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
"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縣誌載:“縣治東北十五里,聲瀟瀟然,水氣所蒸,澤潤一方。相傳龍躍於此,禱雨立應。舊志八景之三,曰‘龍潭夜雨’。潭在今龍王官莊龍王廟。”所謂龍潭,原是指龍王廟的一口井,夜雨指“夜間龍潭內‘聲瀟瀟然’,似雨聲”。後來原廟被毀,2016年獲民間資本重修,重現香火繁盛之象。每年農曆六月十三有大型廟會慶祝活動。

"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縣誌載:“縣治東北十五里,聲瀟瀟然,水氣所蒸,澤潤一方。相傳龍躍於此,禱雨立應。舊志八景之三,曰‘龍潭夜雨’。潭在今龍王官莊龍王廟。”所謂龍潭,原是指龍王廟的一口井,夜雨指“夜間龍潭內‘聲瀟瀟然’,似雨聲”。後來原廟被毀,2016年獲民間資本重修,重現香火繁盛之象。每年農曆六月十三有大型廟會慶祝活動。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單若魯:龍潭夜雨

淅瀝寒生入耳清,深湫一夜舞長鯨。

漸升水氣成雲氣,時弄濤聲作雨聲。

穴底風雷疑幻化,人間萁畢失陰晴。

年來是處桑林禱,願灑層霄課早耕。

"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縣誌載:“縣治東北十五里,聲瀟瀟然,水氣所蒸,澤潤一方。相傳龍躍於此,禱雨立應。舊志八景之三,曰‘龍潭夜雨’。潭在今龍王官莊龍王廟。”所謂龍潭,原是指龍王廟的一口井,夜雨指“夜間龍潭內‘聲瀟瀟然’,似雨聲”。後來原廟被毀,2016年獲民間資本重修,重現香火繁盛之象。每年農曆六月十三有大型廟會慶祝活動。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單若魯:龍潭夜雨

淅瀝寒生入耳清,深湫一夜舞長鯨。

漸升水氣成雲氣,時弄濤聲作雨聲。

穴底風雷疑幻化,人間萁畢失陰晴。

年來是處桑林禱,願灑層霄課早耕。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清代貢生儀良弼:龍潭夜雨

龍池百丈深,靜夜聞颯沓。

因風入碧空,時與秋聲雜。

"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縣誌載:“縣治東北十五里,聲瀟瀟然,水氣所蒸,澤潤一方。相傳龍躍於此,禱雨立應。舊志八景之三,曰‘龍潭夜雨’。潭在今龍王官莊龍王廟。”所謂龍潭,原是指龍王廟的一口井,夜雨指“夜間龍潭內‘聲瀟瀟然’,似雨聲”。後來原廟被毀,2016年獲民間資本重修,重現香火繁盛之象。每年農曆六月十三有大型廟會慶祝活動。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單若魯:龍潭夜雨

淅瀝寒生入耳清,深湫一夜舞長鯨。

漸升水氣成雲氣,時弄濤聲作雨聲。

穴底風雷疑幻化,人間萁畢失陰晴。

年來是處桑林禱,願灑層霄課早耕。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清代貢生儀良弼:龍潭夜雨

龍池百丈深,靜夜聞颯沓。

因風入碧空,時與秋聲雜。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史料記載的高密歷史八景之一“龍潭夜雨”,是神奇的高密龍神廟的主要景觀。龍神廟就座落在傳說中“沒尾巴老李”的誕生地——高密市夏莊鎮龍王官莊村,官莊被譽為是黑龍文化的發源地,民間素有“黑龍故鄉,中國夏莊”之說。這座由唐王李世民敕造、尉遲敬德監造的“龍神大殿”及建築群,歷經1400餘年滄桑歲月。每逢農曆6月13日龍神回家祭拜龍母之際,歷朝所轄州縣命官顯貴、農耕學商、善男信女、四方民眾皆雲集於此,盛況空前。這一獨特的民族文化信仰及祈福祭拜活動沿襲至今。遺憾的是,由於戰爭和人為的破壞,原有建築已蕩然無存。今適逢黨和國家大力挖掘弘揚歷史民族文化之盛世,我們迎來了在原址恢復重建這一文化古蹟的寶貴機遇。此圖是新復修的古蹟文化建築群,主要建築有:雄偉的“龍神大殿”、大殿前的“龍潭夜雨、響龍碑、琉璃瓦、白棘臺、朝陽洞、麒麟石、霞光晚照、八叉梅花路”八景,以及關帝廟、土地廟、鐘鼓樓、文昌閣等,還有大殿後的菩薩殿、胡三太爺殿等,新建築群既凸顯原隋唐文化古蹟特色,又蘊含現代文化氣息,是高密又一文化旅遊之勝地。

龍神廟八景——“龍潭夜雨”

"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縣誌載:“縣治東北十五里,聲瀟瀟然,水氣所蒸,澤潤一方。相傳龍躍於此,禱雨立應。舊志八景之三,曰‘龍潭夜雨’。潭在今龍王官莊龍王廟。”所謂龍潭,原是指龍王廟的一口井,夜雨指“夜間龍潭內‘聲瀟瀟然’,似雨聲”。後來原廟被毀,2016年獲民間資本重修,重現香火繁盛之象。每年農曆六月十三有大型廟會慶祝活動。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單若魯:龍潭夜雨

淅瀝寒生入耳清,深湫一夜舞長鯨。

漸升水氣成雲氣,時弄濤聲作雨聲。

穴底風雷疑幻化,人間萁畢失陰晴。

年來是處桑林禱,願灑層霄課早耕。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清代貢生儀良弼:龍潭夜雨

龍池百丈深,靜夜聞颯沓。

因風入碧空,時與秋聲雜。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史料記載的高密歷史八景之一“龍潭夜雨”,是神奇的高密龍神廟的主要景觀。龍神廟就座落在傳說中“沒尾巴老李”的誕生地——高密市夏莊鎮龍王官莊村,官莊被譽為是黑龍文化的發源地,民間素有“黑龍故鄉,中國夏莊”之說。這座由唐王李世民敕造、尉遲敬德監造的“龍神大殿”及建築群,歷經1400餘年滄桑歲月。每逢農曆6月13日龍神回家祭拜龍母之際,歷朝所轄州縣命官顯貴、農耕學商、善男信女、四方民眾皆雲集於此,盛況空前。這一獨特的民族文化信仰及祈福祭拜活動沿襲至今。遺憾的是,由於戰爭和人為的破壞,原有建築已蕩然無存。今適逢黨和國家大力挖掘弘揚歷史民族文化之盛世,我們迎來了在原址恢復重建這一文化古蹟的寶貴機遇。此圖是新復修的古蹟文化建築群,主要建築有:雄偉的“龍神大殿”、大殿前的“龍潭夜雨、響龍碑、琉璃瓦、白棘臺、朝陽洞、麒麟石、霞光晚照、八叉梅花路”八景,以及關帝廟、土地廟、鐘鼓樓、文昌閣等,還有大殿後的菩薩殿、胡三太爺殿等,新建築群既凸顯原隋唐文化古蹟特色,又蘊含現代文化氣息,是高密又一文化旅遊之勝地。

