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甘肅,在河西走廊我感受到千年西域獨特魅力'

"

“西域的歷史,想一想都令人神往。”

聽到在北京大學讀一年級的兒子說起他未曾真正涉足的河西茫茫大地,他滿腦子是多媒體上的雄渾壯美的風景,開口閉口都是書本上走下來的詭異浪漫的故事。我嘆息說,現在的年輕人,剛剛離開父親的臂膀,想問題興之所至,凡事都說得輕巧,正應了中國宋朝那位書劍英雄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的前半闋“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

“西域的歷史,想一想都令人神往。”

聽到在北京大學讀一年級的兒子說起他未曾真正涉足的河西茫茫大地,他滿腦子是多媒體上的雄渾壯美的風景,開口閉口都是書本上走下來的詭異浪漫的故事。我嘆息說,現在的年輕人,剛剛離開父親的臂膀,想問題興之所至,凡事都說得輕巧,正應了中國宋朝那位書劍英雄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的前半闋“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大美甘肅,在河西走廊我感受到千年西域獨特魅力


我常常以“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過來人”的口吻,告訴他奇幻、凶險、無常的西部自然條件和環境,以及在河西道上閃耀過的風雲際會、跌宕起伏、深不可測的人物命運。盤桓在祁連山的煙雲匆匆一瞥,轉瞬隕落在星羅棋佈的溝壑峽谷。誠然,“學則老不如少,思則少不如老”。於是,我開啟了一次和兒子的西部之旅。

這天晚上,我們從重慶九龍坡出發,目標鎖定在甘肅敦煌莫高窟。到了金城蘭州已經是次日的午後。漢唐時期遺留下的三條古時稱為絲綢之路的道路擺在面前。我選擇了祁連山北麓的唐玄奘法師曾經走過的“甘肅走廊”。

從烏鞘嶺到玉門關,即謂“甘肅走廊”。在這個已經沒有舊日商賈的駝鈴、將軍的馬隊、百姓的驢車、遊僧的深深履印的新絲綢之路上,祁連山南北兩麓被兩條高鐵裹挾,被G30和217國道纏繞,千餘公里的路途,就是吃兩頓飯的時間。

在華藏寺歇腳時候,突遇一場鵝毛大雪。雪片酣暢淋漓地、不由自主地、毫無目的地被拋落到任何地方,不停地飄灑在我的頭頂和臉上。下了華藏寺高速入口,趕緊找了一家沿街飯館坐下。店家端來一碗熱氣騰騰的面,飄著紅油花和綠蒜苗,配一小盤酥爛的犛牛肉。在陌生的天祝縣城山窩窩裡,好客的藏族店家像親戚一樣對待我,並給我介紹甘肅走廊西去的路。

"

“西域的歷史,想一想都令人神往。”

聽到在北京大學讀一年級的兒子說起他未曾真正涉足的河西茫茫大地,他滿腦子是多媒體上的雄渾壯美的風景,開口閉口都是書本上走下來的詭異浪漫的故事。我嘆息說,現在的年輕人,剛剛離開父親的臂膀,想問題興之所至,凡事都說得輕巧,正應了中國宋朝那位書劍英雄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的前半闋“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大美甘肅,在河西走廊我感受到千年西域獨特魅力


我常常以“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過來人”的口吻,告訴他奇幻、凶險、無常的西部自然條件和環境,以及在河西道上閃耀過的風雲際會、跌宕起伏、深不可測的人物命運。盤桓在祁連山的煙雲匆匆一瞥,轉瞬隕落在星羅棋佈的溝壑峽谷。誠然,“學則老不如少,思則少不如老”。於是,我開啟了一次和兒子的西部之旅。

這天晚上,我們從重慶九龍坡出發,目標鎖定在甘肅敦煌莫高窟。到了金城蘭州已經是次日的午後。漢唐時期遺留下的三條古時稱為絲綢之路的道路擺在面前。我選擇了祁連山北麓的唐玄奘法師曾經走過的“甘肅走廊”。

從烏鞘嶺到玉門關,即謂“甘肅走廊”。在這個已經沒有舊日商賈的駝鈴、將軍的馬隊、百姓的驢車、遊僧的深深履印的新絲綢之路上,祁連山南北兩麓被兩條高鐵裹挾,被G30和217國道纏繞,千餘公里的路途,就是吃兩頓飯的時間。

