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乾陵玄宮即位

"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乾陵玄宮即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樑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

"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乾陵玄宮即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樑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鴕鳥 在翼馬和華表之北,相隔大約200多米處,出現兩隻東西相對的鴕鳥,又被稱為“鸞鳥”。鴕

"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乾陵玄宮即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樑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鴕鳥 在翼馬和華表之北,相隔大約200多米處,出現兩隻東西相對的鴕鳥,又被稱為“鸞鳥”。鴕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仗馬與牽馬石人 緊挨著鴕鳥之北,排列著五對石馬,其中三對石馬的旁邊,站立著一名牽馬人。馬身

"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乾陵玄宮即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樑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鴕鳥 在翼馬和華表之北,相隔大約200多米處,出現兩隻東西相對的鴕鳥,又被稱為“鸞鳥”。鴕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仗馬與牽馬石人 緊挨著鴕鳥之北,排列著五對石馬,其中三對石馬的旁邊,站立著一名牽馬人。馬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拄劍石人像

接下來,神道氣氛變得凝重,十對高約4米的石人,拄著寶劍夾道而立,被稱為“直閣將軍”,乃侍衛皇帝的將官。石人頭戴平巾幘,腰束革帶,寬袍大袖,並足恭立,蓄鬚直視,表情各異:有的緊皺眉頭,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神態虔誠,有的面帶微笑。

"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乾陵玄宮即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樑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鴕鳥 在翼馬和華表之北,相隔大約200多米處,出現兩隻東西相對的鴕鳥,又被稱為“鸞鳥”。鴕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仗馬與牽馬石人 緊挨著鴕鳥之北,排列著五對石馬,其中三對石馬的旁邊,站立著一名牽馬人。馬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拄劍石人像

接下來,神道氣氛變得凝重,十對高約4米的石人,拄著寶劍夾道而立,被稱為“直閣將軍”,乃侍衛皇帝的將官。石人頭戴平巾幘,腰束革帶,寬袍大袖,並足恭立,蓄鬚直視,表情各異:有的緊皺眉頭,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神態虔誠,有的面帶微笑。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乾陵玄宮即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樑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鴕鳥 在翼馬和華表之北,相隔大約200多米處,出現兩隻東西相對的鴕鳥,又被稱為“鸞鳥”。鴕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仗馬與牽馬石人 緊挨著鴕鳥之北,排列著五對石馬,其中三對石馬的旁邊,站立著一名牽馬人。馬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拄劍石人像

接下來,神道氣氛變得凝重,十對高約4米的石人,拄著寶劍夾道而立,被稱為“直閣將軍”,乃侍衛皇帝的將官。石人頭戴平巾幘,腰束革帶,寬袍大袖,並足恭立,蓄鬚直視,表情各異:有的緊皺眉頭,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神態虔誠,有的面帶微笑。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無字碑

碑身由一整塊巨石雕成,高約7.5米,寬約2米,厚約1.5米,重量接近100噸。碑額未題碑名,正中有一條螭龍,左右側各四條,總共九條螭龍,所以又稱“九龍碑”。碑的兩側有升龍圖,刻畫出一條騰空飛舞的巨龍。碑座陽面還有線刻的獅馬圖,以及各式花草紋,線條精細流暢。

此碑原本無字,但是宋金以後,遊人開始在碑上題字,經過元、明、清等朝代,碑上逐漸佈滿文字。其中,公元1135年的《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保存完整,以契丹小字刻寫,旁邊有漢字譯文。因為契丹的小字早已絕跡,所以碑上的文字成為研究契丹小字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乾陵玄宮即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樑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鴕鳥 在翼馬和華表之北,相隔大約200多米處,出現兩隻東西相對的鴕鳥,又被稱為“鸞鳥”。鴕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仗馬與牽馬石人 緊挨著鴕鳥之北,排列著五對石馬,其中三對石馬的旁邊,站立著一名牽馬人。馬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拄劍石人像

接下來,神道氣氛變得凝重,十對高約4米的石人,拄著寶劍夾道而立,被稱為“直閣將軍”,乃侍衛皇帝的將官。石人頭戴平巾幘,腰束革帶,寬袍大袖,並足恭立,蓄鬚直視,表情各異:有的緊皺眉頭,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神態虔誠,有的面帶微笑。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無字碑

碑身由一整塊巨石雕成,高約7.5米,寬約2米,厚約1.5米,重量接近100噸。碑額未題碑名,正中有一條螭龍,左右側各四條,總共九條螭龍,所以又稱“九龍碑”。碑的兩側有升龍圖,刻畫出一條騰空飛舞的巨龍。碑座陽面還有線刻的獅馬圖,以及各式花草紋,線條精細流暢。

此碑原本無字,但是宋金以後,遊人開始在碑上題字,經過元、明、清等朝代,碑上逐漸佈滿文字。其中,公元1135年的《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保存完整,以契丹小字刻寫,旁邊有漢字譯文。因為契丹的小字早已絕跡,所以碑上的文字成為研究契丹小字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述聖紀碑

碑頂、碑身和碑座正好分為七節,故此碑又被稱為“七節碑”。石碑高約8米,重約90噸,頂部呈廡殿式,四簷下各有一力士頭頂斗拱。碑文由武則天撰寫,唐中宗李顯書丹,記述高宗的文治武功,開創帝王陵前立功德碑的先例

"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乾陵玄宮即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樑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鴕鳥 在翼馬和華表之北,相隔大約200多米處,出現兩隻東西相對的鴕鳥,又被稱為“鸞鳥”。鴕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仗馬與牽馬石人 緊挨著鴕鳥之北,排列著五對石馬,其中三對石馬的旁邊,站立著一名牽馬人。馬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拄劍石人像

接下來,神道氣氛變得凝重,十對高約4米的石人,拄著寶劍夾道而立,被稱為“直閣將軍”,乃侍衛皇帝的將官。石人頭戴平巾幘,腰束革帶,寬袍大袖,並足恭立,蓄鬚直視,表情各異:有的緊皺眉頭,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神態虔誠,有的面帶微笑。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無字碑

碑身由一整塊巨石雕成,高約7.5米,寬約2米,厚約1.5米,重量接近100噸。碑額未題碑名,正中有一條螭龍,左右側各四條,總共九條螭龍,所以又稱“九龍碑”。碑的兩側有升龍圖,刻畫出一條騰空飛舞的巨龍。碑座陽面還有線刻的獅馬圖,以及各式花草紋,線條精細流暢。

此碑原本無字,但是宋金以後,遊人開始在碑上題字,經過元、明、清等朝代,碑上逐漸佈滿文字。其中,公元1135年的《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保存完整,以契丹小字刻寫,旁邊有漢字譯文。因為契丹的小字早已絕跡,所以碑上的文字成為研究契丹小字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述聖紀碑

碑頂、碑身和碑座正好分為七節,故此碑又被稱為“七節碑”。石碑高約8米,重約90噸,頂部呈廡殿式,四簷下各有一力士頭頂斗拱。碑文由武則天撰寫,唐中宗李顯書丹,記述高宗的文治武功,開創帝王陵前立功德碑的先例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六十一蕃臣像

在述聖紀碑和無字碑後的闕下,分佈著兩組東西相對的石人群像。它們整齊恭敬地排列在陵前,西側有32尊,東側有29尊,總共有61尊,乃唐王朝下屬的少數民族官員、鄰國王子和使節的形象。唐高宗入葬的時候,他們前來參加葬禮,武則天為宣揚大唐的國威,將他們的雕像立於陵前。如今,它們絕大多數的頭部已被毀壞,留下眾多的猜測。

"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乾陵玄宮即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樑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鴕鳥 在翼馬和華表之北,相隔大約200多米處,出現兩隻東西相對的鴕鳥,又被稱為“鸞鳥”。鴕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仗馬與牽馬石人 緊挨著鴕鳥之北,排列著五對石馬,其中三對石馬的旁邊,站立著一名牽馬人。馬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拄劍石人像

接下來,神道氣氛變得凝重,十對高約4米的石人,拄著寶劍夾道而立,被稱為“直閣將軍”,乃侍衛皇帝的將官。石人頭戴平巾幘,腰束革帶,寬袍大袖,並足恭立,蓄鬚直視,表情各異:有的緊皺眉頭,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神態虔誠,有的面帶微笑。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無字碑

碑身由一整塊巨石雕成,高約7.5米,寬約2米,厚約1.5米,重量接近100噸。碑額未題碑名,正中有一條螭龍,左右側各四條,總共九條螭龍,所以又稱“九龍碑”。碑的兩側有升龍圖,刻畫出一條騰空飛舞的巨龍。碑座陽面還有線刻的獅馬圖,以及各式花草紋,線條精細流暢。

此碑原本無字,但是宋金以後,遊人開始在碑上題字,經過元、明、清等朝代,碑上逐漸佈滿文字。其中,公元1135年的《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保存完整,以契丹小字刻寫,旁邊有漢字譯文。因為契丹的小字早已絕跡,所以碑上的文字成為研究契丹小字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述聖紀碑

碑頂、碑身和碑座正好分為七節,故此碑又被稱為“七節碑”。石碑高約8米,重約90噸,頂部呈廡殿式,四簷下各有一力士頭頂斗拱。碑文由武則天撰寫,唐中宗李顯書丹,記述高宗的文治武功,開創帝王陵前立功德碑的先例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六十一蕃臣像

在述聖紀碑和無字碑後的闕下,分佈著兩組東西相對的石人群像。它們整齊恭敬地排列在陵前,西側有32尊,東側有29尊,總共有61尊,乃唐王朝下屬的少數民族官員、鄰國王子和使節的形象。唐高宗入葬的時候,他們前來參加葬禮,武則天為宣揚大唐的國威,將他們的雕像立於陵前。如今,它們絕大多數的頭部已被毀壞,留下眾多的猜測。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乾陵玄宮即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樑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鴕鳥 在翼馬和華表之北,相隔大約200多米處,出現兩隻東西相對的鴕鳥,又被稱為“鸞鳥”。鴕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仗馬與牽馬石人 緊挨著鴕鳥之北,排列著五對石馬,其中三對石馬的旁邊,站立著一名牽馬人。馬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拄劍石人像

接下來,神道氣氛變得凝重,十對高約4米的石人,拄著寶劍夾道而立,被稱為“直閣將軍”,乃侍衛皇帝的將官。石人頭戴平巾幘,腰束革帶,寬袍大袖,並足恭立,蓄鬚直視,表情各異:有的緊皺眉頭,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神態虔誠,有的面帶微笑。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無字碑

碑身由一整塊巨石雕成,高約7.5米,寬約2米,厚約1.5米,重量接近100噸。碑額未題碑名,正中有一條螭龍,左右側各四條,總共九條螭龍,所以又稱“九龍碑”。碑的兩側有升龍圖,刻畫出一條騰空飛舞的巨龍。碑座陽面還有線刻的獅馬圖,以及各式花草紋,線條精細流暢。

此碑原本無字,但是宋金以後,遊人開始在碑上題字,經過元、明、清等朝代,碑上逐漸佈滿文字。其中,公元1135年的《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保存完整,以契丹小字刻寫,旁邊有漢字譯文。因為契丹的小字早已絕跡,所以碑上的文字成為研究契丹小字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述聖紀碑

碑頂、碑身和碑座正好分為七節,故此碑又被稱為“七節碑”。石碑高約8米,重約90噸,頂部呈廡殿式,四簷下各有一力士頭頂斗拱。碑文由武則天撰寫,唐中宗李顯書丹,記述高宗的文治武功,開創帝王陵前立功德碑的先例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六十一蕃臣像

在述聖紀碑和無字碑後的闕下,分佈著兩組東西相對的石人群像。它們整齊恭敬地排列在陵前,西側有32尊,東側有29尊,總共有61尊,乃唐王朝下屬的少數民族官員、鄰國王子和使節的形象。唐高宗入葬的時候,他們前來參加葬禮,武則天為宣揚大唐的國威,將他們的雕像立於陵前。如今,它們絕大多數的頭部已被毀壞,留下眾多的猜測。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乾陵玄宮即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樑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鴕鳥 在翼馬和華表之北,相隔大約200多米處,出現兩隻東西相對的鴕鳥,又被稱為“鸞鳥”。鴕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仗馬與牽馬石人 緊挨著鴕鳥之北,排列著五對石馬,其中三對石馬的旁邊,站立著一名牽馬人。馬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拄劍石人像

接下來,神道氣氛變得凝重,十對高約4米的石人,拄著寶劍夾道而立,被稱為“直閣將軍”,乃侍衛皇帝的將官。石人頭戴平巾幘,腰束革帶,寬袍大袖,並足恭立,蓄鬚直視,表情各異:有的緊皺眉頭,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神態虔誠,有的面帶微笑。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無字碑

碑身由一整塊巨石雕成,高約7.5米,寬約2米,厚約1.5米,重量接近100噸。碑額未題碑名,正中有一條螭龍,左右側各四條,總共九條螭龍,所以又稱“九龍碑”。碑的兩側有升龍圖,刻畫出一條騰空飛舞的巨龍。碑座陽面還有線刻的獅馬圖,以及各式花草紋,線條精細流暢。

