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還有後六句?至今仍然是個謎?

高歡 南北朝 東魏 北齊 路生 2017-03-29

敕勒川,

陰山下。

天似穹廬,

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還有後六句?至今仍然是個謎?

陰山下

今天,當我們傳唱這首家喻戶曉的北朝民歌時,依然能夠感受到北方民族英勇豪邁的氣概。但《敕勒歌》作者到底是誰,各界一直眾說紛紜,一般認為是敕勒人創作的民歌。它產生的時期為5世紀中後期。在史書中,最先提到《敕勒歌》的是唐朝初年李延壽撰的《北史》卷六《齊本紀》。

高歡(496年—547年),北齊王朝奠基人,史稱齊神武帝,一位鮮卑化的漢人。公元546年十月,年過五旬的東魏丞相高歡率大軍十萬圍攻西魏位於汾河下游的重要據點玉壁(今山西稷縣),但花了50多天時間也沒有攻下。高歡精疲力竭,用盡計謀,仍不能克城,急得舊病復發。
《敕勒歌》還有後六句?至今仍然是個謎?

高歡

一天夜裡,有隕星(隕石)墜入軍營,高歡聽到消息後非常懼怕,決定不再進攻玉壁,開始撤軍。歸途中,他們聽到韋孝寬大弩射殺高丞相的假消息,同時,西魏派大軍四處高喊:“勁弩一發,凶身自殞。”這讓當年高歡的軍隊有些“四面楚歌”的味道了。為了穩位軍心,提振士氣,高歡不顧病重之身,在露天大營召集諸將宴飲,並令斛律金唱《敕勒歌》。

斛律金(488年―567年)今山西朔州人,敕勒族,南北朝時期北魏、東魏、北齊三朝將領。《北齊書·神武紀》:(高歡)“乃勉坐見諸貴,使斛律金敕勒歌,神武自和之,哀感流涕”。可見,高歡當時親自和唱,並被感動得流淚。這一戰爭中歌唱的場景,將“敕勒歌”變成一首“軍歌”。有人據此說《敕勒歌》的作者是斛律金,但這對我們今天來說已經不是非常重要,重要的是對其文學價值的學術研究。
《敕勒歌》還有後六句?至今仍然是個謎?

斛律金

玉壁一戰,高歡命令軍士從地下挖掘地道,想從城根上挖穿湧入城中,西魏發現後就派人往洞口填塞柴草,用火把之後向地道內鼓氣,把洞中東魏兵頓時燒焦成為爛骨或活活薰死。後來,高歡又採取火攻,使東魏軍隊前後損失7萬人。離開的時候,高歡則下令將他們都埋在一個大坑內。這些征戰的男人就這樣成了他鄉之魂。而天降隕石,在古人看來是將星墜落不吉之兆,想必那些生存下來的征戰男兒,在讓他們熱淚盈眶的《敕勒歌》裡,還有一份對於天高地迥、時運不濟的挑戰吧。
《敕勒歌》還有後六句?至今仍然是個謎?

今天的陰山牧場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遙想當年,項羽被圍垓下,夜裡聽見四面圍住他的漢軍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麼多呢?”說著,心中已失鬥志。但這群征戰西魏的士兵沒有像項羽一樣,相反地,他們唱起了家鄉的歌,並從中吸取力量。這也難怪有人說,《敕勒歌》還有後六句:

男兒血,

英雄色。

為我一呼,

江海迴盪。

山寂寂,水殤殤。

縱橫奔突顯鋒芒。

但這後六句是原詩還有後人所加,現在也很難說清了。(文/路生)
《敕勒歌》還有後六句?至今仍然是個謎?

風吹草低見牛羊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本頭條號文章謝絕其他媒體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