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行密:縱橫江淮的草根英雄

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我們~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他是一位草根英雄,遭逢亂世逆襲上位,威震江南。

創業成功的他沒有自我陶醉,忘乎所以,而是致力於保障安民,一面尊奉唐室,斬斷野心勃勃的朱老三南進的爪牙;一面恢復江淮民生,努力營造好亂世桃源。他開啟了唐宋之交北風南漸的先河。

史書送了他一頂“十國第一人”的高帽,百姓卻用他的名字為地方名吃“貢鵝”作招牌。

他就是吳王楊行密。

楊行密:縱橫江淮的草根英雄

楊行密

楊行密,一個陌生的名字,在五代時期卻是個不亞於朱老三和李鴉兒的存在。

當後兩位在中國北方殺得天昏地暗時,楊行密卻在南方打出了一個人間樂土。

那些苦於戰亂的北人紛紛南遷,將彼時先進的北方文化傳入南方,進一步加速了南方經濟的騰飛。

直至二百多年後,南方經濟文化全面碾壓北方,東南一帶從此成為中國的錢袋子。

楊行密在這方面居功至偉。

殺將奪官 初出茅廬

生於公元852年的楊行密,原名行愍,字化源,是廬州合肥人。他的父親只是個農民,而且死得早。家徒四壁的行密吃遍了人間苦難,這讓他對民生疾苦從小就印象深刻。

靠著鄉親們的供養,行密長大成人,並沒有因為吃苦而瘦小體弱,反而長得高大多力,能手舉百斤巨石,日行百里。

在這個亂世裡,這樣棒的小夥子不去搞事情,豈不瞎了?

機會很快就來了,江淮地區鬧起了義軍。沒有找到理想職業的行密毫不猶豫,就近參加了義軍,希望從此與眾不同。

發生在江淮的這場起義可謂是一場動搖國本的大起義。從前,大唐能夠躲過多次劫難,就是因為還有江南的錢糧可以支撐。可是,江淮生亂,群雄蜂起,當地的錢糧再也不能為唐廷輸血,內外交困的大唐從此風雨飄搖。

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何況煌煌大唐,餘威尚在,唐軍最終還是平定了江淮義軍。

初入職場的行密也光榮地成為了一名待審的囚徒。

王者不死。

就在行密等著提前結束自己創業生涯時,廬州刺史鄭綮注意到了這個大個子,就是被綁縛著還是那麼有型。

如果鄭綮是個大俠的話,一定會說:“小夥子,老夫看你骨骼清奇,想收你為徒!”

於是,鄭大詩人大筆一揮,起義軍中一小卒楊行密被無罪開釋。

回到家沒幾天,行密就厭煩了,畢竟在起義大融爐裡薰了那麼久,心裡總是愛長草。正好,州里募兵去靈州戍邊。行密果斷應募,走上了從軍的正途。

由於表現突出,主要是長得突出,沒多久就被提升為隊長,當上了基層幹部。後來還積功當上了牙將。

服役期滿,行密回鄉,哪知道不知因何事得罪了當地兵役主官。這傢伙不想看到行密,就把行密的名字再次寫到戍邊人員名冊裡。

長河落日雖然壯美,但怎麼比得上江淮山水。早就對北方苦寒之地產生審美疲勞的行密不想再去北方了。

於是,他走近了主官。主官看著行密步步逼近,不知危險來臨,反而問行密還有什麼要求,行密大聲說:“要取你的狗頭!”當即斬下主官人頭,就此再次走上了前途未卜的起義道路,併為自己喝了個官號“八營都知兵馬使”。

有過正反兩方面經驗的行密深知唐朝這棵百年大樹不是自己能夠撼動的,起事之後就立即派人去向頂頭上司,大詩人、淮南節度使高駢求解。

楊行密:縱橫江淮的草根英雄

高駢

也許是詩人的氣質都是相通的,高駢和鄭綮都看好楊行密。

反正亂世裡,有槍就是草頭王,楊行密臨時起事竟然能夠號令廬州,足見是個人才,比原先的那幫廢物強多了。於是,高駢也不追究楊行密的罪行,反而表其為廬州刺史,還為他改名楊行密,對他頗為器重。公元883年,楊行密同志終於躋身國家高級公務員行列。