在華藏寺歇腳時候,突遇一場鵝毛大雪。雪片酣暢淋漓地、不由自主地、毫無目的地被拋落到任何地方,不停地飄灑在我的頭頂和臉上。下了華藏寺高速入口,趕緊找了一家沿街飯館坐下。店家端來一碗熱氣騰騰的面,飄著紅油花和綠蒜苗,配一小盤酥爛的犛牛肉。在陌生的天祝縣城山窩窩裡,好客的藏族店家像親戚一樣對待我,並給我介紹甘肅走廊西去的路。

大美甘肅,在河西走廊我感受到千年西域獨特魅力


他深陷的黑黑的眸子裡,透漏出對我的好奇。說“我看你像個幹部,不像是什麼‘驢友團的?’”是啊,我的衣服穿著好古怪,在大夏天是白色短袖、深色褲子,黑色皮鞋,毛寸頭髮,胡茬乾淨,無色樹脂近視鏡,手腕戴一塊普通的、走時準確的手錶,怪不得店家誤認為我是“幹部”。我縱觀自己四十年生涯,總覺自己“師出無門”。沒有“師傅”,我人生就好似孫行者未遇大唐三藏法師前的狀態,沒有“皈依”感,思想便天馬行空自由自在。正是這樣“師出無門”,註定了我必須像孤雁一樣自辨方向、奮力飛行。

這些年,我內心如焚,感覺歲月一株乾燥的薰香,燃燒很快。於是迫不及待地大量閱讀“老書”。所謂“老書”就是歷史和文學書籍,把速讀和精讀結合起來,用毛筆做一些筆記。經常熬夜,對身體不好,情況越來越糟糕,各種本該是老年才得的慢性病提前來了。我無法阻止疾病的折磨和侵蝕,忽略自己身體的不適,只要有一點客觀條件,就去周遊世界。我去過非洲埃及、剛果金,也去過加拿大和智利,熙熙攘攘的歐洲逗留時間最長。

"

“西域的歷史,想一想都令人神往。”

聽到在北京大學讀一年級的兒子說起他未曾真正涉足的河西茫茫大地,他滿腦子是多媒體上的雄渾壯美的風景,開口閉口都是書本上走下來的詭異浪漫的故事。我嘆息說,現在的年輕人,剛剛離開父親的臂膀,想問題興之所至,凡事都說得輕巧,正應了中國宋朝那位書劍英雄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的前半闋“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大美甘肅,在河西走廊我感受到千年西域獨特魅力


我常常以“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過來人”的口吻,告訴他奇幻、凶險、無常的西部自然條件和環境,以及在河西道上閃耀過的風雲際會、跌宕起伏、深不可測的人物命運。盤桓在祁連山的煙雲匆匆一瞥,轉瞬隕落在星羅棋佈的溝壑峽谷。誠然,“學則老不如少,思則少不如老”。於是,我開啟了一次和兒子的西部之旅。

這天晚上,我們從重慶九龍坡出發,目標鎖定在甘肅敦煌莫高窟。到了金城蘭州已經是次日的午後。漢唐時期遺留下的三條古時稱為絲綢之路的道路擺在面前。我選擇了祁連山北麓的唐玄奘法師曾經走過的“甘肅走廊”。

從烏鞘嶺到玉門關,即謂“甘肅走廊”。在這個已經沒有舊日商賈的駝鈴、將軍的馬隊、百姓的驢車、遊僧的深深履印的新絲綢之路上,祁連山南北兩麓被兩條高鐵裹挾,被G30和217國道纏繞,千餘公里的路途,就是吃兩頓飯的時間。

在華藏寺歇腳時候,突遇一場鵝毛大雪。雪片酣暢淋漓地、不由自主地、毫無目的地被拋落到任何地方,不停地飄灑在我的頭頂和臉上。下了華藏寺高速入口,趕緊找了一家沿街飯館坐下。店家端來一碗熱氣騰騰的面,飄著紅油花和綠蒜苗,配一小盤酥爛的犛牛肉。在陌生的天祝縣城山窩窩裡,好客的藏族店家像親戚一樣對待我,並給我介紹甘肅走廊西去的路。

