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來了,小兒秋季性腹瀉的知識得趕緊掌握'

"

秋冬季節是小兒腹瀉病高發季節,多數由輪狀病毒感染所致(其他還可能包括ECHO病毒、柯薩奇病毒等),因多發生在秋季(根據氣溫,可高發於9~11月份),發病年齡以6個月~3歲最多見,故通常稱為“小兒秋季腹瀉”。

由輪狀病毒感染所致的小兒秋季腹瀉,呈散發或小流行,經“糞-口”傳播,也可通過氣溶膠形式經呼吸道感染而致病

"

秋冬季節是小兒腹瀉病高發季節,多數由輪狀病毒感染所致(其他還可能包括ECHO病毒、柯薩奇病毒等),因多發生在秋季(根據氣溫,可高發於9~11月份),發病年齡以6個月~3歲最多見,故通常稱為“小兒秋季腹瀉”。

由輪狀病毒感染所致的小兒秋季腹瀉,呈散發或小流行,經“糞-口”傳播,也可通過氣溶膠形式經呼吸道感染而致病

秋天來了,小兒秋季性腹瀉的知識得趕緊掌握

輪狀病毒感染所致的小兒秋季腹瀉的“一般流程”

小兒秋季腹瀉潛伏期1~3天,起病急,常伴發熱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病初可有嘔吐,常先於腹瀉發生。大便次數多、量多、水分多,黃色水樣或蛋花樣便帶少量粘液,無腥臭味。本病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約3~8天。

總結:

秋季腹瀉出現在秋季,多發於小孩子,在臨床上有三大特徵,即感冒、嘔吐、腹瀉。

常見病因

1、消化系統不成熟

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酶的活性較差,但營養需要相對又高,腸道負擔重。

2、免疫功能不成熟

嬰幼兒時期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以及肝、腎功能均未成熟,調節機能較差,免疫功能也不夠成熟,當有病原菌隨受汙染的食物進入體內後,易造成腹瀉。

3、輪狀病毒感染

嬰兒秋季腹瀉主要由於輪狀病毒感染所引起。

4、晝夜溫差大、氣溫變化快

秋季氣溫變化大,忽冷忽熱。氣候變化引起感冒、腹部受涼以及各種感染也可導致腹瀉。

典型症狀

(1)輕型

起病可緩可急,以胃腸道症狀為主,食慾不振,偶有溢乳或嘔吐,大便次數增多(3~10次/天)及性狀改變;無脫水及全身酸中毒症狀,多在數日內痊癒,常因飲食因素及腸道外感染引起。

(2)重型

①胃腸道症狀

常有嘔吐,嚴重者可嘔吐咖啡色液體,食慾缺乏,腹瀉頻繁,大便每日十至數十次,多為黃色水樣或蛋花樣便,含少量黏液,少數患兒也可有少量血便。

②脫水

由於吐瀉丟失液體和攝入量不足導致脫水。

③代謝性酸中毒

輕者無明顯表現,重者可有面色灰白、口脣櫻紅、呼吸深快、精神萎靡、煩躁不安、甚至昏迷。

④低鉀血癥

臨床表現為精神萎靡,肌張力降低、腱反射減弱、腹脹、腸鳴音減弱,心率加快、心音低鈍。

⑤低鈣血癥和低鎂血癥

活動性佝僂病患兒脫水酸中毒糾正後出現驚厥。

治療原則

總治療原則:

①預防脫水;

②糾正脫水;

③繼續飲食;

④合理用藥。

重症需到醫院治療。根據以上原則,病情輕、無明顯脫水的患兒在家庭治療,可採取以下措施。

病情輕、無脫水的秋季腹瀉患兒怎麼治療呢?看下面!

1、口服足夠的液體以預防脫水

口服補液鹽(ORS)溶液(新生兒慎用),年齡2歲,每天應提供ORS液 500ml;年齡2~10歲,每天應提供ORS液 1000ml;年齡10歲,ORS液能喝多少給多少,每天應提供ORS液 2000ml。

2、給寶寶足夠的食物以預防營養不良

①母乳餵養的寶寶繼續母乳餵養,可適當延長餵奶間隔時間。

②如寶寶不是母乳餵養,年齡在6個月以內,可用寶寶日常食用的奶或奶製品繼續餵養,用牛奶(或羊奶)加等量米湯或水稀釋,腹瀉好轉後漸恢復正常飲食,或用酸奶,也可用奶-穀類混合物,有條件者可更換為不含乳糖的奶粉。③如寶寶年齡在6個月以上,給予已經習慣的平常飲食,如粥、麵條或爛飯、蔬菜、魚或肉末等,需由少到多。可給適量新鮮水果汁或水果以補充鉀。年長兒則可進食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

④避免油膩的食物。

3、可選用的藥物:

①微生態調節制劑:常用的有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和糞鏈球菌等。

②腸粘膜保護製劑:吸附病原體,維持腸細胞正常吸收與分泌功能;與腸道粘液糖蛋白的相互作用,增強其屏障作用,以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擊。

家庭護理

1、認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

秋冬季節是小兒腹瀉病高發季節,多數由輪狀病毒感染所致(其他還可能包括ECHO病毒、柯薩奇病毒等),因多發生在秋季(根據氣溫,可高發於9~11月份),發病年齡以6個月~3歲最多見,故通常稱為“小兒秋季腹瀉”。

由輪狀病毒感染所致的小兒秋季腹瀉,呈散發或小流行,經“糞-口”傳播,也可通過氣溶膠形式經呼吸道感染而致病

秋天來了,小兒秋季性腹瀉的知識得趕緊掌握

輪狀病毒感染所致的小兒秋季腹瀉的“一般流程”

