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皇帝為了維護統治,都高舉儒學的旗幟,十分尊崇孔子。從西漢至清朝,先後有11個皇帝19次來曲阜祭祀孔子,其中,乾隆皇帝是到曲阜祭孔次數最多的一位帝王。(文丨文雨)

乾隆皇帝多次駕臨孔府,打包御賜“商周十供”

孔府裡的商周十供,都是皇帝賞賜的

商周十供

至於乾隆進孔府的次數,則有不同說法,有說七次、八次的,也有說九次的。乾隆36年(1771年)2月,乾隆皇帝第六次駕臨曲阜祭孔。

皇帝這次來非同往常,不但場面宏大,而且還帶著他的母親崇慶皇太后一同前來,更為巧合的是正值皇太后八旬壽年,因此聖典更為隆重。曲阜大路兩旁修建了接駕亭,搭起了戲臺。當時的衍聖公孔昭煥率所屬官員、族人一百多人,廟戶二百多人一起出城遠迎。

乾隆皇帝來到孔廟,舉行了隆重的祭孔大典。乾隆向孔子行三跪九叩頭大禮,命大學士于敏中祭崇聖祠。當皇帝看到孔廟中所陳祭祀禮器多為漢代所造,不足以顯示孔子的“帝師”身份,特令將內府收藏的商周銅器十件,一股腦都賜給了孔府,以“供列廟庭”。

這十件從宮中所藏挑出的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就是孔府至今珍藏的“商周十供”。

“商州十供”包括木工鼎、亞弓觚、方鼎、饕餮甗、犧尊、伯彝、寶簠、蟠夔敦、夔鳳豆、父已卣等。其中木工鼎、亞弓觚、父已卣為商代遺物, 剩下的為周代所造。“十供”風格典雅,造型古樸,或是佈滿綠鏽紅斑,或是採用嵌金銀工藝,精美異常。

衍聖公孔昭煥叩頭領賞,感激涕零。此後,孔府一直以“商周十供”為無上榮耀,仔細珍藏,祕不示人。

孔府裡的商周十供,都是皇帝賞賜的

萬仞宮牆-六月

乾隆皇帝為何如此“鍾情”孔府?

又是頻頻登門,又是賜寶,是什麼原因使乾隆如此“鍾情”於孔府呢?除了尊重孔子,發揚儒學外,民間傳說最重要的原因是:乾隆的女兒下嫁孔府。

據說乾隆有一女兒,是孝賢皇后所生,乾隆十分鐘愛。公主臉上長了一塊黑痣,相術上說這塊黑痣主災,破災的惟一方法是將公主嫁給比王公大臣更顯貴的人家。那就只有曲阜的孔家了,因為只有衍聖公可以在皇宮的御道上與皇帝並行,而皇帝到曲阜後,也要向衍聖公的祖先孔子行三跪九叩頭大禮,這是別的王公貴族都無法企及的。因而乾隆第一次到孔府時,就說定將公主下嫁。

但清廷規定滿漢不能通婚,於是乾隆就將女兒寄養在漢族大臣于敏中家裡,然後以於家閨秀的名義嫁給第72代衍聖公孔憲培,孔府後人稱之為於夫人。于敏中一家隨之搬入孔府居住,並世世代代居住於此。按照孔府家規,衍聖公的兄弟都不能住在孔府,成年後要搬到外面的十二府中去居住。而獨有這外姓人家於家有此特權,那便是因公主下嫁的緣故。

公主結婚後,每逢生日慶典,乾隆還派官員前來賀壽,均有厚賜。在孔家的家族墓地孔林內,有一著名的“於氏坊”,位於孔林北側,頗為引人注目,這就是孔憲培與其妻於氏之墓。另外還專門為於夫人立了一座“鸞音褒德”牌坊,規模宏大。

孔府每年要進行多次祭祀,有時皇帝還親臨曲阜致祭,因此,孔府裡有著技藝高超的戲班,每年至少要演出百餘場京劇。然而,有兩齣戲卻是一直被禁演的。一出是《打金枝》,就是因為於夫人,孔府既然有“金枝玉葉”,當然不能演《打金枝》。另一出是《打嚴嵩》,也是因為嚴嵩的孫女嫁給了64代衍聖公孔尚賢,所以《打嚴嵩》也成了孔府的禁戲。