龍神廟八景——“龍潭夜雨”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龍潭夜雨”是龍神廟八景之首,系高密縣八景之一,的確是個神奇的景緻。龍神廟內有口八角井(俗稱八角琉璃井),名曰龍潭,有“龍躍於此”,潭邊有大白楊樹數株。入夜,輕柔的月色籠罩著神祕高大的龍神殿,靜夜易眠,朦朦朧朧之中,竟有瀟瀟雨聲,披衣出戶,伸手接雨,掌心卻沒有一絲溼意。傳說,一州吏途經官莊,宿於龍神廟客房,忽聞室外沙沙雨響,急命僕役到室外收拾轎子。走出室來,卻見滿天星斗,故有“龍潭夜雨”之稱。

龍神廟八景——響龍碑

"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縣誌載:“縣治東北十五里,聲瀟瀟然,水氣所蒸,澤潤一方。相傳龍躍於此,禱雨立應。舊志八景之三,曰‘龍潭夜雨’。潭在今龍王官莊龍王廟。”所謂龍潭,原是指龍王廟的一口井,夜雨指“夜間龍潭內‘聲瀟瀟然’,似雨聲”。後來原廟被毀,2016年獲民間資本重修,重現香火繁盛之象。每年農曆六月十三有大型廟會慶祝活動。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單若魯:龍潭夜雨

淅瀝寒生入耳清,深湫一夜舞長鯨。

漸升水氣成雲氣,時弄濤聲作雨聲。

穴底風雷疑幻化,人間萁畢失陰晴。

年來是處桑林禱,願灑層霄課早耕。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清代貢生儀良弼:龍潭夜雨

龍池百丈深,靜夜聞颯沓。

因風入碧空,時與秋聲雜。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史料記載的高密歷史八景之一“龍潭夜雨”,是神奇的高密龍神廟的主要景觀。龍神廟就座落在傳說中“沒尾巴老李”的誕生地——高密市夏莊鎮龍王官莊村,官莊被譽為是黑龍文化的發源地,民間素有“黑龍故鄉,中國夏莊”之說。這座由唐王李世民敕造、尉遲敬德監造的“龍神大殿”及建築群,歷經1400餘年滄桑歲月。每逢農曆6月13日龍神回家祭拜龍母之際,歷朝所轄州縣命官顯貴、農耕學商、善男信女、四方民眾皆雲集於此,盛況空前。這一獨特的民族文化信仰及祈福祭拜活動沿襲至今。遺憾的是,由於戰爭和人為的破壞,原有建築已蕩然無存。今適逢黨和國家大力挖掘弘揚歷史民族文化之盛世,我們迎來了在原址恢復重建這一文化古蹟的寶貴機遇。此圖是新復修的古蹟文化建築群,主要建築有:雄偉的“龍神大殿”、大殿前的“龍潭夜雨、響龍碑、琉璃瓦、白棘臺、朝陽洞、麒麟石、霞光晚照、八叉梅花路”八景,以及關帝廟、土地廟、鐘鼓樓、文昌閣等,還有大殿後的菩薩殿、胡三太爺殿等,新建築群既凸顯原隋唐文化古蹟特色,又蘊含現代文化氣息,是高密又一文化旅遊之勝地。

龍神廟八景——“龍潭夜雨”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龍潭夜雨”是龍神廟八景之首,系高密縣八景之一,的確是個神奇的景緻。龍神廟內有口八角井(俗稱八角琉璃井),名曰龍潭,有“龍躍於此”,潭邊有大白楊樹數株。入夜,輕柔的月色籠罩著神祕高大的龍神殿,靜夜易眠,朦朦朧朧之中,竟有瀟瀟雨聲,披衣出戶,伸手接雨,掌心卻沒有一絲溼意。傳說,一州吏途經官莊,宿於龍神廟客房,忽聞室外沙沙雨響,急命僕役到室外收拾轎子。走出室來,卻見滿天星斗,故有“龍潭夜雨”之稱。

龍神廟八景——響龍碑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龍神殿西南方是碑林,碑林內最著名的是一塊由巨大霸下馱伏的響龍碑。

響龍碑有兩奇:碑上方一條黑龍繞碑盤旋而上,栩栩如生的龍頭由碑帽簷頭下居中探出,一有風吹草動,巨碑龍口便“嗚嗚”作響,使整個建築群內迴盪著龍吟奇聲。整條龍用濟南青花崗岩鏤空雕出,在國內外實屬罕見,堪稱一絕;敲擊碑體,雖是石碑,卻會傳出金屬之音,陰雨天聲音沉悶,晴朗天氣聲音清脆,時人莫不稱奇。

龍神廟八景——琉璃瓦

"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縣誌載:“縣治東北十五里,聲瀟瀟然,水氣所蒸,澤潤一方。相傳龍躍於此,禱雨立應。舊志八景之三,曰‘龍潭夜雨’。潭在今龍王官莊龍王廟。”所謂龍潭,原是指龍王廟的一口井,夜雨指“夜間龍潭內‘聲瀟瀟然’,似雨聲”。後來原廟被毀,2016年獲民間資本重修,重現香火繁盛之象。每年農曆六月十三有大型廟會慶祝活動。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單若魯:龍潭夜雨

淅瀝寒生入耳清,深湫一夜舞長鯨。

漸升水氣成雲氣,時弄濤聲作雨聲。

穴底風雷疑幻化,人間萁畢失陰晴。

年來是處桑林禱,願灑層霄課早耕。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清代貢生儀良弼:龍潭夜雨

