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這幾種現象,說明你家孩子正在經歷“孤兒式成長”

工作這一年 發現佩奇 情感 教育 黃衣心理 2019-02-03

看到這個標題,家長們可能會嚇一跳:孩子怎麼就成了“孤兒”了呢?

事實上,從喪偶式育兒到孤兒式成長,我國農村的教育經歷了由一方家長負責到雙方家長都不負責的轉變。以下幾種“孤兒式成長”現象,提請朋友們關注,你的孩子,可能正生活在空虛、無助、無奈、情感需要不被滿足的狀態中。而這種狀態的孩子,長大了會有各種不同的心理問題,阻礙著他們的成長與成材。

1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是指外出務工連續三個月以上的農民託留在戶籍所在地家鄉,由父、母單方或其他親屬監護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雙親留守兒童:父母雙方都在外地打工,由其他親屬監護。單親留守兒童: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由另一方監護或者其他親屬監護。

這種是大家都能理解的,父母親雙方或單方外出工作超過3個月的孩子,很明顯,他們難以在父母雙方都在的家庭中生活,也就無法同時獲得父親和母親的呵護、照顧。也就很容易形成不良人格。這位12歲的殺母少年就是其中一個極端化個例。

以下這幾種現象,說明你家孩子正在經歷“孤兒式成長”

2父母親異地上班,週末回家

第二種孩子是平時跟著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爸爸媽媽在外地工作,週末才回家來的。然而父母親週末回來了,也不一定是陪伴孩子的,他們有著各自的事情,或者要找朋友組團踢球、或者要閨蜜相約去逛街、或者宅在家裡玩遊戲把一週來的分掙回來、或者追劇……反正他們的時間安排裡沒有滿足孩子心理需求的內容。

這種缺失,對孩子來說,是“你不在我想你,你回來了我又摸不到你”。事實上爸爸媽媽回來不回來,對孩子都沒有什麼不同,時日久了,孩子想要爸爸媽媽陪伴的心思就變成了無望。

3只有一方家長在身邊,主要靠祖父母撫養

第三種孩子是因為特殊情況(父母一方出國工作或離異單親家庭),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幫助一方家長帶養。現實中經常見到奶奶爺爺或者姥姥姥爺帶養孩子的情況,瞭解起來,發現是在幫助自己的女兒或者兒子帶小孫子。而這孩子的爸爸或媽媽在孩子身邊,也並不管孩子。他們總有各種理由,比如工作忙、比如要談戀愛不方便帶孩子等等。於是乎,養育孩子的責任就落在了老人身上。

我並非認定祖父母帶養孩子就完全不好,然而老人的認知能力與現實社會有著不同程度的脫節現象,在帶孩子的時候,也就存在著更多的不合理。雖然老人們可能更有耐心,更願意主動地幫孩子帶養孫輩。追根究底,還是由孩子的父母親親自帶養孩子,對孩子的身心成長更加有益。
以下這幾種現象,說明你家孩子正在經歷“孤兒式成長”

孩子內心的情感發展需求,不僅需要這位留在身邊的家長有效的陪伴支持,還需要這位家長能夠補位,把不在身邊的另一方家長的照顧、撫養,應該承擔的撫養任務補回來。

然而多數家庭的現實情況中,陪護在身邊的那位家長自身都不能盡好自己該做的責任,期待他們替另一方家長補位,是根本就做不到的。

4父母都在家,下了班打麻將、玩遊戲、應酬、玩手機

第四種孩子最可憐了,父母親都在家裡呢,卻沒有人願意耐心地陪伴自己。經常看到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帶著小孩子出去,孩子就在兩個家長之間轉悠,央求他們陪自己玩,而兩個家長都各自忙自己的事情,並不理會孩子的需要。

這樣長大的孩子最易患“空心病”,他們內心的孤獨無助非常不容易被人看到。

最可悲的不是你沒有父母親,而是你有父母親,卻無法獲得他們的陪伴。

以上孩子,我們統稱為廣義的“留守兒童”,他們正切身經歷著“孤兒式成長”的過程。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帶養孩子才不至於讓他們經歷痛苦的“孤兒式成長”呢?

以下這幾種現象,說明你家孩子正在經歷“孤兒式成長”

01無論有幾位家長在家,這位家長都要肩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

不只是保證孩子吃飽穿暖,還要關注他的情緒狀態,情感呵護,給他一個溫暖的家庭,讓孩子心中有力量。

幼時享受到父母親貼心照顧、適度規則的孩子,內心的幸福感更強,自我效能感更足,他們的人生積極性更好。

02不在家的家長,可以替代他的身份

單方撫養孩子的家長,需要替代另一方家長的教養職責,給孩子溫暖的母愛和堅強的父愛。

也可以請家庭中的親友或長輩替代家長的教育任務,給孩子有力的支持。

03給以有效的陪伴

在孩子身邊,要給孩子有效的陪伴,肯定不是家長追劇、玩遊戲、看手機,做自己的事情而忽略孩子的做法。

然而孩子的需要,卻是你們放下自己手頭的工作和遊戲,專心地陪伴孩子度過他的時光。孩子的內心充滿了對家長的孺慕之情,也在和家長的互動中獲得更多內在的成長力量。

以下這幾種現象,說明你家孩子正在經歷“孤兒式成長”

04呵護孩子的情緒情感

當我們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不要認為打擊式教育才更適合孩子的成長。只有我們耐心地陪伴照顧,及時看到孩子的情緒感受,給到他們支持和鼓勵,他們成長的力量才更強大。

所以這就需要家長有耐心的高質量的迴應,首先要正向迴應孩子的感受,其次再幫助孩子思考事情的多種可能,討論收穫和經驗教訓,幫助孩子成長。

05引導孩子積極向上,不貪戀手機、遊戲

帶養孩子,不僅要正向迴應孩子的情緒,還要引導孩子樂觀、積極地面對問題。抗挫折能力不是通過挫折教育獲得的,而是通過樂觀、果敢的能力獲得的。

家長放下手機,抽空陪伴支持孩子,是孩子最迫切需要的。

哪怕一週你們只能陪伴孩子一天或者半天時間,都努力去滿足他們的發展需求吧,不要讓你的孩子成為隱形的“孤兒式成長”者!

同時,呼籲全社會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有能力的家長,儘量不要缺失孩子生命前三年的陪伴養育關鍵期。就算孩子大一點你們要出門打工,也需要定期給孩子情感的安撫與支持!

作者:王晶(黃衣心理)滄州市同心教育首席專家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國家二級婚姻家庭諮詢師NLP訓導師 認知與情緒調控TTT講師心理諮詢師認證培訓講師兒童心理髮展評估師 兒童學習能力指導師兒童行為矯正師 兒童思維策略訓練師兒童精神分析、繪畫、沙盤、遊戲、曼陀羅應用感統、情商、思維導圖以及特殊兒童教育導向河北省心理學會理事滄州心理學分會兒童心理髮展評估專業委員會主任滄州市同心心理工作室負責人滄州市奧盛跆拳道館心理顧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