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內名家“試水”高考語文作文,嶽西一作家“答題”:《勞動神聖而美》

省內名家“試水”高考語文作文,嶽西一作家“答題”:《勞動神聖而美》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經拉開帷幕,每年高考作文尤其引人關注。2019 年安徽的語文作文題新鮮出爐後,安徽幾位名家也親自下水,一起來看看——

全國卷Ⅰ

適用地區:

山東、廣東、山西、江西、河南、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安徽

題目要求: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興夜寐,灑掃庭內”,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綿延至今。可是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學不理解勞動,不願意勞動。有的說:“我們學習這麼忙,勞動太佔時間了!”有的說:“科技進步這麼快,勞動的事,以後可以交給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說:“勞動這麼苦,這麼累,幹嗎非得自己幹?花點錢讓別人去做好了!”此外,我們身邊也還有著一些不尊重勞動的現象。

這引起了人們的深思。

請結合材料內容,面向本校(統稱“復興中學”)同學寫一篇演講稿,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並提出希望與建議。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勞動神聖而美

作者:儲勁鬆

同學們,我演講的題目是《勞動神聖而美》。

說起勞動,我首先想到的是蜣螂。這種小昆蟲,被埃及人稱為“聖甲蟲”,法布爾在《昆蟲記》裡盛讚它們熱愛勞動,科學家譽之為“自然界的清道夫”。幼稚時,我跟隨父母種麥子,曾親眼看見蜣螂推糞球。它們前足撥動糞球,越滾越大,以至體量超過身體數倍,後足奮力向前推,遇到爬坡過坎,又背又拖,還會停下來思考。那辛勤勞動的場面,神聖而美,讓我的敬意油然而生。蜣螂靠勞動養活自己並繁育後代,在地球上生生不息。

小小蟲子猶然如此虔誠勞作,作為高級動物的人,更是勞動的好手。我們的祖先古猿,起初住在樹上,飢餐野果,渴飲山泉,過著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是勞動讓人的四肢和大腦逐漸發達起來,學會利用石器伐木漁獵,進而學會鑽木取火、製陶、種五穀、結繩紀事、發明文字等等。是勞動創造了人,是勞動造就了輝煌燦爛的人類文明。

古人說“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又說“夙興夜寐,灑掃庭內”。前者是說勞動的重要性,不勤就沒飯吃沒衣穿更沒有蓄積,父母也經常對我說,“有得忙才有得嘗”。後者是訓誡世人,勤勞是可貴的品質,要養成勞動的好習慣。

反觀我們,我們簡直是不勞而獲的蠹蟲,是盜竊他人勞動成果的小偷。

我們生在好時代,衣食用度無憂,除了讀書,其他事幾乎都是父母包辦。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肩不能扛手不能提,還以為理所當然。父母偶爾讓我們掃地、洗菜、整理床鋪,我們總是推託說要做作業、沒時間,還振振有詞:“現在連妻子機器人都有了,將來體力勞動全交給機器就是了。”勞動這一傳統美德,在我們一代幾乎要失傳。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是可悲的,懶惰是可恥的,長此以往,我們將會變成一群大頭、大屁股、大眼睛、手腳身子細如麻桿、捧著手機葛優躺的怪物。連一碗水都端不住,遑論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出力獻智?

復興中學的學子們,從今天起,讓我們以古猿、“聖甲蟲”為師,做一個劈柴餵馬熱愛勞動的人。勞動最神聖最光榮,勞動的姿勢最美麗最迷人,勞動者才是真正的網紅。

作者簡介:儲勁鬆,作家,安徽嶽西人,發表作品400餘萬字。

少年不可欺,勞動不可輕

作者:常河

親愛的同學們:

感謝有關部門組織的“大國工匠進校園”活動,讓我能有機會和同學們談一下勞動的意義。你們學校叫“復興中學”,還有什麼能比民族復興更讓中國人更加期盼呢?