此碑原本無字,但是宋金以後,遊人開始在碑上題字,經過元、明、清等朝代,碑上逐漸佈滿文字。其中,公元1135年的《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保存完整,以契丹小字刻寫,旁邊有漢字譯文。因為契丹的小字早已絕跡,所以碑上的文字成為研究契丹小字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述聖紀碑

碑頂、碑身和碑座正好分為七節,故此碑又被稱為“七節碑”。石碑高約8米,重約90噸,頂部呈廡殿式,四簷下各有一力士頭頂斗拱。碑文由武則天撰寫,唐中宗李顯書丹,記述高宗的文治武功,開創帝王陵前立功德碑的先例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六十一蕃臣像

在述聖紀碑和無字碑後的闕下,分佈著兩組東西相對的石人群像。它們整齊恭敬地排列在陵前,西側有32尊,東側有29尊,總共有61尊,乃唐王朝下屬的少數民族官員、鄰國王子和使節的形象。唐高宗入葬的時候,他們前來參加葬禮,武則天為宣揚大唐的國威,將他們的雕像立於陵前。如今,它們絕大多數的頭部已被毀壞,留下眾多的猜測。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乾陵玄宮即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樑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鴕鳥 在翼馬和華表之北,相隔大約200多米處,出現兩隻東西相對的鴕鳥,又被稱為“鸞鳥”。鴕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仗馬與牽馬石人 緊挨著鴕鳥之北,排列著五對石馬,其中三對石馬的旁邊,站立著一名牽馬人。馬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拄劍石人像

接下來,神道氣氛變得凝重,十對高約4米的石人,拄著寶劍夾道而立,被稱為“直閣將軍”,乃侍衛皇帝的將官。石人頭戴平巾幘,腰束革帶,寬袍大袖,並足恭立,蓄鬚直視,表情各異:有的緊皺眉頭,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神態虔誠,有的面帶微笑。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無字碑

碑身由一整塊巨石雕成,高約7.5米,寬約2米,厚約1.5米,重量接近100噸。碑額未題碑名,正中有一條螭龍,左右側各四條,總共九條螭龍,所以又稱“九龍碑”。碑的兩側有升龍圖,刻畫出一條騰空飛舞的巨龍。碑座陽面還有線刻的獅馬圖,以及各式花草紋,線條精細流暢。

此碑原本無字,但是宋金以後,遊人開始在碑上題字,經過元、明、清等朝代,碑上逐漸佈滿文字。其中,公元1135年的《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保存完整,以契丹小字刻寫,旁邊有漢字譯文。因為契丹的小字早已絕跡,所以碑上的文字成為研究契丹小字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述聖紀碑

碑頂、碑身和碑座正好分為七節,故此碑又被稱為“七節碑”。石碑高約8米,重約90噸,頂部呈廡殿式,四簷下各有一力士頭頂斗拱。碑文由武則天撰寫,唐中宗李顯書丹,記述高宗的文治武功,開創帝王陵前立功德碑的先例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六十一蕃臣像

在述聖紀碑和無字碑後的闕下,分佈著兩組東西相對的石人群像。它們整齊恭敬地排列在陵前,西側有32尊,東側有29尊,總共有61尊,乃唐王朝下屬的少數民族官員、鄰國王子和使節的形象。唐高宗入葬的時候,他們前來參加葬禮,武則天為宣揚大唐的國威,將他們的雕像立於陵前。如今,它們絕大多數的頭部已被毀壞,留下眾多的猜測。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乾陵玄宮即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樑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鴕鳥 在翼馬和華表之北,相隔大約200多米處,出現兩隻東西相對的鴕鳥,又被稱為“鸞鳥”。鴕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仗馬與牽馬石人 緊挨著鴕鳥之北,排列著五對石馬,其中三對石馬的旁邊,站立著一名牽馬人。馬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拄劍石人像

接下來,神道氣氛變得凝重,十對高約4米的石人,拄著寶劍夾道而立,被稱為“直閣將軍”,乃侍衛皇帝的將官。石人頭戴平巾幘,腰束革帶,寬袍大袖,並足恭立,蓄鬚直視,表情各異:有的緊皺眉頭,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神態虔誠,有的面帶微笑。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無字碑

碑身由一整塊巨石雕成,高約7.5米,寬約2米,厚約1.5米,重量接近100噸。碑額未題碑名,正中有一條螭龍,左右側各四條,總共九條螭龍,所以又稱“九龍碑”。碑的兩側有升龍圖,刻畫出一條騰空飛舞的巨龍。碑座陽面還有線刻的獅馬圖,以及各式花草紋,線條精細流暢。

此碑原本無字,但是宋金以後,遊人開始在碑上題字,經過元、明、清等朝代,碑上逐漸佈滿文字。其中,公元1135年的《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保存完整,以契丹小字刻寫,旁邊有漢字譯文。因為契丹的小字早已絕跡,所以碑上的文字成為研究契丹小字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述聖紀碑

碑頂、碑身和碑座正好分為七節,故此碑又被稱為“七節碑”。石碑高約8米,重約90噸,頂部呈廡殿式,四簷下各有一力士頭頂斗拱。碑文由武則天撰寫,唐中宗李顯書丹,記述高宗的文治武功,開創帝王陵前立功德碑的先例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六十一蕃臣像

在述聖紀碑和無字碑後的闕下,分佈著兩組東西相對的石人群像。它們整齊恭敬地排列在陵前,西側有32尊,東側有29尊,總共有61尊,乃唐王朝下屬的少數民族官員、鄰國王子和使節的形象。唐高宗入葬的時候,他們前來參加葬禮,武則天為宣揚大唐的國威,將他們的雕像立於陵前。如今,它們絕大多數的頭部已被毀壞,留下眾多的猜測。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石獅子

在乾陵陵園的四門之外,蹲踞著四對高大的石獅,以朱雀門前的最為雄偉。石獅昂首挺胸,巨頭披鬃,表情威猛,兩足前伸,身軀後蹲,凜然挺拔如泰山一般,增加了整個陵園的氣勢。

"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乾陵玄宮即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樑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鴕鳥 在翼馬和華表之北,相隔大約200多米處,出現兩隻東西相對的鴕鳥,又被稱為“鸞鳥”。鴕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仗馬與牽馬石人 緊挨著鴕鳥之北,排列著五對石馬,其中三對石馬的旁邊,站立著一名牽馬人。馬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拄劍石人像

接下來,神道氣氛變得凝重,十對高約4米的石人,拄著寶劍夾道而立,被稱為“直閣將軍”,乃侍衛皇帝的將官。石人頭戴平巾幘,腰束革帶,寬袍大袖,並足恭立,蓄鬚直視,表情各異:有的緊皺眉頭,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神態虔誠,有的面帶微笑。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無字碑

碑身由一整塊巨石雕成,高約7.5米,寬約2米,厚約1.5米,重量接近100噸。碑額未題碑名,正中有一條螭龍,左右側各四條,總共九條螭龍,所以又稱“九龍碑”。碑的兩側有升龍圖,刻畫出一條騰空飛舞的巨龍。碑座陽面還有線刻的獅馬圖,以及各式花草紋,線條精細流暢。

此碑原本無字,但是宋金以後,遊人開始在碑上題字,經過元、明、清等朝代,碑上逐漸佈滿文字。其中,公元1135年的《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保存完整,以契丹小字刻寫,旁邊有漢字譯文。因為契丹的小字早已絕跡,所以碑上的文字成為研究契丹小字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述聖紀碑

碑頂、碑身和碑座正好分為七節,故此碑又被稱為“七節碑”。石碑高約8米,重約90噸,頂部呈廡殿式,四簷下各有一力士頭頂斗拱。碑文由武則天撰寫,唐中宗李顯書丹,記述高宗的文治武功,開創帝王陵前立功德碑的先例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六十一蕃臣像

在述聖紀碑和無字碑後的闕下,分佈著兩組東西相對的石人群像。它們整齊恭敬地排列在陵前,西側有32尊,東側有29尊,總共有61尊,乃唐王朝下屬的少數民族官員、鄰國王子和使節的形象。唐高宗入葬的時候,他們前來參加葬禮,武則天為宣揚大唐的國威,將他們的雕像立於陵前。如今,它們絕大多數的頭部已被毀壞,留下眾多的猜測。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石獅子

在乾陵陵園的四門之外,蹲踞著四對高大的石獅,以朱雀門前的最為雄偉。石獅昂首挺胸,巨頭披鬃,表情威猛,兩足前伸,身軀後蹲,凜然挺拔如泰山一般,增加了整個陵園的氣勢。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畢沅碑

在整條神道的盡頭,樹立著一塊大清乾隆年間所立的石碑,由陝西巡撫畢沅所書的“唐高宗乾陵”五個大字赫然碑上。但是,他並沒有提到埋葬在這裡的武則天,或許有所褒貶吧?望著碑後的梁山,乾陵地宮的入口,就在314米外的東南坡上,那裡從來沒有被盜擾過,

"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乾陵玄宮即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樑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鴕鳥 在翼馬和華表之北,相隔大約200多米處,出現兩隻東西相對的鴕鳥,又被稱為“鸞鳥”。鴕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仗馬與牽馬石人 緊挨著鴕鳥之北,排列著五對石馬,其中三對石馬的旁邊,站立著一名牽馬人。馬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拄劍石人像

接下來,神道氣氛變得凝重,十對高約4米的石人,拄著寶劍夾道而立,被稱為“直閣將軍”,乃侍衛皇帝的將官。石人頭戴平巾幘,腰束革帶,寬袍大袖,並足恭立,蓄鬚直視,表情各異:有的緊皺眉頭,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神態虔誠,有的面帶微笑。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無字碑

碑身由一整塊巨石雕成,高約7.5米,寬約2米,厚約1.5米,重量接近100噸。碑額未題碑名,正中有一條螭龍,左右側各四條,總共九條螭龍,所以又稱“九龍碑”。碑的兩側有升龍圖,刻畫出一條騰空飛舞的巨龍。碑座陽面還有線刻的獅馬圖,以及各式花草紋,線條精細流暢。

此碑原本無字,但是宋金以後,遊人開始在碑上題字,經過元、明、清等朝代,碑上逐漸佈滿文字。其中,公元1135年的《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保存完整,以契丹小字刻寫,旁邊有漢字譯文。因為契丹的小字早已絕跡,所以碑上的文字成為研究契丹小字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述聖紀碑

碑頂、碑身和碑座正好分為七節,故此碑又被稱為“七節碑”。石碑高約8米,重約90噸,頂部呈廡殿式,四簷下各有一力士頭頂斗拱。碑文由武則天撰寫,唐中宗李顯書丹,記述高宗的文治武功,開創帝王陵前立功德碑的先例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六十一蕃臣像

在述聖紀碑和無字碑後的闕下,分佈著兩組東西相對的石人群像。它們整齊恭敬地排列在陵前,西側有32尊,東側有29尊,總共有61尊,乃唐王朝下屬的少數民族官員、鄰國王子和使節的形象。唐高宗入葬的時候,他們前來參加葬禮,武則天為宣揚大唐的國威,將他們的雕像立於陵前。如今,它們絕大多數的頭部已被毀壞,留下眾多的猜測。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石獅子

在乾陵陵園的四門之外,蹲踞著四對高大的石獅,以朱雀門前的最為雄偉。石獅昂首挺胸,巨頭披鬃,表情威猛,兩足前伸,身軀後蹲,凜然挺拔如泰山一般,增加了整個陵園的氣勢。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畢沅碑

在整條神道的盡頭,樹立著一塊大清乾隆年間所立的石碑,由陝西巡撫畢沅所書的“唐高宗乾陵”五個大字赫然碑上。但是,他並沒有提到埋葬在這裡的武則天,或許有所褒貶吧?望著碑後的梁山,乾陵地宮的入口,就在314米外的東南坡上,那裡從來沒有被盜擾過,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懿德太子墓,位於乾縣乾陵東南隅的韓家堡北,是乾陵的陪葬墓。懿德太子李重潤,是唐中宗李顯的長子。

"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乾陵玄宮即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樑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鴕鳥 在翼馬和華表之北,相隔大約200多米處,出現兩隻東西相對的鴕鳥,又被稱為“鸞鳥”。鴕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仗馬與牽馬石人 緊挨著鴕鳥之北,排列著五對石馬,其中三對石馬的旁邊,站立著一名牽馬人。馬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拄劍石人像

接下來,神道氣氛變得凝重,十對高約4米的石人,拄著寶劍夾道而立,被稱為“直閣將軍”,乃侍衛皇帝的將官。石人頭戴平巾幘,腰束革帶,寬袍大袖,並足恭立,蓄鬚直視,表情各異:有的緊皺眉頭,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神態虔誠,有的面帶微笑。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無字碑

