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鬼”撂挑子,難住顧頡剛!民國年間,鴉片歌謠中的甘肅現狀

鴉片歌謠,

民國隴原畸形社會的縮影

鴉片所帶來的危害早已為人們所熟知。禁種、禁菸,是所有有識之士的共識。然而,在解放前的畸形社會裡,禁種鴉片只在表面上禁種,私底下不僅公然種植,許多軍閥還公然武裝押運、販賣鴉片,鴉片甚至成了一些地方的主打商品。肆意氾濫的鴉片,不僅衝擊了社會秩序,也使廣大民眾染上煙癮,最終導致傾家蕩產。

解放前,甘肅的鴉片種植一度與四川、雲南、貴州、陝西齊名,是全國第五大鴉片產地。1930年前,人們曾對甘肅社會的煙毒危害做過一次調查。甘肅各地的菸民眾多,皋蘭的菸民佔到總人口的5%,而平涼慶陽菸民竟然佔總人口的30%。曾在甘肅考察過的人士說:“甘肅人民菸民之多,多於飯碗。”可見,當時甘肅社會上的“癮君子”所佔比例之多。


“鴉片鬼”撂挑子,難住顧頡剛!民國年間,鴉片歌謠中的甘肅現狀


這種鴉片氾濫的情形,與民國時期,甘肅的政治經濟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也是當時甘肅財政枯竭、地方軍閥林立、土匪土豪遍地的真實現狀的折射。在此情形下,廣大民眾雖對鴉片深惡痛絕,但又無可奈何。因而,人們編出了各種歌謠,或對癮君子進行勸誡,或控訴鴉片的危害。

如今,我們回過頭重新審視那些歌謠,它留給我們的是什麼呢?今天,就讓我們聆聽著名民國史專家尚季芳講述民國鴉片歌謠背後的慘痛故事。

歌謠記住鴉片癮君子的慘狀

“杆一根,兩根杆,吃下洋菸的你沒見,活活像個鬼一般。”這是一首臨夏花兒對鴉片危害的悲痛控訴。

這裡說的“洋菸”就是指鴉片,並不是現在人們所理解的機制香菸。這些年,我們對民國年間甘肅鴉片種植及危害進行了全面的梳理,意外地發現了許多民國時期的與鴉片有關的民謠,我們把這種民謠稱為鴉片民謠。西北是民歌的海洋,無論是洮岷花兒、隴東信天游、隴南山歌中都能發現不少與鴉片有關的內容。這些鴉片歌謠,映照當時鴉片氾濫的社會現狀,也是廣大民眾對鴉片的危害切身體會的反映。


“鴉片鬼”撂挑子,難住顧頡剛!民國年間,鴉片歌謠中的甘肅現狀



“日頭擔山畔,煙鬼胡亂竄。不是倒油去,就是尋煙盤。煙癮來了實難捱,先賣襪子後賣鞋……”這首張家川的民謠,真實地記錄了癮君子們煙癮發作,倒賣鞋襪籌集煙款的情形。在高臺永豐,曾經流傳過這樣一首歌謠:“富人抽成了窮光蛋,勞動人抽得不像人……”吸食鴉片的危害眾所周知,但許多人仍舊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不僅民謠中有鴉片危害的情形。我們還看到蘭州一個吃煙人的遺囑。這份遺囑中這樣寫道:“吾好吸鴉片,歷五十年,其目的在力求身體之慢性自殺;積五十年之耗資,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將房屋田產,事業名譽皆送輸於菸斗之內,方能奏效……”

這份遺囑刊登在1934年1月19日的《西北日報》上。從文字水平來看,寫這份遺囑的人應該有相當的文化修養,可惜就是走上了吸食鴉片的不歸路。令人意外的,這位癮君子似乎一生吸毒並不後悔,反而對鴉片念念不忘。在遺囑的最後他叮囑子孫:“死後獻鴉片兩碗,以全爾等的孝道”。從中我們也能看出鴉片對人們精神的毒害。

鴉片的摧殘,導致吸食者出現了種種怪狀。上世紀30年代,政府曾在蘭州設立救濟院,以收容乞丐、鴉片鬼、流浪者,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乞討者往往不願意到救濟院。究其原因,他們依靠乞討來的錢,要養活一家幾口,而救濟院只能救濟一個人。同樣許多鴉片鬼也不願意到救濟院,因為進了救濟院就不能抽鴉片了。可見,在鴉片的摧殘下,吸菸人的心態逐漸走向了畸形。

考察途中,“鴉片鬼”撂挑子,難住顧頡剛

有些民謠用癮君子的切身體會,真實地展現了民國癮君子一年中的慘痛狀況。


“鴉片鬼”撂挑子,難住顧頡剛!民國年間,鴉片歌謠中的甘肅現狀



一首歌謠是這樣說的:“九月裡來是重陽,吃煙的君子來喧慌。鴉片煙能頂人蔘,三十個光洋一丁丁。十月裡來天正寒,吃煙的君子受熬煎,三天吃了兩頓飯,你看作難不作難。十一月裡下大雪,吃煙的君子沒處歇,鋪沒鋪來蓋沒蓋,頭下枕的託土塊(土坯)。十二月裡一年滿,家家戶戶過新年,人家過年有吃穿,你看作難不作難……”

