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拍攝的禮盒裝馬卡龍。

9月13日,中國將迎來傳統佳節——中秋節。月餅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糕點,久負盛名,備受人們喜愛。那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是否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糕點,讓人食之難忘呢?答案是肯定的。

馬卡龍(Macaron)是源自法國的浪漫甜點,又稱杏仁小圓餅、法式小圓餅,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製作,並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的法式甜點,口感豐富,外脆內柔,外觀五彩繽紛,精緻小巧。馬卡龍歷史上曾是貴族食物,是奢華的象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馬卡龍漸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以其繽紛的色彩、清新細膩的口感和小巧玲瓏的造型博得人們的喜愛。馬卡龍層次感分明,咬一口,首先嚐到的是很薄但酥脆的外殼,接著是又軟又綿密的內層。和奶油的質感不同,杏仁餅的韌勁將餡料撐起,又給軟膩的餡料增加了嚼勁。一枚完美的馬卡龍,表面光滑,無坑疤,在燈光照射下泛著淡淡光澤,餅身下緣還會出現一圈漂亮的蕾絲裙邊。如今,馬卡龍作為法式甜點當之無愧的代表,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睞,法國麵包店、超市少不了馬卡龍的身影,拉迪雷(Laduree)、皮埃爾·埃爾姆(Pierre Herme)等知名馬卡龍甜品店常年門庭若市,吸引著慕名而來的人們把“法式浪漫”帶回家。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拍攝的禮盒裝馬卡龍。

9月13日,中國將迎來傳統佳節——中秋節。月餅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糕點,久負盛名,備受人們喜愛。那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是否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糕點,讓人食之難忘呢?答案是肯定的。

馬卡龍(Macaron)是源自法國的浪漫甜點,又稱杏仁小圓餅、法式小圓餅,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製作,並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的法式甜點,口感豐富,外脆內柔,外觀五彩繽紛,精緻小巧。馬卡龍歷史上曾是貴族食物,是奢華的象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馬卡龍漸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以其繽紛的色彩、清新細膩的口感和小巧玲瓏的造型博得人們的喜愛。馬卡龍層次感分明,咬一口,首先嚐到的是很薄但酥脆的外殼,接著是又軟又綿密的內層。和奶油的質感不同,杏仁餅的韌勁將餡料撐起,又給軟膩的餡料增加了嚼勁。一枚完美的馬卡龍,表面光滑,無坑疤,在燈光照射下泛著淡淡光澤,餅身下緣還會出現一圈漂亮的蕾絲裙邊。如今,馬卡龍作為法式甜點當之無愧的代表,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睞,法國麵包店、超市少不了馬卡龍的身影,拉迪雷(Laduree)、皮埃爾·埃爾姆(Pierre Herme)等知名馬卡龍甜品店常年門庭若市,吸引著慕名而來的人們把“法式浪漫”帶回家。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拍攝的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拍攝的禮盒裝馬卡龍。

9月13日,中國將迎來傳統佳節——中秋節。月餅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糕點,久負盛名,備受人們喜愛。那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是否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糕點,讓人食之難忘呢?答案是肯定的。

馬卡龍(Macaron)是源自法國的浪漫甜點,又稱杏仁小圓餅、法式小圓餅,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製作,並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的法式甜點,口感豐富,外脆內柔,外觀五彩繽紛,精緻小巧。馬卡龍歷史上曾是貴族食物,是奢華的象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馬卡龍漸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以其繽紛的色彩、清新細膩的口感和小巧玲瓏的造型博得人們的喜愛。馬卡龍層次感分明,咬一口,首先嚐到的是很薄但酥脆的外殼,接著是又軟又綿密的內層。和奶油的質感不同,杏仁餅的韌勁將餡料撐起,又給軟膩的餡料增加了嚼勁。一枚完美的馬卡龍,表面光滑,無坑疤,在燈光照射下泛著淡淡光澤,餅身下緣還會出現一圈漂亮的蕾絲裙邊。如今,馬卡龍作為法式甜點當之無愧的代表,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睞,法國麵包店、超市少不了馬卡龍的身影,拉迪雷(Laduree)、皮埃爾·埃爾姆(Pierre Herme)等知名馬卡龍甜品店常年門庭若市,吸引著慕名而來的人們把“法式浪漫”帶回家。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拍攝的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6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班蘭蛋糕是一種獨特的新加坡蛋糕。其做法是在西方雪紡蛋糕做法的基礎上加入東南亞的香料班蘭葉,從而調製出獨特的口感。班蘭蛋糕成品顏色為淡黃綠色,質地柔軟,口感甜美,適合搭配咖啡享用。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拍攝的禮盒裝馬卡龍。

9月13日,中國將迎來傳統佳節——中秋節。月餅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糕點,久負盛名,備受人們喜愛。那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是否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糕點,讓人食之難忘呢?答案是肯定的。

馬卡龍(Macaron)是源自法國的浪漫甜點,又稱杏仁小圓餅、法式小圓餅,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製作,並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的法式甜點,口感豐富,外脆內柔,外觀五彩繽紛,精緻小巧。馬卡龍歷史上曾是貴族食物,是奢華的象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馬卡龍漸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以其繽紛的色彩、清新細膩的口感和小巧玲瓏的造型博得人們的喜愛。馬卡龍層次感分明,咬一口,首先嚐到的是很薄但酥脆的外殼,接著是又軟又綿密的內層。和奶油的質感不同,杏仁餅的韌勁將餡料撐起,又給軟膩的餡料增加了嚼勁。一枚完美的馬卡龍,表面光滑,無坑疤,在燈光照射下泛著淡淡光澤,餅身下緣還會出現一圈漂亮的蕾絲裙邊。如今,馬卡龍作為法式甜點當之無愧的代表,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睞,法國麵包店、超市少不了馬卡龍的身影,拉迪雷(Laduree)、皮埃爾·埃爾姆(Pierre Herme)等知名馬卡龍甜品店常年門庭若市,吸引著慕名而來的人們把“法式浪漫”帶回家。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拍攝的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6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班蘭蛋糕是一種獨特的新加坡蛋糕。其做法是在西方雪紡蛋糕做法的基礎上加入東南亞的香料班蘭葉,從而調製出獨特的口感。班蘭蛋糕成品顏色為淡黃綠色,質地柔軟,口感甜美,適合搭配咖啡享用。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4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拍攝的禮盒裝馬卡龍。

9月13日,中國將迎來傳統佳節——中秋節。月餅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糕點,久負盛名,備受人們喜愛。那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是否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糕點,讓人食之難忘呢?答案是肯定的。

馬卡龍(Macaron)是源自法國的浪漫甜點,又稱杏仁小圓餅、法式小圓餅,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製作,並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的法式甜點,口感豐富,外脆內柔,外觀五彩繽紛,精緻小巧。馬卡龍歷史上曾是貴族食物,是奢華的象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馬卡龍漸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以其繽紛的色彩、清新細膩的口感和小巧玲瓏的造型博得人們的喜愛。馬卡龍層次感分明,咬一口,首先嚐到的是很薄但酥脆的外殼,接著是又軟又綿密的內層。和奶油的質感不同,杏仁餅的韌勁將餡料撐起,又給軟膩的餡料增加了嚼勁。一枚完美的馬卡龍,表面光滑,無坑疤,在燈光照射下泛著淡淡光澤,餅身下緣還會出現一圈漂亮的蕾絲裙邊。如今,馬卡龍作為法式甜點當之無愧的代表,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睞,法國麵包店、超市少不了馬卡龍的身影,拉迪雷(Laduree)、皮埃爾·埃爾姆(Pierre Herme)等知名馬卡龍甜品店常年門庭若市,吸引著慕名而來的人們把“法式浪漫”帶回家。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拍攝的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6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班蘭蛋糕是一種獨特的新加坡蛋糕。其做法是在西方雪紡蛋糕做法的基礎上加入東南亞的香料班蘭葉,從而調製出獨特的口感。班蘭蛋糕成品顏色為淡黃綠色,質地柔軟,口感甜美,適合搭配咖啡享用。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4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拍攝的烤好的卡累利阿派。卡累利阿派是典型的芬蘭傳統食物,大到高檔商場、飯店,小到路邊咖啡店和食品攤都有售賣。卡累利阿派的傳統制作方法是用黑麥和小麥麵粉混合做成麵餅,塗上米粥放入烤爐烘烤,最後淋上黃油水或牛奶水晾乾。隨著社會發展,卡累利阿派衍生出很多新樣式,但傳統制作方法得到了保護和傳承。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拍攝的禮盒裝馬卡龍。

9月13日,中國將迎來傳統佳節——中秋節。月餅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糕點,久負盛名,備受人們喜愛。那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是否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糕點,讓人食之難忘呢?答案是肯定的。

馬卡龍(Macaron)是源自法國的浪漫甜點,又稱杏仁小圓餅、法式小圓餅,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製作,並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的法式甜點,口感豐富,外脆內柔,外觀五彩繽紛,精緻小巧。馬卡龍歷史上曾是貴族食物,是奢華的象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馬卡龍漸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以其繽紛的色彩、清新細膩的口感和小巧玲瓏的造型博得人們的喜愛。馬卡龍層次感分明,咬一口,首先嚐到的是很薄但酥脆的外殼,接著是又軟又綿密的內層。和奶油的質感不同,杏仁餅的韌勁將餡料撐起,又給軟膩的餡料增加了嚼勁。一枚完美的馬卡龍,表面光滑,無坑疤,在燈光照射下泛著淡淡光澤,餅身下緣還會出現一圈漂亮的蕾絲裙邊。如今,馬卡龍作為法式甜點當之無愧的代表,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睞,法國麵包店、超市少不了馬卡龍的身影,拉迪雷(Laduree)、皮埃爾·埃爾姆(Pierre Herme)等知名馬卡龍甜品店常年門庭若市,吸引著慕名而來的人們把“法式浪漫”帶回家。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拍攝的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6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班蘭蛋糕是一種獨特的新加坡蛋糕。其做法是在西方雪紡蛋糕做法的基礎上加入東南亞的香料班蘭葉,從而調製出獨特的口感。班蘭蛋糕成品顏色為淡黃綠色,質地柔軟,口感甜美,適合搭配咖啡享用。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4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拍攝的烤好的卡累利阿派。卡累利阿派是典型的芬蘭傳統食物,大到高檔商場、飯店,小到路邊咖啡店和食品攤都有售賣。卡累利阿派的傳統制作方法是用黑麥和小麥麵粉混合做成麵餅,塗上米粥放入烤爐烘烤,最後淋上黃油水或牛奶水晾乾。隨著社會發展,卡累利阿派衍生出很多新樣式,但傳統制作方法得到了保護和傳承。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麵點師皮爾科·倫蘇向面板上撒麵粉。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拍攝的禮盒裝馬卡龍。

9月13日,中國將迎來傳統佳節——中秋節。月餅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糕點,久負盛名,備受人們喜愛。那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是否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糕點,讓人食之難忘呢?答案是肯定的。

馬卡龍(Macaron)是源自法國的浪漫甜點,又稱杏仁小圓餅、法式小圓餅,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製作,並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的法式甜點,口感豐富,外脆內柔,外觀五彩繽紛,精緻小巧。馬卡龍歷史上曾是貴族食物,是奢華的象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馬卡龍漸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以其繽紛的色彩、清新細膩的口感和小巧玲瓏的造型博得人們的喜愛。馬卡龍層次感分明,咬一口,首先嚐到的是很薄但酥脆的外殼,接著是又軟又綿密的內層。和奶油的質感不同,杏仁餅的韌勁將餡料撐起,又給軟膩的餡料增加了嚼勁。一枚完美的馬卡龍,表面光滑,無坑疤,在燈光照射下泛著淡淡光澤,餅身下緣還會出現一圈漂亮的蕾絲裙邊。如今,馬卡龍作為法式甜點當之無愧的代表,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睞,法國麵包店、超市少不了馬卡龍的身影,拉迪雷(Laduree)、皮埃爾·埃爾姆(Pierre Herme)等知名馬卡龍甜品店常年門庭若市,吸引著慕名而來的人們把“法式浪漫”帶回家。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拍攝的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6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班蘭蛋糕是一種獨特的新加坡蛋糕。其做法是在西方雪紡蛋糕做法的基礎上加入東南亞的香料班蘭葉,從而調製出獨特的口感。班蘭蛋糕成品顏色為淡黃綠色,質地柔軟,口感甜美,適合搭配咖啡享用。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4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拍攝的烤好的卡累利阿派。卡累利阿派是典型的芬蘭傳統食物,大到高檔商場、飯店,小到路邊咖啡店和食品攤都有售賣。卡累利阿派的傳統制作方法是用黑麥和小麥麵粉混合做成麵餅,塗上米粥放入烤爐烘烤,最後淋上黃油水或牛奶水晾乾。隨著社會發展,卡累利阿派衍生出很多新樣式,但傳統制作方法得到了保護和傳承。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麵點師皮爾科·倫蘇向面板上撒麵粉。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拍攝的一塊經典口味的提拉米蘇。提拉米蘇是意大利傳統甜品,且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經典的意式提拉米蘇由馬斯卡彭奶酪、手指餅乾、蛋黃、咖啡、可可粉等原料製成。浸泡過咖啡的手指餅與奶酪糊相互疊加,最上層撒上咖啡粉,再灑上一些碎巧克力;挖一勺送入口中,奶酪的豐盈細滑與溼潤的手指餅乾的顆粒感混合在一起,甜的滋味剛一湧出便由咖啡的苦來平衡,即使正餐吃了再多的意大利麵也無法拒絕這樣一道美味的甜品。除了經典口味,開心果口味,各式水果口味的提拉米蘇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拍攝的禮盒裝馬卡龍。

9月13日,中國將迎來傳統佳節——中秋節。月餅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糕點,久負盛名,備受人們喜愛。那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是否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糕點,讓人食之難忘呢?答案是肯定的。

馬卡龍(Macaron)是源自法國的浪漫甜點,又稱杏仁小圓餅、法式小圓餅,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製作,並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的法式甜點,口感豐富,外脆內柔,外觀五彩繽紛,精緻小巧。馬卡龍歷史上曾是貴族食物,是奢華的象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馬卡龍漸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以其繽紛的色彩、清新細膩的口感和小巧玲瓏的造型博得人們的喜愛。馬卡龍層次感分明,咬一口,首先嚐到的是很薄但酥脆的外殼,接著是又軟又綿密的內層。和奶油的質感不同,杏仁餅的韌勁將餡料撐起,又給軟膩的餡料增加了嚼勁。一枚完美的馬卡龍,表面光滑,無坑疤,在燈光照射下泛著淡淡光澤,餅身下緣還會出現一圈漂亮的蕾絲裙邊。如今,馬卡龍作為法式甜點當之無愧的代表,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睞,法國麵包店、超市少不了馬卡龍的身影,拉迪雷(Laduree)、皮埃爾·埃爾姆(Pierre Herme)等知名馬卡龍甜品店常年門庭若市,吸引著慕名而來的人們把“法式浪漫”帶回家。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拍攝的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6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班蘭蛋糕是一種獨特的新加坡蛋糕。其做法是在西方雪紡蛋糕做法的基礎上加入東南亞的香料班蘭葉,從而調製出獨特的口感。班蘭蛋糕成品顏色為淡黃綠色,質地柔軟,口感甜美,適合搭配咖啡享用。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4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拍攝的烤好的卡累利阿派。卡累利阿派是典型的芬蘭傳統食物,大到高檔商場、飯店,小到路邊咖啡店和食品攤都有售賣。卡累利阿派的傳統制作方法是用黑麥和小麥麵粉混合做成麵餅,塗上米粥放入烤爐烘烤,最後淋上黃油水或牛奶水晾乾。隨著社會發展,卡累利阿派衍生出很多新樣式,但傳統制作方法得到了保護和傳承。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麵點師皮爾科·倫蘇向面板上撒麵粉。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拍攝的一塊經典口味的提拉米蘇。提拉米蘇是意大利傳統甜品,且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經典的意式提拉米蘇由馬斯卡彭奶酪、手指餅乾、蛋黃、咖啡、可可粉等原料製成。浸泡過咖啡的手指餅與奶酪糊相互疊加,最上層撒上咖啡粉,再灑上一些碎巧克力;挖一勺送入口中,奶酪的豐盈細滑與溼潤的手指餅乾的顆粒感混合在一起,甜的滋味剛一湧出便由咖啡的苦來平衡,即使正餐吃了再多的意大利麵也無法拒絕這樣一道美味的甜品。除了經典口味,開心果口味,各式水果口味的提拉米蘇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新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兩名遊客在售賣提拉米蘇的店鋪中享受悠閒時光。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拍攝的禮盒裝馬卡龍。

9月13日,中國將迎來傳統佳節——中秋節。月餅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糕點,久負盛名,備受人們喜愛。那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是否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糕點,讓人食之難忘呢?答案是肯定的。

馬卡龍(Macaron)是源自法國的浪漫甜點,又稱杏仁小圓餅、法式小圓餅,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製作,並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的法式甜點,口感豐富,外脆內柔,外觀五彩繽紛,精緻小巧。馬卡龍歷史上曾是貴族食物,是奢華的象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馬卡龍漸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以其繽紛的色彩、清新細膩的口感和小巧玲瓏的造型博得人們的喜愛。馬卡龍層次感分明,咬一口,首先嚐到的是很薄但酥脆的外殼,接著是又軟又綿密的內層。和奶油的質感不同,杏仁餅的韌勁將餡料撐起,又給軟膩的餡料增加了嚼勁。一枚完美的馬卡龍,表面光滑,無坑疤,在燈光照射下泛著淡淡光澤,餅身下緣還會出現一圈漂亮的蕾絲裙邊。如今,馬卡龍作為法式甜點當之無愧的代表,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睞,法國麵包店、超市少不了馬卡龍的身影,拉迪雷(Laduree)、皮埃爾·埃爾姆(Pierre Herme)等知名馬卡龍甜品店常年門庭若市,吸引著慕名而來的人們把“法式浪漫”帶回家。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拍攝的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6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班蘭蛋糕是一種獨特的新加坡蛋糕。其做法是在西方雪紡蛋糕做法的基礎上加入東南亞的香料班蘭葉,從而調製出獨特的口感。班蘭蛋糕成品顏色為淡黃綠色,質地柔軟,口感甜美,適合搭配咖啡享用。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4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拍攝的烤好的卡累利阿派。卡累利阿派是典型的芬蘭傳統食物,大到高檔商場、飯店,小到路邊咖啡店和食品攤都有售賣。卡累利阿派的傳統制作方法是用黑麥和小麥麵粉混合做成麵餅,塗上米粥放入烤爐烘烤,最後淋上黃油水或牛奶水晾乾。隨著社會發展,卡累利阿派衍生出很多新樣式,但傳統制作方法得到了保護和傳承。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麵點師皮爾科·倫蘇向面板上撒麵粉。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拍攝的一塊經典口味的提拉米蘇。提拉米蘇是意大利傳統甜品,且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經典的意式提拉米蘇由馬斯卡彭奶酪、手指餅乾、蛋黃、咖啡、可可粉等原料製成。浸泡過咖啡的手指餅與奶酪糊相互疊加,最上層撒上咖啡粉,再灑上一些碎巧克力;挖一勺送入口中,奶酪的豐盈細滑與溼潤的手指餅乾的顆粒感混合在一起,甜的滋味剛一湧出便由咖啡的苦來平衡,即使正餐吃了再多的意大利麵也無法拒絕這樣一道美味的甜品。除了經典口味,開心果口味,各式水果口味的提拉米蘇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新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兩名遊客在售賣提拉米蘇的店鋪中享受悠閒時光。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說到甜,泰國人絕對是甜味的忠實擁護者。泰國文化中,黃色或金色寓意著吉祥富貴,而“黃金三寶”——蛋黃花、蛋黃球和甜蛋絲正是泰國最具傳統文化色彩的甜品。這幾款甜品都由蛋黃、糖漿和麵粉製作而成,普通集市上就有賣,也是重大節慶典禮上的必備甜品。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拍攝的禮盒裝馬卡龍。

9月13日,中國將迎來傳統佳節——中秋節。月餅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糕點,久負盛名,備受人們喜愛。那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是否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糕點,讓人食之難忘呢?答案是肯定的。

馬卡龍(Macaron)是源自法國的浪漫甜點,又稱杏仁小圓餅、法式小圓餅,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製作,並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的法式甜點,口感豐富,外脆內柔,外觀五彩繽紛,精緻小巧。馬卡龍歷史上曾是貴族食物,是奢華的象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馬卡龍漸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以其繽紛的色彩、清新細膩的口感和小巧玲瓏的造型博得人們的喜愛。馬卡龍層次感分明,咬一口,首先嚐到的是很薄但酥脆的外殼,接著是又軟又綿密的內層。和奶油的質感不同,杏仁餅的韌勁將餡料撐起,又給軟膩的餡料增加了嚼勁。一枚完美的馬卡龍,表面光滑,無坑疤,在燈光照射下泛著淡淡光澤,餅身下緣還會出現一圈漂亮的蕾絲裙邊。如今,馬卡龍作為法式甜點當之無愧的代表,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睞,法國麵包店、超市少不了馬卡龍的身影,拉迪雷(Laduree)、皮埃爾·埃爾姆(Pierre Herme)等知名馬卡龍甜品店常年門庭若市,吸引著慕名而來的人們把“法式浪漫”帶回家。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拍攝的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6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班蘭蛋糕是一種獨特的新加坡蛋糕。其做法是在西方雪紡蛋糕做法的基礎上加入東南亞的香料班蘭葉,從而調製出獨特的口感。班蘭蛋糕成品顏色為淡黃綠色,質地柔軟,口感甜美,適合搭配咖啡享用。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4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拍攝的烤好的卡累利阿派。卡累利阿派是典型的芬蘭傳統食物,大到高檔商場、飯店,小到路邊咖啡店和食品攤都有售賣。卡累利阿派的傳統制作方法是用黑麥和小麥麵粉混合做成麵餅,塗上米粥放入烤爐烘烤,最後淋上黃油水或牛奶水晾乾。隨著社會發展,卡累利阿派衍生出很多新樣式,但傳統制作方法得到了保護和傳承。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麵點師皮爾科·倫蘇向面板上撒麵粉。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拍攝的一塊經典口味的提拉米蘇。提拉米蘇是意大利傳統甜品,且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經典的意式提拉米蘇由馬斯卡彭奶酪、手指餅乾、蛋黃、咖啡、可可粉等原料製成。浸泡過咖啡的手指餅與奶酪糊相互疊加,最上層撒上咖啡粉,再灑上一些碎巧克力;挖一勺送入口中,奶酪的豐盈細滑與溼潤的手指餅乾的顆粒感混合在一起,甜的滋味剛一湧出便由咖啡的苦來平衡,即使正餐吃了再多的意大利麵也無法拒絕這樣一道美味的甜品。除了經典口味,開心果口味,各式水果口味的提拉米蘇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新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兩名遊客在售賣提拉米蘇的店鋪中享受悠閒時光。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說到甜,泰國人絕對是甜味的忠實擁護者。泰國文化中,黃色或金色寓意著吉祥富貴,而“黃金三寶”——蛋黃花、蛋黃球和甜蛋絲正是泰國最具傳統文化色彩的甜品。這幾款甜品都由蛋黃、糖漿和麵粉製作而成,普通集市上就有賣,也是重大節慶典禮上的必備甜品。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拍攝的禮盒裝馬卡龍。

9月13日,中國將迎來傳統佳節——中秋節。月餅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糕點,久負盛名,備受人們喜愛。那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是否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糕點,讓人食之難忘呢?答案是肯定的。

馬卡龍(Macaron)是源自法國的浪漫甜點,又稱杏仁小圓餅、法式小圓餅,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製作,並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的法式甜點,口感豐富,外脆內柔,外觀五彩繽紛,精緻小巧。馬卡龍歷史上曾是貴族食物,是奢華的象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馬卡龍漸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以其繽紛的色彩、清新細膩的口感和小巧玲瓏的造型博得人們的喜愛。馬卡龍層次感分明,咬一口,首先嚐到的是很薄但酥脆的外殼,接著是又軟又綿密的內層。和奶油的質感不同,杏仁餅的韌勁將餡料撐起,又給軟膩的餡料增加了嚼勁。一枚完美的馬卡龍,表面光滑,無坑疤,在燈光照射下泛著淡淡光澤,餅身下緣還會出現一圈漂亮的蕾絲裙邊。如今,馬卡龍作為法式甜點當之無愧的代表,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睞,法國麵包店、超市少不了馬卡龍的身影,拉迪雷(Laduree)、皮埃爾·埃爾姆(Pierre Herme)等知名馬卡龍甜品店常年門庭若市,吸引著慕名而來的人們把“法式浪漫”帶回家。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拍攝的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6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班蘭蛋糕是一種獨特的新加坡蛋糕。其做法是在西方雪紡蛋糕做法的基礎上加入東南亞的香料班蘭葉,從而調製出獨特的口感。班蘭蛋糕成品顏色為淡黃綠色,質地柔軟,口感甜美,適合搭配咖啡享用。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4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拍攝的烤好的卡累利阿派。卡累利阿派是典型的芬蘭傳統食物,大到高檔商場、飯店,小到路邊咖啡店和食品攤都有售賣。卡累利阿派的傳統制作方法是用黑麥和小麥麵粉混合做成麵餅,塗上米粥放入烤爐烘烤,最後淋上黃油水或牛奶水晾乾。隨著社會發展,卡累利阿派衍生出很多新樣式,但傳統制作方法得到了保護和傳承。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麵點師皮爾科·倫蘇向面板上撒麵粉。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拍攝的一塊經典口味的提拉米蘇。提拉米蘇是意大利傳統甜品,且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經典的意式提拉米蘇由馬斯卡彭奶酪、手指餅乾、蛋黃、咖啡、可可粉等原料製成。浸泡過咖啡的手指餅與奶酪糊相互疊加,最上層撒上咖啡粉,再灑上一些碎巧克力;挖一勺送入口中,奶酪的豐盈細滑與溼潤的手指餅乾的顆粒感混合在一起,甜的滋味剛一湧出便由咖啡的苦來平衡,即使正餐吃了再多的意大利麵也無法拒絕這樣一道美味的甜品。除了經典口味,開心果口味,各式水果口味的提拉米蘇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新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兩名遊客在售賣提拉米蘇的店鋪中享受悠閒時光。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說到甜,泰國人絕對是甜味的忠實擁護者。泰國文化中,黃色或金色寓意著吉祥富貴,而“黃金三寶”——蛋黃花、蛋黃球和甜蛋絲正是泰國最具傳統文化色彩的甜品。這幾款甜品都由蛋黃、糖漿和麵粉製作而成,普通集市上就有賣,也是重大節慶典禮上的必備甜品。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拍攝的“瑪阿穆勒”。“瑪阿穆勒”是多個阿拉伯國家的一種傳統糕點。要製作“瑪阿穆勒”,首先要在麵粉中加入黃油、酵母、糖等調味劑揉制、發酵;其後,再將麵糰分成小塊,在其中塞入開心果、核桃仁、椰棗等各式果乾作為餡料;最後使用模具將小塊麵糰壓制成型,放入烤箱烤制。每逢節慶,當地糕點店鋪會特別製作“瑪阿穆勒”等糕點供客人選購,有些家庭也會自制這種糕點。每當親朋好友互相拜訪時,主人家便會拿出準備好的“瑪阿穆勒”,和客人一起享用,閒話家常,共敘情誼。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拍攝的禮盒裝馬卡龍。

