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工匠】高平市朝元晉藝公司經理張勇勇:為國寶續魂

自古成大事者,皆不論出處,亦如張勇勇,沒有什麼高大上的文憑,但他憑藉自我鑽研精神和對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摯愛,傾注心血為失傳300多年的 “國寶” 琺華器再續靈魂,再注激情,並使這項璀璨奪目的民間藝術精品重新展示在世人面前,綻放出了絢麗華章。

【高平工匠】高平市朝元晉藝公司經理張勇勇:為國寶續魂

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張勇勇出生在高平東南的一個小山村,生性倔強的他,升入初中的第二年就輟學了。但一個有追求的人,並不因輟學而放棄學習。在經歷了做首飾、做收藏等一系列人生歷練後,2005年,張勇勇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北漂”之路。正是“北漂”的四年古玩收藏經歷,不僅鍛造了他剛毅果敢的性格,而且也讓他積累了豐厚的歷史文化知識。

一次張勇勇和朋友逛北京的古玩市場,看到了一件琺華器,那透著遠古氣息的神祕感,那華麗高雅的造型,還有那純淨透亮的色澤,讓他內心久久不能平息。琺華器是什麼?它來源於哪裡?作用於何方?如何燒製?這些知識對於他來說,如一道遠方的七彩華光,讓他抑制不住地去尋找光源,人生目標和方向也因此徹底改變。

【高平工匠】高平市朝元晉藝公司經理張勇勇:為國寶續魂

冥冥之中喜歡上琺華的張勇勇,開始重新思考人生:人來世上走一遭,總得留下點什麼,抑或是財富、名譽,抑或是智慧、精神。過早的涉世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閱歷,讓他禪悟到了一種使命,驅使他堅定了一種“唯我不成,非我不行”的信念和責任。由此,他開始了艱難的查閱資料、拜師學藝和潛心研究。在此期間,他逐漸掌握了很多關於琺華藝術品的知識,對琺華的淵源有了比較詳實的瞭解。原來,與“唐三彩”齊名的琺華是一種低溫釉陶器,最早由琉璃演變而來,色澤透明,歷久彌新。作為寺廟法器和家庭陳列品,琺華器又深得達官貴人、文人雅士的喜愛,因其複雜而特殊的製作工藝,豔麗而明快的低溫彩釉,極佳的裝飾效果和獨特的山西地域風格,而成為中華民族陶瓷發展史上的一朵絢麗奇葩。它始自元,興於明,止於清,清代雍正年間之後,琺華器停止燒造,這項高超的藝術品製造技術從此在世上銷聲匿跡三百餘年,如今唯有存世極少的琺華器深藏在國內外的博物館。

【高平工匠】高平市朝元晉藝公司經理張勇勇:為國寶續魂

事業的成功緣於使命的擔當。作為山西如此知名的藝術精品,其燒製工藝為什麼會失傳三百多年?三百多年後的今天,我們還能不能為“國寶”再續靈魂?還能不能讓瑰麗的藝術奇葩永遠地綻放在世間?

於是,胸懷大志的張勇勇於2008年底回到家鄉高平,開始了潛心研究琺華復燒工藝。經過一年多時間組建團隊,2010年他正式著手琺華復燒藝術品研究。

歷史選擇了讓他在高平這方土地把失傳了300餘年的琺華燒製工藝再現在世人面前。因為張勇勇認準的路,不見曙光他決不回頭;他更有著一顆代表這個偉大時代氣質,詮釋著一種堅定、勤勉與追求無限的匠心,一份不畏浮雲遮眼望,但使華彩耀人間的情懷。他還是一個超然塵世外的修行者,以無畏的心,做有益的事,即使遇上急流險灘,那也是人生的一道精彩風景!

正因張勇勇是這樣的 “犟人”,有著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橫心,懷著一份初心、抱定一份信心,還有絕不言敗的匠心,由他牽頭註冊組建的 “高平市朝元晉藝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由此掀開了註定要石破天驚的一頁。

前行的道路上,夢想雖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在潛心研究和燒製實踐中,張勇勇發現,相比於“唐三彩”的黃、 綠、白色調,琺華的色類多達五十餘種,相比於瓷器,琺華的色澤於柔和中,又更顯晶瑩飽滿,有著如寶石般的圓潤光澤。面對如此複雜的工藝,除了現有文物可以參考,老祖宗對琺華的燒製工藝、釉色調配未留下任何文字記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縱然琺華釉色有著琉璃工藝中難以企及的巔峰,但張勇勇重續琺華藝術昔日輝煌的勇氣卻更加堅定。

