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訓練中的低觸鍵法

鋼琴 體育 上海音樂學院 上海 音樂共享頻道 2019-05-19

我國著名作曲家、鋼琴家,上海音樂學院博士生導師趙曉生教授在其著作《鋼琴演奏之道》中,談到手指的支撐與均勻的指觸技巧時強調:“決定鋼琴演奏的音質好壞的,不是手指的快速運動,而是持續連綿的內力;不是高抬指的大幅運動,而是儘量小的低指動作中所可能凝聚的最大的力;不是手指的第三關節(靠手掌的關節),而是手指第一關節(靠指尖的關節)。這或許可以被認為是鋼琴演奏手指技術中最重要的奧祕。”如果說《鋼琴演奏之道》正是趙先生本人“悟道”的披示與總結的話,那麼我個人以為,他在此所強調的低手指觸鍵的奧妙,也正是為我們後來的鋼琴學習者指明瞭一條通往鋼琴演奏手指技能訓練的快捷之途。可以說,低手指觸鍵練習是每個鋼琴學習者、演奏家不斷提高指控能力的必經之途。而在今天的鋼琴教學和訓練中,往往為了高抬指練習、或片面追求速度,大都忽略了這一關鍵之觸鍵技巧。影響了訓練與鋼琴教學效果。下面就低指觸鍵彈奏法在鋼琴教學和訓練中的具體做法,談談我個人的點滴體會,望以此拋磚引玉,能引起教師和同行們的關注和進一步探討。

鋼琴訓練中的低觸鍵法


 “放鬆”是牴觸鍵彈奏的前提。一切生理運動都是靠肌肉的伸縮牽引來完成的。要想使動作靈巧、有力、持久,就必須學會放鬆。鋼琴演奏屬於技巧性極強的生理運動,尤其要注重省力和高效的原則。低指觸鍵的彈奏過程就是:“手指完全貼鍵,動作縮小到從琴鍵的表面至發出聲音的那個點,離鍵時又回到鍵面而不離開。”②其關鍵技巧在於手指在最小的動作幅度範圍內彈出堅定、有力、宏亮的聲音。如果沒有經過嚴格的訓練和細心體會,往往一開始會處於兩難之中。要麼動作幅度小了,聲音就虛;要麼聲音響了,動作跟著要放大。而低觸鍵必須得兩者協調統一。即既能完全放鬆,又會適度發力運動。所謂“鬆弛中的爆發,柔順中的內勁,平緩中的強力。”

 體會肩、臂、腕的放鬆協調,使力量直通指尖,手指前三關節(掌關節之前)保持支撐感,使手指尖以掌關節為軸,獨立地下鍵完成彈奏,觸鍵速度要快些。完成彈奏動作的手指也要儘可能快地恢復到放鬆狀態。彈奏時的指力以能克服下鍵的阻力為準。以來自手臂乃至全身的通暢的內力控制琴鍵。內緊外鬆、前緊後鬆、協調流暢、型鬆實緊,柔順而堅定。儘可能解除一切多餘的力量。這便是我個人對低觸鍵彈奏法的初步認識和理解。

 當然,在具體的教學和訓練中,則要更加註意一些細節。如:坐姿、手型、呼吸等。同時也要更加重視音色的聽辯和聽覺訓練。要教會學生在彈琴時,要把手指與鍵盤接觸的感覺和榔頭與琴絃接觸的感覺聯繫起來,真正體會到自己的力量與鋼琴本身發聲之間的關係。這也是最關鍵的思想方法。剛開始練習時,可以從簡單的單音、五指練習、音階或《哈農》練習開始,以發力準確合理、音質均衡統一為原則。切忌越彈越快,越來越緊,以致音質、音色不規範。

 低手指觸鍵要求彈奏時手指能在最小運動幅度和最小緊張度下彈出好的音色。而彈奏時最小的手指緊張度首先需要一個高低適合本人的坐姿。如果肘部比白鍵還低,那麼你的手和臂就必然會向上去夠鍵盤,這就會使手指的觸鍵處於不利的角度,增加手的負擔。坐得太高會妨礙手臂重量直接落到鍵盤上,這樣手和小臂就要多用一些不必要的力量進行補償。另外從手型的外表看,低觸鍵彈奏時,手指始終是輕放在琴鍵上的。不允許彈完的手指或準備彈的手指離開琴鍵伸直甚至上翹。具體的做法是:把一隻手放在鍵盤上使手腕與手水平,試著用放鬆的手指彈一個音,其他手指也保持放鬆,而且輕輕地擺在鍵盤上面。開始先彎曲手指的第二關節和第一關節,不要彎曲第一關節(靠近指尖的關節),這樣可以保持有力、放鬆、自由的手指位置。當其中一個手指彈奏時,其餘四個手指應該輕輕放在鍵盤上,不要提起來,也不要在空中伸直。五指依次彈奏,每個琴鍵落下去的時候,要確保其他的手指在彈奏下一個音符之前是放鬆的,而且是輕輕地如休息一般的放在鍵盤上的。此為低指觸訓練初期階段的基本方法。在低指觸鍵彈奏的過程中,要始終使手指保持一種既自如放鬆又積極運動的狀態,手型以最自然放鬆時(如:雙手自然下垂在身體兩側,然後輕輕拿起放在雙腿上體會)的形狀為基礎運動。不必強調手指與琴鍵一定垂直,以自由、有力、協調、靈活為準。用耳傾聽音色的變化,用心體會指尖觸鍵的感覺。既要有掌關節的帶動發力,又要體會到從手臂傳遞到指尖的力,儘可能積極發揮手指第一關節牽引和支撐能力。以求得圓潤、飽滿、集中而透亮的音質。