大美甘肅,在河西走廊我感受到千年西域獨特魅力


他深陷的黑黑的眸子裡,透漏出對我的好奇。說“我看你像個幹部,不像是什麼‘驢友團的?’”是啊,我的衣服穿著好古怪,在大夏天是白色短袖、深色褲子,黑色皮鞋,毛寸頭髮,胡茬乾淨,無色樹脂近視鏡,手腕戴一塊普通的、走時準確的手錶,怪不得店家誤認為我是“幹部”。我縱觀自己四十年生涯,總覺自己“師出無門”。沒有“師傅”,我人生就好似孫行者未遇大唐三藏法師前的狀態,沒有“皈依”感,思想便天馬行空自由自在。正是這樣“師出無門”,註定了我必須像孤雁一樣自辨方向、奮力飛行。

這些年,我內心如焚,感覺歲月一株乾燥的薰香,燃燒很快。於是迫不及待地大量閱讀“老書”。所謂“老書”就是歷史和文學書籍,把速讀和精讀結合起來,用毛筆做一些筆記。經常熬夜,對身體不好,情況越來越糟糕,各種本該是老年才得的慢性病提前來了。我無法阻止疾病的折磨和侵蝕,忽略自己身體的不適,只要有一點客觀條件,就去周遊世界。我去過非洲埃及、剛果金,也去過加拿大和智利,熙熙攘攘的歐洲逗留時間最長。

大美甘肅,在河西走廊我感受到千年西域獨特魅力


人類共同居住的星球,因為交通、信息等科技的發達,成為一個自由來去的村落。博覽群書和周遊世界,就可以證明自己不是虛度一生了嗎?我且行且思。我在追尋誰的腳步?我的“師傅”到底是誰?他從哪裡來的?他去了哪裡?這樣的追尋顯然是“苦的”。

店家對我的“懷疑”,給一路疾駛的我們帶來了一個個疑問:“我是誰?”“從哪裡來?”“到何處去?”

在歐洲羈旅的半年,我雖然很悠閒地遊山玩水,大部分時間都找一些相對偏僻的地方,讀書喝茶,頤養身體,但腦海裡一直在思考千年以前來過中國河西走廊的國外歷史人物,最終我對斯坦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讀了外文版的《西域考古記》,從書的第一章《亞洲腹地的鳥瞰》粗略地翻閱,後來在房東安東尼奧先生的幫助下,我很細緻地閱讀了此書。

閱讀此書後,我決心從斯坦因、向覺明、王元籙三人不同的出發方向出發,跋山涉水丈量那三個故人的內心世界。上個世紀一九〇〇年代至二〇〇〇年,一百年間,圍繞敦煌這個中國文化歷史標籤和地理座標,一些故去的人慢慢從歷史塵埃中透氣,或隱或顯的歷史真相被越來越多的人重新發掘、肯定。

吃飽了,雪也停了,感覺渾身有了力氣。遠處的馬牙雪山霧氣空濛。偶爾從山那邊傳來悶悶的雷聲。西去的路儘管漫長,車內交廣互動信息明示,G30高速華藏寺到涼州城半幅通行。穿過烏鞘嶺隧道群,沿古浪峽魚貫而下。飽暖思瞌睡,我這個人屬豬,生活習性一副“懶豬樣”,不知不覺睡意襲來,懵懵懂懂進入夢鄉。

"

“西域的歷史,想一想都令人神往。”

聽到在北京大學讀一年級的兒子說起他未曾真正涉足的河西茫茫大地,他滿腦子是多媒體上的雄渾壯美的風景,開口閉口都是書本上走下來的詭異浪漫的故事。我嘆息說,現在的年輕人,剛剛離開父親的臂膀,想問題興之所至,凡事都說得輕巧,正應了中國宋朝那位書劍英雄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的前半闋“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大美甘肅,在河西走廊我感受到千年西域獨特魅力


我常常以“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過來人”的口吻,告訴他奇幻、凶險、無常的西部自然條件和環境,以及在河西道上閃耀過的風雲際會、跌宕起伏、深不可測的人物命運。盤桓在祁連山的煙雲匆匆一瞥,轉瞬隕落在星羅棋佈的溝壑峽谷。誠然,“學則老不如少,思則少不如老”。於是,我開啟了一次和兒子的西部之旅。