9月13日,中國將迎來傳統佳節——中秋節。月餅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糕點,久負盛名,備受人們喜愛。那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是否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糕點,讓人食之難忘呢?答案是肯定的。

馬卡龍(Macaron)是源自法國的浪漫甜點,又稱杏仁小圓餅、法式小圓餅,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製作,並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的法式甜點,口感豐富,外脆內柔,外觀五彩繽紛,精緻小巧。馬卡龍歷史上曾是貴族食物,是奢華的象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馬卡龍漸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以其繽紛的色彩、清新細膩的口感和小巧玲瓏的造型博得人們的喜愛。馬卡龍層次感分明,咬一口,首先嚐到的是很薄但酥脆的外殼,接著是又軟又綿密的內層。和奶油的質感不同,杏仁餅的韌勁將餡料撐起,又給軟膩的餡料增加了嚼勁。一枚完美的馬卡龍,表面光滑,無坑疤,在燈光照射下泛著淡淡光澤,餅身下緣還會出現一圈漂亮的蕾絲裙邊。如今,馬卡龍作為法式甜點當之無愧的代表,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睞,法國麵包店、超市少不了馬卡龍的身影,拉迪雷(Laduree)、皮埃爾·埃爾姆(Pierre Herme)等知名馬卡龍甜品店常年門庭若市,吸引著慕名而來的人們把“法式浪漫”帶回家。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拍攝的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6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班蘭蛋糕是一種獨特的新加坡蛋糕。其做法是在西方雪紡蛋糕做法的基礎上加入東南亞的香料班蘭葉,從而調製出獨特的口感。班蘭蛋糕成品顏色為淡黃綠色,質地柔軟,口感甜美,適合搭配咖啡享用。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4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拍攝的烤好的卡累利阿派。卡累利阿派是典型的芬蘭傳統食物,大到高檔商場、飯店,小到路邊咖啡店和食品攤都有售賣。卡累利阿派的傳統制作方法是用黑麥和小麥麵粉混合做成麵餅,塗上米粥放入烤爐烘烤,最後淋上黃油水或牛奶水晾乾。隨著社會發展,卡累利阿派衍生出很多新樣式,但傳統制作方法得到了保護和傳承。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麵點師皮爾科·倫蘇向面板上撒麵粉。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拍攝的一塊經典口味的提拉米蘇。提拉米蘇是意大利傳統甜品,且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經典的意式提拉米蘇由馬斯卡彭奶酪、手指餅乾、蛋黃、咖啡、可可粉等原料製成。浸泡過咖啡的手指餅與奶酪糊相互疊加,最上層撒上咖啡粉,再灑上一些碎巧克力;挖一勺送入口中,奶酪的豐盈細滑與溼潤的手指餅乾的顆粒感混合在一起,甜的滋味剛一湧出便由咖啡的苦來平衡,即使正餐吃了再多的意大利麵也無法拒絕這樣一道美味的甜品。除了經典口味,開心果口味,各式水果口味的提拉米蘇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新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兩名遊客在售賣提拉米蘇的店鋪中享受悠閒時光。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說到甜,泰國人絕對是甜味的忠實擁護者。泰國文化中,黃色或金色寓意著吉祥富貴,而“黃金三寶”——蛋黃花、蛋黃球和甜蛋絲正是泰國最具傳統文化色彩的甜品。這幾款甜品都由蛋黃、糖漿和麵粉製作而成,普通集市上就有賣,也是重大節慶典禮上的必備甜品。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拍攝的“瑪阿穆勒”。“瑪阿穆勒”是多個阿拉伯國家的一種傳統糕點。要製作“瑪阿穆勒”,首先要在麵粉中加入黃油、酵母、糖等調味劑揉制、發酵;其後,再將麵糰分成小塊,在其中塞入開心果、核桃仁、椰棗等各式果乾作為餡料;最後使用模具將小塊麵糰壓制成型,放入烤箱烤制。每逢節慶,當地糕點店鋪會特別製作“瑪阿穆勒”等糕點供客人選購,有些家庭也會自制這種糕點。每當親朋好友互相拜訪時,主人家便會拿出準備好的“瑪阿穆勒”,和客人一起享用,閒話家常,共敘情誼。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的工作人員裝盤售賣“瑪阿穆勒”。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拍攝的禮盒裝馬卡龍。

9月13日,中國將迎來傳統佳節——中秋節。月餅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糕點,久負盛名,備受人們喜愛。那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是否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糕點,讓人食之難忘呢?答案是肯定的。

馬卡龍(Macaron)是源自法國的浪漫甜點,又稱杏仁小圓餅、法式小圓餅,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製作,並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的法式甜點,口感豐富,外脆內柔,外觀五彩繽紛,精緻小巧。馬卡龍歷史上曾是貴族食物,是奢華的象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馬卡龍漸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以其繽紛的色彩、清新細膩的口感和小巧玲瓏的造型博得人們的喜愛。馬卡龍層次感分明,咬一口,首先嚐到的是很薄但酥脆的外殼,接著是又軟又綿密的內層。和奶油的質感不同,杏仁餅的韌勁將餡料撐起,又給軟膩的餡料增加了嚼勁。一枚完美的馬卡龍,表面光滑,無坑疤,在燈光照射下泛著淡淡光澤,餅身下緣還會出現一圈漂亮的蕾絲裙邊。如今,馬卡龍作為法式甜點當之無愧的代表,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睞,法國麵包店、超市少不了馬卡龍的身影,拉迪雷(Laduree)、皮埃爾·埃爾姆(Pierre Herme)等知名馬卡龍甜品店常年門庭若市,吸引著慕名而來的人們把“法式浪漫”帶回家。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拍攝的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6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班蘭蛋糕是一種獨特的新加坡蛋糕。其做法是在西方雪紡蛋糕做法的基礎上加入東南亞的香料班蘭葉,從而調製出獨特的口感。班蘭蛋糕成品顏色為淡黃綠色,質地柔軟,口感甜美,適合搭配咖啡享用。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4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拍攝的烤好的卡累利阿派。卡累利阿派是典型的芬蘭傳統食物,大到高檔商場、飯店,小到路邊咖啡店和食品攤都有售賣。卡累利阿派的傳統制作方法是用黑麥和小麥麵粉混合做成麵餅,塗上米粥放入烤爐烘烤,最後淋上黃油水或牛奶水晾乾。隨著社會發展,卡累利阿派衍生出很多新樣式,但傳統制作方法得到了保護和傳承。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麵點師皮爾科·倫蘇向面板上撒麵粉。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拍攝的一塊經典口味的提拉米蘇。提拉米蘇是意大利傳統甜品,且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經典的意式提拉米蘇由馬斯卡彭奶酪、手指餅乾、蛋黃、咖啡、可可粉等原料製成。浸泡過咖啡的手指餅與奶酪糊相互疊加,最上層撒上咖啡粉,再灑上一些碎巧克力;挖一勺送入口中,奶酪的豐盈細滑與溼潤的手指餅乾的顆粒感混合在一起,甜的滋味剛一湧出便由咖啡的苦來平衡,即使正餐吃了再多的意大利麵也無法拒絕這樣一道美味的甜品。除了經典口味,開心果口味,各式水果口味的提拉米蘇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新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兩名遊客在售賣提拉米蘇的店鋪中享受悠閒時光。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說到甜,泰國人絕對是甜味的忠實擁護者。泰國文化中,黃色或金色寓意著吉祥富貴,而“黃金三寶”——蛋黃花、蛋黃球和甜蛋絲正是泰國最具傳統文化色彩的甜品。這幾款甜品都由蛋黃、糖漿和麵粉製作而成,普通集市上就有賣,也是重大節慶典禮上的必備甜品。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拍攝的“瑪阿穆勒”。“瑪阿穆勒”是多個阿拉伯國家的一種傳統糕點。要製作“瑪阿穆勒”,首先要在麵粉中加入黃油、酵母、糖等調味劑揉制、發酵;其後,再將麵糰分成小塊,在其中塞入開心果、核桃仁、椰棗等各式果乾作為餡料;最後使用模具將小塊麵糰壓制成型,放入烤箱烤制。每逢節慶,當地糕點店鋪會特別製作“瑪阿穆勒”等糕點供客人選購,有些家庭也會自制這種糕點。每當親朋好友互相拜訪時,主人家便會拿出準備好的“瑪阿穆勒”,和客人一起享用,閒話家常,共敘情誼。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的工作人員裝盤售賣“瑪阿穆勒”。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8日,在敘利亞大馬士革一家糕點店,店員製作“瑪阿穆勒”。新華社發(阿馬爾·薩法爾賈拉尼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拍攝的禮盒裝馬卡龍。

9月13日,中國將迎來傳統佳節——中秋節。月餅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糕點,久負盛名,備受人們喜愛。那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是否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糕點,讓人食之難忘呢?答案是肯定的。

馬卡龍(Macaron)是源自法國的浪漫甜點,又稱杏仁小圓餅、法式小圓餅,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製作,並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的法式甜點,口感豐富,外脆內柔,外觀五彩繽紛,精緻小巧。馬卡龍歷史上曾是貴族食物,是奢華的象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馬卡龍漸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以其繽紛的色彩、清新細膩的口感和小巧玲瓏的造型博得人們的喜愛。馬卡龍層次感分明,咬一口,首先嚐到的是很薄但酥脆的外殼,接著是又軟又綿密的內層。和奶油的質感不同,杏仁餅的韌勁將餡料撐起,又給軟膩的餡料增加了嚼勁。一枚完美的馬卡龍,表面光滑,無坑疤,在燈光照射下泛著淡淡光澤,餅身下緣還會出現一圈漂亮的蕾絲裙邊。如今,馬卡龍作為法式甜點當之無愧的代表,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睞,法國麵包店、超市少不了馬卡龍的身影,拉迪雷(Laduree)、皮埃爾·埃爾姆(Pierre Herme)等知名馬卡龍甜品店常年門庭若市,吸引著慕名而來的人們把“法式浪漫”帶回家。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拍攝的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6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班蘭蛋糕是一種獨特的新加坡蛋糕。其做法是在西方雪紡蛋糕做法的基礎上加入東南亞的香料班蘭葉,從而調製出獨特的口感。班蘭蛋糕成品顏色為淡黃綠色,質地柔軟,口感甜美,適合搭配咖啡享用。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4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拍攝的烤好的卡累利阿派。卡累利阿派是典型的芬蘭傳統食物,大到高檔商場、飯店,小到路邊咖啡店和食品攤都有售賣。卡累利阿派的傳統制作方法是用黑麥和小麥麵粉混合做成麵餅,塗上米粥放入烤爐烘烤,最後淋上黃油水或牛奶水晾乾。隨著社會發展,卡累利阿派衍生出很多新樣式,但傳統制作方法得到了保護和傳承。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麵點師皮爾科·倫蘇向面板上撒麵粉。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拍攝的一塊經典口味的提拉米蘇。提拉米蘇是意大利傳統甜品,且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經典的意式提拉米蘇由馬斯卡彭奶酪、手指餅乾、蛋黃、咖啡、可可粉等原料製成。浸泡過咖啡的手指餅與奶酪糊相互疊加,最上層撒上咖啡粉,再灑上一些碎巧克力;挖一勺送入口中,奶酪的豐盈細滑與溼潤的手指餅乾的顆粒感混合在一起,甜的滋味剛一湧出便由咖啡的苦來平衡,即使正餐吃了再多的意大利麵也無法拒絕這樣一道美味的甜品。除了經典口味,開心果口味,各式水果口味的提拉米蘇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新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兩名遊客在售賣提拉米蘇的店鋪中享受悠閒時光。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說到甜,泰國人絕對是甜味的忠實擁護者。泰國文化中,黃色或金色寓意著吉祥富貴,而“黃金三寶”——蛋黃花、蛋黃球和甜蛋絲正是泰國最具傳統文化色彩的甜品。這幾款甜品都由蛋黃、糖漿和麵粉製作而成,普通集市上就有賣,也是重大節慶典禮上的必備甜品。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拍攝的“瑪阿穆勒”。“瑪阿穆勒”是多個阿拉伯國家的一種傳統糕點。要製作“瑪阿穆勒”,首先要在麵粉中加入黃油、酵母、糖等調味劑揉制、發酵;其後,再將麵糰分成小塊,在其中塞入開心果、核桃仁、椰棗等各式果乾作為餡料;最後使用模具將小塊麵糰壓制成型,放入烤箱烤制。每逢節慶,當地糕點店鋪會特別製作“瑪阿穆勒”等糕點供客人選購,有些家庭也會自制這種糕點。每當親朋好友互相拜訪時,主人家便會拿出準備好的“瑪阿穆勒”,和客人一起享用,閒話家常,共敘情誼。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的工作人員裝盤售賣“瑪阿穆勒”。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8日,在敘利亞大馬士革一家糕點店,店員製作“瑪阿穆勒”。新華社發(阿馬爾·薩法爾賈拉尼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傳統甜點“拉杜”。“拉杜”是外形類似雞蛋的圓球形甜點,由麵粉、糖、植物油、香料和堅果等原料按比例混合後烤制而成,酥鬆香甜,口感厚重,是南亞地區家喻戶曉的傳統甜點之一。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拍攝的禮盒裝馬卡龍。

9月13日,中國將迎來傳統佳節——中秋節。月餅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糕點,久負盛名,備受人們喜愛。那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是否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糕點,讓人食之難忘呢?答案是肯定的。

馬卡龍(Macaron)是源自法國的浪漫甜點,又稱杏仁小圓餅、法式小圓餅,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製作,並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的法式甜點,口感豐富,外脆內柔,外觀五彩繽紛,精緻小巧。馬卡龍歷史上曾是貴族食物,是奢華的象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馬卡龍漸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以其繽紛的色彩、清新細膩的口感和小巧玲瓏的造型博得人們的喜愛。馬卡龍層次感分明,咬一口,首先嚐到的是很薄但酥脆的外殼,接著是又軟又綿密的內層。和奶油的質感不同,杏仁餅的韌勁將餡料撐起,又給軟膩的餡料增加了嚼勁。一枚完美的馬卡龍,表面光滑,無坑疤,在燈光照射下泛著淡淡光澤,餅身下緣還會出現一圈漂亮的蕾絲裙邊。如今,馬卡龍作為法式甜點當之無愧的代表,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睞,法國麵包店、超市少不了馬卡龍的身影,拉迪雷(Laduree)、皮埃爾·埃爾姆(Pierre Herme)等知名馬卡龍甜品店常年門庭若市,吸引著慕名而來的人們把“法式浪漫”帶回家。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拍攝的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6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班蘭蛋糕是一種獨特的新加坡蛋糕。其做法是在西方雪紡蛋糕做法的基礎上加入東南亞的香料班蘭葉,從而調製出獨特的口感。班蘭蛋糕成品顏色為淡黃綠色,質地柔軟,口感甜美,適合搭配咖啡享用。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4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拍攝的烤好的卡累利阿派。卡累利阿派是典型的芬蘭傳統食物,大到高檔商場、飯店,小到路邊咖啡店和食品攤都有售賣。卡累利阿派的傳統制作方法是用黑麥和小麥麵粉混合做成麵餅,塗上米粥放入烤爐烘烤,最後淋上黃油水或牛奶水晾乾。隨著社會發展,卡累利阿派衍生出很多新樣式,但傳統制作方法得到了保護和傳承。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麵點師皮爾科·倫蘇向面板上撒麵粉。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拍攝的一塊經典口味的提拉米蘇。提拉米蘇是意大利傳統甜品,且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經典的意式提拉米蘇由馬斯卡彭奶酪、手指餅乾、蛋黃、咖啡、可可粉等原料製成。浸泡過咖啡的手指餅與奶酪糊相互疊加,最上層撒上咖啡粉,再灑上一些碎巧克力;挖一勺送入口中,奶酪的豐盈細滑與溼潤的手指餅乾的顆粒感混合在一起,甜的滋味剛一湧出便由咖啡的苦來平衡,即使正餐吃了再多的意大利麵也無法拒絕這樣一道美味的甜品。除了經典口味,開心果口味,各式水果口味的提拉米蘇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新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兩名遊客在售賣提拉米蘇的店鋪中享受悠閒時光。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說到甜,泰國人絕對是甜味的忠實擁護者。泰國文化中,黃色或金色寓意著吉祥富貴,而“黃金三寶”——蛋黃花、蛋黃球和甜蛋絲正是泰國最具傳統文化色彩的甜品。這幾款甜品都由蛋黃、糖漿和麵粉製作而成,普通集市上就有賣,也是重大節慶典禮上的必備甜品。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拍攝的“瑪阿穆勒”。“瑪阿穆勒”是多個阿拉伯國家的一種傳統糕點。要製作“瑪阿穆勒”,首先要在麵粉中加入黃油、酵母、糖等調味劑揉制、發酵;其後,再將麵糰分成小塊,在其中塞入開心果、核桃仁、椰棗等各式果乾作為餡料;最後使用模具將小塊麵糰壓制成型,放入烤箱烤制。每逢節慶,當地糕點店鋪會特別製作“瑪阿穆勒”等糕點供客人選購,有些家庭也會自制這種糕點。每當親朋好友互相拜訪時,主人家便會拿出準備好的“瑪阿穆勒”,和客人一起享用,閒話家常,共敘情誼。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的工作人員裝盤售賣“瑪阿穆勒”。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8日,在敘利亞大馬士革一家糕點店,店員製作“瑪阿穆勒”。新華社發(阿馬爾·薩法爾賈拉尼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傳統甜點“拉杜”。“拉杜”是外形類似雞蛋的圓球形甜點,由麵粉、糖、植物油、香料和堅果等原料按比例混合後烤制而成,酥鬆香甜,口感厚重,是南亞地區家喻戶曉的傳統甜點之一。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一名男子展示傳統甜點“拉杜”。 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拍攝的禮盒裝馬卡龍。

9月13日,中國將迎來傳統佳節——中秋節。月餅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糕點,久負盛名,備受人們喜愛。那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是否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糕點,讓人食之難忘呢?答案是肯定的。

馬卡龍(Macaron)是源自法國的浪漫甜點,又稱杏仁小圓餅、法式小圓餅,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製作,並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的法式甜點,口感豐富,外脆內柔,外觀五彩繽紛,精緻小巧。馬卡龍歷史上曾是貴族食物,是奢華的象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馬卡龍漸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以其繽紛的色彩、清新細膩的口感和小巧玲瓏的造型博得人們的喜愛。馬卡龍層次感分明,咬一口,首先嚐到的是很薄但酥脆的外殼,接著是又軟又綿密的內層。和奶油的質感不同,杏仁餅的韌勁將餡料撐起,又給軟膩的餡料增加了嚼勁。一枚完美的馬卡龍,表面光滑,無坑疤,在燈光照射下泛著淡淡光澤,餅身下緣還會出現一圈漂亮的蕾絲裙邊。如今,馬卡龍作為法式甜點當之無愧的代表,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睞,法國麵包店、超市少不了馬卡龍的身影,拉迪雷(Laduree)、皮埃爾·埃爾姆(Pierre Herme)等知名馬卡龍甜品店常年門庭若市,吸引著慕名而來的人們把“法式浪漫”帶回家。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拍攝的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6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班蘭蛋糕是一種獨特的新加坡蛋糕。其做法是在西方雪紡蛋糕做法的基礎上加入東南亞的香料班蘭葉,從而調製出獨特的口感。班蘭蛋糕成品顏色為淡黃綠色,質地柔軟,口感甜美,適合搭配咖啡享用。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4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拍攝的烤好的卡累利阿派。卡累利阿派是典型的芬蘭傳統食物,大到高檔商場、飯店,小到路邊咖啡店和食品攤都有售賣。卡累利阿派的傳統制作方法是用黑麥和小麥麵粉混合做成麵餅,塗上米粥放入烤爐烘烤,最後淋上黃油水或牛奶水晾乾。隨著社會發展,卡累利阿派衍生出很多新樣式,但傳統制作方法得到了保護和傳承。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麵點師皮爾科·倫蘇向面板上撒麵粉。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拍攝的一塊經典口味的提拉米蘇。提拉米蘇是意大利傳統甜品,且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經典的意式提拉米蘇由馬斯卡彭奶酪、手指餅乾、蛋黃、咖啡、可可粉等原料製成。浸泡過咖啡的手指餅與奶酪糊相互疊加,最上層撒上咖啡粉,再灑上一些碎巧克力;挖一勺送入口中,奶酪的豐盈細滑與溼潤的手指餅乾的顆粒感混合在一起,甜的滋味剛一湧出便由咖啡的苦來平衡,即使正餐吃了再多的意大利麵也無法拒絕這樣一道美味的甜品。除了經典口味,開心果口味,各式水果口味的提拉米蘇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新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兩名遊客在售賣提拉米蘇的店鋪中享受悠閒時光。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說到甜,泰國人絕對是甜味的忠實擁護者。泰國文化中,黃色或金色寓意著吉祥富貴,而“黃金三寶”——蛋黃花、蛋黃球和甜蛋絲正是泰國最具傳統文化色彩的甜品。這幾款甜品都由蛋黃、糖漿和麵粉製作而成,普通集市上就有賣,也是重大節慶典禮上的必備甜品。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拍攝的“瑪阿穆勒”。“瑪阿穆勒”是多個阿拉伯國家的一種傳統糕點。要製作“瑪阿穆勒”,首先要在麵粉中加入黃油、酵母、糖等調味劑揉制、發酵;其後,再將麵糰分成小塊,在其中塞入開心果、核桃仁、椰棗等各式果乾作為餡料;最後使用模具將小塊麵糰壓制成型,放入烤箱烤制。每逢節慶,當地糕點店鋪會特別製作“瑪阿穆勒”等糕點供客人選購,有些家庭也會自制這種糕點。每當親朋好友互相拜訪時,主人家便會拿出準備好的“瑪阿穆勒”,和客人一起享用,閒話家常,共敘情誼。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的工作人員裝盤售賣“瑪阿穆勒”。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8日,在敘利亞大馬士革一家糕點店,店員製作“瑪阿穆勒”。新華社發(阿馬爾·薩法爾賈拉尼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傳統甜點“拉杜”。“拉杜”是外形類似雞蛋的圓球形甜點,由麵粉、糖、植物油、香料和堅果等原料按比例混合後烤制而成,酥鬆香甜,口感厚重,是南亞地區家喻戶曉的傳統甜點之一。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一名男子展示傳統甜點“拉杜”。 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3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拍攝的炸好的油糕。斯里蘭卡甜點品種十分豐富。傳統甜食油糕是在斯里蘭卡傳統節日以及家庭聚會上常見的甜點,它以米粉、糖漿和椰奶為原料,油炸後形成小山包狀。新華社記者唐璐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拍攝的禮盒裝馬卡龍。

9月13日,中國將迎來傳統佳節——中秋節。月餅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糕點,久負盛名,備受人們喜愛。那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是否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糕點,讓人食之難忘呢?答案是肯定的。