龍池百丈深,靜夜聞颯沓。

因風入碧空,時與秋聲雜。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史料記載的高密歷史八景之一“龍潭夜雨”,是神奇的高密龍神廟的主要景觀。龍神廟就座落在傳說中“沒尾巴老李”的誕生地——高密市夏莊鎮龍王官莊村,官莊被譽為是黑龍文化的發源地,民間素有“黑龍故鄉,中國夏莊”之說。這座由唐王李世民敕造、尉遲敬德監造的“龍神大殿”及建築群,歷經1400餘年滄桑歲月。每逢農曆6月13日龍神回家祭拜龍母之際,歷朝所轄州縣命官顯貴、農耕學商、善男信女、四方民眾皆雲集於此,盛況空前。這一獨特的民族文化信仰及祈福祭拜活動沿襲至今。遺憾的是,由於戰爭和人為的破壞,原有建築已蕩然無存。今適逢黨和國家大力挖掘弘揚歷史民族文化之盛世,我們迎來了在原址恢復重建這一文化古蹟的寶貴機遇。此圖是新復修的古蹟文化建築群,主要建築有:雄偉的“龍神大殿”、大殿前的“龍潭夜雨、響龍碑、琉璃瓦、白棘臺、朝陽洞、麒麟石、霞光晚照、八叉梅花路”八景,以及關帝廟、土地廟、鐘鼓樓、文昌閣等,還有大殿後的菩薩殿、胡三太爺殿等,新建築群既凸顯原隋唐文化古蹟特色,又蘊含現代文化氣息,是高密又一文化旅遊之勝地。

龍神廟八景——“龍潭夜雨”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龍潭夜雨”是龍神廟八景之首,系高密縣八景之一,的確是個神奇的景緻。龍神廟內有口八角井(俗稱八角琉璃井),名曰龍潭,有“龍躍於此”,潭邊有大白楊樹數株。入夜,輕柔的月色籠罩著神祕高大的龍神殿,靜夜易眠,朦朦朧朧之中,竟有瀟瀟雨聲,披衣出戶,伸手接雨,掌心卻沒有一絲溼意。傳說,一州吏途經官莊,宿於龍神廟客房,忽聞室外沙沙雨響,急命僕役到室外收拾轎子。走出室來,卻見滿天星斗,故有“龍潭夜雨”之稱。

龍神廟八景——響龍碑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龍神殿西南方是碑林,碑林內最著名的是一塊由巨大霸下馱伏的響龍碑。

響龍碑有兩奇:碑上方一條黑龍繞碑盤旋而上,栩栩如生的龍頭由碑帽簷頭下居中探出,一有風吹草動,巨碑龍口便“嗚嗚”作響,使整個建築群內迴盪著龍吟奇聲。整條龍用濟南青花崗岩鏤空雕出,在國內外實屬罕見,堪稱一絕;敲擊碑體,雖是石碑,卻會傳出金屬之音,陰雨天聲音沉悶,晴朗天氣聲音清脆,時人莫不稱奇。

龍神廟八景——琉璃瓦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龍神廟正門東側又有一門口,俗稱二門。二門照壁上有八頁景德鎮官窯燒製的墨綠色琉璃瓦,與北京故宮之琉璃瓦一模一樣,不知是哪朝皇帝所贈。這種琉璃瓦是皇家建築專用物品,民間不可多見,故為一景。

龍神廟八景——白棘臺

"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縣誌載:“縣治東北十五里,聲瀟瀟然,水氣所蒸,澤潤一方。相傳龍躍於此,禱雨立應。舊志八景之三,曰‘龍潭夜雨’。潭在今龍王官莊龍王廟。”所謂龍潭,原是指龍王廟的一口井,夜雨指“夜間龍潭內‘聲瀟瀟然’,似雨聲”。後來原廟被毀,2016年獲民間資本重修,重現香火繁盛之象。每年農曆六月十三有大型廟會慶祝活動。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單若魯:龍潭夜雨

淅瀝寒生入耳清,深湫一夜舞長鯨。

漸升水氣成雲氣,時弄濤聲作雨聲。

穴底風雷疑幻化,人間萁畢失陰晴。

年來是處桑林禱,願灑層霄課早耕。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清代貢生儀良弼:龍潭夜雨

龍池百丈深,靜夜聞颯沓。

因風入碧空,時與秋聲雜。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史料記載的高密歷史八景之一“龍潭夜雨”,是神奇的高密龍神廟的主要景觀。龍神廟就座落在傳說中“沒尾巴老李”的誕生地——高密市夏莊鎮龍王官莊村,官莊被譽為是黑龍文化的發源地,民間素有“黑龍故鄉,中國夏莊”之說。這座由唐王李世民敕造、尉遲敬德監造的“龍神大殿”及建築群,歷經1400餘年滄桑歲月。每逢農曆6月13日龍神回家祭拜龍母之際,歷朝所轄州縣命官顯貴、農耕學商、善男信女、四方民眾皆雲集於此,盛況空前。這一獨特的民族文化信仰及祈福祭拜活動沿襲至今。遺憾的是,由於戰爭和人為的破壞,原有建築已蕩然無存。今適逢黨和國家大力挖掘弘揚歷史民族文化之盛世,我們迎來了在原址恢復重建這一文化古蹟的寶貴機遇。此圖是新復修的古蹟文化建築群,主要建築有:雄偉的“龍神大殿”、大殿前的“龍潭夜雨、響龍碑、琉璃瓦、白棘臺、朝陽洞、麒麟石、霞光晚照、八叉梅花路”八景,以及關帝廟、土地廟、鐘鼓樓、文昌閣等,還有大殿後的菩薩殿、胡三太爺殿等,新建築群既凸顯原隋唐文化古蹟特色,又蘊含現代文化氣息,是高密又一文化旅遊之勝地。

龍神廟八景——“龍潭夜雨”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龍潭夜雨”是龍神廟八景之首,系高密縣八景之一,的確是個神奇的景緻。龍神廟內有口八角井(俗稱八角琉璃井),名曰龍潭,有“龍躍於此”,潭邊有大白楊樹數株。入夜,輕柔的月色籠罩著神祕高大的龍神殿,靜夜易眠,朦朦朧朧之中,竟有瀟瀟雨聲,披衣出戶,伸手接雨,掌心卻沒有一絲溼意。傳說,一州吏途經官莊,宿於龍神廟客房,忽聞室外沙沙雨響,急命僕役到室外收拾轎子。走出室來,卻見滿天星斗,故有“龍潭夜雨”之稱。

龍神廟八景——響龍碑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龍神殿西南方是碑林,碑林內最著名的是一塊由巨大霸下馱伏的響龍碑。

響龍碑有兩奇:碑上方一條黑龍繞碑盤旋而上,栩栩如生的龍頭由碑帽簷頭下居中探出,一有風吹草動,巨碑龍口便“嗚嗚”作響,使整個建築群內迴盪著龍吟奇聲。整條龍用濟南青花崗岩鏤空雕出,在國內外實屬罕見,堪稱一絕;敲擊碑體,雖是石碑,卻會傳出金屬之音,陰雨天聲音沉悶,晴朗天氣聲音清脆,時人莫不稱奇。

