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電器的天花板和多元化


格力最近又跌了一點點,格力的黑粉又開始寫黑文抹黑格力,當然能黑就能吹,但我發現無論在哪個論壇,黑格力的時候,沒多少人站出來說句公道話,吹捧格力往往都會被罵,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從盤後的資金流水分析,往往格力有大漲的時候,必定會有資金大筆拋售,大跌的時候也資金大筆買進,這些大資金經常這樣倒騰,有人說是在高拋低吸,也有人說是在控制格力漲跌幅度,這些都不重要,自己賺自己的錢,與他人何干。

17年初我在格力1500市值的時候,認識格力並且買入格力,也就是10倍市盈率,10倍市盈率我認為是非常低估的,格力十多年來ROE一直在30%之上,我認為給與格力合理市盈率15-20倍一點都不過分。

買入的初衷就是想賺取估值修復的空間,並不期望格力的利潤增速會有多高,經過17年和18年年報來看,格力的成長性完全在我的意料之外,我當初覺得格力能夠有10%的增長就非常滿意,10%的利潤增長,估值能夠修復到15倍PE,那麼近幾年的這筆投資收益率也就不會差。

但是17年格力扣非淨利潤211.7億,增長35.7%,18年扣非淨利潤255.81億,增長20.83%,不管是業績的增長還是二級市場的表現,都是大超預期,長期來看,我希望自己的年化收益率能夠維持在20%之上,就非常滿意了,因為持有格力,這幾年收益率比想象的要高很多,我並不奢望這樣的高收益率能夠維持下去,但就目前A股的實際情況來看,取得超過20%的收益率難度並不大,特別是持有像格力這種長期處於低估的股票。

前幾天格力公佈了,18年年報和19年一季報,經過三年時間,格力的營收已經從16年的1100億增長將至2000億,其中空調收入也從16年的880.85億增長至18年的1556億,三年一倍的增長態勢,完全打破了其天花板的言論,據最新數據顯示,格力市佔率以21.9%份額穩居全球第一。

即便是如此鐵錚錚的數據擺在大眾眼前,但格力在很多人眼裡依然有些矮窮矬的味道,為什麼這樣說,無非是關於天花板問題,格力被質疑天花板已經多年,對於空調業的天花板言論,這十幾年從來沒有停止過,這也就是格力的估值十幾年來,一直保持在十來倍附近徘徊。

格力作為空調業界老大,無論銷量,銷售額,毛利率都是行業第一,如果空調天到花板了,其他家電還能擺脫天花板嗎?我認為空調不能與冰箱,洗衣機,油煙機等家電相提並論,空調並不只是簡單的家用電器,空調的使用區域太多,包括家庭,工廠,寫字樓,商場,酒店,學校,休閒娛樂場所,似乎只要有人駐足停留的室內場所,都是空調的潛在需求。

空調可用的領域很多很多,傳統普通家用分體式掛壁空調、商用中央空調、工業空調、城市移動交通空調,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在格力這裡又出現了光伏空調。這是洗衣機,冰箱,電飯煲,油煙機等普通的家用電器能比的嗎?不,不能。空調是家電產品當中最抗週期的產品,其他的產品高度依賴房地產的銷售帶動,空調的天花板比其他家電產品的天花板要高的多。

董明珠也曾表述過:“企業的天花板是自己不創新不突破,只要保持技術領先,保持不斷創新,不斷改善消費者的體驗,就沒有天花板。”


格力電器的天花板和多元化


也就是因為空調天花板言論,讓曾經空調行業一哥,發展多元化而節節敗退。在1998年之前,春蘭是空調行業的霸主,1996年,在中國輕工總會信息中心給出的產銷量排行榜中,春蘭以108萬臺的成績位列第一,格力則以89萬臺排名第二,美的、海爾分列五六位;1997年,全國產銷量第一,累計銷量超1000萬臺,榮獲“中國空調第一品牌”稱號。

不過早在當時,春蘭集團的CEO陶建幸就已經對自己的空調業務表示“夕陽產業”的言論,轟轟烈烈的踏上了多元化轉型之路,先是介入了家電業內的冰箱、電視、洗衣機等項目,隨後又“殺入”摩托車、卡車、新能源等行業。

多元化擴張戰略過快最終還是出現了顧此失彼的問題,新業務還沒能完全成熟起來,曾經的支柱產業空調業務則不斷下滑。2002年年報顯示,春蘭股份持股的江蘇春蘭摩托車有限公司、江蘇春蘭動力製造有限公司、江蘇春蘭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江蘇春蘭洗滌機械有限公司全部虧損。2005年,春蘭股份不堪重負,主營業務利潤5.15億元,比上一年同期下降4.81%;淨利潤虧損2595萬元,這是春蘭股份自1994年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

2006年、2007年春蘭股份未能扭轉虧損局面,於2008年5月被上海證券交易所暫停上市。然而時至今日,中國經濟會經歷長達近二十年的高速發展期,空調行業遠未達到天花板,現在看來春蘭集團的轉型,完美的錯過了空調行業的黃金期。

多元化並不是一條好走的路,春蘭就因為發展多元化而走向失敗,格力也在發展多元化,未來會是怎麼樣的呢?格力早在2012年就開始研發智能裝備,開始多元化佈局,格力還跨界進入冰箱、手機、芯片、新能源汽車,相比這些行業的已有頭部企業,格力並未顯示出獨特的競爭力。

截至目前,格力電器的多元化雖然還沒有特別明顯的效果。但其主業並沒有受任何影響,也沒有像當初的春蘭股份那樣轟轟烈烈,雖然董總口號喊得響,但是通過這幾年的多元化佈局可以看出,實際是非常的小心,就算到後來失敗了,也不會對空調業務有什麼影響,這一點跟春蘭股份同樣走多元化的路,但結果卻是天壤之別。

格力的最新目標是2023年實現6000億的營收,意味著需要在2018年2000億的基礎上保持每年大約25%的營收增速,到6000億營收我相信,但是2023年到6000億營收我真不敢相信,這個目標能不能在2023年實現,我認為都不重要了,因為比起格力能快速增長,我更希望格力能穩紮穩打,慢不要緊,只要穩定,才是一個最大的定心丸。

格力電器1500億市值之前我不在,但1500億之後,我一直都在,說不定格力某一年市值過萬億,我都還在持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