滿情懷,與北方趕集一樣嗎?
廣州鄉村裡有一種生活叫“趁墟”,充滿情懷,與北方趕集一樣嗎?

麻村的“墟市”設在“麻二村委”的道路兩旁。墟市,通常是開在人口比較多,交通也相對方便的村鎮裡。而各村鎮的墟市開的時間不完全相同,有些地方是看新曆,有些地方是看農曆。例如良口、太平、棋杆是一六墟(即每個月新曆的1/6/11/16/21/26日就是良口、太平和棋杆的墟日);神崗、民樂是二七墟;鰲頭是三八墟;街口四九墟;龍潭是一四七墟。從化各鄉鎮的墟日基本是五天輪一次,但也有三天輪一次的。通常兩個相鄰的墟鎮,它們的墟日總是相鄰一天而不會重複,這樣就可以使買賣雙方都有交易機會。

廣州鄉村裡有一種生活叫“趁墟”,充滿情懷,與北方趕集一樣嗎?
廣州鄉村裡有一種生活叫“趁墟”,充滿情懷,與北方趕集一樣嗎?

珊珊三丫頭到達的時間比較早,此時人並不算太多,還見到一些人正在擺攤,看樣子多是來墟市賣東西的人們,大家要是想賣點東西,譬如家裡荔枝熟了、黃皮熟了、雞養大了、魚塘的魚兒大了……都拿來這兒賣。當然,因為商家和攤位是不固定,早點過來了才能佔個好攤位。

廣州鄉村裡有一種生活叫“趁墟”,充滿情懷,與北方趕集一樣嗎?

珊珊三丫頭就先到一個早餐檔口吃了早餐,順便和店內的婆婆打聽,她說:“現在趁墟的人肯定不及從前的人多了,一是鄉村裡人走了好多,再加到處都可以買到東西,不過,晚一點,人自然也會多起來了。”

廣州鄉村裡有一種生活叫“趁墟”,充滿情懷,與北方趕集一樣嗎?

吃完早餐,珊珊三丫頭開始趁墟,逛墟市了。人,也漸漸多了起來,熙熙攘攘的,好不熱鬧啊。那種腦海內美好記憶的墟市又重新出現在眼前,一種熟悉的味道又出現在眼前。

廣州鄉村裡有一種生活叫“趁墟”,充滿情懷,與北方趕集一樣嗎?

只見一條熱鬧的街道上擺賣著各種各樣商品,有賣茶葉、賣水果、賣農產品、賣零食、賣菜鍾、賣雞鴨鵝、賣衣服、賣農具、賣竹編、賣河鮮、日用品.....各行各業,應有盡有。

廣州鄉村裡有一種生活叫“趁墟”,充滿情懷,與北方趕集一樣嗎?
廣州鄉村裡有一種生活叫“趁墟”,充滿情懷,與北方趕集一樣嗎?

行走在墟市中的珊珊三丫頭,隨處都可以感受到鄉親們的熱情,往來的人們,彷彿都相互認識,互相交談很親切,還互相分享帶來的小食物。人與人之間感覺是很親切的,更有那濃濃的鄉情。此時,如果是第一次來趁墟的,會覺得新奇有趣;如果小時候有趁墟經歷的,肯定會想起當年趁墟的舊事。

廣州鄉村裡有一種生活叫“趁墟”,充滿情懷,與北方趕集一樣嗎?

到了下午十二點左右,墟就開始慢慢安靜下來,人們也漸散去。但此時珊珊三丫頭彷彿還沒看夠與拍夠。也許就是因為此情此景,鄉村的每個墟市依然保存著,“趁墟”文化習俗仍然存在,雖然受到市場、商場、網購興起的衝擊,但傳統“趁墟”購物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經歷過趁墟的人,依舊懷戀墟日,有空,一定會相約來逛逛。

那麼,你有有關“趁墟”的經歷嗎?關於“趁墟”你有屬於自己的記憶嗎?有“趁墟”的故事分享給大家嗎?在市場、商場、網購的興起的衝擊下,你認為大家是否還會去“趁墟”購物?你是否有興趣去“趁墟”? 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哦!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哦!本文是版權作品,未經珊珊三丫頭書面授權,嚴禁搬運、轉載、洗稿。如需轉載,請與作者珊珊三丫頭聯繫,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