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花兒王”——王紹明

●王沛

“甘肅花兒王”——王紹明

王紹明(1925.3——1994.2):甘肅省臨夏市人,著名的“花兒”演唱家,傑出的“花兒”傳承大師。生長在“花兒”世家,放歌在“花兒”故鄉,是原生態經典“花兒”演唱、傳承的一代宗師。他為“花兒”文化的傳承繁榮奉獻畢生,生前先後擔任政協臨夏州四、五、六、七屆委員,甘肅民間文藝家協會、甘肅省音樂家協會理事,州“花兒”研究會副會長、“花兒”教師等職務。

簡評:王紹明先生紮根“花兒”沃土,把保持“花兒”的本真、傳承弘揚經典“花兒”作為自己的文化使命。他的演唱語言規範,吐字清晰,聲音明亮,真假聲結合自然流暢,以聲抒情、以情感人是他最顯著的演唱特徵。他演唱的唱詞之醇美,掌握的經典曲令之豐富,原生態傳承“花兒”的意義之珍貴,至今無人望其項背。他50多年的執著守望,使河州型“花兒”以質樸正宗的文化形態進入國家藝術寶庫,成為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財富。

河州唱把式

“甘肅花兒王”——王紹明

王紹明出生在地處大夏河畔的臨夏市城關鄉南園範家莊,岸邊樹蔭濃郁,四季“花兒”飄蕩。大學士解縉的詩《寓河州》“春風一夜冰橋折,霹靂聲如百面雷。亦有漁人撲魚者,短歌微送月明回”記載了大夏河邊人們唱“短歌”(“花兒”)的情景;河南上游南龍山趙家樹林是“花兒”薈萃、歌手雲集的勝地,明成化年間兵部尚書王竑曾有“堤邊楊柳鬱如林,日日南風送好音”的讚譽,“好音”即“花兒”,這裡是河州“花兒”發源、傳承、傳播的中心。王紹明的祖父、父親是聞名遐邇的“唱把式”,他從小生活在“花兒”的海洋裡,學會許多“花兒”。12歲到南關鞋鋪當學徒,他與師傅熬夜幹活時唱“花兒”驅逐瞌睡,在南來北往來客商口中學到各地的“花兒”。傳統的一年一度的趙家樹林、東川“尕廟臺”、和政鬆鳴巖、永靖炳靈寺、臨夏縣太子山、夏河拉卜楞寺等山場,成了他大展歌喉的天然舞臺。他用“花兒”抨擊黑暗社會:“天上的雲彩們黑下了,地下的雨點兒大了;財主家心眼們黑下了,尕窮人沒走的路了。”歌聲觸怒有錢人,他被誣告到鄉公所,虎狼般的打手把他捆綁起來,拳打腳踢。但他毫不屈服:“花兒嘛本是個心上的話,不唱是由不得自家;鋼刀哈拿來者頭割下,不死是就這個唱法。”他的歌聲一直在大夏河畔飄蕩。1945年,為了維持艱難的生活,他到蘭州阿幹鎮煤窯當“煤黑子”,白天挖煤背煤,苦不堪言:“天災人禍地連上了,煤炭山下了個洞了;渾身的白肉(哈)掙幹了,尕模樣活像個鬼了。”夜晚用“花兒”排解疲勞,與各方來的工友、當地群眾唱“花兒”,他曲令豐富,出口成章,演唱頗受歡迎,曾多次被邀請到蘭州雷壇寺、石佛溝等廟會演唱,被譽為“河州唱把式”。阿幹鎮的老人們至今還流傳著他唱“花兒”的故事。1949年初,他回到臨夏,被賣給國民黨韓起功部當壯丁,他諷刺黑暗社會:“中央軍夾的是狐尾巴,窮人的尕娃們攔下;有錢漢的尕娃是大妮哈,阿哥們回來了娶下。”在去蘭州戰場的途中,他黑夜裡設法逃回家躲藏。1949年8月22日,解放軍開進臨夏,王紹明用《尕馬兒令》歡慶解放:“好馬兒走過了九架山,好松柏綠在了冬天;共產黨的恩情說不完,推過了心上的熬煎。”