所以,我今天演講的題目就是“勞動永遠是社會進步和民族復興的動力”。

我的一生有過兩次迷茫:第一次,40年前,我成為一名工人,想著一輩子要和滿是油汙的機器打交道,我對人生充滿了懷疑。我的師傅用精湛的技術和勤懇的勞動拉直了我心中的問號,讓我明白:不論在什麼崗位上,只要勤奮地勞動,誰的雙手都能開出絢麗的花朵。當看到我們製造出的機器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成為中國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邁進中的一塊基石,除了自豪,我心中更多地是對身份認同的欣慰。因為我知道,無論到什麼時候,勞動都是創造財富的不竭源泉。“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小到一家一室,大到一國一族,勞動停滯,社會進步的步伐也會停止。在中國璀璨的歷史文化中,我們用勞動創造了多少“巧奪天工”的作品,比如故宮,比如馬踏飛燕,這些豐富了世界文化的建築、科技產品,無一不是大國工匠的傳世之作。

所以,與其說“大國工匠”這個稱號是給予我個人的榮譽,不如說是給所有勞動者最好的褒獎。

第二次迷茫來源於和兒子的交流。他應該是和你們一樣的年齡,是伴隨著互聯網和高科技成長的一代。他說:“科技進步這麼快,你還在用手和人工智能較量,出力不討好。”是的,我一度也對自己的堅守產生了動搖。

但我知道,人類的勞動分為創造性勞動、智力性勞動和體力性勞動三大類,這不僅是社會分工的必然,也是社會進步的共同需求。再進一步說,只有這三類勞動密切協作,才能不斷提升科技創新的效率,給人工智能插上飛昇的翅膀。從這個意義上說,無論是科技工作者,還是普通的手工工人,都是偉大的勞動者。如果說科技創新和人工智能是一幅讓人憧憬無限的藍圖,那麼,工匠精神才是把藍圖變成現實、變成實物的那“一雙手”。

也許有的學生會說:“我們學習這麼忙,勞動太佔時間了!”那麼,我要告訴同學們的是: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勞動具有不同的內容。作為學生,你們的學習就是勞動。如果你覺得這樣的勞動耗時費力,那麼,你荒廢的不僅是學業,更是寶貴的青春。

也許有的孩子說:“幹嗎非得自己幹?花點錢讓別人去做好了!”這又回到了那句古人的教誨,“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如果一個家庭沒有最初的勞動,哪來的財富積累?沒有財富,面對再炫目的科技產品,只能望洋興嘆。

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結網”作為勞動的一種形式,從來不低人一等。相反,把人生的“網”編制好了,才有可能在社會進步和民族復興中貢獻自己更大的力量。

過去的能工巧匠,是靠一雙手,一錘子一斧頭拼出來的。今年的科技工作者,是靠攻克一個個難題滋養出來的。在不同的社會分工區域,在不同的時代,勞動散發的是同樣的光輝。你們是“復興中學”的學生,復興,就應該從你們當下最平凡的勞動開始。

少年不可欺,你們值得期待。

作者簡介:常河,光明日報安徽記者站站長,高級編輯,安徽大學兼職教授、安徽師範大學新聞學院碩士生導師,作家。曾出版《四十一陣瘋》、《最美的傳奇》、《現代大學校長蔣夢麟卷》、《一腳鄉村一腳城》等多部著作。

可是……然而……

作者:蘇北

有這麼一幅常見的圖景:一個孩子趴在桌前,頭歪靠在一隻手膀上。他手裡拿著手機,身體一動不動。他就這麼歪著,一個小時,兩個小時……大人喊一聲:吃飯啦!他沒有聲音。喊兩聲:吃飯啦!吃飯啦!他還是沒有聲音。大人丟下他。大人吃飯了。大人們吃完了飯,他還在玩手機。大人根本不管他了。

這是我們每一個家庭可能會遇到的。這是怎麼啦?一些在過去的孩子們中不存在的問題出現了。許多人沒有辦法。許多大人沒有辦法。我也沒有辦法。

是獨生子女的問題?是現在孩子學習壓力太大的問題?是城市化太快,沒有了農耕的勞作的問題?是生活居住方式的改變問題?

不得而解。

兒歌沒有了(不在孩子們口中唱了)。遊戲沒有了(倒是打遊戲盛行)。鐵環,毽子,拍煙殼、躲貓貓……沒有了。許多孩子們的遊戲沒有了。

到處都是電子產品。

是孩子們的錯?

