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
"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今天我們聊聊超級英雄。

2019年,超級英雄熱度不減。《復仇者聯盟4》全球總票房正式超越《阿凡達》,成為全球票房第一。

這是超級英雄的時代嗎?比起思考這個,“他們的本質是什麼?”似乎更值得一說——他們是超越人類的生物,他們做著我們做不到的事情。

看完你通常會覺得很爽,挫折有了,逆襲有了,失敗有了,最終的勝利有了,完美人生不過如此。總結來講,超級英雄們是一種不傷身的“精神鴉片”。

人類進步到這裡,也該戒了。

"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今天我們聊聊超級英雄。

2019年,超級英雄熱度不減。《復仇者聯盟4》全球總票房正式超越《阿凡達》,成為全球票房第一。

這是超級英雄的時代嗎?比起思考這個,“他們的本質是什麼?”似乎更值得一說——他們是超越人類的生物,他們做著我們做不到的事情。

看完你通常會覺得很爽,挫折有了,逆襲有了,失敗有了,最終的勝利有了,完美人生不過如此。總結來講,超級英雄們是一種不傷身的“精神鴉片”。

人類進步到這裡,也該戒了。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1. 商業和文化無高下之分?

不需要列舉票房,電影已經成了最普遍的娛樂方式。當然,商業巨亨漫威為了能把觀眾留在熒幕前,用盡辦法:人物交織、風格特色、彩蛋、政治正確......這一系列運作的流程,和文化無關。而是一次資本的運作典範。

很多東西無法深究。比如《復聯3》中有一條這樣的設定:滅霸制定了宇宙可持續發展方針,超級英雄們負責阻撓——一場“計劃生育引發的慘案”,其實這個設定蠻有意思的:傳統反派被賦予正派的動機,進入灰色地帶。

然而,你會看到電影大半部分成了超級英雄的“走秀場”。漫威電影何以如此?說到底,“深刻”從來都不是賣點。講多了,怕觀眾老爺們不愛看。

"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今天我們聊聊超級英雄。

2019年,超級英雄熱度不減。《復仇者聯盟4》全球總票房正式超越《阿凡達》,成為全球票房第一。

這是超級英雄的時代嗎?比起思考這個,“他們的本質是什麼?”似乎更值得一說——他們是超越人類的生物,他們做著我們做不到的事情。

看完你通常會覺得很爽,挫折有了,逆襲有了,失敗有了,最終的勝利有了,完美人生不過如此。總結來講,超級英雄們是一種不傷身的“精神鴉片”。

人類進步到這裡,也該戒了。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1. 商業和文化無高下之分?

不需要列舉票房,電影已經成了最普遍的娛樂方式。當然,商業巨亨漫威為了能把觀眾留在熒幕前,用盡辦法:人物交織、風格特色、彩蛋、政治正確......這一系列運作的流程,和文化無關。而是一次資本的運作典範。

很多東西無法深究。比如《復聯3》中有一條這樣的設定:滅霸制定了宇宙可持續發展方針,超級英雄們負責阻撓——一場“計劃生育引發的慘案”,其實這個設定蠻有意思的:傳統反派被賦予正派的動機,進入灰色地帶。

然而,你會看到電影大半部分成了超級英雄的“走秀場”。漫威電影何以如此?說到底,“深刻”從來都不是賣點。講多了,怕觀眾老爺們不愛看。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當然,深刻和不深刻都是必要存在,就像一個電影裡面需要各種各樣的角色。但這個“角色”是什麼,是一件值得好好思索的事情。

根據今天的主流語境,接受多元是最基本的素質之一。這點我同意。可有一點——沒有好壞,但絕對有高下。你可以同時聽貝多芬和抖音神曲,但你硬要說它們難分伯仲。我建議,最好不要這樣說。

商業片是什麼?講電影分類的時候,我們分為商業片和文藝片。當然,商業片是好萊塢的產物,起源於1930年大蕭條前夜,被後人成為“爵士時代”。最明顯的特點是什麼?傳統的清教徒道德土崩瓦解,享樂主義大行其道。用菲茨傑拉德的話說,“這是一個奇蹟的時代,一個藝術的時代,一個揮金如土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嘲諷的時代。”

這樣的環境下,商業片應勢而生。預算少,時長短,且娛樂性十足。所有的導演都遵循一個法則:最高效的提供具有娛樂性的內容。而且是近乎必然的“套路化”。總結來講,商業片是一種低風險,低門檻,適合商業推廣的商品。如果你瞭解目前流行音樂市場,你大概能從其中看到相似處。

所以,當廣大“電影愛好者”憤憤不平:為什麼要給電影分類型?搞的水火不相容?時,你大可以說,本來就不是一種東西。說白了,一個是電影,一個是商品,如何相提並論?

"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今天我們聊聊超級英雄。

2019年,超級英雄熱度不減。《復仇者聯盟4》全球總票房正式超越《阿凡達》,成為全球票房第一。

這是超級英雄的時代嗎?比起思考這個,“他們的本質是什麼?”似乎更值得一說——他們是超越人類的生物,他們做著我們做不到的事情。

看完你通常會覺得很爽,挫折有了,逆襲有了,失敗有了,最終的勝利有了,完美人生不過如此。總結來講,超級英雄們是一種不傷身的“精神鴉片”。

人類進步到這裡,也該戒了。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1. 商業和文化無高下之分?

不需要列舉票房,電影已經成了最普遍的娛樂方式。當然,商業巨亨漫威為了能把觀眾留在熒幕前,用盡辦法:人物交織、風格特色、彩蛋、政治正確......這一系列運作的流程,和文化無關。而是一次資本的運作典範。

很多東西無法深究。比如《復聯3》中有一條這樣的設定:滅霸制定了宇宙可持續發展方針,超級英雄們負責阻撓——一場“計劃生育引發的慘案”,其實這個設定蠻有意思的:傳統反派被賦予正派的動機,進入灰色地帶。

然而,你會看到電影大半部分成了超級英雄的“走秀場”。漫威電影何以如此?說到底,“深刻”從來都不是賣點。講多了,怕觀眾老爺們不愛看。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當然,深刻和不深刻都是必要存在,就像一個電影裡面需要各種各樣的角色。但這個“角色”是什麼,是一件值得好好思索的事情。

根據今天的主流語境,接受多元是最基本的素質之一。這點我同意。可有一點——沒有好壞,但絕對有高下。你可以同時聽貝多芬和抖音神曲,但你硬要說它們難分伯仲。我建議,最好不要這樣說。

商業片是什麼?講電影分類的時候,我們分為商業片和文藝片。當然,商業片是好萊塢的產物,起源於1930年大蕭條前夜,被後人成為“爵士時代”。最明顯的特點是什麼?傳統的清教徒道德土崩瓦解,享樂主義大行其道。用菲茨傑拉德的話說,“這是一個奇蹟的時代,一個藝術的時代,一個揮金如土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嘲諷的時代。”

這樣的環境下,商業片應勢而生。預算少,時長短,且娛樂性十足。所有的導演都遵循一個法則:最高效的提供具有娛樂性的內容。而且是近乎必然的“套路化”。總結來講,商業片是一種低風險,低門檻,適合商業推廣的商品。如果你瞭解目前流行音樂市場,你大概能從其中看到相似處。

所以,當廣大“電影愛好者”憤憤不平:為什麼要給電影分類型?搞的水火不相容?時,你大可以說,本來就不是一種東西。說白了,一個是電影,一個是商品,如何相提並論?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當然,我對商業沒意見,對商品也沒意見,更不會跟錢過不去,認其為骯髒之物。但我對商業運行給現代人造成的誤導深惡痛絕,好像這是一個消遣與嚴肅平等的時代,提供思想價值的內容,和逗人一笑或一哭的東西,被類比為一個人好吃甜,一個人好吃鹹,並無高低之分。這難道不是最大的不公平嗎?