碑身由一整塊巨石雕成,高約7.5米,寬約2米,厚約1.5米,重量接近100噸。碑額未題碑名,正中有一條螭龍,左右側各四條,總共九條螭龍,所以又稱“九龍碑”。碑的兩側有升龍圖,刻畫出一條騰空飛舞的巨龍。碑座陽面還有線刻的獅馬圖,以及各式花草紋,線條精細流暢。

此碑原本無字,但是宋金以後,遊人開始在碑上題字,經過元、明、清等朝代,碑上逐漸佈滿文字。其中,公元1135年的《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保存完整,以契丹小字刻寫,旁邊有漢字譯文。因為契丹的小字早已絕跡,所以碑上的文字成為研究契丹小字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述聖紀碑

碑頂、碑身和碑座正好分為七節,故此碑又被稱為“七節碑”。石碑高約8米,重約90噸,頂部呈廡殿式,四簷下各有一力士頭頂斗拱。碑文由武則天撰寫,唐中宗李顯書丹,記述高宗的文治武功,開創帝王陵前立功德碑的先例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六十一蕃臣像

在述聖紀碑和無字碑後的闕下,分佈著兩組東西相對的石人群像。它們整齊恭敬地排列在陵前,西側有32尊,東側有29尊,總共有61尊,乃唐王朝下屬的少數民族官員、鄰國王子和使節的形象。唐高宗入葬的時候,他們前來參加葬禮,武則天為宣揚大唐的國威,將他們的雕像立於陵前。如今,它們絕大多數的頭部已被毀壞,留下眾多的猜測。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石獅子

在乾陵陵園的四門之外,蹲踞著四對高大的石獅,以朱雀門前的最為雄偉。石獅昂首挺胸,巨頭披鬃,表情威猛,兩足前伸,身軀後蹲,凜然挺拔如泰山一般,增加了整個陵園的氣勢。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畢沅碑

在整條神道的盡頭,樹立著一塊大清乾隆年間所立的石碑,由陝西巡撫畢沅所書的“唐高宗乾陵”五個大字赫然碑上。但是,他並沒有提到埋葬在這裡的武則天,或許有所褒貶吧?望著碑後的梁山,乾陵地宮的入口,就在314米外的東南坡上,那裡從來沒有被盜擾過,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懿德太子墓,位於乾縣乾陵東南隅的韓家堡北,是乾陵的陪葬墓。懿德太子李重潤,是唐中宗李顯的長子。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墓道是由南向北呈28o的斜坡,寬3.9米,水平長26.3米,墓道用紅褐色土夯築,兩側牆上有壁畫。

"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乾陵玄宮即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樑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鴕鳥 在翼馬和華表之北,相隔大約200多米處,出現兩隻東西相對的鴕鳥,又被稱為“鸞鳥”。鴕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仗馬與牽馬石人 緊挨著鴕鳥之北,排列著五對石馬,其中三對石馬的旁邊,站立著一名牽馬人。馬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拄劍石人像

接下來,神道氣氛變得凝重,十對高約4米的石人,拄著寶劍夾道而立,被稱為“直閣將軍”,乃侍衛皇帝的將官。石人頭戴平巾幘,腰束革帶,寬袍大袖,並足恭立,蓄鬚直視,表情各異:有的緊皺眉頭,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神態虔誠,有的面帶微笑。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無字碑

碑身由一整塊巨石雕成,高約7.5米,寬約2米,厚約1.5米,重量接近100噸。碑額未題碑名,正中有一條螭龍,左右側各四條,總共九條螭龍,所以又稱“九龍碑”。碑的兩側有升龍圖,刻畫出一條騰空飛舞的巨龍。碑座陽面還有線刻的獅馬圖,以及各式花草紋,線條精細流暢。

此碑原本無字,但是宋金以後,遊人開始在碑上題字,經過元、明、清等朝代,碑上逐漸佈滿文字。其中,公元1135年的《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保存完整,以契丹小字刻寫,旁邊有漢字譯文。因為契丹的小字早已絕跡,所以碑上的文字成為研究契丹小字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述聖紀碑

碑頂、碑身和碑座正好分為七節,故此碑又被稱為“七節碑”。石碑高約8米,重約90噸,頂部呈廡殿式,四簷下各有一力士頭頂斗拱。碑文由武則天撰寫,唐中宗李顯書丹,記述高宗的文治武功,開創帝王陵前立功德碑的先例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六十一蕃臣像

在述聖紀碑和無字碑後的闕下,分佈著兩組東西相對的石人群像。它們整齊恭敬地排列在陵前,西側有32尊,東側有29尊,總共有61尊,乃唐王朝下屬的少數民族官員、鄰國王子和使節的形象。唐高宗入葬的時候,他們前來參加葬禮,武則天為宣揚大唐的國威,將他們的雕像立於陵前。如今,它們絕大多數的頭部已被毀壞,留下眾多的猜測。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石獅子

在乾陵陵園的四門之外,蹲踞著四對高大的石獅,以朱雀門前的最為雄偉。石獅昂首挺胸,巨頭披鬃,表情威猛,兩足前伸,身軀後蹲,凜然挺拔如泰山一般,增加了整個陵園的氣勢。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畢沅碑

在整條神道的盡頭,樹立著一塊大清乾隆年間所立的石碑,由陝西巡撫畢沅所書的“唐高宗乾陵”五個大字赫然碑上。但是,他並沒有提到埋葬在這裡的武則天,或許有所褒貶吧?望著碑後的梁山,乾陵地宮的入口,就在314米外的東南坡上,那裡從來沒有被盜擾過,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懿德太子墓,位於乾縣乾陵東南隅的韓家堡北,是乾陵的陪葬墓。懿德太子李重潤,是唐中宗李顯的長子。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墓道是由南向北呈28o的斜坡,寬3.9米,水平長26.3米,墓道用紅褐色土夯築,兩側牆上有壁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過洞為券頂土洞,長、寬、高隨墓內坡度不同而異,一般高3.15米.長 3.72米,寬2.44

"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乾陵玄宮即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樑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鴕鳥 在翼馬和華表之北,相隔大約200多米處,出現兩隻東西相對的鴕鳥,又被稱為“鸞鳥”。鴕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仗馬與牽馬石人 緊挨著鴕鳥之北,排列著五對石馬,其中三對石馬的旁邊,站立著一名牽馬人。馬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拄劍石人像

接下來,神道氣氛變得凝重,十對高約4米的石人,拄著寶劍夾道而立,被稱為“直閣將軍”,乃侍衛皇帝的將官。石人頭戴平巾幘,腰束革帶,寬袍大袖,並足恭立,蓄鬚直視,表情各異:有的緊皺眉頭,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神態虔誠,有的面帶微笑。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無字碑

碑身由一整塊巨石雕成,高約7.5米,寬約2米,厚約1.5米,重量接近100噸。碑額未題碑名,正中有一條螭龍,左右側各四條,總共九條螭龍,所以又稱“九龍碑”。碑的兩側有升龍圖,刻畫出一條騰空飛舞的巨龍。碑座陽面還有線刻的獅馬圖,以及各式花草紋,線條精細流暢。

此碑原本無字,但是宋金以後,遊人開始在碑上題字,經過元、明、清等朝代,碑上逐漸佈滿文字。其中,公元1135年的《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保存完整,以契丹小字刻寫,旁邊有漢字譯文。因為契丹的小字早已絕跡,所以碑上的文字成為研究契丹小字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述聖紀碑

碑頂、碑身和碑座正好分為七節,故此碑又被稱為“七節碑”。石碑高約8米,重約90噸,頂部呈廡殿式,四簷下各有一力士頭頂斗拱。碑文由武則天撰寫,唐中宗李顯書丹,記述高宗的文治武功,開創帝王陵前立功德碑的先例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六十一蕃臣像

在述聖紀碑和無字碑後的闕下,分佈著兩組東西相對的石人群像。它們整齊恭敬地排列在陵前,西側有32尊,東側有29尊,總共有61尊,乃唐王朝下屬的少數民族官員、鄰國王子和使節的形象。唐高宗入葬的時候,他們前來參加葬禮,武則天為宣揚大唐的國威,將他們的雕像立於陵前。如今,它們絕大多數的頭部已被毀壞,留下眾多的猜測。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石獅子

在乾陵陵園的四門之外,蹲踞著四對高大的石獅,以朱雀門前的最為雄偉。石獅昂首挺胸,巨頭披鬃,表情威猛,兩足前伸,身軀後蹲,凜然挺拔如泰山一般,增加了整個陵園的氣勢。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畢沅碑

在整條神道的盡頭,樹立著一塊大清乾隆年間所立的石碑,由陝西巡撫畢沅所書的“唐高宗乾陵”五個大字赫然碑上。但是,他並沒有提到埋葬在這裡的武則天,或許有所褒貶吧?望著碑後的梁山,乾陵地宮的入口,就在314米外的東南坡上,那裡從來沒有被盜擾過,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懿德太子墓,位於乾縣乾陵東南隅的韓家堡北,是乾陵的陪葬墓。懿德太子李重潤,是唐中宗李顯的長子。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墓道是由南向北呈28o的斜坡,寬3.9米,水平長26.3米,墓道用紅褐色土夯築,兩側牆上有壁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過洞為券頂土洞,長、寬、高隨墓內坡度不同而異,一般高3.15米.長 3.72米,寬2.44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這是盜洞,據說是俢墓人的後代作為。因為他們知道墓道的準備位置。

"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乾陵玄宮即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樑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鴕鳥 在翼馬和華表之北,相隔大約200多米處,出現兩隻東西相對的鴕鳥,又被稱為“鸞鳥”。鴕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仗馬與牽馬石人 緊挨著鴕鳥之北,排列著五對石馬,其中三對石馬的旁邊,站立著一名牽馬人。馬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拄劍石人像

接下來,神道氣氛變得凝重,十對高約4米的石人,拄著寶劍夾道而立,被稱為“直閣將軍”,乃侍衛皇帝的將官。石人頭戴平巾幘,腰束革帶,寬袍大袖,並足恭立,蓄鬚直視,表情各異:有的緊皺眉頭,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神態虔誠,有的面帶微笑。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無字碑

碑身由一整塊巨石雕成,高約7.5米,寬約2米,厚約1.5米,重量接近100噸。碑額未題碑名,正中有一條螭龍,左右側各四條,總共九條螭龍,所以又稱“九龍碑”。碑的兩側有升龍圖,刻畫出一條騰空飛舞的巨龍。碑座陽面還有線刻的獅馬圖,以及各式花草紋,線條精細流暢。

此碑原本無字,但是宋金以後,遊人開始在碑上題字,經過元、明、清等朝代,碑上逐漸佈滿文字。其中,公元1135年的《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保存完整,以契丹小字刻寫,旁邊有漢字譯文。因為契丹的小字早已絕跡,所以碑上的文字成為研究契丹小字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述聖紀碑

碑頂、碑身和碑座正好分為七節,故此碑又被稱為“七節碑”。石碑高約8米,重約90噸,頂部呈廡殿式,四簷下各有一力士頭頂斗拱。碑文由武則天撰寫,唐中宗李顯書丹,記述高宗的文治武功,開創帝王陵前立功德碑的先例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六十一蕃臣像

在述聖紀碑和無字碑後的闕下,分佈著兩組東西相對的石人群像。它們整齊恭敬地排列在陵前,西側有32尊,東側有29尊,總共有61尊,乃唐王朝下屬的少數民族官員、鄰國王子和使節的形象。唐高宗入葬的時候,他們前來參加葬禮,武則天為宣揚大唐的國威,將他們的雕像立於陵前。如今,它們絕大多數的頭部已被毀壞,留下眾多的猜測。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石獅子

在乾陵陵園的四門之外,蹲踞著四對高大的石獅,以朱雀門前的最為雄偉。石獅昂首挺胸,巨頭披鬃,表情威猛,兩足前伸,身軀後蹲,凜然挺拔如泰山一般,增加了整個陵園的氣勢。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畢沅碑

在整條神道的盡頭,樹立著一塊大清乾隆年間所立的石碑,由陝西巡撫畢沅所書的“唐高宗乾陵”五個大字赫然碑上。但是,他並沒有提到埋葬在這裡的武則天,或許有所褒貶吧?望著碑後的梁山,乾陵地宮的入口,就在314米外的東南坡上,那裡從來沒有被盜擾過,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懿德太子墓,位於乾縣乾陵東南隅的韓家堡北,是乾陵的陪葬墓。懿德太子李重潤,是唐中宗李顯的長子。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墓道是由南向北呈28o的斜坡,寬3.9米,水平長26.3米,墓道用紅褐色土夯築,兩側牆上有壁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過洞為券頂土洞,長、寬、高隨墓內坡度不同而異,一般高3.15米.長 3.72米,寬2.44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這是盜洞,據說是俢墓人的後代作為。因為他們知道墓道的準備位置。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小龕8個,龕為土洞,四角攢尖頂,長、寬各1.8米。小龕分別在第2、第3、第4、第5過洞近底部的兩壁。

"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乾陵玄宮即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樑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鴕鳥 在翼馬和華表之北,相隔大約200多米處,出現兩隻東西相對的鴕鳥,又被稱為“鸞鳥”。鴕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仗馬與牽馬石人 緊挨著鴕鳥之北,排列著五對石馬,其中三對石馬的旁邊,站立著一名牽馬人。馬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拄劍石人像