龍神廟八景——琉璃瓦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龍神廟正門東側又有一門口,俗稱二門。二門照壁上有八頁景德鎮官窯燒製的墨綠色琉璃瓦,與北京故宮之琉璃瓦一模一樣,不知是哪朝皇帝所贈。這種琉璃瓦是皇家建築專用物品,民間不可多見,故為一景。

龍神廟八景——白棘臺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白棘臺在龍神殿西南角土地廟北側,因一叢白色棘子樹而得名。棘屬灌木科木本植物,分枝密且具針刺。李時珍說∶獨生而高者為棗,列生而低者為棘。 棘有赤、白二種,常見的赤棘(酸棗樹),紅梗綠葉黃花紅果;白棘,又名:馬甲子,鐵籬笆、銅錢樹,莖白如粉,葉、花、子、與赤棘相同。白棘根、枝、葉、花、果均供藥用,有解毒消腫、止痛活血之效,治癰腫潰膿等症,根可治喉痛;種子榨油可制燭。白棘本地稀有,龍神廟裡的白棘有對掐粗,故用白色方石建“白棘臺”加以保護。

龍神廟八景——朝陽洞

"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縣誌載:“縣治東北十五里,聲瀟瀟然,水氣所蒸,澤潤一方。相傳龍躍於此,禱雨立應。舊志八景之三,曰‘龍潭夜雨’。潭在今龍王官莊龍王廟。”所謂龍潭,原是指龍王廟的一口井,夜雨指“夜間龍潭內‘聲瀟瀟然’,似雨聲”。後來原廟被毀,2016年獲民間資本重修,重現香火繁盛之象。每年農曆六月十三有大型廟會慶祝活動。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單若魯:龍潭夜雨

淅瀝寒生入耳清,深湫一夜舞長鯨。

漸升水氣成雲氣,時弄濤聲作雨聲。

穴底風雷疑幻化,人間萁畢失陰晴。

年來是處桑林禱,願灑層霄課早耕。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清代貢生儀良弼:龍潭夜雨

龍池百丈深,靜夜聞颯沓。

因風入碧空,時與秋聲雜。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史料記載的高密歷史八景之一“龍潭夜雨”,是神奇的高密龍神廟的主要景觀。龍神廟就座落在傳說中“沒尾巴老李”的誕生地——高密市夏莊鎮龍王官莊村,官莊被譽為是黑龍文化的發源地,民間素有“黑龍故鄉,中國夏莊”之說。這座由唐王李世民敕造、尉遲敬德監造的“龍神大殿”及建築群,歷經1400餘年滄桑歲月。每逢農曆6月13日龍神回家祭拜龍母之際,歷朝所轄州縣命官顯貴、農耕學商、善男信女、四方民眾皆雲集於此,盛況空前。這一獨特的民族文化信仰及祈福祭拜活動沿襲至今。遺憾的是,由於戰爭和人為的破壞,原有建築已蕩然無存。今適逢黨和國家大力挖掘弘揚歷史民族文化之盛世,我們迎來了在原址恢復重建這一文化古蹟的寶貴機遇。此圖是新復修的古蹟文化建築群,主要建築有:雄偉的“龍神大殿”、大殿前的“龍潭夜雨、響龍碑、琉璃瓦、白棘臺、朝陽洞、麒麟石、霞光晚照、八叉梅花路”八景,以及關帝廟、土地廟、鐘鼓樓、文昌閣等,還有大殿後的菩薩殿、胡三太爺殿等,新建築群既凸顯原隋唐文化古蹟特色,又蘊含現代文化氣息,是高密又一文化旅遊之勝地。

龍神廟八景——“龍潭夜雨”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龍潭夜雨”是龍神廟八景之首,系高密縣八景之一,的確是個神奇的景緻。龍神廟內有口八角井(俗稱八角琉璃井),名曰龍潭,有“龍躍於此”,潭邊有大白楊樹數株。入夜,輕柔的月色籠罩著神祕高大的龍神殿,靜夜易眠,朦朦朧朧之中,竟有瀟瀟雨聲,披衣出戶,伸手接雨,掌心卻沒有一絲溼意。傳說,一州吏途經官莊,宿於龍神廟客房,忽聞室外沙沙雨響,急命僕役到室外收拾轎子。走出室來,卻見滿天星斗,故有“龍潭夜雨”之稱。

龍神廟八景——響龍碑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龍神殿西南方是碑林,碑林內最著名的是一塊由巨大霸下馱伏的響龍碑。

響龍碑有兩奇:碑上方一條黑龍繞碑盤旋而上,栩栩如生的龍頭由碑帽簷頭下居中探出,一有風吹草動,巨碑龍口便“嗚嗚”作響,使整個建築群內迴盪著龍吟奇聲。整條龍用濟南青花崗岩鏤空雕出,在國內外實屬罕見,堪稱一絕;敲擊碑體,雖是石碑,卻會傳出金屬之音,陰雨天聲音沉悶,晴朗天氣聲音清脆,時人莫不稱奇。

龍神廟八景——琉璃瓦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龍神廟正門東側又有一門口,俗稱二門。二門照壁上有八頁景德鎮官窯燒製的墨綠色琉璃瓦,與北京故宮之琉璃瓦一模一樣,不知是哪朝皇帝所贈。這種琉璃瓦是皇家建築專用物品,民間不可多見,故為一景。

龍神廟八景——白棘臺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白棘臺在龍神殿西南角土地廟北側,因一叢白色棘子樹而得名。棘屬灌木科木本植物,分枝密且具針刺。李時珍說∶獨生而高者為棗,列生而低者為棘。 棘有赤、白二種,常見的赤棘(酸棗樹),紅梗綠葉黃花紅果;白棘,又名:馬甲子,鐵籬笆、銅錢樹,莖白如粉,葉、花、子、與赤棘相同。白棘根、枝、葉、花、果均供藥用,有解毒消腫、止痛活血之效,治癰腫潰膿等症,根可治喉痛;種子榨油可制燭。白棘本地稀有,龍神廟裡的白棘有對掐粗,故用白色方石建“白棘臺”加以保護。

