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上的戰爭: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一舉蕩平噶爾丹主力'

"

康熙三十三年,康熙皇帝下詔令蒙古眾多部落前來會盟,準備親自調和蒙古各部落之間的矛盾。

可是,噶爾丹因為害怕此次被康熙擒獲,遂拒絕了康熙皇帝的會盟詔令。不僅如此,噶爾丹因為和其他部落不和,不僅再次縱兵在蒙古各部落之間侵虐,還極力想要和康熙皇帝索要土謝圖汗和哲布尊丹巴。對於康熙皇帝而言,這兩人早已經率部依附於清廷,噶爾丹此舉無疑死想要再次挑起戰端。

憤怒不已的康熙皇帝決定整軍備戰,帶兵親征噶爾丹。

康熙三十五年三月,康熙皇帝下令三路大軍分兵進剿噶爾丹。

  • 東路大軍:薩布索由興安嶺出發,從東面進攻
  • 西路大軍:費揚古由歸化城出兵寧夏,從西面進軍
  • 中路大軍:康熙皇帝由獨石口進軍,坐鎮指揮
"

康熙三十三年,康熙皇帝下詔令蒙古眾多部落前來會盟,準備親自調和蒙古各部落之間的矛盾。

可是,噶爾丹因為害怕此次被康熙擒獲,遂拒絕了康熙皇帝的會盟詔令。不僅如此,噶爾丹因為和其他部落不和,不僅再次縱兵在蒙古各部落之間侵虐,還極力想要和康熙皇帝索要土謝圖汗和哲布尊丹巴。對於康熙皇帝而言,這兩人早已經率部依附於清廷,噶爾丹此舉無疑死想要再次挑起戰端。

憤怒不已的康熙皇帝決定整軍備戰,帶兵親征噶爾丹。

康熙三十五年三月,康熙皇帝下令三路大軍分兵進剿噶爾丹。

  • 東路大軍:薩布索由興安嶺出發,從東面進攻
  • 西路大軍:費揚古由歸化城出兵寧夏,從西面進軍
  • 中路大軍:康熙皇帝由獨石口進軍,坐鎮指揮
地圖上的戰爭: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一舉蕩平噶爾丹主力

康熙皇帝原來想要憑藉東西兩路大局作為自己中路軍的天然屏障,自己則長驅直入奔襲噶爾丹的腹地,可是東路大軍行軍緩慢,西路大軍也因為噶爾丹將沿路草地盡數焚燒,不得不繞道進軍。

西路大軍統帥費揚古為了防止被噶爾丹的人馬發現蹤跡,只能繞道迂迴前進。

然而費揚古的繞道迂迴卻給自己帶來極大的行軍障礙,當時行進中的大軍遭遇到了大雨,行軍極為困難。


如此一來,康熙皇帝就失去了兩翼的天然屏障,很容易受到噶爾丹的進攻。眾多官員一直提議康熙皇帝退兵,康熙皇帝當即駁斥眾人,拒絕退兵。

幸運的是,噶爾丹並沒有直接朝著康熙皇帝的中路大軍撲殺過來,而是朝著西路大軍奔襲而去。西路大軍行軍受阻,行軍道路的漫長也意味著士兵大多疲憊不堪,這對於噶爾丹而言,是單獨擊潰西路大軍的最好機會。

康熙皇帝眼看噶爾丹西竄,急令費揚古等部將做好準備,迅速佔領附近的昭莫多,以等待噶爾丹的大軍。

西路大軍在行軍至歸化的時候,士兵死傷甚多,費揚古下令一部分軍隊駐守在附近翁金河河畔,同時挑選精銳部隊分兩路急行軍,會合之後,兩路大軍挺兵來到了昭莫多。

"

康熙三十三年,康熙皇帝下詔令蒙古眾多部落前來會盟,準備親自調和蒙古各部落之間的矛盾。

可是,噶爾丹因為害怕此次被康熙擒獲,遂拒絕了康熙皇帝的會盟詔令。不僅如此,噶爾丹因為和其他部落不和,不僅再次縱兵在蒙古各部落之間侵虐,還極力想要和康熙皇帝索要土謝圖汗和哲布尊丹巴。對於康熙皇帝而言,這兩人早已經率部依附於清廷,噶爾丹此舉無疑死想要再次挑起戰端。

憤怒不已的康熙皇帝決定整軍備戰,帶兵親征噶爾丹。

康熙三十五年三月,康熙皇帝下令三路大軍分兵進剿噶爾丹。

  • 東路大軍:薩布索由興安嶺出發,從東面進攻
  • 西路大軍:費揚古由歸化城出兵寧夏,從西面進軍
  • 中路大軍:康熙皇帝由獨石口進軍,坐鎮指揮
地圖上的戰爭: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一舉蕩平噶爾丹主力

康熙皇帝原來想要憑藉東西兩路大局作為自己中路軍的天然屏障,自己則長驅直入奔襲噶爾丹的腹地,可是東路大軍行軍緩慢,西路大軍也因為噶爾丹將沿路草地盡數焚燒,不得不繞道進軍。

西路大軍統帥費揚古為了防止被噶爾丹的人馬發現蹤跡,只能繞道迂迴前進。

然而費揚古的繞道迂迴卻給自己帶來極大的行軍障礙,當時行進中的大軍遭遇到了大雨,行軍極為困難。


如此一來,康熙皇帝就失去了兩翼的天然屏障,很容易受到噶爾丹的進攻。眾多官員一直提議康熙皇帝退兵,康熙皇帝當即駁斥眾人,拒絕退兵。

幸運的是,噶爾丹並沒有直接朝著康熙皇帝的中路大軍撲殺過來,而是朝著西路大軍奔襲而去。西路大軍行軍受阻,行軍道路的漫長也意味著士兵大多疲憊不堪,這對於噶爾丹而言,是單獨擊潰西路大軍的最好機會。