雨夜入揚州 初為淮南主

就在楊行密苦心經營自己的安樂窩時,他的大恩人高駢卻遇到了災星。

高駢這個人出身世家,文武全才,曾參與鎮壓農民起義,也收復過交趾,當過好幾個藩鎮的老大,偏偏到了淮南任上,變得意志消沉,竟至重用術士呂用之等人,整天裝神弄鬼、瘋瘋顛顛的。

呂用之藉著高駢的權勢為非作歹,給大將畢師鐸帶上了油光鋥亮的綠帽子不說,還總想著除之而後快。

是可忍孰不可忍,本就出身黃巢義軍的畢師鐸終於忍無可忍地向高駢發起了反攻。反水的畢軍衝入揚州,在這座著名的東方大都會搞了一次饕餮盛宴。

楊行密:縱橫江淮的草根英雄

黃巢起義

畢師鐸囚禁了神漢高駢,招降納叛,準備在揚州大幹一場。

此時的行密正奉高駢先前的命令率軍馳援揚州。見到叛軍勢大,只得先屯駐蜀岡。

謀士袁襲進言:“現在天下大亂,豪傑並起。淮南憑淮臨江,民風剽悍,足以裂土為王。高駢業已失勢,畢師鐸也非成事之人。將軍正可先取揚州,再定淮南,成一方之主!”一席話說得行密熱血沸騰,竟直領兵長趨揚州。

中途,那個惹事的呂用之也帶著他的爪牙加入了革命隊伍。有了這個熟悉揚州的傢伙的助陣,行密在此後幾戰中,打得畢師鐸很沒面子。

不得已,畢師鐸也找來神漢問計。結果神漢說只有揚州城死掉一個大人物,才能轉危為安。病急亂投醫的畢師鐸立刻想到了高駢,於是,裝了多年神的大詩人最終還是死在了神的手裡。

不得不說,神漢之間也不是一條心啊!

高駢之死不僅沒有化解揚州之危,還給了楊行密無比催淚的藉口。

楊行密聞聽恩主死訊,立刻命令三軍縞素,對著揚州號哭三天。眾軍見行密對故主戀棧若此,無不感奮,就連守軍中也有很多人動起了心思。

就在行密準備全力攻城之時,黑雲漫卷,大雨滂沱。畢師鐸還以為是上天護佑,辛苦多日的他忙洗洗睡了。

行密同志卻從大雨中發現了進城的天賜良機。他命呂用之手下組成敢死隊,從他們熟悉的地方趁著雨夜守軍疏於防守,翻入城內,打開城門。

半夢半醒之中的畢師鐸聽聞城門失守,不敢戀戰,急忙率人逃出揚州。

進城後的行密同志一面掃清殘敵,一面找到高駢的屍首為之發喪。然後,他自稱淮南留後

可是,面對戰後千瘡百孔的揚州,他也頗為犯難:有心放棄揚州,又捨不得數月征戰的戰果。

就在行密犯難的當口,來自北方的吃人狂魔秦宗權也盯上了揚州。

楊行密:縱橫江淮的草根英雄

五代地圖

在他眼裡,揚州再破,也比被吃得連個人都沒有的蔡州強多了,至不濟揚州人多也能抵幾頓的。於是,他派出弟弟秦宗衡和大將孫儒一起領兵欲佔揚州。

就在秦軍高高興興地南下之時,朱老三發力了。他與秦軍是死對頭,一看秦軍分兵,立即率軍殺向秦老大。

秦老大早就被朱老三收拾怕了,見狀忙命弟弟回師。

秦老二自然聽命。可是正在興頭上的孫儒卻不幹了,你們兄弟倆這不是耍著我們玩嗎?放在揚州花花世界不要,在那個破地方窩著,有啥出息?

於是,孫儒一不做二不休,一刀砍死秦老二,然後沿著既定的路線,帶著對揚州無限憧憬的“土團白條軍”,殺向揚州。(真不知道孫儒這個“儒”字中注了多少水,竟然能取出如此搞笑的軍隊名號?)

