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是典型的清代王公府第,與故宮的皇家氣度各有異趣,相映增輝。有句俗話說“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因為恭王府建築本身興建於清朝鼎盛時的乾隆年間,經歷了清朝由盛轉衰直到滅亡的經過。恭王府本身也是幾易其主,其中不乏名流重臣、王公貴族。

恭王府最早不叫恭王府,叫作“和孝公主府”,真正建起這座建築的主人是乾隆時大名鼎鼎的清代名臣和珅。乾隆將自己最喜歡的女兒固倫和孝公主嫁給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並將原來抄沒犯官李侍堯家產而沒入官中的一所房屋賜給了和孝公主作為公主府第。

恭王府歷代主人變遷

在此基礎上和珅大興土木,用時數年營建府第,藉著公主的府的名義將府第建得非常奢侈而且逾越了臣子應有府第制度。府邸西路楠木殿就是照故宮寧壽宮式樣而建,使用非臣子能用的毗盧帽門、太平缸、銅路燈等。興建起來的和孝公主府真正的主人應該是和珅。嘉慶四年,和珅獲罪被抄家,和孝公主也奉旨遷出府第,這座府第被賜給了慶王永璘。

慶王永璘是乾隆皇帝第十七子,是嘉慶皇帝的同母弟弟,這時剛剛由貝勒升為郡王,就以和珅舊宅作為郡王府。同時嘉慶還把沿街的七十五間鋪面房都賞賜給了自己的弟弟。

和孝公主府(和珅宅第)成了慶王府,之後又在咸豐年間迎來了自己的下一個主人,即清末名噪一時的煊赫要員恭親王奕訢,這也是“恭王府”名稱保留至今的原因。道光皇帝在立皇四子奕詝為太子時封皇子奕訢為恭親王,恭親王得到了慶王永璘的舊宅。慶王之後一直住在這座府第,直到鋪國將軍亦劻奉旨遷出。修繕一新的宅第成為新的恭王府,現在看到的恭王府是清代親王府第的規制。府第裡的銀鑾殿雖然是復建,但就是典型的親王府規制建築。恭王府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花園,花園在同治年間曾經進行大規模增建,由恭親王命名為朗潤園。

恭王府歷代主人變遷

恭親王去世後,其孫溥偉襲爵,被稱為“小恭王”。小恭王溥偉作為宗室是清帝室的堅決擁護者,曾經變賣家產報國。袁世凱逼末帝溥儀位之後恭王府成為溥偉私產,最終因為溥偉資不抵債由法院進行拍賣。清代恭王府被輔仁大學買走。

恭王府位於什剎海柳蔭街,其所在地水系暢旺,可遙望西山,被稱為“城中第一佳山水”,“月牙河繞宅如龍蟠,西山遠望如虎踞”。

按照《清會典事例》順治九年定:親王府,基高十尺,外圍圍牆,正門廣五間,啟門三。正殿廣七間,前墀周圍石欄,左右翼樓各廣九間,後殿廣五間,寢室二重,各廣五間,後樓一重,上下各廣七間。作為恭親王府第,其府邸建築最末的後罩樓一百零八間,遠遠超出了規制。

恭王府的後花園是北方園林的代表,園林佔地二點八萬平米,曾經恭親王奕訢在同治年間下令大修,調集能工巧匠,增置山石林木,彩畫斑斕,融江南園林藝術與北方建築格局為一體,將西洋建築及中國古典園林建築完美結合,這也是清代後期造園風格特點體現。

今天的恭王府保留了清代的建築,融合了清代文化,成為體驗清代社會民俗,瞭解清代歷史的基地。

恭王府歷代主人變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