康熙皇帝眼看噶爾丹西竄,急令費揚古等部將做好準備,迅速佔領附近的昭莫多,以等待噶爾丹的大軍。

西路大軍在行軍至歸化的時候,士兵死傷甚多,費揚古下令一部分軍隊駐守在附近翁金河河畔,同時挑選精銳部隊分兩路急行軍,會合之後,兩路大軍挺兵來到了昭莫多。

地圖上的戰爭: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一舉蕩平噶爾丹主力

費揚古聞知噶爾丹已經帶領大軍來到了昭莫多,急忙安排部署。

  • 前鋒部隊:挑選400名精銳騎兵,前往昭莫多東側,引誘敵軍
  • 主力大軍:主力大軍移營到昭莫多樹林深處和高山之上分兵安營紮寨

對於主力大軍的安排,費揚古仍然是採用了分兵駐守的方式。

  • 東側:費揚古帶領大軍駐守在東側高地之上
  • 中部:孫思克帶領大軍駐守在中部
  • 西側:騎兵駐守在土拉河河岸
"

康熙三十三年,康熙皇帝下詔令蒙古眾多部落前來會盟,準備親自調和蒙古各部落之間的矛盾。

可是,噶爾丹因為害怕此次被康熙擒獲,遂拒絕了康熙皇帝的會盟詔令。不僅如此,噶爾丹因為和其他部落不和,不僅再次縱兵在蒙古各部落之間侵虐,還極力想要和康熙皇帝索要土謝圖汗和哲布尊丹巴。對於康熙皇帝而言,這兩人早已經率部依附於清廷,噶爾丹此舉無疑死想要再次挑起戰端。

憤怒不已的康熙皇帝決定整軍備戰,帶兵親征噶爾丹。

康熙三十五年三月,康熙皇帝下令三路大軍分兵進剿噶爾丹。

  • 東路大軍:薩布索由興安嶺出發,從東面進攻
  • 西路大軍:費揚古由歸化城出兵寧夏,從西面進軍
  • 中路大軍:康熙皇帝由獨石口進軍,坐鎮指揮
地圖上的戰爭: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一舉蕩平噶爾丹主力

康熙皇帝原來想要憑藉東西兩路大局作為自己中路軍的天然屏障,自己則長驅直入奔襲噶爾丹的腹地,可是東路大軍行軍緩慢,西路大軍也因為噶爾丹將沿路草地盡數焚燒,不得不繞道進軍。

西路大軍統帥費揚古為了防止被噶爾丹的人馬發現蹤跡,只能繞道迂迴前進。

然而費揚古的繞道迂迴卻給自己帶來極大的行軍障礙,當時行進中的大軍遭遇到了大雨,行軍極為困難。


如此一來,康熙皇帝就失去了兩翼的天然屏障,很容易受到噶爾丹的進攻。眾多官員一直提議康熙皇帝退兵,康熙皇帝當即駁斥眾人,拒絕退兵。

幸運的是,噶爾丹並沒有直接朝著康熙皇帝的中路大軍撲殺過來,而是朝著西路大軍奔襲而去。西路大軍行軍受阻,行軍道路的漫長也意味著士兵大多疲憊不堪,這對於噶爾丹而言,是單獨擊潰西路大軍的最好機會。

康熙皇帝眼看噶爾丹西竄,急令費揚古等部將做好準備,迅速佔領附近的昭莫多,以等待噶爾丹的大軍。

西路大軍在行軍至歸化的時候,士兵死傷甚多,費揚古下令一部分軍隊駐守在附近翁金河河畔,同時挑選精銳部隊分兩路急行軍,會合之後,兩路大軍挺兵來到了昭莫多。

地圖上的戰爭: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一舉蕩平噶爾丹主力

費揚古聞知噶爾丹已經帶領大軍來到了昭莫多,急忙安排部署。

  • 前鋒部隊:挑選400名精銳騎兵,前往昭莫多東側,引誘敵軍
  • 主力大軍:主力大軍移營到昭莫多樹林深處和高山之上分兵安營紮寨

對於主力大軍的安排,費揚古仍然是採用了分兵駐守的方式。

  • 東側:費揚古帶領大軍駐守在東側高地之上
  • 中部:孫思克帶領大軍駐守在中部
  • 西側:騎兵駐守在土拉河河岸
地圖上的戰爭: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一舉蕩平噶爾丹主力

費揚古這種佔據高地、河流,重重佈防的方式為自己打贏這場勝仗埋下了伏筆。

噶爾丹的大軍均為騎兵部隊,在大平原之上,能夠發揮巨大的衝擊作用,可是遇到高山,騎兵的衝擊作用會變得小很多,很容易成為戰場上的累贅。


在噶爾丹被費揚古的400名精銳騎兵引誘至山下的時候,噶爾丹對於費揚古的這種佈陣頗為犯難,費揚古扼守高地,控制水源,噶爾丹想要攻擊只能採用強攻的辦法。

"

康熙三十三年,康熙皇帝下詔令蒙古眾多部落前來會盟,準備親自調和蒙古各部落之間的矛盾。

可是,噶爾丹因為害怕此次被康熙擒獲,遂拒絕了康熙皇帝的會盟詔令。不僅如此,噶爾丹因為和其他部落不和,不僅再次縱兵在蒙古各部落之間侵虐,還極力想要和康熙皇帝索要土謝圖汗和哲布尊丹巴。對於康熙皇帝而言,這兩人早已經率部依附於清廷,噶爾丹此舉無疑死想要再次挑起戰端。