接下來,神道氣氛變得凝重,十對高約4米的石人,拄著寶劍夾道而立,被稱為“直閣將軍”,乃侍衛皇帝的將官。石人頭戴平巾幘,腰束革帶,寬袍大袖,並足恭立,蓄鬚直視,表情各異:有的緊皺眉頭,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神態虔誠,有的面帶微笑。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無字碑

碑身由一整塊巨石雕成,高約7.5米,寬約2米,厚約1.5米,重量接近100噸。碑額未題碑名,正中有一條螭龍,左右側各四條,總共九條螭龍,所以又稱“九龍碑”。碑的兩側有升龍圖,刻畫出一條騰空飛舞的巨龍。碑座陽面還有線刻的獅馬圖,以及各式花草紋,線條精細流暢。

此碑原本無字,但是宋金以後,遊人開始在碑上題字,經過元、明、清等朝代,碑上逐漸佈滿文字。其中,公元1135年的《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保存完整,以契丹小字刻寫,旁邊有漢字譯文。因為契丹的小字早已絕跡,所以碑上的文字成為研究契丹小字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述聖紀碑

碑頂、碑身和碑座正好分為七節,故此碑又被稱為“七節碑”。石碑高約8米,重約90噸,頂部呈廡殿式,四簷下各有一力士頭頂斗拱。碑文由武則天撰寫,唐中宗李顯書丹,記述高宗的文治武功,開創帝王陵前立功德碑的先例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六十一蕃臣像

在述聖紀碑和無字碑後的闕下,分佈著兩組東西相對的石人群像。它們整齊恭敬地排列在陵前,西側有32尊,東側有29尊,總共有61尊,乃唐王朝下屬的少數民族官員、鄰國王子和使節的形象。唐高宗入葬的時候,他們前來參加葬禮,武則天為宣揚大唐的國威,將他們的雕像立於陵前。如今,它們絕大多數的頭部已被毀壞,留下眾多的猜測。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石獅子

在乾陵陵園的四門之外,蹲踞著四對高大的石獅,以朱雀門前的最為雄偉。石獅昂首挺胸,巨頭披鬃,表情威猛,兩足前伸,身軀後蹲,凜然挺拔如泰山一般,增加了整個陵園的氣勢。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畢沅碑

在整條神道的盡頭,樹立著一塊大清乾隆年間所立的石碑,由陝西巡撫畢沅所書的“唐高宗乾陵”五個大字赫然碑上。但是,他並沒有提到埋葬在這裡的武則天,或許有所褒貶吧?望著碑後的梁山,乾陵地宮的入口,就在314米外的東南坡上,那裡從來沒有被盜擾過,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懿德太子墓,位於乾縣乾陵東南隅的韓家堡北,是乾陵的陪葬墓。懿德太子李重潤,是唐中宗李顯的長子。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墓道是由南向北呈28o的斜坡,寬3.9米,水平長26.3米,墓道用紅褐色土夯築,兩側牆上有壁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過洞為券頂土洞,長、寬、高隨墓內坡度不同而異,一般高3.15米.長 3.72米,寬2.44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這是盜洞,據說是俢墓人的後代作為。因為他們知道墓道的準備位置。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小龕8個,龕為土洞,四角攢尖頂,長、寬各1.8米。小龕分別在第2、第3、第4、第5過洞近底部的兩壁。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前墓室長4.54米,寬4.45米,高6.3米。東、西壁略呈弧形,頂為穹隆頂,頂懸掛油燈的鐵鉤一個。四

"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乾陵玄宮即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樑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鴕鳥 在翼馬和華表之北,相隔大約200多米處,出現兩隻東西相對的鴕鳥,又被稱為“鸞鳥”。鴕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仗馬與牽馬石人 緊挨著鴕鳥之北,排列著五對石馬,其中三對石馬的旁邊,站立著一名牽馬人。馬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拄劍石人像

接下來,神道氣氛變得凝重,十對高約4米的石人,拄著寶劍夾道而立,被稱為“直閣將軍”,乃侍衛皇帝的將官。石人頭戴平巾幘,腰束革帶,寬袍大袖,並足恭立,蓄鬚直視,表情各異:有的緊皺眉頭,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神態虔誠,有的面帶微笑。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無字碑

碑身由一整塊巨石雕成,高約7.5米,寬約2米,厚約1.5米,重量接近100噸。碑額未題碑名,正中有一條螭龍,左右側各四條,總共九條螭龍,所以又稱“九龍碑”。碑的兩側有升龍圖,刻畫出一條騰空飛舞的巨龍。碑座陽面還有線刻的獅馬圖,以及各式花草紋,線條精細流暢。

此碑原本無字,但是宋金以後,遊人開始在碑上題字,經過元、明、清等朝代,碑上逐漸佈滿文字。其中,公元1135年的《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保存完整,以契丹小字刻寫,旁邊有漢字譯文。因為契丹的小字早已絕跡,所以碑上的文字成為研究契丹小字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述聖紀碑

碑頂、碑身和碑座正好分為七節,故此碑又被稱為“七節碑”。石碑高約8米,重約90噸,頂部呈廡殿式,四簷下各有一力士頭頂斗拱。碑文由武則天撰寫,唐中宗李顯書丹,記述高宗的文治武功,開創帝王陵前立功德碑的先例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六十一蕃臣像

在述聖紀碑和無字碑後的闕下,分佈著兩組東西相對的石人群像。它們整齊恭敬地排列在陵前,西側有32尊,東側有29尊,總共有61尊,乃唐王朝下屬的少數民族官員、鄰國王子和使節的形象。唐高宗入葬的時候,他們前來參加葬禮,武則天為宣揚大唐的國威,將他們的雕像立於陵前。如今,它們絕大多數的頭部已被毀壞,留下眾多的猜測。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石獅子

在乾陵陵園的四門之外,蹲踞著四對高大的石獅,以朱雀門前的最為雄偉。石獅昂首挺胸,巨頭披鬃,表情威猛,兩足前伸,身軀後蹲,凜然挺拔如泰山一般,增加了整個陵園的氣勢。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畢沅碑

在整條神道的盡頭,樹立著一塊大清乾隆年間所立的石碑,由陝西巡撫畢沅所書的“唐高宗乾陵”五個大字赫然碑上。但是,他並沒有提到埋葬在這裡的武則天,或許有所褒貶吧?望著碑後的梁山,乾陵地宮的入口,就在314米外的東南坡上,那裡從來沒有被盜擾過,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懿德太子墓,位於乾縣乾陵東南隅的韓家堡北,是乾陵的陪葬墓。懿德太子李重潤,是唐中宗李顯的長子。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墓道是由南向北呈28o的斜坡,寬3.9米,水平長26.3米,墓道用紅褐色土夯築,兩側牆上有壁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過洞為券頂土洞,長、寬、高隨墓內坡度不同而異,一般高3.15米.長 3.72米,寬2.44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這是盜洞,據說是俢墓人的後代作為。因為他們知道墓道的準備位置。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小龕8個,龕為土洞,四角攢尖頂,長、寬各1.8米。小龕分別在第2、第3、第4、第5過洞近底部的兩壁。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前墓室長4.54米,寬4.45米,高6.3米。東、西壁略呈弧形,頂為穹隆頂,頂懸掛油燈的鐵鉤一個。四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前墓室長4.54米,寬4.45米,高6.3米。東、西壁略呈弧形,頂為穹隆頂,頂懸掛油燈的鐵鉤一個。四

"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乾陵玄宮即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樑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鴕鳥 在翼馬和華表之北,相隔大約200多米處,出現兩隻東西相對的鴕鳥,又被稱為“鸞鳥”。鴕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仗馬與牽馬石人 緊挨著鴕鳥之北,排列著五對石馬,其中三對石馬的旁邊,站立著一名牽馬人。馬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拄劍石人像

接下來,神道氣氛變得凝重,十對高約4米的石人,拄著寶劍夾道而立,被稱為“直閣將軍”,乃侍衛皇帝的將官。石人頭戴平巾幘,腰束革帶,寬袍大袖,並足恭立,蓄鬚直視,表情各異:有的緊皺眉頭,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神態虔誠,有的面帶微笑。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無字碑

碑身由一整塊巨石雕成,高約7.5米,寬約2米,厚約1.5米,重量接近100噸。碑額未題碑名,正中有一條螭龍,左右側各四條,總共九條螭龍,所以又稱“九龍碑”。碑的兩側有升龍圖,刻畫出一條騰空飛舞的巨龍。碑座陽面還有線刻的獅馬圖,以及各式花草紋,線條精細流暢。

此碑原本無字,但是宋金以後,遊人開始在碑上題字,經過元、明、清等朝代,碑上逐漸佈滿文字。其中,公元1135年的《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保存完整,以契丹小字刻寫,旁邊有漢字譯文。因為契丹的小字早已絕跡,所以碑上的文字成為研究契丹小字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述聖紀碑

碑頂、碑身和碑座正好分為七節,故此碑又被稱為“七節碑”。石碑高約8米,重約90噸,頂部呈廡殿式,四簷下各有一力士頭頂斗拱。碑文由武則天撰寫,唐中宗李顯書丹,記述高宗的文治武功,開創帝王陵前立功德碑的先例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六十一蕃臣像

在述聖紀碑和無字碑後的闕下,分佈著兩組東西相對的石人群像。它們整齊恭敬地排列在陵前,西側有32尊,東側有29尊,總共有61尊,乃唐王朝下屬的少數民族官員、鄰國王子和使節的形象。唐高宗入葬的時候,他們前來參加葬禮,武則天為宣揚大唐的國威,將他們的雕像立於陵前。如今,它們絕大多數的頭部已被毀壞,留下眾多的猜測。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石獅子

在乾陵陵園的四門之外,蹲踞著四對高大的石獅,以朱雀門前的最為雄偉。石獅昂首挺胸,巨頭披鬃,表情威猛,兩足前伸,身軀後蹲,凜然挺拔如泰山一般,增加了整個陵園的氣勢。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畢沅碑

在整條神道的盡頭,樹立著一塊大清乾隆年間所立的石碑,由陝西巡撫畢沅所書的“唐高宗乾陵”五個大字赫然碑上。但是,他並沒有提到埋葬在這裡的武則天,或許有所褒貶吧?望著碑後的梁山,乾陵地宮的入口,就在314米外的東南坡上,那裡從來沒有被盜擾過,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懿德太子墓,位於乾縣乾陵東南隅的韓家堡北,是乾陵的陪葬墓。懿德太子李重潤,是唐中宗李顯的長子。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墓道是由南向北呈28o的斜坡,寬3.9米,水平長26.3米,墓道用紅褐色土夯築,兩側牆上有壁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過洞為券頂土洞,長、寬、高隨墓內坡度不同而異,一般高3.15米.長 3.72米,寬2.44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這是盜洞,據說是俢墓人的後代作為。因為他們知道墓道的準備位置。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小龕8個,龕為土洞,四角攢尖頂,長、寬各1.8米。小龕分別在第2、第3、第4、第5過洞近底部的兩壁。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前墓室長4.54米,寬4.45米,高6.3米。東、西壁略呈弧形,頂為穹隆頂,頂懸掛油燈的鐵鉤一個。四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前墓室長4.54米,寬4.45米,高6.3米。東、西壁略呈弧形,頂為穹隆頂,頂懸掛油燈的鐵鉤一個。四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永泰公主墓,在乾縣北部。是乾陵17座陪葬墓之一。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顯的第七個女兒,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孫女,名仙蕙,死於唐大足元年(701年),時年僅17歲。後與她丈夫武延基合葬在一起,陪葬乾陵。

"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乾陵玄宮即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樑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鴕鳥 在翼馬和華表之北,相隔大約200多米處,出現兩隻東西相對的鴕鳥,又被稱為“鸞鳥”。鴕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仗馬與牽馬石人 緊挨著鴕鳥之北,排列著五對石馬,其中三對石馬的旁邊,站立著一名牽馬人。馬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拄劍石人像

接下來,神道氣氛變得凝重,十對高約4米的石人,拄著寶劍夾道而立,被稱為“直閣將軍”,乃侍衛皇帝的將官。石人頭戴平巾幘,腰束革帶,寬袍大袖,並足恭立,蓄鬚直視,表情各異:有的緊皺眉頭,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神態虔誠,有的面帶微笑。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無字碑

碑身由一整塊巨石雕成,高約7.5米,寬約2米,厚約1.5米,重量接近100噸。碑額未題碑名,正中有一條螭龍,左右側各四條,總共九條螭龍,所以又稱“九龍碑”。碑的兩側有升龍圖,刻畫出一條騰空飛舞的巨龍。碑座陽面還有線刻的獅馬圖,以及各式花草紋,線條精細流暢。