你當然可以說古典樂也是當年的流行音樂,但你要用《學貓叫》和《命運交響曲》相提並論,貝多芬都會氣到吐血。

想要聊藝術,放下錢再說。

"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今天我們聊聊超級英雄。

2019年,超級英雄熱度不減。《復仇者聯盟4》全球總票房正式超越《阿凡達》,成為全球票房第一。

這是超級英雄的時代嗎?比起思考這個,“他們的本質是什麼?”似乎更值得一說——他們是超越人類的生物,他們做著我們做不到的事情。

看完你通常會覺得很爽,挫折有了,逆襲有了,失敗有了,最終的勝利有了,完美人生不過如此。總結來講,超級英雄們是一種不傷身的“精神鴉片”。

人類進步到這裡,也該戒了。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1. 商業和文化無高下之分?

不需要列舉票房,電影已經成了最普遍的娛樂方式。當然,商業巨亨漫威為了能把觀眾留在熒幕前,用盡辦法:人物交織、風格特色、彩蛋、政治正確......這一系列運作的流程,和文化無關。而是一次資本的運作典範。

很多東西無法深究。比如《復聯3》中有一條這樣的設定:滅霸制定了宇宙可持續發展方針,超級英雄們負責阻撓——一場“計劃生育引發的慘案”,其實這個設定蠻有意思的:傳統反派被賦予正派的動機,進入灰色地帶。

然而,你會看到電影大半部分成了超級英雄的“走秀場”。漫威電影何以如此?說到底,“深刻”從來都不是賣點。講多了,怕觀眾老爺們不愛看。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當然,深刻和不深刻都是必要存在,就像一個電影裡面需要各種各樣的角色。但這個“角色”是什麼,是一件值得好好思索的事情。

根據今天的主流語境,接受多元是最基本的素質之一。這點我同意。可有一點——沒有好壞,但絕對有高下。你可以同時聽貝多芬和抖音神曲,但你硬要說它們難分伯仲。我建議,最好不要這樣說。

商業片是什麼?講電影分類的時候,我們分為商業片和文藝片。當然,商業片是好萊塢的產物,起源於1930年大蕭條前夜,被後人成為“爵士時代”。最明顯的特點是什麼?傳統的清教徒道德土崩瓦解,享樂主義大行其道。用菲茨傑拉德的話說,“這是一個奇蹟的時代,一個藝術的時代,一個揮金如土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嘲諷的時代。”

這樣的環境下,商業片應勢而生。預算少,時長短,且娛樂性十足。所有的導演都遵循一個法則:最高效的提供具有娛樂性的內容。而且是近乎必然的“套路化”。總結來講,商業片是一種低風險,低門檻,適合商業推廣的商品。如果你瞭解目前流行音樂市場,你大概能從其中看到相似處。

所以,當廣大“電影愛好者”憤憤不平:為什麼要給電影分類型?搞的水火不相容?時,你大可以說,本來就不是一種東西。說白了,一個是電影,一個是商品,如何相提並論?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當然,我對商業沒意見,對商品也沒意見,更不會跟錢過不去,認其為骯髒之物。但我對商業運行給現代人造成的誤導深惡痛絕,好像這是一個消遣與嚴肅平等的時代,提供思想價值的內容,和逗人一笑或一哭的東西,被類比為一個人好吃甜,一個人好吃鹹,並無高低之分。這難道不是最大的不公平嗎?

你當然可以說古典樂也是當年的流行音樂,但你要用《學貓叫》和《命運交響曲》相提並論,貝多芬都會氣到吐血。

想要聊藝術,放下錢再說。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2. 即生效的快樂,殺死你的好奇和審美

現代生活充滿了立即起效之物,刷逗音讓你在10秒內笑出來,打遊戲10分鐘一次擊殺,娛樂電影也是滿滿都是反轉、笑點、哭點、槽點,用力討好觀眾:“快來看我呀,你看我多有趣!”。

這樣的東西越來越快,越來越密集。導致什麼呢?稍微有點門檻的東西,稍微需要理解的東西,不管是書籍還是電影,甚至一篇公眾號文章,人們都不想投入精力。

就拿《路邊野餐》舉例,吐槽的人太多了。作為太典型的文藝片來說,確實曲高和寡。我不做評價。但這些人中,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沒看完,或者是兩倍速的囫圇吞棗。其他不說,評價一部電影好壞最基本的,難道不是看完這部電影嗎?

當然,在這個抖音橫行,紙質書消失,網絡爽文遍地的環境下,我這點都是苛求。

"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今天我們聊聊超級英雄。

2019年,超級英雄熱度不減。《復仇者聯盟4》全球總票房正式超越《阿凡達》,成為全球票房第一。

這是超級英雄的時代嗎?比起思考這個,“他們的本質是什麼?”似乎更值得一說——他們是超越人類的生物,他們做著我們做不到的事情。

看完你通常會覺得很爽,挫折有了,逆襲有了,失敗有了,最終的勝利有了,完美人生不過如此。總結來講,超級英雄們是一種不傷身的“精神鴉片”。

人類進步到這裡,也該戒了。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1. 商業和文化無高下之分?

不需要列舉票房,電影已經成了最普遍的娛樂方式。當然,商業巨亨漫威為了能把觀眾留在熒幕前,用盡辦法:人物交織、風格特色、彩蛋、政治正確......這一系列運作的流程,和文化無關。而是一次資本的運作典範。

很多東西無法深究。比如《復聯3》中有一條這樣的設定:滅霸制定了宇宙可持續發展方針,超級英雄們負責阻撓——一場“計劃生育引發的慘案”,其實這個設定蠻有意思的:傳統反派被賦予正派的動機,進入灰色地帶。

然而,你會看到電影大半部分成了超級英雄的“走秀場”。漫威電影何以如此?說到底,“深刻”從來都不是賣點。講多了,怕觀眾老爺們不愛看。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當然,深刻和不深刻都是必要存在,就像一個電影裡面需要各種各樣的角色。但這個“角色”是什麼,是一件值得好好思索的事情。

根據今天的主流語境,接受多元是最基本的素質之一。這點我同意。可有一點——沒有好壞,但絕對有高下。你可以同時聽貝多芬和抖音神曲,但你硬要說它們難分伯仲。我建議,最好不要這樣說。

商業片是什麼?講電影分類的時候,我們分為商業片和文藝片。當然,商業片是好萊塢的產物,起源於1930年大蕭條前夜,被後人成為“爵士時代”。最明顯的特點是什麼?傳統的清教徒道德土崩瓦解,享樂主義大行其道。用菲茨傑拉德的話說,“這是一個奇蹟的時代,一個藝術的時代,一個揮金如土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嘲諷的時代。”

這樣的環境下,商業片應勢而生。預算少,時長短,且娛樂性十足。所有的導演都遵循一個法則:最高效的提供具有娛樂性的內容。而且是近乎必然的“套路化”。總結來講,商業片是一種低風險,低門檻,適合商業推廣的商品。如果你瞭解目前流行音樂市場,你大概能從其中看到相似處。

所以,當廣大“電影愛好者”憤憤不平:為什麼要給電影分類型?搞的水火不相容?時,你大可以說,本來就不是一種東西。說白了,一個是電影,一個是商品,如何相提並論?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當然,我對商業沒意見,對商品也沒意見,更不會跟錢過不去,認其為骯髒之物。但我對商業運行給現代人造成的誤導深惡痛絕,好像這是一個消遣與嚴肅平等的時代,提供思想價值的內容,和逗人一笑或一哭的東西,被類比為一個人好吃甜,一個人好吃鹹,並無高低之分。這難道不是最大的不公平嗎?