這首歌謠是採用了北方民歌常見的十二月曲調,進行填詞再創作的。歌謠中既寫了癮君子在冬季的悽慘情景,也透露出當時鴉片的價格,“三十個光洋一丁丁”,可見,鴉片售價不低。

在信天游流行的隴東地區,有一首這樣的歌謠說,“一口口洋菸兩口口灰,把一個好人抽成洋菸鬼;大盒盒的洋菸你不了抽,你端在乾妹子的紅鞋上瞅。”另一首平涼民歌中則唱道:“洋菸割了兩碗半,家家戶戶吃洋菸……”而在山丹則流行著一首《種煙歌》,也是採用一年十二月的曲調,重新進行填詞,逐月展現種植鴉片的過程。這些歌謠全面記錄瞭解放前,隴上各地鴉片對人們的危害。

抗戰時期,甘肅民眾除了為前線提供物力支持外,也有一批甘肅男兒走上了抗戰前線。有首《戒菸曲》是這樣唱的:“眾同胞,聽我勸,日本鬼子到了潼關,戒了煙,身體健,準備刀槍上前線。向日本鬼子戰一番,一心收回我河山,五億同胞享安然。”在眾多的鴉片歌謠中,這首歌最具有時代氣息,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狀。


“鴉片鬼”撂挑子,難住顧頡剛!民國年間,鴉片歌謠中的甘肅現狀



通過蒐集的大量鴉片歌謠資料,我們發現了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現象,越是貧困的人群,吸毒的比例越高。尤其是重體力勞動的人群中“鴉片鬼”更多,有時甚至佔到整個群體的三分之二。

對於這一點範長江深有體會,1935年8月,他考察中國西北時從四川來到甘肅,在甘南的西固(今舟曲),僱傭了6個轎伕。這6個轎伕,都抽大煙,走上三裡就要休息,五里就要停下抽大煙,尤其是身上長滿了疔瘡,身體蜷縮如骷髏。範長江說他們非常可憎,但也無可奈何。

抗戰時期,著名學者顧頡剛來甘肅考察教育 ,他走了很多地方。在他留下的日記裡不僅有學術方面的記載,也有對當地民眾生活的詳細記述。在漳縣三岔鎮,顧頡剛要僱傭滑竿夫(疑為轎伕),誰知,看到的“滑竿夫皆為黑籍中人”。這裡說的黑籍指“癮君子”,因為鴉片是黑色的故而稱為黑籍中人。這還不算厲害的,在臨潭他所僱輿夫,說是因身體有病不能成行了,真實情形卻是,這些車伕因為沒有鴉片抽,身上無力,走不動路,只能解僱了。

抽菸怪圈,重體力勞動者成為重災區

我所掌握的材料顯示,民國年間抽大煙的人群中相當大的一個群體是重體力勞動者,有轎伕、騾車伕、滑竿夫。據說,蘭州的人力車伕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抽大煙。為何會出現這種狀況呢?按理說,重體力勞動行業是依靠身體吃飯的,身體不成靠什麼吃飯呢?

這個問題看起來不好理解。其實,瞭解了民國年間的社會現狀就明白了。


“鴉片鬼”撂挑子,難住顧頡剛!民國年間,鴉片歌謠中的甘肅現狀



民國年間,天災人禍不斷,有一部分民眾處於赤貧狀態。這些人,既沒有田地,也無一技之長。他們唯一的謀生手段就是出賣苦力。因而,這些人長期處在食不果腹的狀態下,而許多地方的大車店、旅社的條件非常差。美國人羅斯曾經描述說,他在中國進行一個月的旅行後,終於弄清楚中國轎伕吸食鴉片的原因。抬著他的轎伕,每天扛著八九十磅的東西,曾連續八天冒雨行走在山路上,有一天甚至在湍急的河流中跋涉12個小時。而到了旅店能提供的只有磚炕及爛席子,唯一的鋪蓋就是身上溼透了的棉衣。羅斯認為,這些苦力者,到了這樣的旅店內,只能以吸食鴉片來麻痺自己。

我們考察,民國年間,全國有四川、陝西、雲南、貴州、甘肅五大鴉片產地,這些地方並沒有因為種植鴉片而富裕,相反這些地方都是西部落後地區,其社會陷入了越種越窮的怪圈。


“鴉片鬼”撂挑子,難住顧頡剛!民國年間,鴉片歌謠中的甘肅現狀



實際上,鴉片給甘肅帶來的危害是全方位的。從農業生產來說,上好的田地都種了鴉片,糧食種植就減少了。菸民多了,社會上的勞動力就少了。而各地政府所謂的禁菸手段,就是大肆徵收煙畝罰款,煙越種越多。最後落得個越種越窮,越窮越抽的怪圈。

解讀民國年間的鴉片歌謠,一首首歌曲的背後,是當時社會現狀的寫照,是當時菸民悽慘生活的記錄,是軍閥、政府明禁暗放的結果,這也讓我們看到民國社會的百態。


“鴉片鬼”撂挑子,難住顧頡剛!民國年間,鴉片歌謠中的甘肅現狀

講述人:尚季芳 歷史學教授 著名民國史專家

“鴉片鬼”撂挑子,難住顧頡剛!民國年間,鴉片歌謠中的甘肅現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