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

中國是現在每年影視產量最高的國家,但同時也是每年爛片最多的國家,每年影視產量很高,但是真正有意義的、好的影視很少,甚至有時候一個檔期內都沒有一部可以稱得上好的片子,為什麼會這樣呢?那麼今天我來簡單說說我個人的主觀觀點。

首先,我不是什麼權威機構,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影迷,大學時學的影視類專業,我所說的也只是我個人很主觀的觀點,不代表誰,也不能代表誰,也不需要誰的認同。

"

中國是現在每年影視產量最高的國家,但同時也是每年爛片最多的國家,每年影視產量很高,但是真正有意義的、好的影視很少,甚至有時候一個檔期內都沒有一部可以稱得上好的片子,為什麼會這樣呢?那麼今天我來簡單說說我個人的主觀觀點。

首先,我不是什麼權威機構,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影迷,大學時學的影視類專業,我所說的也只是我個人很主觀的觀點,不代表誰,也不能代表誰,也不需要誰的認同。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其實一個人對一部電影或者一部電視劇的評價都是很主觀的,比如你看完一部電影不用看什麼豆瓣評分就直接說出這部電影好看或不好看,這是沒有什麼標準的。但是有些電影是大部分人都喜歡的,口碑比較好的,於是我們稱之為“好看的”或“好的”電影,而一些電影被很多人吐槽不好的,我們很多人習慣稱之為“爛片”。當然,還有一些夾在中間的,口碑兩極分化的電影。

"

中國是現在每年影視產量最高的國家,但同時也是每年爛片最多的國家,每年影視產量很高,但是真正有意義的、好的影視很少,甚至有時候一個檔期內都沒有一部可以稱得上好的片子,為什麼會這樣呢?那麼今天我來簡單說說我個人的主觀觀點。

首先,我不是什麼權威機構,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影迷,大學時學的影視類專業,我所說的也只是我個人很主觀的觀點,不代表誰,也不能代表誰,也不需要誰的認同。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其實一個人對一部電影或者一部電視劇的評價都是很主觀的,比如你看完一部電影不用看什麼豆瓣評分就直接說出這部電影好看或不好看,這是沒有什麼標準的。但是有些電影是大部分人都喜歡的,口碑比較好的,於是我們稱之為“好看的”或“好的”電影,而一些電影被很多人吐槽不好的,我們很多人習慣稱之為“爛片”。當然,還有一些夾在中間的,口碑兩極分化的電影。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而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電影無論口碑多差,只要有某些人喜歡的明星參演,他們就會把這部電影捧得很高很高,演技多好多好,劇情多好,製作多好。這類電影就比如《爵跡》、《小時代》系列、《祖宗十九代》、《歐洲攻略》、《胖子行動隊》、《盜墓筆記》……除了《爵跡》外,基本以上幾部都是拿了幾億的票房。

"

中國是現在每年影視產量最高的國家,但同時也是每年爛片最多的國家,每年影視產量很高,但是真正有意義的、好的影視很少,甚至有時候一個檔期內都沒有一部可以稱得上好的片子,為什麼會這樣呢?那麼今天我來簡單說說我個人的主觀觀點。

首先,我不是什麼權威機構,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影迷,大學時學的影視類專業,我所說的也只是我個人很主觀的觀點,不代表誰,也不能代表誰,也不需要誰的認同。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其實一個人對一部電影或者一部電視劇的評價都是很主觀的,比如你看完一部電影不用看什麼豆瓣評分就直接說出這部電影好看或不好看,這是沒有什麼標準的。但是有些電影是大部分人都喜歡的,口碑比較好的,於是我們稱之為“好看的”或“好的”電影,而一些電影被很多人吐槽不好的,我們很多人習慣稱之為“爛片”。當然,還有一些夾在中間的,口碑兩極分化的電影。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而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電影無論口碑多差,只要有某些人喜歡的明星參演,他們就會把這部電影捧得很高很高,演技多好多好,劇情多好,製作多好。這類電影就比如《爵跡》、《小時代》系列、《祖宗十九代》、《歐洲攻略》、《胖子行動隊》、《盜墓筆記》……除了《爵跡》外,基本以上幾部都是拿了幾億的票房。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而這幾部電影來說,基本上感覺導演都是沒有太多誠意去拍一部好電影的,比如《盜墓筆記》,讓小鮮肉各種強行賣腐,劇情上各種邏輯硬傷,很生硬,人物行為缺乏邏輯。