龍神廟八景——朝陽洞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朝陽洞位於龍神廟東南,關爺殿東山與龍神廟東院牆之間。朝陽洞一年四季花草常綠,是北方難得一見的奇觀。冬天,別處已是草木枯黃,冰天雪地,而朝陽洞裡卻綠意融融。春天這裡的蒲公英比田野裡的開花提早月餘,更為龍神廟增添了一絲神祕的色彩。

龍神廟八景——麒麟石

"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縣誌載:“縣治東北十五里,聲瀟瀟然,水氣所蒸,澤潤一方。相傳龍躍於此,禱雨立應。舊志八景之三,曰‘龍潭夜雨’。潭在今龍王官莊龍王廟。”所謂龍潭,原是指龍王廟的一口井,夜雨指“夜間龍潭內‘聲瀟瀟然’,似雨聲”。後來原廟被毀,2016年獲民間資本重修,重現香火繁盛之象。每年農曆六月十三有大型廟會慶祝活動。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單若魯:龍潭夜雨

淅瀝寒生入耳清,深湫一夜舞長鯨。

漸升水氣成雲氣,時弄濤聲作雨聲。

穴底風雷疑幻化,人間萁畢失陰晴。

年來是處桑林禱,願灑層霄課早耕。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清代貢生儀良弼:龍潭夜雨

龍池百丈深,靜夜聞颯沓。

因風入碧空,時與秋聲雜。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史料記載的高密歷史八景之一“龍潭夜雨”,是神奇的高密龍神廟的主要景觀。龍神廟就座落在傳說中“沒尾巴老李”的誕生地——高密市夏莊鎮龍王官莊村,官莊被譽為是黑龍文化的發源地,民間素有“黑龍故鄉,中國夏莊”之說。這座由唐王李世民敕造、尉遲敬德監造的“龍神大殿”及建築群,歷經1400餘年滄桑歲月。每逢農曆6月13日龍神回家祭拜龍母之際,歷朝所轄州縣命官顯貴、農耕學商、善男信女、四方民眾皆雲集於此,盛況空前。這一獨特的民族文化信仰及祈福祭拜活動沿襲至今。遺憾的是,由於戰爭和人為的破壞,原有建築已蕩然無存。今適逢黨和國家大力挖掘弘揚歷史民族文化之盛世,我們迎來了在原址恢復重建這一文化古蹟的寶貴機遇。此圖是新復修的古蹟文化建築群,主要建築有:雄偉的“龍神大殿”、大殿前的“龍潭夜雨、響龍碑、琉璃瓦、白棘臺、朝陽洞、麒麟石、霞光晚照、八叉梅花路”八景,以及關帝廟、土地廟、鐘鼓樓、文昌閣等,還有大殿後的菩薩殿、胡三太爺殿等,新建築群既凸顯原隋唐文化古蹟特色,又蘊含現代文化氣息,是高密又一文化旅遊之勝地。

龍神廟八景——“龍潭夜雨”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龍潭夜雨”是龍神廟八景之首,系高密縣八景之一,的確是個神奇的景緻。龍神廟內有口八角井(俗稱八角琉璃井),名曰龍潭,有“龍躍於此”,潭邊有大白楊樹數株。入夜,輕柔的月色籠罩著神祕高大的龍神殿,靜夜易眠,朦朦朧朧之中,竟有瀟瀟雨聲,披衣出戶,伸手接雨,掌心卻沒有一絲溼意。傳說,一州吏途經官莊,宿於龍神廟客房,忽聞室外沙沙雨響,急命僕役到室外收拾轎子。走出室來,卻見滿天星斗,故有“龍潭夜雨”之稱。

龍神廟八景——響龍碑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龍神殿西南方是碑林,碑林內最著名的是一塊由巨大霸下馱伏的響龍碑。

響龍碑有兩奇:碑上方一條黑龍繞碑盤旋而上,栩栩如生的龍頭由碑帽簷頭下居中探出,一有風吹草動,巨碑龍口便“嗚嗚”作響,使整個建築群內迴盪著龍吟奇聲。整條龍用濟南青花崗岩鏤空雕出,在國內外實屬罕見,堪稱一絕;敲擊碑體,雖是石碑,卻會傳出金屬之音,陰雨天聲音沉悶,晴朗天氣聲音清脆,時人莫不稱奇。

龍神廟八景——琉璃瓦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龍神廟正門東側又有一門口,俗稱二門。二門照壁上有八頁景德鎮官窯燒製的墨綠色琉璃瓦,與北京故宮之琉璃瓦一模一樣,不知是哪朝皇帝所贈。這種琉璃瓦是皇家建築專用物品,民間不可多見,故為一景。

龍神廟八景——白棘臺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白棘臺在龍神殿西南角土地廟北側,因一叢白色棘子樹而得名。棘屬灌木科木本植物,分枝密且具針刺。李時珍說∶獨生而高者為棗,列生而低者為棘。 棘有赤、白二種,常見的赤棘(酸棗樹),紅梗綠葉黃花紅果;白棘,又名:馬甲子,鐵籬笆、銅錢樹,莖白如粉,葉、花、子、與赤棘相同。白棘根、枝、葉、花、果均供藥用,有解毒消腫、止痛活血之效,治癰腫潰膿等症,根可治喉痛;種子榨油可制燭。白棘本地稀有,龍神廟裡的白棘有對掐粗,故用白色方石建“白棘臺”加以保護。

龍神廟八景——朝陽洞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朝陽洞位於龍神廟東南,關爺殿東山與龍神廟東院牆之間。朝陽洞一年四季花草常綠,是北方難得一見的奇觀。冬天,別處已是草木枯黃,冰天雪地,而朝陽洞裡卻綠意融融。春天這裡的蒲公英比田野裡的開花提早月餘,更為龍神廟增添了一絲神祕的色彩。

龍神廟八景——麒麟石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龍神廟正門內左側水道旁有一塊暗紅色的具頁狀層理的石頭,因其能從表面能揭起薄薄的鱗狀頁片,故得名“起鱗石”。過去窮人家的孩子上學買不起硯臺,就從石上揭下石片代替,淘氣的孩子有時用揭下石片在池塘邊做“打瓦”(也叫“打水漂”)遊戲。多少年來,石頭年年揭,卻不見少,很是神奇。又因“起鱗”與“麒麟”同音,所以“起鱗石”又名“麒麟石”。

龍神廟八景——霞光晚照

"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縣誌載:“縣治東北十五里,聲瀟瀟然,水氣所蒸,澤潤一方。相傳龍躍於此,禱雨立應。舊志八景之三,曰‘龍潭夜雨’。潭在今龍王官莊龍王廟。”所謂龍潭,原是指龍王廟的一口井,夜雨指“夜間龍潭內‘聲瀟瀟然’,似雨聲”。後來原廟被毀,2016年獲民間資本重修,重現香火繁盛之象。每年農曆六月十三有大型廟會慶祝活動。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單若魯:龍潭夜雨