憤怒不已的康熙皇帝決定整軍備戰,帶兵親征噶爾丹。

康熙三十五年三月,康熙皇帝下令三路大軍分兵進剿噶爾丹。

  • 東路大軍:薩布索由興安嶺出發,從東面進攻
  • 西路大軍:費揚古由歸化城出兵寧夏,從西面進軍
  • 中路大軍:康熙皇帝由獨石口進軍,坐鎮指揮
地圖上的戰爭: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一舉蕩平噶爾丹主力

康熙皇帝原來想要憑藉東西兩路大局作為自己中路軍的天然屏障,自己則長驅直入奔襲噶爾丹的腹地,可是東路大軍行軍緩慢,西路大軍也因為噶爾丹將沿路草地盡數焚燒,不得不繞道進軍。

西路大軍統帥費揚古為了防止被噶爾丹的人馬發現蹤跡,只能繞道迂迴前進。

然而費揚古的繞道迂迴卻給自己帶來極大的行軍障礙,當時行進中的大軍遭遇到了大雨,行軍極為困難。


如此一來,康熙皇帝就失去了兩翼的天然屏障,很容易受到噶爾丹的進攻。眾多官員一直提議康熙皇帝退兵,康熙皇帝當即駁斥眾人,拒絕退兵。

幸運的是,噶爾丹並沒有直接朝著康熙皇帝的中路大軍撲殺過來,而是朝著西路大軍奔襲而去。西路大軍行軍受阻,行軍道路的漫長也意味著士兵大多疲憊不堪,這對於噶爾丹而言,是單獨擊潰西路大軍的最好機會。

康熙皇帝眼看噶爾丹西竄,急令費揚古等部將做好準備,迅速佔領附近的昭莫多,以等待噶爾丹的大軍。

西路大軍在行軍至歸化的時候,士兵死傷甚多,費揚古下令一部分軍隊駐守在附近翁金河河畔,同時挑選精銳部隊分兩路急行軍,會合之後,兩路大軍挺兵來到了昭莫多。

地圖上的戰爭: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一舉蕩平噶爾丹主力

費揚古聞知噶爾丹已經帶領大軍來到了昭莫多,急忙安排部署。

  • 前鋒部隊:挑選400名精銳騎兵,前往昭莫多東側,引誘敵軍
  • 主力大軍:主力大軍移營到昭莫多樹林深處和高山之上分兵安營紮寨

對於主力大軍的安排,費揚古仍然是採用了分兵駐守的方式。

  • 東側:費揚古帶領大軍駐守在東側高地之上
  • 中部:孫思克帶領大軍駐守在中部
  • 西側:騎兵駐守在土拉河河岸
地圖上的戰爭: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一舉蕩平噶爾丹主力

費揚古這種佔據高地、河流,重重佈防的方式為自己打贏這場勝仗埋下了伏筆。

噶爾丹的大軍均為騎兵部隊,在大平原之上,能夠發揮巨大的衝擊作用,可是遇到高山,騎兵的衝擊作用會變得小很多,很容易成為戰場上的累贅。


在噶爾丹被費揚古的400名精銳騎兵引誘至山下的時候,噶爾丹對於費揚古的這種佈陣頗為犯難,費揚古扼守高地,控制水源,噶爾丹想要攻擊只能採用強攻的辦法。

地圖上的戰爭: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一舉蕩平噶爾丹主力

在高地面前,騎兵失去了天然的衝擊力,噶爾丹只能下令讓所有人下馬衝擊高地,習慣了在馬上作戰的這些蒙古騎兵,對於俯衝高地作戰的方式極為不適應,即便噶爾丹下令猛攻,可是每次衝擊的時候,費揚古列馬於前作為天然防禦,等到噶爾丹的士兵衝擊的時候就下令放箭,噶爾丹的攻勢屢屢受挫。

噶爾丹這種人牆式的衝擊進攻方式很快就讓高地下面屍橫遍野。

他意外的發現費揚古的這種方式也有一個致命的弊端,那些被費揚古依仗為防禦的戰馬置於軍前,雖然能夠最大限度的保存自己軍隊的戰鬥力,可是那些倒下的戰馬卻成為了費揚古大軍的阻礙,因為這些倒下的戰馬越來越多,費揚古的弓箭手因為戰馬的堵塞,竟然射不到噶爾丹的士兵。


費揚古眼看形勢危急,遂下令讓盾牌兵置於戰馬前面,徐徐推進,弓箭手依舊藏於高地壓制噶爾丹大軍的進攻。

費揚古這種轉守為攻,徐徐推進的方式仍舊讓噶爾丹的騎兵無法形成有效的衝擊。

"

康熙三十三年,康熙皇帝下詔令蒙古眾多部落前來會盟,準備親自調和蒙古各部落之間的矛盾。

可是,噶爾丹因為害怕此次被康熙擒獲,遂拒絕了康熙皇帝的會盟詔令。不僅如此,噶爾丹因為和其他部落不和,不僅再次縱兵在蒙古各部落之間侵虐,還極力想要和康熙皇帝索要土謝圖汗和哲布尊丹巴。對於康熙皇帝而言,這兩人早已經率部依附於清廷,噶爾丹此舉無疑死想要再次挑起戰端。

憤怒不已的康熙皇帝決定整軍備戰,帶兵親征噶爾丹。

康熙三十五年三月,康熙皇帝下令三路大軍分兵進剿噶爾丹。

  • 東路大軍:薩布索由興安嶺出發,從東面進攻
  • 西路大軍:費揚古由歸化城出兵寧夏,從西面進軍
  • 中路大軍:康熙皇帝由獨石口進軍,坐鎮指揮
地圖上的戰爭: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一舉蕩平噶爾丹主力