長期以來,人們對乾隆嫁女的真偽眾說不一,至今沒有定論,也就成了一個未解之謎。不管怎麼說,這位於夫人肯定與皇家存在著一些特殊關係,這點是無庸置疑的。

孔府裡的商周十供,都是皇帝賞賜的

花轎進門-濟寧孔府-薛堯攝影

“商周十供”屢遭天災人禍,險毀烽火

“商周十供”在孔府內保存200餘年裡,歷盡艱險,屢遭天下大亂。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孔府失火,多虧戲班子正在前上房唱戲,武生翻跟頭上後堂樓救出“十供”,這套國寶才得以倖存。為妥當保存,清末,孔府令三代府內醫師劉夢瀛協助衍聖公孔令貽保管“十供”。

1937年,日軍侵佔曲阜時,曾居心叵測地多次詢問“十供”的下落,當時府內代理奉祀官孔靈光說:“十供讓奉祀官孔德成離開曲阜時帶走了。”實際上“十供”已遷移埋藏至後堂樓地下。1948年,解放軍進攻山東,國民黨撤退時,孔府總管家孔靈叔奉奉祀官孔德成之命將“十供”及其他古物運往兗州,暫存天主教堂,準備南逃,由於解放軍圍困兗州,切斷了南段鐵路,火車不通,十供才沒有被運走。

固然歷盡患難,險毀烽火,“商周十供”現在仍溫潤光芒,無缺如初。後經專家多次審定,其中木工鼎、亞弓觚、父乙卣為商代青銅器,其餘六件為周朝,犧尊為宋仿(存疑)。

商周時期是中國青銅器成長史上洶湧澎湃、鮮豔奪目的時期,這一時期青銅器製造優良,紋飾圖案豐碩多彩,從“十供”典俗古樸的造型及清楚精美、富有光澤的紋飾中即可看出商周時期青銅鍛造的華貴華麗、雍榮堂皇的派頭。

【文物風采】

孔府裡的商周十供,都是皇帝賞賜的

木工鼎。商代。腹內有銘文七字“作父戊鼎木工冊”,三足及鼓腹上皆帶獸面紋。通體溫潤光澤,遍生碧綠翠斑。下配紫檀木座,篆刻“乾隆御賞”四字。

孔府裡的商周十供,都是皇帝賞賜的

亞弓觚。商代。四面有凸起獸面紋一週,內有銘文“亞尊”二字,因此亦稱為“亞尊”。遍體朱紫,溫潤光澤。配以紫檀木座,篆書“乾隆御賞”。

孔府裡的商周十供,都是皇帝賞賜的

方鼎。周代。遍體紅綠斑彩,溫潤光澤,並配以紫檀木蓋和木座,篆書“乾隆御賞”。

孔府裡的商周十供,都是皇帝賞賜的

饕餮飌。周代。鬲上部母口,袋狀三足,腹飾凸起饕餮紋,無銘文。清代配玉鈕木蓋,檀木座,篆刻“乾隆御賞”。

孔府裡的商周十供,都是皇帝賞賜的

犧尊。酒器,周代。通體為小牛形,酒自牛背注入,由牛口傾出。通體溫潤,暗黃如玉,由於傳世年深日久,因氧化出現紅斑,美麗壯觀。

孔府裡的商周十供,都是皇帝賞賜的

父乙卣。酒器,商代。器內壁和蓋內壁對銘“冊父乙”三字。清代配紫檀木座,刻款“乾隆御賞”。器物銅色泛紅,為傳世久遠所致。

孔府裡的商周十供,都是皇帝賞賜的

伯彝。又稱伯簋,盛器,周代。缺蓋,器內壁銘文四行二十字,不清。清代配玉鈕檀木蓋和檀木座,刻款“乾隆御賞”。

孔府裡的商周十供,都是皇帝賞賜的

寶簋。周代。器為長方形,上敞長方口,收腰,下底四角方形足,內有銘文13字,可辨識者為“自作簋其子子孫孫永寶用……”,缺蓋。配有木座,篆文“乾隆御賞”。

孔府裡的商周十供,都是皇帝賞賜的

蟠夔敦。周代。器上部為方形母口,飾帶狀蟠夔紋,下部為凸弦紋,圈足飾垂鱗紋,獸形三短足。無銘文,色澤青碧,光潤異常。下配紫檀木座,篆刻款“乾隆御賞”。

孔府裡的商周十供,都是皇帝賞賜的

夔鳳豆。戰國。有蓋,子母口,雙環耳,鼓腹,收腰,圓圈足。通體雕夔鳳紋,內嵌金銀,黃白交錯,通體溫潤光澤。下配以木座,篆款“乾隆御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