馬卡龍(Macaron)是源自法國的浪漫甜點,又稱杏仁小圓餅、法式小圓餅,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製作,並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的法式甜點,口感豐富,外脆內柔,外觀五彩繽紛,精緻小巧。馬卡龍歷史上曾是貴族食物,是奢華的象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馬卡龍漸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以其繽紛的色彩、清新細膩的口感和小巧玲瓏的造型博得人們的喜愛。馬卡龍層次感分明,咬一口,首先嚐到的是很薄但酥脆的外殼,接著是又軟又綿密的內層。和奶油的質感不同,杏仁餅的韌勁將餡料撐起,又給軟膩的餡料增加了嚼勁。一枚完美的馬卡龍,表面光滑,無坑疤,在燈光照射下泛著淡淡光澤,餅身下緣還會出現一圈漂亮的蕾絲裙邊。如今,馬卡龍作為法式甜點當之無愧的代表,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睞,法國麵包店、超市少不了馬卡龍的身影,拉迪雷(Laduree)、皮埃爾·埃爾姆(Pierre Herme)等知名馬卡龍甜品店常年門庭若市,吸引著慕名而來的人們把“法式浪漫”帶回家。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拍攝的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6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班蘭蛋糕是一種獨特的新加坡蛋糕。其做法是在西方雪紡蛋糕做法的基礎上加入東南亞的香料班蘭葉,從而調製出獨特的口感。班蘭蛋糕成品顏色為淡黃綠色,質地柔軟,口感甜美,適合搭配咖啡享用。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4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拍攝的烤好的卡累利阿派。卡累利阿派是典型的芬蘭傳統食物,大到高檔商場、飯店,小到路邊咖啡店和食品攤都有售賣。卡累利阿派的傳統制作方法是用黑麥和小麥麵粉混合做成麵餅,塗上米粥放入烤爐烘烤,最後淋上黃油水或牛奶水晾乾。隨著社會發展,卡累利阿派衍生出很多新樣式,但傳統制作方法得到了保護和傳承。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麵點師皮爾科·倫蘇向面板上撒麵粉。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拍攝的一塊經典口味的提拉米蘇。提拉米蘇是意大利傳統甜品,且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經典的意式提拉米蘇由馬斯卡彭奶酪、手指餅乾、蛋黃、咖啡、可可粉等原料製成。浸泡過咖啡的手指餅與奶酪糊相互疊加,最上層撒上咖啡粉,再灑上一些碎巧克力;挖一勺送入口中,奶酪的豐盈細滑與溼潤的手指餅乾的顆粒感混合在一起,甜的滋味剛一湧出便由咖啡的苦來平衡,即使正餐吃了再多的意大利麵也無法拒絕這樣一道美味的甜品。除了經典口味,開心果口味,各式水果口味的提拉米蘇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新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兩名遊客在售賣提拉米蘇的店鋪中享受悠閒時光。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說到甜,泰國人絕對是甜味的忠實擁護者。泰國文化中,黃色或金色寓意著吉祥富貴,而“黃金三寶”——蛋黃花、蛋黃球和甜蛋絲正是泰國最具傳統文化色彩的甜品。這幾款甜品都由蛋黃、糖漿和麵粉製作而成,普通集市上就有賣,也是重大節慶典禮上的必備甜品。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拍攝的“瑪阿穆勒”。“瑪阿穆勒”是多個阿拉伯國家的一種傳統糕點。要製作“瑪阿穆勒”,首先要在麵粉中加入黃油、酵母、糖等調味劑揉制、發酵;其後,再將麵糰分成小塊,在其中塞入開心果、核桃仁、椰棗等各式果乾作為餡料;最後使用模具將小塊麵糰壓制成型,放入烤箱烤制。每逢節慶,當地糕點店鋪會特別製作“瑪阿穆勒”等糕點供客人選購,有些家庭也會自制這種糕點。每當親朋好友互相拜訪時,主人家便會拿出準備好的“瑪阿穆勒”,和客人一起享用,閒話家常,共敘情誼。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的工作人員裝盤售賣“瑪阿穆勒”。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8日,在敘利亞大馬士革一家糕點店,店員製作“瑪阿穆勒”。新華社發(阿馬爾·薩法爾賈拉尼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傳統甜點“拉杜”。“拉杜”是外形類似雞蛋的圓球形甜點,由麵粉、糖、植物油、香料和堅果等原料按比例混合後烤制而成,酥鬆香甜,口感厚重,是南亞地區家喻戶曉的傳統甜點之一。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一名男子展示傳統甜點“拉杜”。 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3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拍攝的炸好的油糕。斯里蘭卡甜點品種十分豐富。傳統甜食油糕是在斯里蘭卡傳統節日以及家庭聚會上常見的甜點,它以米粉、糖漿和椰奶為原料,油炸後形成小山包狀。新華社記者唐璐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3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餐廳甜點師在製作油糕。新華社記者唐璐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拍攝的禮盒裝馬卡龍。

9月13日,中國將迎來傳統佳節——中秋節。月餅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糕點,久負盛名,備受人們喜愛。那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是否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糕點,讓人食之難忘呢?答案是肯定的。

馬卡龍(Macaron)是源自法國的浪漫甜點,又稱杏仁小圓餅、法式小圓餅,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製作,並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的法式甜點,口感豐富,外脆內柔,外觀五彩繽紛,精緻小巧。馬卡龍歷史上曾是貴族食物,是奢華的象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馬卡龍漸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以其繽紛的色彩、清新細膩的口感和小巧玲瓏的造型博得人們的喜愛。馬卡龍層次感分明,咬一口,首先嚐到的是很薄但酥脆的外殼,接著是又軟又綿密的內層。和奶油的質感不同,杏仁餅的韌勁將餡料撐起,又給軟膩的餡料增加了嚼勁。一枚完美的馬卡龍,表面光滑,無坑疤,在燈光照射下泛著淡淡光澤,餅身下緣還會出現一圈漂亮的蕾絲裙邊。如今,馬卡龍作為法式甜點當之無愧的代表,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睞,法國麵包店、超市少不了馬卡龍的身影,拉迪雷(Laduree)、皮埃爾·埃爾姆(Pierre Herme)等知名馬卡龍甜品店常年門庭若市,吸引著慕名而來的人們把“法式浪漫”帶回家。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拍攝的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6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班蘭蛋糕是一種獨特的新加坡蛋糕。其做法是在西方雪紡蛋糕做法的基礎上加入東南亞的香料班蘭葉,從而調製出獨特的口感。班蘭蛋糕成品顏色為淡黃綠色,質地柔軟,口感甜美,適合搭配咖啡享用。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4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拍攝的烤好的卡累利阿派。卡累利阿派是典型的芬蘭傳統食物,大到高檔商場、飯店,小到路邊咖啡店和食品攤都有售賣。卡累利阿派的傳統制作方法是用黑麥和小麥麵粉混合做成麵餅,塗上米粥放入烤爐烘烤,最後淋上黃油水或牛奶水晾乾。隨著社會發展,卡累利阿派衍生出很多新樣式,但傳統制作方法得到了保護和傳承。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麵點師皮爾科·倫蘇向面板上撒麵粉。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拍攝的一塊經典口味的提拉米蘇。提拉米蘇是意大利傳統甜品,且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經典的意式提拉米蘇由馬斯卡彭奶酪、手指餅乾、蛋黃、咖啡、可可粉等原料製成。浸泡過咖啡的手指餅與奶酪糊相互疊加,最上層撒上咖啡粉,再灑上一些碎巧克力;挖一勺送入口中,奶酪的豐盈細滑與溼潤的手指餅乾的顆粒感混合在一起,甜的滋味剛一湧出便由咖啡的苦來平衡,即使正餐吃了再多的意大利麵也無法拒絕這樣一道美味的甜品。除了經典口味,開心果口味,各式水果口味的提拉米蘇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新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兩名遊客在售賣提拉米蘇的店鋪中享受悠閒時光。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說到甜,泰國人絕對是甜味的忠實擁護者。泰國文化中,黃色或金色寓意著吉祥富貴,而“黃金三寶”——蛋黃花、蛋黃球和甜蛋絲正是泰國最具傳統文化色彩的甜品。這幾款甜品都由蛋黃、糖漿和麵粉製作而成,普通集市上就有賣,也是重大節慶典禮上的必備甜品。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拍攝的“瑪阿穆勒”。“瑪阿穆勒”是多個阿拉伯國家的一種傳統糕點。要製作“瑪阿穆勒”,首先要在麵粉中加入黃油、酵母、糖等調味劑揉制、發酵;其後,再將麵糰分成小塊,在其中塞入開心果、核桃仁、椰棗等各式果乾作為餡料;最後使用模具將小塊麵糰壓制成型,放入烤箱烤制。每逢節慶,當地糕點店鋪會特別製作“瑪阿穆勒”等糕點供客人選購,有些家庭也會自制這種糕點。每當親朋好友互相拜訪時,主人家便會拿出準備好的“瑪阿穆勒”,和客人一起享用,閒話家常,共敘情誼。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的工作人員裝盤售賣“瑪阿穆勒”。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8日,在敘利亞大馬士革一家糕點店,店員製作“瑪阿穆勒”。新華社發(阿馬爾·薩法爾賈拉尼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傳統甜點“拉杜”。“拉杜”是外形類似雞蛋的圓球形甜點,由麵粉、糖、植物油、香料和堅果等原料按比例混合後烤制而成,酥鬆香甜,口感厚重,是南亞地區家喻戶曉的傳統甜點之一。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一名男子展示傳統甜點“拉杜”。 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3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拍攝的炸好的油糕。斯里蘭卡甜點品種十分豐富。傳統甜食油糕是在斯里蘭卡傳統節日以及家庭聚會上常見的甜點,它以米粉、糖漿和椰奶為原料,油炸後形成小山包狀。新華社記者唐璐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3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餐廳甜點師在製作油糕。新華社記者唐璐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18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塔克西姆廣場的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巴克拉瓦”。果仁蜜餅“巴克拉瓦”是土耳其民眾最喜愛的傳統甜點之一。“巴克拉瓦”用糖漿或蜂蜜調味,中部是切碎的果仁,上下是多層用油脂起酥的酥皮,有方形、菱形和三角形,吃下去口感酥鬆香脆、甜蜜芬芳。 在土耳其,售賣“巴克拉瓦”的店鋪遍佈各個城市。無論是作為慶祝節日的盛宴上的佳餚,還是作為午後小憩的茶點,“巴克拉瓦”都深受民眾歡迎。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拍攝的禮盒裝馬卡龍。

9月13日,中國將迎來傳統佳節——中秋節。月餅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糕點,久負盛名,備受人們喜愛。那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是否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糕點,讓人食之難忘呢?答案是肯定的。

馬卡龍(Macaron)是源自法國的浪漫甜點,又稱杏仁小圓餅、法式小圓餅,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製作,並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的法式甜點,口感豐富,外脆內柔,外觀五彩繽紛,精緻小巧。馬卡龍歷史上曾是貴族食物,是奢華的象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馬卡龍漸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以其繽紛的色彩、清新細膩的口感和小巧玲瓏的造型博得人們的喜愛。馬卡龍層次感分明,咬一口,首先嚐到的是很薄但酥脆的外殼,接著是又軟又綿密的內層。和奶油的質感不同,杏仁餅的韌勁將餡料撐起,又給軟膩的餡料增加了嚼勁。一枚完美的馬卡龍,表面光滑,無坑疤,在燈光照射下泛著淡淡光澤,餅身下緣還會出現一圈漂亮的蕾絲裙邊。如今,馬卡龍作為法式甜點當之無愧的代表,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睞,法國麵包店、超市少不了馬卡龍的身影,拉迪雷(Laduree)、皮埃爾·埃爾姆(Pierre Herme)等知名馬卡龍甜品店常年門庭若市,吸引著慕名而來的人們把“法式浪漫”帶回家。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拍攝的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6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班蘭蛋糕是一種獨特的新加坡蛋糕。其做法是在西方雪紡蛋糕做法的基礎上加入東南亞的香料班蘭葉,從而調製出獨特的口感。班蘭蛋糕成品顏色為淡黃綠色,質地柔軟,口感甜美,適合搭配咖啡享用。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4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拍攝的烤好的卡累利阿派。卡累利阿派是典型的芬蘭傳統食物,大到高檔商場、飯店,小到路邊咖啡店和食品攤都有售賣。卡累利阿派的傳統制作方法是用黑麥和小麥麵粉混合做成麵餅,塗上米粥放入烤爐烘烤,最後淋上黃油水或牛奶水晾乾。隨著社會發展,卡累利阿派衍生出很多新樣式,但傳統制作方法得到了保護和傳承。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麵點師皮爾科·倫蘇向面板上撒麵粉。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拍攝的一塊經典口味的提拉米蘇。提拉米蘇是意大利傳統甜品,且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經典的意式提拉米蘇由馬斯卡彭奶酪、手指餅乾、蛋黃、咖啡、可可粉等原料製成。浸泡過咖啡的手指餅與奶酪糊相互疊加,最上層撒上咖啡粉,再灑上一些碎巧克力;挖一勺送入口中,奶酪的豐盈細滑與溼潤的手指餅乾的顆粒感混合在一起,甜的滋味剛一湧出便由咖啡的苦來平衡,即使正餐吃了再多的意大利麵也無法拒絕這樣一道美味的甜品。除了經典口味,開心果口味,各式水果口味的提拉米蘇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新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兩名遊客在售賣提拉米蘇的店鋪中享受悠閒時光。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說到甜,泰國人絕對是甜味的忠實擁護者。泰國文化中,黃色或金色寓意著吉祥富貴,而“黃金三寶”——蛋黃花、蛋黃球和甜蛋絲正是泰國最具傳統文化色彩的甜品。這幾款甜品都由蛋黃、糖漿和麵粉製作而成,普通集市上就有賣,也是重大節慶典禮上的必備甜品。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拍攝的“瑪阿穆勒”。“瑪阿穆勒”是多個阿拉伯國家的一種傳統糕點。要製作“瑪阿穆勒”,首先要在麵粉中加入黃油、酵母、糖等調味劑揉制、發酵;其後,再將麵糰分成小塊,在其中塞入開心果、核桃仁、椰棗等各式果乾作為餡料;最後使用模具將小塊麵糰壓制成型,放入烤箱烤制。每逢節慶,當地糕點店鋪會特別製作“瑪阿穆勒”等糕點供客人選購,有些家庭也會自制這種糕點。每當親朋好友互相拜訪時,主人家便會拿出準備好的“瑪阿穆勒”,和客人一起享用,閒話家常,共敘情誼。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的工作人員裝盤售賣“瑪阿穆勒”。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8日,在敘利亞大馬士革一家糕點店,店員製作“瑪阿穆勒”。新華社發(阿馬爾·薩法爾賈拉尼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傳統甜點“拉杜”。“拉杜”是外形類似雞蛋的圓球形甜點,由麵粉、糖、植物油、香料和堅果等原料按比例混合後烤制而成,酥鬆香甜,口感厚重,是南亞地區家喻戶曉的傳統甜點之一。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一名男子展示傳統甜點“拉杜”。 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3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拍攝的炸好的油糕。斯里蘭卡甜點品種十分豐富。傳統甜食油糕是在斯里蘭卡傳統節日以及家庭聚會上常見的甜點,它以米粉、糖漿和椰奶為原料,油炸後形成小山包狀。新華社記者唐璐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3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餐廳甜點師在製作油糕。新華社記者唐璐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18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塔克西姆廣場的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巴克拉瓦”。果仁蜜餅“巴克拉瓦”是土耳其民眾最喜愛的傳統甜點之一。“巴克拉瓦”用糖漿或蜂蜜調味,中部是切碎的果仁,上下是多層用油脂起酥的酥皮,有方形、菱形和三角形,吃下去口感酥鬆香脆、甜蜜芬芳。 在土耳其,售賣“巴克拉瓦”的店鋪遍佈各個城市。無論是作為慶祝節日的盛宴上的佳餚,還是作為午後小憩的茶點,“巴克拉瓦”都深受民眾歡迎。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18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塔克西姆廣場拍攝的一家銷售“巴克拉瓦”的甜品店。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拍攝的禮盒裝馬卡龍。

9月13日,中國將迎來傳統佳節——中秋節。月餅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糕點,久負盛名,備受人們喜愛。那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是否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糕點,讓人食之難忘呢?答案是肯定的。

馬卡龍(Macaron)是源自法國的浪漫甜點,又稱杏仁小圓餅、法式小圓餅,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製作,並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的法式甜點,口感豐富,外脆內柔,外觀五彩繽紛,精緻小巧。馬卡龍歷史上曾是貴族食物,是奢華的象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馬卡龍漸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以其繽紛的色彩、清新細膩的口感和小巧玲瓏的造型博得人們的喜愛。馬卡龍層次感分明,咬一口,首先嚐到的是很薄但酥脆的外殼,接著是又軟又綿密的內層。和奶油的質感不同,杏仁餅的韌勁將餡料撐起,又給軟膩的餡料增加了嚼勁。一枚完美的馬卡龍,表面光滑,無坑疤,在燈光照射下泛著淡淡光澤,餅身下緣還會出現一圈漂亮的蕾絲裙邊。如今,馬卡龍作為法式甜點當之無愧的代表,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睞,法國麵包店、超市少不了馬卡龍的身影,拉迪雷(Laduree)、皮埃爾·埃爾姆(Pierre Herme)等知名馬卡龍甜品店常年門庭若市,吸引著慕名而來的人們把“法式浪漫”帶回家。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拍攝的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6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班蘭蛋糕是一種獨特的新加坡蛋糕。其做法是在西方雪紡蛋糕做法的基礎上加入東南亞的香料班蘭葉,從而調製出獨特的口感。班蘭蛋糕成品顏色為淡黃綠色,質地柔軟,口感甜美,適合搭配咖啡享用。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4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拍攝的烤好的卡累利阿派。卡累利阿派是典型的芬蘭傳統食物,大到高檔商場、飯店,小到路邊咖啡店和食品攤都有售賣。卡累利阿派的傳統制作方法是用黑麥和小麥麵粉混合做成麵餅,塗上米粥放入烤爐烘烤,最後淋上黃油水或牛奶水晾乾。隨著社會發展,卡累利阿派衍生出很多新樣式,但傳統制作方法得到了保護和傳承。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麵點師皮爾科·倫蘇向面板上撒麵粉。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拍攝的一塊經典口味的提拉米蘇。提拉米蘇是意大利傳統甜品,且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經典的意式提拉米蘇由馬斯卡彭奶酪、手指餅乾、蛋黃、咖啡、可可粉等原料製成。浸泡過咖啡的手指餅與奶酪糊相互疊加,最上層撒上咖啡粉,再灑上一些碎巧克力;挖一勺送入口中,奶酪的豐盈細滑與溼潤的手指餅乾的顆粒感混合在一起,甜的滋味剛一湧出便由咖啡的苦來平衡,即使正餐吃了再多的意大利麵也無法拒絕這樣一道美味的甜品。除了經典口味,開心果口味,各式水果口味的提拉米蘇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新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兩名遊客在售賣提拉米蘇的店鋪中享受悠閒時光。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說到甜,泰國人絕對是甜味的忠實擁護者。泰國文化中,黃色或金色寓意著吉祥富貴,而“黃金三寶”——蛋黃花、蛋黃球和甜蛋絲正是泰國最具傳統文化色彩的甜品。這幾款甜品都由蛋黃、糖漿和麵粉製作而成,普通集市上就有賣,也是重大節慶典禮上的必備甜品。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拍攝的“瑪阿穆勒”。“瑪阿穆勒”是多個阿拉伯國家的一種傳統糕點。要製作“瑪阿穆勒”,首先要在麵粉中加入黃油、酵母、糖等調味劑揉制、發酵;其後,再將麵糰分成小塊,在其中塞入開心果、核桃仁、椰棗等各式果乾作為餡料;最後使用模具將小塊麵糰壓制成型,放入烤箱烤制。每逢節慶,當地糕點店鋪會特別製作“瑪阿穆勒”等糕點供客人選購,有些家庭也會自制這種糕點。每當親朋好友互相拜訪時,主人家便會拿出準備好的“瑪阿穆勒”,和客人一起享用,閒話家常,共敘情誼。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的工作人員裝盤售賣“瑪阿穆勒”。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8日,在敘利亞大馬士革一家糕點店,店員製作“瑪阿穆勒”。新華社發(阿馬爾·薩法爾賈拉尼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傳統甜點“拉杜”。“拉杜”是外形類似雞蛋的圓球形甜點,由麵粉、糖、植物油、香料和堅果等原料按比例混合後烤制而成,酥鬆香甜,口感厚重,是南亞地區家喻戶曉的傳統甜點之一。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一名男子展示傳統甜點“拉杜”。 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3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拍攝的炸好的油糕。斯里蘭卡甜點品種十分豐富。傳統甜食油糕是在斯里蘭卡傳統節日以及家庭聚會上常見的甜點,它以米粉、糖漿和椰奶為原料,油炸後形成小山包狀。新華社記者唐璐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3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餐廳甜點師在製作油糕。新華社記者唐璐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18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塔克西姆廣場的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巴克拉瓦”。果仁蜜餅“巴克拉瓦”是土耳其民眾最喜愛的傳統甜點之一。“巴克拉瓦”用糖漿或蜂蜜調味,中部是切碎的果仁,上下是多層用油脂起酥的酥皮,有方形、菱形和三角形,吃下去口感酥鬆香脆、甜蜜芬芳。 在土耳其,售賣“巴克拉瓦”的店鋪遍佈各個城市。無論是作為慶祝節日的盛宴上的佳餚,還是作為午後小憩的茶點,“巴克拉瓦”都深受民眾歡迎。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18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塔克西姆廣場拍攝的一家銷售“巴克拉瓦”的甜品店。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1日,在伊拉克巴格達一家麵包店,麵包師掰開烤制好的“克萊佳”。椰棗餡餅“克萊佳”是伊拉克的傳統甜點,在慶祝節日或者家庭聚會時伊拉克人通常會將“克萊佳”配茶一起享用。“克萊佳”是用麵粉和黃油或酥油製成的,形狀和餡料多種多樣,但椰棗餡最受歡迎。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拍攝的禮盒裝馬卡龍。

9月13日,中國將迎來傳統佳節——中秋節。月餅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糕點,久負盛名,備受人們喜愛。那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是否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糕點,讓人食之難忘呢?答案是肯定的。

馬卡龍(Macaron)是源自法國的浪漫甜點,又稱杏仁小圓餅、法式小圓餅,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製作,並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的法式甜點,口感豐富,外脆內柔,外觀五彩繽紛,精緻小巧。馬卡龍歷史上曾是貴族食物,是奢華的象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馬卡龍漸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以其繽紛的色彩、清新細膩的口感和小巧玲瓏的造型博得人們的喜愛。馬卡龍層次感分明,咬一口,首先嚐到的是很薄但酥脆的外殼,接著是又軟又綿密的內層。和奶油的質感不同,杏仁餅的韌勁將餡料撐起,又給軟膩的餡料增加了嚼勁。一枚完美的馬卡龍,表面光滑,無坑疤,在燈光照射下泛著淡淡光澤,餅身下緣還會出現一圈漂亮的蕾絲裙邊。如今,馬卡龍作為法式甜點當之無愧的代表,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睞,法國麵包店、超市少不了馬卡龍的身影,拉迪雷(Laduree)、皮埃爾·埃爾姆(Pierre Herme)等知名馬卡龍甜品店常年門庭若市,吸引著慕名而來的人們把“法式浪漫”帶回家。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拍攝的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6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班蘭蛋糕是一種獨特的新加坡蛋糕。其做法是在西方雪紡蛋糕做法的基礎上加入東南亞的香料班蘭葉,從而調製出獨特的口感。班蘭蛋糕成品顏色為淡黃綠色,質地柔軟,口感甜美,適合搭配咖啡享用。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4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拍攝的烤好的卡累利阿派。卡累利阿派是典型的芬蘭傳統食物,大到高檔商場、飯店,小到路邊咖啡店和食品攤都有售賣。卡累利阿派的傳統制作方法是用黑麥和小麥麵粉混合做成麵餅,塗上米粥放入烤爐烘烤,最後淋上黃油水或牛奶水晾乾。隨著社會發展,卡累利阿派衍生出很多新樣式,但傳統制作方法得到了保護和傳承。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麵點師皮爾科·倫蘇向面板上撒麵粉。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拍攝的一塊經典口味的提拉米蘇。提拉米蘇是意大利傳統甜品,且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經典的意式提拉米蘇由馬斯卡彭奶酪、手指餅乾、蛋黃、咖啡、可可粉等原料製成。浸泡過咖啡的手指餅與奶酪糊相互疊加,最上層撒上咖啡粉,再灑上一些碎巧克力;挖一勺送入口中,奶酪的豐盈細滑與溼潤的手指餅乾的顆粒感混合在一起,甜的滋味剛一湧出便由咖啡的苦來平衡,即使正餐吃了再多的意大利麵也無法拒絕這樣一道美味的甜品。除了經典口味,開心果口味,各式水果口味的提拉米蘇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新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兩名遊客在售賣提拉米蘇的店鋪中享受悠閒時光。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說到甜,泰國人絕對是甜味的忠實擁護者。泰國文化中,黃色或金色寓意著吉祥富貴,而“黃金三寶”——蛋黃花、蛋黃球和甜蛋絲正是泰國最具傳統文化色彩的甜品。這幾款甜品都由蛋黃、糖漿和麵粉製作而成,普通集市上就有賣,也是重大節慶典禮上的必備甜品。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拍攝的“瑪阿穆勒”。“瑪阿穆勒”是多個阿拉伯國家的一種傳統糕點。要製作“瑪阿穆勒”,首先要在麵粉中加入黃油、酵母、糖等調味劑揉制、發酵;其後,再將麵糰分成小塊,在其中塞入開心果、核桃仁、椰棗等各式果乾作為餡料;最後使用模具將小塊麵糰壓制成型,放入烤箱烤制。每逢節慶,當地糕點店鋪會特別製作“瑪阿穆勒”等糕點供客人選購,有些家庭也會自制這種糕點。每當親朋好友互相拜訪時,主人家便會拿出準備好的“瑪阿穆勒”,和客人一起享用,閒話家常,共敘情誼。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的工作人員裝盤售賣“瑪阿穆勒”。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8日,在敘利亞大馬士革一家糕點店,店員製作“瑪阿穆勒”。新華社發(阿馬爾·薩法爾賈拉尼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傳統甜點“拉杜”。“拉杜”是外形類似雞蛋的圓球形甜點,由麵粉、糖、植物油、香料和堅果等原料按比例混合後烤制而成,酥鬆香甜,口感厚重,是南亞地區家喻戶曉的傳統甜點之一。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一名男子展示傳統甜點“拉杜”。 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3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拍攝的炸好的油糕。斯里蘭卡甜點品種十分豐富。傳統甜食油糕是在斯里蘭卡傳統節日以及家庭聚會上常見的甜點,它以米粉、糖漿和椰奶為原料,油炸後形成小山包狀。新華社記者唐璐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3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餐廳甜點師在製作油糕。新華社記者唐璐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18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塔克西姆廣場的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巴克拉瓦”。果仁蜜餅“巴克拉瓦”是土耳其民眾最喜愛的傳統甜點之一。“巴克拉瓦”用糖漿或蜂蜜調味,中部是切碎的果仁,上下是多層用油脂起酥的酥皮,有方形、菱形和三角形,吃下去口感酥鬆香脆、甜蜜芬芳。 在土耳其,售賣“巴克拉瓦”的店鋪遍佈各個城市。無論是作為慶祝節日的盛宴上的佳餚,還是作為午後小憩的茶點,“巴克拉瓦”都深受民眾歡迎。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18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塔克西姆廣場拍攝的一家銷售“巴克拉瓦”的甜品店。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1日,在伊拉克巴格達一家麵包店,麵包師掰開烤制好的“克萊佳”。椰棗餡餅“克萊佳”是伊拉克的傳統甜點,在慶祝節日或者家庭聚會時伊拉克人通常會將“克萊佳”配茶一起享用。“克萊佳”是用麵粉和黃油或酥油製成的,形狀和餡料多種多樣,但椰棗餡最受歡迎。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1日在伊拉克巴格達一家麵包店拍攝的烤制中的“克萊佳”。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拍攝的禮盒裝馬卡龍。

