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滷煮之父張東官:被乾隆選入宮中御膳房,擅做蘇造肉成就一代名廚

去年,一部《延禧攻略》大火,裡面的劇情和人物關係成為大家茶餘飯後談論的焦點。其中,有一個情節,特別引起了我的興趣。

魏瓔珞說自己愛吃張御廚做的蘇造肉,於是皇上便將張御廚賞賜給了她。

提到張御廚,那可是不一般。他烹得一手好蘇菜,味美肉鮮,備受喜歡,多次得到乾隆的賞賜。上至乾隆爺,下到李公公,紫禁城內凡是吃過他做的菜,沒一個人不垂涎欲滴。特別是他的拿手菜“蘇造肉”,在歷史上名氣最大。

說到蘇造肉的身世,很是傳奇。

乾隆四十五年,弘曆帝再次南巡,下榻於揚州安瀾園的陳元龍家中。陳元龍何許人?時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兼禮部右侍郎,省部級的大官。

皇帝來了家中住,自是不能怠慢。他派出家中廚藝最高的廚子,名叫張東官,親手為乾隆烹製菜餚。一道道蘇菜端上桌,乾隆爺拿起筷子,輕輕夾起來放在嘴裡那麼一嘗。嘿!是道道美味,口口驚喜,深得皇上的心意!

"
滷煮之父張東官:被乾隆選入宮中御膳房,擅做蘇造肉成就一代名廚

去年,一部《延禧攻略》大火,裡面的劇情和人物關係成為大家茶餘飯後談論的焦點。其中,有一個情節,特別引起了我的興趣。

魏瓔珞說自己愛吃張御廚做的蘇造肉,於是皇上便將張御廚賞賜給了她。

提到張御廚,那可是不一般。他烹得一手好蘇菜,味美肉鮮,備受喜歡,多次得到乾隆的賞賜。上至乾隆爺,下到李公公,紫禁城內凡是吃過他做的菜,沒一個人不垂涎欲滴。特別是他的拿手菜“蘇造肉”,在歷史上名氣最大。

說到蘇造肉的身世,很是傳奇。

乾隆四十五年,弘曆帝再次南巡,下榻於揚州安瀾園的陳元龍家中。陳元龍何許人?時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兼禮部右侍郎,省部級的大官。

皇帝來了家中住,自是不能怠慢。他派出家中廚藝最高的廚子,名叫張東官,親手為乾隆烹製菜餚。一道道蘇菜端上桌,乾隆爺拿起筷子,輕輕夾起來放在嘴裡那麼一嘗。嘿!是道道美味,口口驚喜,深得皇上的心意!

滷煮之父張東官:被乾隆選入宮中御膳房,擅做蘇造肉成就一代名廚

蘇菜——松鼠魚

這樣的好廚子,不能便宜別人,自己得之啊!於是,乾隆爺便將此次下江南的的最大收穫——廚子張東官帶回宮中,封為御廚,專門給皇上做菜。

《延禧攻略》裡,皇上賜給魏瓔珞的張御廚,正是此人!

"
滷煮之父張東官:被乾隆選入宮中御膳房,擅做蘇造肉成就一代名廚

去年,一部《延禧攻略》大火,裡面的劇情和人物關係成為大家茶餘飯後談論的焦點。其中,有一個情節,特別引起了我的興趣。

魏瓔珞說自己愛吃張御廚做的蘇造肉,於是皇上便將張御廚賞賜給了她。

提到張御廚,那可是不一般。他烹得一手好蘇菜,味美肉鮮,備受喜歡,多次得到乾隆的賞賜。上至乾隆爺,下到李公公,紫禁城內凡是吃過他做的菜,沒一個人不垂涎欲滴。特別是他的拿手菜“蘇造肉”,在歷史上名氣最大。

說到蘇造肉的身世,很是傳奇。

乾隆四十五年,弘曆帝再次南巡,下榻於揚州安瀾園的陳元龍家中。陳元龍何許人?時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兼禮部右侍郎,省部級的大官。

皇帝來了家中住,自是不能怠慢。他派出家中廚藝最高的廚子,名叫張東官,親手為乾隆烹製菜餚。一道道蘇菜端上桌,乾隆爺拿起筷子,輕輕夾起來放在嘴裡那麼一嘗。嘿!是道道美味,口口驚喜,深得皇上的心意!