此碑原本無字,但是宋金以後,遊人開始在碑上題字,經過元、明、清等朝代,碑上逐漸佈滿文字。其中,公元1135年的《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保存完整,以契丹小字刻寫,旁邊有漢字譯文。因為契丹的小字早已絕跡,所以碑上的文字成為研究契丹小字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述聖紀碑

碑頂、碑身和碑座正好分為七節,故此碑又被稱為“七節碑”。石碑高約8米,重約90噸,頂部呈廡殿式,四簷下各有一力士頭頂斗拱。碑文由武則天撰寫,唐中宗李顯書丹,記述高宗的文治武功,開創帝王陵前立功德碑的先例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六十一蕃臣像

在述聖紀碑和無字碑後的闕下,分佈著兩組東西相對的石人群像。它們整齊恭敬地排列在陵前,西側有32尊,東側有29尊,總共有61尊,乃唐王朝下屬的少數民族官員、鄰國王子和使節的形象。唐高宗入葬的時候,他們前來參加葬禮,武則天為宣揚大唐的國威,將他們的雕像立於陵前。如今,它們絕大多數的頭部已被毀壞,留下眾多的猜測。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石獅子

在乾陵陵園的四門之外,蹲踞著四對高大的石獅,以朱雀門前的最為雄偉。石獅昂首挺胸,巨頭披鬃,表情威猛,兩足前伸,身軀後蹲,凜然挺拔如泰山一般,增加了整個陵園的氣勢。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畢沅碑

在整條神道的盡頭,樹立著一塊大清乾隆年間所立的石碑,由陝西巡撫畢沅所書的“唐高宗乾陵”五個大字赫然碑上。但是,他並沒有提到埋葬在這裡的武則天,或許有所褒貶吧?望著碑後的梁山,乾陵地宮的入口,就在314米外的東南坡上,那裡從來沒有被盜擾過,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懿德太子墓,位於乾縣乾陵東南隅的韓家堡北,是乾陵的陪葬墓。懿德太子李重潤,是唐中宗李顯的長子。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墓道是由南向北呈28o的斜坡,寬3.9米,水平長26.3米,墓道用紅褐色土夯築,兩側牆上有壁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過洞為券頂土洞,長、寬、高隨墓內坡度不同而異,一般高3.15米.長 3.72米,寬2.44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這是盜洞,據說是俢墓人的後代作為。因為他們知道墓道的準備位置。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小龕8個,龕為土洞,四角攢尖頂,長、寬各1.8米。小龕分別在第2、第3、第4、第5過洞近底部的兩壁。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前墓室長4.54米,寬4.45米,高6.3米。東、西壁略呈弧形,頂為穹隆頂,頂懸掛油燈的鐵鉤一個。四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前墓室長4.54米,寬4.45米,高6.3米。東、西壁略呈弧形,頂為穹隆頂,頂懸掛油燈的鐵鉤一個。四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永泰公主墓,在乾縣北部。是乾陵17座陪葬墓之一。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顯的第七個女兒,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孫女,名仙蕙,死於唐大足元年(701年),時年僅17歲。後與她丈夫武延基合葬在一起,陪葬乾陵。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墓道全長87.5米,寬3.9米,墓室深16.7米。全墓由墓道、5個過洞、6個天井、甬道、8個便房、前後墓室組成,象徵著永泰公主生前居住的多宅院落。墓道兩則有巨大的青龍、白虎和身穿戰袍、腰配貼金寶劍的武士組成的儀仗隊。天井兩側的便房內放著各種三彩俑群和陶瓷器皿等隨葬品。

"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乾陵玄宮即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樑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鴕鳥 在翼馬和華表之北,相隔大約200多米處,出現兩隻東西相對的鴕鳥,又被稱為“鸞鳥”。鴕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仗馬與牽馬石人 緊挨著鴕鳥之北,排列著五對石馬,其中三對石馬的旁邊,站立著一名牽馬人。馬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拄劍石人像

接下來,神道氣氛變得凝重,十對高約4米的石人,拄著寶劍夾道而立,被稱為“直閣將軍”,乃侍衛皇帝的將官。石人頭戴平巾幘,腰束革帶,寬袍大袖,並足恭立,蓄鬚直視,表情各異:有的緊皺眉頭,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神態虔誠,有的面帶微笑。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無字碑

碑身由一整塊巨石雕成,高約7.5米,寬約2米,厚約1.5米,重量接近100噸。碑額未題碑名,正中有一條螭龍,左右側各四條,總共九條螭龍,所以又稱“九龍碑”。碑的兩側有升龍圖,刻畫出一條騰空飛舞的巨龍。碑座陽面還有線刻的獅馬圖,以及各式花草紋,線條精細流暢。

此碑原本無字,但是宋金以後,遊人開始在碑上題字,經過元、明、清等朝代,碑上逐漸佈滿文字。其中,公元1135年的《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保存完整,以契丹小字刻寫,旁邊有漢字譯文。因為契丹的小字早已絕跡,所以碑上的文字成為研究契丹小字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述聖紀碑

碑頂、碑身和碑座正好分為七節,故此碑又被稱為“七節碑”。石碑高約8米,重約90噸,頂部呈廡殿式,四簷下各有一力士頭頂斗拱。碑文由武則天撰寫,唐中宗李顯書丹,記述高宗的文治武功,開創帝王陵前立功德碑的先例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六十一蕃臣像

在述聖紀碑和無字碑後的闕下,分佈著兩組東西相對的石人群像。它們整齊恭敬地排列在陵前,西側有32尊,東側有29尊,總共有61尊,乃唐王朝下屬的少數民族官員、鄰國王子和使節的形象。唐高宗入葬的時候,他們前來參加葬禮,武則天為宣揚大唐的國威,將他們的雕像立於陵前。如今,它們絕大多數的頭部已被毀壞,留下眾多的猜測。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石獅子

在乾陵陵園的四門之外,蹲踞著四對高大的石獅,以朱雀門前的最為雄偉。石獅昂首挺胸,巨頭披鬃,表情威猛,兩足前伸,身軀後蹲,凜然挺拔如泰山一般,增加了整個陵園的氣勢。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畢沅碑

在整條神道的盡頭,樹立著一塊大清乾隆年間所立的石碑,由陝西巡撫畢沅所書的“唐高宗乾陵”五個大字赫然碑上。但是,他並沒有提到埋葬在這裡的武則天,或許有所褒貶吧?望著碑後的梁山,乾陵地宮的入口,就在314米外的東南坡上,那裡從來沒有被盜擾過,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懿德太子墓,位於乾縣乾陵東南隅的韓家堡北,是乾陵的陪葬墓。懿德太子李重潤,是唐中宗李顯的長子。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墓道是由南向北呈28o的斜坡,寬3.9米,水平長26.3米,墓道用紅褐色土夯築,兩側牆上有壁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過洞為券頂土洞,長、寬、高隨墓內坡度不同而異,一般高3.15米.長 3.72米,寬2.44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這是盜洞,據說是俢墓人的後代作為。因為他們知道墓道的準備位置。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小龕8個,龕為土洞,四角攢尖頂,長、寬各1.8米。小龕分別在第2、第3、第4、第5過洞近底部的兩壁。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前墓室長4.54米,寬4.45米,高6.3米。東、西壁略呈弧形,頂為穹隆頂,頂懸掛油燈的鐵鉤一個。四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前墓室長4.54米,寬4.45米,高6.3米。東、西壁略呈弧形,頂為穹隆頂,頂懸掛油燈的鐵鉤一個。四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永泰公主墓,在乾縣北部。是乾陵17座陪葬墓之一。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顯的第七個女兒,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孫女,名仙蕙,死於唐大足元年(701年),時年僅17歲。後與她丈夫武延基合葬在一起,陪葬乾陵。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墓道全長87.5米,寬3.9米,墓室深16.7米。全墓由墓道、5個過洞、6個天井、甬道、8個便房、前後墓室組成,象徵著永泰公主生前居住的多宅院落。墓道兩則有巨大的青龍、白虎和身穿戰袍、腰配貼金寶劍的武士組成的儀仗隊。天井兩側的便房內放著各種三彩俑群和陶瓷器皿等隨葬品。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便房,用於存放陪葬品

"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乾陵玄宮即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樑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鴕鳥 在翼馬和華表之北,相隔大約200多米處,出現兩隻東西相對的鴕鳥,又被稱為“鸞鳥”。鴕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仗馬與牽馬石人 緊挨著鴕鳥之北,排列著五對石馬,其中三對石馬的旁邊,站立著一名牽馬人。馬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拄劍石人像

接下來,神道氣氛變得凝重,十對高約4米的石人,拄著寶劍夾道而立,被稱為“直閣將軍”,乃侍衛皇帝的將官。石人頭戴平巾幘,腰束革帶,寬袍大袖,並足恭立,蓄鬚直視,表情各異:有的緊皺眉頭,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神態虔誠,有的面帶微笑。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無字碑

碑身由一整塊巨石雕成,高約7.5米,寬約2米,厚約1.5米,重量接近100噸。碑額未題碑名,正中有一條螭龍,左右側各四條,總共九條螭龍,所以又稱“九龍碑”。碑的兩側有升龍圖,刻畫出一條騰空飛舞的巨龍。碑座陽面還有線刻的獅馬圖,以及各式花草紋,線條精細流暢。

此碑原本無字,但是宋金以後,遊人開始在碑上題字,經過元、明、清等朝代,碑上逐漸佈滿文字。其中,公元1135年的《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保存完整,以契丹小字刻寫,旁邊有漢字譯文。因為契丹的小字早已絕跡,所以碑上的文字成為研究契丹小字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述聖紀碑

碑頂、碑身和碑座正好分為七節,故此碑又被稱為“七節碑”。石碑高約8米,重約90噸,頂部呈廡殿式,四簷下各有一力士頭頂斗拱。碑文由武則天撰寫,唐中宗李顯書丹,記述高宗的文治武功,開創帝王陵前立功德碑的先例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六十一蕃臣像

在述聖紀碑和無字碑後的闕下,分佈著兩組東西相對的石人群像。它們整齊恭敬地排列在陵前,西側有32尊,東側有29尊,總共有61尊,乃唐王朝下屬的少數民族官員、鄰國王子和使節的形象。唐高宗入葬的時候,他們前來參加葬禮,武則天為宣揚大唐的國威,將他們的雕像立於陵前。如今,它們絕大多數的頭部已被毀壞,留下眾多的猜測。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石獅子

在乾陵陵園的四門之外,蹲踞著四對高大的石獅,以朱雀門前的最為雄偉。石獅昂首挺胸,巨頭披鬃,表情威猛,兩足前伸,身軀後蹲,凜然挺拔如泰山一般,增加了整個陵園的氣勢。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畢沅碑

在整條神道的盡頭,樹立著一塊大清乾隆年間所立的石碑,由陝西巡撫畢沅所書的“唐高宗乾陵”五個大字赫然碑上。但是,他並沒有提到埋葬在這裡的武則天,或許有所褒貶吧?望著碑後的梁山,乾陵地宮的入口,就在314米外的東南坡上,那裡從來沒有被盜擾過,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懿德太子墓,位於乾縣乾陵東南隅的韓家堡北,是乾陵的陪葬墓。懿德太子李重潤,是唐中宗李顯的長子。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墓道是由南向北呈28o的斜坡,寬3.9米,水平長26.3米,墓道用紅褐色土夯築,兩側牆上有壁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過洞為券頂土洞,長、寬、高隨墓內坡度不同而異,一般高3.15米.長 3.72米,寬2.44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這是盜洞,據說是俢墓人的後代作為。因為他們知道墓道的準備位置。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小龕8個,龕為土洞,四角攢尖頂,長、寬各1.8米。小龕分別在第2、第3、第4、第5過洞近底部的兩壁。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前墓室長4.54米,寬4.45米,高6.3米。東、西壁略呈弧形,頂為穹隆頂,頂懸掛油燈的鐵鉤一個。四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前墓室長4.54米,寬4.45米,高6.3米。東、西壁略呈弧形,頂為穹隆頂,頂懸掛油燈的鐵鉤一個。四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永泰公主墓,在乾縣北部。是乾陵17座陪葬墓之一。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顯的第七個女兒,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孫女,名仙蕙,死於唐大足元年(701年),時年僅17歲。後與她丈夫武延基合葬在一起,陪葬乾陵。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墓道全長87.5米,寬3.9米,墓室深16.7米。全墓由墓道、5個過洞、6個天井、甬道、8個便房、前後墓室組成,象徵著永泰公主生前居住的多宅院落。墓道兩則有巨大的青龍、白虎和身穿戰袍、腰配貼金寶劍的武士組成的儀仗隊。天井兩側的便房內放著各種三彩俑群和陶瓷器皿等隨葬品。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便房,用於存放陪葬品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天井,相當於庭院

"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乾陵玄宮即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樑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鴕鳥 在翼馬和華表之北,相隔大約200多米處,出現兩隻東西相對的鴕鳥,又被稱為“鸞鳥”。鴕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仗馬與牽馬石人 緊挨著鴕鳥之北,排列著五對石馬,其中三對石馬的旁邊,站立著一名牽馬人。馬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拄劍石人像

