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電器的“清倉式混改”

由於國資委的大股東地位,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以董明珠為主的管理層和格力集團背後的珠海國資委博弈良久。而今,珠海國資委要放棄其第一大股東的地位,將其手中15%的股份以超過400億的價格賣出。而在此基礎上,珠海國資手頭剩餘的持股僅剩下3.22%。聯想格力在公司治理上近年出現的些許意外,以及國資出售8成股票,落到第五大股東的現實——這種“混改”,更像是清倉!

格力電器的“清倉式混改”

格力電器是珠海國資委手下的王牌資產,也是最核心的資產,如今卻一招令下將其持有的15%的股份,合約400億價值的資產賣出!

4月8日,格力電器公告稱,格力集團擬通過公開徵集受讓方的方式協議轉讓格力集團持有的佔格力電器總共股本15%的股票。本次轉讓價格不低於提示性公告日前30個交易日每日加權平均價格的算術平均值,若按照格力電器停牌前30個交易日均價45.59元測算,15%的股權價值411億元。

2018年格力集團錄得淨利潤超260億元,其中歸屬於國有股東淨利潤超40億元。同時,格力電器也是格力集團最大的營收和利潤來源。上市以來,格力集團從格力電器分紅金額超過88億元。

且不論誰有能力接盤,珠海國資何以捨得賣出“大眾所認可優質的大白馬”?事實上,當下格力電器與美的集團的規模和股價都不相上下,但國企體制的掣肘下,公司治理結構較差的格力電器PE估值卻比美的低40%。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以董明珠為主的管理層和格力集團背後的珠海國資委博弈良久,互相制衡。國企體制下格力的經營效率受到限制,而勞苦功高且強勢的董明珠在帶領格力增長的同時,其“一言堂”的風格卻也帶來了反效果,在公司治理上一直存在著問題,比如格力同珠海銀隆的關聯交易。

格力電器股權變更史上尚屬首次

這次格力集團出讓旗下15%的格力電器股份,手中僅持有3.22%股份,這意味著其徹底放棄了第一大股東的地位,這在格力電器股權變更史上尚屬首次。這意味著,格力可能從一個珠海市國資委部分掌握話語權的地方性國企,轉變為一個無實際控制人,成為一個混合所有制的公司,公司的治理結構也將發生巨大的變化。

事實上,國資委的這次“減持”被認為是國企混改的範本,人民網的報道稱,“格力電器混改的標杆意義在於,助力珠海“二次創業”。在大股東準備400億出讓格力15%股權的消息放出後,格力今日一復牌便被70億巨資封漲停。

然而,我們都見過混改,恰如聯通混改招入了互聯網半壁江山,聯通集團才將持股從62%稀釋到37%——你可曾見過,混改將自己混成了第五大股東,只留了一個董事會席位?

自1991年成立以來,格力電器長期處於國資絕對控股,1996年,格力電器通過換股上市,從純粹的地方國企成為國有上市公司,當時格力集團持股為60%。2005年12月,格力電器發佈股改方案,公司將先股改再引資,現有管理層保持不變,同時實施MBO方案。

珠江國資委與格力電器管理層的博弈

2005年之前,格力集團對格力電器的持股一直保持在50%以上,處於絕對控股的國資委在對格力集團的干預下,以董明珠為首的格力電器管理層與珠海國資委拉開了長達數年的博弈。

比如,在2001年格力電器的股東大會上,朱江洪正式卸任格力電器董事長,而原任副董事長的董明珠接任。當時格力集團向格力電器推舉了四位候選人,而戲劇性的一幕是,由國資委空將至集團的黨委書記周少強未能通過股東大會審議,落選了當時那一屆格力電器董事會的選舉。

珠海國資委是格力電器的大股東,對格力有著較強的干預和控制,而格力在國企的體制下,公司的經營效率也受到限制。但事實上,作為一家國資控股上市公司,格力電器經常“脫韁”,不完全按珠海市國資的意志行走。