滷煮之父張東官:被乾隆選入宮中御膳房,擅做蘇造肉成就一代名廚

蘇菜——松鼠魚

這樣的好廚子,不能便宜別人,自己得之啊!於是,乾隆爺便將此次下江南的的最大收穫——廚子張東官帶回宮中,封為御廚,專門給皇上做菜。

《延禧攻略》裡,皇上賜給魏瓔珞的張御廚,正是此人!

滷煮之父張東官:被乾隆選入宮中御膳房,擅做蘇造肉成就一代名廚

電視劇《滿漢全席》中徐崢飾演的張東官

入宮後,張御廚就琢麼著,怎麼能討皇上歡心呢?鬥心思?不成,嘴笨,缺心眼。只有一身過硬的廚藝,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他決定,征服皇帝的胃!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發現乾隆吃東西,喜好厚味之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重口味。張御廚擅長蘇菜,吃過淮揚菜的朋友都明白,江南一地的菜餚,味道輕,偏重食材原味。當年皇上下揚州吃蘇菜,圖個新鮮,自然稱心。但天天讓喜歡重口味的皇上吃煮乾絲、陽春麵?這不是開玩笑麼!給皇上做菜,一定要味兼南北、濃淡共賞。

想明白這些問題,做出一道震動大內“網紅菜”的計劃,逐漸在張御廚腦中醞釀成型……

吃飯圈有一句名言:百菜不如白菜好,諸肉不及豬肉香。山珍海味、奇珍異獸,皇上那是見怪不怪。咱不如反其道而行之,返璞歸真,就用看似最普通的豬肉做菜。張御廚選用上等五花肉,五花三層,肥瘦相間,既保證了肉質細膩酥軟,又不失彈牙口感。

"
滷煮之父張東官:被乾隆選入宮中御膳房,擅做蘇造肉成就一代名廚

去年,一部《延禧攻略》大火,裡面的劇情和人物關係成為大家茶餘飯後談論的焦點。其中,有一個情節,特別引起了我的興趣。

魏瓔珞說自己愛吃張御廚做的蘇造肉,於是皇上便將張御廚賞賜給了她。

提到張御廚,那可是不一般。他烹得一手好蘇菜,味美肉鮮,備受喜歡,多次得到乾隆的賞賜。上至乾隆爺,下到李公公,紫禁城內凡是吃過他做的菜,沒一個人不垂涎欲滴。特別是他的拿手菜“蘇造肉”,在歷史上名氣最大。

說到蘇造肉的身世,很是傳奇。

乾隆四十五年,弘曆帝再次南巡,下榻於揚州安瀾園的陳元龍家中。陳元龍何許人?時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兼禮部右侍郎,省部級的大官。

皇帝來了家中住,自是不能怠慢。他派出家中廚藝最高的廚子,名叫張東官,親手為乾隆烹製菜餚。一道道蘇菜端上桌,乾隆爺拿起筷子,輕輕夾起來放在嘴裡那麼一嘗。嘿!是道道美味,口口驚喜,深得皇上的心意!

滷煮之父張東官:被乾隆選入宮中御膳房,擅做蘇造肉成就一代名廚

蘇菜——松鼠魚

這樣的好廚子,不能便宜別人,自己得之啊!於是,乾隆爺便將此次下江南的的最大收穫——廚子張東官帶回宮中,封為御廚,專門給皇上做菜。

《延禧攻略》裡,皇上賜給魏瓔珞的張御廚,正是此人!

