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一個討厭大人的誕生

狗十三 愛因斯坦 張雪迎 曹保平 娛樂八卦陣官方 2018-12-10
《狗十三》:一個討厭大人的誕生

出品 | 知影

作者 | X

編輯 | 小影

這一年的最後一個月,很多人在電影院找到了自己的2018國產最佳。

作品的豆瓣均分能夠上8的曹保平的作品,《狗十三》。

《狗十三》:一個討厭大人的誕生

雖然昨天才正式在全國院線上映,但《狗十三》其實已經是五年前的片子了。電影拍攝時,女主角張雪迎才十四歲,像她自己發的微博說的那樣,她那個時候還只是一名普通初中生,因為處於生理髮育期,所以總是害羞地駝著背,穿著鬆垮的校服,頂著一額頭痘,習慣性被淹沒在人群中。

《狗十三》:一個討厭大人的誕生

這樣的一個女生形象,基本上也是電影的女主角李玩的形象。

《狗十三》:一個討厭大人的誕生

而這部電影究竟好在哪,張雪迎微博的另外一段話有部分解答——

如果你看完影片,被戳中不曾揭開的傷疤,那麼對不起讓你這麼難過,想抱抱你。而如果你看完沒有共鳴,那麼恭喜你,你好幸運。

說法看著有點青春疼痛非主流加自怨自艾,但卻確實是絕大部分人觀影之後都承認的邏輯。

觀者對於這部片子很大一部分的認可,都來自於某種共鳴,這種共鳴屬於在這片土地上長大的人群。故事中平凡普通的初中生李玩,就是每一個少年時代的我們。

《狗十三》:一個討厭大人的誕生

李玩剛上初中,父母離異,父親有重組家庭且工作繁忙,她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這麼一個構造,其實就已經具有某種代表性了。

《狗十三》:一個討厭大人的誕生

很多人拿這部片子的真實和細緻教育之前飽受詬病的國產青春片,在影片的質量上,《狗十三》當然有這個資格,但嚴格來講,雖然《狗十三》講的確實是青少年的成長軌跡,但這之後更龐大的東西,其實是中國式家庭、中國式教育,乃至整個父性權威的國民文化。

影片標題裡的狗,最直接的指向是李玩父親送給李玩的小狗,熱愛物理的李玩給它取名愛因斯坦。

《狗十三》:一個討厭大人的誕生

狗是對女兒疏於關心的父親想要和女兒親近的紐帶,出於對父親的抗拒,李玩花了一段時間才真正接受愛因斯坦。但就在她和愛因斯坦感情日漸深厚的時候,狗因為爺爺在買菜時的疏忽丟了。

這個時候,這個家庭裡的大人們的每一個反應和每一種處理方式,你肯定都有莫大的熟悉感。

《狗十三》:一個討厭大人的誕生

首先,肯定不會有人主動直接地向小孩坦白這件事,更遑論道歉。

一整群人裡,最先被推出來的是一整年都沒怎麼見過面的後媽,向李玩的表姐李堂打聽得知李玩的愛好,投其所好送了一雙溜冰鞋。

《狗十三》:一個討厭大人的誕生

這瞄準的是李玩一定不會拂了在整個家庭裡跟自己關係最為疏遠的一個人的面子,越疏遠越客氣,糖衣炮彈百分之百發射成功。其中隱含著微妙的人情。

畢竟還是小孩,得到了心儀的禮物,李玩當然是開心的,但是她很快發現對自己日漸重要的愛因斯坦不見了。

這個時候出來講話的,是有主持大局控制場面意味的父親。

《狗十三》:一個討厭大人的誕生

父親的第一套說辭依然在和稀泥和隱瞞,說是因為李玩現在課業緊張,不適合在養狗上花時間,為她的學業計才把狗送走。

直到瞞無可瞞,才在無數的前情鋪墊下講出狗走丟的事情。

先瞞,後哄,最後再教育小孩要懂事識大體,沒有平視的溝通,這一套家長至始至終以俯視視角看小孩處理方式,就是絕大多數中國家長在對小孩的事情上最常見的處理方式。

《狗十三》:一個討厭大人的誕生

狗找不到,李玩人肉搜索和張貼啟事都不得其果。

繼母向家庭裡的大人聯盟貢獻了最後一招,找一隻相似的狗頂替愛因斯坦。但李玩一眼就能看出來這並不是真的愛因斯坦。她並不希望被欺騙,也不是非要一隻狗。

這個時候砸過來的是繼母的一番話:全家人都幫你找,現在找回來了,你又說不是你的狗,怎麼不是呢?這就是你的狗。狗是我買的,我最清楚了。

甚至於一向站在李玩這邊的堂姐李堂,也在大人的一個眼色之下立刻換邊,做起了和事佬。

《狗十三》:一個討厭大人的誕生

看到這段的時候,想起前段時間一個社會新聞,一個女孩子被認識的一位男生邀請到家裡,女生被下了藥實施了侵害,加上只圍觀沒動手的一位,總共有四個男生。報警之後主謀男孩的父母找到女孩,提出了一個解決辦法,讓自己的兒子娶被害女生。這對父母的原話是,這樣做拯救了5個家庭。