順帶說一下,畢師鐸在逃出揚州後,無路可去,只得遁入孫儒軍中。沒想到孫秦火併,殺神附體的孫儒信不過半路出家的畢師鐸,索性一併殺了充作軍糧。

哎,可憐的畢大將軍,生前鬧過起義,當過叛徒,戴過綠帽,做過惡人,最終還是杯具了!

至於那個給他奉送綠帽的呂用之,後來也死在了楊行密的手上,對於這種惑主害人的貨,行密同志怎麼能放心呢?畢呂兩人生前苦鬥,死後到是同命鴛鴦!

888年,孫儒的大軍終於殺到了揚州,羽翼未豐的行密只得撤出揚州。行密的創業人生又一次陷入了低谷。

收買人心 克定江南

離開揚州後,行密打算去位於今天泰州的海陵存身。袁襲勸道:“海陵地小,容不下您這尊大佛。不如暫回老家廬州。”走著走著,行密又想去取洪州,袁襲又勸:“洪州勢大,一時難以攻取,不如先取宣州立足吧!”

果然,宣州守將與行密在城外的曷山上打了一仗就縮回城中。行密見狀立刻進逼城池,很快殺入城中。

眾將本來在揚州就沒有撈到什麼油水,現在好不容易打破一座州城,立刻四出搶掠,搞得雞飛狗跳。唯有大將徐溫約束部下,將搶到的糧食分給飢餓的百姓,立馬贏得了民心。

這件事也讓行密很感動,明白亂世中要想求得發展,一定要得到百姓的支持。

然而,正當行密在徐溫的影響下不斷收穫民心的時候,他的智囊袁襲卻染病暴亡。這讓正在興頭上的行密難受莫名:“難道這是老天要奪走我的股肱之士,不想讓我成事嗎?”

楊行密:縱橫江淮的草根英雄

徐溫

哪知禍不單行,就在行密開始懷疑人生的時候,孫儒竟然將行密的老家廬州給端了。行密無處可去,只得把宣州作為立足之地。

本來,行密想趁著其他軍閥混戰的當頭分一杯羹,然後積小勝為大勝。哪知道他前腳剛剛鑽地道打下常州,後腳就被老冤家孫儒摘了桃子。

孫儒步步緊逼,奪取潤、常、蘇等州,將江南的財富之地盡收囊中,成為江南最大的勢力,引起了朱老三的不安。朱溫打著助人為樂的旗號想向江南第三者插足。

楊行密知道朱老三所謂“幫楊行密剿滅孫儒”的旗號雖好,卻幫不到自己,要想在江南立足,還是要憑真本事。他與孫儒反覆角力,將後世著名的蘇南金三角打得烏煙瘴氣。

孫儒認識到,要想把江南變成自己的吃貨天堂,就必須將楊大個子滅掉。於是,在他第二次奪回蘇州之後的891年,盡起江淮之兵,雄糾糾氣昂昂地跨過長江,必欲置楊某人於死地。

敵強我弱,涇渭分明,沒了袁高參的行密同志坐不住了,準備逃到銅官去當礦工。

關鍵時刻,另一位智勇雙全的大將李神福勸道:“孫儒攜眾前來,一則孤軍深入,糧草不繼;二則孫軍殘暴,百姓不支持。只要我們堅壁清野,以逸待勞,孫儒自來尋死,沒什麼好怕的!”行密大喜,派李神福組建快速反應部隊,專門襲擊孫儒的運糧隊。

盤踞杭州的錢鏐見到孫儒與行密死磕,立即出兵奪回蘇州,還本著同病相憐的革命友誼,發兵支援抗孫戰爭。

這讓本來氣勢洶洶的孫儒有些蒙圈了。打吧,一時難以取勝;不打吧,如芒在背。想來想去,孫儒最終下了決心,一定要把行密做掉。

第二年秋,為了更加堅決徹底地消滅敵人,孫儒發了個昏招,決心破釜沉舟。他派人火燒揚州,免得讓朱老三惦記,也讓斷了歸路的數十萬手下能夠精誠團結。

楊行密聽到孫儒的絕戶計後,立刻採納謀士的建議反其道而行之。

孫儒視百姓如芻狗,為了自己的私利放火燒城,使百姓陷入饑荒之中。行密命人將多次抄襲所得的糧食盡數運往揚州,發放給嗷嗷待哺的百姓,一下子行密的親和指數就爆表了。不僅揚州人感恩戴德,其他各州百姓也如大旱之盼雲霓,他們紛紛武裝起來,截斷了孫儒的歸路。民心向背將在孫楊大戰中發揮難以估量的作用。