淅瀝寒生入耳清,深湫一夜舞長鯨。

漸升水氣成雲氣,時弄濤聲作雨聲。

穴底風雷疑幻化,人間萁畢失陰晴。

年來是處桑林禱,願灑層霄課早耕。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清代貢生儀良弼:龍潭夜雨

龍池百丈深,靜夜聞颯沓。

因風入碧空,時與秋聲雜。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史料記載的高密歷史八景之一“龍潭夜雨”,是神奇的高密龍神廟的主要景觀。龍神廟就座落在傳說中“沒尾巴老李”的誕生地——高密市夏莊鎮龍王官莊村,官莊被譽為是黑龍文化的發源地,民間素有“黑龍故鄉,中國夏莊”之說。這座由唐王李世民敕造、尉遲敬德監造的“龍神大殿”及建築群,歷經1400餘年滄桑歲月。每逢農曆6月13日龍神回家祭拜龍母之際,歷朝所轄州縣命官顯貴、農耕學商、善男信女、四方民眾皆雲集於此,盛況空前。這一獨特的民族文化信仰及祈福祭拜活動沿襲至今。遺憾的是,由於戰爭和人為的破壞,原有建築已蕩然無存。今適逢黨和國家大力挖掘弘揚歷史民族文化之盛世,我們迎來了在原址恢復重建這一文化古蹟的寶貴機遇。此圖是新復修的古蹟文化建築群,主要建築有:雄偉的“龍神大殿”、大殿前的“龍潭夜雨、響龍碑、琉璃瓦、白棘臺、朝陽洞、麒麟石、霞光晚照、八叉梅花路”八景,以及關帝廟、土地廟、鐘鼓樓、文昌閣等,還有大殿後的菩薩殿、胡三太爺殿等,新建築群既凸顯原隋唐文化古蹟特色,又蘊含現代文化氣息,是高密又一文化旅遊之勝地。

龍神廟八景——“龍潭夜雨”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龍潭夜雨”是龍神廟八景之首,系高密縣八景之一,的確是個神奇的景緻。龍神廟內有口八角井(俗稱八角琉璃井),名曰龍潭,有“龍躍於此”,潭邊有大白楊樹數株。入夜,輕柔的月色籠罩著神祕高大的龍神殿,靜夜易眠,朦朦朧朧之中,竟有瀟瀟雨聲,披衣出戶,伸手接雨,掌心卻沒有一絲溼意。傳說,一州吏途經官莊,宿於龍神廟客房,忽聞室外沙沙雨響,急命僕役到室外收拾轎子。走出室來,卻見滿天星斗,故有“龍潭夜雨”之稱。

龍神廟八景——響龍碑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龍神殿西南方是碑林,碑林內最著名的是一塊由巨大霸下馱伏的響龍碑。

響龍碑有兩奇:碑上方一條黑龍繞碑盤旋而上,栩栩如生的龍頭由碑帽簷頭下居中探出,一有風吹草動,巨碑龍口便“嗚嗚”作響,使整個建築群內迴盪著龍吟奇聲。整條龍用濟南青花崗岩鏤空雕出,在國內外實屬罕見,堪稱一絕;敲擊碑體,雖是石碑,卻會傳出金屬之音,陰雨天聲音沉悶,晴朗天氣聲音清脆,時人莫不稱奇。

龍神廟八景——琉璃瓦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龍神廟正門東側又有一門口,俗稱二門。二門照壁上有八頁景德鎮官窯燒製的墨綠色琉璃瓦,與北京故宮之琉璃瓦一模一樣,不知是哪朝皇帝所贈。這種琉璃瓦是皇家建築專用物品,民間不可多見,故為一景。

龍神廟八景——白棘臺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白棘臺在龍神殿西南角土地廟北側,因一叢白色棘子樹而得名。棘屬灌木科木本植物,分枝密且具針刺。李時珍說∶獨生而高者為棗,列生而低者為棘。 棘有赤、白二種,常見的赤棘(酸棗樹),紅梗綠葉黃花紅果;白棘,又名:馬甲子,鐵籬笆、銅錢樹,莖白如粉,葉、花、子、與赤棘相同。白棘根、枝、葉、花、果均供藥用,有解毒消腫、止痛活血之效,治癰腫潰膿等症,根可治喉痛;種子榨油可制燭。白棘本地稀有,龍神廟裡的白棘有對掐粗,故用白色方石建“白棘臺”加以保護。

龍神廟八景——朝陽洞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朝陽洞位於龍神廟東南,關爺殿東山與龍神廟東院牆之間。朝陽洞一年四季花草常綠,是北方難得一見的奇觀。冬天,別處已是草木枯黃,冰天雪地,而朝陽洞裡卻綠意融融。春天這裡的蒲公英比田野裡的開花提早月餘,更為龍神廟增添了一絲神祕的色彩。

龍神廟八景——麒麟石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龍神廟正門內左側水道旁有一塊暗紅色的具頁狀層理的石頭,因其能從表面能揭起薄薄的鱗狀頁片,故得名“起鱗石”。過去窮人家的孩子上學買不起硯臺,就從石上揭下石片代替,淘氣的孩子有時用揭下石片在池塘邊做“打瓦”(也叫“打水漂”)遊戲。多少年來,石頭年年揭,卻不見少,很是神奇。又因“起鱗”與“麒麟”同音,所以“起鱗石”又名“麒麟石”。

龍神廟八景——霞光晚照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龍神廟左右各有一汪清水,名曰“龍飲泉”。泉水澇時不溢,旱時不減,岸邊楊柳依依,花木蔥蘢。傍晚,霞光灑落在金碧輝煌的龍神廟建築群上,與泉中五光十色建築群倒影交相輝映,蔚為壯觀。

龍神廟八景——八叉梅花路

"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縣誌載:“縣治東北十五里,聲瀟瀟然,水氣所蒸,澤潤一方。相傳龍躍於此,禱雨立應。舊志八景之三,曰‘龍潭夜雨’。潭在今龍王官莊龍王廟。”所謂龍潭,原是指龍王廟的一口井,夜雨指“夜間龍潭內‘聲瀟瀟然’,似雨聲”。後來原廟被毀,2016年獲民間資本重修,重現香火繁盛之象。每年農曆六月十三有大型廟會慶祝活動。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單若魯:龍潭夜雨

