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前鋒區:栽桑養蠶鋪就脫貧致富路'

"

 種桑養蠶鋪就致富路,農民挑著“銀絲”換金錢……眼下,廣安市前鋒區代市鎮唐橋村,蠶房裡成千上萬的蠶寶寶已完成結繭,迎來了第四批蠶繭豐收的時節,“蠶繭”成為村民提及頻率最高的熱詞。

唐橋村有著柞蠶養殖的歷史,如今,蠶桑產業已成為村民的致富產業,為全村脫貧致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8月上旬,筆者走進唐橋村,與蠶農一起感受豐收的喜悅,探索蠶桑產業給村民生活帶來的變化。

在唐橋村第一書記張福林的引導下,筆者在蠶房外看到,十幾名村民正忙著將一箱箱雪白的鮮繭裝上貨車,大家臉上洋溢著開心和幸福的笑容。


"

 種桑養蠶鋪就致富路,農民挑著“銀絲”換金錢……眼下,廣安市前鋒區代市鎮唐橋村,蠶房裡成千上萬的蠶寶寶已完成結繭,迎來了第四批蠶繭豐收的時節,“蠶繭”成為村民提及頻率最高的熱詞。

唐橋村有著柞蠶養殖的歷史,如今,蠶桑產業已成為村民的致富產業,為全村脫貧致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8月上旬,筆者走進唐橋村,與蠶農一起感受豐收的喜悅,探索蠶桑產業給村民生活帶來的變化。

在唐橋村第一書記張福林的引導下,筆者在蠶房外看到,十幾名村民正忙著將一箱箱雪白的鮮繭裝上貨車,大家臉上洋溢著開心和幸福的笑容。


廣安前鋒區:栽桑養蠶鋪就脫貧致富路


資料圖片

“我們村今年已經養了120 張蠶,共收了5000公斤蠶繭。”村民常昌立告訴筆者,根據去年蠶繭的價格,這一批蠶繭預計可以收入20多萬元,“我在這裡務工有工資,加上自己家裡養的蠶,僅發展養蠶這一項就可以有一萬多元的純收入。”

唐橋村屬於典型的貧困山村,歷來以傳統農業為主,村裡沒有集體經濟收入和支柱產業,2014年唐橋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30元,農民缺乏耕種的積極性,導致部分土地撂荒。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張福林與村幹部一起積極探索脫貧致富新路子。

“栽桑養蠶是一項投資少、見效快、收益大的致富好門路,比起養殖家禽等需要一段成長期的項目,養蠶只需兩週的生產期便可得到收益。”2017年,張福林多次帶領村組幹部及村民代表到武勝桑蠶基地和廣安區大安鎮桑蠶業主基地參觀學習,經多次會商討論後,確定了以發展桑蠶業為主的村級主導產業。

隨後,唐橋村先後成立了養蠶合作社、村農業公司,推薦農戶參與蠶桑基地管護、養蠶,帶動農民規模種桑養蠶,種植桑樹220畝,並投入30餘萬元修建了900多平方米的蠶房,通過引進先進的養蠶技術和設備,使小蠶的成活率大幅提高。

張福林說,隨著經驗越來越豐富,技術越來越成熟,今年預計至少可以養六批蠶,經濟效益十分可觀。“目前,我們正在加緊建設第二個蠶房,並打算利用桑樹資源開展多種經營。”他說。

如今,種桑養蠶產業已逐步成為該村助農增收的主要渠道。2018年底,唐橋村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19萬元,村集體收入實現了零的突破。

“2019年是唐橋村脫貧摘帽的關鍵之年,預計全村剩餘24戶75人將全部脫貧。”張福林告訴筆者,目前唐橋村正在抓緊新建1000平方米的大蠶房與150平方米的小蠶房,接下來,該村將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同時引進桑植菌,開展林下養殖,壯大集體經濟,讓更多的村民受益,確保順利實現脫貧摘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