沒有糧草的孫儒,急於與行密決戰。早已養精蓄銳多時的行密帶著所有精銳,衝出宣城,與敵激戰,連破孫軍五十餘座大營。壞事做盡的孫儒眾叛親離,很快被行密的將士捉住處死。

孫儒一死,早就對行密感恩戴德的江淮百姓紛紛簞食壺漿。亂世之中的百姓要求不多,行密為他們送來救命糧,這樣的人怎能不廣送歡迎呢?

從廬州起事到最終消滅宿敵孫儒,不到十年,楊行密便確立了他在江淮的統治地位。

拒戰朱溫 力保淮右

戰敗孫儒後,行密同志在淮南再無敵手。唐廷鞭長莫及,連朱溫都搞不定,哪裡顧得上行密,於是在892年,讓行密以同平章事的宰相身份擔任淮南節度使,也就是名位與權勢並重的“使相”,和朱老三平起起坐。

再次得到揚州後,行密終於找到了穩固的大本營。他利用戰事間歇,進一步收買人心。

首先,他和手下士兵打成一片,時不時要到士兵中聽一聽士兵的聲音。打了勝仗,他不吝賞賜。雖然當時江淮殘破,賞賜的物品也並不豐厚,但由於行密同志率先垂範,自己厲行節約,將士們也就甘之如飴。

其次,他抓緊時間安撫因戰亂而流散的百姓,對他們妥善安置,儘可能確保他們人人有地種,有飯吃,很快使江淮的民生經濟大幅改善,自己的實力也日漸雄厚。

第三,他利用北方戰亂之機,加緊鞏固自己的後方,派出李神福等大將,東征西討,將那些不肯臣服的藩鎮盡數收入囊中。

唐廷看到楊行密的小日子越過越紅火,就想拉攏他對抗日益跋扈的朱老三,特意加封其為弘農郡王。楊姓的郡望在弘農,行密得到如此王號,儼然成為“自淮以南、江以東”的第一人。吳政權的雛形由此奠定。

楊行密:縱橫江淮的草根英雄

吳國地形圖

同行是冤家,何況兩個逐鹿天下的梟雄。看到楊行密的事業越做越大,而且還和唐廷眉來眼去。朱老三越瞅越不順眼,就動起了歪心眼。

你們南方佬不是喜歡做買賣嗎?那我先把你的財路斷了。愛貪小便宜的朱老三,沒來由地命人扣留了來自淮南的萬斤茶磚及楊氏的貿易官員。

這下可把行密氣壞了,連聲大罵:“朱老三,你真不是個東西,還懂不懂規矩?!”行密歷數朱溫的罪狀,上表朝廷請求率兵討伐。

朱老三可不是被嚇大的,早就眼紅行密發展紅利的他立即出兵進擊。

就在朱楊大戰爆發前不久,朱溫殺了天平軍節度使朱瑄,逼得其弟泰寧軍節度使朱瑾率領數千騎兵亡命淮南。這讓楊行密白白撿了個大漏。要知道,北方軍力之所以長期強於南方,主要就是因為北人善於騎戰,這在冷兵器時代是北方的天然優勢。現在,精於騎戰的朱瑾攜恨來投,簡直是想睡覺就有人送枕頭,看來朱老三多行不義,老天爺都不幫他。

朱溫並沒有在意朱瑾南投帶來的隱患。在他眼裡,楊行密不過是個剛剛發跡的土老帽,只要自己大軍一到就會煙消雲散。

朱溫派出大將龐師古出清口、楊師厚出安豐,自己則坐鎮宿州。二師都是朱溫帶出來的虎將,立過無數功勳。其中的楊師厚曾打敗過楊行密手下大將王景仁,老王可是連朱溫都看好的軍中翹楚。二師各有不同,師古驕悍,唯朱溫之命是聽;師厚謹重,唯戰陣之機是變。伐楊之戰,性格迥異的二師,命運亦各不同。

