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絲綢之路上新疆精品銀元鑑賞

光緒 錢幣 阿古柏 左宗棠 文化潮源 2017-05-15

新疆地處古絲綢之路要衝,隨著絲路貿易的發展繁榮,今天主要就是要了解新疆地區發行的一些銀幣。其中一些珍品錢幣,正在以另一種形式,延續著他的價值。

一;《光緒小天罡銀幣》

光緒三年(1877)南疆重鎮庫車收復後,因市面紅錢短缺,影響發放軍餉和人民生活,清軍統帥左宗棠即命駐庫車的大將張曜著手多鑄五分小銀錢和紅錢,以應急需。五分小銀錢仿阿古柏小天罡鑄造,形式相似,圖文不同,是為光緒小天罡,與阿古柏天罡混合使用,以後也逐漸通行於北疆。由於南疆六城陸續鑄造,故品種繁多,版式繁雜,流弊滋多。

古絲綢之路上新疆精品銀元鑑賞

二;《喀什造光緒銀元》

光緒十八年(1892年),疏附縣稽查庫魯班伯克等人,稟懇政府鑄造銀錢。經喀什道李宗賓委派候補知縣羅正湘,召集商民籌銀三千兩先行鼓鑄試辦,暫賠火耗,若有成效,再由公家籌款鑄辦。先鑄有一錢、二錢、三錢重的3種面額,第二年又添鑄五錢重的一種。喀什地方富庶,道庫存銀最多,為全疆之冠,因此所鑄的銀元也最多,一般成色較高。但設備簡陋,而所鑄幣不夠精整。正面只有漢文文字,無其他花飾,背面老維文的四周飾以阿拉伯風格的花草圖案。

古絲綢之路上新疆精品銀元鑑賞

三;《阿克蘇造光緒銀元》

據史料記載:光緒十九年,阿克蘇道黃光達,以“地方駐營較多,商旅輻輳,兵勇細民日用所需零星者多,成整者少,且紅錢素窘,兌換維艱”,且整錠白銀難以流通,不免“軍民俱困”。即向道庫借成本銀0.5萬兩,委派道庫大使嚴章炳負責,調取喀什熟練工匠十名,主持鑄造技術。是年冬開辦至光緒二十一年五月共鑄銀4萬餘兩,鑄有伍錢、三錢、二錢、一錢4種面額。其銀元形制完全仿照喀什,只是正面中間直書“光緒銀元”的“元”字非“圓”字,左側為面額,右側加鑄“阿城”二字。背面為老維文,漢譯“阿克蘇,5、3、2、1錢及回曆年號。這套銀元正面漢字打製較淺,較易磨損,由於鑄期最短,鑄額最少,故難見阿城版,尤以一錢十分罕見。

古絲綢之路上新疆精品銀元鑑賞

四;《迪化造光緒銀元》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新疆巡撫潘效蘇鑑於喀什、阿克蘇兩道鑄造銀元成效良好,民眾樂於行用,於是飭令鎮迪道楊增新,八月間派員擇地建廠,是為迪化銀元局。據《新疆圖志》載:“其製造銀圓輕重式樣,亦照阿、喀兩城舊章,分鑄五錢、三錢、二錢三號,均勻搭用。最小一錢者,毋需仿造。”因此迪化鑄造的這套銀元中沒有一錢。迪化局開鑄後,每月鑄銀1.8萬兩,鑄至光緒三十三年五月止。所鑄銀元形制完全按照喀什造的B型,只是這套銀元有兩種版式,一種是正面漢字小寫數字面額,發行在前。另一種用漢字大寫數字面額發行在後。

古絲綢之路上新疆精品銀元鑑賞

五;《喀什仿造內地光緒銀元》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喀什道仿照內地“光緒元寶”龍洋式樣,使新疆自鑄銀元的款式發生重大變化,拋棄過去伊斯蘭風格花飾圖案,將形制統一於內地各省標準龍洋背面的蟠龍圖紋。但在衡制單位上仍然不同,內地各省使用庫平,新疆則習用湘平,成為晚清新疆自鑄光緒銀元獨有的地方特色。

古絲綢之路上新疆精品銀元鑑賞

六;《喀什大清湘平壹兩銀幣》

1907年喀什大清銀幣湘平壹兩銀幣一枚,鑄造規整,字跡紋飾清晰,難得品相,近未使用品,1907年新疆省造喀什大清銀幣湘平壹兩一枚,深打,圖案居中,圖文完美清晰,品相罕見,完全未使用品。銀幣說明:銀幣正面中庭印有:大清銀幣字樣;周邊印有:喀什湘平壹兩滿漢字樣銀幣背面中庭印有:一條青龍周邊印有:稻花環邊銀幣直徑:3.8CM 幣身厚度:0.3CM。

古絲綢之路上新疆精品銀元鑑賞

七;《新疆省造幣廠鑄壹圓尖足銀圓》

錢幣正面:正中為“壹圓”2字(實心)圍以嘉禾,上面為“新疆省造幣廠鑄”,下面為“民國姍八年”,兩旁各有梅花一朵。背面:正中為“1”字,底座之一劃兩旁為尖形,表示為一圓,上部沿邊頗多回文,意義與正面之中文相同,下面為空心的“1949”4字。由於受當地鑄幣工藝的限制,該幣有些正面“壹圓”和背面“1”字周圍有脫皮現象,實系真品。

古絲綢之路上新疆精品銀元鑑賞

銀幣是機制幣收藏的大類,歷來都受到很多藏家的關注,不同版別的銀幣都有獨特的韻味,值得藏家深品。由於這些銀元是不可再生之物,且存世量極為稀少,收藏價值無法估量。

探祕中華千年文明歷史;弘揚民族歷史文化傳承!

原文原著微公眾《閱識堂》帶您領略天圓地方古幣文化,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