你當然可以說古典樂也是當年的流行音樂,但你要用《學貓叫》和《命運交響曲》相提並論,貝多芬都會氣到吐血。

想要聊藝術,放下錢再說。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2. 即生效的快樂,殺死你的好奇和審美

現代生活充滿了立即起效之物,刷逗音讓你在10秒內笑出來,打遊戲10分鐘一次擊殺,娛樂電影也是滿滿都是反轉、笑點、哭點、槽點,用力討好觀眾:“快來看我呀,你看我多有趣!”。

這樣的東西越來越快,越來越密集。導致什麼呢?稍微有點門檻的東西,稍微需要理解的東西,不管是書籍還是電影,甚至一篇公眾號文章,人們都不想投入精力。

就拿《路邊野餐》舉例,吐槽的人太多了。作為太典型的文藝片來說,確實曲高和寡。我不做評價。但這些人中,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沒看完,或者是兩倍速的囫圇吞棗。其他不說,評價一部電影好壞最基本的,難道不是看完這部電影嗎?

當然,在這個抖音橫行,紙質書消失,網絡爽文遍地的環境下,我這點都是苛求。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今天的人最沒有好奇心,以前那個吃不飽飯的年代,一個窮孩子看了一部電影,惦記了整個少年時期的“法國麵包”,和“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的?”你可以說是一種“貪婪”,不光是食物,對知識的貪戀,我理解為生命力的象徵。反觀我們今天,沒有人會懷帶這種期冀生活。早就嘗過了,再不濟,也看過了。好奇心沒了,生命力也隨之消失。

看到這裡,應該有人不同意:“我每天看那麼多東西,都不算好奇嗎?”遺憾的是,美國隊長和敵人大打一架,這不算好奇心,畢竟你知道最後結局都是贏的。但你樂在其中,因為人總歸是享受“似曾相識”的,比如一段旋律,沒有音樂審美的人覺得好聽,常常是因為“我曾經聽過類似的旋律”。現在市場上的流行歌曲,大多是如此。

"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今天我們聊聊超級英雄。

2019年,超級英雄熱度不減。《復仇者聯盟4》全球總票房正式超越《阿凡達》,成為全球票房第一。

這是超級英雄的時代嗎?比起思考這個,“他們的本質是什麼?”似乎更值得一說——他們是超越人類的生物,他們做著我們做不到的事情。

看完你通常會覺得很爽,挫折有了,逆襲有了,失敗有了,最終的勝利有了,完美人生不過如此。總結來講,超級英雄們是一種不傷身的“精神鴉片”。

人類進步到這裡,也該戒了。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1. 商業和文化無高下之分?

不需要列舉票房,電影已經成了最普遍的娛樂方式。當然,商業巨亨漫威為了能把觀眾留在熒幕前,用盡辦法:人物交織、風格特色、彩蛋、政治正確......這一系列運作的流程,和文化無關。而是一次資本的運作典範。

很多東西無法深究。比如《復聯3》中有一條這樣的設定:滅霸制定了宇宙可持續發展方針,超級英雄們負責阻撓——一場“計劃生育引發的慘案”,其實這個設定蠻有意思的:傳統反派被賦予正派的動機,進入灰色地帶。

然而,你會看到電影大半部分成了超級英雄的“走秀場”。漫威電影何以如此?說到底,“深刻”從來都不是賣點。講多了,怕觀眾老爺們不愛看。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當然,深刻和不深刻都是必要存在,就像一個電影裡面需要各種各樣的角色。但這個“角色”是什麼,是一件值得好好思索的事情。

根據今天的主流語境,接受多元是最基本的素質之一。這點我同意。可有一點——沒有好壞,但絕對有高下。你可以同時聽貝多芬和抖音神曲,但你硬要說它們難分伯仲。我建議,最好不要這樣說。

商業片是什麼?講電影分類的時候,我們分為商業片和文藝片。當然,商業片是好萊塢的產物,起源於1930年大蕭條前夜,被後人成為“爵士時代”。最明顯的特點是什麼?傳統的清教徒道德土崩瓦解,享樂主義大行其道。用菲茨傑拉德的話說,“這是一個奇蹟的時代,一個藝術的時代,一個揮金如土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嘲諷的時代。”

這樣的環境下,商業片應勢而生。預算少,時長短,且娛樂性十足。所有的導演都遵循一個法則:最高效的提供具有娛樂性的內容。而且是近乎必然的“套路化”。總結來講,商業片是一種低風險,低門檻,適合商業推廣的商品。如果你瞭解目前流行音樂市場,你大概能從其中看到相似處。

所以,當廣大“電影愛好者”憤憤不平:為什麼要給電影分類型?搞的水火不相容?時,你大可以說,本來就不是一種東西。說白了,一個是電影,一個是商品,如何相提並論?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當然,我對商業沒意見,對商品也沒意見,更不會跟錢過不去,認其為骯髒之物。但我對商業運行給現代人造成的誤導深惡痛絕,好像這是一個消遣與嚴肅平等的時代,提供思想價值的內容,和逗人一笑或一哭的東西,被類比為一個人好吃甜,一個人好吃鹹,並無高低之分。這難道不是最大的不公平嗎?

你當然可以說古典樂也是當年的流行音樂,但你要用《學貓叫》和《命運交響曲》相提並論,貝多芬都會氣到吐血。

想要聊藝術,放下錢再說。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2. 即生效的快樂,殺死你的好奇和審美

現代生活充滿了立即起效之物,刷逗音讓你在10秒內笑出來,打遊戲10分鐘一次擊殺,娛樂電影也是滿滿都是反轉、笑點、哭點、槽點,用力討好觀眾:“快來看我呀,你看我多有趣!”。

這樣的東西越來越快,越來越密集。導致什麼呢?稍微有點門檻的東西,稍微需要理解的東西,不管是書籍還是電影,甚至一篇公眾號文章,人們都不想投入精力。

就拿《路邊野餐》舉例,吐槽的人太多了。作為太典型的文藝片來說,確實曲高和寡。我不做評價。但這些人中,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沒看完,或者是兩倍速的囫圇吞棗。其他不說,評價一部電影好壞最基本的,難道不是看完這部電影嗎?

當然,在這個抖音橫行,紙質書消失,網絡爽文遍地的環境下,我這點都是苛求。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今天的人最沒有好奇心,以前那個吃不飽飯的年代,一個窮孩子看了一部電影,惦記了整個少年時期的“法國麵包”,和“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的?”你可以說是一種“貪婪”,不光是食物,對知識的貪戀,我理解為生命力的象徵。反觀我們今天,沒有人會懷帶這種期冀生活。早就嘗過了,再不濟,也看過了。好奇心沒了,生命力也隨之消失。

看到這裡,應該有人不同意:“我每天看那麼多東西,都不算好奇嗎?”遺憾的是,美國隊長和敵人大打一架,這不算好奇心,畢竟你知道最後結局都是贏的。但你樂在其中,因為人總歸是享受“似曾相識”的,比如一段旋律,沒有音樂審美的人覺得好聽,常常是因為“我曾經聽過類似的旋律”。現在市場上的流行歌曲,大多是如此。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長此以往,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空白。屏幕裡什麼都有,你漸漸丟了自己的“主心骨”,即所謂靈魂。

我說的這事恐怕沒那麼難接受,你大概也會在某一刻感覺到:人們一邊以之前從未有過的密集程度娛樂著,一邊承受著前所未有的空虛和失落。

當然,陷入其中的時候你只會是一陣忘乎所以的自我陶醉。相信你也明白,每一個陶醉上頭的時刻,都站著一個在背後數錢的人,他們負責販賣人性,吸取你的靈魂換錢,而這些人,才是這場商業遊戲的主導者。

"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今天我們聊聊超級英雄。

2019年,超級英雄熱度不減。《復仇者聯盟4》全球總票房正式超越《阿凡達》,成為全球票房第一。

這是超級英雄的時代嗎?比起思考這個,“他們的本質是什麼?”似乎更值得一說——他們是超越人類的生物,他們做著我們做不到的事情。

看完你通常會覺得很爽,挫折有了,逆襲有了,失敗有了,最終的勝利有了,完美人生不過如此。總結來講,超級英雄們是一種不傷身的“精神鴉片”。

人類進步到這裡,也該戒了。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1. 商業和文化無高下之分?