著名演唱家

“甘肅花兒王”——王紹明

1953年3月,王紹明與回族歌手馬佔祥代表臨夏各族人民赴西安參加“西北文藝匯演”,他倆演唱的“花兒”被選拔為代表西北進京的優秀節目。在西安集訓期間,他演唱的《河州大令》襯詞豐富,韻味獨特,朱仲祿與他多次探討《河州大令》的演唱技巧。他們商討,把稱謂紛繁的《河州令》命名為《河州大令》《河州二令》《河州三令》。進京出席“第一屆全國音樂舞蹈匯演”時,王紹明用《河州三令》歌唱新生活:“太陽(嘛)上來者麻麻兒亮,尕驢的鞍子哈鞴上;背篼(哈)背上者糞拾上,今年的生產(哈)鬧上。”首次把新編“花兒”唱進“大雅之堂”,受到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回到臨夏後,他唱“花兒”的勁頭更大了,經常參加各種演唱活動,博採眾長,掌握了《河州二令》《尕馬兒令》等50多種河州“花兒”經典曲令和近百首其他民歌,其中《南鄉令》《醉八仙令》等10多種曲令唯他獨傳,彌足珍貴。為了提高“花兒”演唱水平,他在積極參加勞動生產的間隙,刻苦學習文化知識,在筆記本中記錄了許多優秀的“花兒”唱詞。1956年10月,他被選拔到西北民族歌舞團(今甘肅敦煌藝術劇院)擔任“花兒”演員,在一年多的演出活動中,他把“花兒”演唱到省內外的許多地方。1959年12月,他演唱的《金點花令·人民公社是花園》等5首“花兒”被收入《甘肅新民歌選》。1960年6月,他參加北京“全國職工文藝匯演”,在“花兒”大合唱《團結頌》中擔任領唱,獲得好評。1961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大隊長等職,他用“花兒”鼓舞群眾:“臨夏(呀)是個好地方,山清水秀的風光;物產豐富的莊稼們旺,人民的生活(嘛)富強”。1965年,他參與編創主演“花兒”劇《馬富善訴苦》,較好地塑造了回族長工馬富善的藝術形象,參加了“全省群眾文藝匯演”,受到文化界關注。後在臨夏巡演20多場,為日後“花兒”劇的創立奠定了基礎。1979年9月,出席“全國民間歌手、詩人座談會”,他演唱的“花兒”“天上的太陽升高了,地下的花兒們俊了;花兒啦少年(哈)唱開了,各民族高興者笑了”受到熱烈鼓掌。1980年後,他多次參加省州有關部門舉辦的鬆鳴巖、蓮花山等“花兒”大獎賽,以詞曲精美、聲情並茂多次榮獲大獎。

傑出傳承大師

“甘肅花兒王”——王紹明

上世紀50年代初,甘肅省文化局、文聯唐劍虹、周健等到臨夏蒐集“花兒”,王紹明家是活動中心,他演唱了許多“花兒”等民歌,提供了大量的資料。1953年11月編印的《甘肅民歌選》第一、二、三、四輯等,選入了他演唱的數百首“花兒”唱詞、數十首“花兒”曲調,為建國初期“花兒”的整理、傳播作出卓越貢獻。1956年11月,西北民院藝術系聘請王紹明為“花兒”教師,教學生唱“花兒”、傳授“花兒”知識。他指導的土族女學生馬明星成為優秀的“花兒”歌唱演員,在蘭州、臨夏等地演出受到各族人民的好評。1957年1月,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唐劍虹、周健等編印的《甘肅民歌選·花兒》第一輯,選入王紹明演唱的近百首“花兒”經典詞曲。1958年,王紹明被特邀到長春電影製片廠參與電影《黃河飛渡》音樂創作,他幫助影片作曲家婁章後創作了西北風味的電影音樂和“花兒”聯唱《河邊對花》,教演員董振厚及合唱隊演員唱了許多經典“花兒”。經過半年多的輔導,“花兒”聯唱風味濃郁,王紹明也學到了對曲調進行輕重緩急處理、演唱控制氣息等技巧。他演唱的《倉啷啷令·左邊的黃河右邊的崖》,音質蒼勁,感情飽滿;他編創的《醉八仙令》“黃河上度過了一輩子,浪尖上耍花子哩;雙手(嘛)搖起了槳杆子,賽過了天上的鷂子。”生動地表現出黃河的氣魄和老船工的精神風貌,使“花兒”在銀幕綻放異彩,該片已成為臨夏乃至甘肅進行內外文化交流的保留影片。60年代初,時為甘肅省歌舞團青年歌唱演員的蘇平趕到臨夏,拜他為師,學習“花兒”演唱技巧。1964年1至6月,甘肅省歌劇團作曲家莊壯、包學良、劉尚仁和聲樂演員麥靜等到臨夏採風,他多次演唱的《河州大令》《尕馬兒令》等50多首“花兒”民歌被記譜,選入省歌劇團編印的《臨夏民歌集》,大規模地展示了臨夏“花兒”的瑰麗風采;歌劇團創演的歌劇《向陽川》進京演出大獲成功,受到周恩來總理的讚揚,歌劇中優美的“花兒”詞曲,多是以王紹明演唱的“花兒”為基調編創的。1978年初,臨夏州民族歌舞團聘任他為“花兒”教師,他輔導的楊維平、呂文軍、張佩蘭、馬永華、楊培梅、石堅等聲樂演員唱出濃郁的“花兒”風味,他們後來成為“花兒”劇《花海雪冤》的“臺柱子”。臨夏各民族歌手楊子榮、馬金山、安中山、張英梅、何清香、周星飛、馬進華、馬玉芝、孔維芳、馬二灑、楊陽等在他的影響下,已成為優秀的“花兒”傳承人。

“甘肅花兒王”——王紹明

1980年開展的《中國民間歌曲集成》工作中,他積極配合集成工作者演唱錄音,1994年7月,人民音樂出版社發行的《中國民間歌曲集成·甘肅卷》選入他演唱的“花兒”民歌20多首,並載“甘肅花兒王——王紹明”文章。2007年7月,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花兒曲令全集》,精選不同時期經典作品23首,他演唱的“花兒”正式進入國家的藝術殿堂,為後人留下珍貴的文化遺產。近年來,為了全面再現他的演唱風貌,筆者將他生前錄製的100多首“花兒”等音響資料,整理、編輯為《甘肅花兒王——王紹明原生態演唱系列專輯》,正籌備出版,以志紀念。在近半個世紀的藝術生涯中,他先後受到中外學者、新聞媒體等數百人的採訪,他演唱、傳承“花兒”的輝煌業績已載入諸多的文化史冊中。


編輯:馬宇 馬志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