接下來,神道氣氛變得凝重,十對高約4米的石人,拄著寶劍夾道而立,被稱為“直閣將軍”,乃侍衛皇帝的將官。石人頭戴平巾幘,腰束革帶,寬袍大袖,並足恭立,蓄鬚直視,表情各異:有的緊皺眉頭,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神態虔誠,有的面帶微笑。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無字碑

碑身由一整塊巨石雕成,高約7.5米,寬約2米,厚約1.5米,重量接近100噸。碑額未題碑名,正中有一條螭龍,左右側各四條,總共九條螭龍,所以又稱“九龍碑”。碑的兩側有升龍圖,刻畫出一條騰空飛舞的巨龍。碑座陽面還有線刻的獅馬圖,以及各式花草紋,線條精細流暢。

此碑原本無字,但是宋金以後,遊人開始在碑上題字,經過元、明、清等朝代,碑上逐漸佈滿文字。其中,公元1135年的《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保存完整,以契丹小字刻寫,旁邊有漢字譯文。因為契丹的小字早已絕跡,所以碑上的文字成為研究契丹小字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述聖紀碑

碑頂、碑身和碑座正好分為七節,故此碑又被稱為“七節碑”。石碑高約8米,重約90噸,頂部呈廡殿式,四簷下各有一力士頭頂斗拱。碑文由武則天撰寫,唐中宗李顯書丹,記述高宗的文治武功,開創帝王陵前立功德碑的先例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六十一蕃臣像

在述聖紀碑和無字碑後的闕下,分佈著兩組東西相對的石人群像。它們整齊恭敬地排列在陵前,西側有32尊,東側有29尊,總共有61尊,乃唐王朝下屬的少數民族官員、鄰國王子和使節的形象。唐高宗入葬的時候,他們前來參加葬禮,武則天為宣揚大唐的國威,將他們的雕像立於陵前。如今,它們絕大多數的頭部已被毀壞,留下眾多的猜測。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石獅子

在乾陵陵園的四門之外,蹲踞著四對高大的石獅,以朱雀門前的最為雄偉。石獅昂首挺胸,巨頭披鬃,表情威猛,兩足前伸,身軀後蹲,凜然挺拔如泰山一般,增加了整個陵園的氣勢。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畢沅碑

在整條神道的盡頭,樹立著一塊大清乾隆年間所立的石碑,由陝西巡撫畢沅所書的“唐高宗乾陵”五個大字赫然碑上。但是,他並沒有提到埋葬在這裡的武則天,或許有所褒貶吧?望著碑後的梁山,乾陵地宮的入口,就在314米外的東南坡上,那裡從來沒有被盜擾過,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懿德太子墓,位於乾縣乾陵東南隅的韓家堡北,是乾陵的陪葬墓。懿德太子李重潤,是唐中宗李顯的長子。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墓道是由南向北呈28o的斜坡,寬3.9米,水平長26.3米,墓道用紅褐色土夯築,兩側牆上有壁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過洞為券頂土洞,長、寬、高隨墓內坡度不同而異,一般高3.15米.長 3.72米,寬2.44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這是盜洞,據說是俢墓人的後代作為。因為他們知道墓道的準備位置。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小龕8個,龕為土洞,四角攢尖頂,長、寬各1.8米。小龕分別在第2、第3、第4、第5過洞近底部的兩壁。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前墓室長4.54米,寬4.45米,高6.3米。東、西壁略呈弧形,頂為穹隆頂,頂懸掛油燈的鐵鉤一個。四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前墓室長4.54米,寬4.45米,高6.3米。東、西壁略呈弧形,頂為穹隆頂,頂懸掛油燈的鐵鉤一個。四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永泰公主墓,在乾縣北部。是乾陵17座陪葬墓之一。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顯的第七個女兒,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孫女,名仙蕙,死於唐大足元年(701年),時年僅17歲。後與她丈夫武延基合葬在一起,陪葬乾陵。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墓道全長87.5米,寬3.9米,墓室深16.7米。全墓由墓道、5個過洞、6個天井、甬道、8個便房、前後墓室組成,象徵著永泰公主生前居住的多宅院落。墓道兩則有巨大的青龍、白虎和身穿戰袍、腰配貼金寶劍的武士組成的儀仗隊。天井兩側的便房內放著各種三彩俑群和陶瓷器皿等隨葬品。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便房,用於存放陪葬品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天井,相當於庭院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乾陵玄宮即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樑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鴕鳥 在翼馬和華表之北,相隔大約200多米處,出現兩隻東西相對的鴕鳥,又被稱為“鸞鳥”。鴕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仗馬與牽馬石人 緊挨著鴕鳥之北,排列著五對石馬,其中三對石馬的旁邊,站立著一名牽馬人。馬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拄劍石人像

接下來,神道氣氛變得凝重,十對高約4米的石人,拄著寶劍夾道而立,被稱為“直閣將軍”,乃侍衛皇帝的將官。石人頭戴平巾幘,腰束革帶,寬袍大袖,並足恭立,蓄鬚直視,表情各異:有的緊皺眉頭,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神態虔誠,有的面帶微笑。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無字碑

碑身由一整塊巨石雕成,高約7.5米,寬約2米,厚約1.5米,重量接近100噸。碑額未題碑名,正中有一條螭龍,左右側各四條,總共九條螭龍,所以又稱“九龍碑”。碑的兩側有升龍圖,刻畫出一條騰空飛舞的巨龍。碑座陽面還有線刻的獅馬圖,以及各式花草紋,線條精細流暢。

此碑原本無字,但是宋金以後,遊人開始在碑上題字,經過元、明、清等朝代,碑上逐漸佈滿文字。其中,公元1135年的《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保存完整,以契丹小字刻寫,旁邊有漢字譯文。因為契丹的小字早已絕跡,所以碑上的文字成為研究契丹小字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述聖紀碑

碑頂、碑身和碑座正好分為七節,故此碑又被稱為“七節碑”。石碑高約8米,重約90噸,頂部呈廡殿式,四簷下各有一力士頭頂斗拱。碑文由武則天撰寫,唐中宗李顯書丹,記述高宗的文治武功,開創帝王陵前立功德碑的先例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六十一蕃臣像

在述聖紀碑和無字碑後的闕下,分佈著兩組東西相對的石人群像。它們整齊恭敬地排列在陵前,西側有32尊,東側有29尊,總共有61尊,乃唐王朝下屬的少數民族官員、鄰國王子和使節的形象。唐高宗入葬的時候,他們前來參加葬禮,武則天為宣揚大唐的國威,將他們的雕像立於陵前。如今,它們絕大多數的頭部已被毀壞,留下眾多的猜測。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石獅子

在乾陵陵園的四門之外,蹲踞著四對高大的石獅,以朱雀門前的最為雄偉。石獅昂首挺胸,巨頭披鬃,表情威猛,兩足前伸,身軀後蹲,凜然挺拔如泰山一般,增加了整個陵園的氣勢。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畢沅碑

在整條神道的盡頭,樹立著一塊大清乾隆年間所立的石碑,由陝西巡撫畢沅所書的“唐高宗乾陵”五個大字赫然碑上。但是,他並沒有提到埋葬在這裡的武則天,或許有所褒貶吧?望著碑後的梁山,乾陵地宮的入口,就在314米外的東南坡上,那裡從來沒有被盜擾過,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懿德太子墓,位於乾縣乾陵東南隅的韓家堡北,是乾陵的陪葬墓。懿德太子李重潤,是唐中宗李顯的長子。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墓道是由南向北呈28o的斜坡,寬3.9米,水平長26.3米,墓道用紅褐色土夯築,兩側牆上有壁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過洞為券頂土洞,長、寬、高隨墓內坡度不同而異,一般高3.15米.長 3.72米,寬2.44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這是盜洞,據說是俢墓人的後代作為。因為他們知道墓道的準備位置。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小龕8個,龕為土洞,四角攢尖頂,長、寬各1.8米。小龕分別在第2、第3、第4、第5過洞近底部的兩壁。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前墓室長4.54米,寬4.45米,高6.3米。東、西壁略呈弧形,頂為穹隆頂,頂懸掛油燈的鐵鉤一個。四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前墓室長4.54米,寬4.45米,高6.3米。東、西壁略呈弧形,頂為穹隆頂,頂懸掛油燈的鐵鉤一個。四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永泰公主墓,在乾縣北部。是乾陵17座陪葬墓之一。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顯的第七個女兒,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孫女,名仙蕙,死於唐大足元年(701年),時年僅17歲。後與她丈夫武延基合葬在一起,陪葬乾陵。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墓道全長87.5米,寬3.9米,墓室深16.7米。全墓由墓道、5個過洞、6個天井、甬道、8個便房、前後墓室組成,象徵著永泰公主生前居住的多宅院落。墓道兩則有巨大的青龍、白虎和身穿戰袍、腰配貼金寶劍的武士組成的儀仗隊。天井兩側的便房內放著各種三彩俑群和陶瓷器皿等隨葬品。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便房,用於存放陪葬品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天井,相當於庭院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這裡紅色線標記的區域是盜墓口,盜墓賊怕從門裡進入有暗器,於是從左上角挖洞進入

"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乾陵玄宮即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樑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鴕鳥 在翼馬和華表之北,相隔大約200多米處,出現兩隻東西相對的鴕鳥,又被稱為“鸞鳥”。鴕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仗馬與牽馬石人 緊挨著鴕鳥之北,排列著五對石馬,其中三對石馬的旁邊,站立著一名牽馬人。馬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拄劍石人像

接下來,神道氣氛變得凝重,十對高約4米的石人,拄著寶劍夾道而立,被稱為“直閣將軍”,乃侍衛皇帝的將官。石人頭戴平巾幘,腰束革帶,寬袍大袖,並足恭立,蓄鬚直視,表情各異:有的緊皺眉頭,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神態虔誠,有的面帶微笑。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無字碑

碑身由一整塊巨石雕成,高約7.5米,寬約2米,厚約1.5米,重量接近100噸。碑額未題碑名,正中有一條螭龍,左右側各四條,總共九條螭龍,所以又稱“九龍碑”。碑的兩側有升龍圖,刻畫出一條騰空飛舞的巨龍。碑座陽面還有線刻的獅馬圖,以及各式花草紋,線條精細流暢。

此碑原本無字,但是宋金以後,遊人開始在碑上題字,經過元、明、清等朝代,碑上逐漸佈滿文字。其中,公元1135年的《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保存完整,以契丹小字刻寫,旁邊有漢字譯文。因為契丹的小字早已絕跡,所以碑上的文字成為研究契丹小字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述聖紀碑

碑頂、碑身和碑座正好分為七節,故此碑又被稱為“七節碑”。石碑高約8米,重約90噸,頂部呈廡殿式,四簷下各有一力士頭頂斗拱。碑文由武則天撰寫,唐中宗李顯書丹,記述高宗的文治武功,開創帝王陵前立功德碑的先例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六十一蕃臣像

在述聖紀碑和無字碑後的闕下,分佈著兩組東西相對的石人群像。它們整齊恭敬地排列在陵前,西側有32尊,東側有29尊,總共有61尊,乃唐王朝下屬的少數民族官員、鄰國王子和使節的形象。唐高宗入葬的時候,他們前來參加葬禮,武則天為宣揚大唐的國威,將他們的雕像立於陵前。如今,它們絕大多數的頭部已被毀壞,留下眾多的猜測。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石獅子

在乾陵陵園的四門之外,蹲踞著四對高大的石獅,以朱雀門前的最為雄偉。石獅昂首挺胸,巨頭披鬃,表情威猛,兩足前伸,身軀後蹲,凜然挺拔如泰山一般,增加了整個陵園的氣勢。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畢沅碑

在整條神道的盡頭,樹立著一塊大清乾隆年間所立的石碑,由陝西巡撫畢沅所書的“唐高宗乾陵”五個大字赫然碑上。但是,他並沒有提到埋葬在這裡的武則天,或許有所褒貶吧?望著碑後的梁山,乾陵地宮的入口,就在314米外的東南坡上,那裡從來沒有被盜擾過,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懿德太子墓,位於乾縣乾陵東南隅的韓家堡北,是乾陵的陪葬墓。懿德太子李重潤,是唐中宗李顯的長子。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墓道是由南向北呈28o的斜坡,寬3.9米,水平長26.3米,墓道用紅褐色土夯築,兩側牆上有壁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過洞為券頂土洞,長、寬、高隨墓內坡度不同而異,一般高3.15米.長 3.72米,寬2.44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這是盜洞,據說是俢墓人的後代作為。因為他們知道墓道的準備位置。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小龕8個,龕為土洞,四角攢尖頂,長、寬各1.8米。小龕分別在第2、第3、第4、第5過洞近底部的兩壁。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前墓室長4.54米,寬4.45米,高6.3米。東、西壁略呈弧形,頂為穹隆頂,頂懸掛油燈的鐵鉤一個。四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前墓室長4.54米,寬4.45米,高6.3米。東、西壁略呈弧形,頂為穹隆頂,頂懸掛油燈的鐵鉤一個。四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永泰公主墓,在乾縣北部。是乾陵17座陪葬墓之一。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顯的第七個女兒,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孫女,名仙蕙,死於唐大足元年(701年),時年僅17歲。後與她丈夫武延基合葬在一起,陪葬乾陵。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墓道全長87.5米,寬3.9米,墓室深16.7米。全墓由墓道、5個過洞、6個天井、甬道、8個便房、前後墓室組成,象徵著永泰公主生前居住的多宅院落。墓道兩則有巨大的青龍、白虎和身穿戰袍、腰配貼金寶劍的武士組成的儀仗隊。天井兩側的便房內放著各種三彩俑群和陶瓷器皿等隨葬品。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便房,用於存放陪葬品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天井,相當於庭院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這裡紅色線標記的區域是盜墓口,盜墓賊怕從門裡進入有暗器,於是從左上角挖洞進入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前墓室,四周牆上的壁畫是仿製的,原始的已經保存在陝西曆史博物館

