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情散文:高粱紅了,燃燒那一片燦爛的雲霞

鄉情散文:高粱紅了,燃燒那一片燦爛的雲霞

生活在現代化城市,每天被封鎖在樓房堆砌的狹小空間裡,很難見到農村那綠色的田野,風吹綠浪起波濤情景,更向往欣賞那秋天裡火紅的高粱,燃燒那一片片雲霞。

遙想當年,家鄉的高粱地,曾為我這個剛剛諧事的童年,賦予了那麼多神祕的色彩,那麼多行的詩情,那麼多遼闊而熱烈的夢幻,留下了夢寐不釋的眷戀。

東北春天來的很晚,南方已經是草綠鷹飛,這裡才漸漸地冰雪融化。父親拉開偏房倉庫的門,找出來一個很舊的點葫蘆,左看看,右瞅瞅,仔仔細細地擦洗乾淨。那樣子,喜歡它的程度,如愛待自己的孩子。父親是幹農活的老把式,每年耲高粱的下種,老隊長都交給他來完成。

種高粱不同於種玉米。玉米種子入土後,可以消消消停停地在土裡養精蓄銳,待溫度稍微高一點時候,馬上一蹦高,苗就躥出土層。高粱則不同,種子入土以後,需要一定溫度保證,才能夠出苗,否則,它就自殺到“粉身碎骨”的程度,老百姓說這是“粉種”。所以,高粱種的時候要搶農時。

穀雨種大田,春風溫暖,陽光明媚,兩匹棗紅馬拉著木製的耲耙開始耲種高粱。趕耲耙的車老闆子紅纓鞭在原野上甩出一聲聲脆響,震得天空上雲捲雲舒,父親那有節奏敲打點葫蘆,如一首歌頌春天的樂章,引來南方飛來的山雀,圍著父親興高采烈地飛來飛去。

高粱苗出土了,一株株像小精靈一樣,在微風中搖曳,在露水中長葉拔節。幾乎是一眨眼的功夫,大地鋪成了青紗帳。遠遠近近,一個個村落成為了一艘艘艦艇,半沉半浮地遊弋在綠海中。高粱把其它莊稼淹沒了,村莊也被淹沒了,人鑽進去,進入了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

夕陽西下,高粱地的深處,孩子趕著豬群,牛群,揹著草筐,嘴含高粱葉捲成的短笛一步一顫走回村去,此時此刻,各家炊煙起,村莊沉浸在溫馨祥和的圖畫中。

鄉情散文:高粱紅了,燃燒那一片燦爛的雲霞

高粱是組成青紗帳主要成員。在那烽火連天的歲月,青紗帳是革命的搖籃,是軍民的糧倉,是掩護群眾和群眾武裝隊伍的天然屏障。青紗帳里布伏兵,青紗帳裡舉刀槍,青紗帳裡噴烈焰,青紗帳是埋葬敵人的戰場。敵人恨透了青紗帳,曾多次下令砍掉青紗帳,砍倒紅高梁。我英勇不屈的抗日軍民,為保衛青紗帳,保衛紅高粱,曾灑下鮮血,獻出生命,譜寫出了壯麗的篇章。現代詩人郭小川在詩中寫到:“我的祖國,我的同胞,我的故鄉……都是在北方的青紗帳裡煉成純鋼!”

青紗帳譜成很多膾炙人口壯歌: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裡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唱出了東北人民抗日時期家破人亡的悲痛。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河西山岡萬丈高,河東河北高粱熟了。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紗帳裡,遊擊健兒逞英豪!”這是鼓舞人民抗日鬥志的《黃河大合唱》

“月色微黃,映照著紅高粱……毛主席矚望著抗日戰場,看得見戰火紛飛的青紗帳……”這是京劇《平原作戰》的歌詞。

唱著這些歌曲長大,更加熱愛紅高粱。夏日,驟雨初歇,我們一群孩子從附近的瓜棚中鑽出,奔進高粱地,支楞起耳朵靜聽高粱拔節的聲音,聲音傳遞著豐收的希望,勝過九天仙樂。就在這拔節聲中,高粱悄悄地甩齊了穗兒。