不需要列舉票房,電影已經成了最普遍的娛樂方式。當然,商業巨亨漫威為了能把觀眾留在熒幕前,用盡辦法:人物交織、風格特色、彩蛋、政治正確......這一系列運作的流程,和文化無關。而是一次資本的運作典範。

很多東西無法深究。比如《復聯3》中有一條這樣的設定:滅霸制定了宇宙可持續發展方針,超級英雄們負責阻撓——一場“計劃生育引發的慘案”,其實這個設定蠻有意思的:傳統反派被賦予正派的動機,進入灰色地帶。

然而,你會看到電影大半部分成了超級英雄的“走秀場”。漫威電影何以如此?說到底,“深刻”從來都不是賣點。講多了,怕觀眾老爺們不愛看。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當然,深刻和不深刻都是必要存在,就像一個電影裡面需要各種各樣的角色。但這個“角色”是什麼,是一件值得好好思索的事情。

根據今天的主流語境,接受多元是最基本的素質之一。這點我同意。可有一點——沒有好壞,但絕對有高下。你可以同時聽貝多芬和抖音神曲,但你硬要說它們難分伯仲。我建議,最好不要這樣說。

商業片是什麼?講電影分類的時候,我們分為商業片和文藝片。當然,商業片是好萊塢的產物,起源於1930年大蕭條前夜,被後人成為“爵士時代”。最明顯的特點是什麼?傳統的清教徒道德土崩瓦解,享樂主義大行其道。用菲茨傑拉德的話說,“這是一個奇蹟的時代,一個藝術的時代,一個揮金如土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嘲諷的時代。”

這樣的環境下,商業片應勢而生。預算少,時長短,且娛樂性十足。所有的導演都遵循一個法則:最高效的提供具有娛樂性的內容。而且是近乎必然的“套路化”。總結來講,商業片是一種低風險,低門檻,適合商業推廣的商品。如果你瞭解目前流行音樂市場,你大概能從其中看到相似處。

所以,當廣大“電影愛好者”憤憤不平:為什麼要給電影分類型?搞的水火不相容?時,你大可以說,本來就不是一種東西。說白了,一個是電影,一個是商品,如何相提並論?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當然,我對商業沒意見,對商品也沒意見,更不會跟錢過不去,認其為骯髒之物。但我對商業運行給現代人造成的誤導深惡痛絕,好像這是一個消遣與嚴肅平等的時代,提供思想價值的內容,和逗人一笑或一哭的東西,被類比為一個人好吃甜,一個人好吃鹹,並無高低之分。這難道不是最大的不公平嗎?

你當然可以說古典樂也是當年的流行音樂,但你要用《學貓叫》和《命運交響曲》相提並論,貝多芬都會氣到吐血。

想要聊藝術,放下錢再說。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2. 即生效的快樂,殺死你的好奇和審美

現代生活充滿了立即起效之物,刷逗音讓你在10秒內笑出來,打遊戲10分鐘一次擊殺,娛樂電影也是滿滿都是反轉、笑點、哭點、槽點,用力討好觀眾:“快來看我呀,你看我多有趣!”。

這樣的東西越來越快,越來越密集。導致什麼呢?稍微有點門檻的東西,稍微需要理解的東西,不管是書籍還是電影,甚至一篇公眾號文章,人們都不想投入精力。

就拿《路邊野餐》舉例,吐槽的人太多了。作為太典型的文藝片來說,確實曲高和寡。我不做評價。但這些人中,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沒看完,或者是兩倍速的囫圇吞棗。其他不說,評價一部電影好壞最基本的,難道不是看完這部電影嗎?

當然,在這個抖音橫行,紙質書消失,網絡爽文遍地的環境下,我這點都是苛求。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今天的人最沒有好奇心,以前那個吃不飽飯的年代,一個窮孩子看了一部電影,惦記了整個少年時期的“法國麵包”,和“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的?”你可以說是一種“貪婪”,不光是食物,對知識的貪戀,我理解為生命力的象徵。反觀我們今天,沒有人會懷帶這種期冀生活。早就嘗過了,再不濟,也看過了。好奇心沒了,生命力也隨之消失。

看到這裡,應該有人不同意:“我每天看那麼多東西,都不算好奇嗎?”遺憾的是,美國隊長和敵人大打一架,這不算好奇心,畢竟你知道最後結局都是贏的。但你樂在其中,因為人總歸是享受“似曾相識”的,比如一段旋律,沒有音樂審美的人覺得好聽,常常是因為“我曾經聽過類似的旋律”。現在市場上的流行歌曲,大多是如此。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長此以往,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空白。屏幕裡什麼都有,你漸漸丟了自己的“主心骨”,即所謂靈魂。

我說的這事恐怕沒那麼難接受,你大概也會在某一刻感覺到:人們一邊以之前從未有過的密集程度娛樂著,一邊承受著前所未有的空虛和失落。

當然,陷入其中的時候你只會是一陣忘乎所以的自我陶醉。相信你也明白,每一個陶醉上頭的時刻,都站著一個在背後數錢的人,他們負責販賣人性,吸取你的靈魂換錢,而這些人,才是這場商業遊戲的主導者。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失去思想能力的青年人是很好掌控的。

電影《發條橙》說: “不需要讓青少年有判斷力和批判力。只要給他們汽車摩托、美麗的明星、 刺激的音樂、流行的服飾,以及對同伴的競爭意識就行了。”

自由意志和原始慾望,這是一個永恆的問題。赫胥黎在《美麗新世界》中呈現的就是這麼一個“烏托邦”的世界,很諷刺的是,令人憂心忡忡的《1984》並沒有來到,而美麗新世界卻逐漸成為現實。

超級英雄的存在當然有意義,它為每個時代提供精神逃遁的空間。事實上,你在其中找不到什麼,相信我。

"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今天我們聊聊超級英雄。

2019年,超級英雄熱度不減。《復仇者聯盟4》全球總票房正式超越《阿凡達》,成為全球票房第一。

這是超級英雄的時代嗎?比起思考這個,“他們的本質是什麼?”似乎更值得一說——他們是超越人類的生物,他們做著我們做不到的事情。

看完你通常會覺得很爽,挫折有了,逆襲有了,失敗有了,最終的勝利有了,完美人生不過如此。總結來講,超級英雄們是一種不傷身的“精神鴉片”。

人類進步到這裡,也該戒了。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1. 商業和文化無高下之分?