而《爵跡》這種,也是各種小鮮肉賣腐,利用明星效應與真人CG技術噱頭,去迎合中二少年的各種裝逼動作,不說人話,想圈錢,最後口碑票房都敗了,郭導也被罵哭了,這是一件很欣慰的事。

《祖宗十九代》這種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很尬的表演,各種浮誇,劇情也是不知所謂,但是就是很多人喜歡。

"

中國是現在每年影視產量最高的國家,但同時也是每年爛片最多的國家,每年影視產量很高,但是真正有意義的、好的影視很少,甚至有時候一個檔期內都沒有一部可以稱得上好的片子,為什麼會這樣呢?那麼今天我來簡單說說我個人的主觀觀點。

首先,我不是什麼權威機構,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影迷,大學時學的影視類專業,我所說的也只是我個人很主觀的觀點,不代表誰,也不能代表誰,也不需要誰的認同。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其實一個人對一部電影或者一部電視劇的評價都是很主觀的,比如你看完一部電影不用看什麼豆瓣評分就直接說出這部電影好看或不好看,這是沒有什麼標準的。但是有些電影是大部分人都喜歡的,口碑比較好的,於是我們稱之為“好看的”或“好的”電影,而一些電影被很多人吐槽不好的,我們很多人習慣稱之為“爛片”。當然,還有一些夾在中間的,口碑兩極分化的電影。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而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電影無論口碑多差,只要有某些人喜歡的明星參演,他們就會把這部電影捧得很高很高,演技多好多好,劇情多好,製作多好。這類電影就比如《爵跡》、《小時代》系列、《祖宗十九代》、《歐洲攻略》、《胖子行動隊》、《盜墓筆記》……除了《爵跡》外,基本以上幾部都是拿了幾億的票房。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而這幾部電影來說,基本上感覺導演都是沒有太多誠意去拍一部好電影的,比如《盜墓筆記》,讓小鮮肉各種強行賣腐,劇情上各種邏輯硬傷,很生硬,人物行為缺乏邏輯。

而《爵跡》這種,也是各種小鮮肉賣腐,利用明星效應與真人CG技術噱頭,去迎合中二少年的各種裝逼動作,不說人話,想圈錢,最後口碑票房都敗了,郭導也被罵哭了,這是一件很欣慰的事。

《祖宗十九代》這種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很尬的表演,各種浮誇,劇情也是不知所謂,但是就是很多人喜歡。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而其實也有一些“爛片”是不錯的,但是是導演的問題,沒有能拍好,比如《低壓槽:罪惡之城》,張家輝應該是想耍耍酷的,但是因為處理得太過浮誇就變得裝逼了,劇本其實本身還是不錯的。

還有像《封神傳奇》與《阿修羅》這種,這種真的沒有什麼好說的,就是炫技,這是技術反噬藝術的代表作,用著高製作去弄場面特效,但是劇情卻一塌糊塗,動不動就是各種特技打鬥,生怕觀眾看不出這是特效。

其實別說這些,就那部《逐夢演藝圈》,要是沒有被下檔的話,我相信也同樣會有很多人去追捧,去誇它拍得多好多好。

"

中國是現在每年影視產量最高的國家,但同時也是每年爛片最多的國家,每年影視產量很高,但是真正有意義的、好的影視很少,甚至有時候一個檔期內都沒有一部可以稱得上好的片子,為什麼會這樣呢?那麼今天我來簡單說說我個人的主觀觀點。

