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長公孫瓚兵敗被圍,劉備為什麼不去救援?原因很簡單

公孫瓚 劉備 曹操 陶謙 圖說三國 圖說三國 2017-09-08

熟讀漢末三國曆史,早期的劉備一直顛沛流離,但是也得到過很多人幫助,其中公孫瓚就是一位。劉備和公孫瓚是同窗好友,曾經一起在盧植的門下求學。由於公孫瓚比劉備大一些,所以用兄長稱呼公孫瓚。但是後來公孫瓚與袁紹爭鋒,兵敗被圍,劉備為什麼不去救援?

兄長公孫瓚兵敗被圍,劉備為什麼不去救援?原因很簡單

公孫瓚,字伯珪,他的長相異常瀟灑,帥氣,勇武不凡,帶領軍隊勇猛的對抗北方遊牧民族,百戰百勝,威震邊疆。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各路英雄紛爭天下。那時候的公孫瓚立足於北方,擁兵數十萬,加上東北那邊的地理環境的優勢,成為北方最強大的諸侯之一。

兄長公孫瓚兵敗被圍,劉備為什麼不去救援?原因很簡單

劉備曾依附過公孫瓚,公孫瓚也非常照顧劉備。《三國志·先主傳》記載:瓚與先主相友。瓚年長,先主以兄事之。後來,公孫瓚和袁紹交惡,多次相爭,初期佔據優勢,但在界橋之戰、龍湊之戰後,公孫瓚銳氣頓減,採取自保戰略,逐漸失去了部下信任,被袁紹擊敗。

兄長公孫瓚兵敗被圍,劉備為什麼不去救援?原因很簡單

後期的公孫瓚性格殘暴,沒有政治信念,在戰爭中殘害百姓,變得很貪婪,鬥志也不如年輕的時候,而且貪圖享樂,最終走向失敗,被袁紹逼得殺妻兒後自殺身亡,了結了自己的一生。《三國志·公孫瓚傳》記載:紹為地道,突壞其樓,稍至中京。瓚自知必敗,盡殺其妻子,乃自殺。

公孫瓚困守易京的時候,劉備為什麼不來救援呢?原因其實很簡單。

第一:劉備已經背離公孫瓚,投靠徐州陶謙。

兄長公孫瓚兵敗被圍,劉備為什麼不去救援?原因很簡單

公孫瓚是死於建安四年(199年),而早在初平二年(191年),劉備因戰功領平原國相。興平元年(194年),徐州牧陶謙遭曹操攻打,求救於青州刺史田楷。田楷與劉備一起前往救援,當時劉備自有兵千餘人及幽州烏丸雜胡騎,又略得饑民數千人,到徐州後,得到了陶謙等人的器重,陶謙又給劉備增丹楊兵四千,所以劉備便在恰當的時機投奔陶謙的門。同年,陶謙表劉備為豫州刺史,叫他駐軍在小沛。劉備的這種行為其實就是背叛了公孫瓚。

第二:劉備自顧不暇,沒實力救援公孫瓚。

兄長公孫瓚兵敗被圍,劉備為什麼不去救援?原因很簡單

從劉備做了豫州刺史之後,接著就陶謙病逝,接任徐州牧,從此就和袁術、呂布,打的不可開交。建安三年(198年),劉備被呂布打敗,投靠了曹操,根本就沒有任何時間和實力。雖然後來與曹操聯合剿滅呂布,但是卻只封了左將軍的虛職。建安四年(199年),劉備一直在曹操監控之下,自身難保,又如何去救援公孫瓚呢?

公孫瓚在歷史上是以作戰英勇,威震邊疆著稱,被稱為白馬將軍。一生之中征戰南北,前期的公孫瓚取得很多次勝利,塞外敵人聽到白馬將軍這四個字都會聞風喪膽,只可惜“恃其才力,不恤百姓”導致自取滅亡。劉備由於實力太弱,無法救援,是徒增遺憾。

此文為看點(老楊圖說三國)原創內容,特此聲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