不需要列舉票房,電影已經成了最普遍的娛樂方式。當然,商業巨亨漫威為了能把觀眾留在熒幕前,用盡辦法:人物交織、風格特色、彩蛋、政治正確......這一系列運作的流程,和文化無關。而是一次資本的運作典範。

很多東西無法深究。比如《復聯3》中有一條這樣的設定:滅霸制定了宇宙可持續發展方針,超級英雄們負責阻撓——一場“計劃生育引發的慘案”,其實這個設定蠻有意思的:傳統反派被賦予正派的動機,進入灰色地帶。

然而,你會看到電影大半部分成了超級英雄的“走秀場”。漫威電影何以如此?說到底,“深刻”從來都不是賣點。講多了,怕觀眾老爺們不愛看。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當然,深刻和不深刻都是必要存在,就像一個電影裡面需要各種各樣的角色。但這個“角色”是什麼,是一件值得好好思索的事情。

根據今天的主流語境,接受多元是最基本的素質之一。這點我同意。可有一點——沒有好壞,但絕對有高下。你可以同時聽貝多芬和抖音神曲,但你硬要說它們難分伯仲。我建議,最好不要這樣說。

商業片是什麼?講電影分類的時候,我們分為商業片和文藝片。當然,商業片是好萊塢的產物,起源於1930年大蕭條前夜,被後人成為“爵士時代”。最明顯的特點是什麼?傳統的清教徒道德土崩瓦解,享樂主義大行其道。用菲茨傑拉德的話說,“這是一個奇蹟的時代,一個藝術的時代,一個揮金如土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嘲諷的時代。”

這樣的環境下,商業片應勢而生。預算少,時長短,且娛樂性十足。所有的導演都遵循一個法則:最高效的提供具有娛樂性的內容。而且是近乎必然的“套路化”。總結來講,商業片是一種低風險,低門檻,適合商業推廣的商品。如果你瞭解目前流行音樂市場,你大概能從其中看到相似處。

所以,當廣大“電影愛好者”憤憤不平:為什麼要給電影分類型?搞的水火不相容?時,你大可以說,本來就不是一種東西。說白了,一個是電影,一個是商品,如何相提並論?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當然,我對商業沒意見,對商品也沒意見,更不會跟錢過不去,認其為骯髒之物。但我對商業運行給現代人造成的誤導深惡痛絕,好像這是一個消遣與嚴肅平等的時代,提供思想價值的內容,和逗人一笑或一哭的東西,被類比為一個人好吃甜,一個人好吃鹹,並無高低之分。這難道不是最大的不公平嗎?

你當然可以說古典樂也是當年的流行音樂,但你要用《學貓叫》和《命運交響曲》相提並論,貝多芬都會氣到吐血。

想要聊藝術,放下錢再說。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2. 即生效的快樂,殺死你的好奇和審美

現代生活充滿了立即起效之物,刷逗音讓你在10秒內笑出來,打遊戲10分鐘一次擊殺,娛樂電影也是滿滿都是反轉、笑點、哭點、槽點,用力討好觀眾:“快來看我呀,你看我多有趣!”。

這樣的東西越來越快,越來越密集。導致什麼呢?稍微有點門檻的東西,稍微需要理解的東西,不管是書籍還是電影,甚至一篇公眾號文章,人們都不想投入精力。

就拿《路邊野餐》舉例,吐槽的人太多了。作為太典型的文藝片來說,確實曲高和寡。我不做評價。但這些人中,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沒看完,或者是兩倍速的囫圇吞棗。其他不說,評價一部電影好壞最基本的,難道不是看完這部電影嗎?

當然,在這個抖音橫行,紙質書消失,網絡爽文遍地的環境下,我這點都是苛求。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今天的人最沒有好奇心,以前那個吃不飽飯的年代,一個窮孩子看了一部電影,惦記了整個少年時期的“法國麵包”,和“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的?”你可以說是一種“貪婪”,不光是食物,對知識的貪戀,我理解為生命力的象徵。反觀我們今天,沒有人會懷帶這種期冀生活。早就嘗過了,再不濟,也看過了。好奇心沒了,生命力也隨之消失。

看到這裡,應該有人不同意:“我每天看那麼多東西,都不算好奇嗎?”遺憾的是,美國隊長和敵人大打一架,這不算好奇心,畢竟你知道最後結局都是贏的。但你樂在其中,因為人總歸是享受“似曾相識”的,比如一段旋律,沒有音樂審美的人覺得好聽,常常是因為“我曾經聽過類似的旋律”。現在市場上的流行歌曲,大多是如此。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長此以往,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空白。屏幕裡什麼都有,你漸漸丟了自己的“主心骨”,即所謂靈魂。

我說的這事恐怕沒那麼難接受,你大概也會在某一刻感覺到:人們一邊以之前從未有過的密集程度娛樂著,一邊承受著前所未有的空虛和失落。

當然,陷入其中的時候你只會是一陣忘乎所以的自我陶醉。相信你也明白,每一個陶醉上頭的時刻,都站著一個在背後數錢的人,他們負責販賣人性,吸取你的靈魂換錢,而這些人,才是這場商業遊戲的主導者。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失去思想能力的青年人是很好掌控的。

電影《發條橙》說: “不需要讓青少年有判斷力和批判力。只要給他們汽車摩托、美麗的明星、 刺激的音樂、流行的服飾,以及對同伴的競爭意識就行了。”

自由意志和原始慾望,這是一個永恆的問題。赫胥黎在《美麗新世界》中呈現的就是這麼一個“烏托邦”的世界,很諷刺的是,令人憂心忡忡的《1984》並沒有來到,而美麗新世界卻逐漸成為現實。

超級英雄的存在當然有意義,它為每個時代提供精神逃遁的空間。事實上,你在其中找不到什麼,相信我。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3. 世界不需要超級英雄,但需要英雄

這個時代最缺的是英雄,最不缺的也是英雄。那麼問題來了,超級英雄是什麼?

2011年,你約了喜歡的妹子去看《美國隊長》,你不敢牽她的手,不敢吃她手裡的爆米花,你看著斯蒂文從瘦弱屌絲男變成肌肉男,開始偷偷幻想,自己也能如此。

2014年,你工作了,想要去上海,工作、房子都基本敲定。家那邊傳消息來:你外婆快不行,回來吧!那天晚上你買了一張《銀河護衛隊》的票,聽他們說很好笑,可你愣是沒笑出來。

2019年,《驚奇隊長》上映,片頭致敬 stan 讓你泣不成聲。彼時,見識過生活的你,早就知道,哪裡有什麼超級英雄?活下去,且還像個人。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這一場關於超級英雄的夢,也該醒了。

"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今天我們聊聊超級英雄。

2019年,超級英雄熱度不減。《復仇者聯盟4》全球總票房正式超越《阿凡達》,成為全球票房第一。

這是超級英雄的時代嗎?比起思考這個,“他們的本質是什麼?”似乎更值得一說——他們是超越人類的生物,他們做著我們做不到的事情。

看完你通常會覺得很爽,挫折有了,逆襲有了,失敗有了,最終的勝利有了,完美人生不過如此。總結來講,超級英雄們是一種不傷身的“精神鴉片”。

人類進步到這裡,也該戒了。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1. 商業和文化無高下之分?

不需要列舉票房,電影已經成了最普遍的娛樂方式。當然,商業巨亨漫威為了能把觀眾留在熒幕前,用盡辦法:人物交織、風格特色、彩蛋、政治正確......這一系列運作的流程,和文化無關。而是一次資本的運作典範。

很多東西無法深究。比如《復聯3》中有一條這樣的設定:滅霸制定了宇宙可持續發展方針,超級英雄們負責阻撓——一場“計劃生育引發的慘案”,其實這個設定蠻有意思的:傳統反派被賦予正派的動機,進入灰色地帶。

然而,你會看到電影大半部分成了超級英雄的“走秀場”。漫威電影何以如此?說到底,“深刻”從來都不是賣點。講多了,怕觀眾老爺們不愛看。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當然,深刻和不深刻都是必要存在,就像一個電影裡面需要各種各樣的角色。但這個“角色”是什麼,是一件值得好好思索的事情。

根據今天的主流語境,接受多元是最基本的素質之一。這點我同意。可有一點——沒有好壞,但絕對有高下。你可以同時聽貝多芬和抖音神曲,但你硬要說它們難分伯仲。我建議,最好不要這樣說。

商業片是什麼?講電影分類的時候,我們分為商業片和文藝片。當然,商業片是好萊塢的產物,起源於1930年大蕭條前夜,被後人成為“爵士時代”。最明顯的特點是什麼?傳統的清教徒道德土崩瓦解,享樂主義大行其道。用菲茨傑拉德的話說,“這是一個奇蹟的時代,一個藝術的時代,一個揮金如土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嘲諷的時代。”

這樣的環境下,商業片應勢而生。預算少,時長短,且娛樂性十足。所有的導演都遵循一個法則:最高效的提供具有娛樂性的內容。而且是近乎必然的“套路化”。總結來講,商業片是一種低風險,低門檻,適合商業推廣的商品。如果你瞭解目前流行音樂市場,你大概能從其中看到相似處。

所以,當廣大“電影愛好者”憤憤不平:為什麼要給電影分類型?搞的水火不相容?時,你大可以說,本來就不是一種東西。說白了,一個是電影,一個是商品,如何相提並論?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當然,我對商業沒意見,對商品也沒意見,更不會跟錢過不去,認其為骯髒之物。但我對商業運行給現代人造成的誤導深惡痛絕,好像這是一個消遣與嚴肅平等的時代,提供思想價值的內容,和逗人一笑或一哭的東西,被類比為一個人好吃甜,一個人好吃鹹,並無高低之分。這難道不是最大的不公平嗎?