首先,我不是什麼權威機構,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影迷,大學時學的影視類專業,我所說的也只是我個人很主觀的觀點,不代表誰,也不能代表誰,也不需要誰的認同。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其實一個人對一部電影或者一部電視劇的評價都是很主觀的,比如你看完一部電影不用看什麼豆瓣評分就直接說出這部電影好看或不好看,這是沒有什麼標準的。但是有些電影是大部分人都喜歡的,口碑比較好的,於是我們稱之為“好看的”或“好的”電影,而一些電影被很多人吐槽不好的,我們很多人習慣稱之為“爛片”。當然,還有一些夾在中間的,口碑兩極分化的電影。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而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電影無論口碑多差,只要有某些人喜歡的明星參演,他們就會把這部電影捧得很高很高,演技多好多好,劇情多好,製作多好。這類電影就比如《爵跡》、《小時代》系列、《祖宗十九代》、《歐洲攻略》、《胖子行動隊》、《盜墓筆記》……除了《爵跡》外,基本以上幾部都是拿了幾億的票房。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而這幾部電影來說,基本上感覺導演都是沒有太多誠意去拍一部好電影的,比如《盜墓筆記》,讓小鮮肉各種強行賣腐,劇情上各種邏輯硬傷,很生硬,人物行為缺乏邏輯。

而《爵跡》這種,也是各種小鮮肉賣腐,利用明星效應與真人CG技術噱頭,去迎合中二少年的各種裝逼動作,不說人話,想圈錢,最後口碑票房都敗了,郭導也被罵哭了,這是一件很欣慰的事。

《祖宗十九代》這種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很尬的表演,各種浮誇,劇情也是不知所謂,但是就是很多人喜歡。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而其實也有一些“爛片”是不錯的,但是是導演的問題,沒有能拍好,比如《低壓槽:罪惡之城》,張家輝應該是想耍耍酷的,但是因為處理得太過浮誇就變得裝逼了,劇本其實本身還是不錯的。

還有像《封神傳奇》與《阿修羅》這種,這種真的沒有什麼好說的,就是炫技,這是技術反噬藝術的代表作,用著高製作去弄場面特效,但是劇情卻一塌糊塗,動不動就是各種特技打鬥,生怕觀眾看不出這是特效。

其實別說這些,就那部《逐夢演藝圈》,要是沒有被下檔的話,我相信也同樣會有很多人去追捧,去誇它拍得多好多好。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而這些沒有誠意,只製造噱頭,利用明星效應去圈錢的電影卻得到了更多的盈利,而很多有誠意,有意義,有深度內核的電影卻往往會被埋沒。比如之前的《鋼的琴》,即便它在豆瓣上有著8.4的評分,但是還是淪落到血本無歸的下場。像《嘉年華》、《暴裂無聲》這種很具現實意義的作品也無人問津,《捍衛者》這種很大程度去還原歷史的戰爭片也被院線排擠,沒有排片,《百鳥朝鳳》淪落到製片人下跪祈求才能有市場,影院才給排片,是不是很可笑?

當然,也有很多文藝片沒人看,這倒不奇怪,像《路邊野餐》這種意識流的,要欣賞確實是有門檻的,沒有人看很正常。

"

中國是現在每年影視產量最高的國家,但同時也是每年爛片最多的國家,每年影視產量很高,但是真正有意義的、好的影視很少,甚至有時候一個檔期內都沒有一部可以稱得上好的片子,為什麼會這樣呢?那麼今天我來簡單說說我個人的主觀觀點。

首先,我不是什麼權威機構,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影迷,大學時學的影視類專業,我所說的也只是我個人很主觀的觀點,不代表誰,也不能代表誰,也不需要誰的認同。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其實一個人對一部電影或者一部電視劇的評價都是很主觀的,比如你看完一部電影不用看什麼豆瓣評分就直接說出這部電影好看或不好看,這是沒有什麼標準的。但是有些電影是大部分人都喜歡的,口碑比較好的,於是我們稱之為“好看的”或“好的”電影,而一些電影被很多人吐槽不好的,我們很多人習慣稱之為“爛片”。當然,還有一些夾在中間的,口碑兩極分化的電影。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而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電影無論口碑多差,只要有某些人喜歡的明星參演,他們就會把這部電影捧得很高很高,演技多好多好,劇情多好,製作多好。這類電影就比如《爵跡》、《小時代》系列、《祖宗十九代》、《歐洲攻略》、《胖子行動隊》、《盜墓筆記》……除了《爵跡》外,基本以上幾部都是拿了幾億的票房。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而這幾部電影來說,基本上感覺導演都是沒有太多誠意去拍一部好電影的,比如《盜墓筆記》,讓小鮮肉各種強行賣腐,劇情上各種邏輯硬傷,很生硬,人物行為缺乏邏輯。

