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民間糕點王,曾經是清宮貢品,一百五十年暢銷至今

江陽沽酒客按:照片資料有限,本文根據部分文史資料編寫,今日情況不太瞭解,但是大家購買還是要注意口感味道。有敘永親友的最好問問,圖片標誌的李家只是其中一個牌子。請大家購買時候的自己選擇。並非為誰做廣告,桃片糕是民間百年傳承,江陽沽酒客只是介紹這個糕點,不刻意為什麼去做宣傳。品質好,自然有人關注。
川南民間糕點王,曾經是清宮貢品,一百五十年暢銷至今

川南人愛吃的“兩河桃片”,產於四川省敘永縣兩河鎮。經考證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年以上歷史。早在清代光緒年間就享有盛譽暢銷於省內外。

兩河桃片是清代同治年間,兩河鎮上一位名叫羅成安的糖匠,在原做雲片糕的基礎上研製而成。因加進桂花和桃仁故更名“桃片糕”。後又由羅的徒孫肖子厚繼承並進一步改進製作工藝,將其中的桂花糖改為用桂花砂糖,將原用植物油改為用豬板化油。方才逐步定型為今天這樣獨具風味的地方名產。為了突出名產的地方特色,後オ又更名為“兩河桃片”。

本品系用優質糯米、豬板化油、桂花砂糖和新鮮核桃仁等主要原料,經過幾十道工序精製而成。具有油嫩、柔綿、清香、散口的獨特風味和撕得開、卷得攏、點得燃的特色。且具有補腎、潤肺、養肝、利尿等滋補功能。是營養豐富,老幼成宜的軟質糕點。被川南民間特別是瀘州譽為“糕點之王”而作相互饋贈的禮品。

川南民間糕點王,曾經是清宮貢品,一百五十年暢銷至今

曾在清光緒年間列為貢品之一,由赴京應試的兩河人張奎彩、李延勳送入京都。民國年間,敘永上層人士黃季陸、李鐵夫等特地帶去北京、上海等地作為名小吃款待貴客嘉賓。五十年代初,曾被列為慰問志願軍的佳品之一。

“兩河桃片”曾暢銷於雲南省的昭通地區、貴州省的畢節地區、四川省的瀘州、重慶、成都等地區,深受廣大顧客的歡迎。

民國時期,兩河鎮僅有肖、李、徐、陳四家生產桃片,其中以肖家質量為上,居四家之首。但因其純系手工操作,規模小,產量低,年產量僅10噸。

新中國建立之初,隨著對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以蕭家為基地的私營桃片廠轉為“公私合營兩河糖果廠”歸口於供銷社,由公、私方代表共同管理。以後逐步過渡為兩河區供銷社直屬商辦工業,實行獨立核算。

在六十年代經濟困難時期,生產曾一度停滯不前。八十年代,隨著經濟形勢日益好轉,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傳統名產的快復和發展,在中央關於“食品工業應有一個大發展”的方針指引下,生產迅速納入正軌。

川南民間糕點王,曾經是清宮貢品,一百五十年暢銷至今

“兩河桃片”煥發了青春。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在1982年春的四川省食品展銷會期間,“兩河桃片”被正式列為四川供銷系統傳統名產之一。1985年2月榮獲宜賓地區優質產品一等獎。同年8月又榮獲四川省供銷系統優質產品評比第一名。

1985年4月經中央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正式批准“兩河桃片”的註冊商標為“天生橋牌”。同時按國家標準化管理要求制定企業標準,並於1986年3月經瀘州市標準計量管理局批准執行。

1984年,該廠新建鋼筋混凝結枃的桃片廠房一幢,面積為1700平方米。並添置了大型機械設備13臺,已初具半機械化生產規模,現年產量已達500噸。

八十年代的輝煌,又經過市場的洗禮和變革,兩河桃片糕再次有名無牌的境遇。

好在2010年,兩河桃片傳統制作技藝被列入瀘州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肖家桃片第三代人之一的肖勇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

如今的兩河桃片,以“肖家桃片”、“孟家桃片”、“李家桃片”較為出名。肖家桃片始於清同治年間(1862年),肖姓祖上師承“鴻泰源”,一直傳承至今。在兩河,肖家其實是外來人口,祖籍為內江隆昌,家裡貧寒,父親肖子厚12歲時一個人隨船來到兩河,好心的羅家收留了父親,並讓父親在羅家的糖廠當了學徒。

肖子厚進入羅家做了學徒後,勤奮好學,虛心求教,悉心探索。後來,“鴻泰源”誕生了新的糕點——桃片,肖子厚也開始單獨開門立戶做生意,以桃片為主要產品,由過往客商帶到雲南威信、鎮雄一帶銷售,沒有錢糧的商家便通過糧食、煙土進行物品交換。

川南民間糕點王,曾經是清宮貢品,一百五十年暢銷至今

在“公私合營”改制時期,肖家桃片第二代傳承人肖世德帶著桃片製作技術和廠房主動參與合營,出任糖廠經理的肖世德將桃片製作技術傳授給了製糖工人,由此肖家桃片的製作技藝得以發揚,兩河桃片的技藝便開始廣為流傳。

如今敘永兩河桃片糕名聲依舊,希望未來有一個更大的市場空間和品牌價值,世人如今知道黃老五花生糖的那麼多,為什麼不能讓更多人知道兩河桃片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