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門庶子敗亡錄:公孫瓚的失敗,源於對豪強的打壓

公孫瓚曾是割據北方的最強諸侯之一,他威風的時候,日後三分天下的曹孫劉三家都還在創業途中,但公孫瓚敗亡得很快,原因就是他沒能團結好境內的勢力,裡應外合下被袁紹滅了。

豪門庶子敗亡錄:公孫瓚的失敗,源於對豪強的打壓

公孫瓚出身豪族,家裡幾代人都是二千石的大官,但因為母親只是個小妾,庶出的他不受家族重視,只能當個小吏。

雖然只是個小吏,公孫瓚卻四處求學,跟劉備師事於盧植,跟傅燮學於劉寬門下,他還很講義氣,後來他在太守劉其手下任御車,在劉其犯法被髮配交州時敢於違法喬裝成士兵沿途護送。

出眾的公孫瓚被舉為孝廉,任為遼東屬國長史,並在此展現出了他勇將的一面。有一回,公孫瓚帶領幾十個騎兵到邊境巡邏,意外遭遇幾百個鮮卑騎兵。公孫瓚和手下說,要不豁出命去,我們都得死在這!說完,他身先士卒,手持雙刃長矛,驅馬殺入敵陣,殺傷數十人,帶領手下突出重圍。

經過這場成名戰,公孫瓚就靠著戰功升官,從小小的遼東屬國長史,經騎都尉、中郎將,一路升到奮武將軍、薊侯。

公孫瓚封薊侯的時候,漢朝中央已經在董卓控制之下,公孫瓚也有一個頂頭上司——幽州牧劉虞。劉虞以仁德著稱,朝廷派他到幽州的目的就是保境安民,他對少數民族也以懷柔政策為主。

豪門庶子敗亡錄:公孫瓚的失敗,源於對豪強的打壓

一山不容二虎,公孫瓚在幽州打了這些年,空降的劉虞沒那麼容易壓住他,公孫瓚經常搞小動作,破壞劉虞的懷柔策略,降低劉虞的威信,這樣他有仗打,威信和功勞都將水漲船高。

劉虞和公孫瓚就這麼面和心不和,直到劉虞的兒子劉和出場。

劉和是侍中,待在漢獻帝身邊,漢獻帝派他偷偷出去搬救兵,但劉和半道上被袁術扣押。袁術讓劉和給劉虞寫信派幾千騎兵過來,公孫瓚勸他別借,但劉虞不聽,公孫瓚擔心與袁術交惡,派堂弟公孫越率一千騎兵去幫袁術。

這幾千騎兵袁術當然不是借來打董卓的,而是借來打他哥哥袁紹的,公孫越和孫堅與袁紹部將周昂交戰,公孫越當了炮灰,陣亡了。

公孫瓚把賬算到袁紹頭上,發兵進攻袁紹,這就是界橋之戰。

在還沒有搞定劉虞、穩固幽州的情況下,公孫瓚又向袁紹動手,結果還戰敗了,公孫瓚不得不撤回薊縣。

這時候的公孫瓚面臨著劉虞、袁紹和烏桓等少數民族三股勢力的包圍,劉虞跟少數民族關係良好,如果緩和與劉虞的關係,公孫瓚就能避免三線作戰,全力與袁紹相爭。

豪門庶子敗亡錄:公孫瓚的失敗,源於對豪強的打壓

​公孫瓚卻始終把劉虞看做自己最大的威脅,跟劉虞關係敵對,劉虞忍無可忍,派兵攻打公孫瓚。劉虞兵力雖多,但卻不是公孫瓚的對手,一戰敗北,全家都被活捉,不久被公孫瓚藉著朝廷使者段訓的到來,以朝廷名義斬殺劉虞。

這是嚴重的戰略失誤,因為劉虞在幽州還是很得人心的,公孫瓚偏偏又不善於聚攬人心,劉虞的舊部鮮于輔聯合少數民族軍隊和袁紹攻打他的時候,公孫瓚被打得無還手之力,只得退回易縣固守。

跑到易縣的公孫瓚還是有翻盤機會的,但是他忽然不想打仗,想念和平了,他修高臺、存糧食,成了一個鐵烏龜,並解釋:“昔謂天下事可指麾而定,今日視之,非我所決,不如休兵,力田畜谷。兵法,百樓不攻。今吾樓櫓千重,食盡此谷,足知天下之事矣。”(以前我覺得隨隨便便就能安定天下,現在發現不行,我就在這鐵殼子立躲著,等我吃完這些糧食,天下大勢就變了)

“高築城,廣積糧”這種策略一向被視為韜光養晦的方針,很多豪傑都做過,比如後世的朱元璋,就是當時,董卓也是這麼做的,要不是呂布變生肘腋,關東聯軍未必奈何得了董卓。

豪門庶子敗亡錄:公孫瓚的失敗,源於對豪強的打壓

可公孫瓚面臨的情況完全不適合韜光養晦,他被人緊盯著還處於劣勢,光靠消極防守有可能度過危機嗎?

不得不說,公孫瓚的鐵盒子修得非常牢固,袁紹打了很久都沒打下來,最後還是靠著“地道戰”殺了進去。城破之前,公孫瓚自知必敗,先殺光了自己老婆和孩子,然後自殺了。

總的來說,公孫瓚是一個勇將,但不是一個智帥,他先是將野心極小的劉虞視若死敵,直接導致幽州的分裂,然後又因為堂弟陣亡遷怒於袁紹,再給自己樹了一個強敵。

儘管樹敵很多,公孫瓚敗亡的原因還是內部出了問題,問題就是他沒跟境內的士族豪強搞好關係。

在東漢末年,天下與其說是皇帝的,不如說是士族豪強的,大大小小的士族豪強佔據著地方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主導權,如果能得到他們的支持,那就是要錢有錢,要糧有糧,要兵有兵;如果不能得到他們的支持,那就很缺乏根基,敗個一兩次就完了。

豪門庶子敗亡錄:公孫瓚的失敗,源於對豪強的打壓

公孫瓚不能得到豪強支持的原因在於他本人很討厭豪強,因為他就是豪強出身,但卻因庶子身份受盡白眼,有後來的成就完全是靠自己刀口上舔血換來的,這讓他對豪強很是反感。

公孫瓚對豪強屬於全方位反感,管你有才沒才、順不順從,豪強出身一律踩死,而不是曹操等人,該殺的殺,該用的用。

在公孫瓚治下,“衣冠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有材秀者,必抑困使在窮苦之地。”能夠成為公孫瓚座上賓的只有販夫走卒那類寒門人物,寒門當然也有傑出人才,可公孫瓚沒能發現,他所信任的多是庸才。

公孫瓚不待見士族豪強,士族豪強就只好尋找新的合作者,比如鮮于輔,比如袁紹。公孫瓚沒能走出自己成長環境的侷限性,最終也只能以迅速敗亡告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