這天晚上,我們從重慶九龍坡出發,目標鎖定在甘肅敦煌莫高窟。到了金城蘭州已經是次日的午後。漢唐時期遺留下的三條古時稱為絲綢之路的道路擺在面前。我選擇了祁連山北麓的唐玄奘法師曾經走過的“甘肅走廊”。

從烏鞘嶺到玉門關,即謂“甘肅走廊”。在這個已經沒有舊日商賈的駝鈴、將軍的馬隊、百姓的驢車、遊僧的深深履印的新絲綢之路上,祁連山南北兩麓被兩條高鐵裹挾,被G30和217國道纏繞,千餘公里的路途,就是吃兩頓飯的時間。

在華藏寺歇腳時候,突遇一場鵝毛大雪。雪片酣暢淋漓地、不由自主地、毫無目的地被拋落到任何地方,不停地飄灑在我的頭頂和臉上。下了華藏寺高速入口,趕緊找了一家沿街飯館坐下。店家端來一碗熱氣騰騰的面,飄著紅油花和綠蒜苗,配一小盤酥爛的犛牛肉。在陌生的天祝縣城山窩窩裡,好客的藏族店家像親戚一樣對待我,並給我介紹甘肅走廊西去的路。

大美甘肅,在河西走廊我感受到千年西域獨特魅力


他深陷的黑黑的眸子裡,透漏出對我的好奇。說“我看你像個幹部,不像是什麼‘驢友團的?’”是啊,我的衣服穿著好古怪,在大夏天是白色短袖、深色褲子,黑色皮鞋,毛寸頭髮,胡茬乾淨,無色樹脂近視鏡,手腕戴一塊普通的、走時準確的手錶,怪不得店家誤認為我是“幹部”。我縱觀自己四十年生涯,總覺自己“師出無門”。沒有“師傅”,我人生就好似孫行者未遇大唐三藏法師前的狀態,沒有“皈依”感,思想便天馬行空自由自在。正是這樣“師出無門”,註定了我必須像孤雁一樣自辨方向、奮力飛行。

這些年,我內心如焚,感覺歲月一株乾燥的薰香,燃燒很快。於是迫不及待地大量閱讀“老書”。所謂“老書”就是歷史和文學書籍,把速讀和精讀結合起來,用毛筆做一些筆記。經常熬夜,對身體不好,情況越來越糟糕,各種本該是老年才得的慢性病提前來了。我無法阻止疾病的折磨和侵蝕,忽略自己身體的不適,只要有一點客觀條件,就去周遊世界。我去過非洲埃及、剛果金,也去過加拿大和智利,熙熙攘攘的歐洲逗留時間最長。

大美甘肅,在河西走廊我感受到千年西域獨特魅力


人類共同居住的星球,因為交通、信息等科技的發達,成為一個自由來去的村落。博覽群書和周遊世界,就可以證明自己不是虛度一生了嗎?我且行且思。我在追尋誰的腳步?我的“師傅”到底是誰?他從哪裡來的?他去了哪裡?這樣的追尋顯然是“苦的”。

店家對我的“懷疑”,給一路疾駛的我們帶來了一個個疑問:“我是誰?”“從哪裡來?”“到何處去?”

在歐洲羈旅的半年,我雖然很悠閒地遊山玩水,大部分時間都找一些相對偏僻的地方,讀書喝茶,頤養身體,但腦海裡一直在思考千年以前來過中國河西走廊的國外歷史人物,最終我對斯坦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讀了外文版的《西域考古記》,從書的第一章《亞洲腹地的鳥瞰》粗略地翻閱,後來在房東安東尼奧先生的幫助下,我很細緻地閱讀了此書。

閱讀此書後,我決心從斯坦因、向覺明、王元籙三人不同的出發方向出發,跋山涉水丈量那三個故人的內心世界。上個世紀一九〇〇年代至二〇〇〇年,一百年間,圍繞敦煌這個中國文化歷史標籤和地理座標,一些故去的人慢慢從歷史塵埃中透氣,或隱或顯的歷史真相被越來越多的人重新發掘、肯定。