滷煮之父張東官:被乾隆選入宮中御膳房,擅做蘇造肉成就一代名廚

電視劇《滿漢全席》中徐崢飾演的張東官

入宮後,張御廚就琢麼著,怎麼能討皇上歡心呢?鬥心思?不成,嘴笨,缺心眼。只有一身過硬的廚藝,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他決定,征服皇帝的胃!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發現乾隆吃東西,喜好厚味之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重口味。張御廚擅長蘇菜,吃過淮揚菜的朋友都明白,江南一地的菜餚,味道輕,偏重食材原味。當年皇上下揚州吃蘇菜,圖個新鮮,自然稱心。但天天讓喜歡重口味的皇上吃煮乾絲、陽春麵?這不是開玩笑麼!給皇上做菜,一定要味兼南北、濃淡共賞。

想明白這些問題,做出一道震動大內“網紅菜”的計劃,逐漸在張御廚腦中醞釀成型……

吃飯圈有一句名言:百菜不如白菜好,諸肉不及豬肉香。山珍海味、奇珍異獸,皇上那是見怪不怪。咱不如反其道而行之,返璞歸真,就用看似最普通的豬肉做菜。張御廚選用上等五花肉,五花三層,肥瘦相間,既保證了肉質細膩酥軟,又不失彈牙口感。

滷煮之父張東官:被乾隆選入宮中御膳房,擅做蘇造肉成就一代名廚

蘇造肉

選好了原料,用什麼手法烹飪?是煎炒烹炸溜?還是燜蒸煮燉鰲?和張御廚大約同時代的美食作家袁枚,在《隨園食單》中列出豬肉的數十種做法,稱豬肉為——廣大教主。意思是說,豬肉和什麼菜搭配都行,怎麼做都行!

此時,張東官想到前輩蘇東坡的一句教導:“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不整那些複雜的,就用最簡單的方法:水煮!

簡單的水煮肉當然不行,體現不出御廚的逼格。於是乎,張御廚選用丁香、官桂、甘草、砂仁、桂皮、蔻仁、肉桂等九味香料,放入鍋中與五花肉同煮。煮出的肉香氣撲鼻、鬆軟可口,再配上北京特有的火燒,或用火燒夾肉,或將火燒浸泡在濃郁的肉湯中食用,都十分銷魂誘人。這樣一道平民化美食菜擺到乾隆爺弘曆的面前,引起了皇上的注意。

“張東官好大膽子!拿這玩意糊弄朕!”“皇上您別急,張師傅說,讓皇上先嚐嘗,保準您愛吃。”

皇上咬口火燒吃口肉,再喝一口熱乎乎的湯,一種踏實祥和的感覺襲來。平時吃多了珍奇異獸,突然來道宮廷版肉泡饃,是又舒坦又帶勁!彷彿找回了祖上在大興安嶺叢林裡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感覺。加之中餐講究“藥食同源”,烹飪這道肉菜所用的香料有大補健身之效用,此菜一經推出,便深得皇帝歡心。

"
滷煮之父張東官:被乾隆選入宮中御膳房,擅做蘇造肉成就一代名廚

去年,一部《延禧攻略》大火,裡面的劇情和人物關係成為大家茶餘飯後談論的焦點。其中,有一個情節,特別引起了我的興趣。

魏瓔珞說自己愛吃張御廚做的蘇造肉,於是皇上便將張御廚賞賜給了她。

提到張御廚,那可是不一般。他烹得一手好蘇菜,味美肉鮮,備受喜歡,多次得到乾隆的賞賜。上至乾隆爺,下到李公公,紫禁城內凡是吃過他做的菜,沒一個人不垂涎欲滴。特別是他的拿手菜“蘇造肉”,在歷史上名氣最大。

說到蘇造肉的身世,很是傳奇。

乾隆四十五年,弘曆帝再次南巡,下榻於揚州安瀾園的陳元龍家中。陳元龍何許人?時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兼禮部右侍郎,省部級的大官。

皇帝來了家中住,自是不能怠慢。他派出家中廚藝最高的廚子,名叫張東官,親手為乾隆烹製菜餚。一道道蘇菜端上桌,乾隆爺拿起筷子,輕輕夾起來放在嘴裡那麼一嘗。嘿!是道道美味,口口驚喜,深得皇上的心意!