楊行密洞悉了朱溫的來意後,決定對二師分而治之。他將主攻方向選在勇而少謀的龐師古身上,派出朱瑾和曾在漣水大敗劉開道(朱軍開路大將劉知俊)的張訓共同進擊龐師古。

龐師古是朱溫的親兵出身,作戰勇猛,除了對朱溫又敬又怕以外,對誰都不服。他和朱溫一樣,認為淮南之軍不足一戰,因此非常輕敵,營寨扎得不牢,而且防範不嚴。

一心想找朱老三晦氣的朱瑾見到有機可乘,就率領麾下騎兵衝進了龐師古營中,一通大殺之後,又乘著龐軍混亂之機揚長而去。這讓龐師古氣得直翻白眼,一心要找淮軍報復。

而且龐師古朱瑾的突襲並不以為然,認為只不過是不小心讓蚊子叮了一下。軍至清口,他依然遵照朱溫行前的吩咐在開闊處紮營。不過,這回他倒是派出了不少哨兵巡邏,生怕讓淮軍鑽空子。

利用騎兵優勢一直遊弋在龐師古軍側的朱瑾,看到這不禁笑了。因為,龐師古紮營的地方臨近淮河,而且地勢低窪,一旦掘開淮河,水淹龐軍,師古必敗。

當晚,月黑風高,一意孤行的龐師古渾不知危險已悄然來臨。朱瑾的騎兵偷偷繞過巡營的朱軍,溜上了大堤。之後不久,淮河水便從掘口處一洩汪洋。然後,二師變成一師,龐師古做了龍王的晚餐,楊師厚見勢不妙,打道回府。

朱老三醞釀已久的討楊之戰就這樣虎頭蛇尾地結束了。

在此後的日子裡,朱溫忙著對付李克用父子,忙著篡位殺皇帝,實在沒功夫和楊行密PK。楊行密也知道自己只是險勝朱老三,也不敢再蓄意挑釁,而是將矛頭指向了之前的戰友加敵人錢鏐。

行將就木的唐廷見楊行密戰勝了朱老三,以為可以抓到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就在902年,加封行密為東南諸道行營都統、檢校太師、中書令,晉爵吳王,楊氏吳國新鮮出爐。

智鬥親將 盡顯奸雄本色

《三國演義》中描繪過司馬懿智鬥曹爽的故事,讓人見識了奸雄本色。這個故事的2.0版也在吳國宮廷中上演了。

楊行密的吳政權是靠造反起家的武裝團伙。當初大家一無所有,推舉行密擔綱,自然對行密服服帖帖。可現在,輪到分享起義成果了,就會有人覺得自己那份分少了,對行密的忠誠度也就每況愈下。

這其中怨念最深的居然是行密的小舅子、奉國軍節度使朱延壽。

朱延壽的姐姐是行密的正妻,卻沒給他生兒添女,這在豪門之家本來就容易滋生危機感。

朱延壽當年和行密共同起事,多年來,為行密的事業添磚加瓦,也算得上勞苦功高。但是,他擔心一旦行密死了,其繼承人就會撇開朱家外戚,畢竟人家不是朱夫人所生,人家也有更親近的外戚。加上朱延壽也有野心,吳王行密做得,俺延壽如何做不得?

於是,朱延壽很容易就說服了姐姐,姐弟倆合謀算計行密。而且,他們怕行密不好對付,刻意拉攏對行密心懷不滿的安仁義、田頵等地方實力派,準備乘機廢立。

楊行密注意到了吳國的暗流湧動,決心趁著彼時外部勢力無暇顧及之機,除掉朱延壽一夥。可是,如何對付朱延壽呢?

