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被囚禁,大臣幫光緒做了一事,慈禧竟讓他對著狗磕頭'

"

戊戌變法的失敗,實際上,就是光緒“統治時代”的結束。

慈禧太后為了讓自己的“親政”變得名正言順,就以光緒的名義發佈諭旨,宣佈自己會再次“訓政”,原因就是:光緒因疾病沒法理政。甚至,她還“改革”了“訓政”的形式,與皇帝並排坐,上朝聽證。

在這個時候,在群臣奏對之時,若是沒有慈禧的示意,光緒是不能出聲的,即便是作答,也只是勉強點頭,應答幾句,不敢提出半點意見。

"

戊戌變法的失敗,實際上,就是光緒“統治時代”的結束。

慈禧太后為了讓自己的“親政”變得名正言順,就以光緒的名義發佈諭旨,宣佈自己會再次“訓政”,原因就是:光緒因疾病沒法理政。甚至,她還“改革”了“訓政”的形式,與皇帝並排坐,上朝聽證。

在這個時候,在群臣奏對之時,若是沒有慈禧的示意,光緒是不能出聲的,即便是作答,也只是勉強點頭,應答幾句,不敢提出半點意見。

光緒被囚禁,大臣幫光緒做了一事,慈禧竟讓他對著狗磕頭

可見,這位皇帝已經成了真正的傀儡皇帝,而慈禧,則真正獨攬了清朝的大權。

甚至,在每次退朝後,光緒都會被帶到瀛臺,“關”在這座“水牢”中,被侍衛“貼身”監視,過著“百無聊賴”的“囚徒”生活,真正的成了一個“囚徒天子”。把光緒囚禁在什麼地方,慈禧不是沒有顧慮,這在清朝歷史上,是從沒有過的“先例”,並且,又不能將其放在“冷宮”,那是專門關禁嬪妃與皇子的地方。

光緒再無能,也是一國的皇帝,慈禧要的地方,既要兼顧光緒皇帝的身份,還能限制他的人身自由,所有,瀛臺就是一個最理想的地方。此地修建在明朝,位於西苑南海中,在順治和康熙年間,曾兩次修建,作為聽政,避暑及居住的場所。它四面環水,亭臺樓閣映襯,像極了海中的仙島,也因此而得名。

從滿清進入北京起,清朝的皇帝都喜歡來此居住。瀛臺有水有山,景緻如畫,讓人有身臨仙境的感覺。每年皇帝做完祭社稷壇後,都會到此更衣。上元佳節期間,皇族也會到此觀賞煙火,康熙帝和乾隆帝也都先後在此聽證、賜宴。

"

戊戌變法的失敗,實際上,就是光緒“統治時代”的結束。

慈禧太后為了讓自己的“親政”變得名正言順,就以光緒的名義發佈諭旨,宣佈自己會再次“訓政”,原因就是:光緒因疾病沒法理政。甚至,她還“改革”了“訓政”的形式,與皇帝並排坐,上朝聽證。

在這個時候,在群臣奏對之時,若是沒有慈禧的示意,光緒是不能出聲的,即便是作答,也只是勉強點頭,應答幾句,不敢提出半點意見。

光緒被囚禁,大臣幫光緒做了一事,慈禧竟讓他對著狗磕頭

可見,這位皇帝已經成了真正的傀儡皇帝,而慈禧,則真正獨攬了清朝的大權。

甚至,在每次退朝後,光緒都會被帶到瀛臺,“關”在這座“水牢”中,被侍衛“貼身”監視,過著“百無聊賴”的“囚徒”生活,真正的成了一個“囚徒天子”。把光緒囚禁在什麼地方,慈禧不是沒有顧慮,這在清朝歷史上,是從沒有過的“先例”,並且,又不能將其放在“冷宮”,那是專門關禁嬪妃與皇子的地方。

