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居一隅的甘南百年藏寨,至今仍沿用母系社會的獨特婚俗

甘南 洮河 建築 三農 汽車 鏽劍 2019-01-08
偏居一隅的甘南百年藏寨,至今仍沿用母系社會的獨特婚俗

甘南自駕遊,這一天我們離開卓尼縣,沿著洮河逆流而上,行車大約八十公里後,到達偏僻的尼巴藏寨。這處已有兩百多年曆史的藏族村落,村中房屋皆依山坡而建,從低到高,層層疊加,且每戶之間,均由架空的棧道相連,從遠處眺望,錯落而有致,極具特色。據說這樣戶戶相連的建築方式,在舊時主要是為了防禦外敵入侵,試想一下,雄踞山坡之上的村寨,視野極佳,山腳下又有河流阻攔,形成一個自然天險,且因戶戶相通,組合成一個嚴密的防禦整體,所以在遭受流寇入侵或者防盜防匪上,頗得地利。

偏居一隅的甘南百年藏寨,至今仍沿用母系社會的獨特婚俗

早在2013年,尼巴藏寨就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尼巴”為藏語音譯,意指“朝向陽光的山坡”。整個村落座北朝南,陽光充沛,清澈的車巴河從村前穿過,直奔洮河而去。密密麻麻的藏式傳統房屋,佈滿了整個山坡,遠看好像懸掛在山坡之上,由無數根木頭在支撐,有點藏版吊腳樓的感覺。

偏居一隅的甘南百年藏寨,至今仍沿用母系社會的獨特婚俗

如今的尼巴藏寨,被車巴河一分為二,河流南岸地勢平坦,一幢幢新式的藏家大院拔地而起,許多房屋正在修建中,和對岸山坡上的百年藏寨儼然已成為兩個世界。我們走進山坡上的老村寨,村中格外古樸、安靜,近距離可以看到這些老房子均為厚厚的夯土外牆,而院落和連接各戶之間的棧道,則由一根根圓木依山勢架空支撐著,這些懸空而建的棧道,不僅解決了人、畜在高低不平的山坡上的交通問題,還擴大了藏寨的有效生活面積。

偏居一隅的甘南百年藏寨,至今仍沿用母系社會的獨特婚俗

留守在老村寨中的村民已為數不多,偶爾會遇到幾位老人,用漢語打招呼她們也聽不懂,不過仍然會用淳樸的笑容來回應。

偏居一隅的甘南百年藏寨,至今仍沿用母系社會的獨特婚俗

尼巴藏寨也是有名的長壽村,村子裡生活著許多百歲老人,年齡最大的一位曾活到114歲,如今村中健在九十歲以上老人就有十多位。

偏居一隅的甘南百年藏寨,至今仍沿用母系社會的獨特婚俗

依山就勢而建的藏式民居,層層疊疊地鑲嵌在山坡上,裊裊炊煙,分外恬靜。

偏居一隅的甘南百年藏寨,至今仍沿用母系社會的獨特婚俗

尼巴村早前是一個以遊牧民定居形成的藏族聚居區,生活習俗上,還保持著古老的遊牧民傳統,比如這裡至今還有著獨特的婚俗,嫁出去的姑娘新婚第二天就要回到孃家,住滿三年才能去男方家裡。在此其間,丈夫可以隨時來女方家,三年內生的孩子,無論男女,都要留給女方家。這樣的婚俗,有些母系氏族社會的遺蹟,更有利用遊牧民的後代繁衍。

偏居一隅的甘南百年藏寨,至今仍沿用母系社會的獨特婚俗

一座石橋連接著車巴河的兩岸,橋頭幾位老人正閒坐著聊天。

偏居一隅的甘南百年藏寨,至今仍沿用母系社會的獨特婚俗

百年藏寨仍保留著濃郁的宗教氣息,石橋旁邊有一座白塔,塔旁的瑪尼房四周佈滿轉經筒,一直都有村民來此轉經祈福,絡繹不絕。

偏居一隅的甘南百年藏寨,至今仍沿用母系社會的獨特婚俗

甚至還有村民叩等身長頭,三步一跪,繞著經房一圈又一圈……

偏居一隅的甘南百年藏寨,至今仍沿用母系社會的獨特婚俗

村中的老人,日日轉經,很多人一輩子也沒離開過這裡。他們大多長壽,大概也是因為心無雜念吧,再加上一有空就來轉經、磕頭,也算是活動筋骨。

偏居一隅的甘南百年藏寨,至今仍沿用母系社會的獨特婚俗

瑪尼房幾乎是尼巴藏寨的活動中心,是整個村子人氣最旺的地方,經過的村民大多手持轉經筒,或者背上揹著瑪尼桶。照片中這位提著桶去打水的藏族姑娘,長的還真是漂亮。

偏居一隅的甘南百年藏寨,至今仍沿用母系社會的獨特婚俗

車巴河南岸的區域,大多藏式民居正在新建,大人們忙碌著,小朋友們就在一旁玩鬧,見我拍照,還特別配合地擺起了手勢。

偏居一隅的甘南百年藏寨,至今仍沿用母系社會的獨特婚俗

這位小朋友太可愛了,也很有型呀。

偏居一隅的甘南百年藏寨,至今仍沿用母系社會的獨特婚俗

村外田地間,這位照顧小牛犢的小朋友,就更害羞一些。

尼巴百年藏寨,因為偏遠而閉塞,幾乎沒有遊客,也因此而更為樸實無華,傳承著特有的民族文化,非常值得前往一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