行密思慮再三,打算智取,否則一旦公然剿除朱延壽,難免引發內戰,給內外敵人可乘之機。

要對付小舅子,必先對付自己的枕邊人。雖然,行密與朱氏的恩情日薄,但畢竟多年夫妻,要想迷惑她,還得學一學司馬仲達。

於是,行密謊稱自己得了眼疾,看東西模糊,也就是俗稱的老花眼。他拿著朱延壽寫來的信,故意念得顛三倒四,還總說某某字看不清,讓朱氏幫著讀。已到天命之年的行密犯眼疾,也是人之常情。看著行密的樣子,朱氏不禁暗喜。

楊行密:縱橫江淮的草根英雄

收到姐姐的信,朱延壽更是歡喜。他雖有異心,終歸忌憚姐夫一世英名,生怕偷雞不著蝕把米。現在好了,那個令人仰望的姐夫成了睜眼瞎,還怕個球?

不過,朱延壽跟了行密多年,深知姐夫老謀深算,萬一是在騙自己呢?一旦自己沒搞清情況就跳出來,不是找死嗎?於是,他讓姐姐再試一試真假,一旦確信,他就可以帶兵進府奪權咯。

這天,天朗氣清。朱氏約行密去湖邊踏青。當時,湖邊密植楊柳,柳條隨風搖曳,甚是好看。朱氏故意引著丈夫在柳林中穿行。心知夫人用心的行密將計就計,一頭向一棵柳樹上撞去,頭上登上起了個大包,人也昏了過去。

朱氏見丈夫撞昏了,看來眼瞎是真,趕忙呼救。同時,她將此事告知了弟弟。朱延壽放下心來,藉口探視來到吳王府。

行密讓延壽到內寢相見,說是有要事相托。延壽不疑有他,昂然入內。行密臥於枕上,乘延壽俯身探視之時,抽出枕下暗藏的匕首,刺向延壽。延壽雖是武夫,但距離太近,反應不急,心口中刀,立時死去。

延壽死後,行密一面派人接管延壽的地盤,一面休了朱氏。然後,他拿著從延壽處搜出的證據,發兵擒獲安仁義,斬殺田頵。看著昔日戰友的首級,他頗為感慨地說:“吾與君共起江淮,數十年間,親若兄弟,奈何今日反目?”說到動情處,竟掩面而泣。他特意赦免了田頵的老孃,這為他贏得了“仁義”之名。

該來的推不掉,該走的也攔不住!鬥得過任何敵人的行密橫行江淮數十年,創下了偌大家業,但他卻鬥不過陽壽將盡。就在他的吳政權蒸蒸日上的時候,公元905年,“寬仁雅信,能得士心”的楊行密同志卻要走了,無奈地留下一堆不成器的兒子。

他不知道,吳國的未來會如何,只能流著淚命人扶助自己的長子楊渥上位。楊渥諡父親為武忠王。另一個兒子楊溥即帝位後,追尊行密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時光倒退回十年前,行密北上攻取濠州,巧遇一個小乞丐。行密見小孩兒雖然衣衫破舊,卻長相清秀,眉宇間透著一股英氣,非同尋常。行密雖然不如李克用那麼喜歡收乾兒子,可也被這個7歲小兒吸引住了。一打聽,只知道孩子姓李,父母早亡,靠乞討為生。於是,善心發作的他就收小兒為義子。

哪知回到家中,長子楊渥很討厭這個撿來了孩子。不得已,行密只好將小兒送給徐溫,對他說:“要不是渥兒不同意,我絕不會將此子送你。此兒日後必成大器,你要好好待他!”徐溫只好當了接盤俠,併為小兒改名知誥,待若親生。多年後,徐知誥改寫了吳國的歷史,他就是南唐的創立者李昪。

楊行密:縱橫江淮的草根英雄

李昪

END

喜歡本文/作者,文末讚賞一下表達支持吧!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楊行密:縱橫江淮的草根英雄

點擊圖片閱讀文章

楊行密:縱橫江淮的草根英雄

楊行密:縱橫江淮的草根英雄

江湖上的傳說:趙匡胤

楊行密:縱橫江淮的草根英雄

青樓就是妓院?別被電視劇騙了

楊行密:縱橫江淮的草根英雄

英國呼喚社會主義

知道點兒新故事了嗎?知道你就點個贊告訴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