康熙皇帝原來想要憑藉東西兩路大局作為自己中路軍的天然屏障,自己則長驅直入奔襲噶爾丹的腹地,可是東路大軍行軍緩慢,西路大軍也因為噶爾丹將沿路草地盡數焚燒,不得不繞道進軍。

西路大軍統帥費揚古為了防止被噶爾丹的人馬發現蹤跡,只能繞道迂迴前進。

然而費揚古的繞道迂迴卻給自己帶來極大的行軍障礙,當時行進中的大軍遭遇到了大雨,行軍極為困難。


如此一來,康熙皇帝就失去了兩翼的天然屏障,很容易受到噶爾丹的進攻。眾多官員一直提議康熙皇帝退兵,康熙皇帝當即駁斥眾人,拒絕退兵。

幸運的是,噶爾丹並沒有直接朝著康熙皇帝的中路大軍撲殺過來,而是朝著西路大軍奔襲而去。西路大軍行軍受阻,行軍道路的漫長也意味著士兵大多疲憊不堪,這對於噶爾丹而言,是單獨擊潰西路大軍的最好機會。

康熙皇帝眼看噶爾丹西竄,急令費揚古等部將做好準備,迅速佔領附近的昭莫多,以等待噶爾丹的大軍。

西路大軍在行軍至歸化的時候,士兵死傷甚多,費揚古下令一部分軍隊駐守在附近翁金河河畔,同時挑選精銳部隊分兩路急行軍,會合之後,兩路大軍挺兵來到了昭莫多。

地圖上的戰爭: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一舉蕩平噶爾丹主力

費揚古聞知噶爾丹已經帶領大軍來到了昭莫多,急忙安排部署。

  • 前鋒部隊:挑選400名精銳騎兵,前往昭莫多東側,引誘敵軍
  • 主力大軍:主力大軍移營到昭莫多樹林深處和高山之上分兵安營紮寨

對於主力大軍的安排,費揚古仍然是採用了分兵駐守的方式。

  • 東側:費揚古帶領大軍駐守在東側高地之上
  • 中部:孫思克帶領大軍駐守在中部
  • 西側:騎兵駐守在土拉河河岸
地圖上的戰爭: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一舉蕩平噶爾丹主力

費揚古這種佔據高地、河流,重重佈防的方式為自己打贏這場勝仗埋下了伏筆。

噶爾丹的大軍均為騎兵部隊,在大平原之上,能夠發揮巨大的衝擊作用,可是遇到高山,騎兵的衝擊作用會變得小很多,很容易成為戰場上的累贅。


在噶爾丹被費揚古的400名精銳騎兵引誘至山下的時候,噶爾丹對於費揚古的這種佈陣頗為犯難,費揚古扼守高地,控制水源,噶爾丹想要攻擊只能採用強攻的辦法。

地圖上的戰爭: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一舉蕩平噶爾丹主力

在高地面前,騎兵失去了天然的衝擊力,噶爾丹只能下令讓所有人下馬衝擊高地,習慣了在馬上作戰的這些蒙古騎兵,對於俯衝高地作戰的方式極為不適應,即便噶爾丹下令猛攻,可是每次衝擊的時候,費揚古列馬於前作為天然防禦,等到噶爾丹的士兵衝擊的時候就下令放箭,噶爾丹的攻勢屢屢受挫。

噶爾丹這種人牆式的衝擊進攻方式很快就讓高地下面屍橫遍野。

他意外的發現費揚古的這種方式也有一個致命的弊端,那些被費揚古依仗為防禦的戰馬置於軍前,雖然能夠最大限度的保存自己軍隊的戰鬥力,可是那些倒下的戰馬卻成為了費揚古大軍的阻礙,因為這些倒下的戰馬越來越多,費揚古的弓箭手因為戰馬的堵塞,竟然射不到噶爾丹的士兵。


費揚古眼看形勢危急,遂下令讓盾牌兵置於戰馬前面,徐徐推進,弓箭手依舊藏於高地壓制噶爾丹大軍的進攻。

費揚古這種轉守為攻,徐徐推進的方式仍舊讓噶爾丹的騎兵無法形成有效的衝擊。

地圖上的戰爭: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一舉蕩平噶爾丹主力

噶爾丹不僅僅沒能順利搶佔高地,反而被高地之上的弓箭手死死的壓制,大軍也損失慘重。可是,噶爾丹下令力戰不退,誓死鏖戰,堅決要吞掉清軍的這股西路大軍。

噶爾丹的不斷進攻終於讓坐鎮指揮的費揚古發現了他的軟肋。


噶爾丹的前軍不斷的發動進攻,卻意外疏忽了後軍的防守,費揚古看著噶爾丹後軍一直沒有加入戰場,猜想噶爾丹的背後一定地糧草輜重所在,遂決定一面抵擋噶爾丹的進攻,一面派遣河岸的騎兵從東南方突襲過去,後軍竟然真的是噶爾丹的糧草輜重。

"

康熙三十三年,康熙皇帝下詔令蒙古眾多部落前來會盟,準備親自調和蒙古各部落之間的矛盾。

可是,噶爾丹因為害怕此次被康熙擒獲,遂拒絕了康熙皇帝的會盟詔令。不僅如此,噶爾丹因為和其他部落不和,不僅再次縱兵在蒙古各部落之間侵虐,還極力想要和康熙皇帝索要土謝圖汗和哲布尊丹巴。對於康熙皇帝而言,這兩人早已經率部依附於清廷,噶爾丹此舉無疑死想要再次挑起戰端。