吃飽了,雪也停了,感覺渾身有了力氣。遠處的馬牙雪山霧氣空濛。偶爾從山那邊傳來悶悶的雷聲。西去的路儘管漫長,車內交廣互動信息明示,G30高速華藏寺到涼州城半幅通行。穿過烏鞘嶺隧道群,沿古浪峽魚貫而下。飽暖思瞌睡,我這個人屬豬,生活習性一副“懶豬樣”,不知不覺睡意襲來,懵懵懂懂進入夢鄉。

大美甘肅,在河西走廊我感受到千年西域獨特魅力


過去的歷史,是黑白的。其實只是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沒有留下彩色照片和視頻畫面而已。這個錯覺,誤導我好多年,華夏文明史是彩色的,是五光十色、博大精深的,哪裡只是非黑即白呢?

但我“見到”的王元籙就是黑白的。他傻呵呵地,表情十分愁苦,卻要調動五官七竅的肌肉和血脈,硬擠出笑來,在舊日的莫高窟門前,“被”斯坦因照了一張黑白相片。這之後他的魂魄,真的就被捲入了斯坦因的照相機,被帶到了大不列顛博物館。

正是這張傻得詭異的照片,我窺視到了一百多年前一位草民的窘迫。他成為了繼莫高窟石窟中所有鏡像中的最後一個傳奇和證據。王元籙在人世間艱難地存活的八十二年間,遭受了風吹日晒、脅迫欺凌。在他死後的一百年間,人們圍繞他那張黑白照片指指點點、咒罵侮辱。這是一個草民的悲劇還是榮耀?

公元一八四九年,風景秀麗的湖北麻城一個村莊,王元籙出生在一戶窮得揭不開鍋的人家。這一年,清王朝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件,當然王元籙出生在麻城也不是一件什麼了不起的大事。麻城屬於秦置三十六郡的南郡轄地,在今鄂豫皖三省交接處。那個年代,窮人在彩色的世界裡過著黑色的日子。

十八歲的王元籙為了填飽肚子,隨著湘軍千里迢迢到甘肅肅州(今酒泉市政府所在區)巡防營當了兵勇。身體孱弱、五短身材的王元籙在部隊顯然不能建功立業、出人頭地。他逃離兵營回到麻城。沒料到家裡已經沒有親人了,窮山惡水,民生凋敝,生活依然沒有著落。

"

“西域的歷史,想一想都令人神往。”

聽到在北京大學讀一年級的兒子說起他未曾真正涉足的河西茫茫大地,他滿腦子是多媒體上的雄渾壯美的風景,開口閉口都是書本上走下來的詭異浪漫的故事。我嘆息說,現在的年輕人,剛剛離開父親的臂膀,想問題興之所至,凡事都說得輕巧,正應了中國宋朝那位書劍英雄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的前半闋“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大美甘肅,在河西走廊我感受到千年西域獨特魅力


我常常以“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過來人”的口吻,告訴他奇幻、凶險、無常的西部自然條件和環境,以及在河西道上閃耀過的風雲際會、跌宕起伏、深不可測的人物命運。盤桓在祁連山的煙雲匆匆一瞥,轉瞬隕落在星羅棋佈的溝壑峽谷。誠然,“學則老不如少,思則少不如老”。於是,我開啟了一次和兒子的西部之旅。

這天晚上,我們從重慶九龍坡出發,目標鎖定在甘肅敦煌莫高窟。到了金城蘭州已經是次日的午後。漢唐時期遺留下的三條古時稱為絲綢之路的道路擺在面前。我選擇了祁連山北麓的唐玄奘法師曾經走過的“甘肅走廊”。

從烏鞘嶺到玉門關,即謂“甘肅走廊”。在這個已經沒有舊日商賈的駝鈴、將軍的馬隊、百姓的驢車、遊僧的深深履印的新絲綢之路上,祁連山南北兩麓被兩條高鐵裹挾,被G30和217國道纏繞,千餘公里的路途,就是吃兩頓飯的時間。