淅瀝寒生入耳清,深湫一夜舞長鯨。

漸升水氣成雲氣,時弄濤聲作雨聲。

穴底風雷疑幻化,人間萁畢失陰晴。

年來是處桑林禱,願灑層霄課早耕。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清代貢生儀良弼:龍潭夜雨

龍池百丈深,靜夜聞颯沓。

因風入碧空,時與秋聲雜。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史料記載的高密歷史八景之一“龍潭夜雨”,是神奇的高密龍神廟的主要景觀。龍神廟就座落在傳說中“沒尾巴老李”的誕生地——高密市夏莊鎮龍王官莊村,官莊被譽為是黑龍文化的發源地,民間素有“黑龍故鄉,中國夏莊”之說。這座由唐王李世民敕造、尉遲敬德監造的“龍神大殿”及建築群,歷經1400餘年滄桑歲月。每逢農曆6月13日龍神回家祭拜龍母之際,歷朝所轄州縣命官顯貴、農耕學商、善男信女、四方民眾皆雲集於此,盛況空前。這一獨特的民族文化信仰及祈福祭拜活動沿襲至今。遺憾的是,由於戰爭和人為的破壞,原有建築已蕩然無存。今適逢黨和國家大力挖掘弘揚歷史民族文化之盛世,我們迎來了在原址恢復重建這一文化古蹟的寶貴機遇。此圖是新復修的古蹟文化建築群,主要建築有:雄偉的“龍神大殿”、大殿前的“龍潭夜雨、響龍碑、琉璃瓦、白棘臺、朝陽洞、麒麟石、霞光晚照、八叉梅花路”八景,以及關帝廟、土地廟、鐘鼓樓、文昌閣等,還有大殿後的菩薩殿、胡三太爺殿等,新建築群既凸顯原隋唐文化古蹟特色,又蘊含現代文化氣息,是高密又一文化旅遊之勝地。

龍神廟八景——“龍潭夜雨”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龍潭夜雨”是龍神廟八景之首,系高密縣八景之一,的確是個神奇的景緻。龍神廟內有口八角井(俗稱八角琉璃井),名曰龍潭,有“龍躍於此”,潭邊有大白楊樹數株。入夜,輕柔的月色籠罩著神祕高大的龍神殿,靜夜易眠,朦朦朧朧之中,竟有瀟瀟雨聲,披衣出戶,伸手接雨,掌心卻沒有一絲溼意。傳說,一州吏途經官莊,宿於龍神廟客房,忽聞室外沙沙雨響,急命僕役到室外收拾轎子。走出室來,卻見滿天星斗,故有“龍潭夜雨”之稱。

龍神廟八景——響龍碑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龍神殿西南方是碑林,碑林內最著名的是一塊由巨大霸下馱伏的響龍碑。

響龍碑有兩奇:碑上方一條黑龍繞碑盤旋而上,栩栩如生的龍頭由碑帽簷頭下居中探出,一有風吹草動,巨碑龍口便“嗚嗚”作響,使整個建築群內迴盪著龍吟奇聲。整條龍用濟南青花崗岩鏤空雕出,在國內外實屬罕見,堪稱一絕;敲擊碑體,雖是石碑,卻會傳出金屬之音,陰雨天聲音沉悶,晴朗天氣聲音清脆,時人莫不稱奇。

龍神廟八景——琉璃瓦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龍神廟正門東側又有一門口,俗稱二門。二門照壁上有八頁景德鎮官窯燒製的墨綠色琉璃瓦,與北京故宮之琉璃瓦一模一樣,不知是哪朝皇帝所贈。這種琉璃瓦是皇家建築專用物品,民間不可多見,故為一景。

龍神廟八景——白棘臺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白棘臺在龍神殿西南角土地廟北側,因一叢白色棘子樹而得名。棘屬灌木科木本植物,分枝密且具針刺。李時珍說∶獨生而高者為棗,列生而低者為棘。 棘有赤、白二種,常見的赤棘(酸棗樹),紅梗綠葉黃花紅果;白棘,又名:馬甲子,鐵籬笆、銅錢樹,莖白如粉,葉、花、子、與赤棘相同。白棘根、枝、葉、花、果均供藥用,有解毒消腫、止痛活血之效,治癰腫潰膿等症,根可治喉痛;種子榨油可制燭。白棘本地稀有,龍神廟裡的白棘有對掐粗,故用白色方石建“白棘臺”加以保護。

龍神廟八景——朝陽洞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朝陽洞位於龍神廟東南,關爺殿東山與龍神廟東院牆之間。朝陽洞一年四季花草常綠,是北方難得一見的奇觀。冬天,別處已是草木枯黃,冰天雪地,而朝陽洞裡卻綠意融融。春天這裡的蒲公英比田野裡的開花提早月餘,更為龍神廟增添了一絲神祕的色彩。

龍神廟八景——麒麟石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龍神廟正門內左側水道旁有一塊暗紅色的具頁狀層理的石頭,因其能從表面能揭起薄薄的鱗狀頁片,故得名“起鱗石”。過去窮人家的孩子上學買不起硯臺,就從石上揭下石片代替,淘氣的孩子有時用揭下石片在池塘邊做“打瓦”(也叫“打水漂”)遊戲。多少年來,石頭年年揭,卻不見少,很是神奇。又因“起鱗”與“麒麟”同音,所以“起鱗石”又名“麒麟石”。

龍神廟八景——霞光晚照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龍神廟左右各有一汪清水,名曰“龍飲泉”。泉水澇時不溢,旱時不減,岸邊楊柳依依,花木蔥蘢。傍晚,霞光灑落在金碧輝煌的龍神廟建築群上,與泉中五光十色建築群倒影交相輝映,蔚為壯觀。

龍神廟八景——八叉梅花路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相傳以龍神廟為中心向外幅射八條路,八條路分別通向八個州府。

東北方向直通煙臺府。

正東方向直通膠州郡。

東南方向直通琅琊郡。

正南方向直通沂州郡。

西南方向直通兗州府。

正西方向直通濟南府。

西北方向直通青州府。

正北方向直通萊州府。

八叉梅花路的沿邊是各行各業的商鋪。廟前一條青石板路由大廟中門起,經過八座高大牌坊直通遠處的龍吟泉。

"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縣誌載:“縣治東北十五里,聲瀟瀟然,水氣所蒸,澤潤一方。相傳龍躍於此,禱雨立應。舊志八景之三,曰‘龍潭夜雨’。潭在今龍王官莊龍王廟。”所謂龍潭,原是指龍王廟的一口井,夜雨指“夜間龍潭內‘聲瀟瀟然’,似雨聲”。後來原廟被毀,2016年獲民間資本重修,重現香火繁盛之象。每年農曆六月十三有大型廟會慶祝活動。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單若魯:龍潭夜雨