其實一直歪著也不是不勞動。那可是大的勞動呢。是需要智力的勞動,一直被手機吸引著,也是要動眼睛和指頭的。

可是,可是……我要說的,是可以分享的、是見得著的體力的勞動。

那也不見得,我這麼歪著就不是勞動?假如,假如,我這麼看著看著或者遊戲打著打著……忽然一下腦洞大開,忽然一下靈光一閃,發明出一個啥,啥,啥玩意兒來呢?說不得呀!是的,是的,是說不得的。世上事哪那麼好說呢?

唉!我說不過你,我真的說不過你。也許真的是我落伍了。也許真的是我們老了。也許真的是有代溝了。

我只能暢想一下我曾經擁有過的美好的過往,或者建構一幅幻想中的美麗圖景了——

勞動其實是美麗的(運動當然更加美麗)。愛勞動的人,不一定長得美,但一個長得好看的人,一定是一個喜歡勞動的人。我經常感嘆:那些山裡的孩子,他雖然沒有城裡的孩子見識的多,但勞動使他們聰明、健康。看看那些山野中的美麗的小動物們吧,就是因為它們要勞動,要自己去尋食,它們的身體是多麼的靈活,那毛髮是多麼的油亮?

是啊,我們人類又何嘗不是呢?如果沒有勞動我們至今可能還在爬行,如果沒有勞動可能我們也不會有語言。我們在勞動中還建立了友誼甚至愛情,我們在勞動中發現了美德,甚至最日常的勞動:做飯。法國有一句諺語:做飯是非常神聖的。作家汪曾祺爺爺也說過:一個喜歡做飯給別人吃的人是比較不自私的。

其實快樂很簡單。給別人一點幫助,在生活中我們勤勞一點,那其實也是一種快樂。

這是分享的快樂。這是給別人送小溫的快樂。給媽媽洗一次碗吧!給爸爸送一杯茶吧!進門叫一聲:爸爸媽媽!出門說一聲:我走啦!

這其實很簡單。可是我們似乎都不願意,這是怎麼啦?

——是獨生子女?是學習壓力?是城市化?是居住方式?

真的不得而知。

可是……然而……

我們還是勇敢地走出來吧!勇敢地站出來吧!用我們的雙手,用我們的心靈,去幫助別人,去與別人交流。

學習好當然重要,但熱愛勞動同樣重要,甚至更加重要。有一個好的品德,那是更加更加的重要啦!!

讓我們行動起來。不要猶豫,不要遲疑。不要可是……然而……

我是一個可愛的孩子,爸爸媽媽!

我是一個可愛青年,叔叔阿姨!

——再見!

2019年6月7日,端午節

作者簡介:蘇北,著名散文家、多年致力於汪曾祺研究,安徽天長人,畢業於北京大學。中國作協會員,安徽大學兼職教授。先後在《人民文學》、《上海文學》、《十月》、《大家》、《散文》、《文匯報》和香港《大公報》、臺灣《聯合報》等發表作品一百五十多萬字。作品入選多種選本。著有小說集《祕密花園》、散文集《城市的氣味》、《植點青綠在心田:蘇北海外散文71篇》,隨筆集《書猶如此》;回憶性著述《一汪情深:回憶汪曾祺先生》、《憶·讀汪曾祺》和《汪曾祺閒話》等。另,主編有《汪曾祺早期逸文》(安徽文藝版)《四時佳興:汪曾祺書畫集》(天津百花文藝版)《我們的汪曾祺》(古吳軒版)《汪曾祺草木蟲魚散文》(上海文匯版)和《汪曾祺少兒閱讀叢書》(三卷,南京大學版)等。曾獲安徽文學獎(政府獎)、第三屆汪曾祺文學獎金獎、《小說月報》第12屆百花獎入圍作品等多種獎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來 源| 安徽商報公眾號

責 編| 程暑煒編 輯 | 王璐

主辦單位| 嶽西縣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往期熱點

◎奔走相告!嶽西戶籍在職人員可以上的全日制大專院校招生啦

◎以花為媒,“映山紅文章”帶動嶽西全域旅遊

◎6月22日“三夜”萬人狂歡,天峽“夜”為你不打烊!

◎零容忍!五河鎮依法開展防汛通道清障行動

◎別不當回事!近視度數大於這個數,有致盲風險

◎嶽西高考首日,高清視圖帶您直擊現場

◎嶽西土拍!10宗國有建設用地成功拍賣

省內名家“試水”高考語文作文,嶽西一作家“答題”:《勞動神聖而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