在華藏寺歇腳時候,突遇一場鵝毛大雪。雪片酣暢淋漓地、不由自主地、毫無目的地被拋落到任何地方,不停地飄灑在我的頭頂和臉上。下了華藏寺高速入口,趕緊找了一家沿街飯館坐下。店家端來一碗熱氣騰騰的面,飄著紅油花和綠蒜苗,配一小盤酥爛的犛牛肉。在陌生的天祝縣城山窩窩裡,好客的藏族店家像親戚一樣對待我,並給我介紹甘肅走廊西去的路。

大美甘肅,在河西走廊我感受到千年西域獨特魅力


他深陷的黑黑的眸子裡,透漏出對我的好奇。說“我看你像個幹部,不像是什麼‘驢友團的?’”是啊,我的衣服穿著好古怪,在大夏天是白色短袖、深色褲子,黑色皮鞋,毛寸頭髮,胡茬乾淨,無色樹脂近視鏡,手腕戴一塊普通的、走時準確的手錶,怪不得店家誤認為我是“幹部”。我縱觀自己四十年生涯,總覺自己“師出無門”。沒有“師傅”,我人生就好似孫行者未遇大唐三藏法師前的狀態,沒有“皈依”感,思想便天馬行空自由自在。正是這樣“師出無門”,註定了我必須像孤雁一樣自辨方向、奮力飛行。

這些年,我內心如焚,感覺歲月一株乾燥的薰香,燃燒很快。於是迫不及待地大量閱讀“老書”。所謂“老書”就是歷史和文學書籍,把速讀和精讀結合起來,用毛筆做一些筆記。經常熬夜,對身體不好,情況越來越糟糕,各種本該是老年才得的慢性病提前來了。我無法阻止疾病的折磨和侵蝕,忽略自己身體的不適,只要有一點客觀條件,就去周遊世界。我去過非洲埃及、剛果金,也去過加拿大和智利,熙熙攘攘的歐洲逗留時間最長。

大美甘肅,在河西走廊我感受到千年西域獨特魅力


人類共同居住的星球,因為交通、信息等科技的發達,成為一個自由來去的村落。博覽群書和周遊世界,就可以證明自己不是虛度一生了嗎?我且行且思。我在追尋誰的腳步?我的“師傅”到底是誰?他從哪裡來的?他去了哪裡?這樣的追尋顯然是“苦的”。

店家對我的“懷疑”,給一路疾駛的我們帶來了一個個疑問:“我是誰?”“從哪裡來?”“到何處去?”

在歐洲羈旅的半年,我雖然很悠閒地遊山玩水,大部分時間都找一些相對偏僻的地方,讀書喝茶,頤養身體,但腦海裡一直在思考千年以前來過中國河西走廊的國外歷史人物,最終我對斯坦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讀了外文版的《西域考古記》,從書的第一章《亞洲腹地的鳥瞰》粗略地翻閱,後來在房東安東尼奧先生的幫助下,我很細緻地閱讀了此書。

閱讀此書後,我決心從斯坦因、向覺明、王元籙三人不同的出發方向出發,跋山涉水丈量那三個故人的內心世界。上個世紀一九〇〇年代至二〇〇〇年,一百年間,圍繞敦煌這個中國文化歷史標籤和地理座標,一些故去的人慢慢從歷史塵埃中透氣,或隱或顯的歷史真相被越來越多的人重新發掘、肯定。

吃飽了,雪也停了,感覺渾身有了力氣。遠處的馬牙雪山霧氣空濛。偶爾從山那邊傳來悶悶的雷聲。西去的路儘管漫長,車內交廣互動信息明示,G30高速華藏寺到涼州城半幅通行。穿過烏鞘嶺隧道群,沿古浪峽魚貫而下。飽暖思瞌睡,我這個人屬豬,生活習性一副“懶豬樣”,不知不覺睡意襲來,懵懵懂懂進入夢鄉。

大美甘肅,在河西走廊我感受到千年西域獨特魅力


過去的歷史,是黑白的。其實只是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沒有留下彩色照片和視頻畫面而已。這個錯覺,誤導我好多年,華夏文明史是彩色的,是五光十色、博大精深的,哪裡只是非黑即白呢?