9月13日,中國將迎來傳統佳節——中秋節。月餅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糕點,久負盛名,備受人們喜愛。那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是否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糕點,讓人食之難忘呢?答案是肯定的。

馬卡龍(Macaron)是源自法國的浪漫甜點,又稱杏仁小圓餅、法式小圓餅,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製作,並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的法式甜點,口感豐富,外脆內柔,外觀五彩繽紛,精緻小巧。馬卡龍歷史上曾是貴族食物,是奢華的象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馬卡龍漸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以其繽紛的色彩、清新細膩的口感和小巧玲瓏的造型博得人們的喜愛。馬卡龍層次感分明,咬一口,首先嚐到的是很薄但酥脆的外殼,接著是又軟又綿密的內層。和奶油的質感不同,杏仁餅的韌勁將餡料撐起,又給軟膩的餡料增加了嚼勁。一枚完美的馬卡龍,表面光滑,無坑疤,在燈光照射下泛著淡淡光澤,餅身下緣還會出現一圈漂亮的蕾絲裙邊。如今,馬卡龍作為法式甜點當之無愧的代表,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睞,法國麵包店、超市少不了馬卡龍的身影,拉迪雷(Laduree)、皮埃爾·埃爾姆(Pierre Herme)等知名馬卡龍甜品店常年門庭若市,吸引著慕名而來的人們把“法式浪漫”帶回家。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拍攝的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6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班蘭蛋糕是一種獨特的新加坡蛋糕。其做法是在西方雪紡蛋糕做法的基礎上加入東南亞的香料班蘭葉,從而調製出獨特的口感。班蘭蛋糕成品顏色為淡黃綠色,質地柔軟,口感甜美,適合搭配咖啡享用。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4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拍攝的烤好的卡累利阿派。卡累利阿派是典型的芬蘭傳統食物,大到高檔商場、飯店,小到路邊咖啡店和食品攤都有售賣。卡累利阿派的傳統制作方法是用黑麥和小麥麵粉混合做成麵餅,塗上米粥放入烤爐烘烤,最後淋上黃油水或牛奶水晾乾。隨著社會發展,卡累利阿派衍生出很多新樣式,但傳統制作方法得到了保護和傳承。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麵點師皮爾科·倫蘇向面板上撒麵粉。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拍攝的一塊經典口味的提拉米蘇。提拉米蘇是意大利傳統甜品,且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經典的意式提拉米蘇由馬斯卡彭奶酪、手指餅乾、蛋黃、咖啡、可可粉等原料製成。浸泡過咖啡的手指餅與奶酪糊相互疊加,最上層撒上咖啡粉,再灑上一些碎巧克力;挖一勺送入口中,奶酪的豐盈細滑與溼潤的手指餅乾的顆粒感混合在一起,甜的滋味剛一湧出便由咖啡的苦來平衡,即使正餐吃了再多的意大利麵也無法拒絕這樣一道美味的甜品。除了經典口味,開心果口味,各式水果口味的提拉米蘇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新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兩名遊客在售賣提拉米蘇的店鋪中享受悠閒時光。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說到甜,泰國人絕對是甜味的忠實擁護者。泰國文化中,黃色或金色寓意著吉祥富貴,而“黃金三寶”——蛋黃花、蛋黃球和甜蛋絲正是泰國最具傳統文化色彩的甜品。這幾款甜品都由蛋黃、糖漿和麵粉製作而成,普通集市上就有賣,也是重大節慶典禮上的必備甜品。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拍攝的“瑪阿穆勒”。“瑪阿穆勒”是多個阿拉伯國家的一種傳統糕點。要製作“瑪阿穆勒”,首先要在麵粉中加入黃油、酵母、糖等調味劑揉制、發酵;其後,再將麵糰分成小塊,在其中塞入開心果、核桃仁、椰棗等各式果乾作為餡料;最後使用模具將小塊麵糰壓制成型,放入烤箱烤制。每逢節慶,當地糕點店鋪會特別製作“瑪阿穆勒”等糕點供客人選購,有些家庭也會自制這種糕點。每當親朋好友互相拜訪時,主人家便會拿出準備好的“瑪阿穆勒”,和客人一起享用,閒話家常,共敘情誼。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的工作人員裝盤售賣“瑪阿穆勒”。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8日,在敘利亞大馬士革一家糕點店,店員製作“瑪阿穆勒”。新華社發(阿馬爾·薩法爾賈拉尼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傳統甜點“拉杜”。“拉杜”是外形類似雞蛋的圓球形甜點,由麵粉、糖、植物油、香料和堅果等原料按比例混合後烤制而成,酥鬆香甜,口感厚重,是南亞地區家喻戶曉的傳統甜點之一。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一名男子展示傳統甜點“拉杜”。 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3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拍攝的炸好的油糕。斯里蘭卡甜點品種十分豐富。傳統甜食油糕是在斯里蘭卡傳統節日以及家庭聚會上常見的甜點,它以米粉、糖漿和椰奶為原料,油炸後形成小山包狀。新華社記者唐璐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3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餐廳甜點師在製作油糕。新華社記者唐璐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18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塔克西姆廣場的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巴克拉瓦”。果仁蜜餅“巴克拉瓦”是土耳其民眾最喜愛的傳統甜點之一。“巴克拉瓦”用糖漿或蜂蜜調味,中部是切碎的果仁,上下是多層用油脂起酥的酥皮,有方形、菱形和三角形,吃下去口感酥鬆香脆、甜蜜芬芳。 在土耳其,售賣“巴克拉瓦”的店鋪遍佈各個城市。無論是作為慶祝節日的盛宴上的佳餚,還是作為午後小憩的茶點,“巴克拉瓦”都深受民眾歡迎。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18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塔克西姆廣場拍攝的一家銷售“巴克拉瓦”的甜品店。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1日,在伊拉克巴格達一家麵包店,麵包師掰開烤制好的“克萊佳”。椰棗餡餅“克萊佳”是伊拉克的傳統甜點,在慶祝節日或者家庭聚會時伊拉克人通常會將“克萊佳”配茶一起享用。“克萊佳”是用麵粉和黃油或酥油製成的,形狀和餡料多種多樣,但椰棗餡最受歡迎。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1日在伊拉克巴格達一家麵包店拍攝的烤制中的“克萊佳”。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拍攝的娘惹糕。在馬來西亞,早期的中國移民與當地人的後代被稱為峇峇孃惹,男性稱峇峇,女性叫娘惹,是東南亞土生華人族群。峇峇孃惹保留了中華傳統習俗,同時也吸收了當地馬來人的文化,他們的美食同樣兼具了中馬兩國的特色,娘惹糕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娘惹糕由糯米、椰漿、香料等原料製成,口感軟糯,種類及口味繁多。糕點取用蝶豆花、班蘭葉等植物的汁液上色,形成豔麗的色彩,是備受當地人歡迎的美食。新華社發(張紋綜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拍攝的禮盒裝馬卡龍。

9月13日,中國將迎來傳統佳節——中秋節。月餅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糕點,久負盛名,備受人們喜愛。那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是否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糕點,讓人食之難忘呢?答案是肯定的。

馬卡龍(Macaron)是源自法國的浪漫甜點,又稱杏仁小圓餅、法式小圓餅,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製作,並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的法式甜點,口感豐富,外脆內柔,外觀五彩繽紛,精緻小巧。馬卡龍歷史上曾是貴族食物,是奢華的象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馬卡龍漸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以其繽紛的色彩、清新細膩的口感和小巧玲瓏的造型博得人們的喜愛。馬卡龍層次感分明,咬一口,首先嚐到的是很薄但酥脆的外殼,接著是又軟又綿密的內層。和奶油的質感不同,杏仁餅的韌勁將餡料撐起,又給軟膩的餡料增加了嚼勁。一枚完美的馬卡龍,表面光滑,無坑疤,在燈光照射下泛著淡淡光澤,餅身下緣還會出現一圈漂亮的蕾絲裙邊。如今,馬卡龍作為法式甜點當之無愧的代表,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睞,法國麵包店、超市少不了馬卡龍的身影,拉迪雷(Laduree)、皮埃爾·埃爾姆(Pierre Herme)等知名馬卡龍甜品店常年門庭若市,吸引著慕名而來的人們把“法式浪漫”帶回家。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拍攝的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6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班蘭蛋糕是一種獨特的新加坡蛋糕。其做法是在西方雪紡蛋糕做法的基礎上加入東南亞的香料班蘭葉,從而調製出獨特的口感。班蘭蛋糕成品顏色為淡黃綠色,質地柔軟,口感甜美,適合搭配咖啡享用。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4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拍攝的烤好的卡累利阿派。卡累利阿派是典型的芬蘭傳統食物,大到高檔商場、飯店,小到路邊咖啡店和食品攤都有售賣。卡累利阿派的傳統制作方法是用黑麥和小麥麵粉混合做成麵餅,塗上米粥放入烤爐烘烤,最後淋上黃油水或牛奶水晾乾。隨著社會發展,卡累利阿派衍生出很多新樣式,但傳統制作方法得到了保護和傳承。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麵點師皮爾科·倫蘇向面板上撒麵粉。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拍攝的一塊經典口味的提拉米蘇。提拉米蘇是意大利傳統甜品,且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經典的意式提拉米蘇由馬斯卡彭奶酪、手指餅乾、蛋黃、咖啡、可可粉等原料製成。浸泡過咖啡的手指餅與奶酪糊相互疊加,最上層撒上咖啡粉,再灑上一些碎巧克力;挖一勺送入口中,奶酪的豐盈細滑與溼潤的手指餅乾的顆粒感混合在一起,甜的滋味剛一湧出便由咖啡的苦來平衡,即使正餐吃了再多的意大利麵也無法拒絕這樣一道美味的甜品。除了經典口味,開心果口味,各式水果口味的提拉米蘇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新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兩名遊客在售賣提拉米蘇的店鋪中享受悠閒時光。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說到甜,泰國人絕對是甜味的忠實擁護者。泰國文化中,黃色或金色寓意著吉祥富貴,而“黃金三寶”——蛋黃花、蛋黃球和甜蛋絲正是泰國最具傳統文化色彩的甜品。這幾款甜品都由蛋黃、糖漿和麵粉製作而成,普通集市上就有賣,也是重大節慶典禮上的必備甜品。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拍攝的“瑪阿穆勒”。“瑪阿穆勒”是多個阿拉伯國家的一種傳統糕點。要製作“瑪阿穆勒”,首先要在麵粉中加入黃油、酵母、糖等調味劑揉制、發酵;其後,再將麵糰分成小塊,在其中塞入開心果、核桃仁、椰棗等各式果乾作為餡料;最後使用模具將小塊麵糰壓制成型,放入烤箱烤制。每逢節慶,當地糕點店鋪會特別製作“瑪阿穆勒”等糕點供客人選購,有些家庭也會自制這種糕點。每當親朋好友互相拜訪時,主人家便會拿出準備好的“瑪阿穆勒”,和客人一起享用,閒話家常,共敘情誼。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的工作人員裝盤售賣“瑪阿穆勒”。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8日,在敘利亞大馬士革一家糕點店,店員製作“瑪阿穆勒”。新華社發(阿馬爾·薩法爾賈拉尼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傳統甜點“拉杜”。“拉杜”是外形類似雞蛋的圓球形甜點,由麵粉、糖、植物油、香料和堅果等原料按比例混合後烤制而成,酥鬆香甜,口感厚重,是南亞地區家喻戶曉的傳統甜點之一。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一名男子展示傳統甜點“拉杜”。 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3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拍攝的炸好的油糕。斯里蘭卡甜點品種十分豐富。傳統甜食油糕是在斯里蘭卡傳統節日以及家庭聚會上常見的甜點,它以米粉、糖漿和椰奶為原料,油炸後形成小山包狀。新華社記者唐璐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3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餐廳甜點師在製作油糕。新華社記者唐璐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18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塔克西姆廣場的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巴克拉瓦”。果仁蜜餅“巴克拉瓦”是土耳其民眾最喜愛的傳統甜點之一。“巴克拉瓦”用糖漿或蜂蜜調味,中部是切碎的果仁,上下是多層用油脂起酥的酥皮,有方形、菱形和三角形,吃下去口感酥鬆香脆、甜蜜芬芳。 在土耳其,售賣“巴克拉瓦”的店鋪遍佈各個城市。無論是作為慶祝節日的盛宴上的佳餚,還是作為午後小憩的茶點,“巴克拉瓦”都深受民眾歡迎。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18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塔克西姆廣場拍攝的一家銷售“巴克拉瓦”的甜品店。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1日,在伊拉克巴格達一家麵包店,麵包師掰開烤制好的“克萊佳”。椰棗餡餅“克萊佳”是伊拉克的傳統甜點,在慶祝節日或者家庭聚會時伊拉克人通常會將“克萊佳”配茶一起享用。“克萊佳”是用麵粉和黃油或酥油製成的,形狀和餡料多種多樣,但椰棗餡最受歡迎。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1日在伊拉克巴格達一家麵包店拍攝的烤制中的“克萊佳”。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拍攝的娘惹糕。在馬來西亞,早期的中國移民與當地人的後代被稱為峇峇孃惹,男性稱峇峇,女性叫娘惹,是東南亞土生華人族群。峇峇孃惹保留了中華傳統習俗,同時也吸收了當地馬來人的文化,他們的美食同樣兼具了中馬兩國的特色,娘惹糕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娘惹糕由糯米、椰漿、香料等原料製成,口感軟糯,種類及口味繁多。糕點取用蝶豆花、班蘭葉等植物的汁液上色,形成豔麗的色彩,是備受當地人歡迎的美食。新華社發(張紋綜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拍攝的娘惹糕。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拍攝的禮盒裝馬卡龍。

9月13日,中國將迎來傳統佳節——中秋節。月餅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糕點,久負盛名,備受人們喜愛。那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是否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糕點,讓人食之難忘呢?答案是肯定的。

馬卡龍(Macaron)是源自法國的浪漫甜點,又稱杏仁小圓餅、法式小圓餅,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製作,並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的法式甜點,口感豐富,外脆內柔,外觀五彩繽紛,精緻小巧。馬卡龍歷史上曾是貴族食物,是奢華的象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馬卡龍漸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以其繽紛的色彩、清新細膩的口感和小巧玲瓏的造型博得人們的喜愛。馬卡龍層次感分明,咬一口,首先嚐到的是很薄但酥脆的外殼,接著是又軟又綿密的內層。和奶油的質感不同,杏仁餅的韌勁將餡料撐起,又給軟膩的餡料增加了嚼勁。一枚完美的馬卡龍,表面光滑,無坑疤,在燈光照射下泛著淡淡光澤,餅身下緣還會出現一圈漂亮的蕾絲裙邊。如今,馬卡龍作為法式甜點當之無愧的代表,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睞,法國麵包店、超市少不了馬卡龍的身影,拉迪雷(Laduree)、皮埃爾·埃爾姆(Pierre Herme)等知名馬卡龍甜品店常年門庭若市,吸引著慕名而來的人們把“法式浪漫”帶回家。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拍攝的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6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班蘭蛋糕是一種獨特的新加坡蛋糕。其做法是在西方雪紡蛋糕做法的基礎上加入東南亞的香料班蘭葉,從而調製出獨特的口感。班蘭蛋糕成品顏色為淡黃綠色,質地柔軟,口感甜美,適合搭配咖啡享用。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4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拍攝的烤好的卡累利阿派。卡累利阿派是典型的芬蘭傳統食物,大到高檔商場、飯店,小到路邊咖啡店和食品攤都有售賣。卡累利阿派的傳統制作方法是用黑麥和小麥麵粉混合做成麵餅,塗上米粥放入烤爐烘烤,最後淋上黃油水或牛奶水晾乾。隨著社會發展,卡累利阿派衍生出很多新樣式,但傳統制作方法得到了保護和傳承。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麵點師皮爾科·倫蘇向面板上撒麵粉。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拍攝的一塊經典口味的提拉米蘇。提拉米蘇是意大利傳統甜品,且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經典的意式提拉米蘇由馬斯卡彭奶酪、手指餅乾、蛋黃、咖啡、可可粉等原料製成。浸泡過咖啡的手指餅與奶酪糊相互疊加,最上層撒上咖啡粉,再灑上一些碎巧克力;挖一勺送入口中,奶酪的豐盈細滑與溼潤的手指餅乾的顆粒感混合在一起,甜的滋味剛一湧出便由咖啡的苦來平衡,即使正餐吃了再多的意大利麵也無法拒絕這樣一道美味的甜品。除了經典口味,開心果口味,各式水果口味的提拉米蘇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新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兩名遊客在售賣提拉米蘇的店鋪中享受悠閒時光。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說到甜,泰國人絕對是甜味的忠實擁護者。泰國文化中,黃色或金色寓意著吉祥富貴,而“黃金三寶”——蛋黃花、蛋黃球和甜蛋絲正是泰國最具傳統文化色彩的甜品。這幾款甜品都由蛋黃、糖漿和麵粉製作而成,普通集市上就有賣,也是重大節慶典禮上的必備甜品。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拍攝的“瑪阿穆勒”。“瑪阿穆勒”是多個阿拉伯國家的一種傳統糕點。要製作“瑪阿穆勒”,首先要在麵粉中加入黃油、酵母、糖等調味劑揉制、發酵;其後,再將麵糰分成小塊,在其中塞入開心果、核桃仁、椰棗等各式果乾作為餡料;最後使用模具將小塊麵糰壓制成型,放入烤箱烤制。每逢節慶,當地糕點店鋪會特別製作“瑪阿穆勒”等糕點供客人選購,有些家庭也會自制這種糕點。每當親朋好友互相拜訪時,主人家便會拿出準備好的“瑪阿穆勒”,和客人一起享用,閒話家常,共敘情誼。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的工作人員裝盤售賣“瑪阿穆勒”。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8日,在敘利亞大馬士革一家糕點店,店員製作“瑪阿穆勒”。新華社發(阿馬爾·薩法爾賈拉尼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傳統甜點“拉杜”。“拉杜”是外形類似雞蛋的圓球形甜點,由麵粉、糖、植物油、香料和堅果等原料按比例混合後烤制而成,酥鬆香甜,口感厚重,是南亞地區家喻戶曉的傳統甜點之一。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一名男子展示傳統甜點“拉杜”。 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3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拍攝的炸好的油糕。斯里蘭卡甜點品種十分豐富。傳統甜食油糕是在斯里蘭卡傳統節日以及家庭聚會上常見的甜點,它以米粉、糖漿和椰奶為原料,油炸後形成小山包狀。新華社記者唐璐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3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餐廳甜點師在製作油糕。新華社記者唐璐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18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塔克西姆廣場的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巴克拉瓦”。果仁蜜餅“巴克拉瓦”是土耳其民眾最喜愛的傳統甜點之一。“巴克拉瓦”用糖漿或蜂蜜調味,中部是切碎的果仁,上下是多層用油脂起酥的酥皮,有方形、菱形和三角形,吃下去口感酥鬆香脆、甜蜜芬芳。 在土耳其,售賣“巴克拉瓦”的店鋪遍佈各個城市。無論是作為慶祝節日的盛宴上的佳餚,還是作為午後小憩的茶點,“巴克拉瓦”都深受民眾歡迎。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18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塔克西姆廣場拍攝的一家銷售“巴克拉瓦”的甜品店。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1日,在伊拉克巴格達一家麵包店,麵包師掰開烤制好的“克萊佳”。椰棗餡餅“克萊佳”是伊拉克的傳統甜點,在慶祝節日或者家庭聚會時伊拉克人通常會將“克萊佳”配茶一起享用。“克萊佳”是用麵粉和黃油或酥油製成的,形狀和餡料多種多樣,但椰棗餡最受歡迎。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1日在伊拉克巴格達一家麵包店拍攝的烤制中的“克萊佳”。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拍攝的娘惹糕。在馬來西亞,早期的中國移民與當地人的後代被稱為峇峇孃惹,男性稱峇峇,女性叫娘惹,是東南亞土生華人族群。峇峇孃惹保留了中華傳統習俗,同時也吸收了當地馬來人的文化,他們的美食同樣兼具了中馬兩國的特色,娘惹糕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娘惹糕由糯米、椰漿、香料等原料製成,口感軟糯,種類及口味繁多。糕點取用蝶豆花、班蘭葉等植物的汁液上色,形成豔麗的色彩,是備受當地人歡迎的美食。新華社發(張紋綜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拍攝的娘惹糕。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0日在摩洛哥拉巴特的一家傳統糕點作坊裡拍攝的一盤烤制完成的羚羊角酥。羚羊角酥是摩洛哥最著名的傳統甜點之一,呈新月形。羚羊角酥的原料包括麵粉、杏仁、黃油、糖、橙花水等,製作工藝主要是將杏仁糊裹在酥皮內,然後捏製成月牙形,送入烤箱內烤制。羚羊角酥口感酥脆、香甜適口,在摩洛哥到處可見售賣羚羊角酥的糕點店,當地民眾很喜歡用羚羊角酥招待客人。新華社發(艾薩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拍攝的禮盒裝馬卡龍。

9月13日,中國將迎來傳統佳節——中秋節。月餅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糕點,久負盛名,備受人們喜愛。那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是否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糕點,讓人食之難忘呢?答案是肯定的。

