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的幽州咋被袁紹奪走的?顏良文丑?袁紹手下最能打的是麴義

公孫瓚殺掉劉虞之後,在幽州當了老大,按理說應該過得更自在逍遙才是。可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當老大的,公孫瓚就特別的不適合。帶兵打仗、拼恨勁、角死力,這方面公孫瓚沒問題,可是當老大,治理地方,公孫瓚實在是不在行。再加上沒啥心胸氣度,劉虞被殺後不到一年,幽州已經亂成了一團。公孫瓚同時陷入了與袁紹的軍隊、烏桓鮮卑人以及劉虞之前部屬鮮于輔的征戰之中。


公孫瓚的幽州咋被袁紹奪走的?顏良文丑?袁紹手下最能打的是麴義

圖1、公孫瓚(百度百科)

公孫瓚的這些敵人,在公孫瓚殺劉虞之前就在。如果公孫瓚稍微有點遠見的,稍微的合縱連橫一下,就不會讓這些人聯合到一塊一起對付自己。可偏偏公孫瓚沒有這樣的頭腦,硬是讓這些人湊到了一起。而這些人最重要的粘合劑,就是那個被他殺掉的、德高望重的劉虞。鮮于輔是劉虞的部將,為劉虞報仇是自然而然的事。劉虞的長子劉和在劉虞被殺時在袁紹那,正好給了袁紹乘機出兵消滅公孫瓚佔領幽州的藉口。而烏桓、鮮卑人自從劉虞當上幽州牧後就只認劉虞,公孫瓚則一直惦念著怎麼消滅烏桓鮮卑人,如今劉虞一死,這些幽州的烏桓、鮮卑部落就很緊張,找人聯合滅掉公孫瓚也可以理解。


公孫瓚的幽州咋被袁紹奪走的?顏良文丑?袁紹手下最能打的是麴義

圖2、麴義(百度百科)

袁紹這一次派出的大將又是麴義,之前在界橋大戰時,袁紹就是憑藉著麴義才以少量的步兵擊敗了公孫瓚戰鬥力強勁的騎兵“白馬義從”的。如果論袁紹賬下最能打仗的大軍,非麴義莫屬。什麼顏良文丑全都是三國演義裡的演義戲說。袁紹賬下真正打過硬仗、能打硬仗的也就只有這位涼州出生的麴義了。

麴義、鮮于輔以及烏桓峭王三路大軍,和公孫瓚在鮑丘河(今河北三河和天津寶坻之間)展開大戰,公孫瓚大敗,被斬首兩萬餘級。公孫瓚沒辦法,只能退守到自己的大本營易京(今河北雄縣)。


公孫瓚的幽州咋被袁紹奪走的?顏良文丑?袁紹手下最能打的是麴義

圖3、易水

公孫瓚確實不是什麼戰略家,是因為那首“燕南垂,趙北際,中央不合大如礪,唯有此中可避世”民謠,才搬過來的。可看一看易京的位置,如果按東漢十三州區域算的話,還屬於袁紹的冀州,不過屬於冀州的最北邊,幽州的最南邊。易京向南向北都是一片大平原,完全無險可守。這麼一個地方,一旦被包圍,就是四面受敵,連跑的機會都沒有。

不過,公孫瓚還是有過優勢的,那就是能死磕的能力。公孫瓚很能打硬仗,確實不假。之前劉虞討伐他的時候,他守著薊城旁邊的一個小城,帶著幾百人,硬生生把劉虞十萬人的大軍打敗了。這一次退守易京,公孫瓚又一次和麴義等人打起了僵持戰。公孫瓚在易京開置屯田,實現了自給自足。而另一邊的麴義就要吃虧的多,人多馬眾,確實耗不起。兩邊僵持一年多,又碰上了旱災、蝗災,最後到了人吃人的地步。麴義那邊糧食吃盡,其中一支好幾千人的隊伍,實在堅持不下去退走。公孫瓚乘機出擊,一舉將麴義軍隊擊敗,並繳獲了麴義軍隊全部的輜重,算是解了易京的包圍。


公孫瓚的幽州咋被袁紹奪走的?顏良文丑?袁紹手下最能打的是麴義

圖4、屯田

我們知道三國時代是曹操開闢了屯田的先例,正是因為屯田,曹操能夠比別的諸侯有更充足的糧草,才最終一舉平定了北方。不過公孫瓚的這次屯田,要比曹操還要早。在戰亂年代,影響戰爭勝負的,常常不是誰的軍隊更強,而是誰有更充足的糧草,誰有更好的後勤。這一次的較量中,公孫瓚因為屯田,糧草充足而獲勝。