憤怒不已的康熙皇帝決定整軍備戰,帶兵親征噶爾丹。

康熙三十五年三月,康熙皇帝下令三路大軍分兵進剿噶爾丹。

  • 東路大軍:薩布索由興安嶺出發,從東面進攻
  • 西路大軍:費揚古由歸化城出兵寧夏,從西面進軍
  • 中路大軍:康熙皇帝由獨石口進軍,坐鎮指揮
地圖上的戰爭: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一舉蕩平噶爾丹主力

康熙皇帝原來想要憑藉東西兩路大局作為自己中路軍的天然屏障,自己則長驅直入奔襲噶爾丹的腹地,可是東路大軍行軍緩慢,西路大軍也因為噶爾丹將沿路草地盡數焚燒,不得不繞道進軍。

西路大軍統帥費揚古為了防止被噶爾丹的人馬發現蹤跡,只能繞道迂迴前進。

然而費揚古的繞道迂迴卻給自己帶來極大的行軍障礙,當時行進中的大軍遭遇到了大雨,行軍極為困難。


如此一來,康熙皇帝就失去了兩翼的天然屏障,很容易受到噶爾丹的進攻。眾多官員一直提議康熙皇帝退兵,康熙皇帝當即駁斥眾人,拒絕退兵。

幸運的是,噶爾丹並沒有直接朝著康熙皇帝的中路大軍撲殺過來,而是朝著西路大軍奔襲而去。西路大軍行軍受阻,行軍道路的漫長也意味著士兵大多疲憊不堪,這對於噶爾丹而言,是單獨擊潰西路大軍的最好機會。

康熙皇帝眼看噶爾丹西竄,急令費揚古等部將做好準備,迅速佔領附近的昭莫多,以等待噶爾丹的大軍。

西路大軍在行軍至歸化的時候,士兵死傷甚多,費揚古下令一部分軍隊駐守在附近翁金河河畔,同時挑選精銳部隊分兩路急行軍,會合之後,兩路大軍挺兵來到了昭莫多。

地圖上的戰爭: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一舉蕩平噶爾丹主力

費揚古聞知噶爾丹已經帶領大軍來到了昭莫多,急忙安排部署。

  • 前鋒部隊:挑選400名精銳騎兵,前往昭莫多東側,引誘敵軍
  • 主力大軍:主力大軍移營到昭莫多樹林深處和高山之上分兵安營紮寨

對於主力大軍的安排,費揚古仍然是採用了分兵駐守的方式。

  • 東側:費揚古帶領大軍駐守在東側高地之上
  • 中部:孫思克帶領大軍駐守在中部
  • 西側:騎兵駐守在土拉河河岸
地圖上的戰爭: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一舉蕩平噶爾丹主力

費揚古這種佔據高地、河流,重重佈防的方式為自己打贏這場勝仗埋下了伏筆。

噶爾丹的大軍均為騎兵部隊,在大平原之上,能夠發揮巨大的衝擊作用,可是遇到高山,騎兵的衝擊作用會變得小很多,很容易成為戰場上的累贅。


在噶爾丹被費揚古的400名精銳騎兵引誘至山下的時候,噶爾丹對於費揚古的這種佈陣頗為犯難,費揚古扼守高地,控制水源,噶爾丹想要攻擊只能採用強攻的辦法。

地圖上的戰爭: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一舉蕩平噶爾丹主力

在高地面前,騎兵失去了天然的衝擊力,噶爾丹只能下令讓所有人下馬衝擊高地,習慣了在馬上作戰的這些蒙古騎兵,對於俯衝高地作戰的方式極為不適應,即便噶爾丹下令猛攻,可是每次衝擊的時候,費揚古列馬於前作為天然防禦,等到噶爾丹的士兵衝擊的時候就下令放箭,噶爾丹的攻勢屢屢受挫。

噶爾丹這種人牆式的衝擊進攻方式很快就讓高地下面屍橫遍野。

他意外的發現費揚古的這種方式也有一個致命的弊端,那些被費揚古依仗為防禦的戰馬置於軍前,雖然能夠最大限度的保存自己軍隊的戰鬥力,可是那些倒下的戰馬卻成為了費揚古大軍的阻礙,因為這些倒下的戰馬越來越多,費揚古的弓箭手因為戰馬的堵塞,竟然射不到噶爾丹的士兵。


費揚古眼看形勢危急,遂下令讓盾牌兵置於戰馬前面,徐徐推進,弓箭手依舊藏於高地壓制噶爾丹大軍的進攻。

費揚古這種轉守為攻,徐徐推進的方式仍舊讓噶爾丹的騎兵無法形成有效的衝擊。

地圖上的戰爭: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一舉蕩平噶爾丹主力

噶爾丹不僅僅沒能順利搶佔高地,反而被高地之上的弓箭手死死的壓制,大軍也損失慘重。可是,噶爾丹下令力戰不退,誓死鏖戰,堅決要吞掉清軍的這股西路大軍。

噶爾丹的不斷進攻終於讓坐鎮指揮的費揚古發現了他的軟肋。


噶爾丹的前軍不斷的發動進攻,卻意外疏忽了後軍的防守,費揚古看著噶爾丹後軍一直沒有加入戰場,猜想噶爾丹的背後一定地糧草輜重所在,遂決定一面抵擋噶爾丹的進攻,一面派遣河岸的騎兵從東南方突襲過去,後軍竟然真的是噶爾丹的糧草輜重。