馬卡龍(Macaron)是源自法國的浪漫甜點,又稱杏仁小圓餅、法式小圓餅,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製作,並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的法式甜點,口感豐富,外脆內柔,外觀五彩繽紛,精緻小巧。馬卡龍歷史上曾是貴族食物,是奢華的象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馬卡龍漸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以其繽紛的色彩、清新細膩的口感和小巧玲瓏的造型博得人們的喜愛。馬卡龍層次感分明,咬一口,首先嚐到的是很薄但酥脆的外殼,接著是又軟又綿密的內層。和奶油的質感不同,杏仁餅的韌勁將餡料撐起,又給軟膩的餡料增加了嚼勁。一枚完美的馬卡龍,表面光滑,無坑疤,在燈光照射下泛著淡淡光澤,餅身下緣還會出現一圈漂亮的蕾絲裙邊。如今,馬卡龍作為法式甜點當之無愧的代表,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睞,法國麵包店、超市少不了馬卡龍的身影,拉迪雷(Laduree)、皮埃爾·埃爾姆(Pierre Herme)等知名馬卡龍甜品店常年門庭若市,吸引著慕名而來的人們把“法式浪漫”帶回家。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拍攝的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6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班蘭蛋糕是一種獨特的新加坡蛋糕。其做法是在西方雪紡蛋糕做法的基礎上加入東南亞的香料班蘭葉,從而調製出獨特的口感。班蘭蛋糕成品顏色為淡黃綠色,質地柔軟,口感甜美,適合搭配咖啡享用。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4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拍攝的烤好的卡累利阿派。卡累利阿派是典型的芬蘭傳統食物,大到高檔商場、飯店,小到路邊咖啡店和食品攤都有售賣。卡累利阿派的傳統制作方法是用黑麥和小麥麵粉混合做成麵餅,塗上米粥放入烤爐烘烤,最後淋上黃油水或牛奶水晾乾。隨著社會發展,卡累利阿派衍生出很多新樣式,但傳統制作方法得到了保護和傳承。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麵點師皮爾科·倫蘇向面板上撒麵粉。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拍攝的一塊經典口味的提拉米蘇。提拉米蘇是意大利傳統甜品,且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經典的意式提拉米蘇由馬斯卡彭奶酪、手指餅乾、蛋黃、咖啡、可可粉等原料製成。浸泡過咖啡的手指餅與奶酪糊相互疊加,最上層撒上咖啡粉,再灑上一些碎巧克力;挖一勺送入口中,奶酪的豐盈細滑與溼潤的手指餅乾的顆粒感混合在一起,甜的滋味剛一湧出便由咖啡的苦來平衡,即使正餐吃了再多的意大利麵也無法拒絕這樣一道美味的甜品。除了經典口味,開心果口味,各式水果口味的提拉米蘇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新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兩名遊客在售賣提拉米蘇的店鋪中享受悠閒時光。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說到甜,泰國人絕對是甜味的忠實擁護者。泰國文化中,黃色或金色寓意著吉祥富貴,而“黃金三寶”——蛋黃花、蛋黃球和甜蛋絲正是泰國最具傳統文化色彩的甜品。這幾款甜品都由蛋黃、糖漿和麵粉製作而成,普通集市上就有賣,也是重大節慶典禮上的必備甜品。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拍攝的“瑪阿穆勒”。“瑪阿穆勒”是多個阿拉伯國家的一種傳統糕點。要製作“瑪阿穆勒”,首先要在麵粉中加入黃油、酵母、糖等調味劑揉制、發酵;其後,再將麵糰分成小塊,在其中塞入開心果、核桃仁、椰棗等各式果乾作為餡料;最後使用模具將小塊麵糰壓制成型,放入烤箱烤制。每逢節慶,當地糕點店鋪會特別製作“瑪阿穆勒”等糕點供客人選購,有些家庭也會自制這種糕點。每當親朋好友互相拜訪時,主人家便會拿出準備好的“瑪阿穆勒”,和客人一起享用,閒話家常,共敘情誼。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的工作人員裝盤售賣“瑪阿穆勒”。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8日,在敘利亞大馬士革一家糕點店,店員製作“瑪阿穆勒”。新華社發(阿馬爾·薩法爾賈拉尼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傳統甜點“拉杜”。“拉杜”是外形類似雞蛋的圓球形甜點,由麵粉、糖、植物油、香料和堅果等原料按比例混合後烤制而成,酥鬆香甜,口感厚重,是南亞地區家喻戶曉的傳統甜點之一。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一名男子展示傳統甜點“拉杜”。 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3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拍攝的炸好的油糕。斯里蘭卡甜點品種十分豐富。傳統甜食油糕是在斯里蘭卡傳統節日以及家庭聚會上常見的甜點,它以米粉、糖漿和椰奶為原料,油炸後形成小山包狀。新華社記者唐璐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3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餐廳甜點師在製作油糕。新華社記者唐璐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18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塔克西姆廣場的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巴克拉瓦”。果仁蜜餅“巴克拉瓦”是土耳其民眾最喜愛的傳統甜點之一。“巴克拉瓦”用糖漿或蜂蜜調味,中部是切碎的果仁,上下是多層用油脂起酥的酥皮,有方形、菱形和三角形,吃下去口感酥鬆香脆、甜蜜芬芳。 在土耳其,售賣“巴克拉瓦”的店鋪遍佈各個城市。無論是作為慶祝節日的盛宴上的佳餚,還是作為午後小憩的茶點,“巴克拉瓦”都深受民眾歡迎。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18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塔克西姆廣場拍攝的一家銷售“巴克拉瓦”的甜品店。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1日,在伊拉克巴格達一家麵包店,麵包師掰開烤制好的“克萊佳”。椰棗餡餅“克萊佳”是伊拉克的傳統甜點,在慶祝節日或者家庭聚會時伊拉克人通常會將“克萊佳”配茶一起享用。“克萊佳”是用麵粉和黃油或酥油製成的,形狀和餡料多種多樣,但椰棗餡最受歡迎。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1日在伊拉克巴格達一家麵包店拍攝的烤制中的“克萊佳”。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拍攝的娘惹糕。在馬來西亞,早期的中國移民與當地人的後代被稱為峇峇孃惹,男性稱峇峇,女性叫娘惹,是東南亞土生華人族群。峇峇孃惹保留了中華傳統習俗,同時也吸收了當地馬來人的文化,他們的美食同樣兼具了中馬兩國的特色,娘惹糕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娘惹糕由糯米、椰漿、香料等原料製成,口感軟糯,種類及口味繁多。糕點取用蝶豆花、班蘭葉等植物的汁液上色,形成豔麗的色彩,是備受當地人歡迎的美食。新華社發(張紋綜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拍攝的娘惹糕。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0日在摩洛哥拉巴特的一家傳統糕點作坊裡拍攝的一盤烤制完成的羚羊角酥。羚羊角酥是摩洛哥最著名的傳統甜點之一,呈新月形。羚羊角酥的原料包括麵粉、杏仁、黃油、糖、橙花水等,製作工藝主要是將杏仁糊裹在酥皮內,然後捏製成月牙形,送入烤箱內烤制。羚羊角酥口感酥脆、香甜適口,在摩洛哥到處可見售賣羚羊角酥的糕點店,當地民眾很喜歡用羚羊角酥招待客人。新華社發(艾薩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0日,在摩洛哥拉巴特的一家傳統糕點作坊裡,一名工作人員展示一盤烤制完成的羚羊角酥。新華社發(艾薩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拍攝的禮盒裝馬卡龍。

9月13日,中國將迎來傳統佳節——中秋節。月餅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糕點,久負盛名,備受人們喜愛。那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是否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糕點,讓人食之難忘呢?答案是肯定的。

馬卡龍(Macaron)是源自法國的浪漫甜點,又稱杏仁小圓餅、法式小圓餅,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製作,並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的法式甜點,口感豐富,外脆內柔,外觀五彩繽紛,精緻小巧。馬卡龍歷史上曾是貴族食物,是奢華的象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馬卡龍漸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以其繽紛的色彩、清新細膩的口感和小巧玲瓏的造型博得人們的喜愛。馬卡龍層次感分明,咬一口,首先嚐到的是很薄但酥脆的外殼,接著是又軟又綿密的內層。和奶油的質感不同,杏仁餅的韌勁將餡料撐起,又給軟膩的餡料增加了嚼勁。一枚完美的馬卡龍,表面光滑,無坑疤,在燈光照射下泛著淡淡光澤,餅身下緣還會出現一圈漂亮的蕾絲裙邊。如今,馬卡龍作為法式甜點當之無愧的代表,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睞,法國麵包店、超市少不了馬卡龍的身影,拉迪雷(Laduree)、皮埃爾·埃爾姆(Pierre Herme)等知名馬卡龍甜品店常年門庭若市,吸引著慕名而來的人們把“法式浪漫”帶回家。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拍攝的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6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班蘭蛋糕是一種獨特的新加坡蛋糕。其做法是在西方雪紡蛋糕做法的基礎上加入東南亞的香料班蘭葉,從而調製出獨特的口感。班蘭蛋糕成品顏色為淡黃綠色,質地柔軟,口感甜美,適合搭配咖啡享用。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4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拍攝的烤好的卡累利阿派。卡累利阿派是典型的芬蘭傳統食物,大到高檔商場、飯店,小到路邊咖啡店和食品攤都有售賣。卡累利阿派的傳統制作方法是用黑麥和小麥麵粉混合做成麵餅,塗上米粥放入烤爐烘烤,最後淋上黃油水或牛奶水晾乾。隨著社會發展,卡累利阿派衍生出很多新樣式,但傳統制作方法得到了保護和傳承。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麵點師皮爾科·倫蘇向面板上撒麵粉。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拍攝的一塊經典口味的提拉米蘇。提拉米蘇是意大利傳統甜品,且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經典的意式提拉米蘇由馬斯卡彭奶酪、手指餅乾、蛋黃、咖啡、可可粉等原料製成。浸泡過咖啡的手指餅與奶酪糊相互疊加,最上層撒上咖啡粉,再灑上一些碎巧克力;挖一勺送入口中,奶酪的豐盈細滑與溼潤的手指餅乾的顆粒感混合在一起,甜的滋味剛一湧出便由咖啡的苦來平衡,即使正餐吃了再多的意大利麵也無法拒絕這樣一道美味的甜品。除了經典口味,開心果口味,各式水果口味的提拉米蘇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新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兩名遊客在售賣提拉米蘇的店鋪中享受悠閒時光。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說到甜,泰國人絕對是甜味的忠實擁護者。泰國文化中,黃色或金色寓意著吉祥富貴,而“黃金三寶”——蛋黃花、蛋黃球和甜蛋絲正是泰國最具傳統文化色彩的甜品。這幾款甜品都由蛋黃、糖漿和麵粉製作而成,普通集市上就有賣,也是重大節慶典禮上的必備甜品。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拍攝的“瑪阿穆勒”。“瑪阿穆勒”是多個阿拉伯國家的一種傳統糕點。要製作“瑪阿穆勒”,首先要在麵粉中加入黃油、酵母、糖等調味劑揉制、發酵;其後,再將麵糰分成小塊,在其中塞入開心果、核桃仁、椰棗等各式果乾作為餡料;最後使用模具將小塊麵糰壓制成型,放入烤箱烤制。每逢節慶,當地糕點店鋪會特別製作“瑪阿穆勒”等糕點供客人選購,有些家庭也會自制這種糕點。每當親朋好友互相拜訪時,主人家便會拿出準備好的“瑪阿穆勒”,和客人一起享用,閒話家常,共敘情誼。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的工作人員裝盤售賣“瑪阿穆勒”。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8日,在敘利亞大馬士革一家糕點店,店員製作“瑪阿穆勒”。新華社發(阿馬爾·薩法爾賈拉尼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傳統甜點“拉杜”。“拉杜”是外形類似雞蛋的圓球形甜點,由麵粉、糖、植物油、香料和堅果等原料按比例混合後烤制而成,酥鬆香甜,口感厚重,是南亞地區家喻戶曉的傳統甜點之一。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一名男子展示傳統甜點“拉杜”。 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3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拍攝的炸好的油糕。斯里蘭卡甜點品種十分豐富。傳統甜食油糕是在斯里蘭卡傳統節日以及家庭聚會上常見的甜點,它以米粉、糖漿和椰奶為原料,油炸後形成小山包狀。新華社記者唐璐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3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餐廳甜點師在製作油糕。新華社記者唐璐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18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塔克西姆廣場的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巴克拉瓦”。果仁蜜餅“巴克拉瓦”是土耳其民眾最喜愛的傳統甜點之一。“巴克拉瓦”用糖漿或蜂蜜調味,中部是切碎的果仁,上下是多層用油脂起酥的酥皮,有方形、菱形和三角形,吃下去口感酥鬆香脆、甜蜜芬芳。 在土耳其,售賣“巴克拉瓦”的店鋪遍佈各個城市。無論是作為慶祝節日的盛宴上的佳餚,還是作為午後小憩的茶點,“巴克拉瓦”都深受民眾歡迎。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18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塔克西姆廣場拍攝的一家銷售“巴克拉瓦”的甜品店。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1日,在伊拉克巴格達一家麵包店,麵包師掰開烤制好的“克萊佳”。椰棗餡餅“克萊佳”是伊拉克的傳統甜點,在慶祝節日或者家庭聚會時伊拉克人通常會將“克萊佳”配茶一起享用。“克萊佳”是用麵粉和黃油或酥油製成的,形狀和餡料多種多樣,但椰棗餡最受歡迎。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1日在伊拉克巴格達一家麵包店拍攝的烤制中的“克萊佳”。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拍攝的娘惹糕。在馬來西亞,早期的中國移民與當地人的後代被稱為峇峇孃惹,男性稱峇峇,女性叫娘惹,是東南亞土生華人族群。峇峇孃惹保留了中華傳統習俗,同時也吸收了當地馬來人的文化,他們的美食同樣兼具了中馬兩國的特色,娘惹糕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娘惹糕由糯米、椰漿、香料等原料製成,口感軟糯,種類及口味繁多。糕點取用蝶豆花、班蘭葉等植物的汁液上色,形成豔麗的色彩,是備受當地人歡迎的美食。新華社發(張紋綜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拍攝的娘惹糕。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0日在摩洛哥拉巴特的一家傳統糕點作坊裡拍攝的一盤烤制完成的羚羊角酥。羚羊角酥是摩洛哥最著名的傳統甜點之一,呈新月形。羚羊角酥的原料包括麵粉、杏仁、黃油、糖、橙花水等,製作工藝主要是將杏仁糊裹在酥皮內,然後捏製成月牙形,送入烤箱內烤制。羚羊角酥口感酥脆、香甜適口,在摩洛哥到處可見售賣羚羊角酥的糕點店,當地民眾很喜歡用羚羊角酥招待客人。新華社發(艾薩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0日,在摩洛哥拉巴特的一家傳統糕點作坊裡,一名工作人員展示一盤烤制完成的羚羊角酥。新華社發(艾薩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8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糕點師尤利婭展示製作完成的俄式蜂蜜蛋糕。俄式蜂蜜蛋糕是一種由蜂蜜、雞蛋、麵粉、牛奶等原料製成的多層蛋糕,深受喜愛甜食的俄羅斯人青睞。傳統蜂蜜蛋糕的製作流程比較繁瑣,首先將多種原料充分攪拌揉成麵糰,分別製作每一層蛋糕胚,然後將打發的奶油抹在烤好的蛋糕胚上,層層疊加起來,最後撒上蛋糕胚邊角打成的碎屑即成。相傳,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妻子伊麗莎白不吃含有蜂蜜的食物,一位新來的廚師不瞭解她的習慣,為其製作了蜂蜜蛋糕,卻深得皇后的喜愛,蜂蜜蛋糕從此成為聞名全俄的甜點。新華社記者 白雪騏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拍攝的禮盒裝馬卡龍。

9月13日,中國將迎來傳統佳節——中秋節。月餅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糕點,久負盛名,備受人們喜愛。那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是否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糕點,讓人食之難忘呢?答案是肯定的。

馬卡龍(Macaron)是源自法國的浪漫甜點,又稱杏仁小圓餅、法式小圓餅,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製作,並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的法式甜點,口感豐富,外脆內柔,外觀五彩繽紛,精緻小巧。馬卡龍歷史上曾是貴族食物,是奢華的象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馬卡龍漸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以其繽紛的色彩、清新細膩的口感和小巧玲瓏的造型博得人們的喜愛。馬卡龍層次感分明,咬一口,首先嚐到的是很薄但酥脆的外殼,接著是又軟又綿密的內層。和奶油的質感不同,杏仁餅的韌勁將餡料撐起,又給軟膩的餡料增加了嚼勁。一枚完美的馬卡龍,表面光滑,無坑疤,在燈光照射下泛著淡淡光澤,餅身下緣還會出現一圈漂亮的蕾絲裙邊。如今,馬卡龍作為法式甜點當之無愧的代表,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睞,法國麵包店、超市少不了馬卡龍的身影,拉迪雷(Laduree)、皮埃爾·埃爾姆(Pierre Herme)等知名馬卡龍甜品店常年門庭若市,吸引著慕名而來的人們把“法式浪漫”帶回家。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拍攝的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6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班蘭蛋糕是一種獨特的新加坡蛋糕。其做法是在西方雪紡蛋糕做法的基礎上加入東南亞的香料班蘭葉,從而調製出獨特的口感。班蘭蛋糕成品顏色為淡黃綠色,質地柔軟,口感甜美,適合搭配咖啡享用。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4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拍攝的烤好的卡累利阿派。卡累利阿派是典型的芬蘭傳統食物,大到高檔商場、飯店,小到路邊咖啡店和食品攤都有售賣。卡累利阿派的傳統制作方法是用黑麥和小麥麵粉混合做成麵餅,塗上米粥放入烤爐烘烤,最後淋上黃油水或牛奶水晾乾。隨著社會發展,卡累利阿派衍生出很多新樣式,但傳統制作方法得到了保護和傳承。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麵點師皮爾科·倫蘇向面板上撒麵粉。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拍攝的一塊經典口味的提拉米蘇。提拉米蘇是意大利傳統甜品,且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經典的意式提拉米蘇由馬斯卡彭奶酪、手指餅乾、蛋黃、咖啡、可可粉等原料製成。浸泡過咖啡的手指餅與奶酪糊相互疊加,最上層撒上咖啡粉,再灑上一些碎巧克力;挖一勺送入口中,奶酪的豐盈細滑與溼潤的手指餅乾的顆粒感混合在一起,甜的滋味剛一湧出便由咖啡的苦來平衡,即使正餐吃了再多的意大利麵也無法拒絕這樣一道美味的甜品。除了經典口味,開心果口味,各式水果口味的提拉米蘇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新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兩名遊客在售賣提拉米蘇的店鋪中享受悠閒時光。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說到甜,泰國人絕對是甜味的忠實擁護者。泰國文化中,黃色或金色寓意著吉祥富貴,而“黃金三寶”——蛋黃花、蛋黃球和甜蛋絲正是泰國最具傳統文化色彩的甜品。這幾款甜品都由蛋黃、糖漿和麵粉製作而成,普通集市上就有賣,也是重大節慶典禮上的必備甜品。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拍攝的“瑪阿穆勒”。“瑪阿穆勒”是多個阿拉伯國家的一種傳統糕點。要製作“瑪阿穆勒”,首先要在麵粉中加入黃油、酵母、糖等調味劑揉制、發酵;其後,再將麵糰分成小塊,在其中塞入開心果、核桃仁、椰棗等各式果乾作為餡料;最後使用模具將小塊麵糰壓制成型,放入烤箱烤制。每逢節慶,當地糕點店鋪會特別製作“瑪阿穆勒”等糕點供客人選購,有些家庭也會自制這種糕點。每當親朋好友互相拜訪時,主人家便會拿出準備好的“瑪阿穆勒”,和客人一起享用,閒話家常,共敘情誼。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的工作人員裝盤售賣“瑪阿穆勒”。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8日,在敘利亞大馬士革一家糕點店,店員製作“瑪阿穆勒”。新華社發(阿馬爾·薩法爾賈拉尼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傳統甜點“拉杜”。“拉杜”是外形類似雞蛋的圓球形甜點,由麵粉、糖、植物油、香料和堅果等原料按比例混合後烤制而成,酥鬆香甜,口感厚重,是南亞地區家喻戶曉的傳統甜點之一。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一名男子展示傳統甜點“拉杜”。 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3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拍攝的炸好的油糕。斯里蘭卡甜點品種十分豐富。傳統甜食油糕是在斯里蘭卡傳統節日以及家庭聚會上常見的甜點,它以米粉、糖漿和椰奶為原料,油炸後形成小山包狀。新華社記者唐璐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3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餐廳甜點師在製作油糕。新華社記者唐璐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18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塔克西姆廣場的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巴克拉瓦”。果仁蜜餅“巴克拉瓦”是土耳其民眾最喜愛的傳統甜點之一。“巴克拉瓦”用糖漿或蜂蜜調味,中部是切碎的果仁,上下是多層用油脂起酥的酥皮,有方形、菱形和三角形,吃下去口感酥鬆香脆、甜蜜芬芳。 在土耳其,售賣“巴克拉瓦”的店鋪遍佈各個城市。無論是作為慶祝節日的盛宴上的佳餚,還是作為午後小憩的茶點,“巴克拉瓦”都深受民眾歡迎。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18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塔克西姆廣場拍攝的一家銷售“巴克拉瓦”的甜品店。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1日,在伊拉克巴格達一家麵包店,麵包師掰開烤制好的“克萊佳”。椰棗餡餅“克萊佳”是伊拉克的傳統甜點,在慶祝節日或者家庭聚會時伊拉克人通常會將“克萊佳”配茶一起享用。“克萊佳”是用麵粉和黃油或酥油製成的,形狀和餡料多種多樣,但椰棗餡最受歡迎。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1日在伊拉克巴格達一家麵包店拍攝的烤制中的“克萊佳”。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拍攝的娘惹糕。在馬來西亞,早期的中國移民與當地人的後代被稱為峇峇孃惹,男性稱峇峇,女性叫娘惹,是東南亞土生華人族群。峇峇孃惹保留了中華傳統習俗,同時也吸收了當地馬來人的文化,他們的美食同樣兼具了中馬兩國的特色,娘惹糕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娘惹糕由糯米、椰漿、香料等原料製成,口感軟糯,種類及口味繁多。糕點取用蝶豆花、班蘭葉等植物的汁液上色,形成豔麗的色彩,是備受當地人歡迎的美食。新華社發(張紋綜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拍攝的娘惹糕。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0日在摩洛哥拉巴特的一家傳統糕點作坊裡拍攝的一盤烤制完成的羚羊角酥。羚羊角酥是摩洛哥最著名的傳統甜點之一,呈新月形。羚羊角酥的原料包括麵粉、杏仁、黃油、糖、橙花水等,製作工藝主要是將杏仁糊裹在酥皮內,然後捏製成月牙形,送入烤箱內烤制。羚羊角酥口感酥脆、香甜適口,在摩洛哥到處可見售賣羚羊角酥的糕點店,當地民眾很喜歡用羚羊角酥招待客人。新華社發(艾薩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0日,在摩洛哥拉巴特的一家傳統糕點作坊裡,一名工作人員展示一盤烤制完成的羚羊角酥。新華社發(艾薩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8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糕點師尤利婭展示製作完成的俄式蜂蜜蛋糕。俄式蜂蜜蛋糕是一種由蜂蜜、雞蛋、麵粉、牛奶等原料製成的多層蛋糕,深受喜愛甜食的俄羅斯人青睞。傳統蜂蜜蛋糕的製作流程比較繁瑣,首先將多種原料充分攪拌揉成麵糰,分別製作每一層蛋糕胚,然後將打發的奶油抹在烤好的蛋糕胚上,層層疊加起來,最後撒上蛋糕胚邊角打成的碎屑即成。相傳,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妻子伊麗莎白不吃含有蜂蜜的食物,一位新來的廚師不瞭解她的習慣,為其製作了蜂蜜蛋糕,卻深得皇后的喜愛,蜂蜜蛋糕從此成為聞名全俄的甜點。新華社記者 白雪騏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8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糕點師尤利婭將俄式蜂蜜蛋糕的“靈魂”——蜂蜜倒入碗中。新華社發(葉甫蓋尼·西尼岑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拍攝的禮盒裝馬卡龍。

9月13日,中國將迎來傳統佳節——中秋節。月餅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糕點,久負盛名,備受人們喜愛。那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是否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糕點,讓人食之難忘呢?答案是肯定的。