光緒再無能,也是一國的皇帝,慈禧要的地方,既要兼顧光緒皇帝的身份,還能限制他的人身自由,所有,瀛臺就是一個最理想的地方。此地修建在明朝,位於西苑南海中,在順治和康熙年間,曾兩次修建,作為聽政,避暑及居住的場所。它四面環水,亭臺樓閣映襯,像極了海中的仙島,也因此而得名。

從滿清進入北京起,清朝的皇帝都喜歡來此居住。瀛臺有水有山,景緻如畫,讓人有身臨仙境的感覺。每年皇帝做完祭社稷壇後,都會到此更衣。上元佳節期間,皇族也會到此觀賞煙火,康熙帝和乾隆帝也都先後在此聽證、賜宴。

光緒被囚禁,大臣幫光緒做了一事,慈禧竟讓他對著狗磕頭

幽禁的光緒,生活一下變得淒涼、無聊。慈禧為了“以防萬一”,將曾經伺候光緒的太監,不是處死就是發配邊疆,並讓總管太監李蓮英重新挑選了20名太監,名義上是“侍奉”,實則是聽從慈禧的差遣,“監視”光緒皇帝。甚至,為了看管便利,慈禧還下令拆除了瀛臺與外界唯一的通道——板橋。只是在每天清晨,才會重新“連接”,方便皇帝去“陪”慈禧上朝。

據記載,有一年的冬天,北京溫度很低,連中南海的水面都結冰了。一天,光緒皇帝趁機微服私自溜出,只是還沒走多遠,就被崔玉貴等太監發現了,光緒就被太監們拽了回來。慈禧太后知道後,命人將冰鑿掉,不給光緒任何逃走的機會,而那些“同行”的太監也都被杖斃了。從此之後,中南海水面上的冰每天都被鑿,再沒有過冰。

涵元殿的窗戶紙有了個窟窿,也沒有人去給補一補,皇帝凍得實在受不了,就去找內務府的大臣,大臣不敢不搭理皇帝,趕緊派了人來做。慈禧聽聞後,第二天就讓這位內務府大臣來見她,還給了賞賜,其他的大臣到手的都是荷包。這位辦事得力補窟窿的大臣,本以為和大家一樣,誰知,卻是一隻小狗,這位大臣深知被羞辱了,但是,也不得不向小狗 “叩謝聖恩”。

"

戊戌變法的失敗,實際上,就是光緒“統治時代”的結束。

慈禧太后為了讓自己的“親政”變得名正言順,就以光緒的名義發佈諭旨,宣佈自己會再次“訓政”,原因就是:光緒因疾病沒法理政。甚至,她還“改革”了“訓政”的形式,與皇帝並排坐,上朝聽證。

在這個時候,在群臣奏對之時,若是沒有慈禧的示意,光緒是不能出聲的,即便是作答,也只是勉強點頭,應答幾句,不敢提出半點意見。

光緒被囚禁,大臣幫光緒做了一事,慈禧竟讓他對著狗磕頭

可見,這位皇帝已經成了真正的傀儡皇帝,而慈禧,則真正獨攬了清朝的大權。

甚至,在每次退朝後,光緒都會被帶到瀛臺,“關”在這座“水牢”中,被侍衛“貼身”監視,過著“百無聊賴”的“囚徒”生活,真正的成了一個“囚徒天子”。把光緒囚禁在什麼地方,慈禧不是沒有顧慮,這在清朝歷史上,是從沒有過的“先例”,並且,又不能將其放在“冷宮”,那是專門關禁嬪妃與皇子的地方。

光緒再無能,也是一國的皇帝,慈禧要的地方,既要兼顧光緒皇帝的身份,還能限制他的人身自由,所有,瀛臺就是一個最理想的地方。此地修建在明朝,位於西苑南海中,在順治和康熙年間,曾兩次修建,作為聽政,避暑及居住的場所。它四面環水,亭臺樓閣映襯,像極了海中的仙島,也因此而得名。

從滿清進入北京起,清朝的皇帝都喜歡來此居住。瀛臺有水有山,景緻如畫,讓人有身臨仙境的感覺。每年皇帝做完祭社稷壇後,都會到此更衣。上元佳節期間,皇族也會到此觀賞煙火,康熙帝和乾隆帝也都先後在此聽證、賜宴。