滷煮之父張東官:被乾隆選入宮中御膳房,擅做蘇造肉成就一代名廚

蘇菜——松鼠魚

這樣的好廚子,不能便宜別人,自己得之啊!於是,乾隆爺便將此次下江南的的最大收穫——廚子張東官帶回宮中,封為御廚,專門給皇上做菜。

《延禧攻略》裡,皇上賜給魏瓔珞的張御廚,正是此人!

滷煮之父張東官:被乾隆選入宮中御膳房,擅做蘇造肉成就一代名廚

電視劇《滿漢全席》中徐崢飾演的張東官

入宮後,張御廚就琢麼著,怎麼能討皇上歡心呢?鬥心思?不成,嘴笨,缺心眼。只有一身過硬的廚藝,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他決定,征服皇帝的胃!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發現乾隆吃東西,喜好厚味之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重口味。張御廚擅長蘇菜,吃過淮揚菜的朋友都明白,江南一地的菜餚,味道輕,偏重食材原味。當年皇上下揚州吃蘇菜,圖個新鮮,自然稱心。但天天讓喜歡重口味的皇上吃煮乾絲、陽春麵?這不是開玩笑麼!給皇上做菜,一定要味兼南北、濃淡共賞。

想明白這些問題,做出一道震動大內“網紅菜”的計劃,逐漸在張御廚腦中醞釀成型……

吃飯圈有一句名言:百菜不如白菜好,諸肉不及豬肉香。山珍海味、奇珍異獸,皇上那是見怪不怪。咱不如反其道而行之,返璞歸真,就用看似最普通的豬肉做菜。張御廚選用上等五花肉,五花三層,肥瘦相間,既保證了肉質細膩酥軟,又不失彈牙口感。

滷煮之父張東官:被乾隆選入宮中御膳房,擅做蘇造肉成就一代名廚

蘇造肉

選好了原料,用什麼手法烹飪?是煎炒烹炸溜?還是燜蒸煮燉鰲?和張御廚大約同時代的美食作家袁枚,在《隨園食單》中列出豬肉的數十種做法,稱豬肉為——廣大教主。意思是說,豬肉和什麼菜搭配都行,怎麼做都行!

此時,張東官想到前輩蘇東坡的一句教導:“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不整那些複雜的,就用最簡單的方法:水煮!

簡單的水煮肉當然不行,體現不出御廚的逼格。於是乎,張御廚選用丁香、官桂、甘草、砂仁、桂皮、蔻仁、肉桂等九味香料,放入鍋中與五花肉同煮。煮出的肉香氣撲鼻、鬆軟可口,再配上北京特有的火燒,或用火燒夾肉,或將火燒浸泡在濃郁的肉湯中食用,都十分銷魂誘人。這樣一道平民化美食菜擺到乾隆爺弘曆的面前,引起了皇上的注意。

“張東官好大膽子!拿這玩意糊弄朕!”“皇上您別急,張師傅說,讓皇上先嚐嘗,保準您愛吃。”

皇上咬口火燒吃口肉,再喝一口熱乎乎的湯,一種踏實祥和的感覺襲來。平時吃多了珍奇異獸,突然來道宮廷版肉泡饃,是又舒坦又帶勁!彷彿找回了祖上在大興安嶺叢林裡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感覺。加之中餐講究“藥食同源”,烹飪這道肉菜所用的香料有大補健身之效用,此菜一經推出,便深得皇帝歡心。

滷煮之父張東官:被乾隆選入宮中御膳房,擅做蘇造肉成就一代名廚

蘇造肉

由於御廚張東官是本是蘇州人,久而久之,大家就稱這道菜為“蘇造肉”。張御廚就憑藉這一道頗具江南風韻的菜餚,一夜之間捕獲了皇上的歡心,在紫禁城內風靡一時!