"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乾陵玄宮即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樑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鴕鳥 在翼馬和華表之北,相隔大約200多米處,出現兩隻東西相對的鴕鳥,又被稱為“鸞鳥”。鴕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仗馬與牽馬石人 緊挨著鴕鳥之北,排列著五對石馬,其中三對石馬的旁邊,站立著一名牽馬人。馬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拄劍石人像

接下來,神道氣氛變得凝重,十對高約4米的石人,拄著寶劍夾道而立,被稱為“直閣將軍”,乃侍衛皇帝的將官。石人頭戴平巾幘,腰束革帶,寬袍大袖,並足恭立,蓄鬚直視,表情各異:有的緊皺眉頭,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神態虔誠,有的面帶微笑。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無字碑

碑身由一整塊巨石雕成,高約7.5米,寬約2米,厚約1.5米,重量接近100噸。碑額未題碑名,正中有一條螭龍,左右側各四條,總共九條螭龍,所以又稱“九龍碑”。碑的兩側有升龍圖,刻畫出一條騰空飛舞的巨龍。碑座陽面還有線刻的獅馬圖,以及各式花草紋,線條精細流暢。

此碑原本無字,但是宋金以後,遊人開始在碑上題字,經過元、明、清等朝代,碑上逐漸佈滿文字。其中,公元1135年的《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保存完整,以契丹小字刻寫,旁邊有漢字譯文。因為契丹的小字早已絕跡,所以碑上的文字成為研究契丹小字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述聖紀碑

碑頂、碑身和碑座正好分為七節,故此碑又被稱為“七節碑”。石碑高約8米,重約90噸,頂部呈廡殿式,四簷下各有一力士頭頂斗拱。碑文由武則天撰寫,唐中宗李顯書丹,記述高宗的文治武功,開創帝王陵前立功德碑的先例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六十一蕃臣像

在述聖紀碑和無字碑後的闕下,分佈著兩組東西相對的石人群像。它們整齊恭敬地排列在陵前,西側有32尊,東側有29尊,總共有61尊,乃唐王朝下屬的少數民族官員、鄰國王子和使節的形象。唐高宗入葬的時候,他們前來參加葬禮,武則天為宣揚大唐的國威,將他們的雕像立於陵前。如今,它們絕大多數的頭部已被毀壞,留下眾多的猜測。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石獅子

在乾陵陵園的四門之外,蹲踞著四對高大的石獅,以朱雀門前的最為雄偉。石獅昂首挺胸,巨頭披鬃,表情威猛,兩足前伸,身軀後蹲,凜然挺拔如泰山一般,增加了整個陵園的氣勢。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畢沅碑

在整條神道的盡頭,樹立著一塊大清乾隆年間所立的石碑,由陝西巡撫畢沅所書的“唐高宗乾陵”五個大字赫然碑上。但是,他並沒有提到埋葬在這裡的武則天,或許有所褒貶吧?望著碑後的梁山,乾陵地宮的入口,就在314米外的東南坡上,那裡從來沒有被盜擾過,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懿德太子墓,位於乾縣乾陵東南隅的韓家堡北,是乾陵的陪葬墓。懿德太子李重潤,是唐中宗李顯的長子。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墓道是由南向北呈28o的斜坡,寬3.9米,水平長26.3米,墓道用紅褐色土夯築,兩側牆上有壁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過洞為券頂土洞,長、寬、高隨墓內坡度不同而異,一般高3.15米.長 3.72米,寬2.44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這是盜洞,據說是俢墓人的後代作為。因為他們知道墓道的準備位置。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小龕8個,龕為土洞,四角攢尖頂,長、寬各1.8米。小龕分別在第2、第3、第4、第5過洞近底部的兩壁。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前墓室長4.54米,寬4.45米,高6.3米。東、西壁略呈弧形,頂為穹隆頂,頂懸掛油燈的鐵鉤一個。四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前墓室長4.54米,寬4.45米,高6.3米。東、西壁略呈弧形,頂為穹隆頂,頂懸掛油燈的鐵鉤一個。四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永泰公主墓,在乾縣北部。是乾陵17座陪葬墓之一。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顯的第七個女兒,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孫女,名仙蕙,死於唐大足元年(701年),時年僅17歲。後與她丈夫武延基合葬在一起,陪葬乾陵。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墓道全長87.5米,寬3.9米,墓室深16.7米。全墓由墓道、5個過洞、6個天井、甬道、8個便房、前後墓室組成,象徵著永泰公主生前居住的多宅院落。墓道兩則有巨大的青龍、白虎和身穿戰袍、腰配貼金寶劍的武士組成的儀仗隊。天井兩側的便房內放著各種三彩俑群和陶瓷器皿等隨葬品。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便房,用於存放陪葬品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天井,相當於庭院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這裡紅色線標記的區域是盜墓口,盜墓賊怕從門裡進入有暗器,於是從左上角挖洞進入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前墓室,四周牆上的壁畫是仿製的,原始的已經保存在陝西曆史博物館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乾陵玄宮即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樑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鴕鳥 在翼馬和華表之北,相隔大約200多米處,出現兩隻東西相對的鴕鳥,又被稱為“鸞鳥”。鴕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仗馬與牽馬石人 緊挨著鴕鳥之北,排列著五對石馬,其中三對石馬的旁邊,站立著一名牽馬人。馬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拄劍石人像

接下來,神道氣氛變得凝重,十對高約4米的石人,拄著寶劍夾道而立,被稱為“直閣將軍”,乃侍衛皇帝的將官。石人頭戴平巾幘,腰束革帶,寬袍大袖,並足恭立,蓄鬚直視,表情各異:有的緊皺眉頭,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神態虔誠,有的面帶微笑。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無字碑

碑身由一整塊巨石雕成,高約7.5米,寬約2米,厚約1.5米,重量接近100噸。碑額未題碑名,正中有一條螭龍,左右側各四條,總共九條螭龍,所以又稱“九龍碑”。碑的兩側有升龍圖,刻畫出一條騰空飛舞的巨龍。碑座陽面還有線刻的獅馬圖,以及各式花草紋,線條精細流暢。

此碑原本無字,但是宋金以後,遊人開始在碑上題字,經過元、明、清等朝代,碑上逐漸佈滿文字。其中,公元1135年的《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保存完整,以契丹小字刻寫,旁邊有漢字譯文。因為契丹的小字早已絕跡,所以碑上的文字成為研究契丹小字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述聖紀碑

碑頂、碑身和碑座正好分為七節,故此碑又被稱為“七節碑”。石碑高約8米,重約90噸,頂部呈廡殿式,四簷下各有一力士頭頂斗拱。碑文由武則天撰寫,唐中宗李顯書丹,記述高宗的文治武功,開創帝王陵前立功德碑的先例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六十一蕃臣像

在述聖紀碑和無字碑後的闕下,分佈著兩組東西相對的石人群像。它們整齊恭敬地排列在陵前,西側有32尊,東側有29尊,總共有61尊,乃唐王朝下屬的少數民族官員、鄰國王子和使節的形象。唐高宗入葬的時候,他們前來參加葬禮,武則天為宣揚大唐的國威,將他們的雕像立於陵前。如今,它們絕大多數的頭部已被毀壞,留下眾多的猜測。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石獅子

在乾陵陵園的四門之外,蹲踞著四對高大的石獅,以朱雀門前的最為雄偉。石獅昂首挺胸,巨頭披鬃,表情威猛,兩足前伸,身軀後蹲,凜然挺拔如泰山一般,增加了整個陵園的氣勢。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畢沅碑

在整條神道的盡頭,樹立著一塊大清乾隆年間所立的石碑,由陝西巡撫畢沅所書的“唐高宗乾陵”五個大字赫然碑上。但是,他並沒有提到埋葬在這裡的武則天,或許有所褒貶吧?望著碑後的梁山,乾陵地宮的入口,就在314米外的東南坡上,那裡從來沒有被盜擾過,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懿德太子墓,位於乾縣乾陵東南隅的韓家堡北,是乾陵的陪葬墓。懿德太子李重潤,是唐中宗李顯的長子。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墓道是由南向北呈28o的斜坡,寬3.9米,水平長26.3米,墓道用紅褐色土夯築,兩側牆上有壁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過洞為券頂土洞,長、寬、高隨墓內坡度不同而異,一般高3.15米.長 3.72米,寬2.44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這是盜洞,據說是俢墓人的後代作為。因為他們知道墓道的準備位置。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小龕8個,龕為土洞,四角攢尖頂,長、寬各1.8米。小龕分別在第2、第3、第4、第5過洞近底部的兩壁。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前墓室長4.54米,寬4.45米,高6.3米。東、西壁略呈弧形,頂為穹隆頂,頂懸掛油燈的鐵鉤一個。四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前墓室長4.54米,寬4.45米,高6.3米。東、西壁略呈弧形,頂為穹隆頂,頂懸掛油燈的鐵鉤一個。四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永泰公主墓,在乾縣北部。是乾陵17座陪葬墓之一。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顯的第七個女兒,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孫女,名仙蕙,死於唐大足元年(701年),時年僅17歲。後與她丈夫武延基合葬在一起,陪葬乾陵。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墓道全長87.5米,寬3.9米,墓室深16.7米。全墓由墓道、5個過洞、6個天井、甬道、8個便房、前後墓室組成,象徵著永泰公主生前居住的多宅院落。墓道兩則有巨大的青龍、白虎和身穿戰袍、腰配貼金寶劍的武士組成的儀仗隊。天井兩側的便房內放著各種三彩俑群和陶瓷器皿等隨葬品。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便房,用於存放陪葬品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天井,相當於庭院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這裡紅色線標記的區域是盜墓口,盜墓賊怕從門裡進入有暗器,於是從左上角挖洞進入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前墓室,四周牆上的壁畫是仿製的,原始的已經保存在陝西曆史博物館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乾陵玄宮即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樑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鴕鳥 在翼馬和華表之北,相隔大約200多米處,出現兩隻東西相對的鴕鳥,又被稱為“鸞鳥”。鴕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仗馬與牽馬石人 緊挨著鴕鳥之北,排列著五對石馬,其中三對石馬的旁邊,站立著一名牽馬人。馬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拄劍石人像

接下來,神道氣氛變得凝重,十對高約4米的石人,拄著寶劍夾道而立,被稱為“直閣將軍”,乃侍衛皇帝的將官。石人頭戴平巾幘,腰束革帶,寬袍大袖,並足恭立,蓄鬚直視,表情各異:有的緊皺眉頭,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神態虔誠,有的面帶微笑。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無字碑

碑身由一整塊巨石雕成,高約7.5米,寬約2米,厚約1.5米,重量接近100噸。碑額未題碑名,正中有一條螭龍,左右側各四條,總共九條螭龍,所以又稱“九龍碑”。碑的兩側有升龍圖,刻畫出一條騰空飛舞的巨龍。碑座陽面還有線刻的獅馬圖,以及各式花草紋,線條精細流暢。

此碑原本無字,但是宋金以後,遊人開始在碑上題字,經過元、明、清等朝代,碑上逐漸佈滿文字。其中,公元1135年的《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保存完整,以契丹小字刻寫,旁邊有漢字譯文。因為契丹的小字早已絕跡,所以碑上的文字成為研究契丹小字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述聖紀碑

碑頂、碑身和碑座正好分為七節,故此碑又被稱為“七節碑”。石碑高約8米,重約90噸,頂部呈廡殿式,四簷下各有一力士頭頂斗拱。碑文由武則天撰寫,唐中宗李顯書丹,記述高宗的文治武功,開創帝王陵前立功德碑的先例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六十一蕃臣像

在述聖紀碑和無字碑後的闕下,分佈著兩組東西相對的石人群像。它們整齊恭敬地排列在陵前,西側有32尊,東側有29尊,總共有61尊,乃唐王朝下屬的少數民族官員、鄰國王子和使節的形象。唐高宗入葬的時候,他們前來參加葬禮,武則天為宣揚大唐的國威,將他們的雕像立於陵前。如今,它們絕大多數的頭部已被毀壞,留下眾多的猜測。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石獅子