馬卡龍(Macaron)是源自法國的浪漫甜點,又稱杏仁小圓餅、法式小圓餅,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製作,並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的法式甜點,口感豐富,外脆內柔,外觀五彩繽紛,精緻小巧。馬卡龍歷史上曾是貴族食物,是奢華的象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馬卡龍漸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以其繽紛的色彩、清新細膩的口感和小巧玲瓏的造型博得人們的喜愛。馬卡龍層次感分明,咬一口,首先嚐到的是很薄但酥脆的外殼,接著是又軟又綿密的內層。和奶油的質感不同,杏仁餅的韌勁將餡料撐起,又給軟膩的餡料增加了嚼勁。一枚完美的馬卡龍,表面光滑,無坑疤,在燈光照射下泛著淡淡光澤,餅身下緣還會出現一圈漂亮的蕾絲裙邊。如今,馬卡龍作為法式甜點當之無愧的代表,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睞,法國麵包店、超市少不了馬卡龍的身影,拉迪雷(Laduree)、皮埃爾·埃爾姆(Pierre Herme)等知名馬卡龍甜品店常年門庭若市,吸引著慕名而來的人們把“法式浪漫”帶回家。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拍攝的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6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班蘭蛋糕是一種獨特的新加坡蛋糕。其做法是在西方雪紡蛋糕做法的基礎上加入東南亞的香料班蘭葉,從而調製出獨特的口感。班蘭蛋糕成品顏色為淡黃綠色,質地柔軟,口感甜美,適合搭配咖啡享用。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4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拍攝的烤好的卡累利阿派。卡累利阿派是典型的芬蘭傳統食物,大到高檔商場、飯店,小到路邊咖啡店和食品攤都有售賣。卡累利阿派的傳統制作方法是用黑麥和小麥麵粉混合做成麵餅,塗上米粥放入烤爐烘烤,最後淋上黃油水或牛奶水晾乾。隨著社會發展,卡累利阿派衍生出很多新樣式,但傳統制作方法得到了保護和傳承。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麵點師皮爾科·倫蘇向面板上撒麵粉。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拍攝的一塊經典口味的提拉米蘇。提拉米蘇是意大利傳統甜品,且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經典的意式提拉米蘇由馬斯卡彭奶酪、手指餅乾、蛋黃、咖啡、可可粉等原料製成。浸泡過咖啡的手指餅與奶酪糊相互疊加,最上層撒上咖啡粉,再灑上一些碎巧克力;挖一勺送入口中,奶酪的豐盈細滑與溼潤的手指餅乾的顆粒感混合在一起,甜的滋味剛一湧出便由咖啡的苦來平衡,即使正餐吃了再多的意大利麵也無法拒絕這樣一道美味的甜品。除了經典口味,開心果口味,各式水果口味的提拉米蘇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新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兩名遊客在售賣提拉米蘇的店鋪中享受悠閒時光。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說到甜,泰國人絕對是甜味的忠實擁護者。泰國文化中,黃色或金色寓意著吉祥富貴,而“黃金三寶”——蛋黃花、蛋黃球和甜蛋絲正是泰國最具傳統文化色彩的甜品。這幾款甜品都由蛋黃、糖漿和麵粉製作而成,普通集市上就有賣,也是重大節慶典禮上的必備甜品。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拍攝的“瑪阿穆勒”。“瑪阿穆勒”是多個阿拉伯國家的一種傳統糕點。要製作“瑪阿穆勒”,首先要在麵粉中加入黃油、酵母、糖等調味劑揉制、發酵;其後,再將麵糰分成小塊,在其中塞入開心果、核桃仁、椰棗等各式果乾作為餡料;最後使用模具將小塊麵糰壓制成型,放入烤箱烤制。每逢節慶,當地糕點店鋪會特別製作“瑪阿穆勒”等糕點供客人選購,有些家庭也會自制這種糕點。每當親朋好友互相拜訪時,主人家便會拿出準備好的“瑪阿穆勒”,和客人一起享用,閒話家常,共敘情誼。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的工作人員裝盤售賣“瑪阿穆勒”。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8日,在敘利亞大馬士革一家糕點店,店員製作“瑪阿穆勒”。新華社發(阿馬爾·薩法爾賈拉尼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傳統甜點“拉杜”。“拉杜”是外形類似雞蛋的圓球形甜點,由麵粉、糖、植物油、香料和堅果等原料按比例混合後烤制而成,酥鬆香甜,口感厚重,是南亞地區家喻戶曉的傳統甜點之一。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一名男子展示傳統甜點“拉杜”。 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3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拍攝的炸好的油糕。斯里蘭卡甜點品種十分豐富。傳統甜食油糕是在斯里蘭卡傳統節日以及家庭聚會上常見的甜點,它以米粉、糖漿和椰奶為原料,油炸後形成小山包狀。新華社記者唐璐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3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餐廳甜點師在製作油糕。新華社記者唐璐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18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塔克西姆廣場的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巴克拉瓦”。果仁蜜餅“巴克拉瓦”是土耳其民眾最喜愛的傳統甜點之一。“巴克拉瓦”用糖漿或蜂蜜調味,中部是切碎的果仁,上下是多層用油脂起酥的酥皮,有方形、菱形和三角形,吃下去口感酥鬆香脆、甜蜜芬芳。 在土耳其,售賣“巴克拉瓦”的店鋪遍佈各個城市。無論是作為慶祝節日的盛宴上的佳餚,還是作為午後小憩的茶點,“巴克拉瓦”都深受民眾歡迎。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18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塔克西姆廣場拍攝的一家銷售“巴克拉瓦”的甜品店。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1日,在伊拉克巴格達一家麵包店,麵包師掰開烤制好的“克萊佳”。椰棗餡餅“克萊佳”是伊拉克的傳統甜點,在慶祝節日或者家庭聚會時伊拉克人通常會將“克萊佳”配茶一起享用。“克萊佳”是用麵粉和黃油或酥油製成的,形狀和餡料多種多樣,但椰棗餡最受歡迎。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1日在伊拉克巴格達一家麵包店拍攝的烤制中的“克萊佳”。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拍攝的娘惹糕。在馬來西亞,早期的中國移民與當地人的後代被稱為峇峇孃惹,男性稱峇峇,女性叫娘惹,是東南亞土生華人族群。峇峇孃惹保留了中華傳統習俗,同時也吸收了當地馬來人的文化,他們的美食同樣兼具了中馬兩國的特色,娘惹糕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娘惹糕由糯米、椰漿、香料等原料製成,口感軟糯,種類及口味繁多。糕點取用蝶豆花、班蘭葉等植物的汁液上色,形成豔麗的色彩,是備受當地人歡迎的美食。新華社發(張紋綜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拍攝的娘惹糕。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0日在摩洛哥拉巴特的一家傳統糕點作坊裡拍攝的一盤烤制完成的羚羊角酥。羚羊角酥是摩洛哥最著名的傳統甜點之一,呈新月形。羚羊角酥的原料包括麵粉、杏仁、黃油、糖、橙花水等,製作工藝主要是將杏仁糊裹在酥皮內,然後捏製成月牙形,送入烤箱內烤制。羚羊角酥口感酥脆、香甜適口,在摩洛哥到處可見售賣羚羊角酥的糕點店,當地民眾很喜歡用羚羊角酥招待客人。新華社發(艾薩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0日,在摩洛哥拉巴特的一家傳統糕點作坊裡,一名工作人員展示一盤烤制完成的羚羊角酥。新華社發(艾薩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8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糕點師尤利婭展示製作完成的俄式蜂蜜蛋糕。俄式蜂蜜蛋糕是一種由蜂蜜、雞蛋、麵粉、牛奶等原料製成的多層蛋糕,深受喜愛甜食的俄羅斯人青睞。傳統蜂蜜蛋糕的製作流程比較繁瑣,首先將多種原料充分攪拌揉成麵糰,分別製作每一層蛋糕胚,然後將打發的奶油抹在烤好的蛋糕胚上,層層疊加起來,最後撒上蛋糕胚邊角打成的碎屑即成。相傳,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妻子伊麗莎白不吃含有蜂蜜的食物,一位新來的廚師不瞭解她的習慣,為其製作了蜂蜜蛋糕,卻深得皇后的喜愛,蜂蜜蛋糕從此成為聞名全俄的甜點。新華社記者 白雪騏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8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糕點師尤利婭將俄式蜂蜜蛋糕的“靈魂”——蜂蜜倒入碗中。新華社發(葉甫蓋尼·西尼岑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9日在美國洛杉磯一家派店內拍攝的派。美國派是一種烘培食品,由餅皮包著餡料,餡料可以是各類型的食品,例如肉類、蔬菜、水果及蛋醬等。派是美式食品的典型代表,有句話叫做“As American as apple pie”。每逢聚會,美國人的餐桌上往往少不了“派”這種食品。新華社記者李穎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拍攝的禮盒裝馬卡龍。

9月13日,中國將迎來傳統佳節——中秋節。月餅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糕點,久負盛名,備受人們喜愛。那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是否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糕點,讓人食之難忘呢?答案是肯定的。

馬卡龍(Macaron)是源自法國的浪漫甜點,又稱杏仁小圓餅、法式小圓餅,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製作,並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的法式甜點,口感豐富,外脆內柔,外觀五彩繽紛,精緻小巧。馬卡龍歷史上曾是貴族食物,是奢華的象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馬卡龍漸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以其繽紛的色彩、清新細膩的口感和小巧玲瓏的造型博得人們的喜愛。馬卡龍層次感分明,咬一口,首先嚐到的是很薄但酥脆的外殼,接著是又軟又綿密的內層。和奶油的質感不同,杏仁餅的韌勁將餡料撐起,又給軟膩的餡料增加了嚼勁。一枚完美的馬卡龍,表面光滑,無坑疤,在燈光照射下泛著淡淡光澤,餅身下緣還會出現一圈漂亮的蕾絲裙邊。如今,馬卡龍作為法式甜點當之無愧的代表,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睞,法國麵包店、超市少不了馬卡龍的身影,拉迪雷(Laduree)、皮埃爾·埃爾姆(Pierre Herme)等知名馬卡龍甜品店常年門庭若市,吸引著慕名而來的人們把“法式浪漫”帶回家。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拍攝的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6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班蘭蛋糕是一種獨特的新加坡蛋糕。其做法是在西方雪紡蛋糕做法的基礎上加入東南亞的香料班蘭葉,從而調製出獨特的口感。班蘭蛋糕成品顏色為淡黃綠色,質地柔軟,口感甜美,適合搭配咖啡享用。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4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拍攝的烤好的卡累利阿派。卡累利阿派是典型的芬蘭傳統食物,大到高檔商場、飯店,小到路邊咖啡店和食品攤都有售賣。卡累利阿派的傳統制作方法是用黑麥和小麥麵粉混合做成麵餅,塗上米粥放入烤爐烘烤,最後淋上黃油水或牛奶水晾乾。隨著社會發展,卡累利阿派衍生出很多新樣式,但傳統制作方法得到了保護和傳承。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麵點師皮爾科·倫蘇向面板上撒麵粉。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拍攝的一塊經典口味的提拉米蘇。提拉米蘇是意大利傳統甜品,且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經典的意式提拉米蘇由馬斯卡彭奶酪、手指餅乾、蛋黃、咖啡、可可粉等原料製成。浸泡過咖啡的手指餅與奶酪糊相互疊加,最上層撒上咖啡粉,再灑上一些碎巧克力;挖一勺送入口中,奶酪的豐盈細滑與溼潤的手指餅乾的顆粒感混合在一起,甜的滋味剛一湧出便由咖啡的苦來平衡,即使正餐吃了再多的意大利麵也無法拒絕這樣一道美味的甜品。除了經典口味,開心果口味,各式水果口味的提拉米蘇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新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兩名遊客在售賣提拉米蘇的店鋪中享受悠閒時光。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說到甜,泰國人絕對是甜味的忠實擁護者。泰國文化中,黃色或金色寓意著吉祥富貴,而“黃金三寶”——蛋黃花、蛋黃球和甜蛋絲正是泰國最具傳統文化色彩的甜品。這幾款甜品都由蛋黃、糖漿和麵粉製作而成,普通集市上就有賣,也是重大節慶典禮上的必備甜品。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拍攝的“瑪阿穆勒”。“瑪阿穆勒”是多個阿拉伯國家的一種傳統糕點。要製作“瑪阿穆勒”,首先要在麵粉中加入黃油、酵母、糖等調味劑揉制、發酵;其後,再將麵糰分成小塊,在其中塞入開心果、核桃仁、椰棗等各式果乾作為餡料;最後使用模具將小塊麵糰壓制成型,放入烤箱烤制。每逢節慶,當地糕點店鋪會特別製作“瑪阿穆勒”等糕點供客人選購,有些家庭也會自制這種糕點。每當親朋好友互相拜訪時,主人家便會拿出準備好的“瑪阿穆勒”,和客人一起享用,閒話家常,共敘情誼。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的工作人員裝盤售賣“瑪阿穆勒”。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8日,在敘利亞大馬士革一家糕點店,店員製作“瑪阿穆勒”。新華社發(阿馬爾·薩法爾賈拉尼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傳統甜點“拉杜”。“拉杜”是外形類似雞蛋的圓球形甜點,由麵粉、糖、植物油、香料和堅果等原料按比例混合後烤制而成,酥鬆香甜,口感厚重,是南亞地區家喻戶曉的傳統甜點之一。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一名男子展示傳統甜點“拉杜”。 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3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拍攝的炸好的油糕。斯里蘭卡甜點品種十分豐富。傳統甜食油糕是在斯里蘭卡傳統節日以及家庭聚會上常見的甜點,它以米粉、糖漿和椰奶為原料,油炸後形成小山包狀。新華社記者唐璐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3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餐廳甜點師在製作油糕。新華社記者唐璐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18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塔克西姆廣場的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巴克拉瓦”。果仁蜜餅“巴克拉瓦”是土耳其民眾最喜愛的傳統甜點之一。“巴克拉瓦”用糖漿或蜂蜜調味,中部是切碎的果仁,上下是多層用油脂起酥的酥皮,有方形、菱形和三角形,吃下去口感酥鬆香脆、甜蜜芬芳。 在土耳其,售賣“巴克拉瓦”的店鋪遍佈各個城市。無論是作為慶祝節日的盛宴上的佳餚,還是作為午後小憩的茶點,“巴克拉瓦”都深受民眾歡迎。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18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塔克西姆廣場拍攝的一家銷售“巴克拉瓦”的甜品店。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1日,在伊拉克巴格達一家麵包店,麵包師掰開烤制好的“克萊佳”。椰棗餡餅“克萊佳”是伊拉克的傳統甜點,在慶祝節日或者家庭聚會時伊拉克人通常會將“克萊佳”配茶一起享用。“克萊佳”是用麵粉和黃油或酥油製成的,形狀和餡料多種多樣,但椰棗餡最受歡迎。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1日在伊拉克巴格達一家麵包店拍攝的烤制中的“克萊佳”。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拍攝的娘惹糕。在馬來西亞,早期的中國移民與當地人的後代被稱為峇峇孃惹,男性稱峇峇,女性叫娘惹,是東南亞土生華人族群。峇峇孃惹保留了中華傳統習俗,同時也吸收了當地馬來人的文化,他們的美食同樣兼具了中馬兩國的特色,娘惹糕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娘惹糕由糯米、椰漿、香料等原料製成,口感軟糯,種類及口味繁多。糕點取用蝶豆花、班蘭葉等植物的汁液上色,形成豔麗的色彩,是備受當地人歡迎的美食。新華社發(張紋綜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拍攝的娘惹糕。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0日在摩洛哥拉巴特的一家傳統糕點作坊裡拍攝的一盤烤制完成的羚羊角酥。羚羊角酥是摩洛哥最著名的傳統甜點之一,呈新月形。羚羊角酥的原料包括麵粉、杏仁、黃油、糖、橙花水等,製作工藝主要是將杏仁糊裹在酥皮內,然後捏製成月牙形,送入烤箱內烤制。羚羊角酥口感酥脆、香甜適口,在摩洛哥到處可見售賣羚羊角酥的糕點店,當地民眾很喜歡用羚羊角酥招待客人。新華社發(艾薩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0日,在摩洛哥拉巴特的一家傳統糕點作坊裡,一名工作人員展示一盤烤制完成的羚羊角酥。新華社發(艾薩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8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糕點師尤利婭展示製作完成的俄式蜂蜜蛋糕。俄式蜂蜜蛋糕是一種由蜂蜜、雞蛋、麵粉、牛奶等原料製成的多層蛋糕,深受喜愛甜食的俄羅斯人青睞。傳統蜂蜜蛋糕的製作流程比較繁瑣,首先將多種原料充分攪拌揉成麵糰,分別製作每一層蛋糕胚,然後將打發的奶油抹在烤好的蛋糕胚上,層層疊加起來,最後撒上蛋糕胚邊角打成的碎屑即成。相傳,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妻子伊麗莎白不吃含有蜂蜜的食物,一位新來的廚師不瞭解她的習慣,為其製作了蜂蜜蛋糕,卻深得皇后的喜愛,蜂蜜蛋糕從此成為聞名全俄的甜點。新華社記者 白雪騏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8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糕點師尤利婭將俄式蜂蜜蛋糕的“靈魂”——蜂蜜倒入碗中。新華社發(葉甫蓋尼·西尼岑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9日在美國洛杉磯一家派店內拍攝的派。美國派是一種烘培食品,由餅皮包著餡料,餡料可以是各類型的食品,例如肉類、蔬菜、水果及蛋醬等。派是美式食品的典型代表,有句話叫做“As American as apple pie”。每逢聚會,美國人的餐桌上往往少不了“派”這種食品。新華社記者李穎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9日,顧客在美國洛杉磯一家派店用餐。 新華社記者李穎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拍攝的禮盒裝馬卡龍。

9月13日,中國將迎來傳統佳節——中秋節。月餅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糕點,久負盛名,備受人們喜愛。那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是否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糕點,讓人食之難忘呢?答案是肯定的。

馬卡龍(Macaron)是源自法國的浪漫甜點,又稱杏仁小圓餅、法式小圓餅,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製作,並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的法式甜點,口感豐富,外脆內柔,外觀五彩繽紛,精緻小巧。馬卡龍歷史上曾是貴族食物,是奢華的象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馬卡龍漸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以其繽紛的色彩、清新細膩的口感和小巧玲瓏的造型博得人們的喜愛。馬卡龍層次感分明,咬一口,首先嚐到的是很薄但酥脆的外殼,接著是又軟又綿密的內層。和奶油的質感不同,杏仁餅的韌勁將餡料撐起,又給軟膩的餡料增加了嚼勁。一枚完美的馬卡龍,表面光滑,無坑疤,在燈光照射下泛著淡淡光澤,餅身下緣還會出現一圈漂亮的蕾絲裙邊。如今,馬卡龍作為法式甜點當之無愧的代表,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睞,法國麵包店、超市少不了馬卡龍的身影,拉迪雷(Laduree)、皮埃爾·埃爾姆(Pierre Herme)等知名馬卡龍甜品店常年門庭若市,吸引著慕名而來的人們把“法式浪漫”帶回家。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拍攝的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6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班蘭蛋糕是一種獨特的新加坡蛋糕。其做法是在西方雪紡蛋糕做法的基礎上加入東南亞的香料班蘭葉,從而調製出獨特的口感。班蘭蛋糕成品顏色為淡黃綠色,質地柔軟,口感甜美,適合搭配咖啡享用。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4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拍攝的烤好的卡累利阿派。卡累利阿派是典型的芬蘭傳統食物,大到高檔商場、飯店,小到路邊咖啡店和食品攤都有售賣。卡累利阿派的傳統制作方法是用黑麥和小麥麵粉混合做成麵餅,塗上米粥放入烤爐烘烤,最後淋上黃油水或牛奶水晾乾。隨著社會發展,卡累利阿派衍生出很多新樣式,但傳統制作方法得到了保護和傳承。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麵點師皮爾科·倫蘇向面板上撒麵粉。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拍攝的一塊經典口味的提拉米蘇。提拉米蘇是意大利傳統甜品,且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經典的意式提拉米蘇由馬斯卡彭奶酪、手指餅乾、蛋黃、咖啡、可可粉等原料製成。浸泡過咖啡的手指餅與奶酪糊相互疊加,最上層撒上咖啡粉,再灑上一些碎巧克力;挖一勺送入口中,奶酪的豐盈細滑與溼潤的手指餅乾的顆粒感混合在一起,甜的滋味剛一湧出便由咖啡的苦來平衡,即使正餐吃了再多的意大利麵也無法拒絕這樣一道美味的甜品。除了經典口味,開心果口味,各式水果口味的提拉米蘇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新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兩名遊客在售賣提拉米蘇的店鋪中享受悠閒時光。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說到甜,泰國人絕對是甜味的忠實擁護者。泰國文化中,黃色或金色寓意著吉祥富貴,而“黃金三寶”——蛋黃花、蛋黃球和甜蛋絲正是泰國最具傳統文化色彩的甜品。這幾款甜品都由蛋黃、糖漿和麵粉製作而成,普通集市上就有賣,也是重大節慶典禮上的必備甜品。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拍攝的“瑪阿穆勒”。“瑪阿穆勒”是多個阿拉伯國家的一種傳統糕點。要製作“瑪阿穆勒”,首先要在麵粉中加入黃油、酵母、糖等調味劑揉制、發酵;其後,再將麵糰分成小塊,在其中塞入開心果、核桃仁、椰棗等各式果乾作為餡料;最後使用模具將小塊麵糰壓制成型,放入烤箱烤制。每逢節慶,當地糕點店鋪會特別製作“瑪阿穆勒”等糕點供客人選購,有些家庭也會自制這種糕點。每當親朋好友互相拜訪時,主人家便會拿出準備好的“瑪阿穆勒”,和客人一起享用,閒話家常,共敘情誼。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的工作人員裝盤售賣“瑪阿穆勒”。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8日,在敘利亞大馬士革一家糕點店,店員製作“瑪阿穆勒”。新華社發(阿馬爾·薩法爾賈拉尼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傳統甜點“拉杜”。“拉杜”是外形類似雞蛋的圓球形甜點,由麵粉、糖、植物油、香料和堅果等原料按比例混合後烤制而成,酥鬆香甜,口感厚重,是南亞地區家喻戶曉的傳統甜點之一。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一名男子展示傳統甜點“拉杜”。 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3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拍攝的炸好的油糕。斯里蘭卡甜點品種十分豐富。傳統甜食油糕是在斯里蘭卡傳統節日以及家庭聚會上常見的甜點,它以米粉、糖漿和椰奶為原料,油炸後形成小山包狀。新華社記者唐璐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3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餐廳甜點師在製作油糕。新華社記者唐璐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18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塔克西姆廣場的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巴克拉瓦”。果仁蜜餅“巴克拉瓦”是土耳其民眾最喜愛的傳統甜點之一。“巴克拉瓦”用糖漿或蜂蜜調味,中部是切碎的果仁,上下是多層用油脂起酥的酥皮,有方形、菱形和三角形,吃下去口感酥鬆香脆、甜蜜芬芳。 在土耳其,售賣“巴克拉瓦”的店鋪遍佈各個城市。無論是作為慶祝節日的盛宴上的佳餚,還是作為午後小憩的茶點,“巴克拉瓦”都深受民眾歡迎。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18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塔克西姆廣場拍攝的一家銷售“巴克拉瓦”的甜品店。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1日,在伊拉克巴格達一家麵包店,麵包師掰開烤制好的“克萊佳”。椰棗餡餅“克萊佳”是伊拉克的傳統甜點,在慶祝節日或者家庭聚會時伊拉克人通常會將“克萊佳”配茶一起享用。“克萊佳”是用麵粉和黃油或酥油製成的,形狀和餡料多種多樣,但椰棗餡最受歡迎。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1日在伊拉克巴格達一家麵包店拍攝的烤制中的“克萊佳”。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拍攝的娘惹糕。在馬來西亞,早期的中國移民與當地人的後代被稱為峇峇孃惹,男性稱峇峇,女性叫娘惹,是東南亞土生華人族群。峇峇孃惹保留了中華傳統習俗,同時也吸收了當地馬來人的文化,他們的美食同樣兼具了中馬兩國的特色,娘惹糕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娘惹糕由糯米、椰漿、香料等原料製成,口感軟糯,種類及口味繁多。糕點取用蝶豆花、班蘭葉等植物的汁液上色,形成豔麗的色彩,是備受當地人歡迎的美食。新華社發(張紋綜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拍攝的娘惹糕。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0日在摩洛哥拉巴特的一家傳統糕點作坊裡拍攝的一盤烤制完成的羚羊角酥。羚羊角酥是摩洛哥最著名的傳統甜點之一,呈新月形。羚羊角酥的原料包括麵粉、杏仁、黃油、糖、橙花水等,製作工藝主要是將杏仁糊裹在酥皮內,然後捏製成月牙形,送入烤箱內烤制。羚羊角酥口感酥脆、香甜適口,在摩洛哥到處可見售賣羚羊角酥的糕點店,當地民眾很喜歡用羚羊角酥招待客人。新華社發(艾薩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0日,在摩洛哥拉巴特的一家傳統糕點作坊裡,一名工作人員展示一盤烤制完成的羚羊角酥。新華社發(艾薩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8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糕點師尤利婭展示製作完成的俄式蜂蜜蛋糕。俄式蜂蜜蛋糕是一種由蜂蜜、雞蛋、麵粉、牛奶等原料製成的多層蛋糕,深受喜愛甜食的俄羅斯人青睞。傳統蜂蜜蛋糕的製作流程比較繁瑣,首先將多種原料充分攪拌揉成麵糰,分別製作每一層蛋糕胚,然後將打發的奶油抹在烤好的蛋糕胚上,層層疊加起來,最後撒上蛋糕胚邊角打成的碎屑即成。相傳,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妻子伊麗莎白不吃含有蜂蜜的食物,一位新來的廚師不瞭解她的習慣,為其製作了蜂蜜蛋糕,卻深得皇后的喜愛,蜂蜜蛋糕從此成為聞名全俄的甜點。新華社記者 白雪騏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8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糕點師尤利婭將俄式蜂蜜蛋糕的“靈魂”——蜂蜜倒入碗中。新華社發(葉甫蓋尼·西尼岑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9日在美國洛杉磯一家派店內拍攝的派。美國派是一種烘培食品,由餅皮包著餡料,餡料可以是各類型的食品,例如肉類、蔬菜、水果及蛋醬等。派是美式食品的典型代表,有句話叫做“As American as apple pie”。每逢聚會,美國人的餐桌上往往少不了“派”這種食品。新華社記者李穎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9日,顧客在美國洛杉磯一家派店用餐。 新華社記者李穎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在肯尼亞內羅畢的一個街邊攤位,一名兒童品嚐薩摩薩。薩摩薩是一種三角形的油酥點心,由薄面皮包裹豆類、蔬菜及牛羊肉餡後,下鍋油炸而成。作為肯尼亞及東非地區的傳統麵食,它經常出現在當地民眾的食譜和餐桌上。如今,肯尼亞的部分中餐廳也開始製作薩摩薩,以滿足顧客的需求。新華社記者王騰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拍攝的禮盒裝馬卡龍。

9月13日,中國將迎來傳統佳節——中秋節。月餅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糕點,久負盛名,備受人們喜愛。那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是否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糕點,讓人食之難忘呢?答案是肯定的。