關於這道蘇造肉,《燕都小食品雜詠》有云:“蘇造肥鮮飽老讒,火燒湯漬肉來嵌。縱然饕餮人稱膩,一臠膏油已滿衫”,並注說:“蘇造肉者,以長條肥肉,醬汁燉之極爛,其味極厚,並將火燒同煮鍋中,買者多以肉嵌火燒內食之。”

但是,有關張東官的身世和蘇造肉的起源,不光這一種,也是眾說紛紜。

"
滷煮之父張東官:被乾隆選入宮中御膳房,擅做蘇造肉成就一代名廚

去年,一部《延禧攻略》大火,裡面的劇情和人物關係成為大家茶餘飯後談論的焦點。其中,有一個情節,特別引起了我的興趣。

魏瓔珞說自己愛吃張御廚做的蘇造肉,於是皇上便將張御廚賞賜給了她。

提到張御廚,那可是不一般。他烹得一手好蘇菜,味美肉鮮,備受喜歡,多次得到乾隆的賞賜。上至乾隆爺,下到李公公,紫禁城內凡是吃過他做的菜,沒一個人不垂涎欲滴。特別是他的拿手菜“蘇造肉”,在歷史上名氣最大。

說到蘇造肉的身世,很是傳奇。

乾隆四十五年,弘曆帝再次南巡,下榻於揚州安瀾園的陳元龍家中。陳元龍何許人?時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兼禮部右侍郎,省部級的大官。

皇帝來了家中住,自是不能怠慢。他派出家中廚藝最高的廚子,名叫張東官,親手為乾隆烹製菜餚。一道道蘇菜端上桌,乾隆爺拿起筷子,輕輕夾起來放在嘴裡那麼一嘗。嘿!是道道美味,口口驚喜,深得皇上的心意!

滷煮之父張東官:被乾隆選入宮中御膳房,擅做蘇造肉成就一代名廚

蘇菜——松鼠魚

這樣的好廚子,不能便宜別人,自己得之啊!於是,乾隆爺便將此次下江南的的最大收穫——廚子張東官帶回宮中,封為御廚,專門給皇上做菜。

《延禧攻略》裡,皇上賜給魏瓔珞的張御廚,正是此人!

滷煮之父張東官:被乾隆選入宮中御膳房,擅做蘇造肉成就一代名廚

電視劇《滿漢全席》中徐崢飾演的張東官

入宮後,張御廚就琢麼著,怎麼能討皇上歡心呢?鬥心思?不成,嘴笨,缺心眼。只有一身過硬的廚藝,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他決定,征服皇帝的胃!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發現乾隆吃東西,喜好厚味之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重口味。張御廚擅長蘇菜,吃過淮揚菜的朋友都明白,江南一地的菜餚,味道輕,偏重食材原味。當年皇上下揚州吃蘇菜,圖個新鮮,自然稱心。但天天讓喜歡重口味的皇上吃煮乾絲、陽春麵?這不是開玩笑麼!給皇上做菜,一定要味兼南北、濃淡共賞。

想明白這些問題,做出一道震動大內“網紅菜”的計劃,逐漸在張御廚腦中醞釀成型……

吃飯圈有一句名言:百菜不如白菜好,諸肉不及豬肉香。山珍海味、奇珍異獸,皇上那是見怪不怪。咱不如反其道而行之,返璞歸真,就用看似最普通的豬肉做菜。張御廚選用上等五花肉,五花三層,肥瘦相間,既保證了肉質細膩酥軟,又不失彈牙口感。

滷煮之父張東官:被乾隆選入宮中御膳房,擅做蘇造肉成就一代名廚

蘇造肉

選好了原料,用什麼手法烹飪?是煎炒烹炸溜?還是燜蒸煮燉鰲?和張御廚大約同時代的美食作家袁枚,在《隨園食單》中列出豬肉的數十種做法,稱豬肉為——廣大教主。意思是說,豬肉和什麼菜搭配都行,怎麼做都行!