地圖上的戰爭: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一舉蕩平噶爾丹主力

這股騎兵迅速對噶爾丹的後軍發動了衝擊,後軍大亂,很快就影響到了前面持續進攻的大軍,一時間噶爾丹陣營大亂,相互踐踏者數不勝數。

在高地之上的費揚古下令全部衝下高地進攻,噶爾丹力不能敵,帶領大軍倉皇撤退,費揚古依舊長途追擊,追敵三十餘里,等到天亮的時候才撤軍而返。

噶爾丹此次大敗,沿著土拉河一路西逃,而此時的康熙皇帝皇帝也率軍趕到昭莫多,親自登上山頂為部將刻字記功,結束了這場昭莫多之戰。


康熙三十五年,十一月。

噶爾丹在塔米爾河流域一帶搶奪牲畜,康熙皇帝再一次領兵出征,帶領大軍抵達歸化城,準備擒殺噶爾丹。

"

康熙三十三年,康熙皇帝下詔令蒙古眾多部落前來會盟,準備親自調和蒙古各部落之間的矛盾。

可是,噶爾丹因為害怕此次被康熙擒獲,遂拒絕了康熙皇帝的會盟詔令。不僅如此,噶爾丹因為和其他部落不和,不僅再次縱兵在蒙古各部落之間侵虐,還極力想要和康熙皇帝索要土謝圖汗和哲布尊丹巴。對於康熙皇帝而言,這兩人早已經率部依附於清廷,噶爾丹此舉無疑死想要再次挑起戰端。

憤怒不已的康熙皇帝決定整軍備戰,帶兵親征噶爾丹。

康熙三十五年三月,康熙皇帝下令三路大軍分兵進剿噶爾丹。

  • 東路大軍:薩布索由興安嶺出發,從東面進攻
  • 西路大軍:費揚古由歸化城出兵寧夏,從西面進軍
  • 中路大軍:康熙皇帝由獨石口進軍,坐鎮指揮
地圖上的戰爭: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一舉蕩平噶爾丹主力

康熙皇帝原來想要憑藉東西兩路大局作為自己中路軍的天然屏障,自己則長驅直入奔襲噶爾丹的腹地,可是東路大軍行軍緩慢,西路大軍也因為噶爾丹將沿路草地盡數焚燒,不得不繞道進軍。

西路大軍統帥費揚古為了防止被噶爾丹的人馬發現蹤跡,只能繞道迂迴前進。

然而費揚古的繞道迂迴卻給自己帶來極大的行軍障礙,當時行進中的大軍遭遇到了大雨,行軍極為困難。


如此一來,康熙皇帝就失去了兩翼的天然屏障,很容易受到噶爾丹的進攻。眾多官員一直提議康熙皇帝退兵,康熙皇帝當即駁斥眾人,拒絕退兵。

幸運的是,噶爾丹並沒有直接朝著康熙皇帝的中路大軍撲殺過來,而是朝著西路大軍奔襲而去。西路大軍行軍受阻,行軍道路的漫長也意味著士兵大多疲憊不堪,這對於噶爾丹而言,是單獨擊潰西路大軍的最好機會。

康熙皇帝眼看噶爾丹西竄,急令費揚古等部將做好準備,迅速佔領附近的昭莫多,以等待噶爾丹的大軍。

西路大軍在行軍至歸化的時候,士兵死傷甚多,費揚古下令一部分軍隊駐守在附近翁金河河畔,同時挑選精銳部隊分兩路急行軍,會合之後,兩路大軍挺兵來到了昭莫多。

地圖上的戰爭: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一舉蕩平噶爾丹主力

費揚古聞知噶爾丹已經帶領大軍來到了昭莫多,急忙安排部署。

  • 前鋒部隊:挑選400名精銳騎兵,前往昭莫多東側,引誘敵軍
  • 主力大軍:主力大軍移營到昭莫多樹林深處和高山之上分兵安營紮寨

對於主力大軍的安排,費揚古仍然是採用了分兵駐守的方式。

  • 東側:費揚古帶領大軍駐守在東側高地之上
  • 中部:孫思克帶領大軍駐守在中部
  • 西側:騎兵駐守在土拉河河岸
地圖上的戰爭: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一舉蕩平噶爾丹主力

費揚古這種佔據高地、河流,重重佈防的方式為自己打贏這場勝仗埋下了伏筆。

噶爾丹的大軍均為騎兵部隊,在大平原之上,能夠發揮巨大的衝擊作用,可是遇到高山,騎兵的衝擊作用會變得小很多,很容易成為戰場上的累贅。


在噶爾丹被費揚古的400名精銳騎兵引誘至山下的時候,噶爾丹對於費揚古的這種佈陣頗為犯難,費揚古扼守高地,控制水源,噶爾丹想要攻擊只能採用強攻的辦法。

地圖上的戰爭: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一舉蕩平噶爾丹主力

在高地面前,騎兵失去了天然的衝擊力,噶爾丹只能下令讓所有人下馬衝擊高地,習慣了在馬上作戰的這些蒙古騎兵,對於俯衝高地作戰的方式極為不適應,即便噶爾丹下令猛攻,可是每次衝擊的時候,費揚古列馬於前作為天然防禦,等到噶爾丹的士兵衝擊的時候就下令放箭,噶爾丹的攻勢屢屢受挫。

噶爾丹這種人牆式的衝擊進攻方式很快就讓高地下面屍橫遍野。

他意外的發現費揚古的這種方式也有一個致命的弊端,那些被費揚古依仗為防禦的戰馬置於軍前,雖然能夠最大限度的保存自己軍隊的戰鬥力,可是那些倒下的戰馬卻成為了費揚古大軍的阻礙,因為這些倒下的戰馬越來越多,費揚古的弓箭手因為戰馬的堵塞,竟然射不到噶爾丹的士兵。