當然,低指觸彈奏中保持手指放鬆的方法應該很多,而且可以因人而異。如為了保持手指的放鬆,可以在彈奏時看看手指骨骼的運動,而淡化肌肉用力的記憶;或想象手指不在鋼琴上時是怎樣運動的,各關節是如何平滑流動的;或者選用最適合自己的彈奏指法,使手指保持最大限度的放鬆,儘量避免手指運動中不必要的分開而引起的緊張。當彈奏達到了高級程度的階段時,這種放鬆就不僅僅是生理機能的體驗,更是一種心靜氣沉的心理體驗。是一種由心及手、外動內靜、引思—蓄力—疾發—即鬆的樂思展現過程和音樂表達的意境。所以在低手指觸鍵訓練的高級階段,一定是神情兼備、樂人合一、人琴合一的。然而,此境界絕非只有好的低觸鍵就能達到,而是需要長期的積累和全面的修養方可觸及。

 俄羅斯鋼琴學派的奠基人之一伊古姆諾夫認為:“音樂的畫面在很多方面像一幅油畫,有著遠近背景,主次層次。他的觸鍵法則是,‘手指與鍵盤的融合’。正是這一方式產生了令人難以忘懷的、柔美的、溫馨的、愛撫的、伸展的、歌唱般的聲音。他建議自己的學生,手指儘量貼近鍵盤,努力用指肚來彈,並提出最大限度地接觸鍵盤,手必須陷入鍵盤。”③可見,低觸鍵彈奏不僅在解決放鬆、提高彈奏速度方面大有作為,而且在克服鋼琴的“打擊樂器”的聲音缺陷,追求歌唱般美妙音色方面也大有作為。手指與鍵盤的緊密融合,藉助手指觸鍵部位的細微調整和發力方式的變化,可以使鋼琴聲音豐富多彩,和聲音響色彩斑斕,有利於全方位多層次地表達作品。在現代鋼琴教學理論中,大多主張首先進行單音的斷奏訓練。這樣可以使初學者在不具備支配地控制演奏動作能力的情況下,儘早地領會到鋼琴的發音原理以及肢體自然重量、放鬆與鋼琴發音的關係,找到放鬆觸鍵的和手指支撐的感覺,為學習連奏創造條件。這本來正確的和必不可少的。但是,由於過分強調了高抬指和重量彈奏,從而導致了音色的刻板、粗糟,引起了多餘的用力和不必要的緊張。似乎練習了很久,也不喂不刻苦,可總覺得不得其法,速度也上不去。這樣必然就會影響到訓練效果和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我們的鋼琴教學必須以演奏和作品表達為目標,無論是單音斷奏、重量奏法還是低觸鍵奏法,都要因人因不同訓練階段而異,不可教條對待。

 鋼琴演奏的“放鬆”是相對的,鋼琴演奏亦需要極大的力量。這不同於舉重的力量,不是身體所具備的絕對力量,而是一種能將全身力量在極短的一瞬間集中在指尖一小點上的能力。因此,無論音量大小,觸鍵快慢,其真正使力量集中的有效發力過程只是極短一瞬間。若要取得輕盈飄忽的“半觸鍵”效果,其發力時間更加短得多。如果說斷奏和重心轉移為指控能力提供了基礎的話,那麼,低觸鍵則是手指與鍵盤高度密切貼近,整個手臂高度的放鬆與柔順的必經之途。但是,無論演奏的聲音剛強還是柔順,都需要有掌心的強有力支撐。富有支持力的掌心直接關係指尖第一關節動作的有效性,關係到音與音之間力量轉移的狀態。而且越是彈奏輕柔的聲音越不能讓掌心疲軟。只有堅定支撐的掌心才能控制住最輕柔而又具有穿透力的聲音。所以這點在低觸鍵練習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訓練到較高階段時候。另外,在牴觸鍵練習時,要注意處理好“音點”與“音線”的關係。音點的質量由觸鍵的速度、力量的集中、指尖的彈性所決定。每個音點都由發力點、擊弦點和發聲點構成,只有做到了“三點合一”,才能使聲音集中、明亮、具有穿透力。先從“音點”的基點把每個音的色調捕捉住,使每個音都像一顆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的珍珠,再用“音線”的概念運用內心的氣息把一個個光澤晶瑩的珍珠穿起來,賦予一個個音線以無限情趣。而音線的流動保證了音樂的流動,同時提供了無限的音樂活力。這樣,我們的低觸鍵彈奏會始終保持在一種省力而高效的機能狀態之下,為我們的音樂表現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術保障。

 許多老師在初學者時強調高抬指練習方法,無疑,適度的高抬指練習是十分必要的。這種練習方法可以使手指第三關節積極運動,手指動作迅捷有力。但若片面強調高抬指而忽略低觸鍵,就會造成音與音之間缺乏聯繫,音質粗糙、漏音,手指漫天卻不能把力量集中到鍵上之類的毛病。為了克服這類弊病,就需要採取低指貼鍵的練習方法。手指的高級工夫不在於抬得高、飛得動、跑得快,而在於控制住每一個手指,使之僅僅從琴鍵表面到鍵底之間交替進行。通過長時間的低指貼鍵練習,可以掌握並強化手指第一關節的動作。這對於獲得集中而圓潤的優良音質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們提高演奏速度,大幅度提高演奏質量,充分表現音樂作品的前提條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