而《爵跡》這種,也是各種小鮮肉賣腐,利用明星效應與真人CG技術噱頭,去迎合中二少年的各種裝逼動作,不說人話,想圈錢,最後口碑票房都敗了,郭導也被罵哭了,這是一件很欣慰的事。

《祖宗十九代》這種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很尬的表演,各種浮誇,劇情也是不知所謂,但是就是很多人喜歡。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而其實也有一些“爛片”是不錯的,但是是導演的問題,沒有能拍好,比如《低壓槽:罪惡之城》,張家輝應該是想耍耍酷的,但是因為處理得太過浮誇就變得裝逼了,劇本其實本身還是不錯的。

還有像《封神傳奇》與《阿修羅》這種,這種真的沒有什麼好說的,就是炫技,這是技術反噬藝術的代表作,用著高製作去弄場面特效,但是劇情卻一塌糊塗,動不動就是各種特技打鬥,生怕觀眾看不出這是特效。

其實別說這些,就那部《逐夢演藝圈》,要是沒有被下檔的話,我相信也同樣會有很多人去追捧,去誇它拍得多好多好。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而這些沒有誠意,只製造噱頭,利用明星效應去圈錢的電影卻得到了更多的盈利,而很多有誠意,有意義,有深度內核的電影卻往往會被埋沒。比如之前的《鋼的琴》,即便它在豆瓣上有著8.4的評分,但是還是淪落到血本無歸的下場。像《嘉年華》、《暴裂無聲》這種很具現實意義的作品也無人問津,《捍衛者》這種很大程度去還原歷史的戰爭片也被院線排擠,沒有排片,《百鳥朝鳳》淪落到製片人下跪祈求才能有市場,影院才給排片,是不是很可笑?

當然,也有很多文藝片沒人看,這倒不奇怪,像《路邊野餐》這種意識流的,要欣賞確實是有門檻的,沒有人看很正常。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但為什麼國內這麼多口碑極差的電影卻會拿下比那些有誠意、有思想的電影能有更高的票房,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呢?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一代人的病態現象,這個流量至上、娛樂至死的時代。

"

中國是現在每年影視產量最高的國家,但同時也是每年爛片最多的國家,每年影視產量很高,但是真正有意義的、好的影視很少,甚至有時候一個檔期內都沒有一部可以稱得上好的片子,為什麼會這樣呢?那麼今天我來簡單說說我個人的主觀觀點。

首先,我不是什麼權威機構,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影迷,大學時學的影視類專業,我所說的也只是我個人很主觀的觀點,不代表誰,也不能代表誰,也不需要誰的認同。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其實一個人對一部電影或者一部電視劇的評價都是很主觀的,比如你看完一部電影不用看什麼豆瓣評分就直接說出這部電影好看或不好看,這是沒有什麼標準的。但是有些電影是大部分人都喜歡的,口碑比較好的,於是我們稱之為“好看的”或“好的”電影,而一些電影被很多人吐槽不好的,我們很多人習慣稱之為“爛片”。當然,還有一些夾在中間的,口碑兩極分化的電影。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而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電影無論口碑多差,只要有某些人喜歡的明星參演,他們就會把這部電影捧得很高很高,演技多好多好,劇情多好,製作多好。這類電影就比如《爵跡》、《小時代》系列、《祖宗十九代》、《歐洲攻略》、《胖子行動隊》、《盜墓筆記》……除了《爵跡》外,基本以上幾部都是拿了幾億的票房。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而這幾部電影來說,基本上感覺導演都是沒有太多誠意去拍一部好電影的,比如《盜墓筆記》,讓小鮮肉各種強行賣腐,劇情上各種邏輯硬傷,很生硬,人物行為缺乏邏輯。

而《爵跡》這種,也是各種小鮮肉賣腐,利用明星效應與真人CG技術噱頭,去迎合中二少年的各種裝逼動作,不說人話,想圈錢,最後口碑票房都敗了,郭導也被罵哭了,這是一件很欣慰的事。

《祖宗十九代》這種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很尬的表演,各種浮誇,劇情也是不知所謂,但是就是很多人喜歡。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而其實也有一些“爛片”是不錯的,但是是導演的問題,沒有能拍好,比如《低壓槽:罪惡之城》,張家輝應該是想耍耍酷的,但是因為處理得太過浮誇就變得裝逼了,劇本其實本身還是不錯的。