作家淡豹這麼評價這件事——

中國的家庭觀除了以完整和傳承為幸福之外,什麼都沒有。

電影的這個情節和這個案件當然還是有性質上的差別的,因為後面這個事件已經涉及到犯罪。

但這個評價挪用到這兒卻也很合適。所謂中國的家庭觀,就是要用各種各樣的退讓和犧牲來追求場面上的完整和幸福。

《狗十三》:一個討厭大人的誕生

用假狗替代真狗是大家為你想出來的辦法,是為了你好,即使你心知肚明這並不是你自己的狗,也必須裝不知道,接受好意、配合演戲才是你應該做的。

是不是撒謊並不重要,狗是不是原來那隻也不重要,個人的真實感受更不重要,只有一家人重回圓滿完整其樂融融才是最重要的。

否則就是不識相,不懂事,不成熟,不讓大家好過。

《狗十三》:一個討厭大人的誕生

而基本上每一個小孩,都是在這種過程中實現了所謂的長大。

這部片子最厲害的地方還不僅僅在這些細緻和貼切,而在於,它本身並沒有在製造純粹的對立,開頭女兒對父親尖銳的討厭和牴觸,在父親對女兒的粗暴教化之下,消融在了某種同化和理解裡。

《狗十三》:一個討厭大人的誕生

這對父女裡,不論是小孩是大人,都不完全單純是正義或者邪惡的塑造。

李玩父親這個形象細緻分析起來也很典型,他可能從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百不同程度地重合了中國絕大多數的父親形象。

《狗十三》:一個討厭大人的誕生

在家庭和社會中都掌握著權力,於是有著極高的掌控欲,甚至會暴力控制;

要挑起家庭生計工作繁忙,真正分給家庭的時間少之又少;

並不是不愛小孩,但是給出愛的方式粗糙又強勢,由不得拒絕和商榷,不然就是不聽話不懂事不諒解大人。

《狗十三》:一個討厭大人的誕生

強迫李玩補習英語而放棄她最喜歡的物理,李玩因此生氣,他的安撫行為是在人來人往的校門口從錢包裡掏出一疊錢塞進女兒手裡。

答應要帶女兒去看她期待很久的天文展覽,卻先把她拎進了飯局,飯局上自詡孤獨文化人的企業家高談闊論沒完沒了。眼看展覽就要結束了,李玩的焦心連醉心念詩的高雅企業家都看出來了,父親卻打圓場說:

沒事沒事,陪張哥喝酒才是最大的事,天文展覽有什麼好看的,人的事還沒搞明白呢還去管天上。

《狗十三》:一個討厭大人的誕生

因為離家出走連累爺爺受傷奶奶走失,李玩的手被爸爸按在玻璃瓶上割碎,被掐著脖子要求給爺爺奶奶道歉,過後又被爸爸抱著坐在腿上安慰,講一些“打你是因為愛你”這樣的道理。

《狗十三》:一個討厭大人的誕生

從這些描述來看,他當然不是一個好父親,但是一個十惡不赦的父親嗎?好像也不至於。他甚至自己也知道自己不是一個好父親。

《狗十三》:一個討厭大人的誕生

電影裡有個片段,繼母用假愛因斯坦冒充真愛因斯坦,李玩和她大聲爭執,這時,有個房間裡的門猛地一開,傳來了一聲怒吼,一向很慣孫女的爺爺,用這種方式控制了場面。我們就此明白,他才是家庭的最高權威。

在這一點對於爺爺的刻畫裡,很多人應該也會聯想到,李玩的爸爸,也是被粗糙的對待塑造成這個樣子的吧?這個世故油滑的中年男人當年也許也是另外一個李玩。後來他長大了,卻也開始信奉不打不成才。

《狗十三》:一個討厭大人的誕生

至於片子裡前半段的李玩,其實已經是這個家庭教育的半成品,她的尖銳叛逆和拒絕溝通,來自於父母在之前十幾年成長過程裡的缺位。但因為年齡尚小,她還保有很多人天生自然的東西。

這部電影,就是這些東西被磨滅的過程。

《狗十三》:一個討厭大人的誕生

李玩最後成為了懂事聽話識時務的孩子。

她學會了全盤接受大人的好意,可以微笑著對間接造成新愛因斯坦死亡的爸爸說謝謝,也可以微笑著對飯局上特意給自己點了狗肉的父親的生意夥伴說謝謝,然後面不改色地夾起一塊嚥下去。

《狗十三》:一個討厭大人的誕生

她長大之後也許就會完全忘記當年的自己,忘記十幾歲自己不退讓的天真和誠實,忘記當年的掙扎、困惑和眼淚,就會像自己的爸爸當年對她那樣對自己的小孩說:

你爸打你,是因為愛你,等你長大就知道了。

《狗十三》:一個討厭大人的誕生

泥潭裡的爛人們中國不只無嘻哈

南極就別戀愛了求求別再翻拍了

何時年華佳所謂清流綜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