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想談戀愛,管它是不是歌舞片!

歌舞片 科幻片 美女與野獸 西部片 阿方索十一 2017-03-29

為一部像《美女與野獸》這樣的偶像劇電影挖出什麼深刻寓意,並不容易。

影片故事結構相當簡單,人物形象也不復雜,貝兒不過是個看起來並不十分可愛的獨立女性,野獸除了脾氣有點暴躁,好像也看不出其他深層性格。

影片將野獸悲劇的根源指向家庭教育的錯誤,這種原因不能說沒有道理,但有點太淺了,甚至比不上《金剛》中原始與現代社會的衝突來得沉重。不過,這也是瑪麗蘇小說的常見套路,紳士落魄的富家公子,總能比勵志的窮小子更能吸引讀者和觀眾的憐惜和支持。

1

如果不是歌舞片的魅力加持,大概會覺得失望吧。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直到《加斯頓》那段歌舞之前,興致寥寥。但這段歌舞真的激起了我的興趣,之後的一個多小時只有兩個字:幸福。

看完想談戀愛,管它是不是歌舞片!

小酒館,踢踏舞,《加斯頓》很自然地讓人聯想到《泰坦尼克》,下等船艙裡的那段戲是我第一次接觸歌舞片,當時感覺好奇妙。狂野的歌舞符合傑克和加斯頓的底層氣質,這種熱情奔放的原始氣息,真的比雍容華貴的華爾茲更能引爆氣氛。

《美女與野獸》和《泰坦尼克》都是豪門與屌絲的愛情故事,雖然男女主角的人設剛好相反。電影最終還是要照顧到最廣泛的底層受眾,兩部電影無一例外對底層社會大加褒揚。雖然在現實中,上層統治下層;但在電影中,下層征服上層。

底層與原始聯繫在一起,而上層為了金錢,又扮演起底層的角色,如電影裡,貴族少爺成了原始的野獸。知識分子呼籲多年的批判貴族今天顯然已經步履維艱,前一陣看到賭王兒子坐經濟艙的新聞,營銷號瘋狂吹捧,評論也一邊倒地讚揚,世界好奇妙。

用力過猛好像一直是我們的特點,曾經什麼也不管地打土豪,今天又一股腦地開始推崇貴族,像是沒有中間過程的鐘擺,永遠只有兩個頂點。

2

電影作為一種商品,邊際成本極低。雖然拍攝一部電影需要大量資金,但複製的成本幾乎為零。相比而言,戲劇就並非如此。即使是排練好的戲劇,演出一場也並不容易。

經濟上的不同特點決定了兩種藝術樣式走上了不同的發展路徑。戲劇還能追求陽春白雪,電影只能擁抱大眾。因此,它誕生於鎳幣影院,興盛於好萊塢。

看完想談戀愛,管它是不是歌舞片!

好萊塢電影怎麼走向了類型片?電影藝術的分析說這是為了給觀眾提供一種觀影範式。在走進電影院之前,觀眾對影片已經有所期待,而觀影時如果發現真的如自己預期,他們就會很高興。

但這本書翻一頁又說,如果一部電影完全符合觀眾預期,那它肯定也不受歡迎。這個度真的難把握,愁壞了製片人。

類型電影就像福特汽車的流水線,它符合現代社會的工業體系,區分電影類型的目的最終仍是可複製性。可複製的類型,邊際成本低,才能在殘酷的商業競爭中活下來,不被淘汰。

科幻片、愛情片、歌舞片都有一定的套路,其實編劇也有,好萊塢的模式是臺詞一頁一分鐘,相當精準。

3

不過,歌舞片的套路顯然和科幻片、西部片的套路不一樣。突然起舞,就像西部片最後的對決場景,就像科幻片裡的飛船追擊,但前者距離日常經驗太遠,觀眾接受起來比較困難,而西部片和科幻片模擬了現實生活中的戰爭和人與人之間的對抗,接受起來容易多了。

看完想談戀愛,管它是不是歌舞片!

但這也不是命中註定的,因為在歐美這種擁有悠久的戲劇和百老匯歷史的地區,歌舞片的市場表現就挺不錯的。

我國觀眾能適應這種套路麼?有人說我們沒有百老匯的歷史,不過百老匯也不是一直就有的,習慣完全可以培養,今年歌舞片連番上映,前有《愛樂之城》,後有《美女與野獸》。

《愛樂之城》宣傳的時候,擔心觀眾接受度低,特意避開了「歌舞片」的概念,而著重宣傳「愛情片」,最後獲得了良好收效。《美女與野獸》當然也沒有特別強調自己是「歌舞片」,但觀眾的接受程度還不錯,上映9天票房已經超過了4.7億,豆瓣評分也有7.5分。

歌舞片像是婚禮或慶典等儀式,在這些儀式上,載歌載舞完全不顯得突兀,整個人都陷入幸福之中。

接受一個新的類型需要多少時間?也許某天,電影反而會把「歌舞片」當成宣傳賣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