你當然可以說古典樂也是當年的流行音樂,但你要用《學貓叫》和《命運交響曲》相提並論,貝多芬都會氣到吐血。

想要聊藝術,放下錢再說。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2. 即生效的快樂,殺死你的好奇和審美

現代生活充滿了立即起效之物,刷逗音讓你在10秒內笑出來,打遊戲10分鐘一次擊殺,娛樂電影也是滿滿都是反轉、笑點、哭點、槽點,用力討好觀眾:“快來看我呀,你看我多有趣!”。

這樣的東西越來越快,越來越密集。導致什麼呢?稍微有點門檻的東西,稍微需要理解的東西,不管是書籍還是電影,甚至一篇公眾號文章,人們都不想投入精力。

就拿《路邊野餐》舉例,吐槽的人太多了。作為太典型的文藝片來說,確實曲高和寡。我不做評價。但這些人中,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沒看完,或者是兩倍速的囫圇吞棗。其他不說,評價一部電影好壞最基本的,難道不是看完這部電影嗎?

當然,在這個抖音橫行,紙質書消失,網絡爽文遍地的環境下,我這點都是苛求。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今天的人最沒有好奇心,以前那個吃不飽飯的年代,一個窮孩子看了一部電影,惦記了整個少年時期的“法國麵包”,和“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的?”你可以說是一種“貪婪”,不光是食物,對知識的貪戀,我理解為生命力的象徵。反觀我們今天,沒有人會懷帶這種期冀生活。早就嘗過了,再不濟,也看過了。好奇心沒了,生命力也隨之消失。

看到這裡,應該有人不同意:“我每天看那麼多東西,都不算好奇嗎?”遺憾的是,美國隊長和敵人大打一架,這不算好奇心,畢竟你知道最後結局都是贏的。但你樂在其中,因為人總歸是享受“似曾相識”的,比如一段旋律,沒有音樂審美的人覺得好聽,常常是因為“我曾經聽過類似的旋律”。現在市場上的流行歌曲,大多是如此。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長此以往,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空白。屏幕裡什麼都有,你漸漸丟了自己的“主心骨”,即所謂靈魂。

我說的這事恐怕沒那麼難接受,你大概也會在某一刻感覺到:人們一邊以之前從未有過的密集程度娛樂著,一邊承受著前所未有的空虛和失落。

當然,陷入其中的時候你只會是一陣忘乎所以的自我陶醉。相信你也明白,每一個陶醉上頭的時刻,都站著一個在背後數錢的人,他們負責販賣人性,吸取你的靈魂換錢,而這些人,才是這場商業遊戲的主導者。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失去思想能力的青年人是很好掌控的。

電影《發條橙》說: “不需要讓青少年有判斷力和批判力。只要給他們汽車摩托、美麗的明星、 刺激的音樂、流行的服飾,以及對同伴的競爭意識就行了。”

自由意志和原始慾望,這是一個永恆的問題。赫胥黎在《美麗新世界》中呈現的就是這麼一個“烏托邦”的世界,很諷刺的是,令人憂心忡忡的《1984》並沒有來到,而美麗新世界卻逐漸成為現實。

超級英雄的存在當然有意義,它為每個時代提供精神逃遁的空間。事實上,你在其中找不到什麼,相信我。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3. 世界不需要超級英雄,但需要英雄

這個時代最缺的是英雄,最不缺的也是英雄。那麼問題來了,超級英雄是什麼?

2011年,你約了喜歡的妹子去看《美國隊長》,你不敢牽她的手,不敢吃她手裡的爆米花,你看著斯蒂文從瘦弱屌絲男變成肌肉男,開始偷偷幻想,自己也能如此。

2014年,你工作了,想要去上海,工作、房子都基本敲定。家那邊傳消息來:你外婆快不行,回來吧!那天晚上你買了一張《銀河護衛隊》的票,聽他們說很好笑,可你愣是沒笑出來。

2019年,《驚奇隊長》上映,片頭致敬 stan 讓你泣不成聲。彼時,見識過生活的你,早就知道,哪裡有什麼超級英雄?活下去,且還像個人。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這一場關於超級英雄的夢,也該醒了。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剔除“超級”二字,我們談談英雄。

看了那麼多戰爭片,要我說,從戰亂中活下來的人才是英雄。現在的人不太理解戰爭,當然也包括我。但我努力去理解,並深感其中的殘酷和偉大。

聽過龍應臺說一事:父親小時候給孩子們講往事。孩子們不耐煩聽,做功課、看漫畫,沒人搭腔,還要從鼻子裡敷衍的“哼”一聲。這個時候,父親總會尷尬的自言自語:“死的人,好多好多啊…...”

“死的人,好多好多啊”,這句話給我的畫面感特別強。能想象,說這句話的時候,老父親的心裡大概是一個無底洞。無底洞,戰爭大概就是這樣一種存在。能從其中爬出來的人,看著今天的和平與健忘,是勇者,是英雄。

"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今天我們聊聊超級英雄。

2019年,超級英雄熱度不減。《復仇者聯盟4》全球總票房正式超越《阿凡達》,成為全球票房第一。

這是超級英雄的時代嗎?比起思考這個,“他們的本質是什麼?”似乎更值得一說——他們是超越人類的生物,他們做著我們做不到的事情。

看完你通常會覺得很爽,挫折有了,逆襲有了,失敗有了,最終的勝利有了,完美人生不過如此。總結來講,超級英雄們是一種不傷身的“精神鴉片”。

人類進步到這裡,也該戒了。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1. 商業和文化無高下之分?

不需要列舉票房,電影已經成了最普遍的娛樂方式。當然,商業巨亨漫威為了能把觀眾留在熒幕前,用盡辦法:人物交織、風格特色、彩蛋、政治正確......這一系列運作的流程,和文化無關。而是一次資本的運作典範。

很多東西無法深究。比如《復聯3》中有一條這樣的設定:滅霸制定了宇宙可持續發展方針,超級英雄們負責阻撓——一場“計劃生育引發的慘案”,其實這個設定蠻有意思的:傳統反派被賦予正派的動機,進入灰色地帶。

然而,你會看到電影大半部分成了超級英雄的“走秀場”。漫威電影何以如此?說到底,“深刻”從來都不是賣點。講多了,怕觀眾老爺們不愛看。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當然,深刻和不深刻都是必要存在,就像一個電影裡面需要各種各樣的角色。但這個“角色”是什麼,是一件值得好好思索的事情。

根據今天的主流語境,接受多元是最基本的素質之一。這點我同意。可有一點——沒有好壞,但絕對有高下。你可以同時聽貝多芬和抖音神曲,但你硬要說它們難分伯仲。我建議,最好不要這樣說。