光緒被囚禁,大臣幫光緒做了一事,慈禧竟讓他對著狗磕頭

幽禁的光緒,生活一下變得淒涼、無聊。慈禧為了“以防萬一”,將曾經伺候光緒的太監,不是處死就是發配邊疆,並讓總管太監李蓮英重新挑選了20名太監,名義上是“侍奉”,實則是聽從慈禧的差遣,“監視”光緒皇帝。甚至,為了看管便利,慈禧還下令拆除了瀛臺與外界唯一的通道——板橋。只是在每天清晨,才會重新“連接”,方便皇帝去“陪”慈禧上朝。

據記載,有一年的冬天,北京溫度很低,連中南海的水面都結冰了。一天,光緒皇帝趁機微服私自溜出,只是還沒走多遠,就被崔玉貴等太監發現了,光緒就被太監們拽了回來。慈禧太后知道後,命人將冰鑿掉,不給光緒任何逃走的機會,而那些“同行”的太監也都被杖斃了。從此之後,中南海水面上的冰每天都被鑿,再沒有過冰。

涵元殿的窗戶紙有了個窟窿,也沒有人去給補一補,皇帝凍得實在受不了,就去找內務府的大臣,大臣不敢不搭理皇帝,趕緊派了人來做。慈禧聽聞後,第二天就讓這位內務府大臣來見她,還給了賞賜,其他的大臣到手的都是荷包。這位辦事得力補窟窿的大臣,本以為和大家一樣,誰知,卻是一隻小狗,這位大臣深知被羞辱了,但是,也不得不向小狗 “叩謝聖恩”。

光緒被囚禁,大臣幫光緒做了一事,慈禧竟讓他對著狗磕頭

至此,誰還敢“過問”皇帝的生活雜事?

可憐的光緒,沒有了政治權利,連人身自由也被剝奪了,連他自己都感慨:自己活的連漢獻帝都不如。

被“囚禁”的生活是單調的,每天的內容就是上朝與退朝,在屋子裡待著,吃飯、讀書與睡覺。他無聊的時候,就畫烏龜,由於,恨袁世凱,烏龜的背上寫的就是袁世凱的名字,再將紙粘貼在涵元殿的牆上,當成靶子,用竹籤射擊,很快,紙就成了篩子狀。他又取下紙,撕成碎片,灑於空中,以此,度過了那些無聊的時光。

日子就這樣毫無變化的過去了十多年,他一直沒有停止對袁世凱的“詛咒”,如果不是袁世凱,自己怎麼能落得如此的悽慘下場?在慈禧執政,不需要光緒出面的時候,他就只能在涵元殿讀書。在此期間,光緒閱覽了很多書籍,以此來打發漫長的時光。

"

戊戌變法的失敗,實際上,就是光緒“統治時代”的結束。

慈禧太后為了讓自己的“親政”變得名正言順,就以光緒的名義發佈諭旨,宣佈自己會再次“訓政”,原因就是:光緒因疾病沒法理政。甚至,她還“改革”了“訓政”的形式,與皇帝並排坐,上朝聽證。

在這個時候,在群臣奏對之時,若是沒有慈禧的示意,光緒是不能出聲的,即便是作答,也只是勉強點頭,應答幾句,不敢提出半點意見。

光緒被囚禁,大臣幫光緒做了一事,慈禧竟讓他對著狗磕頭

可見,這位皇帝已經成了真正的傀儡皇帝,而慈禧,則真正獨攬了清朝的大權。

甚至,在每次退朝後,光緒都會被帶到瀛臺,“關”在這座“水牢”中,被侍衛“貼身”監視,過著“百無聊賴”的“囚徒”生活,真正的成了一個“囚徒天子”。把光緒囚禁在什麼地方,慈禧不是沒有顧慮,這在清朝歷史上,是從沒有過的“先例”,並且,又不能將其放在“冷宮”,那是專門關禁嬪妃與皇子的地方。

