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九大奇蹟,開啟盛唐佛教寶藏的法門寺地宮

世界第九大奇蹟的法門寺地宮,是一部追溯歷史文化的佛教“史記”,也是一幅再現佛教聖地的歷史畫卷。如何解讀,則必須透過歷史的隧道,深入瞭解塔的淵源,進入幽邃的法門寺地宮。

塔,音譯作窣堤婆,或譯作塔婆、浮屠,意譯作高顯處,為佛教特有之建築。著名學者黃卓越稱,中國東漢前,沒有塔這種建築類型。而塔在印度的起源,一說是就是源於佛祖涅盤後的舍利,弟子們建造了三層佛塔埋葬舍利。最初的佛寺,以塔為中心,四周用堂、閣圍成方形的庭院。法門寺就是因痙貯佛骨而修塔,因修塔而建寺,因名塔寺。

地宮,則是中國佛塔構造特有的一部分,用以瘞藏佛舍利、佛的遺物、經卷等法物的祕室。它不同於古印度把佛舍利藏在“剎竿”裡的做法,與中國古代的深藏制度結合。因系盛唐皇家寺院,法門寺地宮,又與帝王陵寢的地下宮殿相仿。

世界第九大奇蹟,開啟盛唐佛教寶藏的法門寺地宮

眾多遊客來到古老的法門寺地宮,只能排成單行,魚貫而入。記者眼中的地宮,在清幽燈光照射下,尤顯神祕。1987年,法門寺擴建重修寶塔再建的地宮,由踏步、平臺、隧道和前、中、後三室組成的地宮。導遊介紹全長21.4米,雖然面積僅31.48平方米,但卻是世界最大的佛教地宮。

法門寺所產生的轟動效應,如地宮珍寶的出土、佛指舍利赴泰國、臺灣等,均由其內在的價值引起轟動,參與法門寺考古發掘的韓金科說:法門寺文化景區開發利用很不夠,名不符實。

“法門寺亟需進一步開發,成為集世界僧眾朝拜、文化交流、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文化旅遊景區。”參與陝西省戰略決策,力薦建設法門寺文化景區,拉動陝西旅遊東線產業的韓金科,在分析中國旅遊大省陝西的旅遊點後說:秦兵馬俑博物館、漢陽陵、乾陵等,都屬於歷史文物,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的,絕大多數遊客不會再來第二次。然而,宗教旅遊點則有其特殊的地位及人文內涵,能吸引信徒和遊客多次朝拜、瞻仰、進香、參觀。

陝西的宗教旅遊資源具有很強的優勢,特別是佛教,不但寺院多,而且等級高,在全球佛教徒的心目中有崇高的地位,法門寺文化景區建設總工程師鄭毅說:法門寺的文化寶藏極為豐富,利用法門寺地下出土文物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建設法門寺合十舍利塔,將成為佛指舍利安奉供養和瞻禮中心和二十一世紀世界佛教文化中心。

世界第九大奇蹟,開啟盛唐佛教寶藏的法門寺地宮

走進由李祖原設計的合十舍利塔,進入148米高的佛塔下,感覺空間寬闊,鄭毅介紹:地宮面積廣達5000多平方米,較古法門寺神祕地宮大了100多倍,可容納2000多人在其中活動。室內大廳建築面積2.4萬多平方米,可容納2萬多人舉行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合十舍利塔地宮燈具隱藏得非常高明,在將燈具埋設於建築結構的進深處,使燈具與建築溶為一體的同時,也避免了眩光。步入地宮,根本覺察不到身在地下,此時地宮正廳的大日如來佛像躍然眼前,坐高7米圓雕鏨銅貼金的佛陀,金碧輝煌。

合十舍利塔地上11層,地下一層,塔內自上而下供奉法、報、化三身佛像。給記者的感覺是塔上與塔下渾然一體,只能用佛教術語,形容地宮予人強烈的印象:“空間為三身、三世諸佛,菩薩的宇宙法界……”

大日如來佛像之南為真身舍利,正前的中心藻井。記者觀察到用半圓雕方式,匠心獨具做出可開啟的鏨銅貼金蓮花。鄭毅說“合十舍利塔天軸與地軸交匯點,即塔下地宮就安奉佛祖舍利”。

釋迦牟尼真身舍利,供奉於寶函之內,位於地宮中心,逢重大佛事活動可用電動液壓升降機通過頂部蓮花中心藻井開啟裝置,升至一層供僧眾瞻禮。

法門寺地宮出土時,真身舍利伴有三枚影骨。影者影現之意,喻真身舍利是天上之月,而影骨則表水中之月,是唐代所制的替代品,分別被安置於地宮的前、中、後三室及後室下方的祕龕內。