還有像《封神傳奇》與《阿修羅》這種,這種真的沒有什麼好說的,就是炫技,這是技術反噬藝術的代表作,用著高製作去弄場面特效,但是劇情卻一塌糊塗,動不動就是各種特技打鬥,生怕觀眾看不出這是特效。

其實別說這些,就那部《逐夢演藝圈》,要是沒有被下檔的話,我相信也同樣會有很多人去追捧,去誇它拍得多好多好。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而這些沒有誠意,只製造噱頭,利用明星效應去圈錢的電影卻得到了更多的盈利,而很多有誠意,有意義,有深度內核的電影卻往往會被埋沒。比如之前的《鋼的琴》,即便它在豆瓣上有著8.4的評分,但是還是淪落到血本無歸的下場。像《嘉年華》、《暴裂無聲》這種很具現實意義的作品也無人問津,《捍衛者》這種很大程度去還原歷史的戰爭片也被院線排擠,沒有排片,《百鳥朝鳳》淪落到製片人下跪祈求才能有市場,影院才給排片,是不是很可笑?

當然,也有很多文藝片沒人看,這倒不奇怪,像《路邊野餐》這種意識流的,要欣賞確實是有門檻的,沒有人看很正常。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但為什麼國內這麼多口碑極差的電影卻會拿下比那些有誠意、有思想的電影能有更高的票房,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呢?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一代人的病態現象,這個流量至上、娛樂至死的時代。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現在不知道為什麼追星變得很病態,一個明星的一句話竟然真的可以去直接性的影響一個人的三觀,明星做的一切似乎都是對的,在很多人眼中明星無論多尬的表演都是優秀的,包括一些莫名其妙就火的小鮮肉。於是,有很多導演就利用這種明星效應去圈粉絲錢。當然,這本身是沒有錯的,但是導演往往是去想著拍一部賺錢的電影,而不是一部好看的,有思想有內容的電影,於是,就造就了一大堆爛片有著不錯的票房。

"

中國是現在每年影視產量最高的國家,但同時也是每年爛片最多的國家,每年影視產量很高,但是真正有意義的、好的影視很少,甚至有時候一個檔期內都沒有一部可以稱得上好的片子,為什麼會這樣呢?那麼今天我來簡單說說我個人的主觀觀點。

首先,我不是什麼權威機構,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影迷,大學時學的影視類專業,我所說的也只是我個人很主觀的觀點,不代表誰,也不能代表誰,也不需要誰的認同。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其實一個人對一部電影或者一部電視劇的評價都是很主觀的,比如你看完一部電影不用看什麼豆瓣評分就直接說出這部電影好看或不好看,這是沒有什麼標準的。但是有些電影是大部分人都喜歡的,口碑比較好的,於是我們稱之為“好看的”或“好的”電影,而一些電影被很多人吐槽不好的,我們很多人習慣稱之為“爛片”。當然,還有一些夾在中間的,口碑兩極分化的電影。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而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電影無論口碑多差,只要有某些人喜歡的明星參演,他們就會把這部電影捧得很高很高,演技多好多好,劇情多好,製作多好。這類電影就比如《爵跡》、《小時代》系列、《祖宗十九代》、《歐洲攻略》、《胖子行動隊》、《盜墓筆記》……除了《爵跡》外,基本以上幾部都是拿了幾億的票房。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而這幾部電影來說,基本上感覺導演都是沒有太多誠意去拍一部好電影的,比如《盜墓筆記》,讓小鮮肉各種強行賣腐,劇情上各種邏輯硬傷,很生硬,人物行為缺乏邏輯。

而《爵跡》這種,也是各種小鮮肉賣腐,利用明星效應與真人CG技術噱頭,去迎合中二少年的各種裝逼動作,不說人話,想圈錢,最後口碑票房都敗了,郭導也被罵哭了,這是一件很欣慰的事。

《祖宗十九代》這種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很尬的表演,各種浮誇,劇情也是不知所謂,但是就是很多人喜歡。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而其實也有一些“爛片”是不錯的,但是是導演的問題,沒有能拍好,比如《低壓槽:罪惡之城》,張家輝應該是想耍耍酷的,但是因為處理得太過浮誇就變得裝逼了,劇本其實本身還是不錯的。