光緒再無能,也是一國的皇帝,慈禧要的地方,既要兼顧光緒皇帝的身份,還能限制他的人身自由,所有,瀛臺就是一個最理想的地方。此地修建在明朝,位於西苑南海中,在順治和康熙年間,曾兩次修建,作為聽政,避暑及居住的場所。它四面環水,亭臺樓閣映襯,像極了海中的仙島,也因此而得名。

從滿清進入北京起,清朝的皇帝都喜歡來此居住。瀛臺有水有山,景緻如畫,讓人有身臨仙境的感覺。每年皇帝做完祭社稷壇後,都會到此更衣。上元佳節期間,皇族也會到此觀賞煙火,康熙帝和乾隆帝也都先後在此聽證、賜宴。

光緒被囚禁,大臣幫光緒做了一事,慈禧竟讓他對著狗磕頭

幽禁的光緒,生活一下變得淒涼、無聊。慈禧為了“以防萬一”,將曾經伺候光緒的太監,不是處死就是發配邊疆,並讓總管太監李蓮英重新挑選了20名太監,名義上是“侍奉”,實則是聽從慈禧的差遣,“監視”光緒皇帝。甚至,為了看管便利,慈禧還下令拆除了瀛臺與外界唯一的通道——板橋。只是在每天清晨,才會重新“連接”,方便皇帝去“陪”慈禧上朝。

據記載,有一年的冬天,北京溫度很低,連中南海的水面都結冰了。一天,光緒皇帝趁機微服私自溜出,只是還沒走多遠,就被崔玉貴等太監發現了,光緒就被太監們拽了回來。慈禧太后知道後,命人將冰鑿掉,不給光緒任何逃走的機會,而那些“同行”的太監也都被杖斃了。從此之後,中南海水面上的冰每天都被鑿,再沒有過冰。

涵元殿的窗戶紙有了個窟窿,也沒有人去給補一補,皇帝凍得實在受不了,就去找內務府的大臣,大臣不敢不搭理皇帝,趕緊派了人來做。慈禧聽聞後,第二天就讓這位內務府大臣來見她,還給了賞賜,其他的大臣到手的都是荷包。這位辦事得力補窟窿的大臣,本以為和大家一樣,誰知,卻是一隻小狗,這位大臣深知被羞辱了,但是,也不得不向小狗 “叩謝聖恩”。

光緒被囚禁,大臣幫光緒做了一事,慈禧竟讓他對著狗磕頭

至此,誰還敢“過問”皇帝的生活雜事?

可憐的光緒,沒有了政治權利,連人身自由也被剝奪了,連他自己都感慨:自己活的連漢獻帝都不如。

被“囚禁”的生活是單調的,每天的內容就是上朝與退朝,在屋子裡待著,吃飯、讀書與睡覺。他無聊的時候,就畫烏龜,由於,恨袁世凱,烏龜的背上寫的就是袁世凱的名字,再將紙粘貼在涵元殿的牆上,當成靶子,用竹籤射擊,很快,紙就成了篩子狀。他又取下紙,撕成碎片,灑於空中,以此,度過了那些無聊的時光。

日子就這樣毫無變化的過去了十多年,他一直沒有停止對袁世凱的“詛咒”,如果不是袁世凱,自己怎麼能落得如此的悽慘下場?在慈禧執政,不需要光緒出面的時候,他就只能在涵元殿讀書。在此期間,光緒閱覽了很多書籍,以此來打發漫長的時光。

光緒被囚禁,大臣幫光緒做了一事,慈禧竟讓他對著狗磕頭

1903年,德齡入宮,她的父親裕庚是清政府駐法、美等的公使。德齡不僅是慈禧身邊的女官,她還有一個任務,就是負責每天教光緒學習一個小時的英文,有時候,她還會教光緒跳舞,兩人會一起跳上一段西洋的舞蹈。德齡在宮中待了兩年,與光緒相處的倒是不錯,兩人既是“師徒”,又是“朋友”,有她的相伴,光緒的生活也充滿了一絲色彩。