在2005年後,股權分置改革開始,格力集團的持股比例滑落,並於2007年轉讓總股本給渠道商控股平臺京海擔保。截至2018年三季報,其持股比例為18.22%,此時國資委仍是第一大股東,但格力電器破除了一股獨大,形成了相對分散制衡的股權結構。

多年的博弈,使得珠海市國資委與董明珠之間關係微妙,頗為耐人尋味。2016年前10月,珠海市國資委突然發出通知,免去董明珠格力集團董事長、董事、法定代表人職務,董明珠在央視《對話》迴應稱,為此事“差點哭了”。

董明珠不僅與大股東有矛盾,同中小股東的關係,也面臨冰裂。

雖然格力電器如今的業績脫離不了董明珠的帶領,但其鐵血手腕,一言堂的風格也遭至了反對,並帶來了反效果。在2016年初,格力電器宣佈停牌重組,擬籌劃發行股份收購與格力同處珠海的銀隆新能源。然其多項議案被中小股東否決,對此在當時的臨時股東大會上,董明珠當場發飆,辱罵了股東。

而今看來,收購的銀隆新能源無疑拖累了格力電器。由於銀隆經營狀況不及預期,董明珠和魏銀倉之間決裂,而反目背後格力與銀隆關聯交易已近百億,若以銀隆目前自身狀況來看,其欠格力的債,恐怕一時間難以還清,格力電器為此計提了大筆壞賬準備。

相對分散的股權結構,遭至了野蠻人的敲門。在2016年11月,前海人壽大量購入格力電器股票,逼近5%的舉牌線。歸根到底,這都是因為格力電器與萬科一樣都是股權分散的公司。幸虧時任職證監會主席的劉士餘見義勇為,斥退了野蠻人。

這都說明了,格力電器在公司治理上一直都有問題——公司重要國資股東距離上市公司較為疏遠,而少數股東對公司話語權的掌握又過於絕對。

董明珠會接盤麼?

由於所有權形式和控股權的結構問題,格力電器一直沒有常態化的管理層持股或者股權激勵,目前的管理層持股還是來源於股權分置改革時期,2016年格力電器擬推出員工持股計劃配套收購銀隆汽車,最後因股東大會被否。

而同為家電行業的美的已經推出了多層次多類型的股權激勵計劃,公司治理結構上較差的格力,在規模和股價都與美的不相上下的情況下,PE估值卻比美的低40%。

按照公告披露,此次整體交易規模不低於412億元,而關於接盤人,市場眾說紛紜。無論誰接盤這15%的股份,都將成為格力電器的最大股東。一種猜測認為,以董明珠為首的格力電器管理層、員工隊伍以及格力核心經銷商,是這次15%股權的有力競爭者。

以現有的股權結構來看,第一大股東格力集團(珠海市國資委100%控股),共計持有18.22%;核心渠道經銷商組建的京海擔保持股8.91%,為第二大股東,股權較為分散。不過,這家由格力經銷商組成的公司一直被視為是董明珠的一致行動人。

目前董明珠持有格力電器0.74%的股份,雙方合計持有9.65%,這意味著董明珠和河北京海只要再拿下2.657%的股份,就有機會成為第一大股東。而除河北京海外,董明珠也可通過管理層持股和員工持股的方式來接盤,但是需要看公司能給員工提供什麼樣的金融工具支撐,以及是否需要藉助貸款的方式買股。

中金公司稱,格力控股股東擬轉讓公司股份,很可能導致格力變為無實際控制人的公眾公司。若真如此,管理層有望通過受讓或者股權激勵方式持有更多股份,對股價的關注度會大幅提升,公司治理結構料改善,估值提升空間大。

董明珠或許不會放過這次機會,但能否拿出這麼多資金仍個問題。再次當選董事長的董明珠立下了2023年要讓格力電器實現營收6000億的目標,假若其成為第一大股東,其一言堂的風格,是否會為了多元化提升業績,而出現更多“銀隆事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