鄉情散文:高粱紅了,燃燒那一片燦爛的雲霞

打高粱的烏米兒,是我們當年最大的樂趣。高粱懷“孕”的時候,也是我們打烏米兒的時候,趁快中午的時候,露水已經消去,鑽進高粱地,小眼睛目不轉睛地往頭頂上高粱包是瞅,看看有沒有歪腦袋的,肚子發硬的,那就是烏米兒。看見了烏米兒的樣子,馬上從高粱的腰部將高粱的頭捋下來,是烏米,馬上剝下來,扒開就吃,小嘴脣馬上長了一圈黑鬍子。有的時候拿不準,扒開看看,那是禍害莊稼,老隊長看見了,非一頓臭罵不可。少年不知愁滋味啊!莊稼人怕高粱有烏米,那是要減產的,一年的汗水白流,我們卻是很高興。

高粱熟了,流火般燃燒,滿世界紅得熱烈,紅得激昂,紅得樸實,紅得深沉。風,也被染成橘紅,像經霜的樹葉倒映在水中。

割高粱是力氣和技術活的統一集合。老莊稼人,一起可以割六根壟,左手一伸將三條壟高粱攏在懷裡,右手麻利地伸鐮刀,高粱齊刷刷神奇般地被割斷,茬口一般高。像我這個“二五子”莊稼人,將高粱攏進懷裡,一伸鐮刀就“耍叉”,七扭八歪的,真是累死個人。高粱割下來,釺高粱更是一個技術活,這個時候,以前的長鐮刀把,改成一個短鐮刀把,釺高粱的人將一捆高粱摟在懷裡,一兩分鐘的功夫,一捆高粱頭就削下來,跟變戲法一樣,那才叫真功夫。

紅紅的高粱頭,運回場院,在石頭輥子的碾壓下脫粒,脫粒後的“高粱撓子”是燒火的好柴火。高粱的籽粒去殼後,稱為“高粱米”,可以用來蒸飯、煮粥,磨成面可以貼大餅子、蒸成窩頭,做成各種麵食,是農民的主食。高粱除供人們食用外,還是喂牲畜的最好飼料,又是釀造白酒的上好原料。茅臺酒、汾酒、五糧液等名酒,都是以紅高粱為原料釀造的。現在,就是在我的家鄉釀的高粱小燒,更是喝酒人的最愛。

高粱的秸杆,我們這個地方叫“秫秸”,穗下較長的那一段稱“莛杆兒”,莛杆兒是穿蓋簾好材料。“秫秸”可以編家炕是鋪的坑席,裝糧食用的穴子。冬天農閒的季節,把挑選出好的秫桔劈開,刮成長長柔軟的篾子,編成坑席,不但自己能用,還可以到市場上去賣錢。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農村土坯結構的房子,大都是用秫秸來鋪房笆的。農民家做飯刷鍋用的刷帚,也是用高粱摔掉粒頭,用麻繩扎的。高粱的全身都是寶,同人們的生活有著息息相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喜歡高粱,是我在小學課本上讀到“高粱笑紅了臉,穀子笑彎了腰”的句子,從此,吃高粱米一天天長大。

想念高粱,人到了夕陽紅的年齡,遙想那晚霞浪漫紅滿天,燃燒的那一片片高粱,心裡火熱熱。

從黑土地走出來人,沐浴著滿頭高粱花的人,無論走到哪裡,都走不出來童年那片高粱地。

鄉情散文:高粱紅了,燃燒那一片燦爛的雲霞

鄉情散文:高粱紅了,燃燒那一片燦爛的雲霞

鄉情散文:高粱紅了,燃燒那一片燦爛的雲霞

鄉情散文:高粱紅了,燃燒那一片燦爛的雲霞

鄉情散文:高粱紅了,燃燒那一片燦爛的雲霞

鄉情散文:高粱紅了,燃燒那一片燦爛的雲霞

鄉情散文:高粱紅了,燃燒那一片燦爛的雲霞

鄉情散文:高粱紅了,燃燒那一片燦爛的雲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