小兒秋季腹瀉潛伏期1~3天,起病急,常伴發熱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病初可有嘔吐,常先於腹瀉發生。大便次數多、量多、水分多,黃色水樣或蛋花樣便帶少量粘液,無腥臭味。本病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約3~8天。

總結:

秋季腹瀉出現在秋季,多發於小孩子,在臨床上有三大特徵,即感冒、嘔吐、腹瀉。

常見病因

1、消化系統不成熟

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酶的活性較差,但營養需要相對又高,腸道負擔重。

2、免疫功能不成熟

嬰幼兒時期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以及肝、腎功能均未成熟,調節機能較差,免疫功能也不夠成熟,當有病原菌隨受汙染的食物進入體內後,易造成腹瀉。

3、輪狀病毒感染

嬰兒秋季腹瀉主要由於輪狀病毒感染所引起。

4、晝夜溫差大、氣溫變化快

秋季氣溫變化大,忽冷忽熱。氣候變化引起感冒、腹部受涼以及各種感染也可導致腹瀉。

典型症狀

(1)輕型

起病可緩可急,以胃腸道症狀為主,食慾不振,偶有溢乳或嘔吐,大便次數增多(3~10次/天)及性狀改變;無脫水及全身酸中毒症狀,多在數日內痊癒,常因飲食因素及腸道外感染引起。

(2)重型

①胃腸道症狀

常有嘔吐,嚴重者可嘔吐咖啡色液體,食慾缺乏,腹瀉頻繁,大便每日十至數十次,多為黃色水樣或蛋花樣便,含少量黏液,少數患兒也可有少量血便。

②脫水

由於吐瀉丟失液體和攝入量不足導致脫水。

③代謝性酸中毒

輕者無明顯表現,重者可有面色灰白、口脣櫻紅、呼吸深快、精神萎靡、煩躁不安、甚至昏迷。

④低鉀血癥

臨床表現為精神萎靡,肌張力降低、腱反射減弱、腹脹、腸鳴音減弱,心率加快、心音低鈍。

⑤低鈣血癥和低鎂血癥

活動性佝僂病患兒脫水酸中毒糾正後出現驚厥。

治療原則

總治療原則:

①預防脫水;

②糾正脫水;

③繼續飲食;

④合理用藥。

重症需到醫院治療。根據以上原則,病情輕、無明顯脫水的患兒在家庭治療,可採取以下措施。

病情輕、無脫水的秋季腹瀉患兒怎麼治療呢?看下面!

1、口服足夠的液體以預防脫水

口服補液鹽(ORS)溶液(新生兒慎用),年齡2歲,每天應提供ORS液 500ml;年齡2~10歲,每天應提供ORS液 1000ml;年齡10歲,ORS液能喝多少給多少,每天應提供ORS液 2000ml。

2、給寶寶足夠的食物以預防營養不良

①母乳餵養的寶寶繼續母乳餵養,可適當延長餵奶間隔時間。

②如寶寶不是母乳餵養,年齡在6個月以內,可用寶寶日常食用的奶或奶製品繼續餵養,用牛奶(或羊奶)加等量米湯或水稀釋,腹瀉好轉後漸恢復正常飲食,或用酸奶,也可用奶-穀類混合物,有條件者可更換為不含乳糖的奶粉。③如寶寶年齡在6個月以上,給予已經習慣的平常飲食,如粥、麵條或爛飯、蔬菜、魚或肉末等,需由少到多。可給適量新鮮水果汁或水果以補充鉀。年長兒則可進食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

④避免油膩的食物。

3、可選用的藥物:

①微生態調節制劑:常用的有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和糞鏈球菌等。

②腸粘膜保護製劑:吸附病原體,維持腸細胞正常吸收與分泌功能;與腸道粘液糖蛋白的相互作用,增強其屏障作用,以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擊。

家庭護理

1、認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秋天來了,小兒秋季性腹瀉的知識得趕緊掌握

2、嚴密觀察病情:

(1)監測體溫變化。

(2)觀察寶寶的神志、精神、皮膚彈性、前囪眼眶有無凹陷、尿量等臨床表現,評估寶寶脫水的程度,同時要動態觀察經過補充液體後脫水症狀是否得到改善。

(3)注意大便的變化:觀察記錄大便次數、顏色、性狀、量,做好動態比較,為補液方案和治療提供可靠依據。

3、調整飲食

腹瀉寶寶存在著消化功能紊亂,根據寶寶病情,合理安排飲食,達到減輕胃腸道負擔,恢復消化功能目的。一般在補充累積損失階段可暫禁食4~6小時(母乳餵養者除外),腹瀉次數減少後,給予流質或半流質如粥、麵條,少量多餐,隨著病情穩定和好轉,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

4、臀部護理

選用柔軟布類尿布,勤更換,每次使後用溫水清洗臀部並擦乾,局部皮膚髮紅處塗以5%揉痠軟膏或40%氧化鋅油並按摩片刻,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避免使用不透氣塑料布或橡皮布,防止尿布皮炎發生。

疾病預防

1、提倡母乳餵養,避免在夏季斷乳,改變飲食種類。適時適量添加輔食,合理餵養,乳食勿過飽,勿進難消化食物。

2、講究飲食衛生,飯前便後要洗手,食具要消毒。

3、注意氣候變化,及時添減衣被,避免受暑或著涼。

4、做好腹瀉寶寶的隔離治療及糞便消毒。

5、避免長期濫用抗生素,防止菌群失調而導致的腸炎。

6、保持空氣新鮮流通,溫度適宜。

7、控制飲食,適當減少乳食,頻繁嘔吐者應禁食8~12小時,隨病情好轉,逐漸恢復少量易消化的食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