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70年為中國打下了一大塊地方,此地疆域遠超中國面積的1/6

乾隆 雍正 軍事歷史 清朝 康熙 星海棠歷史 2018-12-08

我們可能不熟悉清朝時期發生的準噶爾叛亂,但是大家肯定聽說過,也知道這是一場極其持久的戰爭。戰爭期間,我方先後有三任帝王,但是平定叛亂的是哪一位就不好說了,因為這三位皇帝都曾經平定過叛亂。

首先,作為盛世開創者的康熙皇帝曾經平定過兩次叛亂,他的兒子平定過一次,孫子平定過兩次,因為在乾隆之後就沒有叛亂了,所以他可以算作最終的平定人,其他兩個則都是暫時的平定人。


用70年為中國打下了一大塊地方,此地疆域遠超中國面積的1/6

用70年為中國打下了一大塊地方,此地疆域遠超中國面積的1/6

平定時間

開始時,這個生活在邊疆的部族和我國並沒有衝突,但是在一些心懷鬼胎的勢力的挑撥離間之下,他們開始想要反對我們的統治,發動了叛亂。只是他們想要造反也不會挑時間,偏偏選了個那個朝代最厲害的一個時間段——康乾盛世。

既然能將一個國家發展的有聲有色,那麼皇帝肯定不是一個碌碌無為的人,所以這場叛亂幾起幾落,經歷了三任不同的帝王,最終還是失敗了。

敵人很有毅力,一直堅持不懈的和我們作鬥爭,儘管幾任首領接連去世,他們也沒有停下叛亂的步伐,除了發起過三次比較大的戰爭之外,還和我們打過很多次不怎麼有名的或者說規模比較小的戰爭。

用70年為中國打下了一大塊地方,此地疆域遠超中國面積的1/6


雍正帝時期,噶爾丹策零成了首領,他沒有吸收先前的教訓,帶著自己的族人過安安穩穩的生活,反而拿起了“接力棒”,繼續叛亂,這次的叛亂依舊以我方勝利而告終,對方要求議和。可是具有戲劇性的是這個首領的位子還沒坐熱呢,就被自己人給推翻了,新首領撕毀了議和條約,又發動了叛亂。

這時候已經到了乾隆皇帝的年代,收到消息之後,他立刻派軍隊前去鎮壓,在1757年的時候終結了這場持久戰,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這片土地設省,把這片土地命名為“新疆”,取“故土新歸”之意。算下來,平定這場叛亂花了我們七十多年的時間,真是可惜,要知道大清國力的日益衰退和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不無關係。


用70年為中國打下了一大塊地方,此地疆域遠超中國面積的1/6


評價

要是先說積極評價,那麼價值最高的就是對我國領土的完整進行了維護,沒有讓一塊土地分裂出去,這不僅僅是在當年,就是在現在意義也很重大(這片地方在清朝時就佔其疆域的六分之一,就是在現在也遠超中國版圖的六分之一)。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就是罪惡的了,為了戰爭的平息,祖國的統一,清政府殺了很多準噶爾部的民眾, 雖然說只是和平必經的步驟但是屠刀砍在自己人或者說是人類的身上,總是不應該的。

從戰爭的動機上來說清政府是正義的一方,因為對方發動叛亂的原因是要分割大清的領土,師出無名,而清政府應戰的理由則是保疆衛土,理由正當。可是評判孰是孰非是要看站在什麼角度上的,站在清政府的角度上,我們是為了保護祖國的統一,站在對手的角度上,我們就是無情的劊子手,孰是孰非,誰又判斷的出來呢?

總的來說,一場戰爭留下了持久的和平,給當地人帶來了能夠穩定發展的環境,促進了邊疆的統一安定,還是利大於弊的。


用70年為中國打下了一大塊地方,此地疆域遠超中國面積的1/6


平定方略

康熙呢,為求速戰速決他作風強硬,直接就拿武力鎮壓,甚至自己親自上陣指揮戰爭,最終得到了一段時間的和平。

雍正時候呢也打過幾場硬仗,在對手首領要求的議和的時候他答應了,所以和前者相比他的手段還是柔和一點的。

到了第三位皇帝乾隆,作風又一次轉到了強硬上面,直接鐵血鎮壓,說來也是,一場場仗打下來,回回打基本上是每次輸,偏偏不死心要挑釁我們,或許只有鐵血鎮壓才能徹底擊垮他們。

因為所處時間段不同,社會背景不同,所以三位皇帝各自的方法也有不同,但是他們的最終目的都是國家安定,繁榮昌盛。


用70年為中國打下了一大塊地方,此地疆域遠超中國面積的1/6


平定意義

清政府花了大代價,廢了大力氣打得這場戰爭並不只是簡單地叛亂,平定它的意義非常大。

首先平定了這裡我們就維護了自己的領土完整,而且這場戰爭是在沙俄的挑撥下興起來的,他們想幹什麼路人皆知,成功的打退準噶爾不僅僅是平定了一小塊的動亂,對於整個邊疆的安定都是有很大作用的。

在平定叛亂之前,當地的生活並不安定,試問誰看著自己的族人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要上戰場能夠安下心來進行生產生活呢?

平定了叛亂之後,當地的婦女老少也能夠安下心來進行生產生活,這讓他們的經濟發展開始加速,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開始提高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