費揚古眼看形勢危急,遂下令讓盾牌兵置於戰馬前面,徐徐推進,弓箭手依舊藏於高地壓制噶爾丹大軍的進攻。

費揚古這種轉守為攻,徐徐推進的方式仍舊讓噶爾丹的騎兵無法形成有效的衝擊。

地圖上的戰爭: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一舉蕩平噶爾丹主力

噶爾丹不僅僅沒能順利搶佔高地,反而被高地之上的弓箭手死死的壓制,大軍也損失慘重。可是,噶爾丹下令力戰不退,誓死鏖戰,堅決要吞掉清軍的這股西路大軍。

噶爾丹的不斷進攻終於讓坐鎮指揮的費揚古發現了他的軟肋。


噶爾丹的前軍不斷的發動進攻,卻意外疏忽了後軍的防守,費揚古看著噶爾丹後軍一直沒有加入戰場,猜想噶爾丹的背後一定地糧草輜重所在,遂決定一面抵擋噶爾丹的進攻,一面派遣河岸的騎兵從東南方突襲過去,後軍竟然真的是噶爾丹的糧草輜重。

地圖上的戰爭: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一舉蕩平噶爾丹主力

這股騎兵迅速對噶爾丹的後軍發動了衝擊,後軍大亂,很快就影響到了前面持續進攻的大軍,一時間噶爾丹陣營大亂,相互踐踏者數不勝數。

在高地之上的費揚古下令全部衝下高地進攻,噶爾丹力不能敵,帶領大軍倉皇撤退,費揚古依舊長途追擊,追敵三十餘里,等到天亮的時候才撤軍而返。

噶爾丹此次大敗,沿著土拉河一路西逃,而此時的康熙皇帝皇帝也率軍趕到昭莫多,親自登上山頂為部將刻字記功,結束了這場昭莫多之戰。


康熙三十五年,十一月。

噶爾丹在塔米爾河流域一帶搶奪牲畜,康熙皇帝再一次領兵出征,帶領大軍抵達歸化城,準備擒殺噶爾丹。

地圖上的戰爭: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一舉蕩平噶爾丹主力

此時的噶爾丹帳下的士兵聽聞康熙皇帝再一次親征,從噶爾丹軍中逃散者眾多,本來就勢單力薄的噶爾丹已經開始窮途末路,即將一步步走上覆滅的深淵。噶爾丹遣使請和,卻遲遲沒有親自來到康熙皇帝的帳前請罪,反而再一次在塔米爾河逃竄。

康熙三十六年,二月。

康熙皇帝再次出征,帶領大軍從京師奔襲寧夏

這一次,噶爾丹僅剩千餘人的軍隊四處逃散,紛紛選擇離開了噶爾丹,窮途末路的噶爾丹選擇服藥自盡,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

康熙三十三年,康熙皇帝下詔令蒙古眾多部落前來會盟,準備親自調和蒙古各部落之間的矛盾。

可是,噶爾丹因為害怕此次被康熙擒獲,遂拒絕了康熙皇帝的會盟詔令。不僅如此,噶爾丹因為和其他部落不和,不僅再次縱兵在蒙古各部落之間侵虐,還極力想要和康熙皇帝索要土謝圖汗和哲布尊丹巴。對於康熙皇帝而言,這兩人早已經率部依附於清廷,噶爾丹此舉無疑死想要再次挑起戰端。

憤怒不已的康熙皇帝決定整軍備戰,帶兵親征噶爾丹。

康熙三十五年三月,康熙皇帝下令三路大軍分兵進剿噶爾丹。

  • 東路大軍:薩布索由興安嶺出發,從東面進攻
  • 西路大軍:費揚古由歸化城出兵寧夏,從西面進軍
  • 中路大軍:康熙皇帝由獨石口進軍,坐鎮指揮
地圖上的戰爭: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一舉蕩平噶爾丹主力

康熙皇帝原來想要憑藉東西兩路大局作為自己中路軍的天然屏障,自己則長驅直入奔襲噶爾丹的腹地,可是東路大軍行軍緩慢,西路大軍也因為噶爾丹將沿路草地盡數焚燒,不得不繞道進軍。

西路大軍統帥費揚古為了防止被噶爾丹的人馬發現蹤跡,只能繞道迂迴前進。

然而費揚古的繞道迂迴卻給自己帶來極大的行軍障礙,當時行進中的大軍遭遇到了大雨,行軍極為困難。


如此一來,康熙皇帝就失去了兩翼的天然屏障,很容易受到噶爾丹的進攻。眾多官員一直提議康熙皇帝退兵,康熙皇帝當即駁斥眾人,拒絕退兵。

幸運的是,噶爾丹並沒有直接朝著康熙皇帝的中路大軍撲殺過來,而是朝著西路大軍奔襲而去。西路大軍行軍受阻,行軍道路的漫長也意味著士兵大多疲憊不堪,這對於噶爾丹而言,是單獨擊潰西路大軍的最好機會。

康熙皇帝眼看噶爾丹西竄,急令費揚古等部將做好準備,迅速佔領附近的昭莫多,以等待噶爾丹的大軍。

西路大軍在行軍至歸化的時候,士兵死傷甚多,費揚古下令一部分軍隊駐守在附近翁金河河畔,同時挑選精銳部隊分兩路急行軍,會合之後,兩路大軍挺兵來到了昭莫多。

地圖上的戰爭: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一舉蕩平噶爾丹主力

費揚古聞知噶爾丹已經帶領大軍來到了昭莫多,急忙安排部署。

  • 前鋒部隊:挑選400名精銳騎兵,前往昭莫多東側,引誘敵軍
  • 主力大軍:主力大軍移營到昭莫多樹林深處和高山之上分兵安營紮寨

對於主力大軍的安排,費揚古仍然是採用了分兵駐守的方式。

  • 東側:費揚古帶領大軍駐守在東側高地之上
  • 中部:孫思克帶領大軍駐守在中部
  • 西側:騎兵駐守在土拉河河岸
地圖上的戰爭: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一舉蕩平噶爾丹主力