商業片是什麼?講電影分類的時候,我們分為商業片和文藝片。當然,商業片是好萊塢的產物,起源於1930年大蕭條前夜,被後人成為“爵士時代”。最明顯的特點是什麼?傳統的清教徒道德土崩瓦解,享樂主義大行其道。用菲茨傑拉德的話說,“這是一個奇蹟的時代,一個藝術的時代,一個揮金如土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嘲諷的時代。”

這樣的環境下,商業片應勢而生。預算少,時長短,且娛樂性十足。所有的導演都遵循一個法則:最高效的提供具有娛樂性的內容。而且是近乎必然的“套路化”。總結來講,商業片是一種低風險,低門檻,適合商業推廣的商品。如果你瞭解目前流行音樂市場,你大概能從其中看到相似處。

所以,當廣大“電影愛好者”憤憤不平:為什麼要給電影分類型?搞的水火不相容?時,你大可以說,本來就不是一種東西。說白了,一個是電影,一個是商品,如何相提並論?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當然,我對商業沒意見,對商品也沒意見,更不會跟錢過不去,認其為骯髒之物。但我對商業運行給現代人造成的誤導深惡痛絕,好像這是一個消遣與嚴肅平等的時代,提供思想價值的內容,和逗人一笑或一哭的東西,被類比為一個人好吃甜,一個人好吃鹹,並無高低之分。這難道不是最大的不公平嗎?

你當然可以說古典樂也是當年的流行音樂,但你要用《學貓叫》和《命運交響曲》相提並論,貝多芬都會氣到吐血。

想要聊藝術,放下錢再說。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2. 即生效的快樂,殺死你的好奇和審美

現代生活充滿了立即起效之物,刷逗音讓你在10秒內笑出來,打遊戲10分鐘一次擊殺,娛樂電影也是滿滿都是反轉、笑點、哭點、槽點,用力討好觀眾:“快來看我呀,你看我多有趣!”。

這樣的東西越來越快,越來越密集。導致什麼呢?稍微有點門檻的東西,稍微需要理解的東西,不管是書籍還是電影,甚至一篇公眾號文章,人們都不想投入精力。

就拿《路邊野餐》舉例,吐槽的人太多了。作為太典型的文藝片來說,確實曲高和寡。我不做評價。但這些人中,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沒看完,或者是兩倍速的囫圇吞棗。其他不說,評價一部電影好壞最基本的,難道不是看完這部電影嗎?

當然,在這個抖音橫行,紙質書消失,網絡爽文遍地的環境下,我這點都是苛求。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今天的人最沒有好奇心,以前那個吃不飽飯的年代,一個窮孩子看了一部電影,惦記了整個少年時期的“法國麵包”,和“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的?”你可以說是一種“貪婪”,不光是食物,對知識的貪戀,我理解為生命力的象徵。反觀我們今天,沒有人會懷帶這種期冀生活。早就嘗過了,再不濟,也看過了。好奇心沒了,生命力也隨之消失。

看到這裡,應該有人不同意:“我每天看那麼多東西,都不算好奇嗎?”遺憾的是,美國隊長和敵人大打一架,這不算好奇心,畢竟你知道最後結局都是贏的。但你樂在其中,因為人總歸是享受“似曾相識”的,比如一段旋律,沒有音樂審美的人覺得好聽,常常是因為“我曾經聽過類似的旋律”。現在市場上的流行歌曲,大多是如此。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長此以往,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空白。屏幕裡什麼都有,你漸漸丟了自己的“主心骨”,即所謂靈魂。

我說的這事恐怕沒那麼難接受,你大概也會在某一刻感覺到:人們一邊以之前從未有過的密集程度娛樂著,一邊承受著前所未有的空虛和失落。

當然,陷入其中的時候你只會是一陣忘乎所以的自我陶醉。相信你也明白,每一個陶醉上頭的時刻,都站著一個在背後數錢的人,他們負責販賣人性,吸取你的靈魂換錢,而這些人,才是這場商業遊戲的主導者。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失去思想能力的青年人是很好掌控的。

電影《發條橙》說: “不需要讓青少年有判斷力和批判力。只要給他們汽車摩托、美麗的明星、 刺激的音樂、流行的服飾,以及對同伴的競爭意識就行了。”

自由意志和原始慾望,這是一個永恆的問題。赫胥黎在《美麗新世界》中呈現的就是這麼一個“烏托邦”的世界,很諷刺的是,令人憂心忡忡的《1984》並沒有來到,而美麗新世界卻逐漸成為現實。

超級英雄的存在當然有意義,它為每個時代提供精神逃遁的空間。事實上,你在其中找不到什麼,相信我。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3. 世界不需要超級英雄,但需要英雄

這個時代最缺的是英雄,最不缺的也是英雄。那麼問題來了,超級英雄是什麼?

2011年,你約了喜歡的妹子去看《美國隊長》,你不敢牽她的手,不敢吃她手裡的爆米花,你看著斯蒂文從瘦弱屌絲男變成肌肉男,開始偷偷幻想,自己也能如此。

2014年,你工作了,想要去上海,工作、房子都基本敲定。家那邊傳消息來:你外婆快不行,回來吧!那天晚上你買了一張《銀河護衛隊》的票,聽他們說很好笑,可你愣是沒笑出來。

2019年,《驚奇隊長》上映,片頭致敬 stan 讓你泣不成聲。彼時,見識過生活的你,早就知道,哪裡有什麼超級英雄?活下去,且還像個人。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這一場關於超級英雄的夢,也該醒了。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剔除“超級”二字,我們談談英雄。

看了那麼多戰爭片,要我說,從戰亂中活下來的人才是英雄。現在的人不太理解戰爭,當然也包括我。但我努力去理解,並深感其中的殘酷和偉大。

聽過龍應臺說一事:父親小時候給孩子們講往事。孩子們不耐煩聽,做功課、看漫畫,沒人搭腔,還要從鼻子裡敷衍的“哼”一聲。這個時候,父親總會尷尬的自言自語:“死的人,好多好多啊…...”

“死的人,好多好多啊”,這句話給我的畫面感特別強。能想象,說這句話的時候,老父親的心裡大概是一個無底洞。無底洞,戰爭大概就是這樣一種存在。能從其中爬出來的人,看著今天的和平與健忘,是勇者,是英雄。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孩子們當然都愛看拯救世界的故事,連某些戰爭片都要用一種“個人英雄”的視角來拍攝。

但是,《敦克爾克》的力量難道比不上奧特曼打怪獸?那個經歷過11年噩夢的國家,就該被忘掉?人類5000年戰爭史,換來了今天曆史上歷時最長,最大規模的和平年代,該被忽視嗎?

我們這些後輩如果只是想著有一天會“天降正義”,想著超人來救國。這些假大空,對得起誰?

英雄,多宏大的兩個字啊!相信我,和超級英雄一點關係都沒有。

歸根結底,超級英雄的世界下,是一群“被娛樂”的可憐孩子。

"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今天我們聊聊超級英雄。

2019年,超級英雄熱度不減。《復仇者聯盟4》全球總票房正式超越《阿凡達》,成為全球票房第一。

這是超級英雄的時代嗎?比起思考這個,“他們的本質是什麼?”似乎更值得一說——他們是超越人類的生物,他們做著我們做不到的事情。

看完你通常會覺得很爽,挫折有了,逆襲有了,失敗有了,最終的勝利有了,完美人生不過如此。總結來講,超級英雄們是一種不傷身的“精神鴉片”。

人類進步到這裡,也該戒了。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1. 商業和文化無高下之分?