此時,張東官想到前輩蘇東坡的一句教導:“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不整那些複雜的,就用最簡單的方法:水煮!

簡單的水煮肉當然不行,體現不出御廚的逼格。於是乎,張御廚選用丁香、官桂、甘草、砂仁、桂皮、蔻仁、肉桂等九味香料,放入鍋中與五花肉同煮。煮出的肉香氣撲鼻、鬆軟可口,再配上北京特有的火燒,或用火燒夾肉,或將火燒浸泡在濃郁的肉湯中食用,都十分銷魂誘人。這樣一道平民化美食菜擺到乾隆爺弘曆的面前,引起了皇上的注意。

“張東官好大膽子!拿這玩意糊弄朕!”“皇上您別急,張師傅說,讓皇上先嚐嘗,保準您愛吃。”

皇上咬口火燒吃口肉,再喝一口熱乎乎的湯,一種踏實祥和的感覺襲來。平時吃多了珍奇異獸,突然來道宮廷版肉泡饃,是又舒坦又帶勁!彷彿找回了祖上在大興安嶺叢林裡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感覺。加之中餐講究“藥食同源”,烹飪這道肉菜所用的香料有大補健身之效用,此菜一經推出,便深得皇帝歡心。

滷煮之父張東官:被乾隆選入宮中御膳房,擅做蘇造肉成就一代名廚

蘇造肉

由於御廚張東官是本是蘇州人,久而久之,大家就稱這道菜為“蘇造肉”。張御廚就憑藉這一道頗具江南風韻的菜餚,一夜之間捕獲了皇上的歡心,在紫禁城內風靡一時!

關於這道蘇造肉,《燕都小食品雜詠》有云:“蘇造肥鮮飽老讒,火燒湯漬肉來嵌。縱然饕餮人稱膩,一臠膏油已滿衫”,並注說:“蘇造肉者,以長條肥肉,醬汁燉之極爛,其味極厚,並將火燒同煮鍋中,買者多以肉嵌火燒內食之。”

但是,有關張東官的身世和蘇造肉的起源,不光這一種,也是眾說紛紜。

滷煮之父張東官:被乾隆選入宮中御膳房,擅做蘇造肉成就一代名廚

愛吃蘇造肉的張一麐

徐世昌內閣教育總長、光緒十一年舉人、江蘇蘇州人士張一麐,自小喜愛吃蘇造肉。據他回憶,張東官祖上於康熙年間,曾在膠東道日照縣師從安氏一派學習廚藝。學成返回蘇州後,深得太公望香草藥膳食“滷煮雞雜”之精髓,把雞製品改成豬製品後,並起名“蘇造肉”。

世代為廚的張家,把手藝傳到張東官這一代,自也是不差。後來,張東官被乾隆爺相中入宮後,改用肘子製作蘇造肉,並沿用太公望膳食之精髓,起名“蘇造肘子”,因而名聲大噪。

關於這段故事,愛新覺羅·溥傑先生的夫人嵯峨浩所著的《食在宮廷》有記載。

您可能會問啊,當年這麼有名的一道蘇造肉,怎麼到了今天在飯館中,就吃不著了呢?

其實,這道菜並沒有失傳,而是流落民間。如果您來過北京,或者就是北京土著,一定而且經常會吃這道蘇造肉。

燉一鍋肉,泡著火燒吃,覺得這種吃法熟悉不熟悉?沒錯!就是老北京民間的網紅級小吃——滷煮火燒

"
滷煮之父張東官:被乾隆選入宮中御膳房,擅做蘇造肉成就一代名廚

去年,一部《延禧攻略》大火,裡面的劇情和人物關係成為大家茶餘飯後談論的焦點。其中,有一個情節,特別引起了我的興趣。

魏瓔珞說自己愛吃張御廚做的蘇造肉,於是皇上便將張御廚賞賜給了她。

提到張御廚,那可是不一般。他烹得一手好蘇菜,味美肉鮮,備受喜歡,多次得到乾隆的賞賜。上至乾隆爺,下到李公公,紫禁城內凡是吃過他做的菜,沒一個人不垂涎欲滴。特別是他的拿手菜“蘇造肉”,在歷史上名氣最大。