但我“見到”的王元籙就是黑白的。他傻呵呵地,表情十分愁苦,卻要調動五官七竅的肌肉和血脈,硬擠出笑來,在舊日的莫高窟門前,“被”斯坦因照了一張黑白相片。這之後他的魂魄,真的就被捲入了斯坦因的照相機,被帶到了大不列顛博物館。

正是這張傻得詭異的照片,我窺視到了一百多年前一位草民的窘迫。他成為了繼莫高窟石窟中所有鏡像中的最後一個傳奇和證據。王元籙在人世間艱難地存活的八十二年間,遭受了風吹日晒、脅迫欺凌。在他死後的一百年間,人們圍繞他那張黑白照片指指點點、咒罵侮辱。這是一個草民的悲劇還是榮耀?

公元一八四九年,風景秀麗的湖北麻城一個村莊,王元籙出生在一戶窮得揭不開鍋的人家。這一年,清王朝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件,當然王元籙出生在麻城也不是一件什麼了不起的大事。麻城屬於秦置三十六郡的南郡轄地,在今鄂豫皖三省交接處。那個年代,窮人在彩色的世界裡過著黑色的日子。

十八歲的王元籙為了填飽肚子,隨著湘軍千里迢迢到甘肅肅州(今酒泉市政府所在區)巡防營當了兵勇。身體孱弱、五短身材的王元籙在部隊顯然不能建功立業、出人頭地。他逃離兵營回到麻城。沒料到家裡已經沒有親人了,窮山惡水,民生凋敝,生活依然沒有著落。

大美甘肅,在河西走廊我感受到千年西域獨特魅力


一年後,王元籙一路逃荒到了肅州,受戒為道士,法號法真。那個年代,沒有民航、高鐵,沒有火車、汽車,甚至沒有一條柏油路。從麻城縣到華藏寺已經算是千難萬險了,進入風沙漫漫、人跡罕至的甘肅走廊,闖入寸草不生、盜匪出沒的大漠瀚海,能夠活下來已屬不易。王元籙憑藉幾雙草鞋,居然在人跡罕至、飛沙走石、虎狼出沒的甘肅走廊來去自由,輕鬆穿行了三次。他一口氣穿越無人區,遠遊了新疆,返身回到敦煌沙洲安頓了下來。

公元一八九七年,四十八歲的王元籙,在敦煌莫高窟第十六窟東側建造了太清宮道觀。他僱傭敦煌窮秀才楊果抄寫道經,發售給敦煌黎民換得微薄生計費。飛沙走石的春季一過,短暫的春秋兩季,沙洲的油糕香梨在相隔遙遠的村舍間飄香。從瓜州和沙洲十里八鄉的善男信女來到三危山,在莫高窟十六窟甬道內進香祈福。王元籙是個會過日子的人,大戶人家捐供的香火錢,經過抄經人楊果詳細的登記入賬,分分釐釐進了太清宮道館的“公共賬戶”,他依然吃的青菜蘿蔔麵疙瘩,粗布道袍補丁摞補丁。

公元一九〇〇年的初夏,在破敗的太清宮道觀前,道士王元籙穿著肩頭暴露出黑黝黝棉花的大棉袍子走來走去。楊果坐在甬道登記香火入項。他悠然在洞窟甬道磕去鷹骨頭煙鍋裡的灰,煙熏火燎的牆壁一側竟然穿來回聲。“道爺,這裡有密室吧?”

王元籙警覺地堵住了楊果的嘴。陰曆五月二十五日,王元籙深更半夜帶上鐵杴,潛入到甬道,在油燈微弱的火光下,他刨開了堅硬的沙石內牆。一座“東方藝術寶庫”驚現在王元籙面前。藏經洞裡的寫卷、印本、畫幡、銅像、遺書不計其數,望著這些眼花繚亂的寶貝,他驚慌失措地封堵了洞口。

就在這年夏天,大洋彼岸的一位三十八歲的中年人在中國新疆探險,他似乎嗅到藏經洞的味道。

“這是老祖宗的東西,必須交給官府保管!”王元籙以一位道士的思維方式做出了一個直率的決定。他帶上一些寫卷和畫本,騎上瘦驢,五天五夜,跑到三百多公里,到了肅州兵備廷棟府衙。在兵荒馬亂的年代,他希望這些寶貝能夠“雅賄”科舉出身的地方官,由朝廷出面保護這些寶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