馬卡龍(Macaron)是源自法國的浪漫甜點,又稱杏仁小圓餅、法式小圓餅,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製作,並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的法式甜點,口感豐富,外脆內柔,外觀五彩繽紛,精緻小巧。馬卡龍歷史上曾是貴族食物,是奢華的象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馬卡龍漸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以其繽紛的色彩、清新細膩的口感和小巧玲瓏的造型博得人們的喜愛。馬卡龍層次感分明,咬一口,首先嚐到的是很薄但酥脆的外殼,接著是又軟又綿密的內層。和奶油的質感不同,杏仁餅的韌勁將餡料撐起,又給軟膩的餡料增加了嚼勁。一枚完美的馬卡龍,表面光滑,無坑疤,在燈光照射下泛著淡淡光澤,餅身下緣還會出現一圈漂亮的蕾絲裙邊。如今,馬卡龍作為法式甜點當之無愧的代表,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睞,法國麵包店、超市少不了馬卡龍的身影,拉迪雷(Laduree)、皮埃爾·埃爾姆(Pierre Herme)等知名馬卡龍甜品店常年門庭若市,吸引著慕名而來的人們把“法式浪漫”帶回家。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拍攝的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6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班蘭蛋糕是一種獨特的新加坡蛋糕。其做法是在西方雪紡蛋糕做法的基礎上加入東南亞的香料班蘭葉,從而調製出獨特的口感。班蘭蛋糕成品顏色為淡黃綠色,質地柔軟,口感甜美,適合搭配咖啡享用。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4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拍攝的烤好的卡累利阿派。卡累利阿派是典型的芬蘭傳統食物,大到高檔商場、飯店,小到路邊咖啡店和食品攤都有售賣。卡累利阿派的傳統制作方法是用黑麥和小麥麵粉混合做成麵餅,塗上米粥放入烤爐烘烤,最後淋上黃油水或牛奶水晾乾。隨著社會發展,卡累利阿派衍生出很多新樣式,但傳統制作方法得到了保護和傳承。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麵點師皮爾科·倫蘇向面板上撒麵粉。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拍攝的一塊經典口味的提拉米蘇。提拉米蘇是意大利傳統甜品,且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經典的意式提拉米蘇由馬斯卡彭奶酪、手指餅乾、蛋黃、咖啡、可可粉等原料製成。浸泡過咖啡的手指餅與奶酪糊相互疊加,最上層撒上咖啡粉,再灑上一些碎巧克力;挖一勺送入口中,奶酪的豐盈細滑與溼潤的手指餅乾的顆粒感混合在一起,甜的滋味剛一湧出便由咖啡的苦來平衡,即使正餐吃了再多的意大利麵也無法拒絕這樣一道美味的甜品。除了經典口味,開心果口味,各式水果口味的提拉米蘇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新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兩名遊客在售賣提拉米蘇的店鋪中享受悠閒時光。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說到甜,泰國人絕對是甜味的忠實擁護者。泰國文化中,黃色或金色寓意著吉祥富貴,而“黃金三寶”——蛋黃花、蛋黃球和甜蛋絲正是泰國最具傳統文化色彩的甜品。這幾款甜品都由蛋黃、糖漿和麵粉製作而成,普通集市上就有賣,也是重大節慶典禮上的必備甜品。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拍攝的“瑪阿穆勒”。“瑪阿穆勒”是多個阿拉伯國家的一種傳統糕點。要製作“瑪阿穆勒”,首先要在麵粉中加入黃油、酵母、糖等調味劑揉制、發酵;其後,再將麵糰分成小塊,在其中塞入開心果、核桃仁、椰棗等各式果乾作為餡料;最後使用模具將小塊麵糰壓制成型,放入烤箱烤制。每逢節慶,當地糕點店鋪會特別製作“瑪阿穆勒”等糕點供客人選購,有些家庭也會自制這種糕點。每當親朋好友互相拜訪時,主人家便會拿出準備好的“瑪阿穆勒”,和客人一起享用,閒話家常,共敘情誼。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的工作人員裝盤售賣“瑪阿穆勒”。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8日,在敘利亞大馬士革一家糕點店,店員製作“瑪阿穆勒”。新華社發(阿馬爾·薩法爾賈拉尼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傳統甜點“拉杜”。“拉杜”是外形類似雞蛋的圓球形甜點,由麵粉、糖、植物油、香料和堅果等原料按比例混合後烤制而成,酥鬆香甜,口感厚重,是南亞地區家喻戶曉的傳統甜點之一。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一名男子展示傳統甜點“拉杜”。 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3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拍攝的炸好的油糕。斯里蘭卡甜點品種十分豐富。傳統甜食油糕是在斯里蘭卡傳統節日以及家庭聚會上常見的甜點,它以米粉、糖漿和椰奶為原料,油炸後形成小山包狀。新華社記者唐璐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3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餐廳甜點師在製作油糕。新華社記者唐璐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18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塔克西姆廣場的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巴克拉瓦”。果仁蜜餅“巴克拉瓦”是土耳其民眾最喜愛的傳統甜點之一。“巴克拉瓦”用糖漿或蜂蜜調味,中部是切碎的果仁,上下是多層用油脂起酥的酥皮,有方形、菱形和三角形,吃下去口感酥鬆香脆、甜蜜芬芳。 在土耳其,售賣“巴克拉瓦”的店鋪遍佈各個城市。無論是作為慶祝節日的盛宴上的佳餚,還是作為午後小憩的茶點,“巴克拉瓦”都深受民眾歡迎。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18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塔克西姆廣場拍攝的一家銷售“巴克拉瓦”的甜品店。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1日,在伊拉克巴格達一家麵包店,麵包師掰開烤制好的“克萊佳”。椰棗餡餅“克萊佳”是伊拉克的傳統甜點,在慶祝節日或者家庭聚會時伊拉克人通常會將“克萊佳”配茶一起享用。“克萊佳”是用麵粉和黃油或酥油製成的,形狀和餡料多種多樣,但椰棗餡最受歡迎。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1日在伊拉克巴格達一家麵包店拍攝的烤制中的“克萊佳”。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拍攝的娘惹糕。在馬來西亞,早期的中國移民與當地人的後代被稱為峇峇孃惹,男性稱峇峇,女性叫娘惹,是東南亞土生華人族群。峇峇孃惹保留了中華傳統習俗,同時也吸收了當地馬來人的文化,他們的美食同樣兼具了中馬兩國的特色,娘惹糕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娘惹糕由糯米、椰漿、香料等原料製成,口感軟糯,種類及口味繁多。糕點取用蝶豆花、班蘭葉等植物的汁液上色,形成豔麗的色彩,是備受當地人歡迎的美食。新華社發(張紋綜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拍攝的娘惹糕。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0日在摩洛哥拉巴特的一家傳統糕點作坊裡拍攝的一盤烤制完成的羚羊角酥。羚羊角酥是摩洛哥最著名的傳統甜點之一,呈新月形。羚羊角酥的原料包括麵粉、杏仁、黃油、糖、橙花水等,製作工藝主要是將杏仁糊裹在酥皮內,然後捏製成月牙形,送入烤箱內烤制。羚羊角酥口感酥脆、香甜適口,在摩洛哥到處可見售賣羚羊角酥的糕點店,當地民眾很喜歡用羚羊角酥招待客人。新華社發(艾薩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0日,在摩洛哥拉巴特的一家傳統糕點作坊裡,一名工作人員展示一盤烤制完成的羚羊角酥。新華社發(艾薩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8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糕點師尤利婭展示製作完成的俄式蜂蜜蛋糕。俄式蜂蜜蛋糕是一種由蜂蜜、雞蛋、麵粉、牛奶等原料製成的多層蛋糕,深受喜愛甜食的俄羅斯人青睞。傳統蜂蜜蛋糕的製作流程比較繁瑣,首先將多種原料充分攪拌揉成麵糰,分別製作每一層蛋糕胚,然後將打發的奶油抹在烤好的蛋糕胚上,層層疊加起來,最後撒上蛋糕胚邊角打成的碎屑即成。相傳,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妻子伊麗莎白不吃含有蜂蜜的食物,一位新來的廚師不瞭解她的習慣,為其製作了蜂蜜蛋糕,卻深得皇后的喜愛,蜂蜜蛋糕從此成為聞名全俄的甜點。新華社記者 白雪騏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8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糕點師尤利婭將俄式蜂蜜蛋糕的“靈魂”——蜂蜜倒入碗中。新華社發(葉甫蓋尼·西尼岑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9日在美國洛杉磯一家派店內拍攝的派。美國派是一種烘培食品,由餅皮包著餡料,餡料可以是各類型的食品,例如肉類、蔬菜、水果及蛋醬等。派是美式食品的典型代表,有句話叫做“As American as apple pie”。每逢聚會,美國人的餐桌上往往少不了“派”這種食品。新華社記者李穎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9日,顧客在美國洛杉磯一家派店用餐。 新華社記者李穎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在肯尼亞內羅畢的一個街邊攤位,一名兒童品嚐薩摩薩。薩摩薩是一種三角形的油酥點心,由薄面皮包裹豆類、蔬菜及牛羊肉餡後,下鍋油炸而成。作為肯尼亞及東非地區的傳統麵食,它經常出現在當地民眾的食譜和餐桌上。如今,肯尼亞的部分中餐廳也開始製作薩摩薩,以滿足顧客的需求。新華社記者王騰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6日在肯尼亞內羅畢的一家超市拍攝的薩摩薩。新華社記者王騰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拍攝的禮盒裝馬卡龍。

9月13日,中國將迎來傳統佳節——中秋節。月餅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糕點,久負盛名,備受人們喜愛。那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是否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糕點,讓人食之難忘呢?答案是肯定的。

馬卡龍(Macaron)是源自法國的浪漫甜點,又稱杏仁小圓餅、法式小圓餅,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製作,並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的法式甜點,口感豐富,外脆內柔,外觀五彩繽紛,精緻小巧。馬卡龍歷史上曾是貴族食物,是奢華的象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馬卡龍漸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以其繽紛的色彩、清新細膩的口感和小巧玲瓏的造型博得人們的喜愛。馬卡龍層次感分明,咬一口,首先嚐到的是很薄但酥脆的外殼,接著是又軟又綿密的內層。和奶油的質感不同,杏仁餅的韌勁將餡料撐起,又給軟膩的餡料增加了嚼勁。一枚完美的馬卡龍,表面光滑,無坑疤,在燈光照射下泛著淡淡光澤,餅身下緣還會出現一圈漂亮的蕾絲裙邊。如今,馬卡龍作為法式甜點當之無愧的代表,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睞,法國麵包店、超市少不了馬卡龍的身影,拉迪雷(Laduree)、皮埃爾·埃爾姆(Pierre Herme)等知名馬卡龍甜品店常年門庭若市,吸引著慕名而來的人們把“法式浪漫”帶回家。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拍攝的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6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班蘭蛋糕是一種獨特的新加坡蛋糕。其做法是在西方雪紡蛋糕做法的基礎上加入東南亞的香料班蘭葉,從而調製出獨特的口感。班蘭蛋糕成品顏色為淡黃綠色,質地柔軟,口感甜美,適合搭配咖啡享用。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4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拍攝的烤好的卡累利阿派。卡累利阿派是典型的芬蘭傳統食物,大到高檔商場、飯店,小到路邊咖啡店和食品攤都有售賣。卡累利阿派的傳統制作方法是用黑麥和小麥麵粉混合做成麵餅,塗上米粥放入烤爐烘烤,最後淋上黃油水或牛奶水晾乾。隨著社會發展,卡累利阿派衍生出很多新樣式,但傳統制作方法得到了保護和傳承。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麵點師皮爾科·倫蘇向面板上撒麵粉。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拍攝的一塊經典口味的提拉米蘇。提拉米蘇是意大利傳統甜品,且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經典的意式提拉米蘇由馬斯卡彭奶酪、手指餅乾、蛋黃、咖啡、可可粉等原料製成。浸泡過咖啡的手指餅與奶酪糊相互疊加,最上層撒上咖啡粉,再灑上一些碎巧克力;挖一勺送入口中,奶酪的豐盈細滑與溼潤的手指餅乾的顆粒感混合在一起,甜的滋味剛一湧出便由咖啡的苦來平衡,即使正餐吃了再多的意大利麵也無法拒絕這樣一道美味的甜品。除了經典口味,開心果口味,各式水果口味的提拉米蘇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新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兩名遊客在售賣提拉米蘇的店鋪中享受悠閒時光。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說到甜,泰國人絕對是甜味的忠實擁護者。泰國文化中,黃色或金色寓意著吉祥富貴,而“黃金三寶”——蛋黃花、蛋黃球和甜蛋絲正是泰國最具傳統文化色彩的甜品。這幾款甜品都由蛋黃、糖漿和麵粉製作而成,普通集市上就有賣,也是重大節慶典禮上的必備甜品。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拍攝的“瑪阿穆勒”。“瑪阿穆勒”是多個阿拉伯國家的一種傳統糕點。要製作“瑪阿穆勒”,首先要在麵粉中加入黃油、酵母、糖等調味劑揉制、發酵;其後,再將麵糰分成小塊,在其中塞入開心果、核桃仁、椰棗等各式果乾作為餡料;最後使用模具將小塊麵糰壓制成型,放入烤箱烤制。每逢節慶,當地糕點店鋪會特別製作“瑪阿穆勒”等糕點供客人選購,有些家庭也會自制這種糕點。每當親朋好友互相拜訪時,主人家便會拿出準備好的“瑪阿穆勒”,和客人一起享用,閒話家常,共敘情誼。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的工作人員裝盤售賣“瑪阿穆勒”。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8日,在敘利亞大馬士革一家糕點店,店員製作“瑪阿穆勒”。新華社發(阿馬爾·薩法爾賈拉尼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傳統甜點“拉杜”。“拉杜”是外形類似雞蛋的圓球形甜點,由麵粉、糖、植物油、香料和堅果等原料按比例混合後烤制而成,酥鬆香甜,口感厚重,是南亞地區家喻戶曉的傳統甜點之一。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一名男子展示傳統甜點“拉杜”。 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3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拍攝的炸好的油糕。斯里蘭卡甜點品種十分豐富。傳統甜食油糕是在斯里蘭卡傳統節日以及家庭聚會上常見的甜點,它以米粉、糖漿和椰奶為原料,油炸後形成小山包狀。新華社記者唐璐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3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餐廳甜點師在製作油糕。新華社記者唐璐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18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塔克西姆廣場的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巴克拉瓦”。果仁蜜餅“巴克拉瓦”是土耳其民眾最喜愛的傳統甜點之一。“巴克拉瓦”用糖漿或蜂蜜調味,中部是切碎的果仁,上下是多層用油脂起酥的酥皮,有方形、菱形和三角形,吃下去口感酥鬆香脆、甜蜜芬芳。 在土耳其,售賣“巴克拉瓦”的店鋪遍佈各個城市。無論是作為慶祝節日的盛宴上的佳餚,還是作為午後小憩的茶點,“巴克拉瓦”都深受民眾歡迎。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18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塔克西姆廣場拍攝的一家銷售“巴克拉瓦”的甜品店。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1日,在伊拉克巴格達一家麵包店,麵包師掰開烤制好的“克萊佳”。椰棗餡餅“克萊佳”是伊拉克的傳統甜點,在慶祝節日或者家庭聚會時伊拉克人通常會將“克萊佳”配茶一起享用。“克萊佳”是用麵粉和黃油或酥油製成的,形狀和餡料多種多樣,但椰棗餡最受歡迎。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1日在伊拉克巴格達一家麵包店拍攝的烤制中的“克萊佳”。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拍攝的娘惹糕。在馬來西亞,早期的中國移民與當地人的後代被稱為峇峇孃惹,男性稱峇峇,女性叫娘惹,是東南亞土生華人族群。峇峇孃惹保留了中華傳統習俗,同時也吸收了當地馬來人的文化,他們的美食同樣兼具了中馬兩國的特色,娘惹糕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娘惹糕由糯米、椰漿、香料等原料製成,口感軟糯,種類及口味繁多。糕點取用蝶豆花、班蘭葉等植物的汁液上色,形成豔麗的色彩,是備受當地人歡迎的美食。新華社發(張紋綜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拍攝的娘惹糕。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0日在摩洛哥拉巴特的一家傳統糕點作坊裡拍攝的一盤烤制完成的羚羊角酥。羚羊角酥是摩洛哥最著名的傳統甜點之一,呈新月形。羚羊角酥的原料包括麵粉、杏仁、黃油、糖、橙花水等,製作工藝主要是將杏仁糊裹在酥皮內,然後捏製成月牙形,送入烤箱內烤制。羚羊角酥口感酥脆、香甜適口,在摩洛哥到處可見售賣羚羊角酥的糕點店,當地民眾很喜歡用羚羊角酥招待客人。新華社發(艾薩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0日,在摩洛哥拉巴特的一家傳統糕點作坊裡,一名工作人員展示一盤烤制完成的羚羊角酥。新華社發(艾薩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8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糕點師尤利婭展示製作完成的俄式蜂蜜蛋糕。俄式蜂蜜蛋糕是一種由蜂蜜、雞蛋、麵粉、牛奶等原料製成的多層蛋糕,深受喜愛甜食的俄羅斯人青睞。傳統蜂蜜蛋糕的製作流程比較繁瑣,首先將多種原料充分攪拌揉成麵糰,分別製作每一層蛋糕胚,然後將打發的奶油抹在烤好的蛋糕胚上,層層疊加起來,最後撒上蛋糕胚邊角打成的碎屑即成。相傳,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妻子伊麗莎白不吃含有蜂蜜的食物,一位新來的廚師不瞭解她的習慣,為其製作了蜂蜜蛋糕,卻深得皇后的喜愛,蜂蜜蛋糕從此成為聞名全俄的甜點。新華社記者 白雪騏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8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糕點師尤利婭將俄式蜂蜜蛋糕的“靈魂”——蜂蜜倒入碗中。新華社發(葉甫蓋尼·西尼岑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9日在美國洛杉磯一家派店內拍攝的派。美國派是一種烘培食品,由餅皮包著餡料,餡料可以是各類型的食品,例如肉類、蔬菜、水果及蛋醬等。派是美式食品的典型代表,有句話叫做“As American as apple pie”。每逢聚會,美國人的餐桌上往往少不了“派”這種食品。新華社記者李穎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9日,顧客在美國洛杉磯一家派店用餐。 新華社記者李穎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在肯尼亞內羅畢的一個街邊攤位,一名兒童品嚐薩摩薩。薩摩薩是一種三角形的油酥點心,由薄面皮包裹豆類、蔬菜及牛羊肉餡後,下鍋油炸而成。作為肯尼亞及東非地區的傳統麵食,它經常出現在當地民眾的食譜和餐桌上。如今,肯尼亞的部分中餐廳也開始製作薩摩薩,以滿足顧客的需求。新華社記者王騰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6日在肯尼亞內羅畢的一家超市拍攝的薩摩薩。新華社記者王騰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5日,在英國倫敦市中心知名的奧斯卡·王爾德茶餐廳(酒廊),服務員切開司康餅。有一首英國民謠唱道:“當時鐘敲響四下時,世上的一切為茶而停。”英國人喜歡下午茶,標準的英式下午茶來自英國貴族的傳統生活:他們早餐吃得豐盛,午餐相對簡單,晚餐大約在八點至八點半開始,傍晚4、5點鐘經常會飢腸轆轆,於是有了下午茶。 一套英式下午茶一般由茶、三明治、司康餅、蛋糕與甜點組成。司康餅是英式下午茶的精髓,也是必備的茶點。它新鮮烤出,熱乎乎地端上來,趁熱切開,配上厚厚的濃縮奶油和新鮮果醬,咬上一口,脣齒間散發出滿滿的幸福感。 作為英國人典雅生活方式的象徵之一,英式下午茶已發展成一個精緻的儀式,很多下午茶餐廳都對著裝和禮儀有要求。新華社記者韓巖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拍攝的禮盒裝馬卡龍。

9月13日,中國將迎來傳統佳節——中秋節。月餅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糕點,久負盛名,備受人們喜愛。那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是否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糕點,讓人食之難忘呢?答案是肯定的。

馬卡龍(Macaron)是源自法國的浪漫甜點,又稱杏仁小圓餅、法式小圓餅,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製作,並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的法式甜點,口感豐富,外脆內柔,外觀五彩繽紛,精緻小巧。馬卡龍歷史上曾是貴族食物,是奢華的象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馬卡龍漸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以其繽紛的色彩、清新細膩的口感和小巧玲瓏的造型博得人們的喜愛。馬卡龍層次感分明,咬一口,首先嚐到的是很薄但酥脆的外殼,接著是又軟又綿密的內層。和奶油的質感不同,杏仁餅的韌勁將餡料撐起,又給軟膩的餡料增加了嚼勁。一枚完美的馬卡龍,表面光滑,無坑疤,在燈光照射下泛著淡淡光澤,餅身下緣還會出現一圈漂亮的蕾絲裙邊。如今,馬卡龍作為法式甜點當之無愧的代表,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睞,法國麵包店、超市少不了馬卡龍的身影,拉迪雷(Laduree)、皮埃爾·埃爾姆(Pierre Herme)等知名馬卡龍甜品店常年門庭若市,吸引著慕名而來的人們把“法式浪漫”帶回家。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拍攝的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6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班蘭蛋糕是一種獨特的新加坡蛋糕。其做法是在西方雪紡蛋糕做法的基礎上加入東南亞的香料班蘭葉,從而調製出獨特的口感。班蘭蛋糕成品顏色為淡黃綠色,質地柔軟,口感甜美,適合搭配咖啡享用。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4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拍攝的烤好的卡累利阿派。卡累利阿派是典型的芬蘭傳統食物,大到高檔商場、飯店,小到路邊咖啡店和食品攤都有售賣。卡累利阿派的傳統制作方法是用黑麥和小麥麵粉混合做成麵餅,塗上米粥放入烤爐烘烤,最後淋上黃油水或牛奶水晾乾。隨著社會發展,卡累利阿派衍生出很多新樣式,但傳統制作方法得到了保護和傳承。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麵點師皮爾科·倫蘇向面板上撒麵粉。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拍攝的一塊經典口味的提拉米蘇。提拉米蘇是意大利傳統甜品,且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經典的意式提拉米蘇由馬斯卡彭奶酪、手指餅乾、蛋黃、咖啡、可可粉等原料製成。浸泡過咖啡的手指餅與奶酪糊相互疊加,最上層撒上咖啡粉,再灑上一些碎巧克力;挖一勺送入口中,奶酪的豐盈細滑與溼潤的手指餅乾的顆粒感混合在一起,甜的滋味剛一湧出便由咖啡的苦來平衡,即使正餐吃了再多的意大利麵也無法拒絕這樣一道美味的甜品。除了經典口味,開心果口味,各式水果口味的提拉米蘇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新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兩名遊客在售賣提拉米蘇的店鋪中享受悠閒時光。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說到甜,泰國人絕對是甜味的忠實擁護者。泰國文化中,黃色或金色寓意著吉祥富貴,而“黃金三寶”——蛋黃花、蛋黃球和甜蛋絲正是泰國最具傳統文化色彩的甜品。這幾款甜品都由蛋黃、糖漿和麵粉製作而成,普通集市上就有賣,也是重大節慶典禮上的必備甜品。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拍攝的“瑪阿穆勒”。“瑪阿穆勒”是多個阿拉伯國家的一種傳統糕點。要製作“瑪阿穆勒”,首先要在麵粉中加入黃油、酵母、糖等調味劑揉制、發酵;其後,再將麵糰分成小塊,在其中塞入開心果、核桃仁、椰棗等各式果乾作為餡料;最後使用模具將小塊麵糰壓制成型,放入烤箱烤制。每逢節慶,當地糕點店鋪會特別製作“瑪阿穆勒”等糕點供客人選購,有些家庭也會自制這種糕點。每當親朋好友互相拜訪時,主人家便會拿出準備好的“瑪阿穆勒”,和客人一起享用,閒話家常,共敘情誼。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的工作人員裝盤售賣“瑪阿穆勒”。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8日,在敘利亞大馬士革一家糕點店,店員製作“瑪阿穆勒”。新華社發(阿馬爾·薩法爾賈拉尼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傳統甜點“拉杜”。“拉杜”是外形類似雞蛋的圓球形甜點,由麵粉、糖、植物油、香料和堅果等原料按比例混合後烤制而成,酥鬆香甜,口感厚重,是南亞地區家喻戶曉的傳統甜點之一。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一名男子展示傳統甜點“拉杜”。 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3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拍攝的炸好的油糕。斯里蘭卡甜點品種十分豐富。傳統甜食油糕是在斯里蘭卡傳統節日以及家庭聚會上常見的甜點,它以米粉、糖漿和椰奶為原料,油炸後形成小山包狀。新華社記者唐璐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3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餐廳甜點師在製作油糕。新華社記者唐璐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18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塔克西姆廣場的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巴克拉瓦”。果仁蜜餅“巴克拉瓦”是土耳其民眾最喜愛的傳統甜點之一。“巴克拉瓦”用糖漿或蜂蜜調味,中部是切碎的果仁,上下是多層用油脂起酥的酥皮,有方形、菱形和三角形,吃下去口感酥鬆香脆、甜蜜芬芳。 在土耳其,售賣“巴克拉瓦”的店鋪遍佈各個城市。無論是作為慶祝節日的盛宴上的佳餚,還是作為午後小憩的茶點,“巴克拉瓦”都深受民眾歡迎。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18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塔克西姆廣場拍攝的一家銷售“巴克拉瓦”的甜品店。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1日,在伊拉克巴格達一家麵包店,麵包師掰開烤制好的“克萊佳”。椰棗餡餅“克萊佳”是伊拉克的傳統甜點,在慶祝節日或者家庭聚會時伊拉克人通常會將“克萊佳”配茶一起享用。“克萊佳”是用麵粉和黃油或酥油製成的,形狀和餡料多種多樣,但椰棗餡最受歡迎。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1日在伊拉克巴格達一家麵包店拍攝的烤制中的“克萊佳”。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拍攝的娘惹糕。在馬來西亞,早期的中國移民與當地人的後代被稱為峇峇孃惹,男性稱峇峇,女性叫娘惹,是東南亞土生華人族群。峇峇孃惹保留了中華傳統習俗,同時也吸收了當地馬來人的文化,他們的美食同樣兼具了中馬兩國的特色,娘惹糕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娘惹糕由糯米、椰漿、香料等原料製成,口感軟糯,種類及口味繁多。糕點取用蝶豆花、班蘭葉等植物的汁液上色,形成豔麗的色彩,是備受當地人歡迎的美食。新華社發(張紋綜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拍攝的娘惹糕。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0日在摩洛哥拉巴特的一家傳統糕點作坊裡拍攝的一盤烤制完成的羚羊角酥。羚羊角酥是摩洛哥最著名的傳統甜點之一,呈新月形。羚羊角酥的原料包括麵粉、杏仁、黃油、糖、橙花水等,製作工藝主要是將杏仁糊裹在酥皮內,然後捏製成月牙形,送入烤箱內烤制。羚羊角酥口感酥脆、香甜適口,在摩洛哥到處可見售賣羚羊角酥的糕點店,當地民眾很喜歡用羚羊角酥招待客人。新華社發(艾薩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0日,在摩洛哥拉巴特的一家傳統糕點作坊裡,一名工作人員展示一盤烤制完成的羚羊角酥。新華社發(艾薩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8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糕點師尤利婭展示製作完成的俄式蜂蜜蛋糕。俄式蜂蜜蛋糕是一種由蜂蜜、雞蛋、麵粉、牛奶等原料製成的多層蛋糕,深受喜愛甜食的俄羅斯人青睞。傳統蜂蜜蛋糕的製作流程比較繁瑣,首先將多種原料充分攪拌揉成麵糰,分別製作每一層蛋糕胚,然後將打發的奶油抹在烤好的蛋糕胚上,層層疊加起來,最後撒上蛋糕胚邊角打成的碎屑即成。相傳,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妻子伊麗莎白不吃含有蜂蜜的食物,一位新來的廚師不瞭解她的習慣,為其製作了蜂蜜蛋糕,卻深得皇后的喜愛,蜂蜜蛋糕從此成為聞名全俄的甜點。新華社記者 白雪騏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8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糕點師尤利婭將俄式蜂蜜蛋糕的“靈魂”——蜂蜜倒入碗中。新華社發(葉甫蓋尼·西尼岑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9日在美國洛杉磯一家派店內拍攝的派。美國派是一種烘培食品,由餅皮包著餡料,餡料可以是各類型的食品,例如肉類、蔬菜、水果及蛋醬等。派是美式食品的典型代表,有句話叫做“As American as apple pie”。每逢聚會,美國人的餐桌上往往少不了“派”這種食品。新華社記者李穎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9日,顧客在美國洛杉磯一家派店用餐。 新華社記者李穎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在肯尼亞內羅畢的一個街邊攤位,一名兒童品嚐薩摩薩。薩摩薩是一種三角形的油酥點心,由薄面皮包裹豆類、蔬菜及牛羊肉餡後,下鍋油炸而成。作為肯尼亞及東非地區的傳統麵食,它經常出現在當地民眾的食譜和餐桌上。如今,肯尼亞的部分中餐廳也開始製作薩摩薩,以滿足顧客的需求。新華社記者王騰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6日在肯尼亞內羅畢的一家超市拍攝的薩摩薩。新華社記者王騰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5日,在英國倫敦市中心知名的奧斯卡·王爾德茶餐廳(酒廊),服務員切開司康餅。有一首英國民謠唱道:“當時鐘敲響四下時,世上的一切為茶而停。”英國人喜歡下午茶,標準的英式下午茶來自英國貴族的傳統生活:他們早餐吃得豐盛,午餐相對簡單,晚餐大約在八點至八點半開始,傍晚4、5點鐘經常會飢腸轆轆,於是有了下午茶。 一套英式下午茶一般由茶、三明治、司康餅、蛋糕與甜點組成。司康餅是英式下午茶的精髓,也是必備的茶點。它新鮮烤出,熱乎乎地端上來,趁熱切開,配上厚厚的濃縮奶油和新鮮果醬,咬上一口,脣齒間散發出滿滿的幸福感。 作為英國人典雅生活方式的象徵之一,英式下午茶已發展成一個精緻的儀式,很多下午茶餐廳都對著裝和禮儀有要求。新華社記者韓巖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5日在英國倫敦市中心知名的奧斯卡·王爾德茶餐廳(酒廊)拍攝的英式下午茶。新華社記者韓巖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拍攝的禮盒裝馬卡龍。