可以說,德齡在與光緒相處的這段日子,為她以後的寫作提供了素材,她把自己眼裡看到的光緒用英文寫進了《清宮二年記》、《瀛臺泣血記》、《御香飄渺記》之中。更因其親歷親見的特定身份,這些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下了清宮生活珍貴的史料,也為後世的學術研究和文學創作提供了重要的佐證和參考依據。

光緒三十四年的時候,光緒與慈禧同時生病,光緒就在日記中寫道:“我病得很重,但是,我心覺得老佛爺(指慈禧)一定會死在我之前。如果是這樣,那麼,我要下令斬殺袁世凱和李蓮英兩人... ...”但不料,這段日記卻被李蓮英知道了,他立刻就告訴了慈禧,說:“皇上想讓老佛爺死在他前面... ...”慈禧聽後,恨恨地說:“我不能死在他前面,我們兩個看誰先死... ...”

"

戊戌變法的失敗,實際上,就是光緒“統治時代”的結束。

慈禧太后為了讓自己的“親政”變得名正言順,就以光緒的名義發佈諭旨,宣佈自己會再次“訓政”,原因就是:光緒因疾病沒法理政。甚至,她還“改革”了“訓政”的形式,與皇帝並排坐,上朝聽證。

在這個時候,在群臣奏對之時,若是沒有慈禧的示意,光緒是不能出聲的,即便是作答,也只是勉強點頭,應答幾句,不敢提出半點意見。

光緒被囚禁,大臣幫光緒做了一事,慈禧竟讓他對著狗磕頭

可見,這位皇帝已經成了真正的傀儡皇帝,而慈禧,則真正獨攬了清朝的大權。

甚至,在每次退朝後,光緒都會被帶到瀛臺,“關”在這座“水牢”中,被侍衛“貼身”監視,過著“百無聊賴”的“囚徒”生活,真正的成了一個“囚徒天子”。把光緒囚禁在什麼地方,慈禧不是沒有顧慮,這在清朝歷史上,是從沒有過的“先例”,並且,又不能將其放在“冷宮”,那是專門關禁嬪妃與皇子的地方。

光緒再無能,也是一國的皇帝,慈禧要的地方,既要兼顧光緒皇帝的身份,還能限制他的人身自由,所有,瀛臺就是一個最理想的地方。此地修建在明朝,位於西苑南海中,在順治和康熙年間,曾兩次修建,作為聽政,避暑及居住的場所。它四面環水,亭臺樓閣映襯,像極了海中的仙島,也因此而得名。

從滿清進入北京起,清朝的皇帝都喜歡來此居住。瀛臺有水有山,景緻如畫,讓人有身臨仙境的感覺。每年皇帝做完祭社稷壇後,都會到此更衣。上元佳節期間,皇族也會到此觀賞煙火,康熙帝和乾隆帝也都先後在此聽證、賜宴。

光緒被囚禁,大臣幫光緒做了一事,慈禧竟讓他對著狗磕頭

幽禁的光緒,生活一下變得淒涼、無聊。慈禧為了“以防萬一”,將曾經伺候光緒的太監,不是處死就是發配邊疆,並讓總管太監李蓮英重新挑選了20名太監,名義上是“侍奉”,實則是聽從慈禧的差遣,“監視”光緒皇帝。甚至,為了看管便利,慈禧還下令拆除了瀛臺與外界唯一的通道——板橋。只是在每天清晨,才會重新“連接”,方便皇帝去“陪”慈禧上朝。

據記載,有一年的冬天,北京溫度很低,連中南海的水面都結冰了。一天,光緒皇帝趁機微服私自溜出,只是還沒走多遠,就被崔玉貴等太監發現了,光緒就被太監們拽了回來。慈禧太后知道後,命人將冰鑿掉,不給光緒任何逃走的機會,而那些“同行”的太監也都被杖斃了。從此之後,中南海水面上的冰每天都被鑿,再沒有過冰。