還有像《封神傳奇》與《阿修羅》這種,這種真的沒有什麼好說的,就是炫技,這是技術反噬藝術的代表作,用著高製作去弄場面特效,但是劇情卻一塌糊塗,動不動就是各種特技打鬥,生怕觀眾看不出這是特效。

其實別說這些,就那部《逐夢演藝圈》,要是沒有被下檔的話,我相信也同樣會有很多人去追捧,去誇它拍得多好多好。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而這些沒有誠意,只製造噱頭,利用明星效應去圈錢的電影卻得到了更多的盈利,而很多有誠意,有意義,有深度內核的電影卻往往會被埋沒。比如之前的《鋼的琴》,即便它在豆瓣上有著8.4的評分,但是還是淪落到血本無歸的下場。像《嘉年華》、《暴裂無聲》這種很具現實意義的作品也無人問津,《捍衛者》這種很大程度去還原歷史的戰爭片也被院線排擠,沒有排片,《百鳥朝鳳》淪落到製片人下跪祈求才能有市場,影院才給排片,是不是很可笑?

當然,也有很多文藝片沒人看,這倒不奇怪,像《路邊野餐》這種意識流的,要欣賞確實是有門檻的,沒有人看很正常。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但為什麼國內這麼多口碑極差的電影卻會拿下比那些有誠意、有思想的電影能有更高的票房,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呢?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一代人的病態現象,這個流量至上、娛樂至死的時代。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現在不知道為什麼追星變得很病態,一個明星的一句話竟然真的可以去直接性的影響一個人的三觀,明星做的一切似乎都是對的,在很多人眼中明星無論多尬的表演都是優秀的,包括一些莫名其妙就火的小鮮肉。於是,有很多導演就利用這種明星效應去圈粉絲錢。當然,這本身是沒有錯的,但是導演往往是去想著拍一部賺錢的電影,而不是一部好看的,有思想有內容的電影,於是,就造就了一大堆爛片有著不錯的票房。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而還有就是感覺現在的很多人似乎都比較浮躁,大家都想幾分鐘看完一部電影,沒有人想去慢慢看一部電影,也沒有人去主動思索電影內核的東西,被動的去接受一些東西哭哭笑笑就完了,主動思考對於很多人真的很難。我覺得現代很多人是缺乏主觀意識的,是退化或沒有自主思考的能力的。

"

中國是現在每年影視產量最高的國家,但同時也是每年爛片最多的國家,每年影視產量很高,但是真正有意義的、好的影視很少,甚至有時候一個檔期內都沒有一部可以稱得上好的片子,為什麼會這樣呢?那麼今天我來簡單說說我個人的主觀觀點。

首先,我不是什麼權威機構,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影迷,大學時學的影視類專業,我所說的也只是我個人很主觀的觀點,不代表誰,也不能代表誰,也不需要誰的認同。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其實一個人對一部電影或者一部電視劇的評價都是很主觀的,比如你看完一部電影不用看什麼豆瓣評分就直接說出這部電影好看或不好看,這是沒有什麼標準的。但是有些電影是大部分人都喜歡的,口碑比較好的,於是我們稱之為“好看的”或“好的”電影,而一些電影被很多人吐槽不好的,我們很多人習慣稱之為“爛片”。當然,還有一些夾在中間的,口碑兩極分化的電影。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而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電影無論口碑多差,只要有某些人喜歡的明星參演,他們就會把這部電影捧得很高很高,演技多好多好,劇情多好,製作多好。這類電影就比如《爵跡》、《小時代》系列、《祖宗十九代》、《歐洲攻略》、《胖子行動隊》、《盜墓筆記》……除了《爵跡》外,基本以上幾部都是拿了幾億的票房。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而這幾部電影來說,基本上感覺導演都是沒有太多誠意去拍一部好電影的,比如《盜墓筆記》,讓小鮮肉各種強行賣腐,劇情上各種邏輯硬傷,很生硬,人物行為缺乏邏輯。

而《爵跡》這種,也是各種小鮮肉賣腐,利用明星效應與真人CG技術噱頭,去迎合中二少年的各種裝逼動作,不說人話,想圈錢,最後口碑票房都敗了,郭導也被罵哭了,這是一件很欣慰的事。