淅瀝寒生入耳清,深湫一夜舞長鯨。

漸升水氣成雲氣,時弄濤聲作雨聲。

穴底風雷疑幻化,人間萁畢失陰晴。

年來是處桑林禱,願灑層霄課早耕。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清代貢生儀良弼:龍潭夜雨

龍池百丈深,靜夜聞颯沓。

因風入碧空,時與秋聲雜。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史料記載的高密歷史八景之一“龍潭夜雨”,是神奇的高密龍神廟的主要景觀。龍神廟就座落在傳說中“沒尾巴老李”的誕生地——高密市夏莊鎮龍王官莊村,官莊被譽為是黑龍文化的發源地,民間素有“黑龍故鄉,中國夏莊”之說。這座由唐王李世民敕造、尉遲敬德監造的“龍神大殿”及建築群,歷經1400餘年滄桑歲月。每逢農曆6月13日龍神回家祭拜龍母之際,歷朝所轄州縣命官顯貴、農耕學商、善男信女、四方民眾皆雲集於此,盛況空前。這一獨特的民族文化信仰及祈福祭拜活動沿襲至今。遺憾的是,由於戰爭和人為的破壞,原有建築已蕩然無存。今適逢黨和國家大力挖掘弘揚歷史民族文化之盛世,我們迎來了在原址恢復重建這一文化古蹟的寶貴機遇。此圖是新復修的古蹟文化建築群,主要建築有:雄偉的“龍神大殿”、大殿前的“龍潭夜雨、響龍碑、琉璃瓦、白棘臺、朝陽洞、麒麟石、霞光晚照、八叉梅花路”八景,以及關帝廟、土地廟、鐘鼓樓、文昌閣等,還有大殿後的菩薩殿、胡三太爺殿等,新建築群既凸顯原隋唐文化古蹟特色,又蘊含現代文化氣息,是高密又一文化旅遊之勝地。

龍神廟八景——“龍潭夜雨”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龍潭夜雨”是龍神廟八景之首,系高密縣八景之一,的確是個神奇的景緻。龍神廟內有口八角井(俗稱八角琉璃井),名曰龍潭,有“龍躍於此”,潭邊有大白楊樹數株。入夜,輕柔的月色籠罩著神祕高大的龍神殿,靜夜易眠,朦朦朧朧之中,竟有瀟瀟雨聲,披衣出戶,伸手接雨,掌心卻沒有一絲溼意。傳說,一州吏途經官莊,宿於龍神廟客房,忽聞室外沙沙雨響,急命僕役到室外收拾轎子。走出室來,卻見滿天星斗,故有“龍潭夜雨”之稱。

龍神廟八景——響龍碑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龍神殿西南方是碑林,碑林內最著名的是一塊由巨大霸下馱伏的響龍碑。

響龍碑有兩奇:碑上方一條黑龍繞碑盤旋而上,栩栩如生的龍頭由碑帽簷頭下居中探出,一有風吹草動,巨碑龍口便“嗚嗚”作響,使整個建築群內迴盪著龍吟奇聲。整條龍用濟南青花崗岩鏤空雕出,在國內外實屬罕見,堪稱一絕;敲擊碑體,雖是石碑,卻會傳出金屬之音,陰雨天聲音沉悶,晴朗天氣聲音清脆,時人莫不稱奇。

龍神廟八景——琉璃瓦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龍神廟正門東側又有一門口,俗稱二門。二門照壁上有八頁景德鎮官窯燒製的墨綠色琉璃瓦,與北京故宮之琉璃瓦一模一樣,不知是哪朝皇帝所贈。這種琉璃瓦是皇家建築專用物品,民間不可多見,故為一景。

龍神廟八景——白棘臺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白棘臺在龍神殿西南角土地廟北側,因一叢白色棘子樹而得名。棘屬灌木科木本植物,分枝密且具針刺。李時珍說∶獨生而高者為棗,列生而低者為棘。 棘有赤、白二種,常見的赤棘(酸棗樹),紅梗綠葉黃花紅果;白棘,又名:馬甲子,鐵籬笆、銅錢樹,莖白如粉,葉、花、子、與赤棘相同。白棘根、枝、葉、花、果均供藥用,有解毒消腫、止痛活血之效,治癰腫潰膿等症,根可治喉痛;種子榨油可制燭。白棘本地稀有,龍神廟裡的白棘有對掐粗,故用白色方石建“白棘臺”加以保護。

龍神廟八景——朝陽洞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朝陽洞位於龍神廟東南,關爺殿東山與龍神廟東院牆之間。朝陽洞一年四季花草常綠,是北方難得一見的奇觀。冬天,別處已是草木枯黃,冰天雪地,而朝陽洞裡卻綠意融融。春天這裡的蒲公英比田野裡的開花提早月餘,更為龍神廟增添了一絲神祕的色彩。

龍神廟八景——麒麟石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龍神廟正門內左側水道旁有一塊暗紅色的具頁狀層理的石頭,因其能從表面能揭起薄薄的鱗狀頁片,故得名“起鱗石”。過去窮人家的孩子上學買不起硯臺,就從石上揭下石片代替,淘氣的孩子有時用揭下石片在池塘邊做“打瓦”(也叫“打水漂”)遊戲。多少年來,石頭年年揭,卻不見少,很是神奇。又因“起鱗”與“麒麟”同音,所以“起鱗石”又名“麒麟石”。

龍神廟八景——霞光晚照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龍神廟左右各有一汪清水,名曰“龍飲泉”。泉水澇時不溢,旱時不減,岸邊楊柳依依,花木蔥蘢。傍晚,霞光灑落在金碧輝煌的龍神廟建築群上,與泉中五光十色建築群倒影交相輝映,蔚為壯觀。

龍神廟八景——八叉梅花路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相傳以龍神廟為中心向外幅射八條路,八條路分別通向八個州府。

東北方向直通煙臺府。

正東方向直通膠州郡。

東南方向直通琅琊郡。

正南方向直通沂州郡。

西南方向直通兗州府。

正西方向直通濟南府。

西北方向直通青州府。

正北方向直通萊州府。

八叉梅花路的沿邊是各行各業的商鋪。廟前一條青石板路由大廟中門起,經過八座高大牌坊直通遠處的龍吟泉。

高密八景之三:龍潭夜雨

|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