勝雖然是勝了,可是公孫瓚的損失卻不少。在麴義、劉和、鮮于輔軍隊與公孫瓚對峙期間,幽州下邊幾個代郡、廣陽、上谷、右北平全部將公孫瓚所任命的官員殺掉,而投靠了鮮于輔、劉和。如果看幽州地圖的話,幽州最東邊的幾個郡早就被公孫度佔去,如今剩下的幾個郡,只有劉備的老家涿郡還歸公孫瓚,幽州的大部此時已全部被袁紹勢力佔據。而公孫瓚也徹底被袁紹勢力包圍。


公孫瓚的幽州咋被袁紹奪走的?顏良文丑?袁紹手下最能打的是麴義

圖5、195年時的公孫瓚

麴義的軍隊雖然退去,可是在一個無險可守的地方,公孫瓚能做什麼?只能夠加強城防,並嚴密防範袁紹勢力的滲透。三國志中這樣記載守在易京的公孫瓚,“為圍塹十重,於塹裡築京,皆高五六丈,為樓其上;中塹為京,特高十丈,自居焉,積穀三百萬斛”。公孫瓚這樣築城屯糧的舉動,都是非常必要的準備。後漢書還說他弄個大鐵門什麼的,自己弄個高樓住等等,都好理解,畢竟易京這個地無險可守,只能自己加固修築了。

可是公孫瓚其他的舉動,就顯得有點受驚過度了。公孫瓚“斥去左右”,超過七八歲以上的男子就不能夠進入易城,所有自己城內的事都由自己的姬妾們來做。和自己部下們所有來往的書信,都由繩子吊上去。並且他專門訓練自己姬妾們的嗓門,讓她們靠大嗓門來為自己傳達命令。


公孫瓚的幽州咋被袁紹奪走的?顏良文丑?袁紹手下最能打的是麴義

圖6、公孫瓚(百度百科)

此時的公孫瓚像是完全變了一個人,之前的勇猛勁全不見了。膽小害怕的樣子,想想都讓人可憐。一個外表再剛猛的人,如果不能戰勝內心的恐懼,最終都會變成一個膽小鬼。就像公孫瓚這樣,膽小惜命的樣子,隔著兩千年,想來都叫人發笑、心酸。

公孫瓚就這樣躲在了自己為自己修築的易城裡了。那些跟著公孫瓚一路打拼過來的部下、將領們會怎麼想?一天天的連自己的老大都見不著,更別說被信任了,於是一個個都先後離公孫瓚而去。

當然也有人還是不甘心,跑去問公孫瓚為什麼要這樣。公孫瓚是這樣解釋的:“我以前在塞外驅逐叛亂的胡人,在孟津掃蕩黃巾;那時,我覺得只要自己稍微再那麼一努力、一使勁,天下就可以平定了。可是到如今,兵禍災亂越來越多,才發現這不是我能夠解決的,還不如罷兵修田、救饑荒年。兵法上說百樓不攻。我如今‘營樓樐千里,積穀三百萬斛,食此足以待天下之變’。”


公孫瓚的幽州咋被袁紹奪走的?顏良文丑?袁紹手下最能打的是麴義

圖7、白馬義從(百度百科)

看看公孫瓚的說辭,是不是發現和之前我們說過的某個人,異常一致?那個人就是董卓。在他們倆的腦子裡,有這麼一個最簡單的想法,那就是趁著亂世,我好好弄一把,弄成了那自然是好。如果不成,我就退回來,弄一個安安穩穩的窩,屯集足夠的糧食,滋滋潤潤的過自己的小日子就好了。不過董卓沒有等到他退守郿塢那一天就被呂布殺了。這時的公孫瓚不正好就是退守郿塢的董卓嗎?可是你公孫瓚真以為自己守得住自己這個小小的天地嗎?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隅”,這樣簡單的道理,準備爭霸諸侯的公孫瓚居然都不懂?袁紹會容忍在自己的地盤上,還讓之前的主人修一座城,滋滋潤潤的過日子?確實你公孫瓚可以守上一年、兩年,可是還能再長嗎?公孫瓚這種小安即可的心裡,這樣的沒格局的做法,註定了他之後悲慘的結局。



歷史深處和您一起重新打開三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