在釉色的實驗中,五年間他和他的研究團隊屢試屢敗,屢敗屢試,面對一年又一年的試驗,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換做常人,或許早已承受不起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但張勇勇卻把每一次的失敗都能當作是邁向成功的一個臺階。在窯爐燒製過程中,第一次調配的顏色不對,知道了下一次調配中需有所改進,第二次調配的顏色不圓潤,要在下一次試驗中調整溫度,第三次試驗中顏色流淌,要在下一次試驗中調整配方。在燒好的大型胚胎上試色,還要用一些小胚胎來觀察其顏色。經過數以萬計的試驗調配窯爐實驗,張勇勇終於在琺華的復燒中取得了重大突破。

千萬次地反覆研究實踐,千萬次地反覆試驗調配,以“朝元窯”命名的琺華器,終於以獨佔鰲頭的全新藝術形式,向全世界宣佈:琺華器燒製成功!伴隨這一成功的,是張勇勇成千上萬次的失敗,是投入巨資建起而又燒壞的兩座窯爐,是足足有五六十噸重量的試驗殘品,是他和他的研究團隊無數次的心血流淌,無數次的跌倒爬起……

在他所燒的琺華釉色中,藍有寶石之藍,綠呈翡翠之綠,黃則為金箔之黃,紫現紫晶之紫。琺華器胎全部是手拉胚,採用彩畫技藝中的瀝粉方法,在陶器上勾勒凸線的紋飾輪廓,再分別用藍、綠、紫釉料添出底子粗花紋色彩,入窯燒製全部手工製作,所復燒的琺華中隔釉見胎,開芝麻紋片,在色釉上比琉璃更純正豐富,在主體上更純淨透亮,在藝術上更歷久而彌新。但張勇勇並不滿足,登峰造極是他對琺華器作品永無止境的追求。為進一步提高朝元琺華器的藝術性,使其美學價值和收藏價值都能達到國際一流水平,他用真心感動了中央美院副院長林存真女士、以虔誠感染了設計師于山先生,通過名師專家的指導,張勇勇打造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世上獨一無二的珍品,每一件珍品都以其精雕細琢的品質,感染每一個與它有緣的人,縱然時光流逝千年,那種藝術享受和心靈的慰藉,都是別的藝術品所無法替代的。

在琺華器的展廳,一尊“文殊菩薩乘青獅”的琺華塑像很是奪目耀眼,它高大威猛、五彩斑斕,獨具神韻,外表七種彩釉散發出寶石般的光澤。更加神奇的是,獅子的四足之間完全是鏤空的,沒有任何支撐重量的填充物,這在大型塑像中是非常罕見的,它不僅是失傳了300多年的琺華釉復燒成功、重新問世的代表作,而且無論從彩釉還是鏤空技術,都已超越了先人。這無疑是高平文化里程碑上的一個精彩章節,而琺華藝術也必將在高平發展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創業故事。

在張勇勇的工作團隊中,從設計、塑形、結構,燒製、制釉、施釉等,有數十道流程,每個人都是精雕細琢,精益求精,堪稱琺華復燒的匠師,每個人都是挽救失傳300多年琺華復燒的工匠。有這樣的團隊,有這樣一群和他有著共同追求,和他一樣對國寶琺華懷著敬畏心、責任心的同路人,張勇勇的人生目標和方向會更加清晰、堅定,前行的路註定會更加精彩、寬廣。

人們說心想事成,而心想事成只有在知行合一的人生境界中,才可能實現。張勇勇正是如此,當2017年參加第三屆山西文博會,其參賽的“琺華文殊菩薩像”榮獲組委會頒發的“神工杯”工藝美術精品銀獎時;當2018年5月在高平炎帝陵展出琺華作品,備受國內外遊客大加讚賞時; 當2018年10月在太湖世界文化論壇第五屆年會上,被作為“國禮”贈送給各國政要時;當他個人被高平市委、市政府評為2018年度“高平工匠”時,張勇勇所有的跋涉,都被鮮花與掌聲給融化,而他並沒有滯步不前,因為在張勇勇看來,今天有本事,不代表明天也有本事,只有不斷地超越自己,把一個人的事業變成一群人的事業,讓朝元琺華器的製作工藝成為高平支柱性產業,讓更多的人去認識琺華器、瞭解琺華器,那才是真正值得欣慰的事。

一路走來,張勇勇是幸運的,他適逢這個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偉大時代,他不僅要讓高平朝元琺華藝術品像“唐三彩”一樣走進大眾生活,而且還要讓其超越“唐三彩”,成為融現代元素和傳承技藝為一體的“朝元窯”琺華品牌,讓這一 “國寶”,成為長平大地上一張永不褪色的名片!

來源: 高平新聞中心(肖彩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