9月13日,中國將迎來傳統佳節——中秋節。月餅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糕點,久負盛名,備受人們喜愛。那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是否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糕點,讓人食之難忘呢?答案是肯定的。

馬卡龍(Macaron)是源自法國的浪漫甜點,又稱杏仁小圓餅、法式小圓餅,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製作,並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的法式甜點,口感豐富,外脆內柔,外觀五彩繽紛,精緻小巧。馬卡龍歷史上曾是貴族食物,是奢華的象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馬卡龍漸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以其繽紛的色彩、清新細膩的口感和小巧玲瓏的造型博得人們的喜愛。馬卡龍層次感分明,咬一口,首先嚐到的是很薄但酥脆的外殼,接著是又軟又綿密的內層。和奶油的質感不同,杏仁餅的韌勁將餡料撐起,又給軟膩的餡料增加了嚼勁。一枚完美的馬卡龍,表面光滑,無坑疤,在燈光照射下泛著淡淡光澤,餅身下緣還會出現一圈漂亮的蕾絲裙邊。如今,馬卡龍作為法式甜點當之無愧的代表,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睞,法國麵包店、超市少不了馬卡龍的身影,拉迪雷(Laduree)、皮埃爾·埃爾姆(Pierre Herme)等知名馬卡龍甜品店常年門庭若市,吸引著慕名而來的人們把“法式浪漫”帶回家。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拍攝的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6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班蘭蛋糕是一種獨特的新加坡蛋糕。其做法是在西方雪紡蛋糕做法的基礎上加入東南亞的香料班蘭葉,從而調製出獨特的口感。班蘭蛋糕成品顏色為淡黃綠色,質地柔軟,口感甜美,適合搭配咖啡享用。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4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拍攝的烤好的卡累利阿派。卡累利阿派是典型的芬蘭傳統食物,大到高檔商場、飯店,小到路邊咖啡店和食品攤都有售賣。卡累利阿派的傳統制作方法是用黑麥和小麥麵粉混合做成麵餅,塗上米粥放入烤爐烘烤,最後淋上黃油水或牛奶水晾乾。隨著社會發展,卡累利阿派衍生出很多新樣式,但傳統制作方法得到了保護和傳承。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麵點師皮爾科·倫蘇向面板上撒麵粉。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拍攝的一塊經典口味的提拉米蘇。提拉米蘇是意大利傳統甜品,且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經典的意式提拉米蘇由馬斯卡彭奶酪、手指餅乾、蛋黃、咖啡、可可粉等原料製成。浸泡過咖啡的手指餅與奶酪糊相互疊加,最上層撒上咖啡粉,再灑上一些碎巧克力;挖一勺送入口中,奶酪的豐盈細滑與溼潤的手指餅乾的顆粒感混合在一起,甜的滋味剛一湧出便由咖啡的苦來平衡,即使正餐吃了再多的意大利麵也無法拒絕這樣一道美味的甜品。除了經典口味,開心果口味,各式水果口味的提拉米蘇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新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兩名遊客在售賣提拉米蘇的店鋪中享受悠閒時光。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說到甜,泰國人絕對是甜味的忠實擁護者。泰國文化中,黃色或金色寓意著吉祥富貴,而“黃金三寶”——蛋黃花、蛋黃球和甜蛋絲正是泰國最具傳統文化色彩的甜品。這幾款甜品都由蛋黃、糖漿和麵粉製作而成,普通集市上就有賣,也是重大節慶典禮上的必備甜品。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拍攝的“瑪阿穆勒”。“瑪阿穆勒”是多個阿拉伯國家的一種傳統糕點。要製作“瑪阿穆勒”,首先要在麵粉中加入黃油、酵母、糖等調味劑揉制、發酵;其後,再將麵糰分成小塊,在其中塞入開心果、核桃仁、椰棗等各式果乾作為餡料;最後使用模具將小塊麵糰壓制成型,放入烤箱烤制。每逢節慶,當地糕點店鋪會特別製作“瑪阿穆勒”等糕點供客人選購,有些家庭也會自制這種糕點。每當親朋好友互相拜訪時,主人家便會拿出準備好的“瑪阿穆勒”,和客人一起享用,閒話家常,共敘情誼。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的工作人員裝盤售賣“瑪阿穆勒”。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8日,在敘利亞大馬士革一家糕點店,店員製作“瑪阿穆勒”。新華社發(阿馬爾·薩法爾賈拉尼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傳統甜點“拉杜”。“拉杜”是外形類似雞蛋的圓球形甜點,由麵粉、糖、植物油、香料和堅果等原料按比例混合後烤制而成,酥鬆香甜,口感厚重,是南亞地區家喻戶曉的傳統甜點之一。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一名男子展示傳統甜點“拉杜”。 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3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拍攝的炸好的油糕。斯里蘭卡甜點品種十分豐富。傳統甜食油糕是在斯里蘭卡傳統節日以及家庭聚會上常見的甜點,它以米粉、糖漿和椰奶為原料,油炸後形成小山包狀。新華社記者唐璐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3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餐廳甜點師在製作油糕。新華社記者唐璐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18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塔克西姆廣場的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巴克拉瓦”。果仁蜜餅“巴克拉瓦”是土耳其民眾最喜愛的傳統甜點之一。“巴克拉瓦”用糖漿或蜂蜜調味,中部是切碎的果仁,上下是多層用油脂起酥的酥皮,有方形、菱形和三角形,吃下去口感酥鬆香脆、甜蜜芬芳。 在土耳其,售賣“巴克拉瓦”的店鋪遍佈各個城市。無論是作為慶祝節日的盛宴上的佳餚,還是作為午後小憩的茶點,“巴克拉瓦”都深受民眾歡迎。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18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塔克西姆廣場拍攝的一家銷售“巴克拉瓦”的甜品店。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1日,在伊拉克巴格達一家麵包店,麵包師掰開烤制好的“克萊佳”。椰棗餡餅“克萊佳”是伊拉克的傳統甜點,在慶祝節日或者家庭聚會時伊拉克人通常會將“克萊佳”配茶一起享用。“克萊佳”是用麵粉和黃油或酥油製成的,形狀和餡料多種多樣,但椰棗餡最受歡迎。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1日在伊拉克巴格達一家麵包店拍攝的烤制中的“克萊佳”。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拍攝的娘惹糕。在馬來西亞,早期的中國移民與當地人的後代被稱為峇峇孃惹,男性稱峇峇,女性叫娘惹,是東南亞土生華人族群。峇峇孃惹保留了中華傳統習俗,同時也吸收了當地馬來人的文化,他們的美食同樣兼具了中馬兩國的特色,娘惹糕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娘惹糕由糯米、椰漿、香料等原料製成,口感軟糯,種類及口味繁多。糕點取用蝶豆花、班蘭葉等植物的汁液上色,形成豔麗的色彩,是備受當地人歡迎的美食。新華社發(張紋綜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拍攝的娘惹糕。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0日在摩洛哥拉巴特的一家傳統糕點作坊裡拍攝的一盤烤制完成的羚羊角酥。羚羊角酥是摩洛哥最著名的傳統甜點之一,呈新月形。羚羊角酥的原料包括麵粉、杏仁、黃油、糖、橙花水等,製作工藝主要是將杏仁糊裹在酥皮內,然後捏製成月牙形,送入烤箱內烤制。羚羊角酥口感酥脆、香甜適口,在摩洛哥到處可見售賣羚羊角酥的糕點店,當地民眾很喜歡用羚羊角酥招待客人。新華社發(艾薩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0日,在摩洛哥拉巴特的一家傳統糕點作坊裡,一名工作人員展示一盤烤制完成的羚羊角酥。新華社發(艾薩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8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糕點師尤利婭展示製作完成的俄式蜂蜜蛋糕。俄式蜂蜜蛋糕是一種由蜂蜜、雞蛋、麵粉、牛奶等原料製成的多層蛋糕,深受喜愛甜食的俄羅斯人青睞。傳統蜂蜜蛋糕的製作流程比較繁瑣,首先將多種原料充分攪拌揉成麵糰,分別製作每一層蛋糕胚,然後將打發的奶油抹在烤好的蛋糕胚上,層層疊加起來,最後撒上蛋糕胚邊角打成的碎屑即成。相傳,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妻子伊麗莎白不吃含有蜂蜜的食物,一位新來的廚師不瞭解她的習慣,為其製作了蜂蜜蛋糕,卻深得皇后的喜愛,蜂蜜蛋糕從此成為聞名全俄的甜點。新華社記者 白雪騏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8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糕點師尤利婭將俄式蜂蜜蛋糕的“靈魂”——蜂蜜倒入碗中。新華社發(葉甫蓋尼·西尼岑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9日在美國洛杉磯一家派店內拍攝的派。美國派是一種烘培食品,由餅皮包著餡料,餡料可以是各類型的食品,例如肉類、蔬菜、水果及蛋醬等。派是美式食品的典型代表,有句話叫做“As American as apple pie”。每逢聚會,美國人的餐桌上往往少不了“派”這種食品。新華社記者李穎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9日,顧客在美國洛杉磯一家派店用餐。 新華社記者李穎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在肯尼亞內羅畢的一個街邊攤位,一名兒童品嚐薩摩薩。薩摩薩是一種三角形的油酥點心,由薄面皮包裹豆類、蔬菜及牛羊肉餡後,下鍋油炸而成。作為肯尼亞及東非地區的傳統麵食,它經常出現在當地民眾的食譜和餐桌上。如今,肯尼亞的部分中餐廳也開始製作薩摩薩,以滿足顧客的需求。新華社記者王騰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6日在肯尼亞內羅畢的一家超市拍攝的薩摩薩。新華社記者王騰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5日,在英國倫敦市中心知名的奧斯卡·王爾德茶餐廳(酒廊),服務員切開司康餅。有一首英國民謠唱道:“當時鐘敲響四下時,世上的一切為茶而停。”英國人喜歡下午茶,標準的英式下午茶來自英國貴族的傳統生活:他們早餐吃得豐盛,午餐相對簡單,晚餐大約在八點至八點半開始,傍晚4、5點鐘經常會飢腸轆轆,於是有了下午茶。 一套英式下午茶一般由茶、三明治、司康餅、蛋糕與甜點組成。司康餅是英式下午茶的精髓,也是必備的茶點。它新鮮烤出,熱乎乎地端上來,趁熱切開,配上厚厚的濃縮奶油和新鮮果醬,咬上一口,脣齒間散發出滿滿的幸福感。 作為英國人典雅生活方式的象徵之一,英式下午茶已發展成一個精緻的儀式,很多下午茶餐廳都對著裝和禮儀有要求。新華社記者韓巖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5日在英國倫敦市中心知名的奧斯卡·王爾德茶餐廳(酒廊)拍攝的英式下午茶。新華社記者韓巖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5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一家商店拍攝的巧克力甜品。巧克力是比利時最具代表性的甜品,與鑽石和啤酒並稱比利時三大“國寶”。比利時巧克力擁有細膩的結構、高可可含量、美妙的口感和極富創意的造型,這份濃情蜜意從比利時出口至世界各地,受到全世界消費者的喜愛。新華社發(裡卡多·帕雷賈尼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拍攝的禮盒裝馬卡龍。

9月13日,中國將迎來傳統佳節——中秋節。月餅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糕點,久負盛名,備受人們喜愛。那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是否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糕點,讓人食之難忘呢?答案是肯定的。

馬卡龍(Macaron)是源自法國的浪漫甜點,又稱杏仁小圓餅、法式小圓餅,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製作,並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的法式甜點,口感豐富,外脆內柔,外觀五彩繽紛,精緻小巧。馬卡龍歷史上曾是貴族食物,是奢華的象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馬卡龍漸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以其繽紛的色彩、清新細膩的口感和小巧玲瓏的造型博得人們的喜愛。馬卡龍層次感分明,咬一口,首先嚐到的是很薄但酥脆的外殼,接著是又軟又綿密的內層。和奶油的質感不同,杏仁餅的韌勁將餡料撐起,又給軟膩的餡料增加了嚼勁。一枚完美的馬卡龍,表面光滑,無坑疤,在燈光照射下泛著淡淡光澤,餅身下緣還會出現一圈漂亮的蕾絲裙邊。如今,馬卡龍作為法式甜點當之無愧的代表,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睞,法國麵包店、超市少不了馬卡龍的身影,拉迪雷(Laduree)、皮埃爾·埃爾姆(Pierre Herme)等知名馬卡龍甜品店常年門庭若市,吸引著慕名而來的人們把“法式浪漫”帶回家。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30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拍攝的知名馬卡龍品牌皮埃爾·埃爾姆門店。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6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班蘭蛋糕是一種獨特的新加坡蛋糕。其做法是在西方雪紡蛋糕做法的基礎上加入東南亞的香料班蘭葉,從而調製出獨特的口感。班蘭蛋糕成品顏色為淡黃綠色,質地柔軟,口感甜美,適合搭配咖啡享用。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4日在新加坡“鬆園”糕點店拍攝的班蘭蛋糕。新華社發(鄧智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拍攝的烤好的卡累利阿派。卡累利阿派是典型的芬蘭傳統食物,大到高檔商場、飯店,小到路邊咖啡店和食品攤都有售賣。卡累利阿派的傳統制作方法是用黑麥和小麥麵粉混合做成麵餅,塗上米粥放入烤爐烘烤,最後淋上黃油水或牛奶水晾乾。隨著社會發展,卡累利阿派衍生出很多新樣式,但傳統制作方法得到了保護和傳承。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2日,在芬蘭東部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萊米市,麵點師皮爾科·倫蘇向面板上撒麵粉。新華社發(馬蒂·馬蒂凱寧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拍攝的一塊經典口味的提拉米蘇。提拉米蘇是意大利傳統甜品,且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經典的意式提拉米蘇由馬斯卡彭奶酪、手指餅乾、蛋黃、咖啡、可可粉等原料製成。浸泡過咖啡的手指餅與奶酪糊相互疊加,最上層撒上咖啡粉,再灑上一些碎巧克力;挖一勺送入口中,奶酪的豐盈細滑與溼潤的手指餅乾的顆粒感混合在一起,甜的滋味剛一湧出便由咖啡的苦來平衡,即使正餐吃了再多的意大利麵也無法拒絕這樣一道美味的甜品。除了經典口味,開心果口味,各式水果口味的提拉米蘇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新8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一家餐廳,兩名遊客在售賣提拉米蘇的店鋪中享受悠閒時光。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說到甜,泰國人絕對是甜味的忠實擁護者。泰國文化中,黃色或金色寓意著吉祥富貴,而“黃金三寶”——蛋黃花、蛋黃球和甜蛋絲正是泰國最具傳統文化色彩的甜品。這幾款甜品都由蛋黃、糖漿和麵粉製作而成,普通集市上就有賣,也是重大節慶典禮上的必備甜品。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顧客在泰國曼谷著名的“九姐妹甜點”店挑選傳統泰式甜點。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拍攝的“瑪阿穆勒”。“瑪阿穆勒”是多個阿拉伯國家的一種傳統糕點。要製作“瑪阿穆勒”,首先要在麵粉中加入黃油、酵母、糖等調味劑揉制、發酵;其後,再將麵糰分成小塊,在其中塞入開心果、核桃仁、椰棗等各式果乾作為餡料;最後使用模具將小塊麵糰壓制成型,放入烤箱烤制。每逢節慶,當地糕點店鋪會特別製作“瑪阿穆勒”等糕點供客人選購,有些家庭也會自制這種糕點。每當親朋好友互相拜訪時,主人家便會拿出準備好的“瑪阿穆勒”,和客人一起享用,閒話家常,共敘情誼。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5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賽達,一家甜品店的工作人員裝盤售賣“瑪阿穆勒”。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8日,在敘利亞大馬士革一家糕點店,店員製作“瑪阿穆勒”。新華社發(阿馬爾·薩法爾賈拉尼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傳統甜點“拉杜”。“拉杜”是外形類似雞蛋的圓球形甜點,由麵粉、糖、植物油、香料和堅果等原料按比例混合後烤制而成,酥鬆香甜,口感厚重,是南亞地區家喻戶曉的傳統甜點之一。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一名男子展示傳統甜點“拉杜”。 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3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拍攝的炸好的油糕。斯里蘭卡甜點品種十分豐富。傳統甜食油糕是在斯里蘭卡傳統節日以及家庭聚會上常見的甜點,它以米粉、糖漿和椰奶為原料,油炸後形成小山包狀。新華社記者唐璐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3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餐廳甜點師在製作油糕。新華社記者唐璐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18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塔克西姆廣場的一家甜品店拍攝的“巴克拉瓦”。果仁蜜餅“巴克拉瓦”是土耳其民眾最喜愛的傳統甜點之一。“巴克拉瓦”用糖漿或蜂蜜調味,中部是切碎的果仁,上下是多層用油脂起酥的酥皮,有方形、菱形和三角形,吃下去口感酥鬆香脆、甜蜜芬芳。 在土耳其,售賣“巴克拉瓦”的店鋪遍佈各個城市。無論是作為慶祝節日的盛宴上的佳餚,還是作為午後小憩的茶點,“巴克拉瓦”都深受民眾歡迎。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18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塔克西姆廣場拍攝的一家銷售“巴克拉瓦”的甜品店。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1日,在伊拉克巴格達一家麵包店,麵包師掰開烤制好的“克萊佳”。椰棗餡餅“克萊佳”是伊拉克的傳統甜點,在慶祝節日或者家庭聚會時伊拉克人通常會將“克萊佳”配茶一起享用。“克萊佳”是用麵粉和黃油或酥油製成的,形狀和餡料多種多樣,但椰棗餡最受歡迎。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1日在伊拉克巴格達一家麵包店拍攝的烤制中的“克萊佳”。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拍攝的娘惹糕。在馬來西亞,早期的中國移民與當地人的後代被稱為峇峇孃惹,男性稱峇峇,女性叫娘惹,是東南亞土生華人族群。峇峇孃惹保留了中華傳統習俗,同時也吸收了當地馬來人的文化,他們的美食同樣兼具了中馬兩國的特色,娘惹糕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娘惹糕由糯米、椰漿、香料等原料製成,口感軟糯,種類及口味繁多。糕點取用蝶豆花、班蘭葉等植物的汁液上色,形成豔麗的色彩,是備受當地人歡迎的美食。新華社發(張紋綜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拍攝的娘惹糕。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0日在摩洛哥拉巴特的一家傳統糕點作坊裡拍攝的一盤烤制完成的羚羊角酥。羚羊角酥是摩洛哥最著名的傳統甜點之一,呈新月形。羚羊角酥的原料包括麵粉、杏仁、黃油、糖、橙花水等,製作工藝主要是將杏仁糊裹在酥皮內,然後捏製成月牙形,送入烤箱內烤制。羚羊角酥口感酥脆、香甜適口,在摩洛哥到處可見售賣羚羊角酥的糕點店,當地民眾很喜歡用羚羊角酥招待客人。新華社發(艾薩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0日,在摩洛哥拉巴特的一家傳統糕點作坊裡,一名工作人員展示一盤烤制完成的羚羊角酥。新華社發(艾薩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8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糕點師尤利婭展示製作完成的俄式蜂蜜蛋糕。俄式蜂蜜蛋糕是一種由蜂蜜、雞蛋、麵粉、牛奶等原料製成的多層蛋糕,深受喜愛甜食的俄羅斯人青睞。傳統蜂蜜蛋糕的製作流程比較繁瑣,首先將多種原料充分攪拌揉成麵糰,分別製作每一層蛋糕胚,然後將打發的奶油抹在烤好的蛋糕胚上,層層疊加起來,最後撒上蛋糕胚邊角打成的碎屑即成。相傳,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妻子伊麗莎白不吃含有蜂蜜的食物,一位新來的廚師不瞭解她的習慣,為其製作了蜂蜜蛋糕,卻深得皇后的喜愛,蜂蜜蛋糕從此成為聞名全俄的甜點。新華社記者 白雪騏 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8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糕點師尤利婭將俄式蜂蜜蛋糕的“靈魂”——蜂蜜倒入碗中。新華社發(葉甫蓋尼·西尼岑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9日在美國洛杉磯一家派店內拍攝的派。美國派是一種烘培食品,由餅皮包著餡料,餡料可以是各類型的食品,例如肉類、蔬菜、水果及蛋醬等。派是美式食品的典型代表,有句話叫做“As American as apple pie”。每逢聚會,美國人的餐桌上往往少不了“派”這種食品。新華社記者李穎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8月29日,顧客在美國洛杉磯一家派店用餐。 新華社記者李穎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1日,在肯尼亞內羅畢的一個街邊攤位,一名兒童品嚐薩摩薩。薩摩薩是一種三角形的油酥點心,由薄面皮包裹豆類、蔬菜及牛羊肉餡後,下鍋油炸而成。作為肯尼亞及東非地區的傳統麵食,它經常出現在當地民眾的食譜和餐桌上。如今,肯尼亞的部分中餐廳也開始製作薩摩薩,以滿足顧客的需求。新華社記者王騰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8月26日在肯尼亞內羅畢的一家超市拍攝的薩摩薩。新華社記者王騰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5日,在英國倫敦市中心知名的奧斯卡·王爾德茶餐廳(酒廊),服務員切開司康餅。有一首英國民謠唱道:“當時鐘敲響四下時,世上的一切為茶而停。”英國人喜歡下午茶,標準的英式下午茶來自英國貴族的傳統生活:他們早餐吃得豐盛,午餐相對簡單,晚餐大約在八點至八點半開始,傍晚4、5點鐘經常會飢腸轆轆,於是有了下午茶。 一套英式下午茶一般由茶、三明治、司康餅、蛋糕與甜點組成。司康餅是英式下午茶的精髓,也是必備的茶點。它新鮮烤出,熱乎乎地端上來,趁熱切開,配上厚厚的濃縮奶油和新鮮果醬,咬上一口,脣齒間散發出滿滿的幸福感。 作為英國人典雅生活方式的象徵之一,英式下午茶已發展成一個精緻的儀式,很多下午茶餐廳都對著裝和禮儀有要求。新華社記者韓巖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5日在英國倫敦市中心知名的奧斯卡·王爾德茶餐廳(酒廊)拍攝的英式下午茶。新華社記者韓巖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這是9月5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一家商店拍攝的巧克力甜品。巧克力是比利時最具代表性的甜品,與鑽石和啤酒並稱比利時三大“國寶”。比利時巧克力擁有細膩的結構、高可可含量、美妙的口感和極富創意的造型,這份濃情蜜意從比利時出口至世界各地,受到全世界消費者的喜愛。新華社發(裡卡多·帕雷賈尼攝)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薈萃

9月5日,一名店員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一家商店展示巧克力甜品。新華社發(裡卡多·帕雷賈尼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