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風——夏收

扶風 攝影 農村 讀書 農業 陝西 扶風同城 2019-06-05

來源: 扶風百姓網

攝影團隊:扶風攝影家協會

攝影后期:bj行者

扶風——夏收
扶風——夏收

站在西觀山頂眺望周原大地。遠處的塔是5A級景區法門寺文化旅遊景區,那裡有聞名中外的佛教聖地—-法門寺。

扶風——夏收

"民之初生,自古沮漆"、"有卷者阿,飄風自南"、"居岐之陽,在渭之將"、"鳳凰明矣,於彼高崗"、"蒹蕸蒼蒼,白露為霜",《詩經》上的這些詩句,描述的都是三千年前的周原。“周原膴膴,如堇如飴”。遠古時期的周原就是一塊肥沃的土地!

扶風——夏收

兒時記憶中,每年到六月份,芒種剛過,在陝西關中平原,自東向西,田野一片金黃,天空中不時傳來"算黃算割"的陣陣叫聲,緊張的龍口奪食的夏收季節來臨了。

扶風——夏收
扶風——夏收
扶風——夏收
扶風——夏收

割麥、拉運、堆垛、碾場、揚場、晒麥、歸倉、賣糧”,麥收的過程無不應證那句古老的詩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自小經歷了牛、馬拉碌碡碾場、拖拉機拉碌碡碾場,“算黃算割”天上叫的歡,莊稼人地上乾的緊的場面,我回憶起那段經歷仍然心有餘悸,農業太落後,農村太苦,農民太可憐!

扶風——夏收
扶風——夏收
扶風——夏收

“遠也黃,近也黃,遍地麥穗翻金浪,社員們排成行,手拿鐮刀收割忙。”、“算黃算割,老婆纏腳”、“麥黃谷黃,繡女下床”。時令到了,莊稼人不分男女、老少,誰也不能閒著,於是城裡工作的單邊戶紛紛回家收麥,讀書的學生也放“忙假”(夏收假),成群結隊的甘谷“麥客”一潑接一潑湧入關中,構成一幅幅悲壯的麥收趕場圖。

扶風——夏收
扶風——夏收
扶風——夏收
扶風——夏收
扶風——夏收
扶風——夏收

關中天府之地,古時一年兩收、靠天吃飯。六月初,麥黃芒收,十天內要割、碾、脫、打、晒、收,入倉。然後整地:燒、翻、平、犁、施、種,玉米點種了,大忙告一段。過去,夏收要請麥客,麥子關東先熟,一路西來,百萬中原精壯跟著麥黃,從河南一直割到甘肅。現在的割麥機趕場,仍舊是這個節奏。

扶風——夏收

搶收是為趕種,自古有早種一日早收十天之說。大致下種三五日,大雨將至。陽光正好,突來惡雲,雷電交加,甘雨如注。之後五日一小雨,十日一大雨。偶遇旱年,一季三澆、三鋤、三施肥。機井抽灌,涇渭渠溉,成網水利,始於先秦。而今,關中平原最主要的灌溉工程是寶雞峽引渭(河)灌溉渠,始於寶雞市西關的福臨堡渠首分渭工程。從上個世紀70年代起,這條渠自寶雞始,一路東流,蜿蜒流淌過廣饒的八百里關中平原,滋養著沿途的老老少少。

扶風——夏收
扶風——夏收
扶風——夏收
扶風——夏收
扶風——夏收

農業機械化的今天,如果風調雨順的時候,夏收也就是三五天的光景。割麥機到不了的溝塬塄坎地帶,還得靠原始的鐮刀收割,公路上自然碾壓,用木杴藉助風力揚出麥粒。

扶風——夏收
扶風——夏收

揚場是個力氣活,更是個技術活。孩提時代,每到農忙時節,揚場一直是由父親和我來完成。

扶風——夏收
扶風——夏收

原始耕作時代,勞力是非常重要的,決定著一年收成的好壞,也決定著一個家庭的富裕和興旺。好多好多兒時夥伴就這樣早早失學了。能咬牙把孩子供著一直讀書的農村人,算是很少見很有遠見卓識的。感謝我的父母!

扶風——夏收
扶風——夏收
扶風——夏收
扶風——夏收

大黍在野貓的相機裡看拍的照片

作者簡介

瞬間定格永恆,鏡頭捕捉浪漫生活。扶風攝影家協會是由熱愛生活、渴望交流、愛好攝影的熱心群體組建而成,是攝影愛好者的快樂家園。行走周原大地,黃天厚土,民風古樸,一山一水,一花一葉總關情,尋找古老風物、尋找美的細節,每一幅攝影作品,都用心,用情、心念合一。那些美的感觀,美的律動,美的視覺衝擊,都能在方寸之地展現,攝影,是用心靈和大自然最真切的交流。攝影的快樂、攝影的成功都植根於那不懈的堅守和努力之中。攝影,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感官的愉悅,更是對人生的感悟,是靈魂的旅行。

扶風攝影家協會奉行豐富生活,交流學習,愉悅心情的宗旨,倡導文明雅緻、親近自然,堅持推廣和普及攝影知識、提高攝影水平,崇尚“自然、和諧、真誠、厚德、友愛”的人文精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