在乾陵陵園的四門之外,蹲踞著四對高大的石獅,以朱雀門前的最為雄偉。石獅昂首挺胸,巨頭披鬃,表情威猛,兩足前伸,身軀後蹲,凜然挺拔如泰山一般,增加了整個陵園的氣勢。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畢沅碑

在整條神道的盡頭,樹立著一塊大清乾隆年間所立的石碑,由陝西巡撫畢沅所書的“唐高宗乾陵”五個大字赫然碑上。但是,他並沒有提到埋葬在這裡的武則天,或許有所褒貶吧?望著碑後的梁山,乾陵地宮的入口,就在314米外的東南坡上,那裡從來沒有被盜擾過,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懿德太子墓,位於乾縣乾陵東南隅的韓家堡北,是乾陵的陪葬墓。懿德太子李重潤,是唐中宗李顯的長子。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墓道是由南向北呈28o的斜坡,寬3.9米,水平長26.3米,墓道用紅褐色土夯築,兩側牆上有壁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過洞為券頂土洞,長、寬、高隨墓內坡度不同而異,一般高3.15米.長 3.72米,寬2.44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這是盜洞,據說是俢墓人的後代作為。因為他們知道墓道的準備位置。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小龕8個,龕為土洞,四角攢尖頂,長、寬各1.8米。小龕分別在第2、第3、第4、第5過洞近底部的兩壁。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前墓室長4.54米,寬4.45米,高6.3米。東、西壁略呈弧形,頂為穹隆頂,頂懸掛油燈的鐵鉤一個。四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前墓室長4.54米,寬4.45米,高6.3米。東、西壁略呈弧形,頂為穹隆頂,頂懸掛油燈的鐵鉤一個。四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永泰公主墓,在乾縣北部。是乾陵17座陪葬墓之一。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顯的第七個女兒,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孫女,名仙蕙,死於唐大足元年(701年),時年僅17歲。後與她丈夫武延基合葬在一起,陪葬乾陵。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墓道全長87.5米,寬3.9米,墓室深16.7米。全墓由墓道、5個過洞、6個天井、甬道、8個便房、前後墓室組成,象徵著永泰公主生前居住的多宅院落。墓道兩則有巨大的青龍、白虎和身穿戰袍、腰配貼金寶劍的武士組成的儀仗隊。天井兩側的便房內放著各種三彩俑群和陶瓷器皿等隨葬品。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便房,用於存放陪葬品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天井,相當於庭院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這裡紅色線標記的區域是盜墓口,盜墓賊怕從門裡進入有暗器,於是從左上角挖洞進入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前墓室,四周牆上的壁畫是仿製的,原始的已經保存在陝西曆史博物館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墓誌銘,記錄永泰公主生前身份以及故事。

"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乾陵玄宮即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樑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鴕鳥 在翼馬和華表之北,相隔大約200多米處,出現兩隻東西相對的鴕鳥,又被稱為“鸞鳥”。鴕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仗馬與牽馬石人 緊挨著鴕鳥之北,排列著五對石馬,其中三對石馬的旁邊,站立著一名牽馬人。馬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拄劍石人像

接下來,神道氣氛變得凝重,十對高約4米的石人,拄著寶劍夾道而立,被稱為“直閣將軍”,乃侍衛皇帝的將官。石人頭戴平巾幘,腰束革帶,寬袍大袖,並足恭立,蓄鬚直視,表情各異:有的緊皺眉頭,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神態虔誠,有的面帶微笑。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無字碑

碑身由一整塊巨石雕成,高約7.5米,寬約2米,厚約1.5米,重量接近100噸。碑額未題碑名,正中有一條螭龍,左右側各四條,總共九條螭龍,所以又稱“九龍碑”。碑的兩側有升龍圖,刻畫出一條騰空飛舞的巨龍。碑座陽面還有線刻的獅馬圖,以及各式花草紋,線條精細流暢。

此碑原本無字,但是宋金以後,遊人開始在碑上題字,經過元、明、清等朝代,碑上逐漸佈滿文字。其中,公元1135年的《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保存完整,以契丹小字刻寫,旁邊有漢字譯文。因為契丹的小字早已絕跡,所以碑上的文字成為研究契丹小字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述聖紀碑

碑頂、碑身和碑座正好分為七節,故此碑又被稱為“七節碑”。石碑高約8米,重約90噸,頂部呈廡殿式,四簷下各有一力士頭頂斗拱。碑文由武則天撰寫,唐中宗李顯書丹,記述高宗的文治武功,開創帝王陵前立功德碑的先例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六十一蕃臣像

在述聖紀碑和無字碑後的闕下,分佈著兩組東西相對的石人群像。它們整齊恭敬地排列在陵前,西側有32尊,東側有29尊,總共有61尊,乃唐王朝下屬的少數民族官員、鄰國王子和使節的形象。唐高宗入葬的時候,他們前來參加葬禮,武則天為宣揚大唐的國威,將他們的雕像立於陵前。如今,它們絕大多數的頭部已被毀壞,留下眾多的猜測。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石獅子

在乾陵陵園的四門之外,蹲踞著四對高大的石獅,以朱雀門前的最為雄偉。石獅昂首挺胸,巨頭披鬃,表情威猛,兩足前伸,身軀後蹲,凜然挺拔如泰山一般,增加了整個陵園的氣勢。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畢沅碑

在整條神道的盡頭,樹立著一塊大清乾隆年間所立的石碑,由陝西巡撫畢沅所書的“唐高宗乾陵”五個大字赫然碑上。但是,他並沒有提到埋葬在這裡的武則天,或許有所褒貶吧?望著碑後的梁山,乾陵地宮的入口,就在314米外的東南坡上,那裡從來沒有被盜擾過,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懿德太子墓,位於乾縣乾陵東南隅的韓家堡北,是乾陵的陪葬墓。懿德太子李重潤,是唐中宗李顯的長子。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墓道是由南向北呈28o的斜坡,寬3.9米,水平長26.3米,墓道用紅褐色土夯築,兩側牆上有壁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過洞為券頂土洞,長、寬、高隨墓內坡度不同而異,一般高3.15米.長 3.72米,寬2.44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這是盜洞,據說是俢墓人的後代作為。因為他們知道墓道的準備位置。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小龕8個,龕為土洞,四角攢尖頂,長、寬各1.8米。小龕分別在第2、第3、第4、第5過洞近底部的兩壁。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前墓室長4.54米,寬4.45米,高6.3米。東、西壁略呈弧形,頂為穹隆頂,頂懸掛油燈的鐵鉤一個。四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前墓室長4.54米,寬4.45米,高6.3米。東、西壁略呈弧形,頂為穹隆頂,頂懸掛油燈的鐵鉤一個。四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永泰公主墓,在乾縣北部。是乾陵17座陪葬墓之一。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顯的第七個女兒,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孫女,名仙蕙,死於唐大足元年(701年),時年僅17歲。後與她丈夫武延基合葬在一起,陪葬乾陵。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墓道全長87.5米,寬3.9米,墓室深16.7米。全墓由墓道、5個過洞、6個天井、甬道、8個便房、前後墓室組成,象徵著永泰公主生前居住的多宅院落。墓道兩則有巨大的青龍、白虎和身穿戰袍、腰配貼金寶劍的武士組成的儀仗隊。天井兩側的便房內放著各種三彩俑群和陶瓷器皿等隨葬品。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便房,用於存放陪葬品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天井,相當於庭院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這裡紅色線標記的區域是盜墓口,盜墓賊怕從門裡進入有暗器,於是從左上角挖洞進入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前墓室,四周牆上的壁畫是仿製的,原始的已經保存在陝西曆史博物館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墓誌銘,記錄永泰公主生前身份以及故事。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後墓室,下葬時的金銀財寶已被盜墓賊全部偷走,只剩下壁畫,棺槨等。

"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乾陵玄宮即位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樑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鴕鳥 在翼馬和華表之北,相隔大約200多米處,出現兩隻東西相對的鴕鳥,又被稱為“鸞鳥”。鴕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仗馬與牽馬石人 緊挨著鴕鳥之北,排列著五對石馬,其中三對石馬的旁邊,站立著一名牽馬人。馬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拄劍石人像

接下來,神道氣氛變得凝重,十對高約4米的石人,拄著寶劍夾道而立,被稱為“直閣將軍”,乃侍衛皇帝的將官。石人頭戴平巾幘,腰束革帶,寬袍大袖,並足恭立,蓄鬚直視,表情各異:有的緊皺眉頭,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神態虔誠,有的面帶微笑。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無字碑

碑身由一整塊巨石雕成,高約7.5米,寬約2米,厚約1.5米,重量接近100噸。碑額未題碑名,正中有一條螭龍,左右側各四條,總共九條螭龍,所以又稱“九龍碑”。碑的兩側有升龍圖,刻畫出一條騰空飛舞的巨龍。碑座陽面還有線刻的獅馬圖,以及各式花草紋,線條精細流暢。

此碑原本無字,但是宋金以後,遊人開始在碑上題字,經過元、明、清等朝代,碑上逐漸佈滿文字。其中,公元1135年的《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保存完整,以契丹小字刻寫,旁邊有漢字譯文。因為契丹的小字早已絕跡,所以碑上的文字成為研究契丹小字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述聖紀碑

碑頂、碑身和碑座正好分為七節,故此碑又被稱為“七節碑”。石碑高約8米,重約90噸,頂部呈廡殿式,四簷下各有一力士頭頂斗拱。碑文由武則天撰寫,唐中宗李顯書丹,記述高宗的文治武功,開創帝王陵前立功德碑的先例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六十一蕃臣像

在述聖紀碑和無字碑後的闕下,分佈著兩組東西相對的石人群像。它們整齊恭敬地排列在陵前,西側有32尊,東側有29尊,總共有61尊,乃唐王朝下屬的少數民族官員、鄰國王子和使節的形象。唐高宗入葬的時候,他們前來參加葬禮,武則天為宣揚大唐的國威,將他們的雕像立於陵前。如今,它們絕大多數的頭部已被毀壞,留下眾多的猜測。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石獅子

在乾陵陵園的四門之外,蹲踞著四對高大的石獅,以朱雀門前的最為雄偉。石獅昂首挺胸,巨頭披鬃,表情威猛,兩足前伸,身軀後蹲,凜然挺拔如泰山一般,增加了整個陵園的氣勢。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畢沅碑

在整條神道的盡頭,樹立著一塊大清乾隆年間所立的石碑,由陝西巡撫畢沅所書的“唐高宗乾陵”五個大字赫然碑上。但是,他並沒有提到埋葬在這裡的武則天,或許有所褒貶吧?望著碑後的梁山,乾陵地宮的入口,就在314米外的東南坡上,那裡從來沒有被盜擾過,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懿德太子墓,位於乾縣乾陵東南隅的韓家堡北,是乾陵的陪葬墓。懿德太子李重潤,是唐中宗李顯的長子。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墓道是由南向北呈28o的斜坡,寬3.9米,水平長26.3米,墓道用紅褐色土夯築,兩側牆上有壁畫。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過洞為券頂土洞,長、寬、高隨墓內坡度不同而異,一般高3.15米.長 3.72米,寬2.44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這是盜洞,據說是俢墓人的後代作為。因為他們知道墓道的準備位置。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小龕8個,龕為土洞,四角攢尖頂,長、寬各1.8米。小龕分別在第2、第3、第4、第5過洞近底部的兩壁。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前墓室長4.54米,寬4.45米,高6.3米。東、西壁略呈弧形,頂為穹隆頂,頂懸掛油燈的鐵鉤一個。四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前墓室長4.54米,寬4.45米,高6.3米。東、西壁略呈弧形,頂為穹隆頂,頂懸掛油燈的鐵鉤一個。四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永泰公主墓,在乾縣北部。是乾陵17座陪葬墓之一。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顯的第七個女兒,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孫女,名仙蕙,死於唐大足元年(701年),時年僅17歲。後與她丈夫武延基合葬在一起,陪葬乾陵。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墓道全長87.5米,寬3.9米,墓室深16.7米。全墓由墓道、5個過洞、6個天井、甬道、8個便房、前後墓室組成,象徵著永泰公主生前居住的多宅院落。墓道兩則有巨大的青龍、白虎和身穿戰袍、腰配貼金寶劍的武士組成的儀仗隊。天井兩側的便房內放著各種三彩俑群和陶瓷器皿等隨葬品。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便房,用於存放陪葬品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天井,相當於庭院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這裡紅色線標記的區域是盜墓口,盜墓賊怕從門裡進入有暗器,於是從左上角挖洞進入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前墓室,四周牆上的壁畫是仿製的,原始的已經保存在陝西曆史博物館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墓誌銘,記錄永泰公主生前身份以及故事。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後墓室,下葬時的金銀財寶已被盜墓賊全部偷走,只剩下壁畫,棺槨等。

乾陵,是唯一一座未被盜墓的帝陵,也是唐代唯一一座雙帝合葬陵墓

乘車:可以在城西客運站坐西安-乾縣的長途汽車,或路過乾縣的車到乾縣下。在乾縣長途汽車站打車到乾陵。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