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坐在船上的射洪

涪江 文小灰專欄 2017-04-25

前言:

父母們常給說1981年出生的孩子說,那一年7月漲大水,我們家外頭衝來一個大木盆,撿起來一看那裡面居然有個小娃娃......

位於涪江中游的射洪是暴雨的第二中心,涪江流量是有氣象記錄以來的第二高位,逼近民國34年(1945年)的最高水位,亦是見過之後射洪出現的最大洪水,也使1981年成為現代以來射洪降水量最多的年份。

◎撰文丨方輿射洪

◎所屬專題丨《影響射洪主要年份》


1981,坐在船上的射洪

隨著【方輿射洪】探尋射洪歷史的腳步步入80年代,7月份的專題今天已經做到第八期了,這段時間我們整理了大量零散化的資料,僅就我而言,對於八九十年代射洪的發展歷程有了很多新的認識,待本期專題做完之後分期與大家分享。

時間軸

被忽略的2013,射洪落選西部百強縣元年。

射洪2010,淪為雞肋的綿遂高速。

射洪2007,擴權強縣的歡呼與國企改制的曙光。

射洪2003,一箇中等城市的跨江之夢。

射洪,謝謝你的愛1999。

射洪1996,“BongBong車”開過的川中第一路。

射洪1987,發展交響曲的第一樂章。

1981,坐在船上的射洪

1洪水過程

7月9日到14日,射洪及周邊廣大區域出現罕見的連續6天的暴雨天氣過程,流域性的降水大大降低了下游的洩洪能力,加之7月初的降水致使土壤蓄水能力下降,觸發了一次令老射洪人印象深刻的洪水。

射洪天仙寺觀測站的三天內降水量達到150年最大值;1981年7月的洪水,導致射洪縣城區域全部被淹,洪水由城北郊外的一段潰堤衝入城區,這一段堤壩後來被射洪人形象的稱為“斷堤幹”。

洪水用北向南灌入射洪城區和整個太和鎮平壩,今天紫薇路一帶水位高達4-5米,老城區車路口水位也達到2米以上,射洪中學老校區被洪水淹沒超過1米,老省道以東的低窪區域都被洪水覆蓋。

由於涪江水位過高,導致水流出現大面積“倒灌”,導致整個涪江射洪段沿岸亦無一倖免。

圖為縣委房屋被淹

1981,坐在船上的射洪

2對射洪的影響

直接“受益”的是射洪陳舊的防洪堤壩,1982年2月太和鎮河堤整治工程動工,提高了城市的防洪能力。

1981年特大洪水之後,射洪開始了大規模的退耕還林、植樹造林工程,對於保持水土流失和抵禦洪水侵襲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和射洪眾多的頭銜相比,“全國植樹造林先進縣”的榮譽就顯得格外的實際。

包括檔案局在內大多數縣內主要部門都受到波及,除開經濟損失,文獻資料的損壞讓人感到十分的惋惜。

圖為人民醫院等地被淹

1981,坐在船上的射洪

圖為射洪磚瓦廠,今太和中學後門附近。

1981,坐在船上的射洪

3結語

1981年涪江流域及其周邊的特大洪水,僅就降水量而言並沒有進入前三位,暴雨中心的廣元的三日降水量多400度毫米,和2012年9月12日射洪兩小時300多毫米的強度想去甚遠。

與“910”不同的是,35年前的那場曠日持久的降水,是在射洪森林覆蓋率最低點和植樹造林面積最低的年份爆發的,因此1981年的特大洪水的發生,人類活動難逃其咎。

1981,坐在船上的射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