涵元殿的窗戶紙有了個窟窿,也沒有人去給補一補,皇帝凍得實在受不了,就去找內務府的大臣,大臣不敢不搭理皇帝,趕緊派了人來做。慈禧聽聞後,第二天就讓這位內務府大臣來見她,還給了賞賜,其他的大臣到手的都是荷包。這位辦事得力補窟窿的大臣,本以為和大家一樣,誰知,卻是一隻小狗,這位大臣深知被羞辱了,但是,也不得不向小狗 “叩謝聖恩”。

光緒被囚禁,大臣幫光緒做了一事,慈禧竟讓他對著狗磕頭

至此,誰還敢“過問”皇帝的生活雜事?

可憐的光緒,沒有了政治權利,連人身自由也被剝奪了,連他自己都感慨:自己活的連漢獻帝都不如。

被“囚禁”的生活是單調的,每天的內容就是上朝與退朝,在屋子裡待著,吃飯、讀書與睡覺。他無聊的時候,就畫烏龜,由於,恨袁世凱,烏龜的背上寫的就是袁世凱的名字,再將紙粘貼在涵元殿的牆上,當成靶子,用竹籤射擊,很快,紙就成了篩子狀。他又取下紙,撕成碎片,灑於空中,以此,度過了那些無聊的時光。

日子就這樣毫無變化的過去了十多年,他一直沒有停止對袁世凱的“詛咒”,如果不是袁世凱,自己怎麼能落得如此的悽慘下場?在慈禧執政,不需要光緒出面的時候,他就只能在涵元殿讀書。在此期間,光緒閱覽了很多書籍,以此來打發漫長的時光。

光緒被囚禁,大臣幫光緒做了一事,慈禧竟讓他對著狗磕頭

1903年,德齡入宮,她的父親裕庚是清政府駐法、美等的公使。德齡不僅是慈禧身邊的女官,她還有一個任務,就是負責每天教光緒學習一個小時的英文,有時候,她還會教光緒跳舞,兩人會一起跳上一段西洋的舞蹈。德齡在宮中待了兩年,與光緒相處的倒是不錯,兩人既是“師徒”,又是“朋友”,有她的相伴,光緒的生活也充滿了一絲色彩。

可以說,德齡在與光緒相處的這段日子,為她以後的寫作提供了素材,她把自己眼裡看到的光緒用英文寫進了《清宮二年記》、《瀛臺泣血記》、《御香飄渺記》之中。更因其親歷親見的特定身份,這些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下了清宮生活珍貴的史料,也為後世的學術研究和文學創作提供了重要的佐證和參考依據。

光緒三十四年的時候,光緒與慈禧同時生病,光緒就在日記中寫道:“我病得很重,但是,我心覺得老佛爺(指慈禧)一定會死在我之前。如果是這樣,那麼,我要下令斬殺袁世凱和李蓮英兩人... ...”但不料,這段日記卻被李蓮英知道了,他立刻就告訴了慈禧,說:“皇上想讓老佛爺死在他前面... ...”慈禧聽後,恨恨地說:“我不能死在他前面,我們兩個看誰先死... ...”

光緒被囚禁,大臣幫光緒做了一事,慈禧竟讓他對著狗磕頭

不久之後,光緒就病重了,光緒三十四年的十一月十四日,光緒帝暴崩,享年38歲。至此,光緒皇帝過完了自己悲催的一生,一代大清朝的皇帝,就這樣無聲無息的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真是可悲可嘆。之後,慈禧太后命溥儀繼承皇統,過繼於同治帝載淳,同時兼承光緒帝之祧,一人祧兩房。溥儀父母聽到這個消息後痛哭流涕,因為,他們知道這個皇帝不是不是好當的。

到了第二天,也就是十一月十五日的未正三刻,慈禧也於中南海儀鸞殿病逝,享年七十四歲。

參考資料:

【《戊戌政變》、《瀛臺泣血記》、《光緒之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