說到蘇造肉的身世,很是傳奇。

乾隆四十五年,弘曆帝再次南巡,下榻於揚州安瀾園的陳元龍家中。陳元龍何許人?時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兼禮部右侍郎,省部級的大官。

皇帝來了家中住,自是不能怠慢。他派出家中廚藝最高的廚子,名叫張東官,親手為乾隆烹製菜餚。一道道蘇菜端上桌,乾隆爺拿起筷子,輕輕夾起來放在嘴裡那麼一嘗。嘿!是道道美味,口口驚喜,深得皇上的心意!

滷煮之父張東官:被乾隆選入宮中御膳房,擅做蘇造肉成就一代名廚

蘇菜——松鼠魚

這樣的好廚子,不能便宜別人,自己得之啊!於是,乾隆爺便將此次下江南的的最大收穫——廚子張東官帶回宮中,封為御廚,專門給皇上做菜。

《延禧攻略》裡,皇上賜給魏瓔珞的張御廚,正是此人!

滷煮之父張東官:被乾隆選入宮中御膳房,擅做蘇造肉成就一代名廚

電視劇《滿漢全席》中徐崢飾演的張東官

入宮後,張御廚就琢麼著,怎麼能討皇上歡心呢?鬥心思?不成,嘴笨,缺心眼。只有一身過硬的廚藝,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他決定,征服皇帝的胃!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發現乾隆吃東西,喜好厚味之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重口味。張御廚擅長蘇菜,吃過淮揚菜的朋友都明白,江南一地的菜餚,味道輕,偏重食材原味。當年皇上下揚州吃蘇菜,圖個新鮮,自然稱心。但天天讓喜歡重口味的皇上吃煮乾絲、陽春麵?這不是開玩笑麼!給皇上做菜,一定要味兼南北、濃淡共賞。

想明白這些問題,做出一道震動大內“網紅菜”的計劃,逐漸在張御廚腦中醞釀成型……

吃飯圈有一句名言:百菜不如白菜好,諸肉不及豬肉香。山珍海味、奇珍異獸,皇上那是見怪不怪。咱不如反其道而行之,返璞歸真,就用看似最普通的豬肉做菜。張御廚選用上等五花肉,五花三層,肥瘦相間,既保證了肉質細膩酥軟,又不失彈牙口感。

滷煮之父張東官:被乾隆選入宮中御膳房,擅做蘇造肉成就一代名廚

蘇造肉

選好了原料,用什麼手法烹飪?是煎炒烹炸溜?還是燜蒸煮燉鰲?和張御廚大約同時代的美食作家袁枚,在《隨園食單》中列出豬肉的數十種做法,稱豬肉為——廣大教主。意思是說,豬肉和什麼菜搭配都行,怎麼做都行!

此時,張東官想到前輩蘇東坡的一句教導:“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不整那些複雜的,就用最簡單的方法:水煮!

簡單的水煮肉當然不行,體現不出御廚的逼格。於是乎,張御廚選用丁香、官桂、甘草、砂仁、桂皮、蔻仁、肉桂等九味香料,放入鍋中與五花肉同煮。煮出的肉香氣撲鼻、鬆軟可口,再配上北京特有的火燒,或用火燒夾肉,或將火燒浸泡在濃郁的肉湯中食用,都十分銷魂誘人。這樣一道平民化美食菜擺到乾隆爺弘曆的面前,引起了皇上的注意。

“張東官好大膽子!拿這玩意糊弄朕!”“皇上您別急,張師傅說,讓皇上先嚐嘗,保準您愛吃。”

