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元奔:儒道取捨有文章 ——談葛洪和陶弘景的儒道觀

原創文/董元奔

【作者說明】本文2018年已發於《黃河風文苑》,作者在此處轉發。


董元奔:儒道取捨有文章 ——談葛洪和陶弘景的儒道觀

(葛洪煉丹圖)

開篇化學煉丹中,攜婦從醫識見豐。

向使無遭俗世累,長生祕訣許能攻。

這是我有感於晉人葛洪晚年潛心修道研醫而寫的一首絕句。

“道本儒末”是葛洪在《抱朴子》中闡述的人生之道。後人常解釋為,以道為本,以儒為補,或者寬泛一點解釋為,以出世為要務,以入世為補充。這種解釋大概只停留在字面上,沒有揭示出葛洪本人的一生追求。

我們梳理一下葛洪的人生脈絡,就能深刻領悟葛洪“道本儒末”的內涵。

葛洪早年不僅熟讀《詩》、《書》、《禮》、《易》等儒家經典,也喜歡那些神仙鬼怪之類的雜書,並跟著師父鄭隱在家鄉丹陽煉丹。西晉太安元年(302),鄭隱感到天下將要大亂,決定帶弟子們到霍山隱居。但是,葛洪卻沒有跟著,而是留在了丹陽,一邊研習儒家著作,一邊繼續煉丹。這說明,年輕的葛洪有強烈的入世意願。果然,不久葛洪就得到機會,入軍旅做了將兵都尉,不久又因鎮壓農民起義有功被升任伏波將軍。

葛洪入京,決定趁著運氣好,尋找做大官的機會。哪知“八王之亂”突然發生,而且遲遲不能平息,葛洪的機會渺茫了。時任廣州刺史的好友嵇含表奏他為品階不高的參軍,於是他決定湊活著幹幾年再尋求機會,他便前往廣州。到了廣州,嵇含已為仇人所殺,葛洪蹭蹬數年,無所依託,只得入山繼續修道煉丹。這時,葛洪已近三十歲。子曰:“三十而立”,葛洪三十難立,他是入世受困不得已而出世的。

又數年,東晉立國,葛洪被授予關內侯,五十歲左右的時候官至散騎常侍。但是這樣的官至並不能實現葛洪治國平天下的儒家抱負。葛洪聽說交趾產丹砂,遂不接受散騎常侍,要求去做交趾令,得到批准。然而,他在前往交趾途經羅浮山時發覺羅浮山也是修道煉丹的好地方,於是就在那裡隱居下來,直到大約十年後去世。

可見,中年之後的葛洪看透了入世的艱難和無聊,隱遁之意逐漸佔據上風,遂有所謂“道本儒末”的感嘆。“道本儒末”之說,反映了葛洪半生求仕的無耐,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哀嘆之音。也就是說,儒仍是本,只是沒辦法實現,只好以道來代替,如此而已。

葛洪所謂“道本儒末”是他自己違心的說法,從這一點出發,我們不妨思考儒與道之間什麼樣的關係才是最好的。南朝陶弘景的選擇或許是最好的,那就是儒與道互為補充,甚至達到相融難分的程度。

陶弘景早年似乎跟葛洪相似,他對儒家經典和包括葛洪《抱朴子》在內的道家經典都專心攻讀,十來歲時就立志養生,十五歲時還寫了《尋山志》一書。雖然二十幾歲時被拜為左衛殿中將軍,但是可以看出,青少年時期的陶弘景雖然儒道兼修,但是對於治國平天下並不很感興趣,道在他的思想中所佔的成分比當年葛洪要大得多。

而立之年前後,陶弘景修道的意識進一步強烈,遂棄官隱居茅山華陽洞。但是,在華陽洞,陶弘景並不只是煉丹修道,儒家經典他仍然在研習,山外的世道變化他也時刻關注著。不久,他的好友蕭衍建立了樑朝。蕭衍數次邀請陶弘景出山做官,陶弘景都拒絕了,於是蕭衍便定期派人入山向陶弘景求取治國之策。如此達四十餘年直到陶弘景去世。陶弘景因此有所謂“山中宰相”之稱。

陶弘景不是在仕宦無耐的背景下拾起道教的,他是真正亦儒亦道,儒道互為表裡,儒道互為所用。儒也欣然,道也欣然,真是至美的境界啊。

我遍觀古人,能做到陶弘景這樣的人實在太少了。陶淵明早於陶弘景,歷來被人們看作標準的隱者,其實陶淵明是不願意為五斗米折腰才選擇了退隱,而且他還是做了大半生的官之後才退隱,退隱期間,陶淵明不僅從不學道,而且還經常跟官場有牽扯,陶淵明其實算個純粹的儒者。李白最後十多年對道教比較迷戀,那也是他宦場困頓以至於不肯事權貴的結果,即便如此,李白六十歲前後居然還想去做官,李白仍然是一個標準的儒家弟子。相比較於李白,王維亦官亦隱的生活可能更像陶弘景,但是王維也是經過“安史之亂”的官場折磨才有自己的選擇,而其選擇的是佛而不是道,且官俸還捨不得丟掉,分明也是十足的儒者啊!

總之,儒道皆愜意,仕隱相結合,古代中國唯陶弘景做到了啊。鑑於此,我這樣

吟詠了陶弘景:

句曲山中丞相隱,建康殿上君王諮。

兼容道釋修晨奏,化作樑朝治國辭。

董元奔:儒道取捨有文章 ——談葛洪和陶弘景的儒道觀

(陶弘景隱居圖)

(編輯:董堯、風吟)


董元奔:儒道取捨有文章 ——談葛洪和陶弘景的儒道觀

(作者董元奔2018年自畫像)

【作者簡介】董元奔,字固轅,號時雨齋人,1971年生於江蘇宿遷。世紀初曾短期服務於教育主管機關,期間參與《江蘇教育年鑑》部分文稿撰寫。後創辦江蘇省某著名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培訓機構,又在某高校創辦特色系部,皆長期兼教學骨幹,兩度被省教育廳作為機關雜誌封面人物進行報道。2017年開始結廬鬧市,做自由撰稿人。學業主攻唐宋文學,涉文史哲諸領域。已發詩文約百萬字,文史隨筆或雍容華贍,或潑辣犀利,五絕則清麗潤朗。早年有論文獲《人民日報》出版社主題徵文一等獎,2018年秋入駐今日頭條開設面向全球華語讀者的文史專欄“董元奔古典情懷”,已有若干篇論文及長篇散文獲“青雲計劃”優質原創作品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