《祖宗十九代》這種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很尬的表演,各種浮誇,劇情也是不知所謂,但是就是很多人喜歡。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而其實也有一些“爛片”是不錯的,但是是導演的問題,沒有能拍好,比如《低壓槽:罪惡之城》,張家輝應該是想耍耍酷的,但是因為處理得太過浮誇就變得裝逼了,劇本其實本身還是不錯的。

還有像《封神傳奇》與《阿修羅》這種,這種真的沒有什麼好說的,就是炫技,這是技術反噬藝術的代表作,用著高製作去弄場面特效,但是劇情卻一塌糊塗,動不動就是各種特技打鬥,生怕觀眾看不出這是特效。

其實別說這些,就那部《逐夢演藝圈》,要是沒有被下檔的話,我相信也同樣會有很多人去追捧,去誇它拍得多好多好。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而這些沒有誠意,只製造噱頭,利用明星效應去圈錢的電影卻得到了更多的盈利,而很多有誠意,有意義,有深度內核的電影卻往往會被埋沒。比如之前的《鋼的琴》,即便它在豆瓣上有著8.4的評分,但是還是淪落到血本無歸的下場。像《嘉年華》、《暴裂無聲》這種很具現實意義的作品也無人問津,《捍衛者》這種很大程度去還原歷史的戰爭片也被院線排擠,沒有排片,《百鳥朝鳳》淪落到製片人下跪祈求才能有市場,影院才給排片,是不是很可笑?

當然,也有很多文藝片沒人看,這倒不奇怪,像《路邊野餐》這種意識流的,要欣賞確實是有門檻的,沒有人看很正常。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但為什麼國內這麼多口碑極差的電影卻會拿下比那些有誠意、有思想的電影能有更高的票房,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呢?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一代人的病態現象,這個流量至上、娛樂至死的時代。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現在不知道為什麼追星變得很病態,一個明星的一句話竟然真的可以去直接性的影響一個人的三觀,明星做的一切似乎都是對的,在很多人眼中明星無論多尬的表演都是優秀的,包括一些莫名其妙就火的小鮮肉。於是,有很多導演就利用這種明星效應去圈粉絲錢。當然,這本身是沒有錯的,但是導演往往是去想著拍一部賺錢的電影,而不是一部好看的,有思想有內容的電影,於是,就造就了一大堆爛片有著不錯的票房。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而還有就是感覺現在的很多人似乎都比較浮躁,大家都想幾分鐘看完一部電影,沒有人想去慢慢看一部電影,也沒有人去主動思索電影內核的東西,被動的去接受一些東西哭哭笑笑就完了,主動思考對於很多人真的很難。我覺得現代很多人是缺乏主觀意識的,是退化或沒有自主思考的能力的。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而我覺得電影或電視劇不僅僅只是娛樂產物,也是一種文學藝術的產物,不僅僅只是用來消遣的,它還是一種生活的比喻,展示著現實的另一面,有著創作者的思想。

"

中國是現在每年影視產量最高的國家,但同時也是每年爛片最多的國家,每年影視產量很高,但是真正有意義的、好的影視很少,甚至有時候一個檔期內都沒有一部可以稱得上好的片子,為什麼會這樣呢?那麼今天我來簡單說說我個人的主觀觀點。

首先,我不是什麼權威機構,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影迷,大學時學的影視類專業,我所說的也只是我個人很主觀的觀點,不代表誰,也不能代表誰,也不需要誰的認同。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其實一個人對一部電影或者一部電視劇的評價都是很主觀的,比如你看完一部電影不用看什麼豆瓣評分就直接說出這部電影好看或不好看,這是沒有什麼標準的。但是有些電影是大部分人都喜歡的,口碑比較好的,於是我們稱之為“好看的”或“好的”電影,而一些電影被很多人吐槽不好的,我們很多人習慣稱之為“爛片”。當然,還有一些夾在中間的,口碑兩極分化的電影。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而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電影無論口碑多差,只要有某些人喜歡的明星參演,他們就會把這部電影捧得很高很高,演技多好多好,劇情多好,製作多好。這類電影就比如《爵跡》、《小時代》系列、《祖宗十九代》、《歐洲攻略》、《胖子行動隊》、《盜墓筆記》……除了《爵跡》外,基本以上幾部都是拿了幾億的票房。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而這幾部電影來說,基本上感覺導演都是沒有太多誠意去拍一部好電影的,比如《盜墓筆記》,讓小鮮肉各種強行賣腐,劇情上各種邏輯硬傷,很生硬,人物行為缺乏邏輯。

