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疼愛十三爺,乾隆恩寵其兒子,怡親王府享受格外關照

乾隆 載垣 胤祥 永樂大典 左都御史 2017-05-17

第二代怡親王弘曉,他於雍正八年臘月承襲王位,那時的他還是個娃娃,連9歲都不到。到了乾隆四年他才17歲,被乾隆委以重任管理理藩院,這理藩院類似於今天的宗教事務管理局,同時還具有統戰部的功能。

雍正疼愛十三爺,乾隆恩寵其兒子,怡親王府享受格外關照

不過,乾隆八年時,21歲的弘曉成了閒人,不再管理理藩院,這倒不是弘曉不上進,而是乾隆帝開始了新政,新政的核心內容就是宗室顯貴不再擔任中樞要職,中樞要職如軍機大臣、御前大臣、六部尚書、侍郎和理藩院等,一律改由非宗室的滿族官吏和漢族官吏擔任。

而宗室顯貴在此後的一百多年裡,俸祿從優,卻只可任諸如閱兵專使、祭祀大臣等一類臨時性、名譽性的差事。

弘曉是懶於政務亦不喜“輝煌”的人物,他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隨之而來的就是蒐集書、收藏書。所以乾隆的改革正合弘曉的心願,21歲卸任所有職務的他,一頭鑽進書堆,樂得書中尋樂,他在新敕建的怡親王府內,建了一個書庫名“明善堂”。

雍正疼愛十三爺,乾隆恩寵其兒子,怡親王府享受格外關照

這座新怡親王府地處朝陽門內北小街,就規模而論,新王府遠不如老王府,當初十三爺的怡親王府為眾王府之冠。但就書庫和藏書而言,弘曉的怡親王府首屈一指,別家王府望塵莫及。

博覽群書的弘曉亦是當時眾顯貴中第一飽學之士,連乾隆都對他高看一眼,弘曉善詩詞,通書法,自己為自己起了別稱“秀亭”,雅號“冰玉道人”。

乾隆三十七年,安徽學政朱均上折提出對明《永樂大典》的輯佚問題,乾隆欣然同意,由此邁出編纂《四庫全書》的第一步。首先,乾隆下旨詔告天下,將各省採辦武英殿所有官刻諸書彙編到一起,名曰《四庫全書》。

接下來,朝廷要各省徵集書籍,凡家藏珍本祕籍必須按時交送朝廷,隱匿不交者嚴懲不貸。此次徵書歷時七年,收繳書籍無數,舉國掀起“獻書”風潮,也伴隨著“文字獄”氾濫猖獗。

雍正疼愛十三爺,乾隆恩寵其兒子,怡親王府享受格外關照

在整個大清朝,唯一不用交送書籍冊本的就是弘曉的怡親王府。這是乾隆的格外關照,特准弘曉所藏書冊不必上交朝廷,乾隆的“格外關照”顯示出乾隆對弘曉的恩寵非凡,更是對他十三叔胤祥的尊重,同時也能推敲出弘曉的收藏絕非泛泛。

“明善堂”所藏之經史子集不乏珍本,善本,在京城除了大內武英殿,恐怕再無第二家能與之比肩。弘曉窮一生精力編纂出《明善堂集》有不下於千百種之書。

除了古籍冊本是怡王府“明善堂”的最大亮點之外,名人字畫、端硯玉寶等等凡蘊涵文化之物都是弘曉之喜好,所以“明善堂”中所藏之精品、極品遠非一二。堪稱天下無雙的碩大田黃石,亦被弘曉所得製成聯體章,收藏於“明善堂”中。

雍正疼愛十三爺,乾隆恩寵其兒子,怡親王府享受格外關照

乾隆四十三年,在書中尋樂幾十年的第二代怡親王弘曉駕鶴西行,怡親王爵位由其第二子永琅承襲,嘉慶四年,永琅病亡,享年54歲。因為永琅之子綿標先於永琅亡故,所以永琅留下的爵位由嫡孫奕勳承襲。

奕勳6歲承襲怡親王爵位,17歲賞戴三眼花翎,但天不假年,26歲時,奕勳歸西,怡親王由奕勳長子載坊承襲,可載坊命薄,承襲爵位才一年有餘就追隨亡父而去,留下來的爵位由載坊的二弟載垣承襲,由於當時的載垣不滿3歲,所以怡親王的爵位空了6年,直到載垣9歲時才舉行授爵儀式,9歲的載垣成了第六位怡親王。

雍正疼愛十三爺,乾隆恩寵其兒子,怡親王府享受格外關照

研究怡親王這一脈,從胤祥開始,到最後一位怡親王毓麒,總共七代9位,只有載敦壽數超過60歲,其餘諸位都天不假年,有一位在5歲就身亡了。

所以說,怡親王是大清鐵帽子王中最克命的王位,平均壽命遠低於其他鐵帽子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