冉冉升起的佛舍利,只在好萊塢電影中才看到的神祕之事,屢屢在地宮中出現。“地宮之下,還有地宮”。一路參觀的的記者同行笑稱:當遇到不可推測的原因時,地宮下的地宮,剎那間打開,護法高僧手棒佛祖真身,降落最隱祕的地宮……

新建的地宮,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具有防地震、防腐蝕、防爆炸、防盜竊等功能。據悉,為了保護這“象徵著國泰民安、和諧安康”的佛家最高級別中國國寶,陝西省政府還特批一個至少百人以上的武警中隊,長年駐守保護。

世界第九大奇蹟,開啟盛唐佛教寶藏的法門寺地宮

夢幻與神祕地宮,將吸引眾多佛教徒和遊客前來,感悟佛家文化精髓,達到合十舍利塔設計大師李祖原曾說的境界:法門寺是中華文化之瑰寶,佛文化乃法門寺之核心,建設法門寺成為21世紀世界佛文化中心,以實踐全球化中多元文化“交流”與“對話”之時代使命。

法門寺珍寶館,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城北,東距西安110公里,西寶、法湯高速公路貫通,交通條件十分便利。法門寺因安置佛祖釋迦牟尼指骨舍利,為華夏王朝所擁戴而成為我國古代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唐代尊奉法門寺佛指舍利為護國真身舍利,曾有八位皇帝每三十年開啟一次法門寺地宮,迎舍利於皇宮供養。

1987年4月3日發現法門寺唐代地宮,在地下沉睡1113年的輝煌燦爛的唐代文化寶藏――佛教世界千百年來夢寐以求的佛祖釋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李唐王朝最後完成的大唐佛教密宗佛舍利供養曼茶羅世界以及數千件李唐皇室供佛絕代珍寶得以面世,這批文物包括:四枚佛祖釋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這是世界僅存的佛指骨真身舍利;唐皇室供奉的一百二十一件(組)金銀器;首次發現的唐皇室祕色瓷系列;米至古羅馬等地的琉璃器群;上千件薈萃唐代絲織工藝的絲(金)織物,其中包括武則天等唐皇帝后繡裙、服飾等均是稀世珍寶;這些奇珍異寶數量之多、品類之繁、等級之高、保存之完好是極為罕見的。

世界第九大奇蹟,開啟盛唐佛教寶藏的法門寺地宮

這是繼半坡、秦兵馬俑之後我國又一次重大考古新發現,是世界文化史上一件幸事2001年博物館又新建成四大陳列“法門寺歷史文化陳列”、“法門寺佛教文化陳列”、“法門寺唐密曼茶羅文化陳列”、“法門寺大唐珍寶陳列”和“法門寺唐代茶文化陳列”。法門寺文化景區已成為陝西西線旅遊的龍頭單位和世界佛教朝拜中心、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和海內外人士嚮往的旅遊勝地。

法門寺地宮出土了制、儲、飲一套精美的金銀茶具,這是我國目前所知時間最早、組合最完整、等級最高的成套茶具,也是世界上發現時代最早、等級最高的宮廷茶具。

這套茶具有茶籠、茶碾、茶羅子、茶爐、茶匙、茶盆、茶碗、茶托、調料盛器等,包括了從茶葉的貯存、烘烤、碾磨、羅篩、烹煮到飲用等全部工藝流程和飲用過程所用器具。這是一套供奉佛寺之物,從地宮“寶物帳碑文”中可知是僖宗皇帝“新恩賜”的。因其為皇家所用之物,故而等級在當時應屬最高之列。

從這套茶具中可以推知,唐人“吃”茶的過程是,先把茶葉從茶籠中取出,經烘烤後,用茶碾子研碎,再用茶羅子篩過,將細茶末收入由框、羅、抽屜組成的抽屜中,水燒開後,先取出茶末,兌水,在茶盆中調成糊狀,再加進鹽、姜、蔥、椒等調料,沖水,然後用茶碗分盛,茶碗下墊茶托,端起來吃掉。

這套茶具現陳列於法門寺珍寶館。這是唐僖宗使用過的鎏金茶具。這一套茶具為茶碾子、茶羅子、銀火箸、銀罈子、結條籠子等,分別對應了烘焙、研磨、過篩、烹煮、飲用、貯藏等唐朝宮廷茶道的全過程,完全印證了陸羽寫的《茶經》中的有關內容,用實物講述了中國茶文化的源流和發展過程。

中國是茶葉和茶文化的故鄉,唐代飲茶之風極盛,“吃茶”之法十分考究,至陸羽《茶經》已理論化了。地宮出土烘焙、研磨、過篩、烹煮、飲用、貯藏等系列金銀茶具,標明是唐僖宗的供佛珍品,全面地體現了唐宮廷茶道的工序和茶文化內容。

世界第九大奇蹟,開啟盛唐佛教寶藏的法門寺地宮

相關推薦

推薦中...