不需要列舉票房,電影已經成了最普遍的娛樂方式。當然,商業巨亨漫威為了能把觀眾留在熒幕前,用盡辦法:人物交織、風格特色、彩蛋、政治正確......這一系列運作的流程,和文化無關。而是一次資本的運作典範。

很多東西無法深究。比如《復聯3》中有一條這樣的設定:滅霸制定了宇宙可持續發展方針,超級英雄們負責阻撓——一場“計劃生育引發的慘案”,其實這個設定蠻有意思的:傳統反派被賦予正派的動機,進入灰色地帶。

然而,你會看到電影大半部分成了超級英雄的“走秀場”。漫威電影何以如此?說到底,“深刻”從來都不是賣點。講多了,怕觀眾老爺們不愛看。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當然,深刻和不深刻都是必要存在,就像一個電影裡面需要各種各樣的角色。但這個“角色”是什麼,是一件值得好好思索的事情。

根據今天的主流語境,接受多元是最基本的素質之一。這點我同意。可有一點——沒有好壞,但絕對有高下。你可以同時聽貝多芬和抖音神曲,但你硬要說它們難分伯仲。我建議,最好不要這樣說。

商業片是什麼?講電影分類的時候,我們分為商業片和文藝片。當然,商業片是好萊塢的產物,起源於1930年大蕭條前夜,被後人成為“爵士時代”。最明顯的特點是什麼?傳統的清教徒道德土崩瓦解,享樂主義大行其道。用菲茨傑拉德的話說,“這是一個奇蹟的時代,一個藝術的時代,一個揮金如土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嘲諷的時代。”

這樣的環境下,商業片應勢而生。預算少,時長短,且娛樂性十足。所有的導演都遵循一個法則:最高效的提供具有娛樂性的內容。而且是近乎必然的“套路化”。總結來講,商業片是一種低風險,低門檻,適合商業推廣的商品。如果你瞭解目前流行音樂市場,你大概能從其中看到相似處。

所以,當廣大“電影愛好者”憤憤不平:為什麼要給電影分類型?搞的水火不相容?時,你大可以說,本來就不是一種東西。說白了,一個是電影,一個是商品,如何相提並論?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當然,我對商業沒意見,對商品也沒意見,更不會跟錢過不去,認其為骯髒之物。但我對商業運行給現代人造成的誤導深惡痛絕,好像這是一個消遣與嚴肅平等的時代,提供思想價值的內容,和逗人一笑或一哭的東西,被類比為一個人好吃甜,一個人好吃鹹,並無高低之分。這難道不是最大的不公平嗎?

你當然可以說古典樂也是當年的流行音樂,但你要用《學貓叫》和《命運交響曲》相提並論,貝多芬都會氣到吐血。

想要聊藝術,放下錢再說。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2. 即生效的快樂,殺死你的好奇和審美

現代生活充滿了立即起效之物,刷逗音讓你在10秒內笑出來,打遊戲10分鐘一次擊殺,娛樂電影也是滿滿都是反轉、笑點、哭點、槽點,用力討好觀眾:“快來看我呀,你看我多有趣!”。

這樣的東西越來越快,越來越密集。導致什麼呢?稍微有點門檻的東西,稍微需要理解的東西,不管是書籍還是電影,甚至一篇公眾號文章,人們都不想投入精力。

就拿《路邊野餐》舉例,吐槽的人太多了。作為太典型的文藝片來說,確實曲高和寡。我不做評價。但這些人中,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沒看完,或者是兩倍速的囫圇吞棗。其他不說,評價一部電影好壞最基本的,難道不是看完這部電影嗎?

當然,在這個抖音橫行,紙質書消失,網絡爽文遍地的環境下,我這點都是苛求。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今天的人最沒有好奇心,以前那個吃不飽飯的年代,一個窮孩子看了一部電影,惦記了整個少年時期的“法國麵包”,和“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的?”你可以說是一種“貪婪”,不光是食物,對知識的貪戀,我理解為生命力的象徵。反觀我們今天,沒有人會懷帶這種期冀生活。早就嘗過了,再不濟,也看過了。好奇心沒了,生命力也隨之消失。

看到這裡,應該有人不同意:“我每天看那麼多東西,都不算好奇嗎?”遺憾的是,美國隊長和敵人大打一架,這不算好奇心,畢竟你知道最後結局都是贏的。但你樂在其中,因為人總歸是享受“似曾相識”的,比如一段旋律,沒有音樂審美的人覺得好聽,常常是因為“我曾經聽過類似的旋律”。現在市場上的流行歌曲,大多是如此。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長此以往,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空白。屏幕裡什麼都有,你漸漸丟了自己的“主心骨”,即所謂靈魂。

我說的這事恐怕沒那麼難接受,你大概也會在某一刻感覺到:人們一邊以之前從未有過的密集程度娛樂著,一邊承受著前所未有的空虛和失落。

當然,陷入其中的時候你只會是一陣忘乎所以的自我陶醉。相信你也明白,每一個陶醉上頭的時刻,都站著一個在背後數錢的人,他們負責販賣人性,吸取你的靈魂換錢,而這些人,才是這場商業遊戲的主導者。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失去思想能力的青年人是很好掌控的。

電影《發條橙》說: “不需要讓青少年有判斷力和批判力。只要給他們汽車摩托、美麗的明星、 刺激的音樂、流行的服飾,以及對同伴的競爭意識就行了。”

自由意志和原始慾望,這是一個永恆的問題。赫胥黎在《美麗新世界》中呈現的就是這麼一個“烏托邦”的世界,很諷刺的是,令人憂心忡忡的《1984》並沒有來到,而美麗新世界卻逐漸成為現實。

超級英雄的存在當然有意義,它為每個時代提供精神逃遁的空間。事實上,你在其中找不到什麼,相信我。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3. 世界不需要超級英雄,但需要英雄

這個時代最缺的是英雄,最不缺的也是英雄。那麼問題來了,超級英雄是什麼?

2011年,你約了喜歡的妹子去看《美國隊長》,你不敢牽她的手,不敢吃她手裡的爆米花,你看著斯蒂文從瘦弱屌絲男變成肌肉男,開始偷偷幻想,自己也能如此。

2014年,你工作了,想要去上海,工作、房子都基本敲定。家那邊傳消息來:你外婆快不行,回來吧!那天晚上你買了一張《銀河護衛隊》的票,聽他們說很好笑,可你愣是沒笑出來。

2019年,《驚奇隊長》上映,片頭致敬 stan 讓你泣不成聲。彼時,見識過生活的你,早就知道,哪裡有什麼超級英雄?活下去,且還像個人。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這一場關於超級英雄的夢,也該醒了。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剔除“超級”二字,我們談談英雄。

看了那麼多戰爭片,要我說,從戰亂中活下來的人才是英雄。現在的人不太理解戰爭,當然也包括我。但我努力去理解,並深感其中的殘酷和偉大。

聽過龍應臺說一事:父親小時候給孩子們講往事。孩子們不耐煩聽,做功課、看漫畫,沒人搭腔,還要從鼻子裡敷衍的“哼”一聲。這個時候,父親總會尷尬的自言自語:“死的人,好多好多啊…...”

“死的人,好多好多啊”,這句話給我的畫面感特別強。能想象,說這句話的時候,老父親的心裡大概是一個無底洞。無底洞,戰爭大概就是這樣一種存在。能從其中爬出來的人,看著今天的和平與健忘,是勇者,是英雄。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孩子們當然都愛看拯救世界的故事,連某些戰爭片都要用一種“個人英雄”的視角來拍攝。

但是,《敦克爾克》的力量難道比不上奧特曼打怪獸?那個經歷過11年噩夢的國家,就該被忘掉?人類5000年戰爭史,換來了今天曆史上歷時最長,最大規模的和平年代,該被忽視嗎?

我們這些後輩如果只是想著有一天會“天降正義”,想著超人來救國。這些假大空,對得起誰?

英雄,多宏大的兩個字啊!相信我,和超級英雄一點關係都沒有。

歸根結底,超級英雄的世界下,是一群“被娛樂”的可憐孩子。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超級英雄”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