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壓藥隔幾年要更換?開始不能用好藥?這9大誤區,你避開了嗎?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碰見一些親戚或者鄰居詢問:“我現在量的血壓值偏高,但我沒有任何的症狀,那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吃降壓藥了?”或者有人會問“降壓藥一開始服用就不能停了,那我就不要開始吃了,那樣是不是就不會那麼危險?”還有的人問“我之前血壓挺高的,吃了一段時間降壓藥,現在血壓已經正常了,我是不是可以不吃了?”針對高血壓用藥的誤區,總結了以下幾點:

降壓藥隔幾年要更換?開始不能用好藥?這9大誤區,你避開了嗎?

誤區一:沒有感覺,就不用吃藥

血壓升高後會感覺頭痛、頭暈、耳鳴、失眠等。但有些人卻沒什麼感覺,這如同溫水煮青蛙,慢慢的升高反而不難受了。

沒有感覺不等於沒有危害,等發生了心梗、腦梗、腦出血感覺到的時候,可能已經晚了。所以,血壓升高,無論有沒有感覺都應該用藥。

誤區二:降壓治療,血壓正常了就停藥

有些患者服藥後血壓降至正常,就認為高血壓已治癒,而自行停藥。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

高血壓和傷風感冒不同,高血壓不能治癒,只能通過綜合治療被控制,這就需要長期、甚至終生服降壓藥。

停藥後,血壓會再次升高,血壓波動過大,對心、腦、腎靶器官的損害更嚴重。心梗、腦梗等併發症都是在血壓波動時發生的。

誤區三:降壓藥隔幾年就要更換

如果正確的選擇了降壓藥,血壓控制的很好,而且沒有出現副作用,應該繼續用下去,不建議定期換藥。

誤區四:自行購藥服用

有些人患高血壓後,不按醫囑服藥,而是按藥店的推薦用藥,或者偏信廣告中的“好藥”自行購藥服用,這些做法都是盲目性的,有害的,也不安全。

目前,治療高血壓的藥物種類繁多,每種藥物降壓機制各不相同,都有其適應證,也有一定的不良反應。

降壓藥物的選擇一定要經過醫生的判斷、做必要的化驗檢查,兼顧到患者的血壓水平、並存的其他危險因素,選擇能有效降壓、對患者無不良影響的藥物。在醫生指導下治療,才是合理的治療方法。

誤區五:血壓降得越快越好

有些人認為血壓高了,降壓應該越快越好、越低越好,其實不然。除非血壓急劇升高導致危險、必須快速降壓外,其他情況下血壓並不是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血壓下降過快、過低,易發生缺血性事件,甚至併發腦梗死等嚴重後果,尤其對老年人而言。

誤區六:血壓越低越好

當血壓低於一定水平時,人體重要臟器的血流供應將減少,易誘發心腦血管事件。

所以,降壓的目標值不是越低越好,當血壓低至某一臨界值時,心腦血管事件的危險並不會繼續降低,而可能升高。

對於冠心病患者,過低的血壓水平會促進心血管事件的發生而產生不良影響。

誤區七:過分信任天然藥

大部分人認為西藥不良反應大,純天然藥無毒無不良反應。其實,天然藥同樣也有不良反應。大多數純天然藥降壓的真正效果尚待研究確定,不要盲目迷信。

誤區八:吃了藥就不用改變生活方式

部分高血壓患者認為,得了高血壓病後,只要堅持長期、規則地服藥就準好。高血壓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造成的,治療也是綜合的,改善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缺一不可。

吸菸、飲酒、食鹽量大等不良習慣不加以控制,會繼續損害血管,加重高血壓。單純靠吃藥,藥物再好也難有良效。正確的做法是除選擇適當的藥物外,必須要長期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誤區九:悶頭吃藥,不看效果

降壓不僅要將血壓降至目標水平,而且要長期穩定。首先,要定期測量血壓,檢驗療效。

其次,降壓強調個體化用藥,要堅持每天或每週定期測血壓、做記錄,掌握用藥量與血壓變化之間的關係,瞭解需要用多大劑量或怎樣聯合用藥,才能使血壓穩定在理想水平。

最後,要堅持定期複診,醫生會根據你的記錄,更準確地指導你調藥。

另外,現在很多市場上出現保健食品、降壓枕頭、降壓手錶、降壓項鍊、降壓帽、鞋墊等,而老百姓都相信“是藥三分毒”,都願意選擇這些沒有副作用的產品。實際上這些大多不具備明確的降壓作用,有的即使有,降壓作用也很輕微,不能達到治療目標,還造成延誤規範治療的時間,最終危害健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