皇上咬口火燒吃口肉,再喝一口熱乎乎的湯,一種踏實祥和的感覺襲來。平時吃多了珍奇異獸,突然來道宮廷版肉泡饃,是又舒坦又帶勁!彷彿找回了祖上在大興安嶺叢林裡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感覺。加之中餐講究“藥食同源”,烹飪這道肉菜所用的香料有大補健身之效用,此菜一經推出,便深得皇帝歡心。

滷煮之父張東官:被乾隆選入宮中御膳房,擅做蘇造肉成就一代名廚

蘇造肉

由於御廚張東官是本是蘇州人,久而久之,大家就稱這道菜為“蘇造肉”。張御廚就憑藉這一道頗具江南風韻的菜餚,一夜之間捕獲了皇上的歡心,在紫禁城內風靡一時!

關於這道蘇造肉,《燕都小食品雜詠》有云:“蘇造肥鮮飽老讒,火燒湯漬肉來嵌。縱然饕餮人稱膩,一臠膏油已滿衫”,並注說:“蘇造肉者,以長條肥肉,醬汁燉之極爛,其味極厚,並將火燒同煮鍋中,買者多以肉嵌火燒內食之。”

但是,有關張東官的身世和蘇造肉的起源,不光這一種,也是眾說紛紜。

滷煮之父張東官:被乾隆選入宮中御膳房,擅做蘇造肉成就一代名廚

愛吃蘇造肉的張一麐

徐世昌內閣教育總長、光緒十一年舉人、江蘇蘇州人士張一麐,自小喜愛吃蘇造肉。據他回憶,張東官祖上於康熙年間,曾在膠東道日照縣師從安氏一派學習廚藝。學成返回蘇州後,深得太公望香草藥膳食“滷煮雞雜”之精髓,把雞製品改成豬製品後,並起名“蘇造肉”。

世代為廚的張家,把手藝傳到張東官這一代,自也是不差。後來,張東官被乾隆爺相中入宮後,改用肘子製作蘇造肉,並沿用太公望膳食之精髓,起名“蘇造肘子”,因而名聲大噪。

關於這段故事,愛新覺羅·溥傑先生的夫人嵯峨浩所著的《食在宮廷》有記載。

您可能會問啊,當年這麼有名的一道蘇造肉,怎麼到了今天在飯館中,就吃不著了呢?

其實,這道菜並沒有失傳,而是流落民間。如果您來過北京,或者就是北京土著,一定而且經常會吃這道蘇造肉。

燉一鍋肉,泡著火燒吃,覺得這種吃法熟悉不熟悉?沒錯!就是老北京民間的網紅級小吃——滷煮火燒

滷煮之父張東官:被乾隆選入宮中御膳房,擅做蘇造肉成就一代名廚

滷煮火燒

蘇造肉傳入民間,加入用麵粉烙成的火燒同煮,便成為大眾化的風味小吃。出售蘇造肉的小販清晨在東華門外設攤,專為進入昇平署的官員做早點。民國之後,什剎海一帶的飯館和東安市場的景泉居出售蘇造肉最有名氣。

那麼蘇造肉又是怎麼演變成滷煮火燒的呢?

舊社會用五花肉煮制的蘇造肉價格貴,一般老百姓吃不起,於是他就用價格低廉的豬頭肉代替五花肉,同時加入價格更便宜的豬下水煮制。沒想到歪打正著,一發不可收拾地創出了傳世美味。

感慨滄海桑田,彈指一揮間,幾百年。

想當年,魏瓔珞的張御廚,做得一道名字文雅的蘇造肉,俘獲了“十全武功”乾隆爺的心。而如今,蘇造肉流落民間,更接地氣,加入肥腸、肺頭、豆腐乾,更名滷煮火燒,化身網紅,俘獲了首都人民的心!

我是專注飲食寫作的德龍蘇,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贊並關注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