而《爵跡》這種,也是各種小鮮肉賣腐,利用明星效應與真人CG技術噱頭,去迎合中二少年的各種裝逼動作,不說人話,想圈錢,最後口碑票房都敗了,郭導也被罵哭了,這是一件很欣慰的事。

《祖宗十九代》這種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很尬的表演,各種浮誇,劇情也是不知所謂,但是就是很多人喜歡。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而其實也有一些“爛片”是不錯的,但是是導演的問題,沒有能拍好,比如《低壓槽:罪惡之城》,張家輝應該是想耍耍酷的,但是因為處理得太過浮誇就變得裝逼了,劇本其實本身還是不錯的。

還有像《封神傳奇》與《阿修羅》這種,這種真的沒有什麼好說的,就是炫技,這是技術反噬藝術的代表作,用著高製作去弄場面特效,但是劇情卻一塌糊塗,動不動就是各種特技打鬥,生怕觀眾看不出這是特效。

其實別說這些,就那部《逐夢演藝圈》,要是沒有被下檔的話,我相信也同樣會有很多人去追捧,去誇它拍得多好多好。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而這些沒有誠意,只製造噱頭,利用明星效應去圈錢的電影卻得到了更多的盈利,而很多有誠意,有意義,有深度內核的電影卻往往會被埋沒。比如之前的《鋼的琴》,即便它在豆瓣上有著8.4的評分,但是還是淪落到血本無歸的下場。像《嘉年華》、《暴裂無聲》這種很具現實意義的作品也無人問津,《捍衛者》這種很大程度去還原歷史的戰爭片也被院線排擠,沒有排片,《百鳥朝鳳》淪落到製片人下跪祈求才能有市場,影院才給排片,是不是很可笑?

當然,也有很多文藝片沒人看,這倒不奇怪,像《路邊野餐》這種意識流的,要欣賞確實是有門檻的,沒有人看很正常。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但為什麼國內這麼多口碑極差的電影卻會拿下比那些有誠意、有思想的電影能有更高的票房,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呢?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一代人的病態現象,這個流量至上、娛樂至死的時代。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現在不知道為什麼追星變得很病態,一個明星的一句話竟然真的可以去直接性的影響一個人的三觀,明星做的一切似乎都是對的,在很多人眼中明星無論多尬的表演都是優秀的,包括一些莫名其妙就火的小鮮肉。於是,有很多導演就利用這種明星效應去圈粉絲錢。當然,這本身是沒有錯的,但是導演往往是去想著拍一部賺錢的電影,而不是一部好看的,有思想有內容的電影,於是,就造就了一大堆爛片有著不錯的票房。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而還有就是感覺現在的很多人似乎都比較浮躁,大家都想幾分鐘看完一部電影,沒有人想去慢慢看一部電影,也沒有人去主動思索電影內核的東西,被動的去接受一些東西哭哭笑笑就完了,主動思考對於很多人真的很難。我覺得現代很多人是缺乏主觀意識的,是退化或沒有自主思考的能力的。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而我覺得電影或電視劇不僅僅只是娛樂產物,也是一種文學藝術的產物,不僅僅只是用來消遣的,它還是一種生活的比喻,展示著現實的另一面,有著創作者的思想。

國產爛片高票房:充分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病態現象

馮小剛導演說過一句被大家吐槽的話:這一屆觀眾不行!我是不認同馮導的這種觀點的,觀眾都是有眼睛的,有辨別能力的,是有獨立意識思辨的,有欣賞能力的,一部電影的口碑票房可以體現出來。而現在很多時候卻恰恰是相反的,低口碑高票房的爛片層出不窮,所以只能說這個時代是有些病態的,有著病態的一大堆人。

那麼,哪些才是病態的人呢?其實我也不知道,或許他們以為是我們,我們也以為是他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