費揚古這種佔據高地、河流,重重佈防的方式為自己打贏這場勝仗埋下了伏筆。

噶爾丹的大軍均為騎兵部隊,在大平原之上,能夠發揮巨大的衝擊作用,可是遇到高山,騎兵的衝擊作用會變得小很多,很容易成為戰場上的累贅。


在噶爾丹被費揚古的400名精銳騎兵引誘至山下的時候,噶爾丹對於費揚古的這種佈陣頗為犯難,費揚古扼守高地,控制水源,噶爾丹想要攻擊只能採用強攻的辦法。

地圖上的戰爭: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一舉蕩平噶爾丹主力

在高地面前,騎兵失去了天然的衝擊力,噶爾丹只能下令讓所有人下馬衝擊高地,習慣了在馬上作戰的這些蒙古騎兵,對於俯衝高地作戰的方式極為不適應,即便噶爾丹下令猛攻,可是每次衝擊的時候,費揚古列馬於前作為天然防禦,等到噶爾丹的士兵衝擊的時候就下令放箭,噶爾丹的攻勢屢屢受挫。

噶爾丹這種人牆式的衝擊進攻方式很快就讓高地下面屍橫遍野。

他意外的發現費揚古的這種方式也有一個致命的弊端,那些被費揚古依仗為防禦的戰馬置於軍前,雖然能夠最大限度的保存自己軍隊的戰鬥力,可是那些倒下的戰馬卻成為了費揚古大軍的阻礙,因為這些倒下的戰馬越來越多,費揚古的弓箭手因為戰馬的堵塞,竟然射不到噶爾丹的士兵。


費揚古眼看形勢危急,遂下令讓盾牌兵置於戰馬前面,徐徐推進,弓箭手依舊藏於高地壓制噶爾丹大軍的進攻。

費揚古這種轉守為攻,徐徐推進的方式仍舊讓噶爾丹的騎兵無法形成有效的衝擊。

地圖上的戰爭: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一舉蕩平噶爾丹主力

噶爾丹不僅僅沒能順利搶佔高地,反而被高地之上的弓箭手死死的壓制,大軍也損失慘重。可是,噶爾丹下令力戰不退,誓死鏖戰,堅決要吞掉清軍的這股西路大軍。

噶爾丹的不斷進攻終於讓坐鎮指揮的費揚古發現了他的軟肋。


噶爾丹的前軍不斷的發動進攻,卻意外疏忽了後軍的防守,費揚古看著噶爾丹後軍一直沒有加入戰場,猜想噶爾丹的背後一定地糧草輜重所在,遂決定一面抵擋噶爾丹的進攻,一面派遣河岸的騎兵從東南方突襲過去,後軍竟然真的是噶爾丹的糧草輜重。

地圖上的戰爭: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一舉蕩平噶爾丹主力

這股騎兵迅速對噶爾丹的後軍發動了衝擊,後軍大亂,很快就影響到了前面持續進攻的大軍,一時間噶爾丹陣營大亂,相互踐踏者數不勝數。

在高地之上的費揚古下令全部衝下高地進攻,噶爾丹力不能敵,帶領大軍倉皇撤退,費揚古依舊長途追擊,追敵三十餘里,等到天亮的時候才撤軍而返。

噶爾丹此次大敗,沿著土拉河一路西逃,而此時的康熙皇帝皇帝也率軍趕到昭莫多,親自登上山頂為部將刻字記功,結束了這場昭莫多之戰。


康熙三十五年,十一月。

噶爾丹在塔米爾河流域一帶搶奪牲畜,康熙皇帝再一次領兵出征,帶領大軍抵達歸化城,準備擒殺噶爾丹。

地圖上的戰爭: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一舉蕩平噶爾丹主力

此時的噶爾丹帳下的士兵聽聞康熙皇帝再一次親征,從噶爾丹軍中逃散者眾多,本來就勢單力薄的噶爾丹已經開始窮途末路,即將一步步走上覆滅的深淵。噶爾丹遣使請和,卻遲遲沒有親自來到康熙皇帝的帳前請罪,反而再一次在塔米爾河逃竄。

康熙三十六年,二月。

康熙皇帝再次出征,帶領大軍從京師奔襲寧夏

這一次,噶爾丹僅剩千餘人的軍隊四處逃散,紛紛選擇離開了噶爾丹,窮途末路的噶爾丹選擇服藥自盡,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地圖上的戰爭: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一舉蕩平噶爾丹主力

這一年,康熙皇帝在狼居胥山上勒石記功,大賞群臣,結束了自己多年的征戰生涯。

噶爾丹的屢屢叛亂對於清王朝的影響無疑是空前巨大的,可是噶爾丹此舉也成就了康熙皇帝。其實對於叛亂時久的噶爾丹而言,屢屢敗於康熙皇帝之手,已經窮途末路,能夠支撐他屢屢叛亂是他心中那顆燃燒的野心。

他想要成為草原上的雄主,可是歷史的車輪讓他遇到了一位強勁的對手,他心中所謂的野心都伴隨著自己的覆滅而成為了虛空一夢。


本文地圖繪製於“發現中國”——地圖分享知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